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三教案 >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精选8篇】正文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精选8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香菱学诗》教学设计【精选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品一品:“香、黛论诗” 篇1

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

v“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名言)

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

v“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

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

v“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v“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v“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说一说: 篇2

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

2、香菱原来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

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

4、黛玉认为学诗应该从哪里做起?

布置作业: 篇3

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

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思一思: 篇4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这个片段?

★引导:

1、回顾红楼里香菱的故事

2、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脂砚斋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明确:曹雪芹写香菱学诗的目的↓↓

v在《红楼梦》所描绘的诸位女子当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v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v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她的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议一议: 篇5

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2、女生齐读香菱做的第二首诗。大家认为怎么样,为什么?

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吟月》之三阅读题

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字(),号(),又号()、()。

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4、《红楼梦》里当时在场看到这首诗的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你认为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v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

v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

v最大的特点: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咏怀,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华虽难埋没,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叹!)。

香菱学诗教案 篇6

一、忆一忆:

1、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诗社是谁倡议成立的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成立的诗社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第一次诗赛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举行的诗赛的题目是什么谁取得了第一名

2、大观园成立的这个诗社有几名成员,分别是谁

☆参考答案:

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7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38回)

2、海棠社成员名单:

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7人]

二、说一说:

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

2、香菱原先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

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4、黛玉认为学诗就应从哪里做起三、品一品:“香、黛论诗”

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v“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名言)

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

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v“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v“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v“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四、议一议:

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2、女生齐读香菱做的第二首诗。大家认为怎样样,为什么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吟月》之三阅读题

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字(),号(),又号()、()。

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4、《红楼梦》里当时在场看到这首诗的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你认为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

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

最大的特点: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咏怀,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华虽难埋没,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叹!)。

五、思一思: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这个片段

★引导:

1、回顾红楼里香菱的故事。

2、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脂砚斋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明确:曹雪芹写香菱学诗的目的↓↓

在《红楼梦》所描绘的诸位女子当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她的杯具性更为强烈了。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

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香菱学诗优秀教案 篇7

【自读导言】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1)由《葫芦僧决定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资料都能够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能够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能够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杯具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最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个性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资料,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能够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先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期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超多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这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资料,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资料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职责。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述,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述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十分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但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贴合生活实际。

(解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务必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资料,就务必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无论如何不能描述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能够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自读点拨】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齐!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述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但是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解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好处。因此,善于鉴赏的读者就不会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也不会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必须的感受,他还会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自读思考】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十分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潜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能够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潜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 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之后一个李商隐也还能够;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向是这样评价的。之后白居易代替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向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能够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十分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务必有大胆的想像。”能够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能够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解说:《红楼梦》这部作品能够说博大精深,值得鉴赏的资料很多。设计这一开放性问题,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潜力,以获得更多的文学感悟。

香菱学诗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潜力。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首先看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写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这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影视剧作品中的香菱。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香菱学诗”。

二、资料助读

教师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一边依照课件中的资料进行介绍。

1、作者简介。

2、《红楼梦》简介。

3、关于香菱。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3、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侧面描述?

教师明确:

1、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加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她产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潜力非同寻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其三,大观园是个完美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构成强烈的比较,香菱来到那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个性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最后显露了出来。正如宝玉所说,“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惰性的”。

2、黛玉讲诗的针对性很强,一开讲就针对初学诗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则能够不管格律,又由此谈及“立意”的重要性,这不仅仅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之后又针对香菱喜爱浅近诗句的倾向,给她开列了书目,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们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待到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又跟她“讲究讨论”,一步步地深入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

黛玉指导香菱写诗也颇有特色,例如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属“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又如对香菱的前两稿,她的批评很严厉,却又鼓励香菱:“另作”,而如何“另作”,她一句也不说。这种指导方式可谓严而不苛,引而不发,对“苦志学诗”的香菱来说是很适合的。

能够说,黛玉的正确指导也是香菱进步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3、香菱苦志学诗,定钗因和她同住蘅芜苑,所见最多,感受也最深切,她说的“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仙了”等语,都有从侧面烘托的作用。此外,宝玉说的“我们成日吧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也能够看做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

五、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教师提示: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人物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歌哭笑骂、正经胡调等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1、学生筛选描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于是按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但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述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述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借鉴。

2、聚焦侧面描述,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生动。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述,体会侧面描述的作用。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六、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带给的不仅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道理。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七、布置作业

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变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觉得其中哪些资料对你的阅读或者写作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