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高中教案 > 高三教案 > 《我心归去》...【精选5篇】正文

《《我心归去》...【精选5篇】》

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细致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5篇我心归去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篇1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兼说理的优美散文。它通过细腻的笔法展示了“乡愁”的永恒主题,情感真挚浓烈,易与读者产生共鸣。“新课标”对散文“阅读与鉴赏”的基本要求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所以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鉴赏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用积极的审美情趣去探究民族心理中“思乡”这一人之常情。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明显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已经具备了鉴赏一般散文的能力,能够通过把握文本的关键词句来理解作者的意图。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具雏形,对自然、社会及人生有了自己初步的认知,但是由于涉世未深,阅历尚浅,与饱经沧桑的作者有一定的情感隔阂。所以本课积极的创设情境,调动既有知识,给学生释放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鉴赏方法和抽象的思维发散去融入作品,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理解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

技能目标:调动知识储备,运用散文的鉴赏方法,深入挖掘主题,阐释文中蕴含的哲理。

②过程与方法:

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筛选信息,诵读感悟,合作探究,质疑思考实现对文本的理解。

方法目标: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引导,关注生成,适时点拨;以学生为主,自主探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并为之奋斗奉献的真情。

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合作,以鉴赏方法为主线,挖掘作者浓重的思乡之情,进而深入探究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深入探究故乡的内涵及文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并解决关联问题。

教学设想:

完全依托文本,从文本生成问题,以文本解决问题。教师用适当的指导语引领学生品读文本,以鉴赏方法为主线,结合学科的工具属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完成教学重点。

教师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之捕捉知识联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突破教学难点。

适当关注分层教学: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中给学生更多空间;及时给予答案恰当的点评,引领不同层次的思考;布置分层作业。

课时计划:

一课时

教学媒体:

PPT

教学过程:

一、乡情萦我心——感悟乡思(师生互动)(4分钟)

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文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下面请听老师为大家朗诵一

首诗歌:(PPT)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就是那一只蟋蟀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钢翅响拍着金风想起故园飞黄叶

一跳跳过了海峡想起野塘剩残荷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就是那一只蟋蟀

夜夜唱歌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凝成水

唱童年的惊喜是露珠

唱中年的寂寞燃成光

想起雕竹做笼是萤火

想起孤灯篱落变成鸟

想起月饼是鹧鸪

想起桂花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思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现在,我们也许不能深刻体会那种远离故土、魂牵梦绕的切肤之痛,但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都可能成为将来异乡途中的回忆与思念。多年之后,当你身处异地,透过朦胧的泪眼遥望故乡时,会有怎样的回忆涌上心头呢?……(学生畅所欲言,设想自己远在他乡时所想)(PPT)

同学们的思念充满着甜蜜与满足,而真正的乡思该是充满着愁绪,所谓“最是乡愁忘却难”。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当代作家韩少功的思乡名作《我心归去》,来一起走进一位异乡游子的心灵世界。(板书:我心归去韩少功)

二、远行与回望——文本研读(38分钟)

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文章,划下三类词句:表现作者心情的,触动个人情感的,一时难以理解的。(PPT)

(一)感性认知(自主探究)(12分钟)

学生反馈阅读中划下的词句,发现的问题。

同学们对文本有了感性的认识,划下的这些词句对我们理解文章会有直接的帮助,同学们知道文题也是解读一篇文章的一把钥匙。(PPT)

师生互动以下问题,主要由学生依托文本得出结论,教师适当点拨。

1.文题为“我心归去”,作者的心要归去哪里?(PPT)

异乡(法国—圣纳塞尔)——故乡(中国—长沙)

从题目理清文章的思路,1-3身在何处,4-6归去何方,7深化文题。

作者身在法国,心归故乡。

2.法国和自己的故乡有哪些不同呢?试着从原文筛选信息,体会作者笔下的异乡与故乡的区别。完成问题之前,请先看一下老师根据文中描绘搜集的图片吧。(PPT)

异乡—雅静奢华、繁华酥骨、静谧侵肌、幽深奇诡

故乡—贫瘠脏乱、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对比

3.既然法国奢华舒适,故乡贫瘠落后,为何还要心归故乡呢?(PPT)

因为物质上的富有无法填满精神上的空虚。

文中有表现作者这种心情的语句吗,请同学们找出来,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生成预设以下问题)

①“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拟人手法,一个“弃”字道出作者在法国受冷落的孤独无助感。

②“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何方”,两个“不知道”说明这里的一切都那么陌生,人群陌生,环境陌生,这是直抒胸臆。

③“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用比喻渲染心中的烦闷,熟悉的母语离你而去,就像被囚禁在监狱里无处可逃。

④“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运用重复的手法表现自己极度烦闷和空虚。

⑤“悬崖”运用比喻修辞,将抽象的无形的情感孤独与空虚,写得具体化、形象化。

⑥“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探究”,用夸张的修辞将自己近乎疯狂的心态表露无遗。

共同总结:

人在异乡(冷清、虚空、发疯)—心归故乡(惦念、亲切、激动)(板书:人在异乡心归故乡)

4.作者想念故乡,那里最让他割舍不掉的是什么?请一位同学深情地朗诵文中触动你情感的句子,让我们一起细心聆听,去感受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PPT)

亲人:……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故乡:……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象,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

亲人、月夜、小羊这些就是作者心中的故乡的全部吗?他热泪涌流,心里忧愁什么。古人讲“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们只知其忧,却不知其求。

文学评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这样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板书),文贵含蓄,那么我们能否从文中那些你一时还难以理解的语句入手,来思考他在寻求什么,来理解作者心中故乡的`真正内涵呢。

(二)理性升华(小组合作)(15分钟)

结合自主阅读过程中划下的句子,思考其深刻内涵,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理解,达成共识。(生成预设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主要探讨前两个,其余难度较小,小组合作完成)(PPT)

我刚才参与了同学们的讨论,很多同学找到了“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并且有了准确而深刻的理解,但是大多数同学还是对这两句存有疑惑,那么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吧。

①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故乡之所以美,是因为你在故乡付出了血、泪和汗水,故乡存留了你成长、奋斗过的证据,你会因眷顾而觉得它美。但是你终究要离开故乡,这种美

沈从文说过,“美丽的总是使人愁。”因为人们害怕失去一切美好的东西,所以对美才有“眷顾”之意,美才会使人悲,使人痛,甚至使人怜。

②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因为人对故乡的“失望”是对故乡繁荣昌盛的期望,爱之深才会责之切,这种期望

③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失血的矫饰”是指不带感情的,旅游景区与故乡相比,缺乏一些令人眷顾的“悲情”,少了一些血、泪、汗水。

④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故乡是人的精神寄托,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

⑤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当人的心有所属时,一切都可以是引起思绪的诱因,某支独唱曲只是借题发挥,他们内心的充盈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作者心中,“故乡”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故乡有我们的亲人和我们的过去;

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是我们奋斗、耕耘过的地方;

是我们为之付出艰辛劳动和奉献的地方;

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心灵归宿。

(板书故乡:生命之根、奋斗之地、奉献之所、心灵之源。)

(三)深入挖掘(教师指导,自主思考)(6分钟)(PPT)

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全面,老师在阅读中忽然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屡遭贬谪,远离故土,但他却欣然吟咏“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背井离乡却心安于他乡,韩少功身处异地却心归故园,这两者相矛盾吗?

苏轼由于被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他却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为民造福,所到之处改革弊制,为民请命,兴修水利,防灾避难。西湖“苏堤”更为世人称颂。可以说苏轼是“大有作为此心安,此心安处是吾乡”。同学的回答启发了我,假如你十年寒窗,考取美国哈佛大学并在那里学习工作,它能否成为你的“故乡”呢?(可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与韩少功“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异邦”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只要是心有所归,便可处处为乡。(板书)

这才是韩少功笔下故乡的真正内涵。

鉴赏方法总结:抓住文题——理清文脉——分析表现手法——品味关键句

本文主题总结:

(故乡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心灵栖息地,只要你在那真诚付出过,用情感动过,用心触摸过,那么你就能归去自己的故乡,拥有故乡的人是富有、充实而幸福的人。)

三、恒久的烙印——装好行囊(师生互动)(3分钟)(PPT)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外面的世界总在诱惑着人们。多年之后,当你即将踏上远行的旅途时,行囊里应该装下了足够你在疲倦时值得回味的东西。学过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要在里面装下什么呢?(老师送大家三句话)

总结:

执著勤奋是远行的动力——努力奋斗

亲情友情是远行的甜蜜——学会感恩

一草一木是远行的思绪——用心品味

课后作业:(PPT)

①热爱故乡的人意味着热爱生命的人,但是人的理想决定着人要不断向前走,请以“我的远行”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②推荐阅读篇目: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柯灵《乡土情结》

老舍《想北平》

《我心归去》教案 篇2

教学设计:

(安排一教时)

一、导入:

思念故乡,怀念亲人,这种情感古今如一,尤其是身在异乡他国,这种思念更是刻骨铭心,销魂蚀骨。著名作家韩少功,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切身之感。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提问:

题目告诉我们此时作者在那里?——异乡(法国)。

法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是一个很发达的地方,是这样吗?作者是不是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感觉呢?——(第一节)法国的家宽敞、豪华、奢侈、环境雅静。——进一步讲(第六节),外国有豪华酥骨的都会,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有幽深奇诡的城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可是作者的故乡又是什么样子呢?——(第六节)贫瘠脏乱,(第七节)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

可是身在法国是什么心情呢?——(第二、三节)冷清难耐,空虚、无聊、孤独、令人发疯。

对家乡又是什么心情呢?——(第五—九节)想念、惦念、引人回望,触景生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1(第三节)文化的隔膜;2(第五—第九节)故乡有亲人,有过去,有熟悉的小径、月夜、草坂,有血、有泪、有汗水,有希望,有幸福。所以,作者虽然身在法国,却我心归去。

物质精神原因

“家”:宽敞、豪华、奢侈、环境雅静空虚

有豪华酥骨的都会,无聊文化的隔膜

有静谧侵肌的湖泊,冷清

国:有幽深奇诡的城堡,孤独

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让人发疯

贫瘠脏乱想念有亲人,有过去,

浮粪四溢,惦念有熟悉的小径、月夜、草坂,

拥挤不堪,引人回望有血、有泪、有汗水,

阴沉连日触景生情有希望,有幸福。

三、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阅读1-4节。

身在异国他乡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请找出合适的词语,概括出这几段描写的心境。)

——具体可感地写出了身在异国他乡的“难耐的”冷清、孤寂、空虚、无聊;反衬出思乡之切。

2、阅读5-7节。

作者说:“异国的旅游风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情感?

——故乡有亲人,有自己的历史,有那一方热土。因此,即使异国的景区再美,故乡再穷,但乡思仍然会随时产生。因为“故乡留存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自己在这里成长、奋斗、耕耘,这里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这里道出了古今中外人们思乡怀乡的原因。

3、阅读8-9节。

作者明明对故乡很失望,但为什么身在法国“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如何理解“那种失望能滴血”?

——人对故乡的失望其实是对故乡的繁荣昌盛期望,这种期望 所以作者说:“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为什么说故乡不等于出生地?为什么说“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因为只有奋斗、奉献,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乡也才会作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才会有感情上的不可割舍的珍惜。同样道理,人不会对故乡真正失望,劳动和奉献会使故乡繁荣富强,也就是说,对故乡你可以失望得滴血,但“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生长出丰收,生长出你对故乡的歌。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4、联系整个语段,说说作者笔下的故乡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

——故乡是人的精神寄托,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

四、总结:

本文哲理性很强,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非常透彻,但它的哲理不是单纯的说理,而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这决定了语言上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或者通过对一些特定场景的描写来表达。(找出这样的句子)

五、作业。

课文原文:

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色的海,旁边是绿色的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呱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座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往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中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可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时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到令人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下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突然热泪涌流的联想,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把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中国的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与《赶集》,也都是带泪的笑。

故乡存留着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它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就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的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的节目门票。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都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露无遗。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篇3

《我心归去》是“漂泊的旅人”这一板块中的第二篇,对于“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来说,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情愫。本文的价值在于:第一,了解作者的异国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思考母语之于人的意义,语言(母语)是人心灵的家园。第二,引导学生反复研习文本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探究“故乡”的文化内涵,以及“故乡”之于人精神世界的滋养。第三,引导学生品读作者在表达独特的故乡之思时所用的饱含情感、富含哲理的语句。

一、教学目标

1.揣摩作者饱含情感、富有哲理的语言。

2.引导学生探究“故乡”的文化内涵,以及“故乡”之于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3.了解作者的异国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思考母语之于人的意义,语言(母语)是人心灵的家园。

二、教学重点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引导学生探究“故乡”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席慕蓉说:“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之思是心理细胞不能变异的遗传基因,代代相传。国庆长假,每一个离家在外的学子都会慨叹:“回家的感觉真好!”是啊,强烈的思乡之情萦绕在每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心头,凝结成了一个永恒的思乡情结,从古时吟唱到今日,就连远在异国他乡的韩少功也在心底里深切地呼唤着——我心归去。

二、关于作者及本文

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人长沙人。作品有《爸爸爸》、《马桥字典》等。

《我心归去》是中国当代作家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一组散文中的一篇,总题是《访法散记》。

(此处对作者的介绍不易过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

三、文本研读

(一)走近文本

1.初步感知

学生自由阅读文本,用铅笔标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语句,并写下自己初步感知的话语。

2.咀嚼品味

再次自由阅读文本,围绕“我心归向何方”,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情感态度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理性分析,对自己欣赏的语句进行点评。在疑问处标记相关符号。(可在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点评)

(二)走进文本

在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层世界。

问题一:作者是怎样描写法国的“家”以及他的故乡的?

“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浮粪四溢的墟场、拥挤不堪的车厢,阴沉连日的雨季”。

法国的“家”与故乡显然形成了一种对比:一个是物质环境非常优裕的风雅富贵之邦,一个却充满了贫瘠与脏乱。(在异国与故乡的强烈对比之下,学生们自然会生出疑问:这样一个风雅富贵之邦,这样优裕的物质环境,是许多人求之而不得的,为什么“我心”却要偷偷“归去”呢?)

问题二:从法国优裕的物质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作家怎样的心情?

“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难耐的冷清”“只有虚空”“移民的日子是让人发疯的”。

作家用夸张的细节渲染了寂寞、孤独与空虚。细节在散文作品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蕴藏于字里行间的难耐冷清任谁都看得出。而这种难耐的冷清超过了优裕生活的吸引力,使作家的心偷偷地归去,甚至对唾手可得的移民资格也不屑一顾。

发散性问题:

a.作者写“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声音的包裹中,根据你的成长经历谈谈周围与你有关的声音有哪些?

提示:每个人都生活在声响的包围中,这些声响与你有关,比如家人“哗”的开门声,比如妈妈的呼唤声,比如熟悉的鸡鸣狗吠声,比如朋友走近的脚步声,比如你喜欢的歌声……

然而在法国,在作者的耳朵里,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他而去……

b.当这些熟悉的声音远离的时候,当你远离自己母语的时候,作者说“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结合的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语言(母语)是人心灵的家园。熟悉的语言会引起你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的认同。如崔颢的“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等等。

三、结课

深刻领悟文中作者将法国之“家”与故乡的对比,结合自己的故乡情形,写一段话。

“我的故乡虽然没有……却有……,虽然没有……却有……,虽然没有……却有……,虽然没有……却有……”

第二课时

一、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写练习。

二、文本研读

问题:“我心归去”的原因之一是难耐冷清的寂寞,那么还有其他原因吗?再次引导学生探寻“我心归去”的原因,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语句深入挖掘。

“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

“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的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我心归去”的真正原因是对“故乡”的思念。“故乡”对游子来说,不仅是一片物理的地域,更是一片精神的沃土,时时引他回望。故乡有最让人感到亲切和激动的“过去”,哪怕亲人也不存在了,但只要有“过去”,“我心”就会“归去”。

(《我心归去》虽然哲理性很强,但它的哲理不是单纯说理,而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也就决定了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或在看似简单而寻常的用词中,渗透着作者对故乡的热恋之情,这是应该引导学生去品味和感受的。所以,教学中我们应把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的作为重点。)

结合上一课学生点评课文过程中的疑问,带领学生与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对话。

1.与文字对话

问题一:“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作者为什么把故乡说成是“一片热土”?“至少”一词在这里该如何理解?

问题二:既使没有亲人,人们也“没法不时常感怀”,因为故乡有“他的过去”,结合文本思考这里“过去”包含什么?(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问题三:“血沃之地将真正长出金麦穗他赶车谣”,什么是“血沃之地”?为什么生长出来的是“金麦穗和赶车谣”?(参考: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全身心耕耘的土地,如果把我们的爱都奉献给这片土地,那么这片土地一定会收获收获富裕和美丽。“金麦穗”代指有价值的丰裕的物质收获,“赶车谣”代指代劳动中收获的精神创造。)

2.与文化对话

问题一:由上文的分析,可见“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这是否意味着有的人是没有故乡的,引导学生重新思考“故乡”的含义。

字典中对“故乡”的解释是“出生地或长久居住地”,按此解释,每个人都应该是有故乡的,但在本文中,作者明确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看法――“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可见,没有为自己的故乡艰苦劳动和奉献过的人,是无法真正拥有这个故乡的。

发散性问题:依照作者对“故乡”的理解,没有付出的人是没有故乡的,那么他在离开家乡后就不可能想家、恋家,同学们能否在历史中或现实中找到例子来佐证这个观点?(乐不思蜀的刘禅。等等。)

问题二:没有故乡的人,他的“身后一无所有”,请同学们思考,文中的“身后”一词应如何理解。(参考:心灵可以寄托和回归的地方)

问题三:至此,请同学们思考“故乡”一词的文化内涵。(参考:不仅是人们的生息之地,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三、结课

我们无须夸张故乡的意义,无须对文化的地域性积累过分地固守。我们在不可逆的时间里远行,正在卷入越来越范围广阔的文化融会,但我们无论走出多么远,故乡也在我们血液里悄悄潜流,直到有一天突然涌上我们的心头,使我们忍不住回头眺望。

“回望故乡,是每一个人自我辨认的需要,也是远行的证明。”——韩少功

四、作业

1.积累并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

2.收集有关故乡之思的诗词文,在分析理解其深层蕴意的基础上写一篇以《故乡是我情感的归宿》为题目的演讲稿。不少于800字。课下完成。(建议)

《我心归去》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情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文本,深刻体味感情,仔细品味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曾传唱中国,因为他真切地表达了对祖国无尽的思念与热爱之情。歌里这样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国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当殖民已�

二、解题

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作者的心去了哪里?(故乡)作者写此文时身处何地?(法国)

三、检查预习,把握“异乡”与“故乡”的具体情状。

(一)人在异乡

作者在浪漫的法国仅呆了一个月就心归去了,难道法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请大家找出具体描绘以及“我”在法国的临时之“家”的情况的词语。在哪几节?(1、6)

明确:雅静奢华(“家”)、繁华酥骨、静谧侵肌、幽深奇诡。

(二)心归故乡

事实证明法国确实比较好。那么作者为什么依然回归呢?难道作者的家乡比法国还要美?请大家找出具体描绘以及“我”的故乡的情况的词语。在哪几节?(6、7)

贫瘠脏乱、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

事实证明故乡比不上法国,令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到“失望”!(7)既然是“失望”,为什么我还要回去?难道这“失望”还藏着什么玄机?或者是作者在乎的并不是物质上的东西?

四、理解作者在“异乡”与“故乡”的不同感受。

(一)人在异乡:冷清、虚空、发疯

重复与夸张的细节描写探究:

1、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

2、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3、你对吊灯作第六次或第六十次研究……

补充资料:

……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鲁迅《社戏》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二)心归故乡:惦念、亲切、激动

“有我之境”的探究:“听舒伯特的歌”,触景生情。

补充资料:

1、阅读韩少功的《听舒伯特的歌》。

2、《故乡的云》歌词品位:“天边飘过故乡的云,他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吆,浪迹天涯的游子。”

三)总结:冰冷的“弃”与“家”温情的想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物质的富裕并不能掩盖作者心灵的空虚。作者在法国之“家”实是监狱,引号表明作者对这个“家”并不认同。

探究:家是什么?

下面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家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所提供的的信息加以概括。(不超过40个字)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超豪华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明确:家不是财富多寡和住宅奢简的代名词(或标志),家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

五、揭示作者“我心归去”的深沉原因,探讨文化概念上的“故乡”的内涵。

(一)剖析原因:血、泪、汗水(有无之差)

补充资料:

1、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2、美丽总是令人忧愁。——沈从文

3、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明确:“滴血”的“失望”其实蕴涵着作者对故乡最深沉的爱,如此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金麦穗)与精神(赶车谣)的创造。

(二)主题升华:人与故乡是怎样一种关系?

故乡是人的精神寄托,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人只有对故乡付出艰辛劳动,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三)总结

1、整体把握:(1—4)在法国的情形与感受;(5、6)正面写家园之思;(7—9)探讨文化概念的故乡,完成主题升华。

2、对比手法。

3、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六、总结全文,在李娜《我依恋的故乡》歌声中品位作者的情思

《我心归去》课文阅读

我心归去

韩少功

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我不想移民,好像是缺乏勇气也缺乏兴趣。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他的父亲与法国总理也是好朋友。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

《我心归去》是“月是故乡明”板快下的一篇思乡散文,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个作者都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家乡,对怀着对家乡深厚的爱。老舍从生活小处着手,从自然的一草一木入手,表达了对北平近乎母亲般的爱。而韩少功从在异乡的感受入手表达了他对故乡主题的定义,把思乡之情上升到新的高度。

在学习《我心归去》之前让学生作了较充分的预习工作,让他们不停地朗读。这点在上课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自己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总体有如下几点:

1、在文章的脉络把握上还是比较有条理。从作者在异乡的物质条件入手,让学生归纳特点,大多都能用“豪华”、“奢侈”来表达,到在故乡的心理感受“激动”、“亲切”、“让人回望”,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2、问题的穿插上比较恰当。故乡在作者的描绘中是“贫瘠脏乱”但还是让人热泪盈眶。我让学生(在外地居住多年的)思考“想到故乡时最会想到什么?”,“想到家里的这些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一般的回答都是“爸妈做的饭菜,家里舒服温暖的床”,“感觉温暖亲切”从而引申到作者想到的又是什么。故乡的“小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不能回家的小羊和立在田头的犁头”,这样就使学生理解作者写文章时的情感,也为作文指导有所渗透。

3、化复杂为简单做得比较好。在问到“为什么”听到舒博特明明不是思乡的曲子而泪流满面时,我举了杜甫的“感时花溅累,恨别鸟惊心”,因为主观色彩从而使物皆著主观情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尽管是有进步,但存在的问题很多有:

1、速度有点快,对于故乡在作者心中感受有点过快。或许我把学生想地过好,自己心情激动,影响了教学效果。

2、问题的衔接很不好,课前给他们听费翔的《故乡的云》,并没有任何作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是最大程度上为教学服务,如果单从吸引学生,为了使用而使用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今后应以此为鉴。

3、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能与老师与文本对话的就寥寥无几。这就意味着自己课堂引导方面很不够,这将是自己今后自我提升最主要的一点。

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否更在于自己投入时间的多少。越来越感觉教学是一种心灵的提升,每节课都能给我带来巨大的收获。只要用心,课堂会是精彩的

《我心归去》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文中基础知识。

2、总体把握文本,深刻体味感情。

3、揣摩文中富有哲理性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课前延伸案

一、作者简介

韩少功,生于1953年1月1日,湖南长沙人。曾任湖南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文联主席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散文《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长篇小说《马桥词典》2000年被推选为“20世纪华文文学百部经典之一”,同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本文就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的。

二、 生字词预习检查

一幢( ) 惦( )念

别shù( ) 眷( )顾

逃遁( ) 烙( )印

静mì( ) 模( )样

奇guǐ( ) 贫jí( )

钥( )匙 潦( )倒

悲chuàng( ) 熠( )熠

墟( )场 矫( )饰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题目是“我心归去”,说说作者此处身在何处,心又归向何方?

2、作者在法国居住的环境是怎样的呢?作者的故乡是什么样子呢?

(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

3、作者在法国心情如何?对故乡又是什么心情呢?

思考:为什么法国优越的物质条件让作者感到寂寞孤独和空虚,故乡虽贫瘠却让作者魂牵梦绕?(找出文中重要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概括回答)

课堂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 结合预习案阅读全文

二、合作探究:

本文有很多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你对哪些句子深有感悟,你是怎样理解的? (可以从以下句子中找,也可以从另外的句子中找) 整理在对话栏当中。

1、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2、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3、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方法规律总结:

三、思考:作者认为“故乡”到底是什么?作者认为人与故乡是怎样一种关系 ?

四、有效训练

(一、)基础知识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1、作者在圣·纳塞尔市居住的一幢雅静的'别墅,周围环境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应是一个很好住处,作者身居其中的感觉却是“把自己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对吊灯的研究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课后拓展案

一、 课外阅读

故乡是你多年生活的地方。你曾在那里呱呱落地,跟妈妈牙牙学语,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感受过初次的激动,结识了最初的朋友,启迪了你的智慧之窗。故乡就是你的母亲,她教过你,呵护过你,好好研究你的故乡吧,认认真真地研究她的每条街道和她的居民吧。

—[意大利]阿米琪斯《马路文明》

你没法重新选择童年或少年,一只口哨,一个铁环,一个你没法重新选择童年或少年,一只口哨,一个铁环,一个打兔草的竹篮,或者一盏雨夜里瓜棚里的孤灯,都先后遗失在这张黑白照片里也许更重要的是,这里到处隐伏和流动着你的母语,如果你曾经用这种语言说过最动情的心事,最欢乐和最辛酸的体验,最聪明和最荒唐的见解,你就再也不可能与它分离。

—韩少功《世界》

二、唐诗中表现家园之思的名句

1、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钱王羽《未展芭蕉》

2、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3、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赵嘏《寒塘》)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

6、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杜牧《题齐安城楼》)

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日幕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吴融《金桥感事》)

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1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

12、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杜牧《秋浦途中》)

13、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送别》)

1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古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15、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崔涂《春夕》)

16、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17、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18、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杜甫《江汉》)

19、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花非花》)

2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2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2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