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范文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范文精选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雷雨》教案 篇1
标 知识与能力:
走进作品,走近大师,学会鉴赏,通过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选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开展分角色朗读,尝试辩论,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辩能力和归纳理解的能力。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多元智能的理念、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意在引导学生在解读剧本,注意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得到展现的。依据《课程标准》中对戏剧的要求,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组织讨论会,交流欣赏阅读的心得。从而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教学对象分析:高二(5)(6)班是理科班,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对剧本的解读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通过辩论的形式,对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以及思辩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另外利用网络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查找资料,在培养信息素养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重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由他们自组小组,开展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是教学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以及网络搜集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开展辩论。
教学准备
教师:推荐搜集资料的途径、把学生搜集的资料汇总、整理、下发给学生,达成资源的共享。
学生:搜集资料、阅读剧本;选择、推荐朗读者和辩论者。
策略教法
运用诵读法、论辩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教学重难点; 借助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约1分钟)
(二)温故(约4分钟)
1、概述《雷雨》的情节
2、理解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爱情关系、血缘关系、阶级关系),进而了解矛盾冲突。
(三)知新(约20分钟)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约8分钟)
2、归纳人物形象(约12分钟)
(四)难点突破(约10分钟)
模拟辩论
正方: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
反方: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虚伪的
(五)总结评价(约3分钟)
1、过程评价(教师评价为主)
2、现场表现评价(师生讨论评价)
3、研究深度评价(教师评价为主)
4、综合素质评价(学生选举为主)
(六)课外拓展(布置作业)(约1分钟)
(七)结束语:(约1分钟)
《雷雨》教案 篇2
目的要求
一、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二、分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认识旧中国封建性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了解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要点难点
一、《雷雨》是曹禺先生1933年创作的优秀话剧剧本,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以本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黑暗的社会。
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第二幕。主要出场人物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他们本有夫妻、父子、兄弟等亲眷关系,但剧本所展示的却是30年后相遇时他们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节选的这部分一共是两场戏。前一场写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不期而遇,通过叙谈交代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后一场戏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对罢工工人的血腥镇压及其罪恶的发家史。
这篇课文,通过对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的分析,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实和社会矛盾,理解作者对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见解和态度;通过对富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的分析,理解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在这一幕出场的四个主要人物中,周朴园和鲁侍萍性格比较复杂,不易把握,这是学习中的难点。认识周朴园是一个既有地主阶级某些特点,又有资产阶级某些特点的封建性很强的资产阶级人物,同时又不能只是着眼于其阶级属性,而忽略其作为一定阶级的人的性格的丰富性;特别是他对侍萍的感情是复杂的,他确曾“爱”过侍萍,侍萍被赶走后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不能因为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为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与冷酷。要认识到,周朴园思想行为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鲁侍萍的行为多次出现悖谬。如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时她欲去还留,对自己的身份始隐终露,在周萍面前两度“失言”,几乎暴露母子关系。这些现象学生理解起来都会感到困难。学习中要努力探入侍萍心灵深处,把握其性格中的悖谬机理,从而更准确地领悟这一性格的丰富内涵。
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现代著名戏剧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出身封建官僚家庭。1924年入南开中学读书,广泛阅读“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作品和外国戏剧名著,参加了戏剧团体“南开新剧团”。1928年入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写成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次年在《文学季刊》发表,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引起剧坛震动,成为暴露封建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优秀现实主义悲剧。曾先后到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上海复旦中学教书,同时从事剧本创作。1935年写出四幕剧《日出》,揭露半封建、半殖民地上层社会的种种腐败和罪恶。1936年至1942年,他任教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此间他创作了反映农民与土豪恶霸斗争的三幕剧《原野》。1938年至1940年,还创作抗战剧《黑字二十八》以及与宋之的合作的《蜕变》。1941年创作《北京人》,通过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崩溃过程,揭露封建主义衰败与新一代追求新 生活的必然性。1942年将巴金小说《家》改编成四幕话剧。1946年应邀赴美讲学,一年后回到上海。编写和导演了反映国统区人民渴望光明的电影《艳阳天》。解放后担任全国剧协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1954年创作揭露美帝国主义罪行的话剧《明朗的天》。1962年与于是之、梅阡合作,编写出优秀历史剧《胆剑篇》。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他的创作,融合了中外戏剧的表现手法,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他的戏剧文学创作标 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雷雨》、《日出》、《北京人》等,不仅使中国有了长演不衰的传统保留剧目,也得到国外戏剧界的高度赞扬。
段落大意
节选的这一部分以鲁大海出场为界,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
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教学参考书》
主题思想
这本剧本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二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
——课文题解
写作特点
对话个性化是这个剧本的突出特点。
人物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处理上,也都相应地有所变化。比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周朴园由未认出侍萍打听30年前梅小姐的情况,到认出侍萍始而惊愕,继而威吓,进而以钱封口,用词和语气前后有很大的变化,充分显示出当侍萍已死去不再威胁他的地位、声誉时,他可以不忘掉她,一旦侍萍站在面前,他的资本家的本来面目就暴露出来了,他对当年侍萍的怀念都服从于作为资本家的他的利益了。又如鲁侍萍对周朴园,开始尽量克制,显得平静,等到周朴园露出真相,她就悲愤加交地斥责,充分显示了她刚强、自尊、质朴的性格。另外,面对周萍打鲁大海,侍萍欲言又止,随即改口的一段话,把她当时的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是又一特色。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和过去交织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许多人物之间都有双重关系——周朴园与鲁侍萍既同居又是主仆关系,周朴园与鲁大海既是父子又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周萍与鲁大海既是兄弟又是资本家少爷与工人的关系,周萍与四凤既是兄妹又是恋人、又是少爷与女仆的关系等等。这种人物间复杂的关系使剧情紧凑,起伏跌宕,吸引读者,同时具有深刻广泛的社会意义。
作业 练习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字词
1.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A郁热 烦燥 沉吟 甜言密语
B涔涔 惊愕 窟窿 略见一班
C弥补 谛听 执教 歪风斜气
D贤慧 严励 酝酿 按部就班
2.下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盛气凌人:自高自大,以气势压人。
待人接物: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
B党同伐异:纠合同伙,攻击异己。
恻隐:对受苦难的人表同情。
背井离乡:离开水井,离开家乡。
C骑墙:比喻立场不明确,站在中间,向两方面讨好。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近乎妄诞的话。
望洋兴叹:远望海洋,发出兴叹。
D犯而不校:被人侵犯,不加计较。
豢养:喂养(牲畜)。比喻收买培植爪牙。
臻于郅治:社会秩序安定,国家到了天下大治的最好地步。
3.下面各字的笔画和起笔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长 矢 卮 鸟 B民 矛 弘 驭
C曳 岂 帆 用 D凸 贞 吊 因
4.以下汉字的部首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肴 屑 胁 能 B戊 戕 戍 臧
C申 畏 曲 畸 D旨 曳 杳 沓
二、语言运用
1.在对话和朗读中,对有些要强调的字眼应读得重一些。下列台词画线的句子中哪个词应重读,请标出。
①周朴园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
②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 )
②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 ) 2.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请在应该重读的词语下加着重号,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
①a.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
b.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
②a.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b.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3.破折号的用法是:(1)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2)标明话题的突然转变,(3)表示语音的中断延长,(4)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请选出对下面八句话中破折号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②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③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鲁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④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⑤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
⑥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⑦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⑧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A ②③⑦⑧ㄧ④⑥ㄧ①ㄧ⑤
B ③⑦⑧ㄧ②④⑥ㄧ①ㄧ⑤
C ②④⑦⑧ㄧ③⑥ㄧ①ㄧ⑤
D ③④⑦⑧ㄧ②⑥ㄧ①ㄧ⑤
4.“门前是一条河。”后面接下去最顺当的一组句子是[ ]
A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
B山门里有一个穿堂。弥勒佛供在迎面。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C打谷场很大,就在河边。高大的柳树栽在三面。穿堂对着山门。迎面供着弥勒佛。
D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面供着弥勒佛。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阅读思考
一、阅读《雷雨》片断,回答后面问题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a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b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C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d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e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1.a句表现周朴园说这话的感情是[ ]
A惊喜 B惶恐 C惊呆 D惊疑
2.b处两句是剧本中属于“ ”的文字,是剧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c.d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
A自私虚伪 B冷酷阴险 C老于世故 D伪善残忍
4.e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B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
C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
D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5.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
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
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6.对这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
B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
C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
二、阅读“语言运用”第1题中所录台词,回答后面问题
1.周朴园把年轻时的侍萍说成是“小姐”,而且“很贤慧,也很规矩”,目的在于[ ]
A赞扬侍萍,表达自己对侍萍的爱恋之情。
B名为赞扬侍萍,实为掩盖自己的罪行。
C说侍萍很高贵,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
D为自己开脱,并表达愧疚之情。
2.鲁侍萍反驳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面上否定自己,实质是[ ]
A以此报复周朴园,解心头之恨。
B澄清自己,表明自己的清白、诚实。
C揭出周的隐私,揭穿周的虚伪。
D进一步试探周的真正态度及真实感情。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1.A2.D(“待人接物”指与他人相处,其中的“物”指人;“井”与“乡”同义,均指家乡;“望洋”是抬头远望的样子,与“海洋”无关)3.B4.B二、1.①新、旧②小姐、贤慧、规矩、忽然③不是、也不、不大2.①a就b五百台②a打b他3.B 4.A
阅读思考
一、1.B 2.舞台说明 3.B 4.D 5.B 6.D 二、1.B 2.C
[1]
《雷雨》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第一课时
一。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二。复习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三。赏析第一场第一层:
1.分角色演读剧本:两个角色,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
2.第一场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2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半晌”,写鲁侍萍和周朴园追忆往事。第二层写鲁侍萍和周朴园现在的矛盾冲突。
3.“大概是的”中“大概”一词能不能换掉或删除?为什么?
明确:不能。这个词表示揣测语气,说明鲁侍萍并不知道,因为她不是周朴园的下人。
4.周朴园为什么要旧雨衣,不要新雨衣?
明确:出于处境艰难,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面临很大困难的时代背景。
5.周朴园为什么觉得鲁侍萍奇怪?
明确:因为鲁侍萍的一举一动是那样的自然,完全不像陌生人,另一方面周朴园又有些熟悉。
6.周朴园说梅家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而鲁侍萍说“她不是小姐,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样写表达上有何效果?
明确:夸奖的话从周朴园嘴里说出,更可反衬出其内心的虚伪、灵魂的卑劣;而鲁侍萍的自贬恰恰表现了三十年前发生的事对她的打击之大,以及其内心的怨愤之重。
7.鲁侍萍为什么不直接告知自己的身份,而当周朴园说要为之修墓时,她何以又说出来了?
明确:先前是因为不愿提及那些于她并不光彩的事,后来说出来是为了揭露周朴园虚伪的本质。
四。分析第一场第二层:
1.周朴园口口声声思念梅侍萍,而一旦她出现在眼前时,他又为何“忽然严厉”起来?
明确:因为这已不是从前那个让他日思夜悔的梅侍萍。而且那先前的思念只是一种虚伪的惺惺作态。
2.鲁侍萍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她虽然认识到自己的遭遇很不公平,但却缺乏觉悟,所以把一切都归结到命运上去。
3.“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可否不用反复?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反复能充分表现她的怨愤之情。
4.周朴园大三十晚逼走梅侍萍为的是什么?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一个什么论断?
明确:为的是娶有钱的门当户对的小姐;这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5.周朴园说他当时是“于心不忍”,真是这样吗?
明确:不是。这只是他为自己的丑恶灵魂所找的一个自慰的借口,只是为自己的可耻行径做开脱。
6.鲁侍萍听周朴园的辩解之后,思想情绪有何变化?她还怨恨周朴园吗?
明确:她善良的本性使她丧失了抗争的斗志,内心也宽恕了周朴园的卑劣行径。
7.周朴园说“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这是怎样的心理?
明确:担心鲁贵来寻他报仇。
8.鲁侍萍说鲁大海跟周朴园“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那么鲁大海是怎样的人?周朴园又是怎样的人?
明确:鲁大海是工人代表,有责任心,有正义感;而周朴园是资本家,无责任心,靠欺压工人谋利。
9.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为什么要冷笑?
明确:周朴园以为一旦鲁大海知道自己就是她的父亲时,便会放弃与自己斗争的激情。
10. 周朴园为什么要给鲁侍萍钱?后来为什么又要给路费?
明确:先是为了收买鲁侍萍,后来是为了早点把鲁家的人撵走。
11. 周朴园在确定鲁侍萍将要离开此地时,又给她一张支票,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为了用金钱补偿自己的罪孽,以求得灵魂的安宁;也力图用金钱来堵住鲁侍萍的嘴,怕暴露自己的丑恶之事。
12. 周朴园说鲁侍萍不受支票“将来会后悔的”,你认为她会后悔吗?
明确:此时的鲁侍萍已是彻底看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绝不会再让周朴园得到灵魂的安宁,也不会宽恕他的罪过,因此,绝不会后悔。
13. 从第一场来看,你认为鲁侍萍、周朴园是怎样的人物?
明确: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善良、正直、刚毅顽强。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的品格特征是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险诈。是一个完全的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14.分角色朗读第二层。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三。
第二课时
一。处理课后作业 一二三:(略)
二。完成下列练习,赏析第二场:
1.从鲁大海说的话来看,他知道鲁侍萍来这里了吗?他若不知道,这句话应该怎样表达?
(知道,因为他说了一个“还”字,他若不知道,就应说:妈,您也在这儿?)
2.“我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这反映了鲁大海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说明鲁大海坚持正义,见义勇为,责任心强。)
3.“拜望拜望你”体现了鲁大海对周朴园什么样的态度?
(体现了鲁大海对周朴园的鄙夷蔑视的态度。)
4.“忽而软,忽而硬”反映了周朴园什么样的品性?
(说明周朴园对待工人一贯软硬皆施,这是他狡诈的性格的体现。)
5.“意气”能否换成“义气”一词,为什么?
(“意气”指意志、情绪,课文中是周朴园指责鲁大海缺乏理智,意气用事;而“义气”指人有气概,有感情。不能换。)
6.鲁大海想到了周朴园想花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相信工人是团结的、可靠的,但结果其他三个代表还是被周朴园收买了,这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周朴园老奸巨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鲁大海等工人领袖缺乏斗争经验,对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准备不足。)
7.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样开除他?
(鲁大海长期受到的教育使他成为一个“闹得最凶的工人”,开除他可以杀鸡给猴看,亲情轻于金钱;另外,开除他也可以让鲁家的人快走,以免后患。
8.周朴园的所作所为简直是伤天害理,总起来说,他有几件伤天害理的事?
(主要有三件:
①是大年三十夜为娶有钱有势的姑娘撵走梅侍萍母女,害得她家破人亡,骨肉分离;
②是叫警察镇压工人,结果死了三十多条人命;
③是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扣取三百块钱。)
9.“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这句话在戏剧冲突中有何作用?
(这本是鲁大海愤怒地诅咒,结果却变为事实,在冲突中起了伏笔的作用。)
10.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话表现了鲁侍萍怎样的感情?
(周萍本是自己的儿子,却亲手打了亲弟弟。鲁侍萍眼见着却又不能道破事实,言语中充分体现了她眼见骨肉不但不能相认,反而自相仇恨的痛苦;再者也没有想到周萍成了这么一个鬼东西。)
11. 学生归纳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提示:他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了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但他也有斗争经验不足,幼稚卤莽的弱点。)
三。让学生自读《曹禺谈〈雷雨〉》,体会戏剧的冲突和人物形象。
附:课外资料
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他自己,在当时社会上当然是“名流”“贤达”,他认为他的家庭也是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他教育的儿子周萍,也是个好儿子,“健全的子弟”,其实已经腐烂透顶了。30年前,周朴园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把遭受他凌辱、迫害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的丫头侍萍,在大年三十晚上,硬是从家里赶了出来。大儿子他留下来了,这就是周府大少爷周萍;二儿子才生下三天,病得奄奄一息,就让侍萍抱走了。可以想像得到,那情景是多么凄惨。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侍萍急得没法,只好跳河。跳河而又不死,连孩子也被救起,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周萍和鲁大海,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由于社会、阶级地位和生活环境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再也没有办法相处在~起了。鲁大海对周朴园,怀着极端强烈的憎恨。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家仇家恨,而是阶级的仇恨。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鼓捣出了这么一大堆东西来。可能是因为常看报纸的关系。那时的确常常闹罢工。我听到过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资本家在哈尔滨修一座江桥,他故意让江桥出险,使几千个工人丧生。他是承包商,从每个工人身上扣二百块钱。我所写的周朴园就是这样发了一笔昧心财、血腥财,从此他才阔起来。这样一个人,你说他没道德,他可觉得自己高尚得很哩,觉得自己最崇高、最了不起了,他又是那么“多情”,那个被他糟踏过的丫头,都被他升格为“前妻”了,甚至连他和这个丫头胡搞、后来生了孩子的那间房子,房子里的摆设,他都一直保持原样,不准别人动一动。他自以为是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其实是个在外杀人如麻、在家专制横暴的魔王。他这个人永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当三十年后侍萍又来到他家见到周萍时,他让周萍跪下,说:不要以为她出身低下,却是你生身之母,不要忘了……多么冠冕堂皇!他竟没有一点自愧自疚。他对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和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花天酒地地放荡过,但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回想起来,还是和待萍相处的日子,在他罪恶生涯中多少给他留下了些美好的记忆。他对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用来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
所有人物都在第一幕里交了锋
在第一幕,差不多所有的人都交了锋,见了面,种种矛盾冲突都聚拢一起,爆发开来。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一场,我用了点技巧。从与繁漪的谈话中,侍萍已经知道,自己最怕的事,终于发生了,而且比自己所能想像到的还要坏。她之所以没有马上站起来就走,是因为自己整整受了30年苦,万万没有想到,阴差阳错今天又回到了这个家,碰到了这个人。既来了,她想看看这个人的心到底有多黑。一开始,周朴园错把她当成了家里新来的仆人,大不高兴,责备为什么又把窗户打开了等等……似乎对昔日的侍萍,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哀思。继而又命她向太太去要衣服;当侍萍接口回答:是不是那件烧了一个小洞又织补上,并在上面绣了一个“萍”字的旧绸衣?这时他才感到诧异。当他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竟然就是他30年来一直标榜着念念不忘、被他始乱终弃、投江自尽的侍萍时,他惊呆了,脱口而出的话就是:“你来干什么?”和“谁指使你来的?”这和从前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刚才那满天的怀念呀,眷恋呀,柔情蜜意呀,全都无影无踪了。“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出自侍萍身上,是很自然的。旧社会像她这样一个妇女,怎么能没有一点宿命论思想?今天人们可能不理解:你受了这么大委屈,他还问你干什么来了、谁让你来的,你该骂他,怎么这么软弱?我说这是生活,是真实,是悲愤。“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此时的周朴园再装不像了!“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他开了一张支票,登时,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出来了。伪善的假面具被扒下后他是那么冷酷无情。而且他也感到幻灭:当初那么可爱的一个女孩子,今天怎么成了这个样子;而且成了对他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严重威胁。所以,非再次把她赶走不可。他的阶级本能使他没有任何考虑,而马上做出这种决断。侍萍心想,我这些年所受的痛苦,绝不是你这几个臭钱所能算得清的。对此,周朴园简直不能理解,而且生气了:“你现在要什么?”“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这不能不给她看,因为她一闹就更不得了。下面就又是属于技巧的东西了,鲁大海也来了,周萍也来了,鲁妈也在这儿,碰到了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变成了资产阶级少爷,一个成了罢工工人的代表,正在反对他的父亲——外国煤矿的资方代表。周朴园告诉鲁大海:在你离开煤矿以后,其他代表已签字同意复工,你们罢工失败了,你已经被开除了。鲁大海悲愤不过,大骂周朴园,把他最丑的事兜了出来。周朴园虽然很气,但还能硬撑着,周萍这个“孝子”却上前打了大海两巴掌。侍萍再也没有想到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自己的儿子竟变成了这样一个鬼东西,她连一声“萍儿”都叫不出口了:“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母子、兄弟,成了这样阶级对立的关系。为了把事情掩盖起来,周朴园立刻解雇四凤、鲁贵,和他们断绝一切关系。他怕得很,直到第四幕,他还要寄钱给鲁妈,不是为了慈悲,而是因为他不放心,非用钱堵他们的嘴不可。鲁妈很有骨气,钱她不会收,但她信命,认命。周朴园这个人物,是比较难于分析的。鲁妈也是写起来比较费劲的一个人物。
四。布置作业 :
1.课后练习四五。
2.完成印刷资料。
五。教学后记:
[1]
《雷雨》教案 篇4
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戏剧语言的分析;
教 具:投影片 录音带 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语
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 www.niubb.net 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 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
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
明确:暴风骤雨
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板书课题:雷雨)
[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
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
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 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
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问]:那么这里的戏剧语言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问]:那么这里的戏剧冲突又指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更多的体现为人物间的性格冲突。
四、 找出戏剧人物,并分析人物间的关系
教师述:那么既然讲的是人物间的矛盾冲突,那么我们看看在本篇课文当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呢?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想请同学们用一张图表的形式来表示一下。
[学生找,回答,教师板书](内容见后面的板书)
五、 找出矛盾冲突最强烈的部分
教师述:我们再对这张人物关系图来分析一下,我们看,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了哪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矛盾冲突的?(明确:周朴园)那么我再深入地问一句,这个周朴园和哪些具体人物之间具有强烈的矛盾冲突?(明确:鲁侍萍、鲁大海)所以我想如果我们要把节选的这一部分按照矛盾冲突来划分场次的话,我们说,可以划分成几个部分呢?(2个部分:一场写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一场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赏析其中的第一场。那么在赏析之时,我想请同学们起来分别扮演剧中的两个人物,来体会一下这两个人物之间强烈的矛盾冲突,进而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
[问]:那么我们选择哪一段来表演更能体现出人物之间强烈的矛盾冲突呢?
[答]
[教师明确]:第一场中的第二个层次
六、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
[学生朗读]
[学生点评]
七、 归纳表演技巧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并板书:身份、地位、处境的变化、舞台说明、性格、心理等
八、 学生结合上述表演技巧,再一次表演并点评
(略)
九、 听有关这一部分的录音,请学生注意朗读时的重音、停顿、节奏及语气
(略)
十、 总结全文并布置作业
表演是一种艺术行为,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就要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说话、行动,还要加上我们自己的生活积淀和艺术修养。
所以,我们可以结合了上述的表演技巧,课后试着去排演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一段矛盾冲突。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留给大家的作业 。
板书设计 :
矛盾冲突:周朴园和鲁侍萍 周朴园和鲁大海
[1]
雷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初步了解雷雨前、中、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比较看图,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雷雨中的动画及雷雨声)你们看,你们听,这是什么?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5课:雷雨。(板课题)你们见过雷雨吗?是怎么样的?
2、(课件出示两幅插图)看,它们是什么时候的雷雨景象?都画了什么景物?哪些景物是只有第一幅图才有的,哪些景物是第二幅图中有的?从上到下观察,两幅图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为什么两幅图会有不同的景物呢?
3、大家的眼睛可厉害,一眼给瞧出了,夏天到了,就会常有的现象:雨下得大,但时间不长,天气变化极大的雨,叫做――(学生答:叫雷雨。)
二、范读自读,读通课文。
过渡:到底雷雨的天气是怎么变化的呢?我们一起来听课文朗读录音吧。
1、(播放课件的课文朗读录音。)播放前提出要求: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并轻声地跟读;每听完一段就请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自己出声试读课文,括号括出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抢读、分组认读。相机纠正读音。
三、表格引路,体现学法。
1、(出示课件中的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图)读完课文后,课文可以分成几部份?哪三部份?
2、(课件出示表格):
时间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景物
特点
好词
我们先来看第一、二、三自然段雷雨前部份。指名读,请其它同学评议读得怎么样。齐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2、这一部份写了什么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课件指导圈出课文中的景物,用波纹线画出特点的词。)这一部份你喜欢哪些好词,为什么?
3、通过课件进一步体会黑沉沉、压、垂下来越越含义。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闪电亮,雷声响。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体会第二句用了越来越,写出闪电和雷声亮和响是一步步的,不是一下子。
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读出雷雨前的紧张、沉闷的气氛。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一部份的?(学生边答边板书:1、读课文;2、圈景物;3、画特点;4、说好词;5、想象读。)
四、学法引路,表格自学。
过渡:有了学法,我们就懂得了该怎么学习这篇课文了,以下两部份,大家可以小组合作自学了吗?好,我们开始吧。
1、小组按学法,根据表格合作学习雷雨中、后两部份。
2、检查自学情况。哪一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他们的自学情况?按学法前四点,表格检查。(学生汇报,课件随之出现课文的圈、画的内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理解重点词:渐渐、挂。
(课件出示一阵雷雨声)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雷声和雨声慢慢地、一点一点变小的过程就叫――(学生齐答:渐渐地。)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能不能给渐渐地换个位置,但意思不变?下面老师说句子,大家试着添加渐渐地一词,可以添在前面,也可以添在中间,比比谁想得快、添得准。
1、我长高了。
2、四周安静下来。
3、叔叔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
4、我懂得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这种练习太容易了,老师再来难一点的题目。
(课件出示四个画面:花儿渐渐地开放。老鹰渐渐地飞向远方。太阳渐渐地落下来。)谁能看着画面试着用渐渐地练习说话?
补充句子理解挂
1、我把__挂在___。
2、墙上挂着___________。
3、________挂在______。
挂的东西一定要在什么地方?(在高处)为什么作者想象彩虹挂在天空?
4、检查朗读。分组读,其它组评议。(强调从边想象边朗读的角度去评议。第二部份要读出雷雨的猛烈、大。第三部份要读出雷雨的空气清新、凉快、舒服。
雷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雷雨》第二幕。着重分析主要的矛盾冲突及矛盾冲突所揭示的人物性格,挖掘全剧的主题;
2、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剧情: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
二、分析剧情和矛盾冲突:
(1)梳理人物关系:说说下列人物存在哪些冲突?主要矛盾是什么?(显示人物关系表)
(2)第一场戏的剧情如何发展?
三、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1)周朴园怀念鲁侍萍的感情是否真实?请试加分析。
(2)周朴园对鲁侍萍相认前和相认后的态度变化是否矛盾?为什么?
(3)你认为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可以用四个词概括:自私、虚伪、阴险、狡诈。他对侍萍的怀念是有真诚的成分的,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当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的时候,他凶相毕露,残酷、自私的一面暴露无遗。正如繁漪所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四、分析主题:
《雷雨》在纠缠着血缘关系和命运巧合的剧情中深刻地反映着现实的社会内容,鲁侍萍、鲁大海和周朴园的冲突本质上是阶级冲突,冲突的残酷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鲁侍萍、四凤等人的悲剧有力地揭示了旧社会、旧家庭的罪恶。
五、欣赏人物语言:
(1)试分析下面一段对话: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30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2)有感情朗读下面几句话,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六、布置作业:
(1)全剧的标题“雷雨”有什么象征意义?
(2)鲁侍萍到底有没有出路?请发挥你的想象力,以“走出周公馆的侍萍”为题目写一篇短文,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