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教案 >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优秀3篇】正文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优秀3篇】》

时间: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感谢您的阅读,这次为您整理了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教案 篇1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世界文学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3分钟)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20分钟)

1、老师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断,学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并加以介绍。

2、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并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3、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4、 指导学生列表(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比较归纳出四部小说的共同特点。

“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5、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水浒传>> 施耐庵 (3)<<西游记>> 吴承恩

二、戏剧的繁荣(6分钟)

1、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2、《永乐大典》----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类书。

3、小组学习,找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讨论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4、播放京剧片断,学习了解京剧的产生。

课后习题

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课后习题

板书

一、小说:“明代三大奇书”: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二、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学习社会课的重要性;

2、 了解社会课的内容;

3、 了解社会课的学习目的;

4、 了解社会课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要性、内容、方法。

三、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地图册、投影片、地理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社会课的重要性

1、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一旦离开社会,任何人将无法生存。

2、 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

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 学好社会课,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建设家乡,完成历史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课的内容(人与社会的关系)

1、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位置、疆域、人口、民俗、气候、资源、经济、文化、交往。

2、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

3、 当今社会状况:

(1) 路线、方针、政策;

(2) 当今世界上五大问题:

1) 和平问题;

2) 人口问题;

3) 粮食问题;

4) 资源问题;

5) 环境问题。

4.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要求:P.2(4点)

1.了解周围的社会情况,了解中国的国情,理解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

2、提高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和参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以及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3、知道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确立艰苦奋斗、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4、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

(四)方法: P.3(3 点)

1、认真读书。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学做社会调查。

社会课课堂规范:

1、课前准备好《社会》课本、地图册、作业本、填图册与笔记本。(讲述用途)

2、认真记好笔记。

3、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测验。

4、作业要求,(作业本、填图册为必做)作业本评分每错一题扣除10分,最低分为20分。交作业要及时。填图册填图要求。评优、良、及格、差。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 篇3

第十一课“伐无道 诛暴秦”教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情况。

2、 能力目标: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亡,课文完全紧扣此问题展开。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教材首先从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谈起,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民怨载道。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了民心,-秦朝是人心所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是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秦朝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同样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对此问题会有一些疑惑,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料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3、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应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入手,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4、要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从而认识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本质区别,初步懂得判断战争性质的方法。

正确认识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九百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戍守边境,在前往渔阳戍边业的途中,遇到大雨而误期,导致起义战争爆发。但这只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从当时社会现状来看,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的暴政既指秦始皇在位期间的残酷统治,也包括秦二世时的黑暗统治,这种暴政的主要表现是:(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2)繁重的赋税、徭役(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和兵役;(3)严酷的刑法(“族诛”和“连坐”);(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遇雨误期是偶然的,这只是战争爆发的表面因素,即使没有陈胜、吴广在渔阳遇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也会爆发,只是时间迟早问题。所以,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生产力严重破坏

2、秦朝的严刑酷法有( )

①人祭②人殉③炮烙④族诛③连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5、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二、材料分析题

6、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阅读材料回答:

①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②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③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三、问答题

7、秦末农民战争什么时候爆发?领导人物是谁?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