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最新唯一的听众教案(实用(优秀7篇)正文

《最新唯一的听众教案(实用(优秀7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Waner帮家人们整编的7篇唯一的听众教案的相关文章。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1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能用“美”组成词语形容课文中的人、事、物。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搜集本课的有关资料。

2、制作课件。

导:用“美”可以组成那些词语?(学生组词)同学们组了好多词语,今天,我们可以用这些词语来赞美文中的人和事。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以“美”的词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愿望。)

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用前面组成的词语造一个句子,赞美文中的老妇人。

这是一个()的老妇人。

2、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体会老妇人独特的教育技巧和美好的心灵,说说你这样补充的理由。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鼓励学生在书中画一画,写一写

4、小组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出示老妇人的几段话。

1、出示:我猜想你一定拉得很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1)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2)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这位老妇人的身份怎样?

(3)她听到我刺耳的拉琴声,看到我要离开,老妇人会想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听了老妇人的话。我会想什么?

(5)指名朗读这段话。

2、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着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1)老妇人为什么说这番话?她此时会想什么?

(2)从“每天”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3)听了她的话,我会想什么?

(4)朗读,感受老妇人的美好心灵。

3、出示: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老妇人说这话的用意是什么?

(2)这句话对“我”有什么作用?

4、出示: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1)老妇人为什么这样说?

(2)此时我会怎样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1、“我”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才使得“我”有这样的变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给课文添上结尾。

11

唯一的听众

感激

音乐白痴

真正的小提琴手

关怀

帮助

鼓励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与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沮丧 绝妙 神圣 蹑手蹑脚

潜滋暗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融入到朗读当中去。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文章每次出现"平静地望着"的不同含义。

4,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之情。

难点:体会文章每次出现"平静地望着"的不同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教师范读这两个小节。

这是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讲述的是一个小提琴手的故事。看这两段文章,你发现什么变化了吗 用横线划下来。

指名说(音乐白痴——小提琴手)(亲人都不愿意听,唯一的听众——成百上千的观众)(沮丧-----自信)(拉的声音像距床腿——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2,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学生质疑)

随机理解:沮丧,唯一

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提琴手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要求:(1).请带着你自己的疑问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三,检查梳理

(2)你来抽一个你认为最会读错的同学读读这些词语。

(3)齐读:注意读出词语的韵味,两个词之间要适当的停顿。

2,梳理课文:

(1)唯一的听众是谁 出示:唯一的听众是一位( ).

生汇报交流

(2)学生接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思考后发言:(培养学生概括文本的能力)

(3)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1,老人并没有帮助指点我,为什么我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老人到底给了我什么

2,课文为什么总是写到"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

3.为什么结尾说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个"耳聋的老人"

四,选择片段朗读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体会自然景物在人物不同心境下不同的表达效果。

(学生个别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学生接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深入品味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几次写到"平静地看着我"这句话 用笔在书上勾出来。

三,小组汇报,深入学文

(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

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指名读句子: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作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理解:这"平静地望着我"包含着什么意思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引导:(1)在什么情况下她这么平静地望着我

(2)老教授对"我"说了些什么 找一找句子,读一读,谈一谈感受。

出示句子:a,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搅了你吗 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b,"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c,"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

提问: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 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说自己是聋子,实际是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3),练习读好这三句话。同学试读,互相评议。指读,齐读。

3,我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小结: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给了我继续练琴的勇气和信心。以后每天早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我读出她眼中的意思了吗 从那儿可以看出 (她一直在鼓励我不断努力。)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一谈。(1)从"我"行动上的变化

(2)老人的语言

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还体会到了( )

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什么感觉

板书:(信心十足)

指导读好老人的语言(感谢,称赞)指读,齐读

小结: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这也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感到无比的喜悦。

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理解:(1)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我把她当作了什么

(2)琴声能让人感觉到快乐和幸福,这一定是怎样的琴声 而在我的记忆中,自己的琴声是怎样的 哪一个字就体现了我这种意外的心情 读好。

(3)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想深深的潭水 (好像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渡:经过老人的鼓励,我明白了老人的用心良苦,拉小提琴成了我永远割舍的爱好。

四:再次学习理解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

2,提问:(1),耳聋为什么加引号

(2)为什么结尾说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个"耳聋"的老人

五:朗读升华

激情朗读:朗读最能感动你的句段。

再次感悟老人的好心。说说你觉得这是一个( )的听众

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理解你,关心你的听众,使你摆脱困惑

六:作业:

1,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并抄下来。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美与丑”单元以“美与丑”为主题,编排了《做一个最好的你》、《惟一的听众》、《寓言二则》、《有些人》、《丑公主》五篇文章和语文综合活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这一单元中我选择了《惟一的听众》一课,做导学设计,通过此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材分析:

《惟一的听众》本课以亲切、中肯的语言娓娓道来,揭示了自信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并告诉我们如何树立自信心,面对人生、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用事例开头,引出下文对自信的议论,这部分,讲了一正一反两个事例,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二部分,向学生推荐了一道可以调查自己自信心的测试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部分,讲述了几种提升自信心的可行办法,四个方法,有主到次,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易于接受;第四部分,用诗的语言,意味深长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脉络清楚,语言特点亲切、自然,非常有说服力。

教学目标:

1、记忆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应用理清文章结构。

4、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毅力,有信心。做事坚持不懈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结构。

课时安排: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检查预习情况。

一个颇有名望的教授,以一种特殊的身份,鼓励帮助一位失去信心的小提琴手,使他终于能够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成功的演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16、惟一的听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预习结果。

三、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要求: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后发言: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演出上为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的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认真默读课文,讨论课文的思路。

一(1)。二(2-5)。三(6)

默读交流,理脉络,为讲读做好准备。

五、质疑问难边读文边思考,看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较易问题。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惟一的听众

二、复习旧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肯定学生的提问)

学生提出问题:

1、课文为什么总是写到“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

2、为什么结尾说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个“耳聋的老人”?

教师根据学生了解和疑问,进行教学,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

三、浏览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几次写到“平静地看着我”这句话?用笔在书上勾出来。

2、引:课文为什么三次写到这句话,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研究探讨。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勾画。(三次)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研究探讨。每个小组重点研究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四、小组汇报,深入学文

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

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变化?

师:老教授对“我”说了些什么?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小结: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给了我继续练琴的勇气和信心。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4

本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美与丑”单元以“美与丑”为主题,编排了《做一个最好的你》、《惟一的听众》、《寓言二则》、《有些人》、《丑公主》五篇文章和语文综合活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这一单元中我选择了《惟一的听众》一课,做导学设计,通过此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惟一的听众》本课以亲切、中肯的语言娓娓道来,揭示了自信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并告诉我们如何树立自信心,面对人生、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用事例开头,引出下文对自信的议论,这部分,讲了一正一反两个事例,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二部分,向学生推荐了一道可以调查自己自信心的测试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部分,讲述了几种提升自信心的可行办法,四个方法,有主到次,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易于接受;第四部分,用诗的语言,意味深长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脉络清楚,语言特点亲切、自然,非常有说服力。

1、记忆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应用理清文章结构。

4、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毅力,有信心。做事坚持不懈的情感。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理清文章结构。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检查预习情况。

一个颇有名望的教授,以一种特殊的身份,鼓励帮助一位失去信心的小提琴手,使他终于能够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成功的演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16、惟一的听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预习结果。

三、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要求: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后发言: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演出上为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的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认真默读课文,讨论课文的思路。

一(1)。二(2-5)。三(6)

默读交流,理脉络,为讲读做好准备。

五、质疑问难边读文边思考,看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较易问题。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惟一的听众

二、复习旧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肯定学生的提问)

学生提出问题:

1、课文为什么总是写到“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

2、为什么结尾说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个“耳聋的老人”?

教师根据学生了解和疑问,进行教学,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

三、浏览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几次写到“平静地看着我”这句话?用笔在书上勾出来。

2、引:课文为什么三次写到这句话,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研究探讨。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勾画。(三次)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研究探讨。每个小组重点研究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四、小组汇报,深入学文

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

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变化?

师:老教授对“我”说了些什么?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小结: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给了我继续练琴的勇气和信心。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5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篇主题课文。单元围绕“美与丑”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努力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人。《唯一的听众》通过讲述“我”――一位“音乐白痴”在素不相识的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获得成功的故事,赞颂了老教授美好的心灵,同时也告诉读者,无论做什么事,条件有多差,但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认真思索“美与丑”这人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通过前五年的语文学习和积累,学生已初步具备在语文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美”与“丑”是两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必须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才能理解其内涵。作为农村的孩子,生活在非常良好的环境里,淳朴、善良、勤劳,自立能力强,大是大非认识明确,但是对于细腻的生活,缺乏敏感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也比较浅,所以,在学习本课时,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六年级学生重点要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本设计要求教师要进一步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学习目标

1、积累:懊恼、沮丧、诅咒、和谐、洋溢、荒唐、介意、难以置信、潜滋暗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几段话的深刻含义。

3、用“美”组成词语,形容课文中或身边的人和事物,再进一步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

4、感受老人对我的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培养学生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宽慰,学会忍耐的美好品质。

5、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动,并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第一天:  第二天:  不久以后:后来: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树立起自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1)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对照文中的句子大概能够理解生词。

(2)先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交流搜集的资料

(点评:作为课前的准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喜欢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预习,学生疏通了字词,感知了课文,为分析课文,解决课文中的问题,留下了空间。交流搜集的资料,也为学生学习课文拓展了视野,也是一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小提琴曲《梁祝》吗?好听吗?的确,小提琴曲美妙动听,可是,要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需要付出无数的艰辛,经历无数的磨难。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个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小提琴手,是如何最终走向成功的故事。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功历程吧。

(点评:由提问导入,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浓厚的学习欲望,为深入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做好了铺垫。)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1、反复朗读课文,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章讲了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

2、“我”在遇到老人之前,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板书)别人的评价: 白痴  ……像……

“我”的心情: 沮丧和灰心 不敢

3、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圈画出相关的词句。)

4、默读课文,圈画老人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词句,以及“我”的心理变化的词句,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5、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路。

(板书)

“音乐白痴”——林中练琴遇“老人”——成功后的感慨

(重点)

(点评:诵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反复诵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同时把握住了关键的语句,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正所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四、品读课文的主要部分

1、读课文,简明复述一下“林中练琴遇老人”的场景。

2、具体品味老人对“我”讲的几段话,说说每一段对“我”的心理变化有什么作用?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第一段话:“是我打搅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请继续吧。”

(老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故意装聋,这种善意的欺骗是对“我”真诚的鼓励。)

(板书)老人: “拉得非常好”  “请继续吧”

“我”:溜  —— 摇头 (有点勇气)

第二段话:“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就在每天早晨。”

(这又是老人对“我”的鼓励,目的是让“我”树立起信心。主动做唯一的听众,是对“我”练琴的无言督促。)

(板书)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我”: 羞愧——有了几分信心

第三段话:“真不错。……谢谢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也就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板书)老人:平静  总不忘说一句

“我”:洋溢  从未有过的感觉

第四段话:“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转述句)

(这又是老人再次给“我”的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感到自己刻苦练琴,功夫没有白费,琴声能给唯一的“听众”带来快乐和幸福,自己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板书)老人:  早早 等

“我”:  潜滋暗长尽心尽力忘记

(点评: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在充分地朗读、讨论、交流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就能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通过各种综合性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质疑,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老人不是聋子,她是著名的音乐教授。)

珍藏着这个秘密,就是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老人没有在琴技上给“我”指导,只是不断给予“我”最宝贵的信心。这种“不教而教”的教育是最高境界的教育。

2、为什么每当“我”拿起提琴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时,总是浮现出那位唯一的听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敬佩、敬仰之情,耐人回味。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不可以删去。一是妹妹这个角色有烘托、反衬作用。二是妹妹这个角色自然地解开了真实的谜底,烘托出了课文的中心人物。)

(点评:学生学会质疑是保证完成阅读的重要方法。在质疑的过程中更加完整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摸清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脉络。)

六、对课文的理解,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动。

1. 回顾课文内容(可以静想,可以同桌对话,也可以借助板书复述)。

2. 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动。

师:老人初次面对我这样一个“音乐白痴”心里会怎样想?以后呢?

3. 动笔写下来。

4. 同桌或4人小组交流。

5. 指名反馈。

七、说说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点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册教材的一个知识点和训练点。仔细揣摩、回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对于深入揭示人物的内心风貌,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课文内容具有巨大的作用。同时,心理活动描写也应是学生刻划人物时必须运用的一种好方法。)

反思:

作为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上,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1、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是学习语文和学好语文最基本的方法。课前预习做得好,为课堂的讨论、交流、探究争取到了更大的空间和时间,所以,预习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阅读教学要坚定不移地放手让学生去“读”。读得多,品得多,感悟自然就强烈。

3、学会质疑,以疑促读,读中解疑,直到情感升华,才会更完整地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语文阅读教学要努力体现“三维目标”,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全面突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理解了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3、能用“美”组成词语形容课文中的人、事、物。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前

准备 1、搜集本课的有关资料。

2、制作课件。

怎样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抓住老妇人的语言感受老妇人的教育技巧。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一、导入“用“美”可以组成那些词语。(学生组词)同学们组了好多词语,今天,我们可以用这些词语来赞美文中的人、事、物。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二、自由朗读课文。

1、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下列词语,读读写写。

诅咒难以置信介意潜滋暗长沮丧

三、再读课文,用前面组成的词语造一个句子,赞美文中的老妇人。

1、补充句子:这是一个的老妇人。

3、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体会老妇人独特的教育技巧和美好的心灵,说说你这样补充的理由。

4、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在书中画一画,写一写

5、同位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

四、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出示老妇人的几段话。

(1)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2)从课文中我们到这位老妇人的身份怎样?

(4)听了老妇人的话。我会想什么?

(5)指名朗读这段话。

2、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着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1)老妇人为什么说这番话?她此时会想什么?

(2)从“每天”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3)听了她的话,我会想什么?

(4)齐读,感受老妇人的美好心灵。

3、出示:我停下来时,他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老妇人说这话的用意是什么?

(2)这句话对“我”有什么作用?

4、出示: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1)老妇人为什么这样说?

(2)此时我会怎样想?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讨论:在老妇人的鼓励下,我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妹妹告诉我,老妇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时,“我”会想什么?

六、读倒数第二自然段,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读后坪伊朗朗读情况。

七、学习最后一段,。讨论“老妇人的言行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八、指名朗读全文,说说作者前后发生了设么变化?从他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九、看课文中的彩图,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美好的心灵。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生词。

2、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愿望

围绕这一问题贯穿全文渗透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的语言,体会教育技巧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究,其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颠簸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一、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交流讨论:

2、你认为文中的中心人物是谁?

3、文中妹妹一角色是否可有可无?

(1)小组交流讨论这些问题。

(2)全班交流。

(3)使学生感受到从妹妹的表现中更能体现处罚哦夫人的人格魅力。

三、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表演课本剧。

1、小组共同设计剧本。

2、表演剧本。

3、评议表演情况。

四、展示自己的摘抄本。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七、师小结(略)

设计意图

如何检测:

检查听写交流感受体会,检查朗读。

作业设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推荐阅读《平分生命》《最美的书包》

3、搜集讲究教育技巧的故事(选做)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真正的小提琴手

关怀帮助鼓励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7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能用“美”组成词语形容课文中的人、事、物。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本课的有关资料。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入为主,以“美”导入。

导:用“美”可以组成那些词语?(学生组词)同学们组了好多词语,今天,我们可以用这些词语来赞美文中的人和事。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以“美”的词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品读老人。

1、用前面组成的词语造一个句子,赞美文中的老妇人。

这是一个()的老妇人。

2、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体会老妇人独特的教育技巧和美好的心灵,说说你这样补充的理由。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鼓励学生在书中画一画,写一写。

4、小组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

四、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出示老妇人的几段话。

1、出示:我猜想你一定拉得很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1)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2)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这位老妇人的身份怎样?

(3)她听到我刺耳的拉琴声,看到我要离开,老妇人会想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听了老妇人的话。我会想什么?

(5)指名朗读这段话。

2、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着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1)老妇人为什么说这番话?她此时会想什么?

(2)从“每天”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3)听了她的话,我会想什么?

(4)朗读,感受老妇人的美好心灵。

3、出示: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老妇人说这话的用意是什么?

(2)这句话对“我”有什么作用?

4、出示: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1)老妇人为什么这样说?

(2)此时我会怎样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五、小结原因,升华情感。

1、“我”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才使得“我”有这样的变化?

六、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给课文添上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