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教案 > 七年级美术教案优秀26篇正文

《七年级美术教案优秀26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七年级美术《花圃》教案 1

七年级美术《花圃》教案

教材分析

课题: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5课花圃

制作人:

教学准备: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5课花圃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单元目标;

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

2.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进行课件第一张幻灯片的播放,配有音乐或解说)

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一个小型的心理测试:花与性格的关系)

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让学生指出本课主题(我们看了很多的图片也谈了很多的话题那么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呢?)――花卉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现在大家再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3、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老师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

(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第三张幻灯片)

A、简化归纳B、添加组合C、夸张变形D、分解构成E、象征寓意

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第四张幻灯片)

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五张幻灯片)

a、抽象夸张: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七年级美术教案 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难点:

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

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2、引导认真听课。

3、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色彩知识和美术字等课,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

(板书课题:贺卡设计与制作)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爱心与祝愿)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约分钟)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

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

(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新年快乐》、《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约分钟)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五、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图片或画报剪贴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七年级美术《透视知识》教案 3

七年级美术《透视知识》教案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3)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讲授新课

1.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作业要求

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结构清晰。

(7)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8)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

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七年级美术教案 4

标志设计

教材分析:

标志设计这节课属于综合课,不仅要进行标志的欣赏,还要进行标志的设计。由于学生对标志了解较少,缺乏热情,所以在上这节课时首先考虑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给学生及如何呈现问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选他们熟悉的标志,增强他们的熟悉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开发学生的思维,作出好的创意。所以为了解决这点我让学生参阅大量的成功标志案例,分析它们的独到之处,特别是设计是的巧妙构思。这个过程让学生自主分析用自己的知识最大限度的去了解标志,然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设计标志。对于课上学生较好的作品及时加以展出、应用。以加强对学习成果的肯定,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和欣赏各种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特点、表现形式。

2、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的制作简单的标志。

教学重点: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及方法

教学难点:标志设计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㈠ 教师出示“肯德基”标志。(学生比较熟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1、这是什么?

2、看到图形想到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这个图形代表了一个形象,代表了一个商品的品牌,我们通常把它

叫做商标,是标志的一种。此外,我们还看到“麦当劳”、李宁牌运动服及其他的商标。 ㈡、提问:除我们经常看到的商标外,你还看到或收集到什么标志?

学生参看自己收集的资料思考回答。

总结:交通标志、公益标志、企业标志?

二、新授

㈠、了解标志的含义及表现方法

1、提问:夏镇二中学校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学生思考回答,并解释含义。

总结:夏镇二中学校的标志有一定的含义,那是不是每个标志都有一定的意义呢?

2、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收集的标志(教师挂出标志)然后告诉我

①这是什么标志?

②有什么含义?

③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板书。

名称

含义

表现手法

中国联通

综合

(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探究标志的含义及设计者的巧妙构思,从而触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㈡、了解标志的特点

1、让学生观察图例并提问:

①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用我们现在所知的形象而不在上面画鸡腿、汉堡包的形象?

为什么李宁服装品牌上面不画李宁的形象而用拼音字母“L”的变形?

学生思考回答。

②为什么“麦当劳”要把“M”加一变形?李宁牌要把“L”加以变形?你觉得哪一种形象好看?

学生思考回答

③标志的主题和形象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标志特点:简洁、优美、有一定的含义

㈢、了解标志设计的方法

这样简明、直观构思巧妙的标志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标志。 本校第六届校园艺术节设计标志。

第一步:构思立意选材

提问:第六届校园艺术节选取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可以根据艺术节的节目联想,可以从数字、文字方面考虑

七年级美术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作品,了解平面设计的范围、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平面设计的基本特征、表现手法、色彩运用,感受作品的创意。

过程与方法:在协作交流———认知理解———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中感受美,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面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作品的创意。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延伸和归纳,又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对与我们生活有关的作品赏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平面设计的。特征、表现手法和色彩运用,从直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图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欣赏报纸上的图片

提问:文字、图像、色彩在版面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事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1、欣赏平面设计图片:

标志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图像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

师生共同讨论平面设计:创意在哪?共同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多幅图片的赏析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对平面设计的知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2、再欣赏报纸广告图片:

报纸广告上的设计:文字、图形、色彩是基本要素。

讨论平面设计在生活中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运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平面设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对比欣赏古今图片:

图文:中国史前、新石器、商周、唐宋时期的图片。

图文:古希腊、欧洲中世纪的图片。

小结:图形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再进行对比欣赏,感悟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对设计有一种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究阶段

欣赏现代的平面设计图片

庆祝香港回归、人口与生存空间、平面设计在中国、化妆品。

师生讨论归纳:表现手法———追求简洁、独创。

表现主题———明了、醒目。设计的作品是满足不同时期人的不同需求,激起人的内心回想。

设计意图:以生活的例子为线索展开教学,使学生对设计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学生体会的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年级美术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向日葵》作品,了解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良好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

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笔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水粉颜料等工具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同学们,在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每天看到的景物大自然都赋予了其各自的颜色。比如:天空是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的等等,那么,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呢?(生答)揭示课题:《向日葵》

2、欣赏各种在生活中的向日葵图片

提问:

①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是怎么样的?

②它本身代表了什么样的精神?(生答)小结: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生长,生机勃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正因为向日葵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它成为许多画家绘画的题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荷兰的画家——凡高。

(简单介绍生平事迹)

2、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感受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谈感受)

师提示:可从色彩上和笔触上进行分析

讲解的过程中可根据生的回答可适当的色彩的有关知识,如对比色、邻近色、色调等。

总结: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色调

欣赏两幅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让生思考在同一幅画,画面色调不同,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2、感受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出示黄色在不同颜色的衬托下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总结: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3、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对喜怒哀乐的理解与感受。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感受不同的笔触)。

1、出示不同笔触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师评价。

2、出示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再次感受笔触带来的情感体验。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小活动: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对下列词语的理解与感受。

①风和日丽

②狂风暴雨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自评和互评,从中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展示中,学校、老师、学生对我的的配合和帮助,让我真的很是感动。课后经过专家、领导和其他老师的点评,心中感触颇多,最关键的是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高效?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美术课的快乐?我想这些都是值得我好好思考的。在此先简单谈谈本次教学展示课后的几点感悟。

一、导入中的遗憾

通过对向日葵图片的欣赏为导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便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梵高的油画《向日葵》,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感受用不同方式表现同一题材的作品的区别。引导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切入至了教学重点。与其他两位老师相比较,我觉得本课导入显得比较简单与平实,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强,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在下一次试教时,我想是否可考虑直接从作品对比分析设计导入?或者找更贴近学生的关注点入手?也许这样效果会更好,希望下次这个遗憾不要再重演。于我而言,高效而有创新的导入,是一个挑战,我想我会积极努力去应战。

二、目标达成上的遗憾

色彩与情感的联系,笔触与情感的联系。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向日葵》作品,然后具体分析讲解梵高《向日葵》从色彩、笔触上的变化传达出的色彩与情感的联系,最后又通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梵高的生平。如此设计的本意是想从学生的看、听、品入手,通过讲解、感知、探究、对比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认识美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预设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对笔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这个难点讲的比较少,未能分析透彻,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对学情的不了解,加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还欠缺方法,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同学们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三、生成上的遗憾

我知道,真实的课堂教学是靠课堂的“生成”来诠释的,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行进”过程中,教师难以预计和预料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对学生的“反应”也难以预测。有效利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就本节课而言,自我感觉总体教学环节较为清晰,特别是在讲色彩与笔触之间的衔接时,我觉得用音乐的节奏诠释色彩中的节奏,这一点较为满意,学生接受也不错。但整体感知部分有放不开的现象。比如,对学生的提问方式上不够多样化,小组的合作等方式也难以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有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有些地方还好,但教学设计上不够倾向于某个知识点,有点讲得太散,尤其是色彩方面总觉得有些泛泛而谈,结果导致许多学生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我自己讲得太多,不仅掩盖了检验学生知识获取情况的机会,更糟糕的是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生成的东西太少,因为学生的想法肯定和我的想法有一定的冲突,这正体现他们的个性特点,是我们不能磨灭的东西。在这方面没能突破,也是本课最大的遗憾。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多创设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多元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的教学情景,备课时细细斟酌,做到少讲多练,有主有次,将知识点真正讲透,并能由点到面有所拓展。我想,每一节课堂上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能抓住他,发展他,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四、作业设计上的遗憾

美术作业在美术学习中担任着特殊的角色,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交汇,它是检验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本次在作业的设计上我采用书本上的建议并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在统一的向日葵白描稿上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作业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和其他两位老师相比,就显得沉稳有余创新不足,过于偏重传统形式又过于强调学习任务的完成,忽视了作业形式的创新与学生能力层次的差异性。我觉得精彩的美术课堂,应该有更精彩的作业形式来配合它,单一枯燥、机械重复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需求。所以今后在作业的设计上我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多下功夫,通过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又关注差异的作业,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又兴趣盎然的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

这次的教学展示让我学到了学到,看到了许多,更明白了自己许多的不足。记得叶澜教授曾对“好课”提出了“五个实”的标准:

(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我想有“问题”的课并非都不是“好课”,它也是留有“遗憾”的课,一堂平时的美术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暴露,如果我们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真研讨并反思改进,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有效、高效。

七年级美术教案 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面具艺术,认识面具的来历与演变,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

2、能力目标:通过面具艺术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各小组合作,选用恰当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多种技法,设计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锻炼协作能力与培养互助精神;

举办面具表演活动,增进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小组制作,让学生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通过表演感受面具独特艺术魅力,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

重点

1、从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

2、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材质特点)和材料的综合利用。

难点

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学准备各种面具图片、实物;彩色卡纸、皱纹纸、瓦楞纸;及时贴、麻绳、毛线、羽毛等;颜料及着色工具(毛笔、水、调色盘);彩色笔、蜡笔;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方法

探究、辅导法等

板书设计

1、面具文化:

2、面具的类型、造型、色彩特点。

3、面具的技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什么吗?(出示面具成品).

见过吗?----在哪见得?-----了解吗?-------做过吗?几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面具世界。

二、知识探讨

1、面具的功能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一些原始部落头戴面具,挥动兵器驱鬼降魔。当时的人们认为面具可以赋予他们一种神的魔力。面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原始的乐舞、仪式、巫术、图腾及民间的歌舞、社戏、戏曲、脸谱、面具舞会相互融洽、依存、渗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造型特点,特别是藏戏面具更具特色,因此面具作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

2、面具的`现在

如今,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从“神”的文化圈里跳出,步入一个多元、文明的“人”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旅游,从民间艺人、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面具,作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欣赏面具的雕刻技艺。

如课文24页藏戏面具——它的制作非常讲究。在皮革上裱蓝底花缎,蓝色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轮廓嵌贝壳、玛瑙和绿松石,面具大额头正中是太阳和月亮,两耳垂有流苏,整个面具光彩夺目。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体验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喜悦。如课文25页就有我们同龄人设计的面具:彩纸、皱纹纸等做成的萝卜娃娃,有各种五彩颜料彩绘制成的五彩面具。

好!通过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优美的面具文化,下面我们来总结下面具设计思路有哪几种、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3、面具设计思路的种类、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种类:人物、也可以选择动物或者植物的形象。

造型:

师:面具通过对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性格和塑造。如表现人物的凶猛、威武、滑稽、忠诚等。

师:通过对五官的哪些地方进行刻画的?

生:眉毛、鼻子、眼睛、牙齿进行刻画,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形象,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的美感。与我们实际看到不一样。而是非常的?神态夸张!

色彩:色彩强烈、艳丽、装饰感强。

4、最后我们看一下面具制作要求:

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

(1)根据构思剪刻眼睛,

(2)剪刻粘,成半立体面具

(3)彩绘图案,剪粘彩色纸片、毛线、玻璃绳等,

(4)贴鼻子、嘴巴。

三、课堂作业--面具的设计制作

教师:在过一个月左右,就是新年了啊,我们可以举办一个新年假面舞会祝贺我们的新年,祝贺我们的成长,怎么样?

题目一:以小组为单位为新年假面舞会制作一个生动的面具。

题目二: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设计制作一组面具。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以上题目每小组任选一题。

要求:

1、充分利用所带材料的质地、色彩和肌理,大胆设计,使面具造型新颖别致,色彩艳丽,神态夸张。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

2、各小组合作完成,

各小组相互看看准备的材料,参考面具图片及实物,确定自己要制作的面具造型;讨论制作步骤;分工合作制作面具。

五、作品展示

形式一:新年假面舞会。

欢快音乐;新年好

教师:请同学们戴上自己的面具,站在自己的位置边,唱起歌、跳起欢快的舞蹈,让我们尽情享受面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形式二: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的一段故事情节。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勉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面具演出很精彩!今后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灵动的双手使色彩飞翔,制作出最美、最有个性的面具,使面具这一古老艺术品得以发扬光大,使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8

制作人: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单元目标;

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

2、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进行课件第一张幻灯片的播放,配有音乐或解说)

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一个小型的心理测试:花与性格的关系)

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让学生指出本课主题(我们看了很多的图片也谈了很多的话题那么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呢?)——花卉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现在大家再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3、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老师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

(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第三张幻灯片)

A、简化归纳B、添加组合C、夸张变形D、分解构成E、象征寓意

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第四张幻灯片)

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五张幻灯片)

a、抽象夸张: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

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七年级美术教案 9

教材分析

盛情邀约,即呈递请柬,邀请校领导、老师、各班同学及学生家长等参加学校艺术节中的某个活动,这是艺术节实施中的一个必要流程。

请柬,作为感情联系纽带的礼仪书信,经过古老文化的积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寄托着深情厚谊,彰显着独特的视觉美感。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的海报设计和小学阶段贺卡设计教学内容的梯级延伸;因此,可适当弱化“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相关知识、制作技法的学习,适当加强“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研究。可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在内容的编排上没有过多地涉及涉及和制作方面的知识,而是侧重于介绍请柬设计的独特要求,为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协调统一的设计练习。拓展环节通过同一主题系列作品的展示,为下一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欣赏学习进行了适当的铺垫。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及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张校园艺术节请柬。

2、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请柬的设计制作过程和具体步骤,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3、使学生了解重大活动的基本礼仪,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请柬的一般知识,学会请柬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出有创意和特色的校园艺术节请柬。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是否掌握了请柬的书写格式要求和设计技巧。

2、是否利用所掌握的请柬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出符合校园艺术节主题的请柬。

3、是否热心参与学习活动且学习兴趣持久。

4、能否将所学请柬知识及设计制作方法运用于学校艺术节的实际活动中。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及设备、请柬实物、卡纸、彩笔等。

学具:卡纸、铅笔、橡皮、彩笔、剪刀、固体胶棒、其他各种装饰辅助材料。

教学设计示例

一、动画导入

播放动画经典故事《森林音乐会》,请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音乐会的'消息的?进而导入本课课题:盛情邀请——请柬的设计。

二、新授内容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环节一】了解并掌握请柬的内容、意义、书写格式等基础知识。

1、请柬的意义。

(1)设问:举行活动为什么要送请柬?(引导学生说出请柬的意义)

小结:请柬又叫邀请函,也称请帖,是单位、团体或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出席隆重的会议、典礼等活动时发出的礼仪性书信。

(2)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就要召开了,同学们能否试尝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请柬,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柬的类型。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请柬来源于生活。那么在生活当中,你都见过哪些类型的请柬?

(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请柬类型:结婚请柬、生日请柬、会议请柬、活动邀请函等,课件出示图片)

3、请柬的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打开桌面信封观察分析手中的请柬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从请柬的类型、色彩、图案、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说出请柬的结构形式:单贴、双贴、组合贴)

4、请柬的内容。

结合请柬欣赏,总结出时间、地点、邀请人和被邀请人等相关内容。

5、请柬的书写格式

出示两种不同书写格式的请柬,在观察和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请柬书写格式: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

拓展介绍: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片状,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阅读,所以,书写也就形成自上而下、从右往左的顺序。后来,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随着中西文化的涌入,拼音文字与中文混写现象的增多,人们横向阅读和书写的习惯逐步养成,请柬的书写也出现了横式。根据人们的喜好,竖式写法还常被运用在请柬上。

6、请柬作品欣赏。

课件出示3—5幅作品,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环节二】合作探究请柬的设计制作步骤。

1、小组合作分析手中的请柬,探究制作步骤。

2、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构思,确定活动主题和结构形式

(2)剪出衬底图形

(3)装饰美化

(4)写上请柬文字内容

3、小组展示请柬,总结请柬的制作方法。(剪刻粘贴、绘制、电脑设计等)

【环节三】小组合作进行请柬的设计制作。

1、提出设计制作要求。

(1)为学校举办的校园艺术节设计一张请柬。

(2)可用绘画、剪刻粘贴等方法。

(3)内容要与设计统一,信息准确完整,书写格式规范。

(4)设计新颖,别出心裁,色彩搭配和谐。

(5)注意刀具安全,保持教室卫生。

2、学士制作,教师巡视指导,计划书展示典型作业,指出优缺点以供借鉴。(播放背景音乐,展示以往学生优秀作品,自动切换)

【环节四】作业展示评讲。

1、组内互评,推选本组1—2件优秀作品。

2、班级小组展评,讲解设计思路及制作过程。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请柬知识和制作技巧,总结精彩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2、教师总结教学情况。

四、知识拓展

运用计算机常用应用程序——windows中的“画图”或Photosshop软件等,设计制作请柬。

五、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的海报设计和小学阶段贺卡设计教学内容的梯级延伸;因此,可适当弱化“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相关知识、制作技法的学习,适当加强“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研究。可积极挖掘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请柬文化的体验与传承当中,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在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七年级美术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借助图,理解黄山奇松的奇美,能够想象美、感受美。

2、情感目标:知道黄山奇松是黄山四绝之一,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信息素养目标:集图、音、像等信息于一体的课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难点:怎样抓住“奇”来写和描述黄山奇松、奇石的。

教学设计:

1、导入。

(1)教师提问:“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哪“四绝”闻名于世?

(2)师生回答: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2、欣赏。

(1)教师展示课件,让大家欣赏黄山的美丽图片。

(2)请学生回答:黄山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让人们情有独钟呢?

3、教师讲解。

(1)教师展示课件,向学生讲解黄山的历史与风景景观。

(2)具体介绍“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品读诗句。

(1)展示课件,播放迎客松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你想象中的'迎客松是不是这样的?

(2)让学生思考回答描写迎客松的相关诗、句。

5、实践。

(1)找一幅黄山美景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上台讲解这幅画是如何体现黄山之美的。

6、拓展。

(1)课后收集资料,分清自然美和艺术美。

(2)学习建议:是否感受到了黄山的美?

七年级美术教案 1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指导思想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下册第十一课《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本课通过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的鉴赏和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动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图形的构成,尝试自己创作旅行团旗帜标志。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标志图形的构成,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初步尝试运用文字、图形、综合的标志图形的构成元素来设计标志。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感受标志的社会价值;在学习与设计过程中,体验通过设计活动美化生活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标志图形的构成元素,了解标志图形一般的表现形式和自身的规律,了解并掌握旗帜和标志的设计规律、设计方法。

难点:

1、设计出形象简练、意图明确、有装饰美感的标志。

2、旗帜和标志在色彩和图案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美学、科学、自然、文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

1、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图片激趣,引发想象,开拓思维,让学生读懂标志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标志图形构成的魅力。

2、用讲授法,边讲边演示不同标志的图形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标志图形构成的规律,提炼出标志图形构成联想与概括的方法

3、用辅导法与练习法,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释放创作的热情,尝试运用标志图形构成的元素来设计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形成设计的技能。

4、用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互相学习,开发智力。

(二)、说学法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在学法上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综合归纳的方法,探究标志图形的构成规律,让学生去感知标志图形构成的魅力及所表现的内在美,使学生在爱学、好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2、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他们有很强的时代感,因而也有较强的读图能力。采用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将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

3、考虑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用多媒体辅助展示标志图形的构成,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获得创作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4、通过图片展示、分析、归类、画龙点睛的讲解、点拨,有目的、有层次的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创作欲望。

5、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及时辅导,帮助学生标志设计的探索和训练。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关键所在,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我认为标志图形构成教学应遵循一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多看多练多合作,为了能让他们在美中学乐中学,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上课开始,我运用多种媒体让学生欣赏大家喜闻乐见的生活标志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分析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抛出问题:第一个问题:“知道这些标志吗?”,第二个问题:“这些标志图形构成大都有哪些特点?”。引发学生的反应,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2、用讲授法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会标志的图形构成,引发学生对标志图形构成的思考。

3、用问题引入下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可预设几个指向性较明确的问题,哪些是运用文字形式的?如哪些标志是图像直接运用?那些写是运用图案和文字结合的?通过对这些标志的分析将标志图形的结构上分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文字类

(2)抽象类

(3)具象类

4、选择分类标志的实例展示,边展示边解说,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标志的图形构成思路前行,学习标志的图形构成,感受标志的视觉美感,提炼出标志图形构成联想与概括的方法,并就这三类标志图形构成进行举例分析。

5、分析标志的造型要素:点、线、面、体

6、分析标志的构成形式和设计的要求

7、分析综合图形构成标志的特征:

8、讨论旗帜外形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9 、学生制作旅行团旗帜和标志,巡回辅导学生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充分的想象,完成作业。

10、课程即将结束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大胆的展示出来,并和学生一起交流作品。采用相互猜测的形式审美自己与他人的作品。

[说明]学生在教师示范后,通过观察同学的作品,感受标志创造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会发现这些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应该避免发生的错误,为下一次的创作做好铺垫。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我抓住标志图形构成的要素,通过一些案例讲授,标志图形构成归类分析,提高的学生的设计思考能力,精心设计了各个教学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空间,可以自由发挥去创作标志。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整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然的情境氛围中认识标志图形的构成、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旗帜标志。

在课程结束后我也有如下反思:

当然肯定还有很多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欣赏面具艺术,认识面具的来历与演变,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

2、能力目标:通过面具艺术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各小组合作,选用恰当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多种技法,设计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锻炼协作能力与培养互助精神;举办面具表演活动,增进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分小组制作,让学生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通过表演感受面具独特艺术魅力,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从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

2、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材质特点)和材料的综合利用。

难点:

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学材料准备:

教师:各种面具图片、实物;

材料与工具:铅画纸、彩色卡纸、皱纹纸、瓦楞纸;及时贴、麻绳、毛线、羽毛等;颜料及着色工具(毛笔、水、调色盘);彩色笔、蜡笔;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元旦马上就要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什么吗?(出示面具成品)。

见过吗?----在哪见得?-----了解吗?-------做过吗?几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面具世界。

二、知识探讨

1、面具的功能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一些原始部落头戴面具,挥动兵器驱鬼降魔。当时的人们认为面具可以赋予他们一种神的魔力。面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原始的乐舞、仪式、巫术、图腾及民间的歌舞、社戏、戏曲、脸谱、面具舞会相互融洽、依存、渗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造型特点,特别是藏戏面具更具特色,因此面具作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

2、面具的现在

如今,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从“神”的文化圈里跳出,步入一个多元、文明的“人”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旅游,从民间艺人、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面具,作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欣赏面具的雕刻技艺。

如课文24页藏戏面具——它的制作非常讲究。在皮革上裱蓝底花缎,蓝色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轮廓嵌贝壳、玛瑙和绿松石,面具大额头正中是太阳和月亮,两耳垂有流苏,整个面具光彩夺目。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体验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喜悦。如课文25页就有我们同龄人设计的面具:彩纸、皱纹纸等做成的萝卜娃娃,有各种五彩颜料彩绘制成的五彩面具。

好!通过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优美的面具文化,下面我们来总结下面具设计思路有哪几种、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3、面具设计思路的种类、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种类:人物、也可以选择动物或者植物的形象。

造型:

师:面具通过对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性格和塑造。如表现人物的凶猛、威武、滑稽、忠诚等。

师:通过对五官的哪些地方进行刻画的?

生:眉毛、鼻子、眼睛、牙齿进行刻画,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形象,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的美感。与我们实际看到不一样。而是非常的?神态夸张!

色彩:色彩强烈、艳丽、装饰感强。

4、最后我们看一下面具制作要求:

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

(1)根据构思剪刻眼睛,

(2)剪刻粘,成半立体面具

(3)彩绘图案,剪粘彩色纸片、毛线、玻璃绳等,

(4)贴鼻子、嘴巴。

三、课堂作业--面具的设计制作

教师:在过两个月左右,就是新年了啊,我们可以举办一个新年假面舞会祝贺我们的新年,祝贺我们的成长,怎么样?

题目一:以小组为单位为新年假面舞会制作一个生动的面具。

题目二: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设计制作一组面具。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以上题目每小组任选一题。

要求:

1、充分利用所带材料的质地、色彩和肌理,大胆设计,使面具造型新颖别致,色彩艳丽,神态夸张。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

2、各小组合作完成,各小组相互看看准备的材料,参考面具图片及实物,确定自己要制作的面具造型;讨论制作步骤;分工合作制作面具。

五、作品展示

形式一:新年假面舞会。

欢快音乐;新年好

教师:请同学们戴上自己的面具,站在自己的位置边,唱起歌、跳起欢快的舞蹈,让我们尽情享受面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形式二: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的一段故事情节。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勉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面具演出很精彩!今后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灵动的双手使色彩飞翔,制作出最美、最有个性的面具,使面具这一古老艺术品得以发扬光大,使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五)板书设计:面具设计制作

1、面具文化:

2、面具的类型、造型、色彩特点。

3、面具的技法步骤。

春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13

教材分析

课题: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5课花圃

制作人:

教学准备: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5课花圃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

单元目标;

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

2、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2)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

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进行课件第一张幻灯片的播放,配有音乐或解说)

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一个小型的心理测试:花与性格的关系)

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让学生指出本课主题(我们看了很多的图片也谈了很多的话题那么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呢?)——花卉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现在大家再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3、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老师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

(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第三张幻灯片)

A、简化归纳B、添加组合C、夸张变形D、分解构成E、象征寓意

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第四张幻灯片)

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五张幻灯片)

a、抽象夸张: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

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科学习的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

2、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玩玩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和学习使用各种相关美术工具材料的能力,大胆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的情趣,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为学习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评价作品的习惯及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激发兴趣。

(1)出示我国彩陶上的绘画杰作或法国史前绘画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启发谈话:我们小朋友会画画、会做手工吗?能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吗?教师启发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简单评述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同时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小朋友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初步熟悉美术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欣赏、感受各种作品,了解学习内容和相关材料。

(1)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的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橡皮泥、陶艺、废旧物创意造型等等。教师可进行相关制作演示,让学生认识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材料。

(2)展示绘画造型作品。 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进行“连线游戏”等活动,欣赏更多的绘画造型作品, 如纸版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和贴纸画等。同时出示相应的绘画制作工具,可结合讲讲有关工具的发明等。

(3)出示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图片或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3、了解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用笔,激发想象。

(1)结合课本和儿童作品,出示油画棒、彩色水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看看,并说说对这两种作品的不同感受。

(2)让学生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用油画棒、彩色水笔尝试画出不同的点、线、面。

(3)可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4、大胆尝试、表现。 让学生尝试彩色水笔和油画棒的用法,画一幅点、线、面组合的绘画作品,并像米罗一样进行想象,同时给画取个题目。

5、展示、评价、交流。

(1)让学生分组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布置一块展板进行展览,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用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

6、总结、拓展。

(1)出示思考题:你知道本学期美术课学习什么吗?你会使用哪些工具?你喜欢学习什么样的美术内容?

(2)布置下节美术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准备的工具。

七年级美术教案 1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赵顺玉,是南泉道平初中的一名普通美术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大自然的色彩》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评价与拓展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大自然的色彩》的学习,既可以对前一节课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又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大自然的色彩》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此外,色彩是人类的视觉对象之一,是由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生活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当眼睛看到色彩的同时,会自觉地把色彩和自己以前看到过、接触过的有相似色彩特征的事物在头脑中“挂钩”,形象地联系起来,而这种联想又因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个性化差异。正是这种联想,使色彩具有了强烈的影响力,左右着人们的心理、情绪。艺术家也正是运用了这种影响力,来创作美术作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色彩联想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美术作品和创作美术作品,是培养学生美术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就是要学生对丰富的色彩展开自由的联想,运用美术的手法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了解色彩的表达规律。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前面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造型与表现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采用学生(小组)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2)过程与方法:活动——欣赏——学习——动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

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教具准备:图像素材、多媒体教室

二、说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本校“四四式”课堂教学为根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采用欣赏、启迪、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发现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在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领悟课程中人与人之间信息的美好情感的传递,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情感的价值。

2、设计思路:如果面对大自然中漂亮的颜色,直接让学生归纳,并试着说出有哪些颜色组成,他们的思路会狭窄、停滞,感到索然无味,本来斑斓的色彩也会变得暗淡。如何激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呢?最好是运用色彩。让他们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觉,在纸上绘出自己看到的并且喜欢的颜色。提问学生,这些色彩都是怎么来的?思考为什么夜幕降临,色彩就隐匿起来了?导出大自然的色彩。而后用计算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加上语言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练一练”试着画画荷花、橘红色的霜叶等色彩归纳,让学生逐渐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努力营造艺术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色彩的直观性与感受力,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

3、设计特色:

(1)从色彩在各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着手,例如:文学、环境、绘画、电影,体会色彩的用途,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提高对大自然色彩的概括能力。

(2)在进行色彩概括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每种色彩独特的艺术情感。

(3)投其所好,选用学生爱好的、新奇的艺术形式,不仅激发兴趣,也拓宽其知识面。

三、说学习方法

1、学生分析:初中学生课业繁重。作为一周一节、没有考试压力的美术课,应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生

分析、理解力进一步加强,又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比直接接受的知识要深刻。因此老师要做的工作只是适当的引导,搭建平台,让他们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他们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美术方面的常识,但对于较高深的艺术作品,还是难接受和理解。在选用材料时,应注意运用学生感兴趣、有新奇感的艺术作品,创造适宜的情景,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学效果。

2、学法指导:《大自然的色彩》是具有归纳应用和审美双重性的一节课,需要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因此本课利用多媒体中大量的图例以及资源,引发学生对于大自然色彩的认识以及对色彩冷暖、明暗的归纳。学生在欣赏、讨

论、展示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既锻炼了其自身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2、体验、创作

课件演示: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大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具有吸收和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彩色。

“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莲蓬稍发黄,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下方浅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

(“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术语,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是支配乐曲的音调标准,如D大调、C大调等。绘画借用这个名词,是因为它很方便,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如冷

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色调常见于生活中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3、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任选工具材料,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4、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5、小结

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色彩感受和表现能力是学习色彩的最好途径。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充分的去体验它,享受它。(点明学习本课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五、评价与拓展

课堂中只有实现角色互换ú拍芾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ㄍ瓿勺髌肥且幌钊挝瘛闭庋的错觉。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ㄓ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ㄈ醚生放松心情ù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对学生作业的点评,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针对不足提出恰当的建议。评价应充分肯定。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色彩,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后会接触更多的色彩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色彩这个工具,描绘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体会色彩带来的各种感受。

语言引导,让学生跟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加上美丽的图片,营造逼真的色彩世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色彩

一、认识色彩:色彩产生的原理

二、感受色彩:春夏秋冬,谈感受

三、记忆、描绘色彩:冷暖色调

四、作业布置: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6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二课时

【教材分析】

“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手绘线条图像”是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近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生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素描等过于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 通过对手绘线条图像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在叙事、说明交流以及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和用途,既重视了学科间的综合,又不失美术学科特征。

【教学内容和目标】

1、显性内容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并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隐性内容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 点】

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难 点】

能迅速、大胆有个性地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达。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手法,对复杂的物象综合处理,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教具准备】

课件,范作,常见产品安装说明图,茶杯等实物。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第二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以电影《李双双》中,李双双在门上画图,说明钥匙、孩子寄存处的事例为例,引起学生兴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存在性、实效性和大众性,解除学生思想压力。或创设某一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手绘线条图像的方法解决,并找一学生上台板画,师生评析后,教师说明“作用”,得出“第三语言”的结论,引入新课。

二、教学活动

●设问思索:

师:提问,哪些地方接触过手绘线条图像?

生:回答。

师:出示各种图片,

生:分析各自内容和作用。

师:总结手绘线条图像“可视性强”,“快速方便”等特点。

●欣赏、明确知识

师: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和课件中的图例,初步认识手绘线条图像的普遍存在。出示《贺兰山岩画》、“儿童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让一生读教材中的第一段文字,知其伴随人类的成长而发展,且早于文字的产生,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能用到。

生:读教材第二段,讨论回答,

师:板书小标题。

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事等。

地位:人类的第三语言(除口语、文字外的)

实用性: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约束。

应用范围广:示意图、路

教案《七年级美术上册《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教案》,来自网!

线图、交流图,教学板画图、地质地貌图、侦察图、布置图、叙事图、说明图、美术专业创作等。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安装说明图、使用说明图等实例,让学生观赏,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加深学习兴趣。

●热身练习

让学生根据个人程度,按“建议”中要求,或自选内容,也可临摹,感受手绘线条图像的乐趣。

评价

展示观赏优秀学生作品,先由学生评价,再由教师总结,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即时示范,或与范作对比。

三、学生练习,作业

根据“学习建议”要求或以上热身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可根据学习的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创设情境,规定时间,并让学生彩用游戏、竞赛等多种手段进行。

四、作业评析

选择较典型的作业收交。从表达明确、大胆果断、生动流畅、有创造力、新颖独特等方面进行评析。适时鼓励,少作横向比较。

五、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使我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和用途,知其是人类除语言、文字之外的“第三语言”,简便易行,用途十分广泛。

已能用手绘线条图像的形式对事物进行简练的描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布置下节任务,师生问好,下课。

第二课时(第三课)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描绘,师生评议,教师概括总结,指出不足,并修改指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虽简单自由,但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引入新课。

二、教学活动:

●明知识法

1、特征的表达

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暖水瓶,同时展示一个暖水瓶实物,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其结构,用几何分解的方法,概括其基本结构,说出组成要件,分析哪是必需有的,哪是可有可无的(如提系),

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作。

师:说明,在对物像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能表现基本特征的形状,然后再去明确地表达。随即板书表达步骤:

“观察――理解――表现”

2、动感的表达

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去讨论。如流水该如何表现?静止的汽车和行弛的汽车应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生:几个学生到黑板试画。

师:带动学生一起评价分析。

师:画“一杯热水”,说明表达的关键是强调“热”这一概念,但线条的形式可是多样的。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范作,明确这一问题。

师:展示有关范作,边演示边总结:

在表现人的情绪、流水、闪电、光、雨、火等有动感的物象时,要使用有象征意义的线条,运用一些特定的技法去表现。

3、过程的表达

观赏教材中“尺蠖幼虫的爬行”示意图,并展示有关“过程表达的图片。

师:说明动物的爬行、运动,机器的运转等都有一个周期性循环的过程。路线图、过程图等都有其独特规律,可用指导线、箭头、排列等方法表现,只有认真观察、分析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4、内容的表达

回看上节教材中《小客厅布置图》等。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7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科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的表达物象,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教学重点:

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③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的表达再现生活中见过的形象。

4、教学用具:

①范例与相关图片。

②学生用具:纸、笔。

5、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欣赏:看flash线条先生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这些线条有什么变化?组成什么图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外宾旅游遇到困难,语言不通怎样去帮助他呢?(画一杯牛奶,一块面包)

导出课题:(定义)手绘线条图像:是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他可以把表达不清楚的内容,直观的表现出来。

组织引导观察思考创设情境

师生探讨

创新理解领悟

师生共同感受:

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玉米生长过程图项目开发示意图明确表明观点插图 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外的“第三语言”。

引导学生认识功能意义激发兴趣

师生探讨创新

我来画大家猜游戏接力赛:

任选一个图形展开联想,通过联想感受体验表达的乐趣。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具有丰富美感的艺术性,在没有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和交流今天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由简单的图形展开联想及与生活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动手动脑,表达体验

表达: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用手绘线条图像大胆果断地表达,发挥想象力,运用丰富的手法进行表达。

1、画一张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2、告诉大家你喜欢的服装款式。

3、展示你的房间布局。

4、失眠了,你能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来吗?

指导启发深入观察

展示评价图片展示:明确手绘线条图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图片参见课本8—9页。

共同赏析,交流感受。

注重自评和互评找到闪光点

小结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和在各种场合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把难以用语言表达和表达不清楚的内容,清楚地表达给对方。

七年级美术教案 18

(一)课时结构:2课时

(二)教学目的: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7课灯与光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与光。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四)教学难点:

1.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

2.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

3.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赏,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和创造,对于初中的学生,其作业的难度和要求要有一个定位。

(五)教学设计:

1.用一定的欣赏情景导入,教师利用纸质灯饰设计与制作中出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2.在班级教学中分组进行竟赛活动,激活教学气氛,营造一个自由的气氛和空间。

3.结合灯光欣赏圆筒基本形的纸质灯饰引入情景,学习基本形的变化要点,鼓励从大自然、优秀造型艺术及民间美术造型中获取启示,教师总结在造型装饰设计及制作中关于材料、工艺的经验体会。

4.变化出富有特点并适于灯饰结构要求的造型,满足透光要求的纸质材料,发现适于设计制作灯饰的装饰形式。

5.选择、整理、综合、变化更多造型与装饰的形式,尝试灯饰设计与制作。

(六)教学要求:

1)在纸材的选择上提供选择范围给予必要的提示。

2)充分考虑灯饰造型、空间大小、形状、高低、结构及发光之后的效果等要素。

3)学生灯饰作品有在变幻灯光下进行实物展示是本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特别注意用电的安全教育。

4)强化灯与人们的生活、感情的关系、感情的关系应注意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

(七)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灯光图片(城市夜景)、简单纸制手工(小制作)、彩色硬纸板、剪刀、刻刀、铅笔及各种粘合剂。

2)教师:关于灯光的一些照片、灯罩图片、灯饰实物、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1)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图片,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

2)欣赏挂图、照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3)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畅谈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

4)融以游戏的方式,观摩和触摸各种灯饰实物进行感官体验,获得关于材料、造型、制作工艺的经验性认识。

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1)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

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3)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

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1)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鉴优秀建筑和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2)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3)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法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4)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九)教学评价:

1)在寻找纸质材料时注意了哪些材料特性及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立体造型游戏活动。

2)是否对媒材的形与色感兴趣,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立体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及对材料的联想。

3)你在设计制作灯饰过程中能否及时调整与完善原有的构想,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4)�

(十)课后小结: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七年级美术教案 19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

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牛头:德国法西斯马;西班牙无辜百姓课后反思: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

七年级美术教案 20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从走进色彩、寻找色彩、观察色彩和体验色彩中让学生认识和感受色彩的魅力。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多种色彩活动,初步感知色彩情感。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选择和运用色彩特性,能熟练大胆地表达和应用色彩来表现思想与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促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1)重点:不同色彩引起不同的心理联想和情感体验。

(2)难点: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色彩情感特性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4、说课时安排: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色彩的特性并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里,我将以第二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色彩基础知识,所以本课对色彩的产生及原理不作重点介绍。本堂课将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色彩情感的应用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感受体验色彩情感,引导学生发现身边色彩的神奇和魅力。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

四、说学法:

遵循“学为主体”的原则。(解说):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

(一)创设情境,认知色彩情感

首先,我先播放下面这段视频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播放结束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威武的国庆方阵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最为吸引人的莫过于方阵中绚丽多变的色彩。请哪位同学说说你对视频中的色彩感受。”根据学生回答,我作出归纳:红色方阵带给我们热烈、喜庆,欢乐的情景,黄色方阵又带给我们成熟的丰收景象。而这样的感觉就是色彩所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情感世界!

(二)自主探索,感知色彩情感

“什么是色彩的情感呢?”通过设问,引出色彩情感的含义,即:色彩的情感是指色彩能够表达感情,或者说人们观看色彩时所产生的某种情感反应。

接着,我通过展示下面这两张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照片中的红色军服和蓝色军服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色彩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作简要小结:红色的军服给我们青春亮丽的感觉;蓝色的军服给我们清新干练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色彩的情感反应,这种反应是人们通过长期积累的社会经验和丰富联想而产生的。根据这一理论,再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当人们看到红色的时候,会让我们联想到哪些事物呢?”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边总结边展示课件:火红的太阳、熊熊的火焰、浪漫的玫瑰、飘扬的红旗接着我再阐述,对于中国人而言,“中国红”已� 如:红色的灯笼、红色的中国结等都会使我们有一种热烈、喜庆、吉祥的情感体验。

接着,我再通过画面讲授黄色带给我们的联想和情感体验。在众多色彩中黄色是最明亮的色彩,看到黄色我们会一下子联想到柠檬、油菜花以及明媚的阳光。因为黄色的灿烂和辉煌,画家梵高笔下的向日葵才显出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和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播放梵高《向日葵》)黄色还是古代皇帝的专用色,无论是龙袍还是皇宫,都给人金碧辉煌的贵族气质。此外,黄色又是引人注目的色彩,交通标志上的黄灯、学生的黄帽子都给人警示危险和体现注意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我将对红色和黄色作一个小结:这两种色彩会让我们联想到火焰、阳光等事物,而这些事物又给我们温暖的感觉,所有我们将这类颜色称为是暖色。“那哪些颜色是冷色呢?”通过学生讨论回答,引出蓝色。

蓝色通常会让我们联想到碧蓝的大海、湛蓝的天空以及无边无际的`宇宙。蓝色会给我们凉爽、沉静、理性的色彩情感体验。医学家曾发现:当高烧狂躁的病人住进这样的蓝色调的卧室时,情绪会很快稳定下来。此外,清冷的蓝色调也常常是画家笔下钟爱的色彩,如这幅毕加索蓝色时期的《悲剧》则带给我们悲凉、贫苦、惨淡的情感体验。

以上环节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了解了红、黄、蓝这三种色彩在不同方面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学生已经对色彩的情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将让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出橙、绿、紫这三种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然后我通过下面的表格总结出本节课的内容:(课件展示)

以上都是我们讨论的有色系的内容,除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种色彩,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偏爱的颜色,请几位学生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并说出理由。在学生的回答中,我再次总结:据说对于不同颜色的喜好还能代表不同的个性呢:比如说喜欢红色的人热情、果断、勇敢,性格比较外向;喜欢蓝色的人冷静、沉默、忧郁,性格比较内向。

(三)综合练习,表现色彩情感

这一过程主要是以学生课堂练 (作业展示)(花红柳绿、骄阳似火、霜天红叶、冰天雪地)

(解说)作业的设计是从易到难,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做出对应的选择,目的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评价交流,体验色彩情感

为了充分体现多元综合评价的内涵,我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1、作品展示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典型作品,教师点评。(展示几张学生作业)

(解说)色彩情感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点评时我会鼓励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多肯定和激励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课后拓展·深化色彩情感

(边解说边展示课件)课后建议学生从味觉、嗅觉多方面联想中找出色彩在各个方面带给我们的心理感受。

作业形式:让学生尝试用剪贴、电脑绘画、版画等创作方法;

我们的美术课,不是要培养画家和大师,关键是能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有所审美收获,身心能够得到愉悦体验,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才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

六、课堂总结,升华色彩情感

请同学们问一问自己——你为你的人生选择什么样的色彩,你又该如何舞动这缤纷的色彩呢?

七年级美术教案 2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浮雕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掌握磨、刻、铲、雕等基本技能。

2、学会用草图表达创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难点:教给学生雕的技法,在石膏上如何表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石膏板、砂纸、木刻刀、牙刷。

三、技法介绍及尝试:

1、教师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2、落实“铲”这一教学难点,刀口要放平,逐层铲去背景,用力平稳,深浅均匀,不要停留在局部,以防背景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

3、操作时注意安全,刻下的石膏粉倒在垫底的废纸里,不要用嘴吹,以防飞入眼睛

3、知识要点:

1、图案设计稿子(动物浮雕)要点:用明暗把图形的层次关系表现出来,低点画暗、高点留白,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刻制浮雕前对哪些地方应去掉做到心中有数。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透视和形象的重量,以便最后制作出完整的形象。

2、刻制步骤:起形---开荒---立位---粗刻---细刻---调整与修饰

3、学生练习:

本节课完成任务:起形---开荒---立位

4、教师巡视辅导

七年级美术教案 22

教学过程

导入

经过同学们前面对一次校园活动的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各组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策划方案,但究竟谁的设计更新颖、合理、优秀呢?为了公平、有序的竞争,我们便将社会上常用的竞标的方法引入课堂。板书课题:校园活动策划

新授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竞标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如果按照策划的方案把讨论得到的方法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即竞标书的撰写。

标书的作用:它是整个投标过程的核心文件,以后的评标、定标的展开,均以根据竞标书进行。

通过大屏幕让同学们看一张标准标书,了解标书的组成与要求:

明确时间、地点、目的。

准备工作,包括会场布置,活动的`采购,财政的预算,人员安排。

内容及进程,各项目说明、措施与承诺,并有重点地介绍有特点、创意的部分。

整个标书要文字简练、表达准确。

根据标书内容,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项目,再由经理(各组长)

统一分配和管理,并宣布各项的工作要求:

文字主管:组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把竞标定下来。选出两名写作好的同学负责撰

写策划工作。(要求把活动的时间、地点选择恰当,活动的办法明确,文字简洁、表达明确,把策划精神表达出来,有重点地介绍有新意、有特色的部分,能吸引打动听众。)

公关主管:通过排练选出最佳主讲人,还有几名同学负责朗诵指导、表演和服饰等。

(要求:思路清晰,声情并茂,带有鼓动性,和组员之间有一定的表演配合,服装要搭配和谐)

技术主管:应用美术技法画出展板和舞台的效果图,可用手绘或电脑制作,并有文字说明。(展板设计要求:主题明确、经济、美观,老师可用屏幕展示几种不同风格装饰的展板供参考;舞台设计要求:因地制宜、美观大方;布置会场要巧用材料、经济适用,但不要喧宾夺主)

总务主管:负责材料的准备和预算,对道具、材料、奖品做出数量、价格的列表

附件。

实践

各主管部门在经理的指挥下各司其职,结合实际情况和场地特点,相互配合,布置竞标会场。并通过排练演练竞标的的实施过程,提高竞标效果。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与学生及时沟通,启发其潜能。

四、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我们这次准备校园活动竞标都运用了哪些与美术相关的知识与表现方法?(生答:美术字、色彩搭配、图案、版面设计、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等等)还能说出用了哪些学科和知识吗?学生回答: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信息技术。还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和一些生活常识、社会经验。

希望大家今后更多的进行综合、全面的学习和实践,也要经常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和美术更多得联系在一起,这样我们干起事情就会锦上添花,获得成功!

七年级美术教案 2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8课门"依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设置,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

本课门是入学后美术课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有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以往教学中的人物素描课侧重学生对人物造型、比例、结构的掌握,这个要求对初中学生而言有相当难度。依据课程标准模糊学科界限,降低专业要求的精神,本课更为强调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通过人物头部的描画来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精神状态等特征。

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描述同学的相貌特征,尝试用相机捕捉同学最有特征的瞬间,其目的让学生细心观察人物特征,形成一定的视觉感受。教材首页呈现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图片,具有亲切感,以利于进入教学情境。配合教学选择宫六朝的人物头像画重点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如可表现人物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特征,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有效地促使学生能较准确地说出身边同学或绘画作品人物特征。

教材学习活动安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学习“活动一”已有感知的基础上设置第二个学习活动,临摹画家的人物头像作品,分析人物特征,体会用笔技巧,学生通过初步体验,感受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为“活动三”作准备。教材提供利用多种材质表现的范图,使学生对不同媒材的表现效果有一定认识,而且难度上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活动三”是本单元的重点,即让学生自主表现,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教材用设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表现方法的思考,鼓励其采用夸张的手法大胆表现,使学生感受造型的乐趣。教材所附学生作业有一定示范作用。

“评价建议”一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提出相应评价标准,以供学生、教师参考。

资料库对教材中出现的“肖像画”概念作出解释。

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不司画种的头像作品,引发学生对绘画种类、造型手段、表现效果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初步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学生能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大胆地表现同学的特征。

学生能在交互活动中关爱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思路

教材篇首提供的学生照片不是范图,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提示作用,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活动一的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拍摄照片,在课堂上交流。人物头部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发式表现是教材突显的知识要点,教材提供了画家的头像素描范作,以及局部放大图例,教学过程中可选择重点分析。通过交流、欣赏、分析进入活动二的临摹练习,教材提供难度适宜的素描头像范例,在表现手法上提供不同样式以供学生参考。在教学提示和活动三的要求中提到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图例分析,还要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讲解。教材中提到肖像画这一概念,以及提供的半身、全身的人物画范图,只是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重点还是强调人物头部特征的捕捉。

本单元学习需在欣赏感受中体验绘画作品的造型语言,因此范图的选择很重要,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导入注意以情动人,以趣启智,‘结合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尝试。相互分析同学特征的环节应有效控制课堂,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避免攻击性的语言,培养学生健康友好的心态。

安排学生户外拍摄照片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能合理安排拍摄工具,有效控制教学进度。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进行,首先明确学习活动要求,讲解摄影中的技术问题,然后分组安排组长,对其下达任务并要求及时反馈信息,最后强调纪律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合作精神也是评价的重点。对个性表现应予以肯定,并使学生明确提高的方向。鼓励学生参照教师提供的评价指标或教材中的评价建议自评、互评。

四、教学选择

教学可以按照学习活动设置安排课时。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同学特征,并尝试用照相机去捕捉同学特征。学生利用照相机观察体验,数码相机是最佳选择,便于及时在课堂上交流。这一活动的实施需要一课时。

教学也可以用两课时完成,第一、第二个学习活动作一课时安排。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照相设备、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户外教学可能难以开展,可安排课外完成,把拍摄的照片发送到校园网内的班级电子邮箱,或把自己满意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通过分析、描述、感受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本课围绕头像表现这一主题,设置了描述特征、临摹作品、尝试表现三个活动。教材中提供的部分图片资料只是起提示、参考作用,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使用。教师在图片选择方面要作充分准备,教学导入图片可选择本班学生的头像照片,满足学生兴趣需要,选择的分析范图要大而清晰。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本单元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教学单元,良好而融洽的气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指导学生以拍摄方式捕捉同学的特征,学生在相互拍摄的过程中交流认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在描述、感受中认识人物特征及其表现方法。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需要、实际学情灵活处理,一般以谈话法、比较法为主。谈话应紧密围绕人物特征及表现的相关问题展开,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问要目的明确、有计划、有步骤进行,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获得知识。比较法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对客观对象形成正确认识,通过生活中人物特征的比较,生活中人物与绘画作品人物的比较,不同形象特征、不同表现形式的人物绘画作品比较等等,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特征,把握造型表现的方法。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教师可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随堂拍摄本班学生,也可以用速写形式示范捕捉本班学生特征。教学展示挂图要大而清晰,作品可以教师自己创作,也可以放大临摹。教师准备的学生临摹资料建议大小合适,学生临摹中无须考虑缩放问题。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描述同学特征环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照片,并评出特征最明显的同学,选出代表针对讨论结果发言,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学生作业可采用评比形式,通过学生互评选出形象特征把握最好的作业加以表扬鼓励。

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本课有意识降低难度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必要的知识点还应让学生掌握,例如在学生临摹练习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范本,使其对范本的构图、形象塑造、技术处理等问题有所理解,如有必要可以示范或准备步骤图,避免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4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物象空间的描述与表达。

解决方法:应用自制教具让学生描述教具中物品的位置,从而让学生了解三度空间的特点及与二度空间的区别。并应用于绘画中。

教学难点 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景物的三度空间位置在纸上的表达方法。

解决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及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二、教学目标 :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 (罗丹语)。

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景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的环境。

能力渗透点: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教具准备:

自制教具、风景画(数张)、茶杯、瓶子、书本等生活日用品(数件)

四、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室内课:

1、风景画欣赏导入 。

教师出示一幅风景画学生欣赏导入

2、师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间的表达。

提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里边都有些什么,都在哪里?

学生思考

3、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欣赏,谁说一下我们该如何描绘景物的上下、左右、远近呢?

(学生开始分小组边议论边发言,各抒己见。)

老师将探讨结果板书到黑板。同时,每种表达方法各拿出一幅作品让学生欣赏。

学生看作品,进一步系统的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4、老师总结本科教学内容。

(老师边总结边板书,并给与一定的补充。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 室外课:

1、堂内传递本科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我们先来看几张画,看看画的都是哪里。

(老师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2、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老师组织、协调。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内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学生分组出示优秀作品,自我评析,共同欣赏。)

(老师组织、协调并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间 上下、左右、?—————二度空间转换到

1、前后遮挡表现法 (大多数写生作品)前后、远近

2、平摆是表现法 (一些装饰画)下边近、上边远

3、透视的表现法 (《最后的晚餐》) 近大远小

4、移动式的表现法 (《清明上河图》) 视域广阔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5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重点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难点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等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

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最优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各组展示作品,集体评价,按标准选出最优秀的方案。

老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策划活动及策划的环节,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使我们对美术与生活有了更全新、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多运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思想,创造生活。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6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二课时

【教材分析】

“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手绘线条图像”是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近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生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素描等过于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 通过对手绘线条图像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在叙事、说明交流以及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和用途,既重视了学科间的综合,又不失美术学科特征。

【教学内容和目标】

1、显性内容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并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隐性内容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 点】

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难 点】

能迅速、大胆有个性地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达。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手法,对复杂的物象综合处理,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教具准备】

课件,范作,常见产品安装说明图,茶杯等实物。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第二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以电影《李双双》中,李双双在门上画图,说明钥匙、孩子寄存处的事例为例,引起学生兴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存在性、实效性和大众性,解除学生思想压力。或创设某一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手绘线条图像的方法解决,并找一学生上台板画,师生评析后,教师说明“作用”,得出“第三语言”的结论,引入新课。

二、教学活动

●设问思索:

师:提问,哪些地方接触过手绘线条图像?

生:回答。

师:出示各种图片,

生:分析各自内容和作用。

师:总结手绘线条图像“可视性强”,“快速方便”等特点。

●欣赏、明确知识

师: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和课件中的图例,初步认识手绘线条图像的普遍存在。出示《贺兰山岩画》、“儿童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让一生读教材中的第一段文字,知其伴随人类的成长而发展,且早于文字的产生,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能用到。

生:读教材第二段,讨论回答,

师:板书小标题。

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事等。

地位:人类的第三语言(除口语、文字外的)

实用性: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约束。

应用范围广:示意图、路线图、交流图,教学板画图、地质地貌图、侦察图、布置图、叙事图、说明图、美术专业创作等。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安装说明图、使用说明图等实例,让学生观赏,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加深学习兴趣。

●热身练习

让学生根据个人程度,按“建议”中要求,或自选内容,也可临摹,感受手绘线条图像的乐趣。

评价

展示观赏优秀学生作品,先由学生评价,再由教师总结,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即时示范,或与范作对比。

三、学生练习,作业

根据“学习建议”要求或以上热身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可根据学习的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创设情境,规定时间,并让学生彩用游戏、竞赛等多种手段进行。

四、作业评析

选择较典型的作业收交。从表达明确、大胆果断、生动流畅、有创造力、新颖独特等方面进行评析。适时鼓励,少作横向比较。

五、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使我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和用途,知其是人类除语言、文字之外的“第三语言”,简便易行,用途十分广泛。

已能用手绘线条图像的形式对事物进行简练的描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布置下节任务,师生问好,下课。

第二课时(第三课)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描绘,师生评议,教师概括总结,指出不足,并修改指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虽简单自由,但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引入新课。

二、教学活动:

●明知识法

1、特征的表达

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暖水瓶,同时展示一个暖水瓶实物,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其结构,用几何分解的方法,概括其基本结构,说出组成要件,分析哪是必需有的,哪是可有可无的(如提系),

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作。

师:说明,在对物像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能表现基本特征的形状,然后再去明确地表达。随即板书表达步骤:

“观察——理解——表现”

2、动感的表达

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去讨论。如流水该如何表现?静止的汽车和行弛的汽车应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生:几个学生到黑板试画。

师:带动学生一起评价分析。

师:画“一杯热水”,说明表达的关键是强调“热”这一概念,但线条的形式可是多样的。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范作,明确这一问题。

师:展示有关范作,边演示边总结:

在表现人的情绪、流水、闪电、光、雨、火等有动感的物象时,要使用有象征意义的线条,运用一些特定的技法去表现。

3、过程的表达

观赏教材中“尺蠖幼虫的爬行”示意图,并展示有关“过程表达的图片。

师:说明动物的爬行、运动,机器的运转等都有一个周期性循环的过程。路线图、过程图等都有其独特规律,可用指导线、箭头、排列等方法表现,只有认真观察、分析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4、内容的表达

回看上节教材中《小客厅布置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