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反思 > 小学音乐课后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正文

《小学音乐课后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

时间: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音乐课后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1

开学已有十几周了,学校组织了对新教师的考核,公开课是考的重点之一,现谈谈对自己公开课的一点感受。

本节课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首先给他们观看《海鸥》的图片,让他们对海鸥有个直观的印象,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本节课我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是情感艺术,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音乐学习与体验音乐情绪。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旨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是因为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老师首先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了教育的潜在性。我十分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与指导下,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时,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把握住审美的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因为音乐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只有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才能保证音乐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

事实证明,我对学生现有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分析得还不够,在演唱之前尽管我满怀激情的调动学生情感,整堂课中,我发现同学们情绪十分高涨,积极性很高,每个人都跃跃欲试,从学生表情看,他们也很想表现出美好的情感,但是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又不由自主“躲”了回去,通过这次课让我意识到备课不仅要备课文,还要备学生。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学到了更多,看清的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今后应该更多地向老教师请教而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提炼自己的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认真分析同事的评议,就能正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就能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也才能有下一步高质地的新思考

最后特别感谢**老师,她不断指导并多次提出意见和建议让我及时改进,同时感谢其他同事们抽出时间听课并提出宝贵意见!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2

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应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切实体会到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因此,在执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歌曲中的难点和重点编成音乐游戏,指导学生于聍听、模仿中学习,于创编中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听——模仿——辨析——唱”的过程,由浅入深地解决教学中的附点四分节奏的重难点。

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的民歌,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因此,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就是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并能正确掌握运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设置了如下环节:

(1)、播放火车图片,让学生倾听并模仿火车在行进过程中发出的“咔嚓”声。这样,学生在看、听、模仿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了附点节奏欢快、富有动感的特点,同时,在用“捻指”表示休止的练习中,使学生巩固加深了对休止符时值的掌握。

(2)、做音乐小游戏:听听辨辨(课件)。通过简单介绍附点八分节奏以及通过旋律分析、对比它与八分节奏的不同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附点八分节奏的特点。选择歌曲中有代表性的难点旋律进行分析、教唱,为后面学习歌曲的旋律作了很好的铺垫。

2、设计“音符梯”,解决宽音程的音准问题。

我出示飞机图片,启发学生凭借飞机上的“音符梯”,唱准1——1和2——1。这种看音符梯,“上下楼梯”听辨琴声并跟唱音高的游戏形式,使学生在自然、随意的情境中较为轻松地唱准了宽音程,利于随后的歌曲旋律教唱。

3、启发学生在思考和歌唱中创编动作,再现劳动场景,丰富情感体验。

本着音乐教育应“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我安排了两个环节来让学生体会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

(1)、从歌词上体验情感。

(2)、让他们从当地的劳动场景出发,猜想曲作者创作四分休止符的意图,并由此创编舞蹈动作来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

当然,我在教学和思考中也感到有很多的不足,主要是:

1、在解决附点四分节奏时,所出示的课件不够好,都是定格了的图片,没有有效地与声音相结合。如果设计成走路的男孩(配上八分节奏的声音)和奔跑的马(配上附点八分节奏的声音),这样既有不同节奏型的对比,又生动形象便于更好地接受、模仿。

2、学习新歌的环节比较平淡。

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主要”的角色,从介绍农庄到引入歌曲再到教唱,一直都是牵着学生走,没有注重他们的主体性。我想,如果我能采用“激情起疑”的方法,可能效果会好一点。教学中我可引导学生在初听歌曲后,启发、

鼓励他们对歌曲学习中想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对有关歌曲等方面的疑问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我也能很自然地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知识等方面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方便后面的学习。

总之,我还要更加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进步,让孩子们体会到音乐的美!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3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就象学语文一样要会读一篇文章就必须先学识字。学生要会唱简谱,同样先要学识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从听觉训练入手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以教六年级学生唱,《星星和灯光》为例。由于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把歌曲中的主音572编成一些旋律小片断让学生练唱,唱熟这些片断旋律后,把这些片断与歌曲旋律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靠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