《机械运动优秀4篇》
机械运动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 分析
一,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课桌、房屋是否做,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机械运动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 :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主要设计:
一、参考系: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2、描述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定什么?看什么量是否在改变?什么叫参考系?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二、质点: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投掷手***时怎样测量投掷距离?把教室的椅子从第五排移到第一排怎样测量椅子移动的距高?汽车绕操场一周怎样测量它经过的距离?以上几种情况用不用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三)总结提高:
1、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等,如果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就可以把该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2、学习质点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们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上午8时开始上课”,到“8时45分下课”,这里“8时”和“8时45分”的含义各是什么?“每一节课45分”的含义又是什么?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2、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况。
探究活动
1、请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二者观察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请解释原因。
2、找一份《旅客列车时刻表》分析一下趟列车全程运行的总时间?各站点的停留时间?相邻两站间的运行时间?
机械运动 篇3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
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
一、热身训练:
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
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
二、典型例题: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彻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
三、课堂巩固:
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说路旁的树在向后退,他是以_________ 为参照物的;他又说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他又是以_______ 为参照物的。
3.某人5分钟步行通过的路程是0.9千米,则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______米/秒,合_____________千米/时。若以这样的速度行走半小时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米的路程。
4.下面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我们在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_种方法,而裁判员认为,到达终点化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若要比较滑翔机与赛车运动的快慢,则需采用上述第__________种方法比较方便。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运动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少的物体,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D.运动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多的物体,速度越大
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则该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3.5米/秒 B.3.75米/秒 C.4米/秒 D.4.5米/秒
7.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
A.a b B. b c C. b d D. a d
8.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米,其中江面正桥长1577米。一列
长300米的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分钟,求:⑴ 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⑵ 以这个速度行驶,通过整个铁路桥要多长时间?
四、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 在20xx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3. A、B两辆车各自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为3:2,当它们各自运动时间之比为3:4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
A.9:8 B.2:1 C.8:9 D.1:2新 课标 第一 网
4.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5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5m到达终点,若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 小华仍在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他们仍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 )
A.小明 ww w. 先到终点 B.小华先到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 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7.人正常行走的速度最接近 ( )
A.1米/秒 B.5米/秒 C.20千米/时 D.40千米/时
8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二、填空题
1 20xx年1月1日,常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正式开通运行。快速公交一号线全程24km,北起 新北公交中心站,南至武进公交中心站,全程运行时间为40min,快速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h.
3 右图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部分。20xx年5月1日大桥正式通车,该桥全长36km某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 km/h= m/s,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 h。
4.如图5-16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汽车和苹果运动的两张图。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_______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大小为 m/s;观察乙图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做________直线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
(1)如图2l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2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可以将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图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四、计算题
1 地震波是一种由地震震源发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地震波分为主波、次波和表面波,纵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主波,横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次波。主波比其它地震波运动得更快,主波的传播速度是6km/s,次波传播的速度是4km/s.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市也有震感。 已知汶川到我市的直线距离约为1440km, 则该地震波主波比次波早多长时间传到我市?
2.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TAXI
车费发票
车号码 E.U-8888
日期 02-05-28
上车 10∶00
下车 10∶05
单价 2.00元
里程 6.0km
金额 16.00元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如图5-25是一个跑步的人和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信息1:他们两个人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2:
信息3:
试在一张图中画出两人的速度图像
机械运动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