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除法教案(优秀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有理数的除法教案(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篇1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以及分数的化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法则,体会转化思想,会将乘除混合运算统一为乘法运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有理数除法的两种法则。
3、关键:会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乘法。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1、小学里,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已知两数的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 (2)-0.125; (3)-1.
六、新授
引入负数后,如何计算有理数的除法呢?
例如8(-4)。
根据除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得8.
因为 (-2)(-4)=8
所以 8(-4)=-2 ①
另外,我们知道,8(-)=-2 ②
由①、②得 8(-4)=8(-) ③
③式表明,一个数除以-4可以转化为乘以-来进行,即一个数除以-4,等于乘以-4的倒数-.
探索:换其他数的除法进行类似讨论,是否仍有除以a(a0)可以转化为乘以呢?[例如(-10)(-4)]
从而得出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这个法则也可以表示成: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1、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本课注意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尤其是删去了繁难的运算。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有理数除法法则。
难点
(1)、商的符号的确定;(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3、计算:
①(―6)
②
③(―3)(+7)―9(―6)
④
二、自主学习计算:
8
尝试
8(- )
1、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除法法则:
①问题:
一个数与2的乘积是-6,这个数是几?你能否回答?这个问题写成算式有两种:
2( ?)=-6, (乘法算式)
也就是 (-6)2=( ?) (除法算式)
由2(-3)=-6,
我们有(-6)2=-3。另外,我们还知道: (-6) =-3。
所以,(-6)2=(-6) 。这表明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来进行。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篇3
从实际生活引入,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及数学的现实意义。
强调0不能作除数。(举例强化已导出的法则)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转化为学生一致的乘法运算
学生归纳导出法则
(一):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结果
教师强调
(1)除法法则与乘法法则相近,只是“乘”“除”二字不同,很容易记。
(2)此法则是有理数的除法运算的又一种 方法。
学生自己观察回忆,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得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
强化练习课本 例2计算 :
(1)(- )÷(-6)÷(- )
(2)( - )÷(- )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的灵活应用,并渗透了除法、分数、比可互相转化。
反馈矫正
课本69—70页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互评巩固法则,调动学生积极性
归纳小节1、学习内容:倒数的概念及求法;有理数的除法
(二)、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请与同学交流。
同学之间进行交 流,小结本节内容培养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70页第1,3,4题
选做题:若ab≠0,则 可能的取值是_______综合考查,学以致用。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板书设计
2.9 有理数的除法
例1计算: 练习处:
例2 计算:
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除法》一课是传统内容,在设计理念上,我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使学生自然进入状态,一切都很顺畅,达到了课前设计的构想。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突出了 探索式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实践、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力,既应用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能力 。
在这节课中,本人认为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学生的层次各异,在总结问题时,中等以下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明显信心不足,要注意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