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三教案 > 九年级化学教案【优秀3篇】正文

《九年级化学教案【优秀3篇】》

时间: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九年级化学教案【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初三化学教案 篇1

化学教学案

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目的:1、了解常见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2、了解常见化学肥料施用注意事项教学重点:1、常见化学肥料的种类2、氮肥的特效及施用注意事项教学难点 :1、常见化学肥料化学式的书写2、各种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实验准备1、展示化肥样品(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尿素等)2、铵盐与碱混合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碳酸氢铵、氨水、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的化学式引入新课:植物生长主要需要哪些元素?上述哪些物质含氮、磷、钾元素?今天我们讲化学肥料。化学肥料的种类有以下几种: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等讲授新课:一、化学肥料学生分组看样品并计算含氮分数常见氮肥的俗名(简称)及含氮的质量分数名称       氨水       碳酸氢铵               硝酸铵   硫酸铵   氯化铵   尿素俗名       气肥       硝铵       硫铵化学式  NH4HCO3   NH4NO3(NH4)2SO4  NH4Cl  CO(NH2)2含氮量   15%-17%       17.7%         35%        21.2%  26.2%  46.7%1、氮肥的特性(1)     铵态氮肥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铵盐遇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氨气。如:NH4NO4+NaOH=NaNO3+NH3+H2O氨气遇水生成氨水,氨水是一种碱,显碱性,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此方法可以检验铵根离子。(1)操作:取少量化肥放入试管再加入NaOH,微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含NH4+离子。(2)原理:NH4Cl+NaOH=NaCl+NH3 +H2ONH3+H2O=NH3•H2O(碱性,使石蕊变蓝。)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否则会失效。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所以俗称“气肥”。2、磷肥:常见的磷肥(磷矿粉、重过磷酸钙)              Ca3(PO4)2  Ca(H2PO4)23、钾肥:KCl、K2SO4复合肥料:KNO3、KH2PO4、NH4H2PO4含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二、化肥的简易鉴别氮肥: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氨气味。都易溶于水,加碱有刺激性气味、(尿素除外)磷肥:灰色一般不溶于水、无味钾肥:白色、无味易溶于水练习1、为使作物叶色浓绿应施用  为使子粒饱满应施用     为促进茎杆粗壮应施用     肥。2、一溶液含有KCl、K2CO3、K2SO4三种化学肥料怎样鉴别本节小结:(1)     化肥的种类(2)     氮肥、磷肥、钾肥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3)氮肥的特性

布置作业 :书P83页1-3题。目标P71-76页

课后记:内容简单,进行顺利,但应提醒学生需记忆的知识点。

初三化学教案 篇2

化学教学案

课题名称: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我们都知道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第一课时]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书P9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先将海水引入          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2.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补充实验]

以硝酸钾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饱和溶液的有关性质。

提出你的设想: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限度。

[结论]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作业 ]

思考: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              。

[第二课时]

[引入] 既然大多数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限度的,那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如何表示和衡量呢?

[提出问题]

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是:哪些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请提出你的假设。

[实验探究]

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实验结论]

在溶质种类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升高;当降低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降低。

[学生讨论]

根据刚才探究的结果,请你为溶解度试着下一个定义。

[定义]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活动天地]

绘制溶解度曲线

[讨论] 从溶解度曲线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1.我们只需要通过实验测得10组温度和溶解度的数据,就可以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溶解度曲线,而从曲线图上,我们可以查得0℃-100℃之间任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所以,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像表达,具有直观、连续等优点。

2.如果将几种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叠加在同一张坐标图上,我们就能得到更丰富的信息,例如: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判断哪些物质是易溶物,哪些是可溶物或微溶物;两条曲线的相交点,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选择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方法等等。

[课堂练习]

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多少     D.温度

[第三课时]

[回顾思考]通过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你对“结晶”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晶体——有规则外型的固体

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的良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在晒盐得到粗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工得到精盐。

三、粗盐的提纯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方法总结]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目的是                  ,若要除掉可溶性杂质,需加入         、           、          等物质,将            等可溶性杂质转换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       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深入思考]

“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纯碱、烧碱等物质,使SO42- 、Ca2+ 、Mg2+等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针对上述叙述,运用你所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加入的氯化钡、纯碱、烧碱分别要对应将      、       、      离子转化为沉淀;

⑵如果这些离子是由CaCl2、MgSO4溶解于水形成的,那么依次加入适量的烧碱、氯化钡、纯碱时,会怎样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课堂小结]

[课后记]

初三化学教案 篇3

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概括。

在此反应中哪种物质得氧?发生了什么反应?具有什么性质?而另一种物质呢?

在此反应中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

听老师讲解

对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证明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性。

碳的还原性

1.C + 2CuO2Cu + CO2

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2.C + CO2高温2CO

炼铁,介绍此反应的实际应用。

记录笔记

看多媒体播放的资料

理论应用于实际,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本节课知识重点。

整理笔记

及时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列用途利用碳的什么性质?

1、木头电线杆或木桩在埋入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烤焦。这是为什么?

2、用煤取暖

3、用焦炭炼铁

思考并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学生的表现,与学生交流,提出希望。

学生谈心得体会

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及时总结与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