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苹果》教案【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苹果》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2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理解苹果为人类所做的一切,感受它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
3、感受苹果的快乐,培养积极高尚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幸福观。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朗读、想象、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感受苹果博大的胸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朗读、想象、感悟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苹果头饰、一只苹果、苹果卡(生字词)用于欣赏的诗歌投影片、配乐朗诵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读入境,转换角色。
1、师:今天,咱们请来了一位苹果诗人,咱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一个带着苹果头饰的学生走入)。
2、苹果诗人:我特别喜欢诗,常常用诗歌来说自己的心里话,你们想听听吗?“苹果诗人”范读,学生仔细听。
3、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喜欢我吗?喜欢我什么?(漂亮、有用处等)
4、师:把你们对这位苹果诗人的感觉送入课题中,读读课题(此时,教师要有所评价,如“你真是只快乐的苹果”)。
(设置“苹果诗人”的环节,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情境,带领学生听范读、表述对它的喜爱,以此来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读课题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转换角色。)
二、自主学习,掌握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画记生字词。
2、不懂的字词,用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与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等)
3、请大家到“苹果识字乐园”摘“苹果”。
(1)学习“会写字”——“凝、康”。
①指读。读准字音:强调“凝”是鼻音、后鼻韵母“níng”。
②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书写时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指导学生分辨清楚“凝”第十画“横撇”和第十二画“横钩”的区别;“康”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里边的下半部分不是“水”)
③写字。要求边写边记,之后,请学生上台听写,大家评议。
④说字义:生活中,你知道什么东西怎么样时会凝固?进行“健康的()”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了解健康的词义范畴。
三、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的阅读,看看发现了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不求全。如:一、三、五自然段完全一样——反复;有些句式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优美;把苹果当做人来写——想象丰富等。)
2、如果请你给此诗配乐,是配优美舒缓的,还是高亢的,还是忧伤的呢?(让学生把握这首诗的基本格调)
3、配乐朗读。
四、多角度探究赏读诗文。
1、形象感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鼻、嘴进行摸、看、闻、尝,请学生说说“我是一只()的苹果”。
2、读文质疑:课文中哪一节是夸赞“我”的优点的?(第四节)读一读,看哪些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不懂的做上记号“?”。
3、交流讨论。(学生探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向纵深进行点拨、引导。)
第一句: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得到苹果,会开心地笑起来?我们经常把孩子的笑脸比作什么?
第二句:在漫天黄沙中,一个人行走了几天几夜,一口水也没得喝,他会是副什么样?此时,如果有一个苹果出现在他的面前,会给他带来什么?
第三句:请学生演示病中的人,想想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哪位“爱心小苹果”去安慰安慰他?说说,当病人看着苹果那红红的颜色,闻着淡淡的清香,他会看到什么?
4、联系生活,仿写句子:平时,人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也会用上苹果呢?能否把刚才所说的,仿造第5节的句式说说?(“我给……”“我使……”)
5、体会内心:现在,请大家说说“我”是一只怎样的苹果?当听着人们对你的赞美,你心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自豪)如果要你在第六小节“我是苹果,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后面,再续说几句,你会说些什么?
6、朗读释情:心里已经产生自豪之情的小苹果,请站起来,用你们的朗读来释放你们的情感。(5、6节)
五、作业。
1、仿写诗句:
我给()
我给()
我使()
我使()
我是苹果,
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
2、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苹果卡”上的。生字词。
2、背诵诗歌。
3、说说,你觉得“我”是一只怎样的苹果?
二、学习第2、3小节。
1、与学习同伴一起读第2、3小节,思考:到底是谁造就了苹果呢?
2、学生汇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第一句:太阳给了“我”光明和温暖,大地给了“我”生长的土地和营养。“我”是在叶子和花儿的共同努力下才成长起来的。
第二句:“我”如月亮、星星、珍珠、贝壳一样美丽。
第三句:“我”是农民们晶莹的汗水的“凝固”,是清晨沾湿农民们衣衫的露珠的“结晶”。“我”是农民们的希望,“我”要为人们奉献自己,来感谢那些赋予“我”生命的“人”。
3、齐读第2、3小节,想想“我”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感激)如果要在第一小节后面,再续说几句话,你准备怎么说?
三、再读全诗。
1、分小组进行诗歌背诵比赛。
2、讨论,第1、3、5小节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感情一样吗?
第一节是苹果对孕育它的“人”的感激之情,第三节是表达乐于奉献的情感,第五节是为自己能奉献于人们而感到自豪。
3、这首诗给了你什么启发?
4、这首诗的作者是傅天琳,当代女诗人。1961年从重庆电力技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市郊缙云山农场种果树。现在重庆出版社少儿编辑室任编辑。她的诗风格细腻,构思新巧。喜欢她的诗的同学,课后可以再去读读她的诗《梦话》《母亲》等。
四、作业设计。
1、喜欢傅天琳的诗歌的同学,可以去读读她的诗《梦话》《母亲》等。
2、敢于大胆尝试的同学,不妨拿起笔来,也写写你心中的诗。
《苹果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
洋思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师生查阅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书写课题,齐读。
2、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书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检查字音,尤其注意订正以下词语的读音
血迹斑斑 血丝 烟熏火燎
3、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的读书过程,通过阅读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弄清文章主要叙述了八个志愿军战士分吃一个苹果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再来品读文章,学生的学习线路清楚有序,这也符合语文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
三、入情入境,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疯狂的敌人最后还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次战斗中,我志愿军指战员在给予敌人严重杀伤之后,转入坑道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仅守住了坑道阵地,并且经常向敌人发起反击,大量地杀伤敌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斗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借助这样一段记录当时战役的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残酷,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艰难处境。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感悟战士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做好铺垫。]
2、渲染情景,凸现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2)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战士,在连续作战,身体极度疲乏,急需水来补充体力的情况下,看到这个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香味的苹果,你会怎么做?(几口把它吞下。)而战士们是怎样做的?难道他们不渴吗?难道他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
(3)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3、品评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指导感情朗读。
[此处的教学重在引领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1)关于连长,抓住一个词语“烟熏火燎”和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2)关于步话机员小李,除了抓住一个词语“沙哑”和一个句子“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外,还可以利用文中对他的这段描写:“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进行一段语言拓展训练,让学生尝试填补此时小李的内心活动,补写他关心战友胜于关心自己的伟大品质。
(3)关于通讯员小蓝,除了抓住一处外貌描写“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之外,还要抓住他的动作描写“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体会他的情感变化。
4、看来每个人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得(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小李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丝(滋润)。可为什么每个人都把这个苹果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对战士们的处境有一种真切的体验,然后发现矛盾,引导学生在矛盾面前进行深入地思考,设身处地地去感悟战士们在危难关头关爱战友胜于关爱自己,每一个人都先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提炼出文章所宣扬的主题思想。]
5、这是多么可爱的八位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分吃一个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1)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出示这个句子:“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再出示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对比性地阅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原因,谈谈感受。
[再次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八个志愿军战士崇高无私的同志情、战友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以情激情,读中传情
教师小结并引读: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战士们拿到苹果时,想到的不是(自己 ),而是自己的(战友),因而,没有一个人去吃那个苹果;分吃苹果时,战士们又不约而同地想到自己少吃一点,让战友多吃(一点)。这是战士间怎样的深情厚意呀!这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此时,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情感(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有时运用巧妙的引读,能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到最佳状态,借助朗读,传达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
三、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
2、这仅仅是一个苹果吗?这苹果里有什么?还有什么?更有什么?
[通过让学生补充苹果的含义,再次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个苹果
动员 传递
关心他人 胜于自己
《苹果 》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摘苹果的场景,引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问题“这个箱子装得下吗?”让学生先估一估,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再算一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对于能直接计算出得数的学生,利用计算器来理解运算方法;对于困难的学生,借助这一工具帮助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很容易就能掌握对位方法,但在如何计算时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索新知,解决问题。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不同的人数学上获得不同的收获。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让学生在拨一拨、算一算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诱导学习
师:孩子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到处硕果累累,香味四飘。有两个小朋友正忙着收苹果呢!(出示“摘苹果”情境图)看:他们正在说什么呢?
生:淘气摘了17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
师:观察图片你还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您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淘气比笑笑少摘几个?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
生:旁边的箱子能装得下他们摘的苹果吗?
师:你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生:可以。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我计算不出来。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解疑,探索新知
活动一:估一估
在笑笑身边准备了一个箱子可以装60个苹果,如果把淘气和笑笑俩人摘的苹果装在这个箱子里,这个箱子能够装得下吗?现在我们不需要计算,只需要估算,同桌之间互相的讨论一下。估一估这个箱子能装的下吗?
学生汇报时,可以让估算结果较合理的学生讲讲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估算方法:
生1: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
生2: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
活动二:算一算
到底能不能装的下就需要我们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怎么样来列式呢?
1、尝试解题。
学生列出的“17+38=?”教师适时板书。然后让学生利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来尝试计算出结果,独立完成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10+30=407+8=15 40+15=55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先拨出17,再在个位上拨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5,十位上的1加上3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5,和起来就是55。
方法三:17+30=47,47+8=55。
方法四:20+38=58,58-3=55。
方法五:20+40=60,60-5=55。
方法六:竖式计算
3、比较这些方法,你认为哪个方法最好,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总结出竖式计算更方便更直观。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汇报总结出两位数进位加法列竖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进位加法要牢记,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一。
三、悟出,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的算一算,说一说。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汇报时,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2、串项链。(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估一估,说方法。
3课本的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的方法。
4、森林医生。(第72页练一练的第4题。)
同桌一组讨论有什么错误;请学生按顺序说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四、知识拓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第5题:我们去春游
问题: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
五、回顾,自我省视
师:同学们,对于这节课对自己的表现还还满意吗?
学生活动(谈看法)
六、作业:体验,快乐学习
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苹果》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升起的太阳。
2、能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给太阳涂上漂亮的颜色。
3、体验活动的愉悦,享受成功的快乐。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太阳升起来了。
2、油画棒,黑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请幼儿欣赏“儿歌太阳当空照,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
2、请幼儿说说太阳长什么模样呀?
二、出示图片。
1、今天我请小朋友看看刚升起的太阳,请幼儿欣赏作品。
2、教师演示。
(1) 在纸上先画一条直线,直线要画到两头。
(2) 在直线上画一跳弧线,弧线在爬山坡要慢慢的爬。
(3) 给太阳画上眼睛,鼻子,嘴巴。
(4) 用各种线条给太阳画上漂亮的头发。
(5) 用各种颜色给太阳公公穿上好看的'衣服。
三、创造表现。
1、幼儿大胆地表现刚升起的太阳公公。
2、幼儿给太阳公公穿上花衣服。
3、幼儿绘画时即时给予表扬。对于错误即时纠正。
四、作品欣赏。
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共同交流做画的快乐,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只有充分的了解孩子,制定出适合孩子的活动目标,才能切实的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辅以丰富的活动设计,就会使孩子对活动充满兴趣,在自由快乐中获得成功。
《苹果》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活动是根据美术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而来的,而且正好是秋天所以我选择这个活动。
本次活动中我初步尝试用拓印的方法,来培养、锻炼幼儿的绘画能力。并且用不同的形式开展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兴趣。
本次活动中,通过创设"摘苹果"的情境,激发幼儿画苹果的兴趣,了解苹果的基本特征。让幼儿尝试掌握纸团印画的技能,从而通过纸团印画的过程来感受美、创造美,体验其中的无穷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苹果的基本特征,初步尝试运用纸球进行拓印苹果的外形。
2、通过拓印感知色彩,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果园图片、音乐、画有苹果树简笔的。纸张,颜料、纸球。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一)创设情境,观察苹果外形特点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摘苹果,好吗?我们一起出发吧!"
1、观察苹果
"果园呀到了,这里有许多的红苹果呢。"
提问:小朋友,你知道苹果宝宝是什么样的?
小结:对了,苹果宝宝是红红的、圆圆的、闻上去香香的,苹果上面还有个柄。
(二)歌表演:摘苹果。
"果园里的苹果真多呀,宝宝们我们一起在到果园里摘苹果吧!(师幼共同表演)
"我们摘完了苹果,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示范讲解、感知画法。
(一)讲解方法
刚刚我们去果园里摘了苹果,看,苹果全给我们摘光了!(随即教师贴上一棵苹果树)
苹果树很难过,要怎么办呢?(鼓励幼儿想办法)
小结:对,我们可以帮苹果树画上苹果宝宝!
1、教师进行示范。
先画苹果宝宝圆圆的身体,瞧!我用什么来画画呀?(出示纸球)纸球是圆圆的和苹果宝宝很像,所以我们可以用纸球来画画。"小纸球,手中拿,蘸颜料,放在纸上按一按,扭一扭,一二三,拿下来,苹果苹果画好了"(教师示范)
2、提问:又红又圆的苹果画好了,看看苹果是长在哪里的啊?(柄)
老师已经把苹果上的柄画好了,小朋友画苹果的时候要找到黑色的柄,再用纸球在柄上面印画哦!那老师要请个别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颜色来印画苹果宝宝了。谁愿意来试一试?
3、个别幼儿尝试。
(三)提出要求
(1)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大大小小的纸球,等会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纸球。
(2)刚刚我们说了苹果是长在柄上的,所以在印画苹果时要注意了一定要找到黑色的柄印画苹果,不然苹果可是要掉下来的哦!
(3)印的时候要用点力气,手不能动来动去的, 印好后左手是摁着纸,另一只手把纸球拿出来,这样一个苹果就画好了。
三、选择色彩、尝试作画。
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价、体验成功。
小朋友的苹果画的真漂亮,苹果树也很开心极了!让我们一起到苹果树下来跳个舞吧!(师幼共同舞蹈)
活动反思:
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时不该太限制孩子,儿童的绘画发展是始于涂鸦期,不该让孩子只是去临摹,去模仿教师的范画,而应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给孩子想象和创造的机会,能让孩子可以施展个性,促使孩子个性化成长。
《苹果》教案 篇6
一、活动背景:
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
(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1、2、3、4、5、6…10)
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
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4位)
(2)第二次记忆练习:
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
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5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
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来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准备开始:5、4、3、2、1.
师:有谁?一共有几位?
(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2、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都认识了吗?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师:首先是什么意思?(首先就是第一、最先出来的意思)首先有一个苹果,长在哪里?
它长得怎么样?(又红又大,很健康)。
师:来了谁?有几条?两条毛毛虫想干什么?(吃掉红苹果)。
师:这时,谁来了?有几只?三只小鸟又会干什么?
师: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幼儿观察画面)几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还有一只呢?
师: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
师生共同:因为小鸟有——2只,毛毛虫有——3只,小鸟比毛毛虫多——1。
(评析:通过目测数量,解释“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毛毛虫”的原因,能帮助幼儿理解“毛毛虫比小鸟多1”的数量关系,为接下来理解“猎人、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的数量关系作铺垫。)
(2)仔细观察画面,比较物体的数量
师:就在这时,谁来了,有几位?(4位)4位猎人拿着枪想干什么?
师:你们猜猜4位猎人都能捕猎到小鸟吗?为什么?
师:我们一起看看几位猎人捕猎到小鸟了?
师:为什么没有都捕猎到?
:因为猎人有4个,小鸟有3只,所以4个猎人比三只小鸟多1。
师:这是,谁又来了?一共有几只?
师:猎狗看见猎人抓到了三只小鸟,就连忙奔过去叼小鸟,猜猜看这五只猎狗都能叼到吗?为什么?
师:看看有几只猎狗叼到了小鸟?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
(评析:有了上面一个环节的铺垫,孩子们在比较数量时就会想到“谁多?谁少?谁比谁多”从而进一步感受了故事中人和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
师: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猎人猎狗在干什么?什么事情会让他们这么害怕呀?(幼儿猜测)
师:原来谁来了?有几只熊?
:猎人和狗看到了可怕的熊,所以害怕得拼命地往前逃!
师:逃啊逃,它们发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数数。
讲述:猎人和猎狗为了阻止被熊追上,他们就把7只蜂窝全扔向了熊。
师:可是谁也没想到,里面竟然飞出来了什么?多少只?数不清可以怎么说?
讲述:许许多多的蜜蜂把所有人都蛰了,哇。整个场面变得很混乱。
师:现在你还能数得清他们分别有几个吗?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他们数清楚?(幼儿讨论:分一分、排排队)
(评析:数、形结合,能让幼儿感受到故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巩固了对数字6、7的认识,从而体会到从1到7甚至“数不清”的数量概念。)
3、演示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教师示范排成阶梯性:
师:该怎么排呢?诶,故事里首先出来的是(手势提醒)——一个苹果,把它排在哪里,好就听你们的,让它站在这条黑线上,那一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嗯把1贴在苹果后面的小方框里。
师:接着是~(两条虫子)排在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然后呢(三只鸟)再接下来呢?那你们能不能像我这样按照故事里出现的顺序一个一个往下排?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2)交代操作要求:曹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等会就请你们按照故事里顺利来给他们分一分、排排队,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边回忆故事边按顺序排队。)
(4)检验幼儿排序的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排的?(引导下面的幼儿要安静倾听同伴发言,引导大家一起说说)
:都是这么排的吗?举起来让我看看。是呀,原来再乱的东西,只要把它们分一分、排排队,就会变得很清楚。
(5)了解阶梯排序中的秘密。
师:从这些排列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
:他们的排列就像走楼梯一样!从上往下数一个比一个多几(1),2条毛毛虫比1只苹果多(1),2比1多(1);3只小鸟比2条毛毛虫多(1),3比2多(1);4比3(多1)5比4、6比5、7比6。
从下往上数,一个比一个少一!看6只熊就比7只蜂窝少(1),6比7(少1)5比6……1比2少1。
(评析:回忆故事中的人和物,是对孩子记忆能力的一种考验,而阶梯式的排列方式,能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序规律。)
4、游戏:
(1)谁的`反应快?
师:真厉害,都知道了。(点击课件)小熊也想来考考大家了,敢不敢试试?仔细听,小熊会考大家什么呢。点击课件小熊出题:(4比3多几? 6比5多几? 4比5多几? 3比4少几?)
师:真厉害,都答对啦。连小熊都很佩服你们哦,表扬一下自己!
(2)马兰花
师:现在曹老师想你们一边玩个游戏,一边来考考你们?不知你们行不行?好找个空一点的地方。(2瓣花,比4少1,比4多1,比5少1)。
(评析:游戏的插入避免了枯燥的说教练习,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练习的欲望,同时也巩固了解了数字1——7之间的关系。)
5、环保教育、延伸活动
(1)孩子们,到现在我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熊为什么要去追猎人和猎狗呢?(幼儿讨论)
:是呀,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去保护它。
(2)那么小熊去追猎人和猎狗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就在这本绘本里面,等会儿我们回教室一起看一看,再研究研究,好吗?
(评析:环保教育能让幼儿知道“猎人捕猎小鸟”这一做法是错误的。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能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绘本的欲望。)
三、活动
画面看似简单,却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中,以一种好玩、有趣的方式表达了数字的感念,这就是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的魅力所在。所以我感觉这个教材非常符合中班孩子具体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也符合了在“情境中学数学“的现代教学理念。活动一开始我主要通过两次记忆练习,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以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为导入,当每一次角色数量出现的递增、画面逐步丰富时,我都采用了“谁来了?”“有几只?”“为什么小鸟(猎人、猎狗)只能叼到(捕捉)两条(三只)毛毛虫(小鸟)?”等指向性明确,简练的话语进行提问和引导,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在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时,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故事中的角色,习得了7以内的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而最后的排序、游戏等内容,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原本枯燥的数字学习也可以来自于绘本、来自于游戏,从而再次激发了幼儿爱学习的欲望。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活动氛围轻松、愉悦,师生互动好。
《苹果 》教学设计 篇7
一、设计理念
当代学生的父母大多有过艰苦的经历,现在生活好了,受“补偿心理”的影响,容易出现教育的不当或缺失。不少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自己受之无愧,所以惟我独尊,惟我自傲的现象普遍存在。
通过使用问卷调查发现:62.1%的学生不愿和父母待在一起,43.2%的学生认为父母总是企图控制自己,67.21%的学生觉得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36.1%的学生认为父母的关心是父母应有的责任。他们中的有些人不大珍惜拥有爱更不大懂得回报爱,所以亲子间的误会、矛盾时有发生,给教育带来阻力。
在现在中国特有的供需关系下,农村或地级市普遍存在父母外出,留守孩子得不到父母亲临关爱,造成情感缺失,很多学生认为没有人能理解自己,没有人是真正关心自己的,而且还会父母在外而不能照顾自己产生愤怒和怨恨的情绪。鉴于此种现象,特设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内心深处体验和感悟自己对亲人的关爱,让他们能正视这种现象,健康快乐的生活。
二、活动准备
树形PVC板一张、苹果型便签纸若干、辅助道具若干、PPT课件、相关音乐素材
三、活动过程
PS:课堂设置
我想和大家共同约定一下我们上课的规则:1.我们上课的内容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课后不要去讨论课程的内容,更不要告诉其他人。2.课堂的成功在于大家的参与与配合,想要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就要尽力的去结合之间的实际去思考人生,大家可以做到吗?(举手示意)
1.问题导入
今天我想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谁是你最关心的人?(点几个学生回答),哦,我们通常情况下会去考虑自我的想法,更愿意去关注我们喜欢的人,但是,你有没有去想过,关心你的人都为你做了些什么?你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吗?下面我要通过PPT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关爱的故事,在观看的过程中,只有一个要求:用心的看,保持安静。播放PPT(苹果树)
2.选角并演出
教师(伴着音乐尾音):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默默的关心着我们的人,这些人,如苹果树一般,因为我们的开心而开心这,因为我们的伤心默默的支持着,或许他们不在我们身边,但他们就是那样的让我们的心灵温暖,你的苹果树是谁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你会怎么做?把他写下来。(换音乐)
3.分享:
邀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苹果树和小男孩,摆成故事中的状态。请学生分享之前的问题,分享完后选择重新定位苹果树和小男孩的状态,并替代小男孩的位置。在完成后去角(我不是苹果树,我是**,我不是故事中的小男孩,我是**)。
4.心灵的祝福
教师: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苹果树对我们的爱,刚刚很多同学说,我要理解我的苹果树,我以后要多陪伴他们,以后来报答他们,我想大家一定都能做到,现在在课堂上我觉得我们可以可以在这里送出对他们的祝福,现在在我们的手上每人有一张苹果样式的便签纸,你有什么想对苹果树讲的,有什么心愿和祝福,请把它写下来,一会我将会帮助大家一起送出。
5.送出祝福
(播放轻音乐,缓慢)
教师:请全体同学起立,将你的祝福便签捧在手心,将手伸出来,头慢慢的低下来,慢慢的闭上你的眼睛,现在跟着我想象,想象现在你的苹果树就在你的面前,如果你还没有看清楚也没有关系,慢慢的他就会出现,好的,现在请默默的,在心里面把你所写的内容告诉你的苹果树,但不要讲出来。
6.祝福的沉淀
好的,现在请所有的同学将你的心愿和祝福粘贴到黑板上的树上,待会我将会把这棵苹果树送给大家。结束后将苹果树送给班长保管。
7.教师总结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都默默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给我们温暖,为我们的幸福而无私的奉献,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的辛酸吗,在你开心快乐之余,你有想过他们的寂寞吗?或许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只是去祝福他们,陪伴他们,因为他们要的,并不是钱,而是你的一分钟的真心陪伴!
谢谢大家(最后一张PPT展现)
活动结束
附1:苹果树和小男孩的故事
从前有一棵树,她好爱一个小男孩。每天男孩都会跑来,收集她的叶子,把叶子编成皇冠,扮起森林里的国王男孩会爬上树干,抓著树枝荡秋千,吃吃苹果他们会一起玩捉迷藏。玩累了,男孩就在她的树荫下睡觉。男孩好爱这棵树?好爱喔!树好快乐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好孤独。
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树说:「来啊,孩子,来,爬上我的树干,抓著我的树枝荡秋千,吃吃苹果,在我的树荫下玩耍,快快乐乐的!」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要爬树和玩耍。」男孩说,「我要买东西来玩,我要钱。你可以给我一些钱吗?」
「真抱歉。」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孩子,拿我的苹果到城里去卖。这样,你就会有钱,你就会快乐了。」
于是男孩爬到树上,摘下她的苹果,把苹果通通带走了。树好快乐。男孩好久都没有再来?树好伤心。
有一天,男孩回来了,树高兴得发抖,她说:「来啊!孩子,爬上我的树干,抓著我的树枝荡秋千,快快乐乐的。」
「我太忙,没时间爬树。」男孩说。「我想要一间房子保暖。」他说「我想要妻子和小孩,所以我需要一间房子,你可以给我一间房子吗?
「我没有房子。」树说。「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不过,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去盖房子,这样你就会快乐了。」
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树枝,把树枝带走,去盖房子。树好快乐。
可是男孩好久都没有再来,所以当男孩再回来的时候,树太快乐了,快乐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来啊!孩子」她轻轻地说过来,来玩呀!」
「我又老又伤心,玩不动了」男孩说。「我想要一条船,可以带我远离这里。你可以给我一条船吗?」
「砍下我的树干去造条船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远航?你就会快乐。」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树干,造了条船,坐船走了。
树好快乐?但不是真的。
过了好久好久,那男孩又再回来了。
「我很抱歉,孩子。」树说:「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你了,我的苹果没了。」「我的牙齿也咬不动苹果了。」
「我的树枝没了。」「你不能在上面荡秋千了——」
「我太老了,不能在上面荡秋千。」男孩说。
「我的树干没了。」树说。「你不能爬——」
「我太累了,爬不动的。」男孩说。「我很抱歉。」树叹了口气。
「我真希望我能给你什麼?可是我什麼也没了。我只剩下一块老树根。我很抱歉?」
「我现在要的不多。」男孩说。「只要一个安静,可以坐著休息的地方。我好累好累。」
「好啊。」树一边说,一边努力挺直身子。「正好啊,老树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孩子,坐下来,坐下来休息。」
男孩坐了下来。树好快乐。
有一棵大树,春天倚着她幻想;夏天倚着她繁茂;秋天倚着她成熟;冬天倚着她沉思;这棵大树就是?
《苹果》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苹果的特征,知道它的营养好。
2、进一步学习运用油泥挫球的技能并初次尝试选用辅助材料制作苹果的基本外形特征。
3、知道吃水果要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5、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1、苹果若干,水果刀。
2、橡皮泥、泥工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感官感知苹果的特征。
“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现在请你们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玩一玩你们自己的苹果。”
“谁会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请幼儿回答)
2、教师切开苹果,了解苹果的内部结构。
“请小朋友切开苹果,看看苹果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谁来说说苹果象什么?”
“看看苹果的里面像什么?”
3、请幼儿品尝苹果,启发幼儿说出:水分多。
“苹果是什么味道的?”
“吃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苹果的特征,学习制作苹果。
(1)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已有的搓、团圆、捏的技能,表现出苹果的基本外形特征。
(2)提醒幼儿在手心和泥工板上操作。
5、引导幼儿用辅助材料装饰苹果。
6、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7、评价幼儿的作品。
《我是一个大苹果》是小班的一个语言活动,主要从孩子能听懂儿歌和会念儿歌入手。帮助孩子很好的掌握儿歌的内容。
首先,在教学的设计上,我用了一个悬疑式的开头,先出示一个神秘的口袋,让孩子们猜猜里面可能是什么。大胆的发展了孩子的发散思维,使得孩子能自由想象。这样的设计其实也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但是在课后一想,让孩子胡乱的猜测只会导致孩子们盲目而不知选择的瞎猜。因而,在开头的`环节设计上,我觉得可以给孩子一个范围,让孩子们都有目的有选择的去猜测,这样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才能符合有效课堂的原则。所以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的开头可能稍微改动下。
其次,我觉得我的教具的设计是一个亮点,一个苹果两面设计不同的表情,通过转一圈让幼儿都来摸一摸苹果打开了教学活动的序幕,孩子们和大苹果亲密接触后,发现其表情变化了,幼儿在好奇心的趋势下猜测着是什么原因而导致大苹果生气,和后面的活动衔接也就更加自然。成功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也使得孩子们的对接下来的环节的兴趣倍增。
再次,我的夸张的动作营造愉快的情绪氛围。小班幼儿喜欢充满激情的张动作,这样他们看老师会觉得特别的可爱,这样的童趣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情绪,使之他们更愿意融入到活动的氛围中。在活动中的我是一个大苹果,我采用了非常夸张的体态,突出一个“大”字,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也乐意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儿歌内容。
但是,小班的幼儿恰好是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可能没有了解到孩子的这一心理特征,而忽视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所以我觉得,对于儿歌中的语句提问让幼儿回答后应该更加重点的提炼一下,这样就能够为后面的改变儿歌环节打好扎实的基础。
《苹果》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上《分苹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具体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表达、合作的习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分苹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产生计算的必要性。并让学生通过操作的具体分,抽象出算式符号,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
课前谈话:和学生一起整理桌面。(每一组发了一张白纸,一张表格)请把老师发给你的表格放在左边同学的桌面上,把白纸放到右面同学的桌面上。
师:今天老师要一年二班的小朋友上一节数学课,特别高兴,送给小朋友们一首儿歌:认真听课多动脑,小组合作静悄悄。大胆表达勤思考,刻苦学习本领高。(用大白纸并标上拼音出示)听了这首儿歌后,你们从儿歌里知道了什么?
生:上课认真听讲。
生:上课纪律好。
生:多思考。
生:同学合作时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不要影响别人。
师:刚才的同学说的。特别好,上课操作的时候不要有声音,小组合作的时候也要尽量静悄悄。奖励这个同学一个小太阳。
师:刚才上课的一年三班上课的时候表现的特别好,你们一定能比他们表现的还好,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准备好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师生问好)
(因为第一次和孩子们接触,把一首儿歌送给孩子,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应该如何表现。)
新课教学:
1、 数
师:手指儿歌动手合作静悄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学具包,看看老师送给你礼物,(学生打开后看到里面的苹果学具)数一数里面有几个苹果,记在心里,千万别说出来!别让其他的小朋友知道呀。(小朋友已经数好了,都举手要告诉老师,但是没有学生说出来)
师:请同学们用手势告诉我,你的学具包里有多少个苹果?(有四个同学包里面的苹果不是10。)
师:请同学们相互数数,你的同桌数的对吗?如果他数的对,请你送给他一个大拇指,表扬一下你的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