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反思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秀9篇】正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秀9篇】》

时间: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秀9篇】,欢迎参考。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

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表格。因此我在教学时,详细讲解了“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概念。我认为这不仅对学生掌握本堂课是个出发点,同时也是对以后的教学和学习有帮助的。采用了师讲解演示、学生演示和互帮互助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在巡视时,发现有些孩子对选定整个表格,操作方法有些不当。运用鼠标不是很灵活。

最后通过课后“试一试”的水电费统计表的制作,发现学生对如何制作一个现成表格掌握得是很不错的。另外部分学生对“复制”和“粘贴”的操作有点儿含糊。因此,最后我再通过学生展示来加深孩子们对本课操作的印象。同时也是对以后制作表格的一个提醒。总体来说,效果还不错。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2

《链接少儿网站》是安徽省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网页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较完整的应用,并从中引出了网页的灵魂——超级链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超链接知识;学会在文字、图片上插入超链接; 通过链接网站,培养学生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网站意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文字和图片上插入超链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超链接概念,会编辑超链接。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自学型的模式进行了教学设计,并组织课堂教学。在导入部分,我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超级链接的理解,进而让他们在操作点击文字和图片链接观察效果,对比文字链接和图片链接的不同点,进一步感受超级链接,最后我做总结,并告诉他们超级链接的对象有很多,除了文字和图片还可以使flash动画,从而很自然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插入表格环节,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设置表格的基础,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进行组内学习,小组长很认真带领同学们自学并完成操作任务,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观察课本中图表所示的设置步骤,此环节学生学习地很轻松。

插入文字链接是本课的重难点,插入超级链接步骤,学生们很容易掌握,但对于编辑超级链接,特别是文字链接的样式,学生掌握有难度。因此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的组内合作学习难点问题收集,在小组汇报时,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而在组内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同学设置了不同的任务,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有收获。

由于有了插入文字链接的基础,图片链接设置难度降低了,因此我让同学们先自己设置,再看书,多数同学在没有看书的情况下,都很轻松的完成。

在最后的反馈练习阶段,我让学生完成了课本练习“一‘网’打尽”网页的制作,准备好模板,学生只需要做文字链接并设置文字链接的样式,至此多数同学都已经掌握了文字链接的设置步骤。

总的来说,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特别是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了组内分工要合理,要让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每个同学都有收获,这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由于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是很久,所以我对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都掌握的不是很明确,但通过其他老师的相助,感觉自己还是在成长,比如,从以前的完全放任学生去做到现在的适当的组织,从找不到重难点到掌握突破重难点。以下我来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

一、导入没有及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前,我觉得上课铃一响就应该马上上课。但通过万老师的讲解,我才发现原来上课前的交流是如此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并没有关注学生,直接进入导入阶段,没有与学生做任何交流,所以学生感觉有点“蒙”。导入时,我采用的是“采访”来学问学生喜欢的网址,应该来说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但可能由于我的声音比较小,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参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冷场”。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教学活动是教师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而这些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信息技术课程由于起实践性与工具性特点,更加应该具有学生主体的理念。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总是在他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认知结构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3

本课是让学生进入Wps文字软件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去了解、认识Wps文字也是本课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四年级学生,我设计了“小侦探侦查行动”的环节,让学生像侦探一样完成一个个行动任务,并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以至于在退出文件时有学生找出了三四种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是高涨的,黑板上贴满了孩子们通过探索得来的“侦探徽章”;教学效果也是显著的,学生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了打开、关闭、保存wps文字的多种方法,也认识了wps文字窗口的组成以及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认识Wps文字窗口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对一些不举手的孩子关注度不够等。在课上我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拼音不知道怎么拼,输入方法倒是懂,如我们的“们”,好些人竟然写“meng”,拼音不对,“学习”的“学xué”拼音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拼,愣在那里,浪费了好多时间。发现这问题后,为了不影响学生输入汉字的积极性,我将汉字的拼音写在黑板上,这样即使有同学拼音不熟,但还能跟得上大家。当然,我也强调“今天小朋友是第一次学,有的拼音老师可以告诉你,但以后就不会一直这样了,所以要求同学们能在课后都去读读书,特别注意拼音。”这样强调后希望不会使个别同学出现依赖性。如何在课堂中提高探究任务的有效性,还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4

新课程实施两年来,老师们已经从教学中总计了许多教学经验,形成了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刚拿到《信息技术基础》这本书的时候,相信许多老师都傻眼了,这怎么教啊,全是文字,理论。在大家看来,信息技术教的就该是技术。但是新课程的理念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对于第一章的课——信息与信息技术,去年我们上的时候也仅仅是让学生自行阅读。前段时间去安徽黄山市出差,给我的任务就是上一堂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当时我还真傻眼了。后来他们给了我前两年省里优秀的课例,再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技术,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其中安排如下:用CCTV5体育人间播放的两个人骑单车去西藏的纪录片,引出俺自己暑假的单车之旅,并提出做这样的旅行需要收集的一些资料,即信息,进而引出信息,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明白什么是信息。然后通过PPT巧制倒计时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向学生非常直观的演示了信息的传播,并引伸出其他传播载体和途径。而后通过信息的传播过程结合实例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其中还穿插了几个练习。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了知识,也体会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乐趣。从这个方面看来,只要我们认真备课,挖教材,学习别人的优秀课例,一定会备出好的信息技术理论课来。

由于这学期我上高二,因此我把上面那个课例给高一的老师使用,效果应该还不错,如果操作的好的'话。

今天去听了他们的第二节课《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课本中是以文字图片展示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影响,大片文字,死板的图片,直接照本宣科学生很难接受。高一的老师做的也很好,找到了应该是山东(信息技术是要参加爱高考)的课例,在他们的课例里,用视频的方式展示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影响,感觉效果比老师讲授和学生阅读强多了。

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通过辩论来理解信息技术的影响”基本上他们没有做,我的改进意见是可以通过BBS的形式在网络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正方一栏,反方一栏,全班也不分正方反方,只要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谁的意见观点不足都可以回复反驳。在这里如果用到一个技术:用Ajax来实现网络的无刷新提交效果就非常棒了,这样学生在写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还没提交也可以看到别人刚刚发表的观点。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 篇5

在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工作的今日,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的提高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面向不一样年龄段的教师开展了相应资料的培训,重点加强了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了在以后能够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现把-学年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情景。

我校此刻拥有四个专门的微机教室,配备二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按照省教育厅统一下发的教材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按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等原则安排教学顺序,同时也兼顾了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使学生能以"边听讲、边上机操作"的方式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在每节课后都有安排了适当的作业,除了便于学生用来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与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创造力,帮忙他们养成独立获取运用知识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本事。在这一学年教学中继续渗透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与发展本事、智育与德育,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习负担等方面的关系,力求使学生经过学习,增强信息技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

二、教师培训情景。

本学年,我校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培训工作。包括多媒体工具的深入学习、网络工具与平台的使用,网页制作的进一步提高,还有各种图象处理软件如acdsee、phoshop的使用方法,动画制作软件flash的使用方法等。此刻,每个教师都有自我的个人博客,在学校内网上保存了自我的电子教案、校内教育教学活动的图文资料等,能够充分为教育教学服务。大部分教师能够从网上搜索并下载自我需要的教育教学资源,结合自我所任学科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于课堂教学中,根据学校校本教材修改部的统一安排,我们还组织信息技术骨干成员设计开发了信息技术、数学、语文学科的校本教材。

三、教师的获奖情景

张亮、吴晓岗、余海宾教师在扬州市第一届研究性专题学习网站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同时,由陈文艳校长挂帅主持的省“十五”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顺利经过验收、完成结题上报工作;再有,在省电教馆组织的第三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考核中,我校参考教师一次性经过率为100%,我校也荣获扬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称号。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6

本课选自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中的第12课《修改图形》,当时正值春天,开头以学生欣赏、齐唱儿歌《春天在哪里》引入现在的春天没有以前美丽,渗透环保德育思想,从而揭示课题。然后让学生扮演美容师角色,主要通过清理垃圾——粉刷墙壁——搬走迷宫——巧改图形任务设计,学习橡皮工具、选定工具、裁剪工具、放大镜工具修改图形。每个小任务完成后,师生总结后,课件简明扼要地演示各个工具的操作要点,进行阶段性的小结,最后整理美容箱里的工具,巩固所学。

一、演绎精彩的生成。

在清理垃圾任务环节中,预设的是烟头垃圾,而学生看出是电池;还有学生找出海藻颜色是黄色,可以修改成绿色,引出彩色橡皮的作用。并且当学生将背景色选择蓝色,而不是淡蓝色时,引导学生用取色工具可以准确地选取背景色。在粉刷墙壁的任务环节中,学生能想出用白色的不含框的矩形框方法覆盖墙壁,都在我的预设之外,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及时处理意外生成。

二、关注课堂细节

1、任务设计过渡要自然

任务设计有点牵强附会。如搬走迷宫任务设计中的森林最好换成绿色的森林,体现大自然的色彩;最后拓展任务最好换成一幅关于春天主题半成品,做到前后呼应。

2、教学语言的技巧

让学生回答演示时,最好能报出学生的姓名;不能出现“由于时间关系,不请同学上来演示”可以改成“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学生,课后我们私下里交流,好吗?!”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7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尊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同样的一节课,使用不同设计风格的多媒体课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合理的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我们在教学之前应该深思的问题。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找规律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我们的教育要先于时代的发展社会才能进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已频频走入课堂,并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特征服务与数学教学,为数学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教学效益。这种技术将我们难以呈现的教学情境、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练习等,用声音或静态、动态的图像任意地结合在一起,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跃了起来。我在使用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它的优势,但也发现了一些使用不当的问题。下面我就以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激活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教学氛围,深化主题。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从生活中总结归纳、引入课堂,因此,只有教师讲或是用书中的主题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认识也较为片面。如《找规律》一课,直接出示主题图,内容就显得单一,而且有为了讲课本而特意编题的嫌疑,像把学生生拉硬拽到课堂中。而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提前把生活中各种有规律排列的图片、场景集中起来,展现给学生,既生动又形象,学生也乐意去观察。自然会发现这一些图片和场景中存在着共同点,就是有规律。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主题内容。并且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学习兴趣也高,也使学生加深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2.简化难点,优化数学过程。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操作性强,光让学生听和看并不能让他们牢固掌握知识,只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二年级下册《找规律》这节中,规律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脑中形成动态的变化影像,学生才能理解。利用教具操作是有局限性的,逐行逐列之间的变化很难连贯地展示,但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动画的形式,过程鲜明、有连续性。让学生的思维能从实物的变化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的模型,再动手操作时就不会手足无措。

3.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对数学的认识。鲁迅曾预言: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是的,时代进步了,教学课堂也在不断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正以形象性、生动性、情趣性、直观性、快速性代替教师的讲和写的教学手段。如《找规律》这节课因为有生动、真实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从开课就对这节课很有兴趣。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从观察中发现规律、思考规律并操作发现的规律,从而创造新的规律。正是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声音、动态的影像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构建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变得生活化、趣味化。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兴奋、愉悦,对知识保持高度渴求的状态,在无意识间吸收了大量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变听课为主人,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产生了优化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如果运用得当,与数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就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但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一支笔、一块黑板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所以,它的运用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必须前提,若一味贪图它的热闹就会走弯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 篇8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在给五年级的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第7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最大化、关闭。

总之,要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点燃情感的火焰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  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9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使用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为视频添加效果、视频片段之间设置过渡效果及增加背景音乐等知识。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分析视频,了解美化视频可以通过视频效果和过渡效果两种方式来完善。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自主完成,有少部分学生对设置视频效果较为随意,导致视频播放效果并不好。教师留有心眼,并不立即指出,在作品展示环节中,让问题作品的。学生先自评,然后再让其余学生指出视频效果随意设置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