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高中教案 > 高二教案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9篇正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9篇》

时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具体鉴赏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初步比较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艺术风格。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懂得对比阅读、实现拓展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豪放风格的具体体现。

2、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反复诵读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像,以《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歌吗?它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让人们景仰不已,有一年苏轼到黄州,游览了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让人们传诵至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一首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118页。

二、诗词鉴赏:

(一)简介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对于苏轼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吧。

多媒体显示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时杰出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东坡全集》。

看一下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一个是词牌(念奴娇),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就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词题——赤壁怀古——已经点明了写作背景:游赤壁(写景)怀古(咏史、抒情)。

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本中注释的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5年,苏轼已经47岁了,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时还是在他失意时所作?——失意时——同学们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作品:1、范读(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

2、齐读(同学们朗读时要能够体现豪放风格,读出感情来)。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把握: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赏析:

(1) 上阕赏析:

赤壁的景色是怎样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词句)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哪位同学来解释这句词的意思?——(参考)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的风流人物,就像东流的江水,随着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苏轼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够写得出来。他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很自然地想起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国演义》片头曲,(多媒体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句的音像。)——哪个地方有区别?——英雄人物、风流人物。(提问解释)

英雄人物: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风流人物: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

分析“风流人物”(拿“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作比较,拿苏词“风流人物”与毛诗的“风流人物”作比较,分析“风流人物”的内涵。)

词作哪句点出怀古的内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分析词句)西边的旧时营垒,是令周瑜一战成名的赤壁大战的古战场。

——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苏轼游的是赤鼻矶,在湖北黄冈,而赤壁之战的赤壁,是在现在的湖北赤壁市。——不是真赤壁,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作吗?

——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说是“人道是”,特意说明“是人们说”,而不是“我以为”。苏轼仅是借此抒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不能,因为“郎”字给人家一种年轻的感觉,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古战场的险要形势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词人可能联想到哪些豪杰?

①(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哪些动词?——穿、拍、卷。——哪位同学分析一下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穿”字写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险峻地势。——山势险峻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巨浪惊险

“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气势。——江水汹涌澎湃

②(目的)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③(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周瑜……

三 乱石穿空 一 横槊赋诗的曹操

人 国 (山势险峻) 江 时 驰马射虎的孙权

道 周 惊涛拍岸 山 多 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是 郎 (巨浪惊险) 如 少 知人善用的刘备

赤 卷起千堆雪 画 豪 足智多谋的周瑜

壁 (江水汹涌澎湃) 杰 ……

上阕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景为人物作铺垫

【小结】 景←────────→人

面对此景多感慨

再齐读上阕,体会一下。

要发感慨了!怎么发——借人来抒发。借谁?——周瑜。

(2)下阕赏析:

词人是怎样塑造周瑜这一人物形象的?

词人是怎样描写周瑜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们来看词人是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他的。

为何写小乔,小乔是什么人——江东著名的美女,在写周瑜的时候带出小乔,作者意在用美女来衬托英雄,咏叹这英雄美女的完美结合。——小乔的姐姐,大乔,也是美女,是孙权的妻子,孙权也是英雄人物。周瑜能够娶到小乔,说明他也是不简单的人物。

初嫁——刚刚出嫁,其实在赤壁大战时,周瑜与小乔已经结婚十年了,这里仍说“初嫁”,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充满青春活力,事业、爱情两得意,春风得意、英气不凡,令人羡慕。

羽扇纶巾——是写他身为主帅,且大战当前,却不着戎装而着便装,足见其儒将风度,对应前文的“风流人物”,有文采的。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指挥若定,韬略过人——用火攻打败号称八十万、兵力数十倍于自己的强敌。(多媒体展示“火烧赤壁”的图片)

这几句概括力非常强,词人用了衬托、概貌、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周瑜的气度及在大战中的表现、敌我力量的对比、战争的特点和结局,都在这22个字中一一交代清楚。

塑造周瑜这一形象作用何在?

周瑜的丰功伟绩令人向往但又无法企及,写周瑜是为了衬托诗人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作者一直被皇帝贬来贬去,现在自己谪居边地,抱负难以舒展,想忘却世事,却又不能,在渴望、惆怅和无奈中,过早地衰老(作者时年47岁,在当时算是老年人了),却年老无为,于是不胜嗟叹。

(多媒体展示)

风 小乔初嫁了 年轻有为

豪 流 周 雄姿英发 春风得意

英气不凡

杰 人

>瑜 羽扇纶巾 儒将风度

物 谈笑间 指挥若定

强虏灰飞烟灭 韬略过人 衬

仕途坎坷 托

诗人 命运多舛

年老无为

不胜嗟叹

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对英雄的无限倾慕和向往,对自己的抱负难以舒展的无限惆怅和无奈。

再齐读下阕,体会一下。

(四)自主、探究:

(学术界的争论观点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1、由于版本不同,“强虏”有的版本写作“樯橹”。这两个词,你觉得哪个更好?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话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多情人是苏轼;一种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人是周瑜。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诗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是达观的还是消沉的?

(让学生讨论、争鸣)

(教师点拨)

1、“强虏派别” “樯橹派别”——争论有益

强大的敌人 突出火攻的特点

2、学术界现在也还没有一个定论。我看过一个资料,有人查阅统计了几百首

《念奴娇》词,当然是不同人写的,这两句的句读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种形式。只有几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绝大多数人在填写《念奴娇》词时,是用前四后五式。所以书本中的提法不一定就是对的,大家不要迷信权威,可以自己去探讨一下。

3、如果谈我个人的意见,我个人觉得,两方面都得顾及到才好,不能过分强调哪一方面。不是老师折衷,墙头草两边倒。大家想想,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别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34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 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撒在地上,祭奠江月。

三、感悟写法:

这首词写了哪几项内容?采用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特点?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怀古抒情,由己及人,层次分明。词中景物恢宏,雄奇壮美,感慨深沉、旷达,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语言雄放,形成了豪壮奔放的艺术风格。本词正是以这种豪放风格在词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

(多媒体展示)

内容 写作方法 特点

歌咏赤壁 写景、衬托 由∣ 由∣ 写景

敬慕英雄 过渡 景∣ 人∣ 咏史

赞美周瑜 写事、烘托 入∣ 及∣ 抒情

感伤自己 抒情 情↓ 己↓ 相结合

再齐读全词,好好体会一下。

四、对比阅读、拓展迁移:

讲俞文豹《吹剑录》中的“词话”故事,进行对比阅读、拓展迁移的训练。

给大家讲一个俞文豹《吹剑录》中的“词话”故事:

苏东坡有一次在学士院内,碰见一位作歌(写歌)的幕士,苏东坡就问他:“我的词和柳永的词比起来,哪一个更好?”柳永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有一句话说:凡有井水处,皆有柳七(柳永)词。幕士就回答说:“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东坡笑得直不起身子。

(多媒体展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柳永 苏轼

婉约 豪放

十七八女郎 关西大汉

执红牙板 持铜琵琶铁绰板

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唱“大江东去”

思考:

1、这位幕士给柳词和苏词选择了不同的歌者和不同的伴奏乐器,意味着什么?

(提示)不同的词牌,风格不同,歌者和伴奏乐器就不同。前者婉约,后者豪放。

2、幕士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分别代表柳词和苏词,是否恰当?

(提示)“杨柳”句和“大江”句的内涵。

明确:

1、词是要入乐的,词牌(即曲词)又是有词性的,如《雨霖铃》适宜于表达缠绵深婉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适宜于表达豪放激越之情。词性声情不同,则歌者和伴奏乐器亦有所不同。从幕士的选择可见柳词和苏词的风格不同,前者婉约,后者豪放。

2、一首词不可能句句都好,但必须有名句。名句常是他人意中所有而语中所无的句子,能惊醒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的句子可以代表作家的风格。“杨柳”句曲折地写出了作者的离情,细致深婉;“大江”句写出了长江波澜壮阔的图景,激越豪放,都足以显示作家的风格。

五、作业:

①背诵全词。

②自学苏轼的《江成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拓展训练 篇2

上网浏览:按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上网查找和品读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

整体感知 篇3

1、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2、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板书)

上阕:(赤壁)(怀古)

所见:大江、故垒所想: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惊涛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怀古)(伤今)

所忆:(周郎)雄姿英发所慨:多情善感

风流潇洒早生华发

才华横溢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3、朗诵。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试读。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读鉴赏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4、小结:实景与虚境

思考回答:

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5、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7、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

8、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9、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10、多情----愿望;如梦---安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对比归纳:

1、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雨霖铃;

2、归纳主题、写作方法;

3、指导把意境的方法。

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

作业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巩固延伸

探究思考 篇5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导入新课 篇6

(课前发《东破突围》给学生)介绍余秋雨的《东破突围》,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品读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篇7

⑴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⑵映衬: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嫌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8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2、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3、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

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指导:

1、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

瑾 jǐn       樯 qiáng

3、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 " 山体曰石 " 。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 " 二乔 " 。 " 大乔 " 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 " 小乔 " 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 " 二乔 " 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 " 初嫁了 " 就是刚嫁过去。 " 了 " 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 " 强虏 " 或 " 狂虏 " ,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二、讨论分析课文

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

2、应如何评价苏武 " 人生如梦 " 的感慨?(结合语境)

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4 .作者作品提示: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5 .教师范读以及听读课文的录音。

6 .讲读上片。

( 1 )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      " 浪 " 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            " 逝者如斯夫 " 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 2 )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 " 风流人物 " ,这一句进一步提出 " 三国周郎赤壁 " 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

" 人道是 " 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①)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 3 )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 " 乱 " 写出险怪, " 穿 " 写出高峪。再写江面波涛, " 惊 " 写汹涌, " 拍 " 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 " 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 4 )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 " 江山如画 " 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土。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 5 )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7 .讲读下片。

( 1 )上片重写景,下片 " 遥想 "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武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教师提示: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 小乔初嫁 " 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 198 )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 " 羽扇纶巾 " ,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 2 )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武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 3 )分小组讨论: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 故国神游 " ,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 "

多情应笑我 " 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 " 人生如梦 "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 4 )朗读下片,总结。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8 .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感情。

( 1 )艺术特点。

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语言简洁生动,意境壮阔博大,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

( 2 )思想感情。

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武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 外儒内道 "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武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 人生如梦 "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

" 人生如梦 " 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 " 奋 " 压倒了 " 伤 " 。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武的宽阔胸襟。

词句鉴赏 篇9

①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教案《‘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②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③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④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明确:a、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b、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c、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⑤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