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三教案 > 《杨修之死》教案(优秀3篇)正文

《《杨修之死》教案(优秀3篇)》

时间: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之间的矛盾冲突。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杨修之死》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2、学习小说精密的叙事结构。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小说的叙事结构。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发生过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详尽的讲述了这些故事。《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人物形象。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段《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杨修之死》。(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学生活动: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曹操、杨修。

故事情节:曹操杀杨修。

环境:战场。

2、复述文中的六个小故事。

复述,并拟小标题。

明确:这六个故事分别是:破字,分酥,破梦,告密,出门,答教。

三、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

1、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

师: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曹操杀杨修。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其渊源的,杨修之死也是这样。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下面请同学们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

男生为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曹操。

女生为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不归因于曹操。

辩论要求:要有理有椐(你的观点要有事实依据)。

在辩论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明确:曹操——阴险狡诈;杨修——恃才放旷。

2、了解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与其它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何不同?

总结:本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在矛盾中逐渐凸显的。由板书可知曹杨的矛盾是由来已久的,由最初的智力游戏的对抗上升到后来的人格政事的冲突,逐步激化。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当他们的矛盾冲突处于顶点时,曹操便以“惑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处死了。

四、比较启迪,明晰小说精密的叙事结构

如果课文调整成这样的顺序

先写六个故事,再写鸡肋事件杨修招致杀身之祸,好不好?为什么?总结:本文在叙述故事情节时,把时间闪回到过去,补充叙述一些事情,这种叙述情节的方法就是补叙。补叙的好处是:深刻的挖掘了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使人物性格愈加典型,人物形象愈加丰满。本文先用顺序的写法展开杨修之死的前奏,看似不经意的客观叙事,实则构思缜密,不动声色。再突然起笔,活生生的一个杨主簿便身首异处,出人意料,然后再用补叙内容来消除人们的惊奇,之后又自然的说回来,可谓天衣无缝。这种叙事结构,同学们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去,平淡无奇的事情也可显得一波三折。

五、课外拓展,为曹操、杨修各进一言,辨证看待历史人物

1、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麽样的呢?

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等。)

教师总结:曹操阴险狡诈,奸诈狡猾,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他还是个任人唯贤,善于招纳贤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

2、那么,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六、结束语

最后,请大家欣赏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让咱们在悠扬的歌声中回忆那虽已逝去,但永留在我们心中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吧。

七、作业

试为曹操写“人物评论”。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③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①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三、自学检查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五、研读课文,感知形象

在这些杨修犯曹操之忌的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六、深入阅读,合作探究

细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1、曹操的性格特点分析。

我是从读出来曹操的性格特征。

2、杨修之才具体表现在哪里?(找出文中关键句,举例子回答)

例如:杨修“放旷”表现在,我是从读出来的。(抓住人物语言)

七、合作探究

杨修之死的原因?

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

请以“杨修之死,过在于,因为”的句式谈谈你的看法。

内因:杨修之死,一方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外因: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还是他在大是大非和重大问题上不能与曹操保持一致,甚至离心离德。

杨修之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八、拓宽延伸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谏什么?

九、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

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矛盾冲突————曹操

(侍才)(忌才)

恃才放旷1.鸡肋事件(果断杀之)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2.改建园门(心忌之)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3.分食酥饼(心恶之)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4.语破奸心(愈恶之)虚伪多疑

狂妄轻率5.轻视吴质(愈恶之)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6.教植斩吏(操大怒)

谋略不凡7.代植作答(欲杀之)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8.失利葬修

叙事线索———身死因才误

课后反思: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自读,了解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分析能力。

2.使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情节,从而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和恰当地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3.使学生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

教学方法

本文的语言属浅近文言文,不太难懂,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可让学生靠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辅导。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介绍有关背景与情节: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

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

根据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指导学生利用诠释自读课文(做书后练习一)

鸡肋(lèi)沉吟(yín)庖启(páo)夏侯惇(dūn)主簿(bù)

褒贬(bāo)(biǎn)酥(sū)簏(lù)伺(sì)谮(zèn)曹丕(pī)

邺城(yè)麾军(huī)高阜(fù)绰刀(chāo)

给课文划分段落(见书)

阅读课文,课文中一共讲了几件事?(七件)

(1)“鸡肋事件”(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修)

第二课时

按教参细讲课文内容

讨论书后练习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