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反思 >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优秀17篇)正文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优秀17篇)》

时间: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

化学教学反思 1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极限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对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学生极力主张用水电解来制取氧气,教科书上就以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来制取。学生举例力争:虽然消耗大量的电能,但原料取之易且产物无污染,同时产生一种无污染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体精神,而用过氧化氢需要制作。同时,还要有二氧化锰等催化剂的参与。二者比较当然是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现实,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激发、引导学生是关键。我问一堂45分钟,我们要制取氧气并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的及吗?课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的关键能否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象过氧化氢一样,也伴有催化剂来加快水电解的速率呢,这样既肯定了催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做到讲、议、辩、探相互融合环境,提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虽然课的内容未尽致,但我很满意此堂课的收获。

化学教学反思 2

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体验,感觉到一条原则很重要,即让赏识走进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让学生喜欢学习化学,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得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宽松环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即信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要一些教学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的希望,鼓励的语言,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化学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试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的成就,教师对学生相信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在设计讨论式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识水平和教学内容,设计讨论题目,让学生认真仔细阅读教材,结合讨论题目展开讨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要给以充分的肯定,即使学生的答案肤浅、幼稚,甚至错误和片面,教师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和引导,细心呵护,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探究知识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评价试验装置的优劣。并根据实验习题提出实验设计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设计实验装置,让学生说明设计的依据和立意,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点评,对有创意的实验设计,给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实验课的教学和设计中体现自我的能力,和发现自己的潜能,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和发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努力扑捉学生闪现出的智慧火花,因势利导,使其发扬光大,就会得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化学教学反思 3

【摘要】本文从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出发,阐述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深刻反思了目前在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硕士毕业论文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毕业论文 应用化学 教师队伍 监督与管理

应用化学是21世纪化学中的重点学科,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渗透我们所有的日常生活。目前国内已有400多所高校设有应用化学专业,覆盖了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硕士院校与专科院校以及理、工、医、农、林和师范等多类高校。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之前最好的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由此,实验性比较强的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尤其需要重视该学科的毕业设计。笔者根据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反思我们应用化学专业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综合性作业,其题目由指导老师下达,一般会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保护环境相结合,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这就要求学生广泛收集和查阅资料、深入生产生活、总结文献、反复实验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即通过设计实验达到科研训练的目的。一般,教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后,学生首先查阅文献资料、完成综述并撰写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修改后提交专业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后,再进行实验。目前部分学生在拿到毕业设计课题后感到无从下手,即使按教师指定的题目设计实验后,也不清楚实验目的及如何讨论得到实验结果。因此毕业设计表达的内容层次不清,论证不充分,普遍存在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这不仅仅是教学条件的问题,还反映了教育思想和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硕士毕业论文教师队伍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整体教师队伍层次不高,有些教师自身就是硕士毕业,要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肯定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教师只为赚学时而争抢带硕士毕业论文的名额,却不管学生做不做实验;另外,其自身的实验研究经费也严重不足。个别指导老师一味追求高难度、好成果课题,而忽略了学生的层次水平;部分老师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目的、意义、作用认识不足,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答辩,随意组织答辩组,没有监督委员,因此,学生做不做实验,做的怎么样,完全由自己老师来评判。这样,就导致了在毕业论文中“假题假作”、“一题多人”、“伪造数据”等弄虚作假现象普遍,甚至,个别教师的学生从来不要求进实验室做实验,就能完成毕业论文,正常毕业。

三、针对毕业论文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如何抓好应用化学硕士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加强对毕业论文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已迫在眉睫。首先,学校和学院应制定一定的政策来加强对老师指导硕士毕业论文的监督与管理,譬如:毕业论文要一环扣一环,首先是文献查阅,接下来是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前两个月进行一次预答辩,最后答辩的时候要请外校的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会,另外答辩的时候要采取匿名答辩制,学校对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监督与管理,严格禁止弄虚作假的现象;其次,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要学生感觉到有危机感,譬如:对硕士毕业论文采取末尾淘汰制,每个年级答辩成绩为倒数10名之内的`被淘汰,进行第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过者,不发学位证。另外,学校对带硕士毕业论文的老师要有一定的要求:①带硕士毕业论文的教师必须为硕士及以上学历;②禁止在院校兼有行政职务的教师带毕业论文。双管齐下,让学生和教师都存在危机感,才能逐渐避免或杜绝毕业论文设计的懒散和随意现象。

总之, 加强对应用化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监督与管理,不但能够督促老师尽忠尽职, 而且还能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自信心得以增强,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得到发挥,从而培养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抓好这一环节, 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对毕业生、专业、学校和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陶文成。从毕业设计反思精细有机合成及应用化学教学改革[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xx,20(2):100-102.

[2]唐冬雁,李文旭,强亮生。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xx,(1):39-40.

[3]杨嘉谟,丁一刚,陈金芳。论毕业设计工程素质培养模式的转变[J].化工高等教育,20xx,(4):52-54.

化学教学反思 4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近三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3、熟悉高考大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

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

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澳秘等,从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综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总的讲试题难度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但知识覆盖面大。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即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此整合教材组成单元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即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推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等。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

要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突出复习重点。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为(25条):

(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

(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

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

要注重规范、落实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决定高考的成败。要加强化学用语的落实训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强化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堂化学课坚持默写5—10个教材上典型的化学方程式、电子式、有机反应式、官能团结构简式等,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地落实办法)。要训练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要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要求运算准确,有效数表示规范。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及总结 5

一、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2、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3、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二、做好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

我的感受是: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

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准备充分。

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小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2、要操作规范。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 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必须使全班每个学生,特别是最后一排学生都看得清楚。现象不明显,学生看不到,必然影响课堂纪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使现象明显,每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确实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如教师可根据产物的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以帮助学生观察。

3、要注意安全。

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制取有毒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如爆鸣气)要更加小心。例如在演示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实验完毕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熄灭酒精灯。都是为了安全问题

中学化学实验的内容和类型很多,我只是从演示实验时,教师应遵循的一般规则,谈谈自己的感受,至于对一些具体的实验,中间会出现什么问题,或需要采取一些什么技术性的处理,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化学课教学反思5 6

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反思。对于教师而言,发现问题、并从问题和困惑中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是自身提高工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要走通这条途径就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探寻失败的教训!这一年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经过反思,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陈述应少,提问应多,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就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交流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直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要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目标。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从他们所见所闻说起,不和他们说空话、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个人的重要,力求在给学生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辅以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情感交流,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变得喜欢老师继而喜欢所教的学科,老师也能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但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老师和学生不能走得太近,微笑不能太多。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敬畏老师。否则,学生就会不听老师的话。布置的作业不做,该课前预习的也没有管。一句话,老师应严厉一些。

化学教学反思 7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反思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反思成功之举、反思"败笔"之处、反思教学机智、反思学生见解、反思再教设计。下面就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如何帮助、指导学生从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肤浅认识,提升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这是第一章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高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判断,从外在显形的判断转向隐形本质的判断,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4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如何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的基础。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以氧化剂、还原剂为核心,以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为判断依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归纳知识网络,但图1-5、图1-8的直观教学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归纳的结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课堂气氛活跃,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总结缺乏主次、有序性(逻辑性)与完整性。如:

1、得电子,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失电子,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得电子(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氧化性。

失电子(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具还原性。

3、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氧化性→被还原→还原过程→还原产物。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还原性→被氧化→氧化过程→氧化产物。

4、得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具还原性。

失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具氧化性。

随后,我引导学生归纳出合理的知识网络: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反应物)(性质)(实质)(特征)(变化)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很明显学生对8个概念找不到主次,不能形成有序、清晰的知识结构,造成概念的模糊、杂乱无章。既不方便于对概念的记忆,在解决问题时又不能准确无误地提取相关概念,相应的技能也没有形成。从学习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就是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未能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但在教学中我只让学生把他们的结论和合理的结论做了简单的比较,未能深入讨论、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

在接下来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总结中,我让学生自己总结,同学们能利用课前查资料积累的知识准确的回答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的规律。于是,我及时设置练习进行巩固,结果学生只是停留在对概念的简单记忆上,未能真正理解规律的内涵。此时,我启发学生让他们重新认识4组概念,并让他们对比总结出的规律,这样程度好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判断运用,但还不够熟练。我让他们把刚才的规律变成“升、失、氧、还(剂);降、得、还、氧(剂)”,然后让他们谈新的认识,很快,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与前面的区别。接着,我引导学生仿照上述方法分析规律中蕴涵的其它意义,有些同学能够找出一些,但不全面。我启发学生“还原剂→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对比“升、失、氧、还(剂)”,不难发现规律中的第三个字“氧”包含有三种含义即“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这样学生便认清了规律,并能理解、掌握、运用于解题中。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但未能将新课程教材体现的系统性、逻辑性,以及注重方法、能力培养的目标很好的贯穿于教学中。同时说明我对新教材还没有吃透,教学目标还不够清晰,对课程标准也没有认真地去学习、钻研。

经过反思,我受益非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反思 8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我第一年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另外,我校在初三年级实行了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快、慢班两部分。但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我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快、慢班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第二年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二期课改”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虚心学习、加强同事间的合作

两年初三教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与同事间的合作、特别是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新教师接受新信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可能要优于老教师,但缺乏教学经验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若在教学活动只没有一位“指路人”,我想我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要多走很多弯路。

我的带教老师——刘荣权老师——从带教我的第一天起,就毫无保留的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与我分享。在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中,刘老师更是不断地为我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二期课改”背景下,从备课到上课等许多环节都与过去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对我的影响又十分深刻,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新教师、老教法”的局面。因此,刘老师每次听课后给予我开导,为我所上内的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和策划,并主动给我上示范课。在这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潜移默化的转变了过去的一些观念,对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化学教学反思 9

以下是我在第三个月教学后的一些困惑与思考,具体的一些问题与反思如下:

1.学生学习后,仍在很多的知识点的理解上有问题。通过找一些同学了解到相关知识在初中没学过,看来初中的课程改革使高中一些知识概念的切入点,一些核心知识的外包装已经发生改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所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

2.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很容易学的学科,没在化学上做多一点的思考与练习,还以初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在对待高中化学的学习,这一点在这段学习中已反映了出来。对这个问题我已有预计,所以以这次的月考为手段,在考试中几乎不以知识的原貌直接给出,而以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包裹或变型推理的形式,如“可能”、“合理”、“比较”等形式。我会借这次考试给学生的“教训”为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理解层次等各方面做一些辅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轨道。

3.大多数同学出现对所学到的知识点有遗忘的情况。这可能与一周只两课时教学时间有关。学生根本没对化学做太多的练习与巩固。

4.学生学习的过程有轻浮的倾向。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在对所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在对学生的观察后感觉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只对做实验,看现象有兴趣,对现象的描述及完善没多大兴趣,学习内容稍有点难度或抽象化一点,就容易表现出不耐心不主动。这可能与新课程的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与选择性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而教师也新进入新课程没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有关。

5.教学课时太少的问题。我了解到很多的学科存在这个问题,有些专家可能 教学一线的教师其实比专家在“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专家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对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做出调整。实际的情况是教学参考中有些要求1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有时花三个课时才能完成,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学生相关生活经验贫乏而无法有效地展开;有的课节,只完成书上提到的实验就下课了,可教材中还围绕这些实验有交流与讨论、有知识拓展、概念的建立、还有探究,这能完成吗?

化学课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是一节有关元素知识的理论课,比较抽象。我首先从几种熟知的物质水、氧气、二氧化碳的组成入手,引导学生从原子的角度,建立元素的概念,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授课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从研究物质组成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建立物质组成的元素观。在单质、化合物教学时,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建立物质的分类观。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通过听丛老师的评课,我认真反省自己的`教学。一节成功的课的关键在于如何备好课,即深刻挖掘知识的内在价值,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关键一节课,在本节课中要使学生形成元素的概念、元素的表示方法和由此引出的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分类。应该始终贯穿着元素这条主线,而不应该将知识孤立的切割分开。对于本节课的处理,我站的高度不够,即没有引导学生去寻找“根”,只是一味的追求一些“梢”,造成了知识之间的零散,失去了根本的联系。本节课应该站在化学的研究对象即物质的高度,从上而下引出物质的组成,以及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引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从而建立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多动脑、多思考,把课背的全面又有深度,全面挖掘知识的内在价值,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既牢固,归纳分析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化学教学反思 11

要使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组织互动活动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热闹不等于互动

有人把课堂互动狭隘地理解为,只要课堂上热闹就可以了。于是,教师热衷于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就让学生自由讨论,而后教师作点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得出正确的结论。

华师大的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这种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也就是说,讨论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是好的,但要是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自然生成的,要在水到渠成的时候展开讨论。而如果脱离了文本本身或者选择的时机不对,所谓的互动就只剩下热闹了,这样的互动就没有价值了。

如果师生间基于意义交流上的互动被严格要求按“问题—答案”的逻辑来进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持单一的预期反应,即教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随之被规范为惟一的“标准”,结果,学生的意义实际也被决定了。这样,学生的意义建构仅限于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样讨论的结果就不会让学生领悟到文本的本质内涵了。

于是,在教师的意义控制下,某种强迫接受性与压抑也就存在着。而这正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深刻原因。不仅如此,由于学生的思维被严格限制在“问题—答案”的逻辑与规则上,对于他们来说,发散性(多向)思维受到阻遏,因而不可能充分展开意义建构,也不可能充分拓展个人的经验,他们作为主体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在意义控制下,师生间的意义交流遵循的是一种“简约性”原则——追求热闹。教师的问题偏重于“就事论事”,而很少揭示事物的深层次意义,特别是互动双方的内部思想及情感。师生互动的事务性与表层性,使学生体验不出所学的对于他自己的意义,更没有生命的体验。于是,课堂活力与创�

2、简单问答不等于互动

启发诱导原则是教学论中与思维培育直接相关的一条重要教学原则。它强调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亲自去参与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寻找思考方法,积累思维经验,而且还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这种时机就是所谓的“愤”“悱”。启而不答,相机诱导,让其领悟。领悟是由“身入”,肉体感官的。参与,递升为“心入”而达到“神入”。从而使潜在的智力得到开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启发诱导的目的,就是引导思考方向,启发刺激学生去思考。启发诱导的方法有多种多样,诸如引趣启发、设疑启发、以情启发、类比启发、联想启发等都是常用的方法。应用的关键是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要充分利用交互式课堂的和谐、舒适、愉快氛围,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具体落实这一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提问的环节。提问如果只是为了追求课堂表面互动效果,那是浅层次的,因为它不能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内容。在一些语文课上,教师导语之后,就常规地问学生作者是谁呀?作者的书读过吗?学生一一回答。想想看,这样的提问有价值吗?

化学教学反思总结 12

今年我依然担任九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初三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的必考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培养学生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问题。因此这一年对学生至关重要。

回首一学期的工作有得有失,在此做一个总结。

一、思想方面。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为同事做好表率,为学生树立榜样。除对自已严格要求外,还利用一切合适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德育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班级,团结同学,学会合作,懂得感恩、学会担当。本学期,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类学习和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为了备好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悉“新课标”的要求;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基本思想、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不随意拔高或降低难度,怎样才能把课堂效率最大化。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我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预设。

(3)考虑教法和学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师生活动、小组活动。为了上好每节课,我做到了:

(1)、关注全体学生。不仅关注优生,更关注学困生,做到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作业,更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做到及时察觉学生心理状态,防止学生走神和掉队。

(2)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让更从的学生参与,有更多的收获,在新授课中,培养学生课前5分钟带着问题预习的好习惯,在练习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中,把学生共性的问题按量分配到各组,组长按能力大小分配任务到各个组员,然后再班级集中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还避免了学生不听课的现状,更提高了课堂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3)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确实减轻学生了的学习负担。作业的批改基本上做到了在课堂当堂练习,当堂讲评,当堂纠错,当堂完成。

(4)考试及试卷分析:认真出每一次考试题,认真做好每一次考试质量分析,用数据说话,让每一次考试的功能发挥到最大:不仅检测学生的掌握的知识程度,更是通过学生的答题来审视自己前面的教学,从而做为改进今后教学的依据,真正把这项工作当作检测、反思、提升、改善自己教学的有效工具。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拼命赶进度。

根据这么多年的带毕业班的经历,知道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尽量降低落后面,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为了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尽量创造更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3、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我没有为了简单省事“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是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

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这几年化学中考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做到了认真学习、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本学期使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很感兴趣,基本上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努力提高了合格率,争取到了较高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足:

(1)对于优生过于相信,检查的力度不够,课堂的关注度不够,导致高分率太低;对于后进生,由于面过于大,帮抚力度不够。

(2)对学生的辅导力度不够。

(3)对学生的耐心不够,交流太少。

四、下一步措施:

1、进一步转变观念,开动脑筋,吃透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2、加强跟学生的情感交流,让优生更优秀,让后进生的思想和行为得到有效转化。

3、合理安排辅导学生的时间,充分利用小组加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检查力度。

4、合理有计划地安排明年的复习计划,力争明年的中考成绩更上一层楼。

化学教学反思 13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过程与策略(一)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思维具体思维抽象感性的具体

1。感性的具体感性认识是在理性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感性活动过程。通过感性认识,形成对化学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外部特征的整体表象以及有关资料与数据。它是化学抽象思维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逻辑起点。

2 。思维抽象化学抽象思维对各种感性活动主要表现为如下的特征: 1)分析与综合。 2)分类与比较。 3)抽象和概括。

3。思维具体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这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例如,经过思维抽象建立了化合反应的概念以后,就可以用这个概念认识各种具体的化合反应。 (二)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过程(三)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策略:

(1)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脉络设计问题(1)教师在确定初中化学概念原理课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从学科知识逻辑的角度分析教材,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分析教材。

①相关概念的认识方式。它在化学学科中表现为“定性--定量”、“静止的孤立观--动态的相互作用观”、“宏观--微观”三种认识方式。

②学生的认识方式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认识角度的增加;其二,认识水平的提高。

③教师需要从认识角度的增加与认识水平的提高两个维度,将认识方式蕴含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当中综合设计概念原理教学目标。

(2)将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与学生已有认识整合,建构通过教学学生应达到的认识方式目标,并将其与科学探究等过程整合、细化为具体的“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整体设计与阶段性设计的统一。

(3)从概念的内容构成、知识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知识内容的。情景素材、概念内容的教学要求等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静态分析。

(4)基于学习调研、课堂观察等途径,确定学生在学习概念原理过程中的关键点与障碍点,依据学生认识发展脉络设计问题线索,开展学生活动,引领学生主动构建化学概念原理,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和方法,达到对化学概念原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案例:元素2。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3。重现概念原理形成的化学史4。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四)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原理的标准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能准确找出概念含义中的重点字词;能举例说明概念指定的对象;能灵活应用概念对易混淆问题做出判断;能自主应用所学概念原理服务于元素化合物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

学生学习这些概念原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①不能较快理解和抓住概念中的主旨,可以通过概念对比的方法由学生从区别中掌握概念主旨(例如原子和元素概念的对比,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对比);

②对概念的重点不能扩展应用,可以通过反向训练或者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思维(例如氧化物一定需要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给学生三种元素的物质进行逆向夯实);

③对概念不能很好的深化应用,可以借助计算方法或者性质反映概念等其他方法来辅助完成概念的应用。(例如溶解度的理解必须需要一定逐级递增难度的计算来将概念直观化。)

1、概念的形成过程:感性的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对教师在化学概念原理课型

中,实施新课程理念中强调的“过程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教师选择合

适的切入点,把课堂的空间和时间教给学生,实现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发展

能力的教学目的。

2、对“教材内容静态分析的程序”印象最深。学会了分析教材的方法,即分析的角

度、目的及途径,是教师准确、全面地制定和完成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

3、基于学生认识发展脉络,问题线索的设计、学生活动开放点的设置要分别选在

学生的认知脉络的关节点、合适的问题解决环节和获取证据的环节上。对减少问

题设置、活动开放点设置的盲目性,提高问题设置、活动开放点选择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化学教学反思 14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得到发展”。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力求把讲授转变为启发诱导,把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设计了分组实验、探究实验,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我在开展教学活动当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注意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首先通过“情境材料”使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的活泼性有进一步的直观认识,从而产生探究钠与水反应的欲望。然后通过“当钠遇到水”的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解答“情境材料”中的问题,使学生明朗“原来如此”,进而设疑是否所有金属都可与水反应?铁可以吗?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引导出铁不与冷水、热水反应,再提高反应条件呢?引用“新闻链接”使学生产生了解Fe与水反应条件,并探究合作设计实验装置。

2、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方法,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求知识,真正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这样,学生不但能较好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自学课外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更多能力。

在生本教学理念下,要由重知识向学生能力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

4、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及时鼓励表扬。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学生更是如此,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注意聆听学生的发言,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让学生在老师的肯定下“乐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对本节课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同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1.钠与水的分组实验,很直观、很有趣、很刺激,学生做的很兴奋的大呼小叫。气氛活跃了但课堂有的过火了。

2.我讲得过多,占用了较多时间。

我总怕学生不明白,于是我就越讲越多,而且重复观点,不敢把时间交给学生,例如在师生总结钠与水反应现象时,因这是本节课重点,所以我不自禁的多花了时间,我在学生代表发言后与学生一起总结正确观点后再一次展示每观点后再分析原因,所花的时间过多,可

3、实验准备不充分。在上本节课时,铁与水的探究实验出现了问题,就是我在加热时试管裂了。实验效果不明显。下课后我反复进行实验,发现试管试管裂的'原因有多种:一是试管易受热不均炸裂,二是试管的选用要注意,应该选用大号试管,小试管易受热不均炸裂。三是加入试管中的棉花要注意:(1)团棉花含水量不能太多(2)为避免水粘在试管中在,最好先在试管底部加人一小团棉花再用胶头滴管向棉花团小心滴入适量水。而不应该直接往试管底部加湿棉花,否则试管在加热过程中,会因含水过多易受热不均炸裂。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以下三点:

1、加强课堂驾驭能力。

2、教师精讲,把时间留给学生。

在生本教学理念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与新的教学观念同步,做到敢于放手,精讲精析,把时间留给学生。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又是组织者,教师就要改掉以前一味地讲的做法。如果教师以“讲”为中心,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和身心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探究—研讨为主的多项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做实验,鼓励学生想说就说,呵护学生的奇思妙想,使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师生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网络。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是积极,活泼,主动的状态,使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动,活泼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3、充分准备实验。课前多考虑几种情况,多做几种方法,认真观察现象,总结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

以上是我针对本节课进行的反思,通过这节公开课和所做的实验,让我感到教学中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小的细节,如果你不经意都会出现漏洞,实际上在我们很多实验中都是如此。我们应领会新课改的指示精神,不要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填鸭式”教学上。利用实验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形式。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了学生学习思维,开发了智力,又显示了本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从而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

化学教学反思 15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一向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要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目标。我一贯认为并不是仅有班主任才有职责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异常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从他们所见所闻说起,不和他们说空话、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个人的重要,力求在给学生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辅以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情感交流,拉进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变得喜欢教师继而喜欢所教的学科,教师也能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和学生不能走得太近,微笑不能太多。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敬畏教师。否则,学生就会不听教师的话。布置的作业不做,该课前预习的也没有管。一句话,教师应严厉一些。

化学教学反思 16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及高考科目的变化,我们这学期开始学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由于高考科目已改变,但教材没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教学的深浅及难易程度,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参照兄弟学校的做法,及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开学两星期来,我采取了以下做法,在此做一小结,权当教学反思吧。

一,教材版本

现在中学化学教材版本上有多种,主要有三种版本: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人教版则依照知识的内在体系编排,难度适中。同时也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策略

依照学校的指示,及其它同仁的经验,这学期我采用学案教学法,通过半个月的实践,发现效果较好,许多以前不太听课的的这学期也在听课,并且课后都在做学案后的练习,学生反映学案上的练习不很难,可以动手,不像以前练习册上的太难了,看都看不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晚修的时间,我还给学生补习必修一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化学基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具体做法

1、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由两部分组成,必修2教材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侧重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能让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因此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中要注意将必修2与选修5相关知识进行衔接,既要避免重复,又让学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点我特别注意,在讲选修的时候必要迁涉到必修2。

2、有机化学强调“从典型到一般”,“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教会学生体会到这种思想, 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搭建好这个平台。有机化学课程是由很多个分散的知识点组合构成的,应注意领会每个章节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有机化学课程是在学习无机化学基础后开设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加强有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要学会对有机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有机化学的零碎知识较多,如果只是无条理地堆积,那么堆积的知识越多,头绪就越乱,也越不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条理化、纲领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所谓读书要“从厚到薄”,就是强调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4、习题的选择和处理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堂例题讲解、课堂或课后练习以及习题评讲等教学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加以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高质量地选择和处理习题显得极其重要。

化学教学反思 17

2006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既有欢喜也带有点滴的遗憾。

成功之处:1。 首次担当高三的化学教学,我通过听市、区的高三研讨会、交流会把握好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趋势。更新了教育教学理论,开拓了思路,树立以课本,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高考复习依据,抓住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主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具备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复习战略战策,以及一定的化学教育理论水~平。2。回顾高三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章复习;第二阶段:分块复习;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冲刺高考。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零散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做到:总复习全面抓,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3。 认真学习和领会了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明确化学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特别是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其次认真分析了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以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和对能力的要求。从而制定总体的复习计划。4。从对理科综合试卷题型的分析,可以看出所考的知识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双基知识进一步融合而已。所以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本着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和归纳,引导学生对每一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将学科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系统网络。5。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更要体现出个性化,不同的学生会暴露出不同的问题,这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作一个再认识,而这一个再认识不能只满足于会作了,而是要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样做,能使学生进一步发掘知识的内涵,少犯甚至不犯类似的错误。6.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在五月学生容易出现松懈,厌战,怎么也紧张不起来,恨不得明天就考试。对学生的这种情绪,我有意在五月中旬给学生安排了一节错题知识竞赛课。我将学生平时常犯的错例搜集起来,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抢着说出错题的原因,正确的答案,与之 联系的知识点。学生争先恐后解答问题,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改正饿了自己的问题,而且也暂时忘记了高考的焦虑。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给他们一信心。 我班学生禹忠心我经常鼓励他不要气馁,要有野心,高考理综正确拿到学校第一名,经过努力高考他以三分之差,获得了理综的第二名。而且总分以530夺得了平行班的第一名。

不足之处:由于初次带高三所以还有很多的不自信,心里也知道一定要抓基础,不做怪题、难题,可有时试卷上有了就有不讲不放心的感觉,结果就有了一节课费劲将一道题,学生还是晕晕乎乎,浪费时间。还好本人醒悟较快,出现一次后马上改正。由于高三的经验不够丰富,对学生答题的巧法,妙法肯定传授不够,有待进一步充实自己。

感激: 带着很多的疑惑,很多的新鲜初次进入高三的我感谢本组葛个宁,杨宝英,李振玲高三前辈的支持、帮助,没有你们有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高三教学。尤其感谢师傅葛纪宁手把手带我走完高三。忘不了你刚上完自己的课又赶来听我的课,并为我指出教学中不到位的地方,让我在高三的教学中越来越有自信。记得二班学生邱凯的话说:您讲的课越来越好了。让我心里甜甜,告诉自己我没有耽误了孩子们,在他们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帮助了他们。

展望未来: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做到:多进修,多看书,多听课,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