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正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小月月帮助大家收集的13篇《三字经》教案,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计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片段。

2. 知道《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故事中明白“孝”与“悌”的道理。

3. 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学会友爱、谦让,形成美好的品德。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三字经》诵读)

1. 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称叫“动作猜猜猜”。准备好了吗?(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坐神气摆好手、认真倾听状、举手)

2. 你从刚才的动作中,猜出老师想告诉你们什么?

A、上课要坐神气。(评:瞧,就坐的很神气,老师喜欢)

B、认真听。(评:是呀,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回答)

C、积极举手。(评:老师就喜欢你两眼放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认真样。)

3. 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听仔细了——你知道,古时候的小朋友上学学的是哪本书?

4. 对了,就是《三字经》(课件图片),读过《三字经》的小朋友请举手。

评价:你们可真爱读书呢!

《三字经》中藏着许多小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三字经》中的故事,学学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本教学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是对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要认真倾听、积极动脑举手发言等的提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2. 听范读录音。

3.想学吗?老师读一句,小朋友们跟读一句。

4. 下面借助拼音,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熟了。

指名读2位(评:你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了;你读的很有节奏感。)

5. 在这几句中,藏着两个小朋友呢,你能找出来吗?

香九龄中的“香”就是黄香;融四岁中的“融”就是孔融。

设计意图:毕竟孩子才一年级,对文本的把握还在起始阶段。本段学习内容,第一个字是人名,第一句话中藏着故事,第二句话则是道理。因此,从全局把握,让孩子有个整体的了解。

三、学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过渡:让我们先来听听黄香的故事,小朋友可要听仔细喽,待会老师会提问题来考考你们的。

1. 视频《黄香温席》

2. 故事中的黄香做了什么事情呀?冬天给爸爸暖床——温席,夏天给爸爸扇凉席子

3.黄香帮爸爸温席,这时他多大?他九岁时帮爸爸冬天暖被窝,原来这故事就藏在“香九龄,能温席”这句中。【出示】,谁来读好这句?(评:听出来了,他才9岁;这句告诉我们他做的事情)齐读

4.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黄香母亲生病了,他就照顾他母亲。母亲死后,冬天他为父亲暖被窝,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对父亲十分体贴。这就是孝顺父母的表现。

(1)【出示】“孝于亲,所当执”,在这句中,“孝”就是孝顺、孝敬的意思。跟老师读“孝”,孝敬、孝顺。

(2)那你知道“孝于亲”是什么意思吗?(孝顺父母亲)

(3)从孩子出生起,爸爸妈妈就为了孩子操劳,那作为子女孝顺父母,就是理所应当要做到的。“执”就是做到的意思。

(4)亲爱的孩子们,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孝顺父母的吗?

评:会做家务,你是个能干的孩子;知道父母上班辛苦,你是个体贴的孩子;学学习上让父母少操心,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请你读好这句。

5. 看来,在我们班有一群孝顺的好孩子,你们像黄香一样,处处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父母们的关爱、关心和孝敬。把掌声送给自己。

6. 喜欢小黄香吗?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把黄香的品质牢牢记在心里。

(1)男女比赛读

(2)四小组合作读

设计意图:本节教学环节以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入手,视频播放了故事,听故事前还提出了“听”的要求,目的明确。结合故事,讲解本句三字经中何为“孝“,继而拓展到生活中。在明理的基础上熟读而成诵。

四、学习“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过渡:《黄香温席》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孝顺父母的黄香,懂得了“孝”的道理。孔融身上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1. 竖起小耳朵,让我们听一听《孔融让梨》的故事。(生上台讲故事)故事讲的真好,掌声送给她。

2. 看图

(1)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评价:刚才的故事你听的真仔细!

(2)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

师:他把大梨让给哥哥。这时的他才多大?这就是“融四岁,能让梨”【出示】告诉我们的故事。谁来读?

(3)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爸爸看到了是什么表情?他会怎样夸奖孔融?谁能学学爸爸来夸夸孔融?

(4)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这是对哥哥的敬爱,【出示】悌于长,宜先知。“悌”,在古代就是尊敬、敬爱得意思。跟老师读“悌”。“长”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哥哥,“悌于长”的意思懂了吗?(敬爱哥哥),跟老师读:悌于长。

孔融4岁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们,这个道理他知道,我们也应该从小就要明白这道理。跟我读:悌于长,宜先知。(男女生读)

(5)指导读好整句:我们一起四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3.孔融在4岁时就敬爱大哥,把梨让给哥哥们,这种敬爱表现在谦让上。在生活中,你做过哪些事情,表达对哥哥姐姐的敬爱?

评:你也懂得了《孔融让梨》中的道理,奖励你读好这句。

扩大“悌”的内涵:班级里排队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坐公交车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4. 一(4)班的小朋友多懂事,让我们齐读这段文字。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加入了,我们一起合作吧。我读前面的,你们接后面的。交换过来读。拍起手儿一起读。

5. 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我们班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做到了,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把这首《谦让歌》送给你们。全体起立,跟着老师读一读。

《谦让歌》

好儿童,要谦让,

好处、方便,我不抢,

要学孔融把梨让,

先别人,后自己,

人人夸我“你真棒”!

6. 小结:孔融四岁能让梨,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 齐读,把孔融的品质记在心中。

设计意图:《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孩子们听的可认真了。再结合图片讲解“悌”的道理,继而将“悌”的内涵扩展,引进社会生活中,让孩子们明白道理。

五、熟读成诵

1.我们从故事中认识了孔融和黄香两位小朋友,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孝顺,友爱,谦让等)

2.聪明的小朋友一定不会放过任何学习道理和知识的机会。自己练练,看谁能背得又快又好。指名背、比赛背、齐背。

3.听了你们的背诵,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背。不过,老师想找个搭档一起来,谁来?(对拍手读)

4.这样既有趣,记起来又容易,和同桌一起练练吧。

5.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时候的人是这样读书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古人的读法。(评:还真是有点古韵呢!)

总结:

小小的《三字经》节选中,藏着许多的道理。难怪这么多人喜欢诵读《三字经》节选呢。让我们再次用朗读表达我们对经典文化的热爱。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义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与名言推荐。

1、课前演讲《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2、演讲评分

3、名言推荐。

二、导入,师:“常回家看看”不仅道出了作者的心声,而且还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那就是对家的重视。《三字经》里也有这样一句话:“夏传子家天下”。今天,让我们再次学习《三字经》,再次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

1、提出要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诵,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

2、背诵《三字经》片段并简要陈述理由。

四、要求学生谈谈学习《三字经》后的收获。

1、提出要求: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学生1:九峰人的。座右铭是“先成人再成材”,这句话说出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和“孙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多交良师益友,努力学习。学了《三字经》,我还知道: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连动物也不如。

学生2:《三字经》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这句话就是:“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劳就有功效,嬉戏是没有益处的,应该警惕自己,时时勤勉用功。读了这句话,我懂得了凡是勤恳学习的人,一定会有进步。如果怠惰嬉戏,不但没有益处,而且还会有损害,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

学生3:“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启示。如果一个人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不懂礼的话,就会容易说错话,如果懂得礼节,大家便乐意和你为友,并且尊敬你。我们现在求学,常常与老师亲近,要学老师良好的言行,功课上有疑问要请教老师,不要和老师疏远。对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学,要与他们和乐相初。

五、拓展阅读,并让学生尝试写《三字经》。

1、与《新三字经》作比较,请学生找出《三字经》的创作手法。

归纳:①巧用典故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③注意内容结构的层次感

2、要求学生模仿所学内容,根据九峰校训“勤诚勇爱”,写《校训三字经》

1)学生独立完成。

2)四人一小组交流,并推荐一名学生把所写的内容写在大黑板上。

3)全班交流、评析。

4)集体朗读《校训三字经》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课后第三题,可读读要写的字。

3、先写4个独体字,注意要写得匀称。

4、再写左右结构的字。“孙”是左右同宽的字。

5、接着写上下结构的字。“华”字“一”要稳,“炎”字上小下大。

6、“远”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辶”的捺要写平。

七、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三字经》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

《三字经》教案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三字经第十三页通过讲述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告诉了大家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本课,对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读国学书p13内容

2、理解p13文章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诵读p13三字经的内容。

2、通过故事深刻体会古人勤奋学习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中体会幸福来之不易,增强学习积极性。

二、 设计理念

环环相扣。读文背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以故事创设情境,读文明意,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环节。分层推进,促进知行合一。借助案例,在案例中诠释本文的重点。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孩子们,刚才咱们听了一段好听的歌谣,你们能听出来歌谣念的是什么吗?

生:三字经。

师:是的,是咱们最近每天都在学的《三字经》,那么你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怎么样呢?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集体诵读三字经节选)

(二)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充满韵味的诵读,又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年代。

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许多做人的道理却是一样的。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这个人是我们国家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就是孔子,孔子在当时很有名望,也有非常多学生,孔子在60多岁的时候周游列国,却在燕国请一名七岁少年做他的老师,这在当时可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是孔子并不以为耻,反而对他的小老师非常尊重,这说明就算像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也还是要勤奋学习,就更不用说咱们小朋友啦!还有一名宋朝的大官叫做赵普,他的地位虽然已经很高了,但是在平时闲暇的时候他仍然喜欢坐在桌子边读《论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段,看一看这两位古代的名人是怎样用功学习的。首先老师先给大家读一次,老师读的时候,你左按书,右指字,看哪个字不认识,听听老师怎么读。

洪亮,读音最标准!(儿歌)师:“左按书,右指字”生:“脚放平,身坐正” 下面老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己借助拼音来读一读,看看你自己会读了吗?

刚才同学们声音真洪亮!现在老师想找几位同学站起来试着读一读,如果读得声音洪亮并且字音准确,有节奏。你就能成为这堂课的诵读之星,并得到一颗小星星 刚才这几位同学读的各有优点,那么现在咱们全班同学分组读一下这一段,比一比哪一组同学读的最好。 分组比赛完了,咱们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看是咱们班的小男子汉更有气魄还是小美女们更胜一筹呢?咱们先男后女,一起读一读。

2、 孩子们,古代的时候人们学习的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没

有书看,所以只能把草编成席子,或者把竹子削成竹片,在上面抄写书的内容。有的人为了看书的时候不打瞌睡,就把头发用一根绳子系起来,吊在房梁上面,或者在自己打瞌睡的时候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来让自己清醒,孩子们,他们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那么,带着对古人的敬佩,咱们一起来听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还是一样的要求,在老师读的时候,你用手指着字,看看哪个字音不会读。洪亮,读音最标准!赢得诵读之星的机会又来了!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一读呢?咱们先女后男,一起读一读。

3、 从前有一个小朋友叫做车胤,他家里很穷,因为晚上看书的时候没有灯,所以他捉了很多萤火虫,放在一个小袋子中,用萤火虫的光亮来照着书上的字看书。还有一个小朋友和车胤是一样的情况,那么他想出来什么好办法在晚上读书呢?我们一起看一个小动画片(放映雪动画片)孩子们,动画片上的的这个小朋友叫做孙康,他利用雪反光来看清书上面的字。古代的这些小朋友,和我们不一样,既要帮家里干活,还要抓紧时间读书,一位小朋友一边砍柴一边读书,另一位小朋友一边放牛一边读书,这些古代的小朋友虽然距离我们今天很遥远,但是他们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钦佩,你们想不想学习他们的精神呢?这一小节跟着老师一起读。

4、 孩子们,咱们分小节读完了这一页,学习了古人是怎样勤奋读书的,现在咱们试着把整页连起来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不要拖长声,而且要读得有节奏。(齐读)下面咱们一起拍手读,全体同学手背后读

四、 总结

孩子们,今天咱们通过学习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你觉得你可以怎样像古人学习呢?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学习?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向这些古人学习,做一个学习上的有心人,好吗?

字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 小结。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 )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5

一、谈话导入

1、师简介《三字经》导入课文学习。

2、新三字经讲了什么内容呢?

二、感悟课文,朗读表演

三、强化识字,加深记忆

1、学生在小组内将本课的生字用互读、互考、组词、找方法等形式进行交流识记,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闯关的方式让学生认读,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选用找朋友的'方式为这些字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4、师生互动,共同交流识记方法。如:

(1)“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

(2)编谜语、儿歌识记法。

(3)“形声”识记法。如“筷”,因为古时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来就念“筷”,筷子的“筷”。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要领,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母:笔顺是母。

2、教师在田字格中做细致指导。

3、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

1、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好事。

2、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周后全班交流。

朗读表演

1、请大家先根据文中的注音试着读一遍课文,然后画出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地方。

2、学生可面向全体提出不懂的地方,也可在小组内提出交流。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领读课文。

4、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读文,做到熟读成诵。

5、全班交流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6、采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师做适当引导。

7、说说课文内容。再用儿歌、快板等形式演出来。

8、谈谈自己在家中的表现或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打算。

字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故事《狼来了》的图片。《三字经》文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复习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1、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两句。)

2、师: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两句。)

3、师: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

二、学习新的内容“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

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师: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出示《三字经》文字)

三、幼儿学习诵读。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

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课文。背诵《三字经》节选。

2、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懂得勤奋好学、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会认至少十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课文。背诵《三字经》节选。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懂得一些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一本书的节选。

(二)通读古文:

教师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通读这组文章。要求:正确、流利。

(三)交流整体感受:

读了这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四)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3 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为人者,如果终日不学,待到年迈体衰时,会因终身无为而羞愧。人如果慵懒度日,不思进取,岂不是连动物都不如了。)

(五)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背古诗

指名读、全班读、小组读 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1、在读背理解的同时,学生对字形有了一定的无意识记。

2、学生对生字字形的分析与记忆。

教给孩子们一些规律性的识记方法,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3、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4、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如:非字,学生可能会说:非字像个梯子,把梯子一分为二,再反过来拼装而成。

三、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同学们课下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

字经教案 篇8

一、班会主题

《三字经》学历史

二、题目

诵《三字经》通圣人礼

三、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

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

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

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

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

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

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

(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

六、活动延伸

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2.编辑本班文明礼仪顺口溜,如问好礼仪:停住脚,先开口;声音大,露微笑。

3.布置相关内容板报。

《三字经》教案 篇9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教学模式

三个版块:(一)故事激趣(二)诵读感悟(三)小结。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教师讲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三、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跟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教师范读《三字经》)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

(3)拍手打节奏,齐声诵读。

四、小结

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

教学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三字经》教案 篇10

一、班会主题

《三字经》学历史

二、题目

诵《三字经》通圣人礼

三、活动目的

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

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

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

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

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

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

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

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

(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

六、活动延伸

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2、编辑本班文明礼仪顺口溜,如问好礼仪:停住脚,先开口;声音大,露微笑。

3、布置相关内容板报。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这几天,我们这儿都是阴雨绵绵,给我们上学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但是在海南省,从上月底开始已经连续下了9天大暴雨,范围波及15个市县,受灾人口达164.8万,海南万宁特大暴雨中心区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是1951年海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暴雨过程。水灾如此严重,我们不得不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治水。早在夏朝就有一个君主对治水很有办法,他就是——大禹。你听说过他治水的故事吗?

2、是啊,大禹是一位很好的君� 禹,吾无闲然矣”!意思是: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吃的很差,但是把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非常丰盛;自己穿得很差,但是把祭服,祭祀时穿的衣服做得很华美;他住得也很简陋,不住好房子,但是却把力量完全用在水利建设上。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这是孔子的原话。这就足以证明在孔子的心目中大禹的地位是多么崇高。我们的三字经就把大禹这个有名的人物编了进去。你想读一读吗?

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

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3)小结: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

(1)学生练习朗读

(2)男生、女生赛读

(3)小组比赛读

4、背诵比赛

A、重点字空留记忆 夏( ) 商( ) 周( ) 称三王

B、主句缺失记忆 夏有禹 ( ) 周武王 ( )

5、理解“称三王”

(1)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王字是“三画而连其中”,三画表示天地人三才,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一竖代表道,即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也”。王既然是垂示于天地间的大道,它在人间的首席代表天子人王,也应该顶天立地,成为人群的典范和样板。

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市长,你会怎么做呢?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

《三字经》教案 篇12

一、授课目标

教授三字经“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讲述上古贤王的事迹,让同学们了解禅让制,德政盛世,体会儒家对政治的理想状态。

二、授课基本内容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三、授课提纲

自我介绍

1.复习第一节课内容,并朗读本节课内容

2.让同学们选举一个班长,在选举班长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列举自己的优点,能够担当班长的理由。引出尧舜的故事和禅让制。

3.讲尧礼贤下士和考验舜并最终让位于舜的故事,以及舜在逆境中表现出的仁慈与孝义。让同学对比大家对事务的'观点对家人的态度与圣人所传达的处世之道的差距。并着重强调孝道与仁慈。

4.继续讲大禹治水,商汤伐夏和周文武王伐纣的故事,大禹因公废私、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但是大禹也是禅让制的终结,历史进入世袭制。讲述夏桀商纣的故事对比贤王的处世之道。

可以将商都洛阳郑州东周都成西安西周都城洛阳和同学们的家乡联系起来,引发同学共鸣便于记忆;

同时,有些同学可能听过封神演义,试着让同学讲述这段故事的梗概。

5.游戏:写几个简单的甲骨文,让同学们猜,劲儿引出夏商周的文化概述。

6.再回到班长的选举,改为列举他人的优点,最�

7.总结

三皇五帝;禅让制;家天下;干支纪年纪日法;甲骨文

字经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这四句。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成为六谷)。

学习准备: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复习朗诵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可用个别表演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齐读的方法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菽黍稷”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稻子、高粱、豆子、麦子、黄米、谷子”称为六谷,它们是人类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

6、教师讲故事:六谷的对话。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六谷在我们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

(2)以后我们该怎样做?教育学生爱护粮食。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

《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