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编辑帮大伙儿收集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优秀10篇】,仅供借鉴。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三)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全诗共13段,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分析: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娘的深切怀念和痛悼。
第二部分(4~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四部分(12~13段),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归纳:
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在具体安排上,却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独立的人格。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堰河对我的抚爱。为了充分地表现这种爱,诗人不惜笔墨进行铺排,又写她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衬托大堰河的可亲可爱。
第三部分,用叙述方法,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诗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缓的笔调,边叙述,边叹息,更显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到了极致,往往要抛弃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喷发似的激情,第12、13段便是明证。第13段,感情最强烈,语句却最少。诗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语言噜苏,就难以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强烈的激情。
(二)诗人除了通过塑造大堰河形象进行抒情之外,还采用什么方法?
分析:直抒胸臆。
借塑造形象抒情或直抒胸臆,都是为了塑造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诗言志。”缺少抒情主人公就称不上抒情诗。抒情主人公一般是诗人自己,但又不限于诗人自己,往往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在学习本诗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分析:如第4段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段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她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段,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四)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分析: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可以先让学生寻找这类句子,体会它们所起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和点拨,着重体会第4、6段的对比。这两节,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然没有发什么议论,但诗人的感情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水调歌头·游泳》。
2、提问:《水调歌头·游泳》和《沁园春·长沙》这两首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是什么?《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这两首词相比,不同点在哪点?
明确:借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情由景生。这种抒情方法,可以称为间接抒情法。《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样是抒情诗,但是抒情的方法与《词二首》大不一样。它们的不同处:
(1)《词二首》主要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大堰河——我的保姆》除了运用间接抒情外,也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如诗歌的最后两段,诗人直抒胸臆,直接表达炽热的感情。
(2)《词二首》主要是借景抒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则主要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边叙事写人,边抒发感情。
(3)《词二首》通过想象、联想以及借助神话传说等抒情,增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大堰河——我的保姆》用排比、对比、反复等手法抒发感情,强调了对大堰河深深热爱和对旧世界愤恨的感情。
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要牢记这些特点。
(二)按诗节依次讲解分析。
第1段。提问: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大堰河的身份、地位以及作者“我”的关系。)
第2段。提问:这里的“我”是两个人的儿子,一个是地主的儿子,一个是大堰河的儿子,这两个“儿子”的含意有什么区别?(前者“地主的儿子”,这是在血统意义上说的;后者“大堰河的儿子”,这是在抚养意义上说的,进而具有感情的、阶级的意义。)
第3段。提问:为什么看到雪使作者想起了大堰河?(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有关文字。作者幼时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才感到温暖,得到母爱。人在寒冷孤独时,本能地希望得到抚慰,得到温存,希望回到亲人的身边。正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所以看到飞雪在铁窗外飞舞,作者自然想到了曾给自己无限温暖的母爱的大堰河。)
第4段。齐声朗读,体会诗中的深情。这一段集中写了大堰河的勤劳朴实的形象。诗中运用了“在……之后”这一状语格式,而且反复使用,多次强调。在每个状语中都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大堰河辛勤劳动的情景,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请同学们一一找出。
这些词语所表示的劳动情景,给我们一个什么印象或感觉呢?一是大堰河什么活儿都得干,从吃到穿,里里外外处处操劳;二是大堰河十分繁忙,从早到晚,一时也不停闲。(由她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可以推知夫儿们已脱下衬衣入睡,她还在忙碌。)
提问:诗中为什么不这样写:“在你吃饱了饭之后,在你睡了一觉之后……”(这样写就不能表现大堰河的艰辛,也就不能体现大堰河对乳儿的关心爱护之情。)
同学们想想,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干了那么多活儿的手能是细嫩的么?不是,那是十分粗糙的手,厚大的手。可是本节的最后一句,却有一个表示细微动作的词——抚摸!正是这个词,浸透了大堰河对“我”的疼爱,干了那么多粗活的手,此时居然能轻轻地“抚摸”,不是伟大母爱的生动体现吗?
第5段。简单交待“我”的阶级出身——“地主的儿子”,但与大堰河结下了深厚的母子之情。提问:哪个词表明“我”不情愿离开大堰河?(“被”“领回”)
第6段。提问: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自己出身的家庭经济条件很优越?(“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天伦叙乐’的匾”“丝的和贝壳的纽扣”“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这么优越的家庭条件,作者“我”又是怎样一种心情呢?(“忸忸不安”一词不仅表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表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因此本节的头尾两句重复了相同的一句话,“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成是“新客”,正表明了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
第7段。提问:本节开头“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与此诗第2段中哪一句相照应?(“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大堰河在地主家劳动的项目有哪些?(洗衣、洗菜、切萝卜、掏猪食、扇炉子、背团箕、晒粮食)大堰河从事这些劳动时的神情又怎样?(始终是“含着笑”)
讲解: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像第4段里那样给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即“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极繁重的。多样的,更是艰苦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对常人来说。那些劳动没有一样能够使人笑。到结了冰的池塘去洗菜,把结着冰屑的萝卜切开,在那冰冷刺骨之时能够笑吗?面对着猪吃的麦糟,嗅着那刺鼻的馊味儿,扇着呛人的炉烟,常人在这时能够笑吗?然而诗中却始终写大堰河“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不仅如此,如果联系第5段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这一节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表明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是真正的母爱!
第8段。通过为乳儿切冬米糖和梦中吃乳儿的结婚喜酒这样两个细节,表现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第9段。写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同时表现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娘而内疚悲痛的心情。
第10段。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敛之薄。提问;这节运用了不少定语做修饰,找出来,说说这些修饰语的作用。(“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也含着对大堰河深了的悼念与歉疚。)
第11段。提问:在这一节里写“我”与大堰河的后代的感情上的联系,你能找出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吗?试作分析。(“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一句,表明诗人对大堰河后代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一句,表明诗人与被压迫遭痛苦的阶级兄弟心连心。)
讲解:当“我”飘泊回到故土时,及大堰河的儿子们碰见了,诗中把这说成是“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而在第6段中写“我”回到自己家中,却说成“做了新客”;且看着“不熟识的妹妹”,一切都感到“忸怩不安”。两相对比,诗人的亲疏爱憎何等鲜明。
第12段。提问:诗人赞美的仅仅是大堰河吗?(不是。诗人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爱,本节诗中深情地写道:“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现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第13段。此节是全诗之总括,照应了全诗。
(三)写作方法简析。
1、找出诗中运用了对比的地方。
讲解:这些对比不仅写出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热爱追念之情,而且表现了诗人在实现了阶级立场转变后产生的强烈的爱憎,这是诗人以此诗宣告与地主阶级决裂而投向劳动人民怀抱的思想基础。
2、找出诗中运用排比和反复修辞方法的地方,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参考“难点重点分析”第3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2
第5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课题: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教学目标(三维):1.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2.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赞美劳动妇女的崇高品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 保姆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及体现劳动妇女的品质。2.难点: 叙事的典型细节和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词语补释: *典押:典当,抵押。 *凌侮:欺凌侮辱。凌: 侵犯,欺压。侮: 欺负,轻慢。 *忸怩不安: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样子。作者简介: 艾青: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19xx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笔名谐音。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 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和同人组织“春地画会”,用画笔投入了战斗。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美术青年遭到逮捕, 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青年们“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艾青在监狱里写了许多诗。正像他自己所说: “从那以后,我过的是囚徒生活。我和绘画几乎完全断了联系。我自然而然的接近了诗。只要有纸和笔就随时可以留下自己的思想感情。我思考得更多,回忆得更多,议论得更多。”《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解题: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怀念的情怀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作者在诗里写道: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全诗13段,按作者思想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胳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诗节): 怀念与痛悼。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一节: 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穷苦劳动妇女。 没有姓名 没有人生自由 并列 悲苦低微 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 第二节: 点明大堰河和“我”的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回环往复强调“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倾注了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三节: 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 荒凉的坟墓 冷落的故居 联想、想象─一 冷落凄清的画面 ----思念哀悼之情 典押的田地 长青苔的石椅 引出第二段对大堰河悲苦一生的回忆。第二部分(4─8诗节): 眷恋与感激。 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 第四节: 抒写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 用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写出关心、照料、温暖、爱抚乳儿,充分体现了她的勤劳和善良。 第五节: “我”离开大堰河。 用问句,间接表现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 第六节: “我”回到自己生活优裕的家中时,像陌生的新客一样忸怩不安。 极力铺写地主家庭富裕豪华生活 对比: 反衬大堰河家庭的贫穷 “看着、摸着、坐着、吃着”表明“我”对这富丽豪华的一切的新奇,又“忸怩不安”,反衬大堰河家庭虽贫穷而充满欢乐。进一步抒发对大堰河一家深挚的爱、深沉的留恋。 第七节: 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 六个排比: 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含着笑,不停地劳动表现了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首尾反复,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她的伟大。 第八节: 进一步描写大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 典型细节: 1.年节切冬米的糖;2.贴乳儿的画;3.逢人夸乳儿;4.梦里盼乳儿幸福。真切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感情,反映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第三部分(9─11诗节): 同情与控诉。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 第九节: 大堰河死时一家人的悲痛。 丈夫为她流泪,儿子为她哭得很悲伤,表现她勤劳无私。 死时呼乳儿名字,表现她广阔的胸襟。 乳儿不在她旁侧,表现作者的哀悼与歉疚。 第十节: 大堰河的殡葬。 五个排比,是对大堰河一生的概括和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公正的控诉。 第十一节: 大堰河死后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写她死后一家的遭遇,揭示旧中国农民的悲剧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最后一句反复强调“大堰河所不知道的”,深化全诗悲剧气氛,激发读者对大堰河命运的深深同情。第四部分(12─13诗节): 讴歌与赞美。 第十二节: 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 抒发诗人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用八个排比句直抒胸臆。结尾三个诗句,使“大堰河”含义更广泛,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十三节: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用呼告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之情。 这一部分,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由回忆、叙述转为直接讴歌、赞美后,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小结: 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排比: 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氛酣畅。 反复: 加强感情和音节的旋律,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诗歌的抒情效果。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作文: 《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大堰河》 要求: 把握大堰河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格,通过大堰河形象的表达的主题,可改动人称、顺序,改成记叙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1、学生讨论回答
2、明确:
A、通过精细描写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默默进行无休无止的各种劳动;°劳作之后,体现对诗人慈母般的爱,在流尽乳法后,又到地主家承担各种繁重的劳动;排比句式,像特写镜头,写出她的勤劳、纯朴和善良的品质,她劳作时含笑,说明她为了自己一家而活着,不计较劳累、辛苦,深爱自己的乳儿,一种宽厚品格跃然纸上。在表现她蒙蒙善良宽厚性格的同时,渗透着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指导研读4.7小节。)
B、不仅如此,还着力描写她丰富美丽的内心世界:疼爱乳儿,一往情深(作者也带着深情记叙)研读8小节
C、诗人对大堰河的歌颂,也是对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嫂嫂品德的歌颂,揭示她们的悲惨命运(12小节),
二、通过这一形象,要表达的主题。
通过描述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抒发了对其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牢房阴冷,晓雪飞舞);同时,在叙述悲惨一生的同时,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旧世界。
三、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四、与《词二首》比较:
在抒情上的不同特点:
1、《词二首》: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大堰河》:间接、直接抒情,借事抒情。
2、表现手法:前者,想象联想,借助神话来抒情;
后者,排比、对比、反复来抒发强烈情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优秀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重点难点:
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
2、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示标(略)
二、检查预习
1、艾青简介:原名蒋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诗人,《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
他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1932年被捕,在冰冷监狱里,看见晓雪飞舞,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这首悼念讴歌之作。
2、解释词语
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三、有感情地全诗。
注意抒情基调,感激与怀念,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四、理清文章的抒情结构:
大堰河我的保姆
五、“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等于作者,但由于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说,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六、布置预习: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5
高中语文教案十二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三)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全诗共13段,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分析: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
第二部分(4~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四部分(12~13段),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归纳:
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在具体安排上,却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独立的人格。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堰河对我的抚爱。为了充分地表现这种爱,诗人不惜笔墨进行铺排,又写她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衬托大堰河的可亲可爱。
第三部分,用叙述方法,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诗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缓的笔调,边叙述,边叹息,更显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到了极致,往往要抛弃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喷发似的激情,第12、13段便是明证。第13段,感情最强烈,语句却最少。诗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语言噜苏,就难以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强烈的激情。
(二)诗人除了通过塑造大堰河形象进行抒情之外,还采用什么方法?
分析:直抒胸臆。
借塑造形象抒情或直抒胸臆,都是为了塑造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诗言志。”缺少抒情主人公就称不上抒情诗。抒情主人公一般是诗人自己,但又不限于诗人自己,往往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在学习本诗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分析:如第4段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段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她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段,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四)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分析: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可以先让学生寻找这类句子,体会它们所起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和点拨,着重体会第4、6段的对比。这两节,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然没有发什么议论,但诗人的感情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水调歌头·游泳》。
2.提问:《水调歌头·游泳》和《沁园春·长沙》这两首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是什么?《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这两首词相比,不同点在哪点?
明确:借景抒情。先写景,后抒情,情由景生。这种抒情方法,可以称为间接抒情法。《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样是抒情诗,但是抒情的方法与《词二首》大不一样。它们的不同处:
(1)《词二首》主要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大堰河——我的保姆》除了运用间接抒情外,也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如诗歌的最后两段,诗人直抒胸臆,直接表达炽热的感情。
(2)《词二首》主要是借景抒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则主要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边叙事写人,边抒发感情。
(3)《词二首》通过想象、联想以及借助神话传说等抒情,增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大堰河——我的保姆》用排比、对比、反复等手法抒发感情,强调了对大堰河深深热爱和对旧世界愤恨的感情。
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要牢记这些特点。
(二)按诗节依次讲解分析。
第1段。提问: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大堰河的身份、地位以及作者“我”的关系。)
第2段。提问:这里的“我”是两个人的儿子,一个是地主的儿子,一个是大堰河的儿子,这两个“儿子”的含意有什么区别?(前者“地主的儿子”,这是在血统意义上说的;后者“大堰河的儿子”,这是在抚养意义上说的,进而具有感情的、阶级的意义。)
第3段。提问:为什么看到雪使作者想起了大堰河?(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有关文字。作者幼时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才感到温暖,得到母爱。人在寒冷孤独时,本能地希望得到抚慰,得到温存,希望回到亲人的身边。正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所以看到飞雪在铁窗外飞舞,作者自然想到了曾给自己无限温暖的母爱的大堰河。)
第4段。齐声朗读,体会诗中的深情。这一段集中写了大堰河的勤劳朴实的形象。诗中运用了“在……之后”这一状语格式,而且反复使用,多次强调。在每个状语中都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大堰河辛勤劳动的情景,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请同学们一一找出。
这些词语所表示的劳动情景,给我们一个什么印象或感觉呢?一是大堰河什么活儿都得干,从吃到穿,里里外外处处操劳;二是大堰河十分繁忙,从早到晚,一时也不停闲。(由她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可以推知夫儿们已脱下衬衣入睡,她还在忙碌。)
提问:诗中为什么不这样写:“在你吃饱了饭之后,在你睡了一觉之后……”(这样写就不能表现大堰河的艰辛,也就不能体现大堰河对乳儿的关心爱护之情。)
同学们想想,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干了那么多活儿的手能是细嫩的么?不是,那是十分粗糙的手,厚大的手。可是本节的最后一句,却有一个表示细微动作的词——抚摸!正是这个词,浸透了大堰河对“我”的疼爱,干了那么多粗活的手,此时居然能轻轻地“抚摸”,不是伟大母爱的生动体现吗?
第5段。简单交待“我”的阶级出身——“地主的儿子”,但与大堰河结下了深厚的母子之情。提问:哪个词表明“我”不情愿离开大堰河?(“被”“领回”)
第6段。提问: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自己出身的家庭经济条件很优越?(“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天伦叙乐’的匾”“丝的和贝壳的纽扣”“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这么优越的家庭条件,作者“我”又是怎样一种心情呢?(“忸忸不安”一词不仅表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表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因此本节的头尾两句重复了相同的一句话,“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成是“新客”,正表明了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
第7段。提问:本节开头“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与此诗第2段中哪一句相照应?(“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大堰河在地主家劳动的项目有哪些?(洗衣、洗菜、切萝卜、掏猪食、扇炉子、背团箕、晒粮食)大堰河从事这些劳动时的神情又怎样?(始终是“含着笑”)
讲解: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像第4段里那样给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即“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极繁重的。多样的,更是艰苦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对常人来说。那些劳动没有一样能够使人笑。到结了冰的池塘去洗菜,把结着冰屑的萝卜切开,在那冰冷刺骨之时能够笑吗?面对着猪吃的麦糟,嗅着那刺鼻的馊味儿,扇着呛人的炉烟,常人在这时能够笑吗?然而诗中却始终写大堰河“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不仅如此,如果联系第5段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这一节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表明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 “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是真正的母爱 !
第8段。通过为乳儿切冬米糖和梦中吃乳儿的结婚喜酒这样两个细节,表现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第9段。写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同时表现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内疚悲痛的心情。
第10段。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敛之薄。提问;这节运用了不少定语做修饰,找出来,说说这些修饰语的作用。(“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也含着对大堰河深了的悼念与歉疚。)
第11段。提问:在这一节里写“我”与大堰河的后代的感情上的联系,你能找出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吗?试作分析。(“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一句,表明诗人对大堰河后代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一句,表明诗人与被压迫遭痛苦的阶级兄弟心连心。)
讲解:当“我”飘泊回到故土时,及大堰河的儿子们碰见了,诗中把这说成是“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而在第6段中写“我”回到自己家中,却说成“做了新客”;且看着“不熟识的妹妹”,一切都感到“ 忸怩不安”。两相对比,诗人的亲疏爱憎何等鲜明。
第12段。提问:诗人赞美的仅仅是大堰河吗?(不是。诗人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爱,本节诗中深情地写道:“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现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第13段。此节是全诗之总括,照应了全诗。
(三)写作方法简析。
1.找出诗中运用了对比的地方。
讲解:这些对比不仅写出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热爱追念之情,而且表现了诗人在实现了阶级立场转变后产生的强烈的爱憎,这是诗人以此诗宣告与地主阶级决裂而投向劳动人民怀抱的思想基础。
2.找出诗中运用排比和反复修辞方法的地方,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参考“难点重点分析”第3题)
【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示。
大堰河——我的保姆
结构
大堰河形象
诗人感情
主要修辞手法
抒情方式
一、大堰河与我(1~3段)
悲苦低微的身世
怀念与痛悼
反复
间接抒情
二、大堰河勤劳、悲苦、
善良的一生(4~8段)
勤劳
善良
眷恋感激
反复
排比
通过记事来
抒情
三、大堰河身后的悲凉和一家的不幸(9~11段)
命运悲惨
同情与控诉
反复
排比
边叙事
边抒情
四、对大堰河的怀念和礼
赞(12~13段)
千千万万劳动
妇女的化身
讴歌与赞美
呼告
排比
直接抒情
(二)关于“紫色的灵魂”的理解。
有一种说法: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这不符合诗意的。我认为,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请看以下例证:
在古代,帝王称为“紫微星”,宫墙的颜色用紫红色,“紫气”用指帝王之气,皇城称为“紫禁城”,皇宫称为“紫阁”“紫台”,如杜甫《咏怀古迹》诗有“一去紫台连朔漠”句,其中“紫台”就是皇宫;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诗句中的“紫陌”也指京城(道路)。不仅如此,古代服饰的颜色也以紫色为贵。《辞海》“紫衣”词条注:“紫衣,紫色的袍,古代公服。杜预注:‘紫衣, 君服。’唐制,亲王及三品服用紫。”《现代汉语词典》对“青紫”一词这样注释:“指古代高官印绥服饰的颜色,比喻高官显爵。”古诗里说:“朱紫尽公侯”,这里的“朱紫”指的是王公贵人的服色。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6
【三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⑵ 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 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归纳:
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在具体安排上,却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独立的人格。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堰河对我的抚爱。为了充分地表现这种爱,诗人不惜笔墨进行铺排,又写他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衬托大堰河的可亲可敬。
第三部分,用叙述方法,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诗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缓的笔调,边叙述,边叹息,更显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到了极致,往往要抛弃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喷发似的激情,第12、13节便是明证。第13节,感情最强烈,语句却最少。诗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语言罗嗦,就难以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强烈的激情。
四、分段朗读,揣摩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
朗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朗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做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布置作业
课外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这一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1、布置预习思考题:
⑴、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
⑵、大堰河的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⑶、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
⑷、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行抒情外,还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这具体表现在何处?
2、根据预习提纲,学生自学,再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代表一名回答一题,经师生评议、补充,统一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
第1题:主要表现在第4、5、8节里。在第4节,用八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在第5节,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显而易见,从哭声中传达出来的是对乳儿的爱。这种间接表现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在第8节,进一步写大堰河对乳儿之爱,其细节有切糖、夸画、赞儿、梦做“婆婆”等。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得浪漫,富有幻想、激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爱至极致,不禁做起梦来。她的梦可以看作对乳儿的祝福,当然也表现出她个人的精神要求。不过,她很本分,知道自己地位低下,不配享受这幸福,所以她不敢把梦对人说。
第2题:在第4节,描写她在家整天做家务,带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在第7节,用6个排比句集中写她在乳儿家劳动,年复一年,始终“含着笑”,显得那样勤劳纯朴,宽厚善良。为了乳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什么都肯干,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3题: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在旧社会颇有典型性。诗人在第12节里明确写道:这首诗是“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由此可见,“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诗人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讴歌和赞美。
第4题:第1、2、12、13节都是诗人直抒胸臆。
3、讨论小结: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二、赏析诗歌艺术特点
1、是借叙事抒情。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怀念、赞美、爱戴之情。
2、是对比、反复、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提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上述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明确:
学生可从重点语段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第4、6、7、8、9、11节开头和结尾诗句的反复,第4、6节的对比等来回答。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激活思维,探究阅读
(学生自由发言,答案不尽一致,但只要有闪光点,教师都给予肯定和赞许)
探究课题:关于“紫色的灵魂”的理解。
观点一: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
观点二: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
观点三:著名特级教师韩军则认为:“痛苦”和“高贵”不矛盾,灵魂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了解了人物形象和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分析了该诗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
1、复习课文所学,联系生活现实,给母亲写首颂歌。
2、课外阅读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礁石》、《给乌兰诺娃》等, 写一篇评论谈谈你对艾青诗的认识。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并理解其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法,品味诗歌中的情感;讲授法与合作探究法相结合,探讨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品味诗中真挚的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树立尊重劳动人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情感
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顾
1.诗歌的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代表作《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等。
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1932年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睹雪思人,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曾回忆说:“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完全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很爱她。”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2.诗歌的内容结构
二、细读诗歌,分析诗歌
划分层次:
(一)第一部分(1——2)
我和大堰河的出身阶级不同,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抽查朗读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身世悲苦)
(二)第二部分(3——11)
诗人触景生情,追述勤劳善良的大堰河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三部分(12——13)
诗人由回忆转入现实,用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为其写下了一首赞美诗。
1.学生细读,自由讨论二、三部分中哪节诗歌体现人物形象的什么特点。
生活艰辛、勤劳、善良、乐观、淳朴、深爱着乳儿……
2.学生发言,穿插点评、范读和齐读,分析艺术手法和情感抒发(重点分析四、七、八、十、十一节)
3.总结人物形象
大堰河:身世凄苦、勤劳、善良、慈爱、任劳任怨、淳朴、悲惨
大堰河短暂而痛苦的一生、大堰河。
一家的不幸正是旧中国劳苦大众的缩影。
4.分析并归纳诗歌的艺术特色。
(1)大量描述性意象的使用
(2)修辞手法的使用:排比、反复、对比
(3)形式上的自由
三、总结诗歌主旨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8
文本分析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娘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排比、对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体会诗人感情,分析大堰河形象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捕捉意象、分析细节来认识大堰河的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感恩母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重点:
把握诗人感情和思路发展脉络,体会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和赞美之情。
难点:
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朗读的声调,节奏的处理。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当代诗人——艾青的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有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作者艾青的资料?抽学生简述作者的生平。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诗人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字词练习
掌握下列生字词:
典押忸怩冰屑悉索凌侮叱骂漂泊
四、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步探悉作者感情。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学生畅谈对这首诗的印象。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娘,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朴、善良,但生活一直很贫困、艰难。
师补充:诗人通过对自己乳娘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乳娘真挚的怀念和深切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
五、分析课文
(一)整体把握: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意象:大堰河(悲苦一生)
情感:我敬你,爱你
(设计意图:再次知道什么叫整体把握以及整体把握的基本方法)
(二)重点分析:意象和情感
自读思考题:(学生课前独立思考,课本批注,早读20分钟讨论交流,课堂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1、(意象探究)结合诗歌,说说大堰河是怎样一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这首诗是仅仅赞美大堰河一个人吗?(形象的社会意义)
2、(情感探究)结合诗句分析各节诗人的情感,理清全文的抒情脉络。(结合文本体会作者在“敬你,爱你“的主要情感下的复杂情绪:如怀念、同情、感激、热爱、痛恨、诅咒等等。
3、(手法探究)
①这首诗歌有很多叙事性很强的细节,找出几例,说说他们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②结合实例点评本诗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4、(结构探究)说说诗歌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设计说明:1、必须树立学生任何分析点评必须要紧扣文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或者架空分析、主观臆断等;2、把分析放给学生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把握课堂的重心,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也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因为对学生的分析点评必须是建立在对教材的挖掘上;)
(三)相关点评重点:
第一节:抓名字和童养媳身份
第二节:抓人称的变化
第三节:抓环境描写
第四节:抓给厚大的手掌为什么要加8个排比句?8个排比句要表达什么内容?这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五节: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的细节
第六节:抓“我是这般的忸怩不安”体会我为什么会这样?尤其是体会这段对后面作者情感上的爱憎有什么作用?
第七节:抓“她含着笑”的细节,体会大堰河为什么在繁重艰苦的生活面前可以“含着笑”?
第八节:抓“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一句体会身份低微的大堰河的“爱”,并思考写这一节的作用是不是仅仅是表现大堰河的爱?
第九、十、十一节:体会大堰河的死,一是对于文中对比手法的分析,一是对作者情感上的:“给与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的理解
第十二、十三节:抓住呈给在内容上的递进来理解主题的意义以及作者“敬你,爱你”的情感。
(四)点评难点:
1、如何理解“她含着笑”,是不是简单的理解为表现了大堰河的乐观、或者愚昧?(提示:要认真捉摸“大堰河,为了生活”一句的含义,从而真正体味大堰河的坚强、容忍、宽厚、善良,尤其是对家的责任和爱。而不能由此引导学生体味大堰河的受压迫、愚昧等等,至少这个不是作者的用意。)
2、结合第12节,如何来理解作者塑造大堰河形象的意义?(把握大堰河的身上许多的特点,尤其是她的坚忍、善良、博大,甚至操劳一生,所求甚少等等特点,进而理解这些正是中国劳动妇女所具有的特点材料与理解作者为什么由对大堰河一个养母的爱而上升到对天下所有如大堰河一样的人的爱)
3、结合文本体会作者在“敬你,爱你“的主要情感下的复杂情绪:如怀念、同情、感激、热爱、痛恨、诅咒等等。
教学效果反思:
1、在前面教给学生方法的前提下,应该给学生一个训练的机会,让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到的方法自己点评是非常重要的。我建议每一个单元都应该留一篇文章给学生自学。当然教师的引导要求高!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点评有板有眼,令人高兴。也坚定了我这样教学的信心。
3、又一遍教学本课,基本还是采用了原来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学生根据自读思考题自读自学,然后讨论分析,然后课堂交流、教师指导。我的认识是:
①还是应该在每个单元选一课让学生学着读书。
②但是这次我设计了具体的思考题,明确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这样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少了学生漫无目的放羊式的自学。
③其次自读课的教学并不是说放手给学生教师就轻松了,恰恰要完成自读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对教材的准备往往更多才可以。因为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相对自由的思考做到“有备无患”,而且还不能让学生牵着教师走,要时时扣着教学重点难点来驾驭学生的相对“自由”,同时还不能打击学生在自学中的积极性,那么这个分寸就对每位教师的要求极高,要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收放自如吧。认为自读课教学就很轻松,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
④自读课要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学生的自读成果,这时那些课堂爱发言、思维活跃的学生就容易得到突出的锻炼,这样就容易忽略一些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给一些有了偷懒的机会,如果盯着这些学生,课堂往往因为他们的不准备而拖延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个问题在讲读课上也存在,而自读课就更明显。一方面要在课下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检查督促,一方面也要多鼓励不爱说的同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 教学突破】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
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课文 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2.字词练习 2.完成字词练习
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 3.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
4.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4.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了解创作背景(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 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 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今天 我们要欣赏的是当代诗人——艾青 的名作。有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作 者艾青的资料?抽学生简述作者的生平。
2.师:大家回答得不错,艾青的主要作
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 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1.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
艾青其人做基本简介。
生:艾青,原名蒋海澄,19xx年出生 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 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 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 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 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10月出狱,次年出版第一部 诗集《大堰河》,受到文坛重视。
2.倾听,作好相应记录。
3.师: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诗人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
板书课题。 3.听取老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原由,以便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字词练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必须要先掌握了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意。
导人随堂练习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堂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范读诗歌。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 奏,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 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
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师: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 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 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 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 1.听教师范读,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
步探悉作者感情。
2.畅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生: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 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 姓名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 朴、善良,但生活一直很贫困、艰难。
四、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师: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3.师: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段,它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
点拨:诗歌第4段,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运用想像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引出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4.师: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5.师:回答得很正确,诗歌的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 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
6.师:诗歌的第四分部讲了什么?
将上述内容梗概板书。(见课末板
书) 1.按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就自己的理解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
2.生:分为四个部分。
3.生: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在教师点拨下细细体会作者在该部 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生:第二部分是从第5段到第8段,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恋与尊敬。
5.生: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用生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对比,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6.生: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之情。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第一层(1~4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5。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9。1l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12.13):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1.细读诗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2.深入理解 2.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3.指导品析《给乌兰诺娃》 3.品析名篇,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一、分析探讨写作手法(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其形式不仅具有特殊性,更会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内容,抒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联想、想像和对比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另外,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1.生:本诗通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请学生找出并朗读诗歌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师:从构思看,全诗前4个诗段从 “今天”写起,“睹雪思人”;最后两个诗段又回到“今天”,来赞美大堰河。
第4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2.仔细阅读诗歌,找出采用各种修辞手法的段落语句,并就自己的理解分析其作用。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第4段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起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12段“大堰河,今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的“今天”与第4段中的“今天”相呼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加清晰。
二、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前边我们对整首诗进行了阅读分析,现在我们选取几个重点章节来研读,有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第7、8段?
2.师:第7段中用诗人自家优越的条件,与大堰河的贫困条件相对比,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中,我的心情却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词表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说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
请在诗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话来证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
3.师:诗歌第8段写道“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手臂劳动了”。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 1.深情地朗读诗歌第7、8段。
2.跟随教师讲解理解重点段落,试着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生:“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成是“新客”,表明了对大堰河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亲生父母的陌生。
3.生: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像第5段那样为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繁重而多样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这表明了她的什么品质?
4.师:联系第6段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8段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请问是什么含义?
4.生:表明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
这是真正的母爱!是超越了一切功利关系的爱。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及该诗的艺术特色。
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词注音释义,并用它们造句。
典押 忸怩 冰屑 悉索 凌侮 叱骂 漂泊
2.阅读诗歌《给乌兰诺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句。
(2)说说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和好处。
(3)诗的语言是形象的,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风比喻
的艺术效果。
(4)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个性练习设计】
试着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
【教学探讨与反思】
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
2、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3、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分析全诗诗人感情的变化
诗歌是用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浏览全诗,思考,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那样的一些感情?
现在我们就来读诗,看一看这些同学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
师: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生: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
师: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
生:凄凉、衰败、荒寂。
师: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
生:低沉、舒缓。
师: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师: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师: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生: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师: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生:勤劳、慈爱。
师: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
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大家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
师: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
师:为什么会这样?
(补充背景介绍)
师: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师: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生读)
师: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7节,思考: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
师: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师: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教师朗读9、10节)
师: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
生:微薄的葬礼。
师: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师: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
,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教师范读12、13节)
师: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
生: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