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优秀政治教育教案精选7篇正文

《优秀政治教育教案精选7篇》

时间: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优秀政治教育教案精选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政治思想教育教案 篇1

高中政治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说课稿

《8.2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说课稿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3《8.2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一、教材分析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的第二个框题。

1、第四单元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本单元是必修3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整个文化生活的逻辑终点和最后落脚点,是对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活进行客观描述,揭示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具体途径。

2、本课在第四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本课共有两框,第一框是《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二框是《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一框是描述当前我们所面对的文化生活的现状,知道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双重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生活中采取辩证的态度,正确辨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由此导入第二框,即在文化生活中要学会选择,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努力选择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唱响主旋律。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内容打下铺垫,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理论是文化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本框题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1)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及其表现、危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理解:(1)当前文化背景的复杂性

(2)在当前背景下存在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原因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感受体验观察的能力、搜集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分析我国文化市场中存在的落后文化现象

(3)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对当前靠现代手段传播的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有辨析和批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识到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危害,并做到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表现及其存在的原因。

由于只有正确的认识这一问题,才能对当前我国文化生活现状作出客观判断,才能知道在文化生活中进行选择的必要性,而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于高二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将这一知识点作为重难点处理。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参与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其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生活的参与还比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通过本框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分析的能力,学生会更加理性的参与文化生活,从而健康茁壮的发展、成长 。

另外, 我校高二学生整体上信息技术水平较高,但发展不平衡,在学习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习惯于被动接受,探究精神较差,合作精神不强,注重书本,实践能力较弱。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我力求进一步发挥学生优势,修正劣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针对“信息技术整体水平较高、乐于实践”,但“合作精神不强、实践能力较弱”等特点,设计了活动式、合作式学习。)

五、教法分析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活动——发现——发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将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且产生践行的愿望——将所学到的知识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引导,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

2、 课前活动探究指导法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根据自己小组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收集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条件和特长,指导学生将收集的材料整理以便课堂上展示,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3、多媒体演示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演示知识内容和相关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分组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四人组成一个讨论小组,要求小组内分工,一人做好讨论记录,一人代表小组发言(分工要求轮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字记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六、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自主学习法:由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归纳课文的知识结构。

活动探究法: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活动,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合作学习法:由学生分小组筛选收集到的资料,并通过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将收集到的材料整理成幻灯片、或自编自演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

讨论探究法:对于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关键词记忆法:对于需要识记的内容,指导学生划出关键词,便于理解和记忆。

构建知识网络法:学习完相关内容后,指导学生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不仅要构建出本课的知识网络,还要体现出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教学设计分析

课前活动与探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组预习本课内容,进行活动与探究:

1、课前预习必修3 P90—94的内容,构建出本课知识结构。

2、分小组搜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要求:与同学们生活贴近;与本课内容有关;可以是音像、图片资料,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参加文化活动的相关资料等等。

3、小组内筛选资料,并制作成相关形式(如幻灯片、小品等)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

利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导入新课。(由于当前我们的文化生活有“喜”也有“忧”,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生活中采取辩证的态度,正确辨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由此导入第二框,即在文化生活中要学会选择,努力选择进步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拒绝和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现象,唱响主旋律。)

讲授新课:

课堂探究活动Ⅰ:

由学生分小组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我们文化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类出我们文化生活中的健康文化现象和不良文化现象,引出第一目:

(一)阳光下的阴影:

1、表现: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2、要求: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课堂探究活动Ⅱ:

列出表格,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完成

含义(表现) 危害 措施

落后文化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腐朽文化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存在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④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黑板上列出表格,抽四个学生上黑板分别从含义、危害、措施、存在原因方面完成黑板上的表格,其余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自主完成,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点评黑板上所完成的内容,其余学生由同桌交换互评。

课堂探究活动Ⅲ:

讨论:我们四个小组收集到的不良文化现象中哪些是落后文化,哪些是腐朽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从含义、表现、危害、措施等方面进行区分。)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1、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客观上要求加强社会主义建设。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们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里主要引导学生分析清楚为什么占据主导地位,采用关键词记忆法。)

(2)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引导学生分析对待不同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发展什么,支持什么,改造什么,抵制什么,抓住关键词记忆。)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力求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更好地整合。

课堂小结,使知识网络化: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再与课前预习时所构建的知识结构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在预习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练习巩固:(练习针对文科班和理科班的要求分别设置,并在练习中穿插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1、单选题。(文理科通用,历年各地高考题中筛选)

2、非选择题。(文科班适用)

“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高考真题的训练,使学生多接触高考题,熟悉高考题的模式,为以后参加高考做准备,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练习应尽量分层次,既有体现基础知识的题,又有提高的题,既可以使绝大多数学生得到训练,又能满足层次较高的学生的需求。

板书设计:

1、文化市场复杂性

(一)阳光下的阴影

2、要求

1、落后文化 危害、措施

在文化生活 (二)提高眼力, 2、腐朽文化 含义、表现、 (重点、

中选择 拒绝污染 难点)

3、两者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1、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三)奏响主旋律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板书设计要体现课文的主干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总结:

各位评委,本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并结合我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采用“活动——发现——发展”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至课外。通过课前的小调查,课堂的小组协作,课后的小结反思,构成一条由知识到觉悟的完整学习线索。力求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中政治优质课教案 篇2

[热点材料]

十二届全国_四次会议召开

❶2016年3月5日,近3000名全国_代表肩负亿万人民的重托,从祖国各地汇聚首都北京,出席十二届全国_四次会议。❷全国_代表由35个选举单位选出,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比上届减少了1/3,来自一线的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了70%以上。

设问:运用我们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知识?

[答题规范]

第一步:获取信息,对接所学知识

信息源对接知识

❶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❷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综合材料信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有制度保障,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第二步:结合材料,条理严谨作答

(1)全国_代表肩负亿万人民的重托,从祖国各地汇聚首都北京,出席十二届全国_四次会议,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_代表由35个选举单位选出,有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工人、基层农民等,说明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说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

(3)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权利,表明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有制度保障,说明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1、为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x疆发布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通告》。这说明()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国家专政职能同样也适用于民族、宗教问题

③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④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

A.①④B.①③

C.②④D.②③

解析:选B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x疆发布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的通告》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①③当选。②错误;宪法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

2、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在()

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②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逐步得到确认

③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④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D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①③④正确且适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应排除。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15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_,从发展权利、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公正审判权、少数民族权利、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利、残疾人权利、环境权利等方面总结了我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我国人权事业取得进展()

①体现出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②体现出我国占人口绝大多数人民对少数敌对分子专政

③表明人民民主专政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④表明人民当家作主权利随着社会进步而日益实现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C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材料中发展权利、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就是权利内容的广泛性,材料中人权事业的进展正是真实性的体现,所以①④是正确的;材料中没有体现②③,排除。

4、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①监督权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③政治自由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①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公民的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故入选。④与题意不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而不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故排除。

5、在我国,既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A.生存权和劳动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解析:选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表明()

A.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B.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

C.履行义务必能实现权利

D.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

解析:选A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A适合题意,B、C、D是错误的,排除。

7、新一届_代表选举即将开始,在我国,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这一事实说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

A.制度的保障B.法律的保障

C.物质的保障D.政策的保障

解析:选C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人民民主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选举经费由政府开支,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服务,这些都说明我国人民民主有物质保障,故选项C说法正确;选项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8、过去10年,中国网民人数增长了10倍,微博井喷式发展,这大大拓展了国人的言论空间。如今,更多的民众认识到,丰富的表达渠道不过是“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即理性的心态,这才能让网络形成静水深流的力量。要想在政治生活中练就“好嗓子”,发出“好声音”,必须()

①增强公_识,参与民主管理②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③创造多种条件,充分表达意愿④遵守法律规则,有序政治参与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D在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练就“好嗓子”,就是要理性参与,理性参与需要公民依法有序参与,需要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义务,②④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怎样理性参与,①③不符合题干要求。答案选D。

9.2015年6月1日起,北京最严“控烟令”开始实施,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对此有人认为:即使吸烟有害健康,我的生活方式是我的自由,国家不应干涉。要反驳这种观点,以下理由可供选择()

①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必然存在一定的冲突

③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④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D①说法错误,因为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并且禁烟并不完全体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故排除。②的理由不是驳斥反对禁烟的观点,而是证明其合理性,故排除。吸烟是个人权利,但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脱离必要规范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故③正确。吸烟是个人的权利,但公民也有义务遵守相关规定,不在公共场所吸烟,故④正确。

10、近年来,网络已成为反腐的重要渠道,许多要案最初都是通过网络曝光的。所以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增加了网络、传真等举报渠道,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①要保障人民民主就必须强化_职能②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③民主与专政是根本对立的④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具有真实性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B题干反映了民主与专政的对立统一关系,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把_等同于专政,说法错误。③表述错误,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

11.2015年11月19日,就我国公民被恐怖组织杀害事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将一如既往加强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这是因为,在我国()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③公民的生存权高于国家主权④民主是专政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选A③说法错误,我国关于人权和主权的观点是认为主权高于人权,故排除;④说法正确,但是与上述材料没有关系,上述材料强调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故本题答案选A。

12、“微博大V”指在微博上十分活跃、“粉丝”数超过10万的“公众人物”,对于“微博大V”们来说,传播网络舆情尤其要注意守好法律法规、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底线,维护社会秩序,传播正能量。因为()

①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③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选A之所以“传播网络舆情尤其要注意守好法律法规、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底线,维护社会秩序,传播正能量”是因为国家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①②符合题意入选;宪法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④说法不正确,排除;公民的合法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③说法错误,排除。

13、古人云:“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国各级政府也应“宣之使言”是因为()

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

B.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C.公民的_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民主监督是防治_的根本途径

解析:选BA选项观点错误,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宪法和法律已经规定,并不能任意扩大,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宣之使言”的原因在于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故入选。C选项观点错误,公民的_并不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民主监督并不是防止_的根本途径,故排除。

14、材料一我国交通事故调查显示,有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为了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我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醉驾列入犯罪。

材料二2016年5月,某市人民法院对三起醉酒驾驶案进行了集中宣判,三被告人均被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个别司机对如此严厉惩罚醉驾仍不理解。

(1)运用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针对材料二中个别司机的“不理解”,请你对其进行说服。

解析:第(1)问知识限定明确,要求运用我国人民民主特点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时,首先解读和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回扣教材,从教材以下角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要求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设问指向具体,针对材料中个别司机的“不理解”对其进行说服。可从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的角度,说服个别司机。

答案:(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醉驾入刑旨在保护人民的利益。②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刑法的新规定属于法律保障。③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醉驾入刑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

(2)①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司机在享受驾车出行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遵守法律、自觉维护交通安全的义务。②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司机要认识到醉驾入刑有利于保护更多人的利益,当然也包括司机个人的安全。

15、为了确保“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活动”期间的社会稳定,某市大街小巷张贴着许多“抓到小偷,奖励1000元”的标语。政府鼓励市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奖励抓小偷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

对上述争议你持怎样的看法?请依据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打击犯罪,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这一角度看,政府不应该对公民进行奖励。但是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角度看,国家对公民的奖励,是对公民履行义务的认可,有利于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值得提倡。学生无论从哪一角度回答都需要阐明自己的理由。

答案:答案一:不赞成。维护社会稳定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的同时,还应对国家、对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不必奖励。

答案二:赞成。通过物质奖励鼓励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对公民履行法定义务的肯定和认可,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社会治安的维护。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对国家、对社会承担了应有的责任,也应该享有应有的权利。

初三政治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重点和难点分析

关于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把握这个重点,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理解概念: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这表明,

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

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2)客观依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三、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有关概念。

2、能联系实际和事实对基本经济制度及有关理论加以说明解释。

三、教学重、难点:

1、公有制经济有关概念

2、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着多种所有制成分,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那么什么是国有经济?什么是集体经济?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

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含义,并列举几个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名称。

①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单位:亿元

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工业增加值4104517.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0814.3其中:集体企业278711.5股份制企业1687818.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117420.0其中:轻工业1465314.6重工业2639218.6

提问:投影的资料说名了什么?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中,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国国有经济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当然,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如中国海油公司2001年在美国和香港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②关于集体经济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华西村”(媒体素材)

(教师提问)我国农村是什么经济形式?它有什么作用?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同样,集体经济也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都不会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上的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的比较:

共同点:公有化程度不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同

国有经济,都属于公有制经济,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起主导作用。集体经济,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所有,主要作用。

当然,除了公有制经济外,我国现在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它们同样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着积极、有意的作用。

五、小结:

六、作业:

理解记忆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概念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二)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有关概念。

2、能联系实际和事实对基本经济制度及有关理论加以说明解释。

三、教学重、难点:

1、公有制经济有关概念

2、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多种所有制经济各显其能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不可动摇的。但是,非公有制经济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非公有制经济包含那些经济成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服务和便利?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日常生活中的小商店、理发店、小吃部等均属于个体经济的范围,这些个体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利用资源、发展传统技艺、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体经济是我国现阶段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

在我们经济生活中有较大影响的私营企业,如四川希望集团、辽宁盼盼集团、湖北红桃K集团、深圳华为集团等。摩托罗拉,菲利普等。私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变动表

指标各种经济成分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各种经济成分占零售商品额的比重

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

197877.6%22.2%0.2%54.0%43.3%2.1%

198565.0%32.0%3.0%41.0%37.0%22.0%

199054.6%35.6%9.8%39.5%31.7%28.8%

199928.5%38.5%33.0%24.3%18.2%51.5%

提问: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提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1.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了()

A.我国改革开放一百年不动摇

B.我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性质

C.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制度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D.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

2.下列选项不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有()

①宝钢集团②华西村③麦当劳快餐店④小明家开的花店⑤中国人民银行⑥中国电信集团⑦新希望集团⑧中国义乌小商品城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⑦⑧

3、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这与我们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否矛盾?为什么?

政治思想教育教案 篇4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理解:

(1)传统文化的特点

(2)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3)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

(1)分析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2)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

(3)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4)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提高归纳与分析能力。例如: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例如: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继承传统文化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二、【课程标准】:

2.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2.5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会了解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明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处理好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四、【相关知识】: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3)文教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竞争包括文化竞争。

五、【方法点津】:

(1)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及设问把握教材内容。例如,“传统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部分,设问问我们: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从而引出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阅读教材,把握知识框架,理清教材编写思路。具体思路是:什么是传统文化—’文化具有继承性—一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一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一文化在继承中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广泛搜集相关材料,深人体验,领会所学理论。例如,搜集口常生活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事例,深入体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六、【课文导语】:

我们今天所享有的文化,是世界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也是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才能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课程标准】:

2.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课堂探究:(1)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如果知道,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2)结合自己的经验,你还能列举出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可略举一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探究提示:(1)①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剌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当身体有不适时,用火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传到世界各地。

②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陆续出现了一批演员,他们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近百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③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 000~6 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2)传统文化还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地域性等特点。例如:我国传统文化崇它的形成与发展和人们的认知、信仰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③我国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保存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华,在维系中华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聚合力,以及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课堂探究:(1)你知道上述习俗的由来和演变吗?

(2)在你看来,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提示:(1)①一般认为元宵节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祭拜为其开端,大约从公元3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日;元宵节在南北朝时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②端午节的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楚国被秦国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心情沉痛,投入汨罗江自尽。人们划船在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后又包粽子投入江中,防止鱼吃屈原的尸体,后来演变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③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还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少数民族的风俗,可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查阅、收集资料来回答。

(2)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主要是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在日常生活中,传统习俗总是无声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传统习俗也都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筛选和弃粗存精的过程。

(2)传统建筑的继承:

①我国的建筑分为宫廷建筑、民用建筑、宗教建筑、桥梁建筑、园林建筑和城市建筑几大部分,这些建筑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都表现出自身的特色或特点,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中国古代建筑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屹立于世界之林,在世界建筑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例如:北京的四合院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传统民居的主要代表类型。四合院以南北方向为主轴线,坐北朝南的北方成为正房或者上房,在正房前面东西两侧建有东西厢房。与正房相比,厢房的进深和高度都小,以强调正房的中心地位;坐南朝北称南房;大门一般开在院子的东南角或西南角,大门里面都建有山墙影壁,以遮挡视线。四合院房院比例合适,室内室外活动都有足够的空间,而封闭的围墙又保障了院内的安静与生活的隐秘和安全。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四合院成为我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满、白等许多民族所使用,遍布全国城镇乡村,又因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课堂探究:(1)你所居住的地方有些什么样的传统民居?你能指出这些民居所展现的传统文化内涵吗?

(2)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探究提示:(1)同学们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回答。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族、藏族使用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源;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全部抛弃。

(3)传统文艺的继承:

①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种类繁多,作品浩如烟海,留下了许多闻名中外的名著;刚劲有力的书法,绚丽多彩的绘画,旋律优美的音乐,威武雄壮的雕塑,轻盈飘逸的舞蹈,无不给我们以美感、以力量、以心灵的震撼、以感情的升华;中国传统文艺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有自己独特的光辉,是东方文艺的代表。

◇点拨:教材“相关链接”栏目介绍了我国传统文艺的情况,说明我国传统文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4)传统思想的继承

①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沦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和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这足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核心。

◇课堂探究: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探究提示:毛泽东重视对传统思想的继承,提倡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思想进行吸收、消化、总结,做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课堂练习:

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的是( )

①中秋节赏月 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元宵节看花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属于汉族传统习俗,可排除;②是傣族传统习俗,③是蒙古族传统习俗。故选C。

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结构体系独特②艺术造型优美 ③艺术装饰丰富 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不难选出D。

3、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

①理论观点 ②学术思想 ③道德观念 ④文学艺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思想的含义,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经过不同的时代仍然会保留着原有的基本特征,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会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但传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不容易改变的,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差别是因为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状况、文化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点拨:教材“相关链接”说明台湾同胞的各种文化活动,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说明了两岸文化同根同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

◇课堂练习: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根据教材,不难选出A。

2、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

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课堂练习:

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②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③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④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④说法错误,对人的发展应起着积极作用;②③说法正确。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课堂探究: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你能够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吗?

◇探究提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忠”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原则,《左传》中的“临患不忘国,忠也”,要人们尽自己努力,为维护国家利益而献身,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说就是财富,应该提倡;而宋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忠君思想对现实生活来说是包袱,应该抛弃。

◇课堂练习:

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下面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有( )

①民族②国家③社会④个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影响,由教材不难选出D。

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呢?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屯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例如,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非同寻常的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为了孝敬父母,都做出了常人所不能为的举动。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提倡;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这些具体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对待传统文化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堂练习:

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

①取其精华②去其糟粕③批判继承④古为今用

A.①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由教材不难选出D。

第二框题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课程标准】: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课堂探究:我们今天常常针对什么问题使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我们今天所说的“实事求是”是指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无论做什么

事情,都要从容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

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要把握

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课堂探究: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请说出理由。

◇探究提示:(1)观点一是片面的。认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消极方面,应予以摆脱这些消极方面的影响是正确的。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正确思想,对此我们应予以借鉴吸收,不能全部抛弃。

(2)观点二也是片面的。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许多合理成分,但也有不少消极成分,正确的做法是批判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课堂练习:

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理解,④说法错误,故B、C、D项

可排除。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社会存在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及其社会关系,因此,文化又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点拨:教材“相关链接”列举了社会制度的更替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中国占代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使之成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强有力工具。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点拨:教材“相关链接”说明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课堂探究:从超越时空局限的意义看,现代信息技术对传承民族文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探究提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声音、图像、文字、活动影像等多种方式,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收集、选择、传递、储存,--h-~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继承、交流与发展。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例如,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一批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观察和探讨中国的社会和历史。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历史研究的对象和史料的运用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史学的编纂方法出现了突破,唯物史观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历史进入新的蓬勃发展时期。

◇课堂探究:你能否根据现有的历史知识,谈谈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说的见解。

◇探究提示:(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老子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老子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无等差的爱,无论任何人,都不分轻重厚薄;“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

(4)韩非子崇尚法,强调法的重要性,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要求人人必须遵守法;韩非子还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课堂练习: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②社会制度③科学技术④思想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教材可知②③④都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难选出B。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课堂探究:在你看来,上述教育方式各有什么特点?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具有哪些影响?

◇探究提示:(1)①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老师逐个向学生传授知识,一个教师只能教几个至多十几个学生;无固定、统一教材,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②课堂教学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实施教学,每班人数固定,教师按课程表上课;课堂教学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按规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有固定的教师,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③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规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人机交互等众多途径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个别化学习。

(2)私塾这种教育方式依靠老师对学生的教授,将自身知识传给学生,对文化传承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课堂练习:

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作用的理解。A、B、c项从不同角度

说明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D项说法错误,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故选D。

◇本课小结:

1、本课宏观把握捷径。

本课讲述的是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我们先要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知道传统文化的特点,知道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掌握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在继承中发展文化。本课以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为切人点,分析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我们今天所享有的文化,是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才能成为自觉地做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

2、运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如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存在区别,相互对立;一方面相互统一,不可分离。

初三政治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家的小主人,有多种政治权利。特别是监督权并有多种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的权利。

(2)能力目标:以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开平碉楼的历史文化,尝试依法提出合理建议,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和归纳资料的能力,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3)觉悟目标:提高学生关心开平建设和参与开平政治生活的自觉性。

2、教学重点

公民有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可以行使多种政治权利,特别是监督权。

3、教学难点

如何采取不同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引导学生发表开平碉楼保护的意见,达到教学指导实践目的。

二、构思

1、教学构思:

本节是一节活动课,主要使学生自觉培养民主监督意识,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行使各项政治权利,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因此选择了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开平碉楼作为切入点。通过录像、竞赛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开平碉楼的丰富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并用实际行动来关心和保护开平碉楼,积极参与开平的政治生活。

2、教学用具:

图片、投影仪、多媒体、录像。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激励法、讨论法和竞赛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知识讲授。(导读精讲)

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监督权和行使的方式。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二时已学过。因此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

(1)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责任。

(2)明确监督权包括批评和建议权、平等权、检举权等。

(3)强调行使监督权必须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如向人大代表反映,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等。

第二步:录像导入。(VCD录像)

观看《开平碉楼》的录像,进一步了解有关开平碉楼的知识,激发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

第三步:知识竞赛。(多媒体显示)

进行开平碉楼知识的有奖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开平碉楼保护,行使监督权做准备。

第四步:引导讨论。

指出目前开平碉楼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环境保护、维修问题、分散而不利保护难问题等,把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就保护碉楼发表的意见(详见附页)。对于每位学生的发言都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第五步:课堂小结。(投影显示)

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建议,指导学生课后写小论文。以及教育学生要通过正当途径反映自己的意见,行使监督权。从而再次明确正确行使监督权途径和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平的各项建设,做开平市的小主人。

附板书和活动资料

活动课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

一、教学内容

(1)公民作用国家的主人,有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

(2)我们可以依法通过多种渠道,采取不同形式行使监督权。

二、我们都来试一试

活动资源开平碉楼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碉楼聚焦】

因为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为世人瞩目已指日可待。目前,广东省人民政府令发布了自9月1日起执行的〈〈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开平碉楼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将有章可循。今天,开平碉楼于广东人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尽百年沧桑,千余座碉楼巍巍耸立于开平这块沃土上,人们大抵知道她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实用性”,然而,到底又有多少人洞悉开平碉楼神秘的过去和现在?有人担心,把开平碉楼开发为旅游景点,会不会对它们及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专家考证,开发好碉楼旅游,保护好碉楼,关键在于唤起人们对开平碉楼保护的正确认识。

【背景资料】

广东开平市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更是文明遐迩的碉楼之乡。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经普查登记在册的有1833座。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平碉楼分为更楼、众楼、居楼三种类型,建筑材料和结构分石楼、三合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开平碉楼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与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开平碉楼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

【保护法规】

〈〈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摘抄

第三条保护、开发与利用开平碉楼,必须保持其真实性及完整性。对由碉楼、民居及其相关公共设施组成的村落以及碉楼周围的自然环境都应当进行保护。

第四条开平碉楼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可以建立群众性的保护组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开平碉楼的义务。

第七条为保护开平碉楼作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开平市人民政府予以奖励。

第十二条在开平碉楼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筑工程,不得破坏碉楼周围的环境风貌,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应当与碉楼的环境风貌相协调。

第十三条在开平碉楼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严禁进行爆破、钻探、挖掘毁林开荒以及其他危害文物安全的活动。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造成水土流失等危及开平碉楼安全的设施。

第十八条开平碉楼的修缮、保养,必须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第二十一条可以利用开平碉楼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改作其他用途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想开平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开平碉楼保护、修缮和保养的建议,可以检举、揭发和制止违反文物保护法规的行为。

【存在问题】

1、很多外地人不知道开平在哪里;不知道开平有什么旅游景点;最有特色景点的是什么。

2、碉楼分布太散,又多分布在农村,交通不便,不利于游客参观,也不利于保护。

3、有的游客说开平旅游项目太单调,没有什么好玩。

4、有的村镇看到旅游好赚钱,因而一哄而上搞旅游开发,为了吸引游客,把碉楼修复一新等。

5、有的农民用碉楼来存放东西或其他用途。

【尝试建议】

建设好开平,让我们的家乡变得越来越漂亮,关键在于我们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开平碉楼是我们开平人的骄傲,行使监督权,保护好开平碉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请同学们多提宝贵的意见。重在参与!!

知识竞赛题

1、开平碉楼最高()层

A、4B、5

C、6D、7

2、目前开平共有()座碉楼。

A、1533B、1633

C、1733D、1833

3、开平碉楼起源于()

A、明朝后期B、清朝后期

C、民国时期D、元朝时期

4、碉楼的主要功能是()

A、防土匪B、防水灾

C、居住D、开会

5、“开平第一楼”是()

A、瑞石楼B、日升楼

C、坚安楼D、雁平楼

6、“机器人碉楼”是()

A、中坚楼B、姐妹楼

C、天禄楼D、方氏灯楼

7、开平碉楼按功能分为()

A、更楼B、众楼

C、居楼D、水楼

8、按材料和结构分为()

A、石楼B、三合土楼

C、钢筋混凝土楼D、木楼

9、最早的碉楼()

A、迎龙楼B、日升楼

C、坚安楼D、雁平楼

10、“中国华侨园林一绝”的是()

A、自力村碉楼群B、立园

C、锦江里碉楼群D、雁平楼

11、七个抗日烈士牺牲是在()

A、北楼B、南楼

C、更楼D、天禄楼

12、立园的创建人是()

A、谢维新B、谢维立

C、谢维明D、谢维笠

优秀政治教育教案 篇6

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如2015年安徽劣质奶粉坑害儿童事件的曝光,我国海尔集团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世界具有影响力的100品牌之一”,可引入必修一《经济生活》的教学中说明有关的理论观点,同样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有关例子也可随手拈得,闹得沸沸扬扬的联合国改革,我国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党的先进性教育,只要我们有心,具有时代性的例子比比皆是。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二)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生活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四)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三、质疑导思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政治生活》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经济生活》中“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让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而教师则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如,学习“公司的经营”这一内容时,先用多媒体展示海尔集团的经营状况,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青年政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而学校所创立的丘广辉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名师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让我们青年教师多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专题讲座、通过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深的反思,从而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关于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 篇7

一、重点难点

1、重点

各类银行的职能

2、难点

银行的体系和职能

二、教学方法

本框介绍的是各类银行的性质特点,学生较易发生职能上的混淆,因此,采用对比的方法,较能鲜明地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便于掌握。同时可采集部分资料,给学生加以介绍,加深对有关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比较导入法

问学生见过“中国银行”没有;见过“中国人民银行”没有?二者是不是一家银行?如果不是,那它们有什么区别?有关内容就是本框所讲的。引出本框内容。

2、复习提问式

为了使导入新课做到承上启下,可采取先复习再导入的方法。设问:银行的含义是什么?银行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对其内容的回答,进一步指出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见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银行,那么我国银行是怎样分类的?各自的职能怎么样?这便是第二框的主要内容。

3、直述导入式

本框题的基本内容是讲银行的主要职能,根据第一框题的内容,已经大体介绍了银行的基本业务。所以本框题就从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做的具体工作入手,引出这些具体工作不是某一家银行所能承担的,而且同是贷款,像三峡工程、工商企业或农村居民个人,情形也是不一样的,这就直接引出了了解银行分类及其职能的必要性。

主体内容教学

1、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讲清一点,我国现阶段银行分类和依据是按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各类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类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然后完成以下表格:

投影表1: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上表,教师加以总结。

投影资料1:

中央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无论是银行金融机构,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都要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中央银行的设立,使得政府拥有了一个管理全国金融机构和货币金融活动,从而能有力地贯彻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权力机构,所以,人们常把中央银行称为“银行的银行”。

投影资料2:

商业银行是我国在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中由过去的专业银行改变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因这类银行依靠吸收活期存款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资本来源,这种短期资金来源只适应经营短期的商业性放款业务,故称“商业银行”。

在西方商业银行有独资经营、合资经营、集资经营、官商经营、国家经营等不同的组织形式,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作为国家独资商业银行,它们不受政府干预,独立决定投贷方向,坚持银行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相统一的原则,争取在最小的风险下获得利润。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主要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投影表2:

学生完成上述表格,教师加以总结。

要特别指出:商业银行是特殊企业,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就此引出银行利润,指出其来源。并在此讲清“利率”这一概念。

还要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股份制或地方设立的商业银行也日渐兴起,如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厦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此外,一些中外合资和外资金融机构也发展很快。

最后要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的专业分工将会互相渗透,其职能和业务范围向综合化、多样化发展。

投影表3:

投影资料3:

政策性银行是金融家族的新成员,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为了彻底解决国家专业银行政企不分,集政策性银行业务与商业性银行业务为一身的局面,国家在1994年先后组建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至此,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运行框架已基本形成。三家政策性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将实行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不与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竞争。它一般不接受存款,也不从民间借款,专业性强,与政府的产业政策密切配合,这是一种只贷不存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