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最新8篇)》
《不懂就问》 篇1
教学课题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读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 自主阅读,粗知文章的主要内容3、� 学会利用工具书,联系图画或请教他人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教学重难点认读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会利用工具书,联系图画或请教他人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挂图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简介孙中山,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互动识字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四、指导书写,巩固字形1、�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 相机表扬收集资料的学生3、� 简介孙中山4、� 板书课题1、� 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2、� 小黑板出示子都要求3、� 巡视辅导,照顾个别学生4、� 检查自读情况5、� 组织猜字游戏1、� 指导朗读,注意将课文读流利2、�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独立分析字形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生字并提示写字的姿势1认真看图,认识孙中山2课前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孙中山3读课题1、� 听读课文2、� 听要求,读要求3、� 按要求自读课文,同桌互抽读生字,小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同桌。4、� 全体、小组、个别认读生字,互相纠错;个别轮读课文,互评。5、� 猜字游戏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流利,边读边想,从课文里我们知道了什么。2、� 自由说互记生字,练习写字养成课前收集资料的好习惯,了解孙中山,为学习课文打基础。自读课文,自主识字,互动学习游戏激趣,巩固生字整体感知,了解大意自主分析字形,养成乐写,爱写的好习惯教学课题不懂就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自主阅读,自主提问,在课文中积累词语与同伴分享学习的快乐自主提问,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自主提问,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小黑板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合作学习,读懂课文二,交流收获,加深理解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四、名言积累,拓展学习五、教学效果评价1,�� 提出朗读要求2,� 提出小组学的要求,不懂的问题打上记号3,� 进行学法指导4,� 组织学生善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 学了课文,你学到了什么2,� 读了故事,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知道的3,� 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怎样做?1我们学了课文知道孙中山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课文呢2重点指导6自然段3指导学生养成带着体会读课文的好习惯。1、� 参与小组展示。2、� 出示收集到的名言。1、� 指导学生抄写词语。2、� 摘抄好词佳句。3、� 齐读课文。4、� 可能提出的问题:“私塾”“戒尺”“厉声”为何要壮着胆子?先生为什么厉声地对他说话?5、� 小组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全班汇报交流。6、� 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引导哪些问题是需要弄明白的?哪些是重要的?1、� 谈谈自己对“学问学问,不懂就问”的理解。2、� 交流讨论1、� 用心体会,感受孙中山先生的情感,并读出自己的理解。2、� 体会朗读。3、� 懂得用心朗读体会,边读边想。在小组内交流名言学生抄写。养成互助交流、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合理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讨论。交流互助养成习惯。朗读感悟,体会课文重点。交流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巩固积累。
《不懂就问》 篇2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本课10个生字。
2.自由读课文,学会质疑。善于提问,在提问中了解课文内� 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新字新词。
2.通过读、问、议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就问。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新字、新词。
2.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自由读文,粗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1.孙中山画像的挂图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对,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问》一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卡片
(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1)先认读,然后组词。
(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如:孙→(子)+(小)→孙(孙子)
诵→通—+→诵(背诵)
……
(3)学生学写生字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课的生字,那么读起课文来应该很轻松。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齐读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孙中山在私塾时,不仅会背书,还敢于向老师提问,老师为学生回答了问题,孙中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填空:
孙中山从此养成了( 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个习惯就是(不懂就问 )。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不懂就问》 篇3
【学习导航】
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并能正确书写;认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碰到不懂的问题要问。
【应知应会】
1.读拼音写词语、句子。
li�nɡ hǎo yǎnɡ ch�nɡ sī xiǎnɡ wū yā
( ) ( ) ( ) ( )
sūn zhōnɡ shān xu� x� hěn r�n zhēn.
xu� x� sh� y�o duō sī duō w�n.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刂( )(��� )������� 讠 ( )(��� )
( )(��� )���������� (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流利地(� )� 认真地(�� ) 仔细地(�� ) 厉声地(�� )
【综合练习】
4.填一填,选一个词语造句。
一声不响�� 一字不错�� 一( )不( )� 一( )不( )
(����� )
【开放探索】
5.学习时遇到困难,我会
6.有关学习的格言警句可真不少,我最喜欢的是
我现在正在读_______这本书,一共____页。今天我读到了___页。我最喜欢的词或句子是________。
好习惯之一: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答案:
1.良好� 养成� 思想� 乌鸦� 孙中山学习很认真。� 学习是要多思多问。
2.利(流利)� 刚(刚才);识(认识)� 诵(朗诵)
3.流利地背� 认真地听� 仔细地讲� 厉声地问
4.一丝不苟� 一尘不染� 造句略
5.略
6.略
《不懂就问》 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不懂就问》(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对于这个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有了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地问,及时地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小组内互帮互学,
2.学习生字:用旧字加偏旁方法记——私、诵、思、例、段、糊、涂、吓、晃、呆、鸦、厉。重点讨论一雀、既、养怎样记。
3.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组内互读,读通、读顺。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1)当学生答道“知道了孙中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时,出示: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谁能再来读一读? (指两三名学生读一读)
②你能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吗?
③ 让学生观察这段话用了几种标点符号,反复地读一读,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一样。
④ 我们认识了逗号与句号,从现在开始再写话时要正确地运用逗号与句号。
(2)你还知道了什么?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讨论: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学生提出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全班讨论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教师解决。
如当学生提出为什么“孙中山的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昵?”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读第1、4自然段。
a.由学生解决问题:因为在私塾里,从来没有人敢向先生提问题,而且先生也很严厉。
b.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先生是很严厉的? (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孙中山壮着胆子站起来、同学们吓呆了、先生厉声问道)
(2)对于课文中不懂的地方你是怎样做的?指名说一说。(肯定那些在书中做记号的学生。)
(3)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记号将它们标出来,这样能方便问题的解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4)评议: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的问题,你要动脑筋想一想在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今后学习课文时就会提问题了。(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的能力)
4.学习了课文,我们对孙中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指名说一说。
四、作业设计。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作业:
1.你还知道孙中山先生的哪些事?讲给我们听听好吗?
2.我们都知道周恩来先生小的时候说过:“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你还了解哪些伟人小时候读书时发生的事?请你找资料说一说。
3.在我们周围也一定有一些学习上表现特别突出、值得你学习的同学, 你发现了吗?能说说他们是谁吗?
《不懂就问》语文教案 篇5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认字17个。
3、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孙、私”。
4、 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认字17个。
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写字“孙、私”。
三、 教学准备:
孙中山的资料、生字卡片、挂图。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谁预习这篇课文了?你是怎么预习的?(3人说)
2、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3、 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板书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孙中山是个名人吗?
(3)“先生”是谁?
(4)“戒尺”是什么?
(5)什么是“私塾”?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7)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4、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7个自然段)
5、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
老师补充介绍资料。
附:资料
孙中山生平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94年创立兴中会。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图片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6、了解了这些事情,同学们小组合作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是不是能读懂一些了。
小组合作读课文。
7、同学们课前提的问题小组一起讨论一下,争取在小组里解决。
各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8、请同学们拿好书,认真读一遍课文。
(三)学生字。
1、 大家课文学的真好,老师奖励同学们玩个小游戏:生字对对碰。要想做好这个游戏我们先来认认生字,这些生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读出来。
2、 请你一边摆生字卡片一边读。
3、 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吧!老师说字,学生找,老师说:“对对碰”,学生同桌对卡片。“诵”“思”(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个字)“糊涂”“吓”(组词)“鸦雀无声”“拿”(说记字方法)
4、 一边读一边收生字卡片。
5、 有几个字娃娃特别淘气,刚才跑出去玩,现在又回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私、段、晃、既、养”)
小组内商量怎样记字。全班交流。
(四)写字。
1、课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学们会写的。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孙、私”这两个字。
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3、 练习写字。
4、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5、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作业:1、朗读课文3遍,思考: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做?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巩固识字17个。积累词语。
3、 指导学生书写“诵、思”等7个生字。
4、 继续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写字7个。
难点:1、书写习惯的培养。
2、积累词语。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书、本、词典。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不懂就问”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全班一起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 谁愿意读这篇课文?(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的怎么样?一会儿来评一评。
2、读完之后评议。
先说一说谁读的好,什么地方读的好?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3、出示:“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谁来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孙中山养成了什么好习惯?你在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样做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4、你对这篇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比较喜欢或者有感想就读这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读课文。
5、课文中有一个词“一字不错”照这个样子也写几个“一( )不( )”的词。
允许学生查词典。
(三)巩固生字、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字组词。
2、这节课要求同学们会写的生字有……,老师一边摆生字卡片大家一边读。
3、让学生分析字的结构,怎样写好看。
认真观察田字格,每个字的部件应从哪起笔,到哪收笔。
4、 练习写字。
5、反馈写的情况,再写一个。
6、小结。
作业:1、朗读课文。
2、读认字表,组词。
3、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略
《不懂就问》语文教案 篇6
一、激情引趣,步入课题。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或图片,了解孙中山。
2、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孙中山的那么多故事,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看看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不懂就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
生:我分析字的意思,认识“诵”。背“诵”要说话,所以“诵”是言字旁。“拿”,人要用手“拿”,所以“拿”的上面是“人”下面是“手”。
生:我用的方法认识“既”字。
生:“原”字我不会,我问了我的好朋友王书羽了。
师:同学们将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都用上了,非常好。
2、同桌合用一本书读课文,相互检查正音。
[点评:此方法既是让同桌相互对课文朗读水平的检查、正音的过程,也是在逐渐培养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过程。]
3、检查反馈。
(1)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组长汇报读书的情况。
(2)课文“擂台赛”。小组向小组挑战,将课文读给同学们听。
[点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课文朗读后,让学生进行课文“擂台”赛,可以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挑战的刺激性。]
(3)感知课文大意。
师:刚才同学们都认真地读了课文,现在请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先自言自语地说,再同桌交流,后指名说。)
三、细读课文,悟情明意。
1、范读课文,生评出师读得好的自然段。
生:老师,你读的第一自然段我喜欢。因为你把那时候上课的情况读出来了。
生:老师,你读的第二、三自然段我喜欢。给人感觉孙中山提问时,真叫人害怕。
2、(1)自读第一自然段,小组内互相质疑、解疑。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2)班内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私塾”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过字典,字典上指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
3、(1)读第二、三自然段,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疑。
生:不明白“照例”是什么意思。
师:可以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我明白了,那时上课,要背读文章。孙中山照以前那样背课文了。
生:照以前的方法去做就是“照例”。
(2)板书“照例”,要求学生用“照例”说一句话,并说说它的意思。思考:“孙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学的功课”,说明了什么?(孙中山学习认真)
(3)师:“地背诵”,还可以怎样填呢?(出示写有“地背诵”的小黑板)
先小组内说,其次班内说,最后在“语文天地”中填写:
地背诵、地背诵、地背诵。(结合“语文天地”的活动,积累词语。)
(4)“小小辩论会”。
师:“他壮着胆子……”怎么理解?下面开“小小辩论会”,要说出理由。
生1:我认为,这句话说明孙中山害怕。我从文中的“壮着胆子……”和“教室里鸦雀无声”知道的。
生2:我认为不害怕。我从图中孙中山的表情看出他不紧张、很平静。
生3:我猜想孙中山开始害怕,后来给自己鼓劲就不害怕了。
师:刚才,同学们辩论得很激烈,以后学习就要谈出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5)比较句子,理解词语。
出示写有句子的小黑板,让学生比较。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
生:用上“摇头晃脑”我能想到他们读得很认真。“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
生:“鸦雀无声”说明这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生: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具体、不生动了。
师:对!以后我们在写话时,要尽量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6)指导读第二 、三自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师指导抓重点词语读文。学生练读。
[点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先尝试地读,然后教师教给方法,学生通过感悟,再读,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为学生以后通过抓重点语句朗读去理解课文指明方向。]
(7)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板书:自读、质疑、解疑、朗读。
4、用以上方法自学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5、通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6、不懂就问”发问站:
师:现在我们组建了“不懂就问”发问站,有不懂的问题,请大胆地提出来。(自评、他评、师评三者结合起来。)
生1:那时候,老师为什么不讲解呢?
生2:因为老师很懒。
生3:不是,老师可能认为,讲了他们也不明白。
生4:因为,老师想看谁能大胆地提出不懂的问题。
生5:孙中山上学时是几岁?……
师:现在请刚才提问的同学进行自评,也请其他同学对别人进行评价。
生:我认为我今天能够起来提问题是最大的进步。
生:我认为某某回答别人的问题,回答得好。
师:刚才,站起来提问、回答问题、评价的同学都是“孙中山”式不懂就问的人,而且你们也能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了,值得表扬。还有些问题老师暂时不回答,老师想在课外和同学们一起查找答案好吗?
[点评:此刻,师生将评价作为了重点。有水平的问题得到了肯定,水平不高的问题师生从精神上也给予了认可。因为善问是要逐步才能形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
四、演绎故事,再现生活。
师:同学们想当“演员”吗?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演一演,你们当“导演”,选人,分配角色。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同桌互认本课生字。
2、小组内分析易错的字。
3、班内交流易错的字。
生:“良”不能少了上面的点。
生:“孙”左边的“提”不能写成“横”。
4、描红。
5、同桌交换书写本写字。
[点评:学生之间有一种竞争意识,也有一种想得到别人认可的愿望,因此在别人的本子上书写会更努力、更用心,写出的字也就可能更好,用这种方法激励学生,他们会努力写出好字并能熟记字形。]
六、课外拓展。
1、将《不懂就问》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学了《不懂就问》后你有什么想法,把它写出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点评:将课堂内外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将学生的独特体验融于写作之中,为以后写作做了铺垫。]
《不懂就问》 篇7
大家好!我是来自沈河区二经二校的教师孙凯,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各位老师探讨课堂教学。我所要向大家汇报的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一定会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愿意把这几年细心钻研所总结出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和大家共同探讨,同时我也希望这种探讨能是互动形式的,如大家有异议可以直接提出或会后和我探讨,我都会十分欢迎。
我要说的是二年级本学期的第一课《不懂就问》。
第一环节:导入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我们要考虑到可能会有很多的学生早已有所预习,因此,直接的引领学生进入课文会比绕着圈子设计问题导入更有亲切感。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今天我们要来共同学习第一课,知道讲的是谁的故事吗?都有哪些同学事先读过课文了?不错,你们所做的就可以称作是课前预习了。说说你除了读文,还做了哪些准备?那么就让我们来共同了解课文吧!之所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我是这样想的:1.使学生感觉到不是老师绕着圈子带着他们走,而是和老师站在一起共同探索着向前走,这样便于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2.学生已经到了二年级,长篇课文渐渐的增多,预习便会起着重要作用(有的老师可能已经在做了),它可节省许多课上的宝贵时间,因此我觉得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提高预习的意识。那在平时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找一些预习比较好的学生做介绍,慢慢的向其他学生渗透如何去有效的预习。这样下来,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的也很有成就感。另外,对于导入部分还有一点小建议,就是可以让学生做课前的调查与收集有关“孙中山”及“旧的教学”的一些相关的信息,这样除了有助于课上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环节: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每运行到自学的这一环节时,我都会事先提出或引导学生自主找出几点自学要求,便于他们有目的的、有效的去读文。具体有以下两点要求:1.自选读文方法:提倡让学生在原来指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引导他们划读、大声读或默读。2.自选识字方法:听、问、查、猜,这是我和我班学生惯用的几种方法,相信还有很多老师会有更多的识字方法。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排除有的学生选择自己一贯使用的方法,这里教师在尊重他们的选择的基础上应该适时的去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掌握多种学习方法,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要求。本课可多渗透些“查字典”的内容,其原因是:1.本册教材没有查字表。2.上学期已初步学了查字典,本学期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查字典的熟练程度,尽早帮助学生实现独立阅读。因此,课前要准备好字典。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调动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字典中的乐趣,使他们愿意用字典。在明确了有关读文和识字的要求后,便可由学生进行自学了,教师也要适时的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
第三环节:认读生字词,联系实际理解字词义,学写一部分生字。
教师需事先准备好课件或生字、词卡片。我通常是带领学生先认词,再认字。这么做是因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字比单一的识字难度会低一些。生活中我往往有这样的体验,例如:在记不清“颓”字如何写时,我会找出它的词语“颓废”,这样就可以把“颓”字从具体的语境中提取出来。
1.认词:在认读词语的过程中,我通常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识记。例如:在本课中,我设计认读“背诵”一词时,问学生:“你会背诵哪些古诗或成语?你能给你周围的伙伴背一首或一句吗?”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即能学会使用“背诵”一词,又加强了对古诗及成语的积累,同时在交流中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在认读“糊涂”一词时,我设计引领学生说这样一句话:我做事从来不糊涂,一向很清醒。在这句话里,学生会有很多的收获,如:近义词、反义词、“涂”字在词语中的轻声以及自信心的建立,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我们看不到的收获。“摇头晃脑”和“吓呆”一词可让学生做动作,做表情来理解词义,当然,这两个词的意义决不是仅此而已,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因此在让学生说说这两个词在什么情况下用比较合适,进一步体会词语的内在含义,并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而“鸦雀无声”一词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字面来简单理解:一些鸟类的声音在什么时候才能清楚的听到?连这么小的声音都没有了,你说安静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鸦雀无声的现象?我们现在来利用10秒钟一起创设这样一个环境好吗?这样,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词义。也许,我叨咕的这些听起来比较费事,但当你真正操作起来,自然的流露的时候,你会觉得并不浪费时间,反而会比反复的识记更有效。因为我天天都在这样进行,学生们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有趣而不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以至于有时候都不用我去提问,他们自己便能根据词语的性质而找不同的识记方法,因此,上课有时候对我来说是很轻松的。那在这里我还要说的是,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学生的信息源,这样,不仅你教的轻松,学生学的知识面也广。�� 当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靠这一环节来解决,有些词语还需要在朗读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加以推敲,例如:本课中“既然……就……”这一关联词,最好就是在读通课文句子的基础上再来加以练习,甚至还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应用才能掌握。其它还有一些词语在一会讲到朗读教学时我会再提到。通过实践,我总结出:把握好词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的一个捷径。例如:平时在听写时我发现,学生写别字的现象就很少。而有些语文的基础知识,如反义词、填适当的词、造句……也不用刻意的去反复练习,学生们掌握的还是不错的。很多负责任的老师平日里带学生们做好多的卷纸和练习题,莫不如把这些基础的知识都溶入到你每课的教学中来,你也轻松,学生也愿意学,也不至于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了。
2.认字:在认读生词的基础上认读单字就比较简单了,可以采取考查的形式,如:开火车、抢答、同桌互考等方式。本课共有17个认读字,比较多,因此可以采用耿天娇老师在示范课上的那种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来识字。这里建议老师们多动脑筋,多找一些识记单字的方法,以确保学生投入的去学习。我在引导学生识记单子的时候,经常会把数学和语文结合到一起,例如:左面第四个字是什么?“拿”字右面第三个字是什么?或让他们相互考一考…… 这样我和学生都觉得很有趣,大家都很投入,自然学习效率就高。
3.学写部分的生字:这里我让学生自己选出简单的字来自学,对于你的尊重,学生一定会用自主的努力来回报你,主动的去学习会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这里并不是让老师完全放手,我们还是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问题及时反馈。还有一部分剩下的较难的字则留待第二课时完成。当然,这部分内容也可以放在最后学习,可根据自己班平日的学习习惯来定。
第四环节:感知课文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朗读、评议。
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有些课文如果比较适合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师还是有必要为学生读一读的,但不要给学生一种示范、标准的印象,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作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去参与他们的活动。例如,可以这样说:“可以让我先读一读吗?”或“你们读得真好,我也想读一读行吗?” 但有些课文例如诗歌、童谣之类的,也可以让读得好的学生来范读。这里,范读并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专利。我觉得这一课可以根据学生读的好坏情况来决定教师是否需要范读。在读过之后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再由他们自选喜欢的方式读文并评议。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选择合作读文,因为从刚入学时我便引导他们学会合作,但在开始时似乎有些难度,因此,我从简入手,每堂课中把握各种可以利用的机会时常让学生在小范围之间交流,如:自学识字时相互问一问、学写生字时相互写一写、读文时相互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这样使学生渐渐习惯这种学习方式,进而逐渐扩大交流范围及程度,组织小组合作。在我的课堂上我时常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读文,这是一项艰巨又长久的工作,因起初的小组合作往往是即浪费时间又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甚至出现组员不合作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选择自己组喜欢的方式读文、对合作愉快的小组给予展示的机会、组织全班评议每组合作时的优点、对于有独到想法的小组给予奖励……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和我现在所代的二年五班的学生已经熟悉和爱上了这种学习方式。
这里我还要提到的就是在学生们朗读、评议的时候,教师在把评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个别的词句,例如本课中孙中山“壮着胆子”说的话以及先生“厉声”问到的话教师有必要适时的去强调,引导学生找出感情细节读出语气。还有就是先生面对孙中山的大胆提问所回答的那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学生体会起来会有一些难度,因此这里教师有必要范读来帮助学生体会。另外,我要说的是朗读教学不要刻意去追求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作到,毕竟我们所面队的是二年级的孩子,只要他们能基本读下来并且有一些情感体验就可以了,但是这里教师的适时引导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忽视平日里每一堂课对自己的锻炼。还有,不要忽视课堂上的评议,通过评议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发展语言,促进交往,相互教育……因此,包括听别人读,同桌相互读,小组合作读时,都应引导学生去评议,从中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对于缺点最好提出建议而不是批评,这样也易于让别人接受。
到此,我想第一课时也就接近尾声了,那针对这一课的重点即: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过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的问题吗?这个问题可以在朗读课文时适时的出现,也可以在最后出现,或者把问题带到课下由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都可以。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好问”的好习惯,并让这个好习惯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最后,我再用简短的几句话把第二课时的安排向大家交代一下:
第二课时我准备完成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学写剩余的几个生字。
第二环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分角色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并全班汇报读文,全班评议。并解决书后带★号的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第一课时遗留的课后问题。
第四环节:结合实际生活谈一谈,议一议“好问”的好处。
以上,便是我对《不懂就问》这一课完整的两课时的教学设计,一定会有不当之处,望谅解,并希望某一处细节能有助于您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希望能通过我的这一课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与探讨,这样,也就达到我们教研活动的目的。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硕果累累!
小学二年级语文《不懂就问》原文 篇8
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只是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下来.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
一天,孙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天天学的功课。先生在他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读了几遍,很快又背下来了。但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解吗?”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鸭雀无声。
先生拿起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的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