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优秀2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
大班语言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 1
知识点描述
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的幽默。
2、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初步的了解月亮的变化。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正处于皮亚杰的的幼儿认知发展理论的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幼儿概念出现,表象思维的直觉性强,因而会出于本能对自然界产生好奇并积极地去探索。《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交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月亮姑娘做衣裳》是来源于老教材中的一个故事,它把自然界中月亮阴晴圆缺的现象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喜闻乐见。故事既贴近幼儿生活,又富有趣味性,运用儿童生活中做衣裳的事情来表现月亮变化的过程,前后有对比,层层递进,产生的幽默性和拟人化使儿童感到快乐。
虽然这是一个“老”故事,但我设计了很多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启发幼儿去听、去看、去玩、去做“月亮的变化”,并引导幼儿主动去学习故事中优美的比喻句。这个活动涉及的有语言、科学、美术、是一个综合活动。
在理解故事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视觉、语言多种方式感受月亮变化的自然现象。艺术就是要让幼儿感受美和欣赏美,孩子通过看、听、说、有了印象再去动手操作创造美。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好,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看到了月亮,月亮是圆形的,月亮是弯弯的像小船)师:真不错,已经有小朋友猜到了。我们的好朋友月亮,遇到了件麻烦事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有没有小朋友愿意帮助她啊?
(1)幼儿:(我愿意)――师:嗯,很好,那接下来我们来听听月亮到底发生到了什么事。
(2)幼儿(沉默)――师:小朋友是不是在犹豫不知道月亮遇到了什么麻烦,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先一起来听个故事,听完故事小朋友再想想自己是不是能帮助她。
二、故事讲述1、第一段师:夜晚,月亮姐姐出来了,细细的,好像弯弯的眉毛(在黑板上贴上月亮图片1)。凉风吹的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想:我还是去找裁缝师傅做件衣服吧。裁缝师傅给他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衣服。
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好像弯弯的镰刀(在黑板上贴上月亮图片2),她来取衣服了,衣服做的很漂亮,可惜太小,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大班语言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大班语言活动《月亮姑娘做衣裳》。师: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吗?
幼儿:(让月亮变小点、不扣扣子穿、把衣服做大点。)
3、第二段师:大家的点子也不错,但是我们的裁缝师傅会用什么办法呢?请小朋友仔细听第二段故事。
师: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过五天再来取。
五天过去了,月亮姐姐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在黑板上贴上月亮图片3)。她来取衣服,衣服做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姐姐连套都套不上。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新再做了。”
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姐姐来取衣服,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姐姐变得
圆圆的,像一个圆盘那样(在黑板上贴上月亮图片4)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口气:“哎。你的身材变化太快了,我没法给你做衣服了。
师:小朋友们猜猜最后月亮姐姐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儿:(还在长胖,又去做新衣服了)
教师小结:因为月亮姐姐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到现在她还没有穿上合适的衣服。白天太阳哥哥出来,她不好意思出来,只好在晚上才悄悄的露面。
三、故事梳理,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内容,师:小朋友们回忆一下,月亮的身材发生了几次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月亮的变化顺序(按顺序将月亮图片贴出来)。刚出来的月亮像什么?
幼儿:(像眉毛、像香蕉)
师:月亮姐姐出来了,细细的,像弯弯的眉毛。师:谁能说说五天后长胖了的月亮变得像什么呢?
幼儿:(像弯刀、像眉毛)
师:五天后的月亮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眉毛变得像弯弯的镰刀了
师:又过了五天,这时候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啊?
幼儿:(像咬过的饼干,像小船)师:月亮姐姐还在长胖,现在是看上去弯弯的镰刀变得像一只小船了。
师:后来又过了五天,月亮姑娘变成什么样子啦?
幼儿:(圆盘、皮球)师:现在的月亮姐姐长得已经是圆圆的,像一个圆盘那样。
4、师:为什么裁缝说没法给月亮姐姐做衣服呢?
幼儿:(他不会做、他做的衣服月亮穿不了、因为月亮每天都在变化衣服小了)
四、讨论。
师:如果你是裁缝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给月亮姐姐做衣服吗?
幼儿:(做很多衣服、把衣服做很大)
五、结束语月亮每天都在变化,小朋友们晚上也可以去看看天上的月亮是怎么在变化的,然后把它画下来,到幼儿园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看看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不是一样的。
微反思:
本活动我觉得有三个特色:
1、激发兴趣。让幼儿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用猜想、认识、理解的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2、提升能力。在想象讲述中体现个别差异性的问题,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简单讲述;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较详细讲述,他们在自己原有的能力上进行了提升。
3、经验重构。这是一个老教材上的童话故事,进行重构后,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给与孩子更多关于科学方面的信息。
第一环节,我采用观察法、对比法、猜测法、排列法开展。一开始我用开放式的提问来引导,如教师提问:“这里有三张月亮姑娘的照片,请你看看,比比。画里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发了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后,都发现了三张图片的不同,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经验来建构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
我给幼儿创设了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故事提供了指向性,能让幼儿有目的的听故事。
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结合的积极性,很快的吸引了幼儿注意力,让幼儿饶有兴致得观看故事。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故事进行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了整个故事。在为故事取名这个环节,让教师真实把握幼儿理解故事的程度,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较好的回答。第三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部分,是为了幼儿更深刻理解和体会故事的内涵,教师运用了图片演示法、讲述法、追问法、提升法,让幼儿再次听故事后,逐一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并进行深层次的追问。从表象到本质,去引发幼儿思考故事的内涵,幼儿在反复的感受、理解、学习、表现中受到启发,并能根据自己的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2
一、集体备课的思考
教材的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精悍、想象新颖奇特的诗歌。诗歌从妈妈和孩子互相梳头谈起,用比拟的手法,将风比作树的梳子,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幼儿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画面。这首诗歌在结构上采用了重复的方式,给幼儿仿编诗歌提供了模仿的句式,因此比较适合进行仿编活动。
幼儿分析:
在幼儿中开展诗歌的仿编活动,可以循序渐进的培养幼儿对语言艺术的敏感性,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增长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同时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在以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抽象思维能力已初步萌芽,具备了类比和迁移能力。而且他们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词汇,并能较好地感受文学作品。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我们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梳子》(第一研)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表现手法。
2、通过讨论、仿编等方法。理解并学会运用比喻手法“xx是xx的梳子”。
3、能够运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理解。
活动重点:学习仿编,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图片如干。
2、幼儿操作卡片及背景图。
3、电脑课件。
4、实物梳子一把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说说梳子的用途,引起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梳子有什么用呢?”
师小结:梳子可以梳头,今天我们来听一首关于梳子的诗歌,听听诗歌里讲了什么呀?(播放课件)
(二)出示图片,学习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师:“你听到诗歌里讲了什么?”(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内容回答)。
“风和船真的是树和海的梳子吗?为什么说风和船是梳子?他们是怎样梳着树和船的头发的?”(幼儿讨论)
师小结:呀,风吹着小树,是树枝树叶不停地摆动,我们就可以说风是树的梳子,船在海上航行,我们可以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好象船在为大海梳理头发。(帮助幼儿理清两个事物之间的关� (1———2)
(四)学习仿编诗歌《梳子》。
1、出示电脑课件:“小鸟在蓝天上飞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作仿编诗歌的示范。
1)出示电脑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看谁来了?它在干什么?”
2)帮助幼儿理解画面与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风吹拂着小树,使树枝树叶不停的摆动,我们可以形象的说风是树的梳子;船在海上航行,我们可以把船比作海的梳子;那么,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把什么比作梳子?他们有梳着什么的头发?”
3)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来讲述画面:“现在那一位小朋友能模仿诗歌《梳子》里的话,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这幅美丽的画面?”(尽量让幼儿自己学习模仿,如果不能较好的说出来,教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提示。)
2、出示电脑课件“小鱼在水里游”,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现在谁出现了什么?你能仿照刚才的句式来创编吗?谁来试试?”
(五)幼儿分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图形配搭活动,并学习仿编诗歌。
1、出示教学背景图,教师语言引导:“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准备了几幅画和许多的卡片,现在我们做一个匹配卡片的游戏。”教师作一次示范。
2、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操作活动,教师不断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3、教师语言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匹配的卡片进行诗歌仿编活动。
(六)拓展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想象,并进行诗歌仿编。
1、教师语言提示帮助幼儿拓展自己的思维:“现在请小朋友再大胆地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梳子?能做什么的梳子?”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性的仿编活动“现在请小朋友动脑筋,把你见到过的事物变成诗歌《梳子》。”教师将幼儿仿编的诗歌用简笔画记录下来。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为爸爸妈妈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梳子》。
附:诗歌《梳子》
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
活动评价:
★执教教师自评: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课件(完整地画面),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在以整——分——整的形式,让幼儿理解、掌握诗歌。活动中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直观、操作、探索、尝试、讨论、表演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和教师的支持、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视、听、讲的结合,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促进剂。
不足:对幼儿提问的时,我还需要进一步给予渗透和引导,在对幼儿的照顾全体和个别差异的引导上,还有所欠缺。
★听课教师点评:
林彩萍:教师教态大方得体,语言亲切,环节紧凑,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较能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学习,在活动开始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直切主题,教师通过欣赏感受提问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几个有针对性的为题如:为什么说风是树的梳子等让幼儿对诗歌中的比喻手法有了一定了解。在创编过程中,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充分体验了创编的快乐。基本达到他课前的预设目标。
建议:诗歌内容可以用图加文的形式出现,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诗歌的句式。
黄丽霞:本次活动教师利用优美的课件动画、生动形象的图片等形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探索环境,并注意幼儿观察、体验、发现、探究等方式的整合,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幼儿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在让幼儿创编诗歌时,教师首先给幼儿一个模仿的机会,让幼儿看图学编一句话,重点是让幼儿掌握诗歌的一个格式,为下面的创编做好铺垫。然后再让幼儿自由创编诗歌。幼儿在明白诗歌格式的基础上创编比较顺利,创造讲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不足:在仿编活动前,幼儿对句式的掌握不够,应加深幼儿对诗歌理解、诗歌句式的掌握。
活动照片三、《梳子》(第二研)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表现手法。
2、通过讨论、仿编等方法,理解并学会运用比喻手法“xx是xx的梳子”。
3、能够运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实物梳子一把、自制图片若干。
2、幼儿操作卡(分三种☆、☆☆、☆☆☆,逐渐加深难度)。
3、电脑课件《月亮》。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说说梳子的用途,引起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梳子有什么用呢?”(贴出相应图片、字卡)
2、师小结:梳子可以把我们乱蓬蓬的头发梳顺,让我们变得更漂亮。
(二)出示图片,学习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1、引入:今天林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梳子的诗歌,听听诗歌里讲了什么?(播放课件,师朗诵诗歌《梳子》)
2、师:“你听到诗歌里讲了什么?”(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内容回答)。
(1)风真的是树的梳子吗?为什么说风是树的梳子?
(2)师小结:风吹动着小树,使树枝、树叶不停地摆动,看上去风就像是一把梳子梳着小树。原来是诗人把风比作了梳子,在梳着树的头发。
(3)船真的是海的梳子吗?为什么说船是梳子?
师小结:船在海上航行,我们可以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梳着海的头发。
3、幼儿朗诵诗歌。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把这首好听的诗歌朗诵给听课老师听。(1———2)
(三)学习仿编诗歌《梳子》。
1、出示电脑课件:“小鸟在蓝天上飞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作仿编诗歌的示范。
(1)出示电脑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看,谁来了?它在干什么?”
(2)帮助幼儿理解画面与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风吹动着小树,使树枝树叶不停地摆动,我们可以形象的说风是树的梳子。那么,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把什么比作梳子?他梳着谁的头发?”
(3)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来讲述画面:“你能用诗歌中“XX是XX的梳子,梳着XX的头发”这个句式,来描述这幅画面吗?”
(4)师幼一起练说“小鸟是天空的梳子,梳着天空的头发”。
2、出示电脑课件“小鱼在水里游”。
(1)师:“看,现在谁来了?你能仿照刚才的句式来创编吗?谁来大胆地试试?”
(2)一起练说“鱼是小河梳子,梳着小河的头发”。
(四)幼儿分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图形配搭活动,并学习仿编诗歌。
1、出示教学背景图,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填卡的游戏,好不好?那请你听清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操作卡,操作卡上有什么?谁会念题目?一起读题。(教师作一次示范)摆好后要读一读。
2.除了这些题目,还有什么?(五角星)一颗星表示这个操作最简单,两颗星表示有一点难,三颗星是最难的,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卡去完成,但我希望大家能选择三颗星。
圆舞曲教案 3
教学目标
1、 了解圆舞曲的特点,准确把握圆舞曲节奏,学唱歌曲《儿童圆舞曲》,学跳一段集体舞。
2、 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 指导学生运用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
2、 通过讨论和对比的方法,分析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运用稍有变化的力度表现各乐句的不同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材分析
《儿童圆舞曲》原是由万卯义、王连锁作词,王连锁作曲,教材中的歌词部分经过改编。万卯义和王连锁是一对 儿童歌曲的创作搭档,曾合作写出了许多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少年儿童歌曲,并多次在全国歌曲大赛中获奖。歌曲以稍快的速度、明快的旋律,表现了少年儿童活泼、 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具有典型的圆舞曲节奏特点,节奏整齐、鲜明,适合学生学习圆舞曲的舞步。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教学要求:复习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师:谁来说说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二、歌曲学习
1、 初听歌曲。(《儿童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初次感受歌曲的特点。
师:我们对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曲,请同学听辨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2.歌谱学习。(《儿童圆舞曲》歌曲学习)
师:同学们用“啦”跟琴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旋律的特点。
生:用较高位置“啦”模唱歌曲旋律。
生:视唱歌曲旋律。注意个别小节的节奏要唱准确。
教学要求:
(1)视唱歌曲前八个小节,纠正四分附点音符的时值及唱法。注意三拍子要唱够时值。
(2)跟琴唱9─16小节,统一呼吸的位置。
(3)跟琴完整演唱歌谱。注意结束句的音符演唱。
三、演唱歌曲
师:我们如何演唱才能表现歌曲的意境呢?(《儿童圆舞曲》动画)
生:用连贯的声音来演唱,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注意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演唱时要唱够它的时值;要注意旋律的起伏变化,运用稍有变化的力度表现各乐句的不同情绪。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何运用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学生讨论:可以用p—p—f—p的力度变化进行演唱。结束句用稍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师:让我们用连贯的声音,注意乐句的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来演唱歌曲。
学生随歌曲《儿童圆舞曲》伴奏,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四、学跳集体舞
(1)介绍圆舞曲。(圆舞曲简介)
(2)学习三拍子舞蹈的基本步伐。
(3)教师播放歌曲《儿童圆舞曲》,练习圆舞曲的舞步。
(4)学生分组创编集体舞,深层次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多方位地感受歌曲情绪。
(5)师生一起随音乐进行《儿童圆舞曲》表演唱。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学会了儿童圆舞曲的舞蹈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练习,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陶冶身心增进友谊。让我们迈着青春的舞步走向未来走向明天吧!
大班语言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 4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裁缝"、"姑娘"、"说"、"胖"。
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将故事讲述出来。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自制月亮变化图;故事录音;生字卡。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谜语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猜个谜语,小朋友们玩过猜谜语的游戏吗?
生答……师:请认真听题,比一比谁的小脑袋最聪明"有时圆圆像个盘,有时弯弯像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猜一猜是什么啊?
点名提问……师:真聪明,被你们猜到了,谜底就是"月亮"。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月亮的故事。
2、谈话揭题,整体感知师:月亮啊,虽然在夜晚才会出来,但是呢她是个非常爱美的姑娘,她特别喜欢穿新衣裳,小朋友们是不是跟月亮姑娘一样喜欢穿新衣裳啊?
生答……师:这节课呢,我们就陪着月亮姑娘一起去做新衣裳,好不好?
生答……板书课题:月亮姑娘做衣裳(其中"姑娘"可以重点突出,读三遍)师:月亮姑娘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则小故事吧!
【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完全部故事】
师:故事美不美啊?
生答……师:听完这么美的故事,谁能来告诉老师月亮姑娘是怎么做新衣裳的呢?
点名提问……师:看来小朋友们听的很认真啊!都知道月亮姑娘找到了裁缝来做新衣裳。那,裁缝是做什么的呢?你们有没有见过裁缝啊?
点名提问……师:(总结学生所回答的内容)。裁缝就是做衣服的人,对不对?
生答……
3、分段欣赏故事师:那月亮姑娘的新衣裳做的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怎么讲的,好不好?
生答……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34页,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这一页的小故事,读的时候,你们的小手指不许偷懒,要逐字逐字的指着读,跟上节奏,能做到吗?
生答……【及时强调坐姿、指读的姿势,组织课堂教学;师领读两遍】
师:故事的前半部分读完了。谁能告诉老师,裁缝和月亮姑娘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呀?
点名提问……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老师应及时强调初三、初五、初十这几个时间点,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一部分的故事内容。
师:哎呀,裁缝真是太粗心大意了,月亮姑娘初五那天没能穿上新衣裳。所以裁缝连忙说,他说了什么呀?
生答……师:裁缝连忙说:"是我量错了,我重新给你做一件。""连忙"是什么意思啊?点名提问……师:对呀,裁缝觉得是自己的错,赶紧、马上向自己的顾客解释,不想因为自己的错误导致顾客不高兴,对不对?
生答……】
师:接下来,老师觉得裁缝一定会吸取教训,第二次做衣服的时候,肯定不会出差错了,月亮姑娘就能穿上新衣裳了,是这样吗?
生答……师:这次的试穿和第一次的结果一样,月亮姑娘的新衣裳还是穿不进去。这一次裁缝又是怎么说的呀?
点名提问……师:对,裁缝又重新给月亮姑娘做了一件。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了,� 师出示"裁缝""姑娘""说"生字卡,反复认读三到六遍,视学生情况而定。
【释意:"裁缝"做衣服的人。
师:大家看看裁缝旁边的小图,这里画的裁缝拿着什么呀?
生答……师:以前想穿新衣服,就得先去买块布,找到会做衣服的人,做衣服的人呢,根据量的尺寸,把布裁剪好,然后再用针线缝好、熨烫,这样,一件新衣服就做好了。所以啊,裁缝也就因他的工作程序而得名了,先裁后缝。
"姑娘"对女孩的一种称呼。
"说"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解说。可以找学生组词。】
5、课堂小结及家庭作业师:字宝宝处理完了之后,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课文读的更流畅了呢?
生答……师: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
【师领读、学生齐读、分组比赛等形式,多读几遍课文。】
师:这节课啊,小朋友们听的都非常认真,那么你们觉得《月亮姑娘做衣裳》有趣吗?
生答……师:不仅仅是有趣啊,而且还非常的曲折,是不是?做了两次衣服了,还是没有穿上,是不是很曲折呀?
生答……师:明天呀,我们会继续学习月亮姑娘和裁缝爷爷之间发生的曲折有趣的故事。今天回家呢,要把生字复习一下。记住了吗?
生答……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师:昨天我们学习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前半部分,其中有三组字宝宝,回家复习了没有?
生答……师:那好,老师现在来检查检查。出示字卡,复习生字。
【复习生字方式自定】
师:生字都记得这么牢,老师想,小朋友们齐读一遍昨天我们学的课文肯定没问题吧?现在小朋友们来齐读一遍好不好?
生答……【强调读书的姿势、声音洪亮】
2、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师:小朋友读的真棒!这一部分已经讲到月亮姑娘第二次试穿了,对吧?
生答:
师:这一次又没穿进去,裁缝爷爷再一次重新给她做一件对吧?
生答……师:咱们来看看接下来会怎么样呢?先跟着老师把剩下的课文读一遍。
【师领读两遍】
师:这接下来的第三次试穿怎么样?
点名提问……师:小朋友说的对,第三次啊,裁缝逃走了,月亮姑娘没能成功的试穿,找不到裁缝了。为什么呀?
点名提问……师:这一次,月亮姑娘是十五来的。十五的月亮怎么样啊?
生答……师:对呀,裁缝看到远处走来的月亮姑娘圆圆胖胖,他就知道自己做的衣裳又小了,月亮姑娘肯定还是穿不进去,裁缝就吓的逃走了。裁缝还想再给月亮姑娘做衣裳吗?
生答……师:为什么呀?
点名提问……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这里的裁缝爷爷是街上非常有名的,可还是做不出来月亮姑娘穿的衣裳,这真的是裁缝的原因吗?是裁缝量错了,还是月亮姑娘自己的原因呀?
点名提问……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是月亮自己的原� 初二三,眉毛弯。初五六,挂银镰。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圆。十五六,像玉盘。是不是很形象的说出了月亮的变化呀?
生答……师:裁缝爷爷逃走之后,月亮姑娘到现在也没穿上好看的衣裳。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月亮姑娘穿上自己喜欢的新衣裳吗?
点名提问……
3、图文结合,教学生字师:小朋友的方法真多呀!可惜,当时那个有名的裁缝爷爷没有想起一个好主意。真是遗憾呀!这个曲折、有趣的故事讲完了,可是还有一个字宝宝在冲着我们笑呢,找一找是谁呀?
生答……师:胖(出示字卡),领读三到六遍。
通过图片,形象地描述一下"胖",找学生组词。
备注:为了增加识字的趣味性,也可通过字的演变来解说,"胖"的左半部分"月"本义是"肉的意思",右半部分"半"在造字之初上面是"八",下面是"牛"。小朋友们见过牛吗?牛是不是很大呀?不仅仅大,而且肉很多,即使把牛分割了,每一块上的肉还是很多。所以说"肉多了,就是胖",有意思吧?
学完生字,可以通读两遍课文,朗读方式自定。
4、课堂小结及家庭作业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你们学到了什么呀?
生答……师:而且月亮的圆缺变化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对不对?
生答……师:其实啊,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白天看不见它,因为太阳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才会看见它,它反射的是太阳光,有的时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阳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时圆时缺。小朋友们,回家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索一下月亮的奥秘,画一下月亮变化的过程,好不好?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复习生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编故事,提升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师:昨天晚上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月亮啊?
生答……可以点名提问,也可不提问……师: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坚持下来,不用太长,一个月的时间,月亮的变化规律你们就能画出来了。好了,现在我们来复习复习《月亮姑娘做衣裳》吧!
2、复习生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生字复习,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而定。
复习生字之后,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也可复习一下童谣《看月亮》。
3、能力提升、复述及创编故事师:小朋友们已经把故事读的'非常熟练了,老师想找位小朋友站起来给大家讲一遍故事,不能看书,好不好?
生答……点名提问……学生复述故事后,老师应做点评。
师:小朋友们把故事都讲的这么好,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那么,有名的裁缝爷爷逃走了,月亮姑娘到现在也没穿上好看的衣裳。小朋友们你们说,现在月亮姑娘还想穿新衣裳吗?
生答……师:那好,给大家两分钟的思考时间,我想让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编一个《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看谁的故事最棒,有小粘贴作为奖励哦!
点名提问……
4、课堂总结及家庭作业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的小故事都非常棒!以后肯定能成为故事大王、小小作家。是不是?
生答……师:好好努力,好不好?今天回家的作业啊就是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能做到吗?
生答……
活动反思:
月亮是小朋友心中很熟悉的事物,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月亮总是以温柔善良的形象出现:月亮婆婆,月亮姐姐。那么夜晚挂在天空洒下温柔月光的月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月亮姑娘做衣裳》这本绘本用可爱的卡通形像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展示了问题的答案。因此,借助绘本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理解故事,知道月亮是会随着日期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感受阅读的乐趣。活动的重难点在于通过阅读和讲述知道月亮是如何随日期变化而变化的。
活动开始,我先出示封面,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故事的内容,由于孩子们之前听过《月亮的味道》,因此孩子们纷纷猜测小动物们对着月亮在讨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带着疑问,孩子们对于故事内容非常好奇,因此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孩子们非常投入,对于故事的理解把握得非常准确,通过故事,孩子们也对月亮的变化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了月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的变大,变成圆形之后再逐渐变小,直到变得像一条线一样再慢慢变大。故事内容非常简单,孩子们的投入也让他们很快理解了故事内容,甚至可以复述故事中的一些对话,但是由于这是一个语言活动,因此,我遵循语言活动的一般模式,又将故事完整的讲了一遍,让幼儿完整感受故事情节。
然而,由于孩子们对故事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因此这个步骤似乎只是一个形式,没有让孩子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多的提高。另外,对于活动的重难点知道月亮会随着日期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孩子们并不是特别清楚月亮变化和日期的关系。因此可以说本次活动的目标并没有很好的达成。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课前没有对孩子们的原有经验深入的了解,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在活动进行时有很好的教育机智,那么在发现孩子们对故事内容以及非常熟悉后,应该及时调整方向,沿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帮助孩子们继续了解月亮的变化跟日期的关系。活动过后由于发现了问题,我又将绘本后面的月相图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感受月亮的变化,在给孩子们介绍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孩子们并不需要多么准确的知道月亮、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只要他们对三者的位置关系有一个大概的感知,知道我们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是由于三者的位置关系在不断改变而造成的,另外,月亮的变化周期是一个月,月初最亮最小,到月中变到最圆,接着有慢慢变小,到月末又变小,接着到下一个月的月初月亮又变成了最小的样子。
有了第一次活动的反思和后续延伸活动,活动目标总算是基本达成了,如果在课前有更充足的准备,那么这些事情可以在一个活动中完成,剩下来的可以留给感兴趣的孩子继续深入探索。
圆舞曲教案 5
歌曲分析
《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 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小狗圆舞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2、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并能发挥想象力编创动作表演。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创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乐曲送给大家,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并随着音乐动一动。(听《法国号》伴奏,师第一段拍手,第二段跟着旋律跳一跳)
2、师: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生答三拍子)刚才老师听了这首曲子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你们有没有想跳舞的感觉?那就一起来试一试,先听老师讲解一下舞蹈动作。请男生把手放在背后,像小绅士一样,请女生像小公主一样手提裙摆。记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我们一定要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播放《法国号》,师带着学生跳舞)
3、师:刚才我们所跳的是圆舞曲(写黑板上),它又叫华尔兹,它是一种可以转圆圈的舞蹈。
二、新授
1、初听《小狗圆舞曲》
师:今天,还有一位会跳舞的小伙伴也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它是谁呢?听了下面这首乐曲你们就会找到答案。不过这个小伙伴对你们可有个要求,希望你们能静静地看它跳舞。如果实在想说出它是谁,你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
2、复听《小狗圆舞曲》
师:原来是小狗在跳舞(在黑板上写“小狗”),这首《小狗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写的一首管弦乐曲。小狗的叫声是用小提琴来模仿的。那小狗跳的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呢?它跳舞时的情绪和舞步有没有变化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请你们和老师一起用图形来表示我们所听到的。(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
3、欣赏第一部分
师:通过刚才我们一起画的图形谱,你们觉得小狗是怎样跳舞的呢?(学生叙述)小朋友,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这里的线条变粗了呢?你从音乐里感受到了什么?(生叙述:音乐加重了,乐器加多了)其实,一开始的音乐快慢交替,描绘了一只天真活泼的小狗在悠闲自在地翩翩起舞,后来啊,很多小狗都被吸引过来了,也开始跳起了圆舞曲。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曲的第一部分,请你跟着音乐轻声地哼一哼。
4、哼唱主旋律
(1)师:这一直在乐曲中反复出现的旋律就是主旋律。请你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A 和DA 来唱一唱。
(2)加歌词演唱
师:用LA 来唱有点单调,所以老师加上了歌词,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5、欣赏第二部分,跟着跳一跳
师:这只小狗越跳越兴奋,越跳越起劲,它开始在舞池里快速地旋转,让我们一起跟着它跳一跳。(手,踮脚)
6、欣赏第三部分
师:这只小狗跳的有点累了,但它还是舍不得离去,还想继续跳下去,于是它放慢舞步,继续悠闲地跳着。小朋友,你们听听,这段旋律熟悉吗?和哪一段旋律相似?
师:大家都听出来了,原来和第一段旋律相似。那么我们把这段旋律称为A,第二段称为B,第三段呢,和A段旋律相似,那我们就称它为A′。
7、完整欣赏
师:小狗想邀请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舞蹈,小朋友们愿意吗?不过一直跳舞有点累,所以我们听第一段时轻轻地跟着旋律演唱,听第二段时就跟着小狗跳舞,听第三段时我们边唱边学小狗的动作。
8、尾声
师:在乐曲的尾声部分谁出现了?(小狗)对呀,突然的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狗大为震惊,这时的音乐用了什么样的旋律呀?(一连串上行音)
没错,一连串的上行音,形象地描绘了小狗听到小狗的叫声后迅速逃离舞池的场面,就这样,作曲家巧妙地结束了全曲。
这首乐曲就是由4小节的引子加上A段、B段、A′段,还有这个小狗出现的尾声组成的。
三、欣赏《小狗圆舞曲》
1、初听
师: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来吗?其实它也想来跳圆舞曲。你们听,它跳的正欢呢!
2、介绍乐曲并简单分段赏析
师:《小狗圆舞曲》的速度怎样?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速度快,钢琴)
非常棒,这首乐曲速度飞快,因此又被称为《一分钟圆舞曲》。
这首乐曲是波兰作曲家肖邦写的,你听这段音乐,能说说你觉得小狗在干什么吗?(师弹奏钢琴,生叙述)小狗想咬住自己的尾巴,便不停地转圈圈,肖邦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写下了这首乐曲。如果改成这样的旋律,你觉得好吗?为什么?(师再次弹奏不同的旋律)
中间,你觉得小狗在干吗?(师弹奏第二段)小狗转的头晕了,于是休息片刻,摇摇晃晃的走着。最后又开始追逐自己的尾巴。
3、完整欣赏
师:这首乐曲有趣吗?让我们再来听一下。
四、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真热闹,其实用小动物作题材的乐曲还有很多,下一次老师再给大家介绍。
圆舞曲教案 6
一、设计意图:
在主题《秋天多么美》的《秋天水果多》活动中,小朋友认识了仙游的特产——文旦柚,由于文旦柚是幼儿在秋天常吃的水果,所以小朋友对文旦柚存在着极大的兴趣,许多幼儿都在活动后问我:“柚子这么大是怎么长在树上呢?农民伯伯是怎么把柚子摘下来的?……”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柚子圆舞曲》。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柚子收成的劳动场景。
2、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
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文旦柚的妙用,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三、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柚子园场景
2、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
3、摘柚子劳动场景录象及FLASH课件。
四、重难点:
创造性的运用动作来表现劳动过程。
五、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感受摘柚子的劳动场景
师:“我们今天来到了柚子的故乡——美丽的度尾。(播放录象)看看摘柚子的农民伯伯是怎样摘柚子的?”
请小朋友拿起篮子到柚子园里,模仿录象采柚子,感受柚子园的美景,体会劳动的乐趣。
师:“你们刚才采柚子的时候,心里觉得怎么样?”
教学设想:借助录象,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再现到幼儿面前,并创设多元化的情景空间,让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切的体验中去了解采摘柚子的方法,做到了《纲要》中教育教学的情景化的新理念。
(二)、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1、提问幼儿:“你刚才是怎样去采柚子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分段欣赏录象,自由创编采柚子动作及采柚子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柚子律动。
4、根据所创编的动作,诗画舞谱小人(图略):
我挎小篮上山岗,片片柚叶香又香;拨开柚叶摘呀摘,我摘的柚子多又多;大大的柚子装满筐,摘柚的娃娃喜洋洋。
教学设想: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把农民采摘的过程加以想象,创编出采柚子的舞蹈动作,在尝试和交流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大胆创作的勇敢精神。并运用舞谱小人使舞蹈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幼儿自始至终都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自主的快乐。
(三)、通过flash了解柚子的妙用
1、教师表演舞蹈——《柚子圆舞曲》
教学设想: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舞蹈动作,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做到动静结合,所以在幼儿小憩的同时,我进行了一段舞蹈表演。
2、欣赏flash《柚子全身都是宝》,了解柚子的妙用,知道吃柚子有益健康。
教学设想:通过活泼可爱、节奏感强的flash动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柚子的利用价值。
(四)、展示成果,活动延伸:
1、听音乐表演摘柚子律动,感受创作的快乐。
2、为中班小朋友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设想: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创造成果的舞台、表现自我的机会,注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大班语言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 7
一、设计意图
《月亮姑娘做衣裳》这个故事以有趣的情节展现了月亮变化的过程,将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用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形式描述出来。故事贴近幼儿生活,富有趣味性,能够很好地吸引幼儿的兴趣。通过这个故事,旨在引导幼儿感受月亮的变化,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活动目标
1. 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萌发探究月亮变化的兴趣。
2. 认真倾听故事,能根据故事发展进行排图,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尝试运用比喻手法。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三、活动准备
1. 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或实物投影仪,用于展示月亮的变化过程。
2. 与故事内容相适应的音乐,营造故事氛围。
3. 幼儿用书、磁带/CD、练习册等教学材料。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提问引起幼儿兴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会看见什么呢?(月亮、星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引出故事主题:月亮姑娘她很爱美,一直都想穿上美丽的衣裳,可是怎么也没办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2. 讲述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边讲边出示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
3. 讨论环节
提问: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因为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
复述故事,听完以后讨论:小朋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月亮姑娘穿上美丽的衣裳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办法。
4. 拓展延伸
讲解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月亮其实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白天看不见它,因为太阳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才会看见它,它反射的是太阳光,有的时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阳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时圆时缺。
5.活动总结
强调月亮是不断变化的自然现象,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表扬在活动中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幼儿。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对比法、猜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音乐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氛围。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能够认真倾听故事,并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月亮的变化过程,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我也注意到在活动中需要更加注重幼儿的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更加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8
背景:
优美的诗句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影响很大,而以传授作品为主的单向性教学模式,往往不能满足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主表现的强烈愿望。教材《夏日》讲述了夏日的自然现象。为了体现以创新精神维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本教学尝试以情景表演来代替传统的口头表述,以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激发幼儿积极思维,自主表达为核心,展开整个教学内容。
活动目标:
1、仔细听散文,理解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2、萌发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配班教师念旁白,大班小朋友表演,背景音乐。
2、动物、太阳等头饰若干、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听过雷声、雨声、风声吗?
师:什么季节你能听见雷声、雨声、风声,它们有啥不同的表现?
2、我们来听个故事。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歌唱夏日的美景。”
3、提问:
(1) 太阳像个什么,挂在什么地方?
(2) 树叶怎么了,小草怎么了,花儿怎样了?
(3) 我们来看看小狗是怎么做的,小狗的舌头有什么作用?
师:对了,因为他们的舌头都有自己的用处。
(4) 蜘蛛怎么了?知了呢?蚂蚁在干什么?小鱼、小燕子、蜻蜓它们都在干什么?
4、幼儿完整看课件再来欣赏一遍散文诗。
5、教师总结结束。
师:通过欣赏你们知道夏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自然现象吗?如果你们去发现的话会怎么想呢?
圆舞曲教案 9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感知abac的曲式结构。
2。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创编故事情景和表演方式。
3。乐意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加速圆舞曲》音乐(节选)、音乐图谱。
经验准备:课前幼儿多次熟悉过《加速度圆舞曲》音乐,并随乐初步尝试想象创编故事。
活动重点
感知乐曲的旋律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肢体动作表达故事情景。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加速圆舞曲》全曲,引导幼儿表达感受。
师:这几天小朋友听了一首音乐,今天再来听一听,要一边听一边想,你觉得这首音乐里好像讲了什么事情?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倾听。
师:听完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音乐里发生了什么事?
……
(二)分别请幼儿随乐用动作表达自己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乐曲中旋律的变化。
请幼儿集体随乐表演,初步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
(三)出示图谱,借助故事情景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旋律变化。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好像在表演某某的故事,那我们来一边听音乐一边想这个故事里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事情?
分段讲解图谱,引导幼儿随乐用动作表现,感知乐曲abac的段落结构。
……
(四)幼儿自由结伴选择不同情景的小组,创编情景表演,感应乐曲旋律的变化。
1、按故事情景分成三个小组,幼儿自由选择相应的小组。
师:现在,我们来分组表演一下好不好?
2、各小组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五)集体分享各小组成果,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师:现在有请我们各组小朋友把你们的合作表演展示给大家,哪一组先来?
……
今天小朋友们不仅听了音乐还创编表演了故事情景,你们表现得真好!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活动区继续表演。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10
设计意图:
《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它是我自行创编而成的。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燕子、蚂蚁、青蛙、小鸡、瓢虫、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在自行创编诗歌过程中我汲取了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建议,使自编的诗歌表现出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因此诗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活动在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通过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并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趣味的感受,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主动、快乐的学习上。
附:自编诗歌――《动物的雨伞》
哗啦,哗啦,下雨了;
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
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
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
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乌龟和松鼠找不到雨伞,真着急!
嘿!小甲壳、大尾巴不就是最好的雨伞吗!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并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理解并学做动词:爬、飞、举、钻。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燕子、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
2、flash课件一份。
三、活动预定过程
(一)、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flash课件的片头)
*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忽然怎么了?他们该怎么躲雨呢?(幼儿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播放这一段课件。)
*动画片里的燕子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是怎么做的?(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飞,师生边念诗句边学一学飞的动作)
*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成了什么呢?(在师生一起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给燕子的雨伞起个名―大树伞)
*教师贴上小图片,并请幼儿想一想、试一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编一编: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伞)
2、蚂蚁和青蛙想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幼儿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爬、举,师生共同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句式来编一编。)
3、引导幼儿想一想:这几个小动物的雨伞相互交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发现动物各自的特点和本领)
4、*你们看谁又来了?(小鸡和瓢虫)
*下雨了,如果你是小鸡或瓢虫你会怎么办?
*播放课件后,请幼儿尝试用句式编,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共同讨论给动物的雨伞起个有趣的名字。
5、*你们看还有谁?(乌龟和松鼠)
*师:他们找不到雨伞真着急,忽然他们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用靠别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圆舞曲教案 11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式的曲子结构特点。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图片、矿泉水瓶每人两个(其中一个盖子上涂有颜料)、每人一块魔法布、《加速度圆舞曲》节选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图片,故事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一位可爱、能干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啊,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她喜欢调制魔法汤,调制这个魔法汤干什么用呢?这个汤啊可不是给人喝的,是用来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提问:谁知道什么是魔法汤?
师:小精灵啊,每天都躲在自己的小木屋里,一步也不会离开,就在那里搅拌、搅拌,而且她还会做…(师做抓放的动作)提问:你们猜一猜她这是在干什么…。.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师:小精灵把做魔法汤的本来教给了赵老师,老师想把这个本领教给你们,想不想学?
教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并提醒幼儿仔细观看。放音乐完整的表演整个动作,音乐结束,轻轻的揭开魔法布,水瓶里的水变色了。提问: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点一点、搅拌越来越快、手指收拢放开抓放的动作、慢摇到快摇)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小精灵告诉我她把魔法配方藏在音乐里,那我们现在就把变魔法的每一个动作用笔记下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都学会变魔法汤的本领,好不好?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粉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2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搅拌时的速度是怎样的?这时的音乐是怎样的?)
(手晃动——谁能看出有什么不一样?解释:看上去,下边要比上边要长一点,大一点总结:开始晃动时轻一点,最后一次时用力,这时的音乐是怎样的?)
(??——这是问号。就好像在说:“听一听,有没有变?听一听,有没有变?”)
(→→——这个动作表示应该加魔法、放东西进去。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解释: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帮助理解。(师带动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师:学会了吗?是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把秘方记在心里了?那想不想试试看?
①师出示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的瓶子,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师:听好啊,我们要像小魔法师那样,轻轻地拿着瓶子,然后小心的回到自己的座位前面,慢慢地坐下来,把瓶子放在前边,伸出你的小手指轻轻点瓶盖,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②分组请幼儿取瓶子和魔法布(师:小心哦,可不能让里面的魔法逃走了)
2、师幼共同听音乐变魔法。(师:准备好,我们要开始了)
3、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师提问:变出来了吗?怎么没有变出来呢?怎么回事呢?哎呀,好遗憾啊!可能是我们刚才呀,还有一些窍门没有找到呢!(收瓶子)细节回顾讨论:我们再来想一想,刚才音乐告诉我们,在搅拌的时候有什么窍门儿啊?①先轻一点搅拌(师:好轻松哦),然后变快速度。
②揺的时候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找魔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很多窍门儿了,我们再一边听音乐,一边闭上眼睛想一想,小精灵会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你们,告诉你们在音乐的这个时候应该干什么?(师换瓶子、摆放)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随着音乐变魔法。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里水的变化,让每个小朋友先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啦。
四、活动延伸:
师:变出来了吗?我们也学会了变魔法汤,你们高不高兴?嘘!听!小精灵在说什么?哦,她告诉我们,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她叫小朋友把魔法瓶这样拿好,许一个心愿,把这个心愿轻轻地装进魔法瓶,放回老师的篮子里。我们下次再变其他颜色的魔法汤,好不好?
圆舞曲教案 12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圆舞曲吗?你们听过圆舞曲吗?你能说出那些著名的圆舞曲来?看来,你们对圆舞曲的了解还不是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圆舞曲。
二、出示课题
三、走进圆舞曲
1、师讲解圆舞曲概念
圆舞曲(Walzer)又称华尔兹,是奥地利的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2、师讲解圆舞曲起源
而咱们中国人一般提到圆舞曲就自然的联想到“蹦嚓嚓”三拍的周期的反复,这也是圆舞曲其中的特点。溯源追根,圆舞曲的前身是奥地利民间的“兰得勒舞曲”,圆舞曲出现以前,在欧洲宫廷中流行的都是四平八稳,温文典雅,配合着上层社会小姐,太太拎着裙子屈膝行礼等动作的呆板的舞曲。圆舞曲在“兰得勒舞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跳舞时一对对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圆舞曲的出现,它的热情奔放、感情充沛的音乐给城市中的舞曲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和活跃的气氛。所以很快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便传遍全欧洲,代替其它舞曲,成为一百多年来最流行的舞曲体裁;并且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供伴舞用的实用性圆舞曲和供音乐会演奏用的艺术性圆舞曲两种类型。
3、师讲解圆舞曲缔造者及代表人物
说到圆舞曲缔造者和发展者不得不提到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出生于地利也的老翰.史特斯从小就发自己有着无法抗拒音乐的魅力,长大后的他还和好友瑟夫.(JosefLanner)互相激励,写了150多首优美动人的舞曲,被公认为“圆舞曲之父”。而这种音乐型式也成为19世最的舞蹈音乐
而他的儿子小施特劳斯,从小就酷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的支持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早在7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的钢琴上弹奏出他自己构思的第一首圆舞曲,19岁组织了自己的乐队并正式登台指挥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一生当中创作了一百二十余首圆舞曲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和《安娜波尔卡》等著称。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4、师讲解《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创作背景及乐曲特色
他的作品当中最具代表寓意的就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写于1867年,本是声乐曲。乐曲的全称为《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起自一首诗的最后一句的重复句: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它的创作背景取材于1866年的普奥战争。普鲁士人兵临维也纳,沉闷的气氛笼罩维也纳,为了扭转情绪,他受人之托而创作,写了这首本没有歌词的曲子,后来才填词完成。这首曲子在维也纳也被称为“非正式的第二国歌”。全曲由序曲和五首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序奏部分有小提琴,圆号,长笛等木管乐器奏出整首圆舞曲的主调,描绘了多瑙河畔的美丽景色。充满了诗情画意。后边的小圆舞曲也各有特色,表现了活跃,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气氛。最后结尾再现了前边舞曲的部分段落结束。直到今天,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约翰施特劳斯父子的圆舞曲依然是人们追捧的主流音乐。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5、师讲解《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曲式特点。
1、序奏:分成两个段落,乐曲一开始由小提琴奏出轻弱的震音,使人理想到薄雾缭绕、寂静的多瑙河晨景。柔和地、充满希望的上行音符,仿佛多瑙河从沉睡中苏醒。逐渐增强的力度,宛如东方晨曦初露、充满生机。
第二圆舞曲:
主题跳跃、起伏,给人热情、爽朗,朝气蓬勃的感觉。
第三圆舞曲:
主题优美、典雅、端庄而稳重。
第四圆舞曲:主题呈现出妩媚清丽、优美动人的特点。
第五圆舞曲:主题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
&整首圆舞曲格调高雅、优美动听,乐观向上、振奋人心
6、师讲解后现代圆舞曲的发展史
圆舞曲虽然只是一种源自日常生活的音乐体裁,但是它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表现多样的内容和丰富的感情。这可以从很多著名作曲家写的圆舞曲中得到证明。十八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莫扎特写了近五十首短小、精悍、具有民间风格的圆舞曲,称作《德国舞曲》。之后,舒伯特写了二百余首供钢琴独奏的圆舞曲,大多具有感情真挚、纯朴,民间风格鲜明、形式简练严谨的特点,一般都用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再后,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作曲家肖邦写有十四首音乐会圆舞曲,使圆舞曲不再附庸于舞蹈而具有抒情的诗意和辉煌的技巧。与此同时,圆舞曲在俄罗斯也得到了广泛的流行,尤其是柴可夫斯基在他的作中,不但在《天鹅湖》等舞剧中写了许多著名的圆舞曲,并且把圆舞曲纳入了交响套曲的统一构思中,成为交响乐中的一个独立乐章。他根据俄罗斯节拍的特点,创作了绝无仅有的5/4拍圆舞曲,并在许多深刻的、沉思的、抒情的主题中运用圆舞曲的体裁,使圆舞曲成为深入刻划心理体验的手段。他的《忧郁圆舞曲》,在轻快的圆舞曲的面纱后面,表现了沙俄时代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深深的忧虑。
7、师讲解我国圆舞曲的发展史及代表作品
而我国在解放后,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人民生活的改善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使圆舞曲这朵外来的鲜花,得到了很好的移植和培育。我国的作曲家将外来的体裁和民族的音调相结合,创作了许多民族风格的圆舞曲,如《青年圆舞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华灯圆舞曲》等,这些乐曲既有鲜明的圆舞曲的体裁特征,又有中国人民特有的热情和含蓄,欢乐而沉着的性格特点,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的幸福和美满。下面我们就来听一首富有中国特色的圆舞曲作品《华灯圆舞曲》。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圆舞曲,初步了解了圆舞曲这个体裁音乐。其实等你们到了六年级还会更深入的接触到圆舞曲音乐。现在胡老师就提前布置一个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更多关于圆舞曲的知识与素材,等我们到了六年级再来共同探讨圆舞曲,相约圆舞曲。
圆舞曲教案 13
【教学内容】欣赏《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让学生感受3/4拍的节奏以及三拍子舞曲的特点。
2、引导学生听辨出《杜鹃圆舞曲》各部分不同的情绪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能
用不同的动作加以表现。
【教学重点】
感受三拍子乐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乐曲、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以及舞曲轻快活泼的特点
【教具准备】
打击乐器、欣赏磁带等
【教学设计】
一、常规训练:律动《骑上我的小红马》
学生听音乐表演,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节奏拍击
1、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草原的人们热烈地欢迎着我们。他们想考考小朋友的音乐知识掌握的好不好,准备了一些不同节拍的节奏让小朋友来拍一拍,比一比哪一组拍的最好。你们行不行?
2、生:行!
3、节奏拍击(2/4拍、3/4拍节奏)
分别拍击不同节拍、合奏拍击
三、 欣赏《杜鹃圆舞曲》
(一)导入欣赏曲
1、师:小朋友比赛的很激烈,听!谁也要来参加比赛?
2、师播放乐曲前一小段
生:是“咕咕”叫的小杜鹃。
3、导入:对!骄傲的小杜鹃也要来参加比赛。听!它高兴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它还想请大家听听它跳的舞曲是几拍子的?根据乐曲的情绪我们来分一
分它有几部分?
4、出示课题:《杜鹃圆舞曲》
5、初听全曲
6、交流讨论结果
生:乐曲是三拍子的。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师:对!根据乐曲的情绪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部分。下面让我们依次来欣赏。
(二)分段欣赏乐曲
1、初听第一部分
教师弹奏主旋律,提问这段乐曲的情绪怎样?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2、复听第一部分
看看周围小朋友脸上的表情?用高兴的表情和动作来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
3、用动作再次感受第一部分活泼、欢快的情绪
4、初听第二部分
情绪有什么变化?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不同的方式感受不同的情绪
5、复听第二部分
用优美的动作再一次感受乐曲。
6、初听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和哪一部分相似?情绪怎样?
7、复听第三部分
我们还可以怎样来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
8、复听全曲
自己找好伙伴,一同用动作来表现乐曲
(三)表现乐曲
1、挑选打击乐器,选出合适的节奏来为乐曲增添色彩
要求:第一和第三段用打击乐器伴奏,第二段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
2、情景表演:森林的小动物们都来欣赏《杜鹃圆舞曲》了。
四、复习(《小熊跳》)
五、教师小结
三拍子的乐曲适合表现轻松愉快的气氛,使我们共同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六、听音离室 《杜鹃圆舞曲》
学生用音乐做小鸟飞的动作
大班语言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 14
一、设计意图
《月亮姑娘做衣裳》这个故事以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为背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展现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故事不仅贴近幼儿生活,富有趣味性,还能激发幼儿对月亮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同时发展他们的倾听、理解和讲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 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萌发探究月亮变化的兴趣。
2. 认真倾听故事,能根据故事发展进行排图,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尝试运用比喻手法。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三、活动准备
1. 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或实物投影仪,用于展示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
2.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画书,方便幼儿观察故事情节和画面。
3. 教具如月亮姑娘和织女姐姐的角色卡片、不同尺寸的'衣裳道具等,用于角色扮演游戏。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提问引起幼儿兴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见什么呢?(月亮、星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展示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并提问:“为什么月亮的形状会变化呢?”
2. 讲述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边讲边出示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
3. 复述与讨论
复述故事,让幼儿再次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和语言的优美。
听完故事后,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月亮姑娘穿上美丽的衣裳呢?”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
4. 角色扮演
提供角色卡片和衣裳道具,让幼儿分角色扮演月亮姑娘和织女姐姐,模拟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5. 活动延伸
讲解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的现象,以及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
鼓励幼儿在家中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尝试用绘画或文字记录自己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感受到了故事的趣味性和语言的优美,还了解了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及其原因。同时,活动还锻炼了幼儿的倾听、理解和讲述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月亮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圆舞曲教案 15
活动目标:
1、看水仙花、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及三段体结构。
2、启发幼儿根据3/4拍音乐的强弱规律创编节奏型、学习用打击乐器按指挥的手势,迅速正确地进行即兴演奏。
3、积极参与设计演奏方案的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跟随3/4拍音乐拍手、走步的基础。
2、大鼓、铃鼓、碰铃、圆舞板等乐器。
3、水仙花若干盆。
活动过程:
1、介绍曲名、感受音乐结构。
(1)出示水仙花、介绍曲名“水仙花圆舞曲”。简述“小朋友去看水仙花,以及围着水仙花闻香、跳舞,然后回家”的情境。
(2)幼儿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是几拍子的,并跟随音乐拍手,熟悉旋律。
(3)乐曲的审美地方是一样的,分辨aba段音乐结构。
2、分段听音乐。
(1)听A段音乐,根据“看水仙花”过程,体会小朋友去看花,以及看完花回家的情境,并用3/4拍舞步表达音乐的优美情绪。
(2)听B段音乐,根据“小朋友闻花香、跳舞”的情境,用舞蹈动作表达感受。
3、完整欣赏音乐:
根据音乐结构,用即兴舞蹈的方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4、创编节奏型:
(1)按3/4拍规律创编节奏型。
(2)根据幼儿的创编,集体随音乐拍节奏。
(3)看指挥合作拍节奏。
5、乐器演奏:
(1)集体讨论配器方案,为强拍音乐配置对应的乐器,如铃鼓,弱拍配置碰铃、圆舞板等。
(2)幼儿将创编的节奏型,看指挥用打击乐器即兴演奏。
(3)拍出强弱规律,表现乐曲的优美情绪。
活动延伸:
在音乐活动中,选用一些3/4拍的其他音乐来让幼儿设计节奏型,并轮流有幼儿担任小指挥。
圆舞曲教案 16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儿童圆舞曲》、《开心圆舞曲》,《开心圆舞曲》教案设计。
2、聆听多首圆舞曲风格的乐曲,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3、学习简单的华尔兹舞蹈。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唱圆舞曲、听圆舞曲、跳华尔兹舞蹈让学生在音乐中快乐感受三拍子的韵律,认识并掌握圆舞曲这种音乐体裁形式,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形式,引领学生感受圆舞曲三拍子韵律。
教学难点:学习华尔兹舞蹈。教具准备:圆舞曲舞蹈视频课件、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1、《儿童圆舞曲》2、《开心的感觉真好》
二、复习巩固四三拍节奏创编知识,教案《《开心圆舞曲》教案设计》。(课件出示节奏短句。)3/4 X XXXX| XX X |XXX XX | XXX— ||二、拓展聆听不同风格圆舞曲。(课件出示)1、观看华尔兹舞蹈视频《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学生初步直观感受华尔兹舞蹈的优美、高雅。2、听赏古典风格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小约翰 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作曲)为皇帝的宫廷舞会而创作,乐曲华丽而优美。3、流行元素的圆舞曲《爱的华尔兹》(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插曲。4、华尔兹舞曲。(学生学习华尔兹舞蹈乐曲)
三、学生华尔兹舞蹈表演。三对学生进行华尔兹舞蹈示范表演。
四、学跳华尔兹舞蹈。1、学习三拍子基本舞步。2、教师舞蹈示范。3、学生自由舞蹈表演。4、师生共同徜徉舞蹈之中。五、布置作业。创编四三拍节奏八小节。3/4|||||||||
大班语言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 17
一、设计意图
本教案以《月亮姑娘做衣裳》这一故事为基础,通过讲述月亮姑娘做衣裳却总是因为身材变化而穿不上的趣事,引导幼儿感受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并激发幼儿对月亮变化的兴趣。同时,通过故事中的比喻手法,让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提高幼儿的倾听、理解和讲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 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萌发探究月亮变化的兴趣。
2. 认真倾听故事,能根据故事发展进行排图,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尝试运用比喻手法。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三、活动准备
1. 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或实物投影仪,用于展示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
2. 教具: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图片或幻灯片,便于讲述故事。
3. 绘图纸、彩色笔等,供幼儿绘制自己理解的月亮或月亮姑娘的衣裳。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激趣:
提问幼儿:“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见什么呢?”(月亮、星星)
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图片,提问:“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它会不会变化?”
2. 讲述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边讲边出示图片或幻灯片。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思考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
3. 讨论交流:
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穿不上?
引导幼儿理解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4. 复述故事:
鼓励幼儿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并尝试运用比喻手法。
5. 创意绘画:
请幼儿用绘图纸和彩色笔绘制自己理解的月亮或月亮姑娘的衣裳。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6. 活动延伸:
可以给幼儿讲一讲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讲述《月亮姑娘做衣裳》这一故事,成功引发了幼儿对月亮变化的兴趣,并提高了幼儿的倾听、理解和讲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观察图片、复述故事、讨论交流、创意绘画等,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教师也注意到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并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圆舞曲教案 18
活动设计
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缺乏体验的创作和表现是苍白和没有生命力的,它唤不起听者的共鸣,更激发不了听者表现的欲望。有了感情的音乐,才能深深打动每一个聆听者,才能产生共鸣,并有感而发。当我第一次听到《小猫圆舞曲》这首曲子,音乐中诙谐、有趣的旋律变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觉就想起了我家小猫捉迷藏、伸懒腰的样子,并勾起了我童年“养猫”的回忆。我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乐,并有感而发地设计了这个活动。
教案目的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知识准备
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教案流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六)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圆舞曲教案 19
设计意图:
在主题《秋天多么美》的《秋天水果多》活动中,小朋友认识了仙游的特产——文旦柚,由于文旦柚是幼儿在秋天常吃的水果,所以小朋友对文旦柚存在着极大的兴趣,许多幼儿都在活动后问我:“柚子这么大是怎么长在树上呢?农民伯伯是怎么把柚子摘下来的?……”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柚子圆舞曲》。
活动目标:
1、学习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柚子收成的劳动场景。
2、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
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文旦柚的妙用,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柚子园场景
2、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
3、摘柚子劳动场景录象及FLASH课件。
重难点:
创造性的运用动作来表现劳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感受摘柚子的劳动场景
师:“我们今天来到了柚子的故乡——美丽的度尾。(播放录象)看看摘柚子的农民伯伯是怎样摘柚子的?”
请小朋友拿起篮子到柚子园里,模仿录象采柚子,感受柚子园的美景,体会劳动的乐趣。
师:“你们刚才采柚子的时候,心里觉得怎么样?”
教学设想:借助录象,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再现到幼儿面前,并创设多元化的情景空间,让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切的体验中去了解采摘柚子的方法,做到了《纲要》中教育教学的情景化的新理念。
(二)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1、提问幼儿:“你刚才是怎样去采柚子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分段欣赏录象,自由创编采柚子动作及采柚子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柚子律动。
小百科:舞曲是电子音乐的一种载体,指的是电子舞曲和DANCE-POP。跟HIPHOP、R&B都是没关系的。
圆舞曲教案 20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读通文本,感知文本主要内容。
2、通过填表,创设情景,展开想象,感受鸟叫声的音乐之美,维也纳生活的惬意。
3、通过抓住维也纳的风土事物,写风土语,感受浓郁的本土音乐和风情,体会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
4、积累优美的语言,有兴趣的同学去阅读相关的作品。
教学重点:感受维也纳生活的惬意和欢快,体会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风土事物,写出符合维也纳风情的语句。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圆舞曲”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城市旅游,叫维也纳,我这里收集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照片,我们先欣赏一下。
圆舞曲介绍。(是一种曲子,旋律欢快、优美,又叫华尔兹,经常捧嚓嚓的节奏。)
维也纳有“音乐之都”的美称,有人说:“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没有音乐维也纳就失去了一半的美。”让我们去感受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吧。(完成课题板书)
二、初感“圆舞曲”
1.扫清阅读障碍。
请大家翻到课文184页,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巡视,根据学生难读的词语,打印出示:
房脊 门框 巢穴 硬胡茬
克罗利茨 勃拉姆斯 沙哑又苍老
带出一组结构相似的词语:
宁静又精致 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
丰富而不重复 清脆而透彻 深沉而又持久
2.归纳主要内容。
a.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维也纳的生活的。
根据反馈,归纳板书:(鸟鸣圆舞曲 鲜花圆舞曲 弯道圆舞曲 酒馆圆舞曲 )
b.请你借助板书和你划出的句子,连起来用自己来说说维也纳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说,指导评价。
三、聆听“鸟鸣圆舞曲”
1.整体聆听。让我们先去聆听免费音乐会,请你浏览第2、3自然段,先完成自读卡中鸟的“表演佳宾形象”和“音乐特色”这两部分。
声乐佳宾形象
音乐特色
听众感受
鸟鸣圆舞曲
花腔女高音
变化无穷
……
……
学生交流,借助常识概括对猫叫声的音乐特色。
2.进行批注。请细细默读这些写鸟叫声的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你的想象和感受写在句子旁边。可以是对一位佳宾的叫声,或者几位佳宾的叫声,也可以是对所有佳宾的叫声的感受。
交流感受:听着这些佳宾的音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感悟写法。作者抓住了鸟的叫声和声音的形象,把免费音乐会写得有声有色,使我们感到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点拨:参加音乐会的仅仅只有这4种鸟,只要这几种声音吗?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除了鸟叫声还有?一起读。这就组成了整个免费音乐会。
4.感受生活。聆听了清晨的“免费音乐会”, 渐渐走进了维也纳的生活,你觉得维也纳的早晨的生活是怎样的?
四、欣赏“酒馆圆舞曲”
这“免费音乐会”,是鸟的音乐,这花的天下也有音乐,这路上也有音乐,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音乐,那真正的维也纳音乐在哪儿呢?让我们走进维也纳城郊的“当年酒家”,在当年酒家,我们要完成一个特别的任务,帮当年酒家设计一则风情语,让更多游客来这里感受维也纳的生活。
酒馆圆舞曲
风土事物
风情语
1.参考风情语。
千年遗址,稻谷之乡。美丽姚城,塑料王国。
塑料城,模具城,小市大城;四明山,舜江水,山清水秀。
能抓住典型风土事物,并有一定的写法,这是采用中国味的写法。
2.请你浏览课文,先找出“当年酒家”特有的事物,填在自读卡上。
3.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那真正的音乐在酒馆的哪里呢?交流。
4.怎么写才能让更多热爱音乐的游客也来维也纳的“当年酒家”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想好后,再写一写广告语。
5.交流,评价。
五、拓展积累
1.是啊,出示,引读——
在这个音乐之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到处都有的音乐会,到处都有的音乐家雕像与故居,而是你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一句话: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她撩动了维也纳的生活。
2.请你拿起笔,选择文章中一些优美的语言收藏在“积累屋”里。
3.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维也纳情感》一书,如果你有时间,课外可以去看看。
板书设计: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鸟鸣圆舞曲 鲜花圆舞曲
音乐
弯道圆舞曲 酒馆圆舞曲
大班语言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 21
一、设计意图
本教案以《月亮姑娘做衣裳》这一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故事为蓝本,旨在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目标
1. 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萌发探究月亮变化的兴趣。
2. 认真倾听故事,能根据故事发展进行排图,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尝试运用比喻手法。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
1. 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包括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
2. 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故事录音。
3. 角色道具,如月亮姑娘的头饰、织女姐姐的衣服等。
4. 故事情节的排图卡片,供幼儿进行排图游戏。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提问引起幼儿兴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会看见什么呢?(月亮、星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展示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月亮的变化。
2. 故事讲述
教师讲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边讲边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因为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
3. 排图游戏
展示故事情节的排图卡片,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排序。
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和讲解。
4. 角色扮演
提供角色道具,邀请幼儿扮演月亮姑娘和织女姐姐,进行故事表演。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
5. 讨论与拓展
讨论:小朋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月亮姑娘穿上美丽的衣裳呢?
拓展:讲解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6. 活动总结
总结活动内容,强调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和故事中的寓意。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五、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和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成功激发了幼儿对月亮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同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宜的支持和指导。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