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地理教案【热门3篇】》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高一地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1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xx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47《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
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板书: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为什么?(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导作用?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该因素是通过什么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二者的变化差别很大。
(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该因素是通过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毁林等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
过渡: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1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部分思考这一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对于有些地区来说,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
板书: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
介绍: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它是长期缓慢进行的。许多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会上涨88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板书: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介绍: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科学家预测,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
板书: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介绍: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转折:既然全球变暖会引起很多不利影响,那么作为人类应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三个问题。
板书: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讨论: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部分讨论人类应如何面对全球变暖这一问题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课堂总结: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
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反馈:
1、与“温室效应”的产生有关的主要是下列气体中的:B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氧化氮
2、全球变暖的后果有:C
A、因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中纬度温带地区降水倍增
C、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D、高纬度地区会因气温升高而使降水减少
3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
球环境的潜在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山地零度等温线将上移150~500m
B全球将普遍变的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10~95cm
4太平洋海域附近某珊瑚礁岛国因环境变迁将_举国移民,这里所讲述的“环境变迁”最可能的是A
A海平面上升B火山爆发
C酸雨侵蚀D臭氧层空洞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2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_、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xx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47《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
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板书: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为什么?(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导作用?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该因素是通过什么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二者的变化差别很大。
(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该因素是通过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毁林等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
过渡: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1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部分思考这一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对于有些地区来说,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
板书: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
介绍: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它是长期缓慢进行的。许多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会上涨88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板书: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介绍: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科学家预测,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
板书: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介绍: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转折:既然全球变暖会引起很多不利影响,那么作为人类应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三个问题。
板书: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讨论: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部分讨论人类应如何面对全球变暖这一问题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课堂总结: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
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反馈:
1、与“温室效应”的产生有关的主要是下列气体中的:B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氧化氮
2、全球变暖的后果有:C
A、因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中纬度温带地区降水倍增
C、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D、高纬度地区会因气温升高而使降水减少
3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
球环境的潜在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山地零度等温线将上移150~500m
B全球将普遍变的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10~95cm
4太平洋海域附近某珊瑚礁岛国因环境变迁将_举国移民,这里所讲述的“环境变迁”最可能的是A
A海平面上升B火山爆发
C酸雨侵蚀D臭氧层空洞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3
[课程标准分析]
这是课程标准中“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条标准的要求。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阅读图表资料,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周期,并据此归纳各时期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2、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3、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不必具体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但在教学中要强调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加剧作用。
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并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的顺序是: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以阅读的形式解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2)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活动”的形式预测其它可能影响。
(3)以角色模拟的形式说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以“活动”的形式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2、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知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_,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推测其可能影响,最后寻找解决措施。
[学生基础分析]
(1)学生对太平洋岛国的迁移、南极企鹅的生存问题等事件比较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选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的事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2)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所需要具备的时间、空间概念和跨度还不够。
(3)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只考虑人为原因而忽略自然原因,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可能影响不够完整,寻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的措施找不到突破口。
[三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说出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③举例说出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对策。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②通过阅读图表,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
③通过阅读图2。27“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中模拟曲线(灰色)和实际气温变化曲线(红色)的不重合,得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为原因起了加剧的作用。
④推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代表性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②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③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④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重难点突破]
1、通过阅读图表归纳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的周期和特点。
2、结合“水循环”知识和农业生产和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引导学生从原因中去寻找措施,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即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得出气候变化的缓解对策、适应对策和根本对策。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平台、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展示资料,设疑导入]
(投影)珠峰、岛国图瓦卢美丽海岸线、企鹅照片
1、据新华社沈阳2003年9月14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
2、2004年2月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3、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
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全球气候变暖”——这不是一个新名词,是大家似是而非知道
的,现在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有把“全球气候变化”的来龙去脉弄得清清楚楚的意愿。
[问题探究1]:是否自地球诞生以来全球气温就在不断上升呢?
展示资料:据资料考证,在距今约3000多年前,我国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暖和得多,那里生存着许多热带和_带动植物。热带标准动物——大象几乎随处可见。因此,当时得河南省称为豫州,“豫”字形象比喻为一个人牵了一头大象,直到现在,河南省仍简称“豫”。
展示图片:重庆梁平县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址
展示资料:我国楼兰文化消失的原因有:
①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楼兰人的迁移,降水的减少;
②政治军事的原因:当地有古罗马军队的遗民;
③地质原因:楼兰的汲水河流的上游因为地震的原因而形成了两个湖泊,造成下游来水的减少。
得出结论:在漫长的年代中,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有个时期缓慢地变暖或变冷;有个时期缓慢地变干或变湿,这种变化称为气候变迁。
教师讲解:二十多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
受太阳辐射的变化、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大气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原因的影响,地球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现代的气候类型,可以看作是地球气候变化长河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充分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地理事物与现象,该事物或现象与其认知产生了冲突,激起学生寻找地理规律的认知_。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第一步:展示图片和资料
展示图片:①庐山山顶的“飞来石”;
②热带地区的冰川遗迹;
③U型谷与V型谷。
资料:在地球历,曾经发生过三次大冰川时期,这三次大冰川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三亿年左右。在两次大冰川期之间是间冰期。大冰川期气候寒冷,间冰期气候则较温和。在间冰期里气候也是波浪式发展变化的。
(一)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的气候变化,曾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下降趋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建议:大家在以后的旅行或者游览路途中也会发现一些可以证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的例子哦。到时候大家就可以给别的游客当导游来解说了。
对于距离学生时空非常久远的地理现象,教师以展示生动灵活的资料和直观典型的图片来解决学生认识的难点。
第二步:
提问:我们发现现在我们全球的气候是处在比较温暖的间冰期。是否处在间冰期的话全球气温就在不停的上升趋势中呢?导致了现在所谓的“温室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图2。25“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及右边的小字部分,归纳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
(二)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的气候变化,气候仍然是波动的,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呈波动上升趋势。
古气候变化对中国人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对世界人类的文化和经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示图片:历,北方牧民因气候变冷而周期性南迁
对于距离学生时空比较久远的地理现象,教师结合历史事件,并展示生动灵活的图片来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能解释他们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步:
读图分析: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了气候不断变化的事实。再请大家看图2。26,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能力
[过渡]:从时间上看,这三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在不同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地区也是不同的。
使得学生初步建立地理时空跨度大、时空变化复杂的思维。
第五步:
请大家观察P50“活动”中的图2。27“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①回忆读图的主要步骤。
②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
③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通过回忆读图的主要步骤,掌握并巩固读图的方法:先读图例或者坐标,然后分析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人为原因起到了加剧的作
用(工业革命之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在不断增加,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趋势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