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20篇】正文

《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20篇】》

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 1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特征,感悟优势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

问:xx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

生:边指边答xxxx年489支。

追问:489在哪?

生:在xx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

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

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整体感悟。

交流: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生:喜欢科技、喜欢机器人制作和比赛的人越来越多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上找数据,为绘制折线统计图、画横轴与纵轴相交的点做好准备。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教材62页、63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平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平射线平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1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如教科书69页的折线统计图。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新知识当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发展

1、6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衬衫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习十三的第1题(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学会看折线统计图)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的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2、3题。

课后小记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得以实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折线统计图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特征,感悟优势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

问:xx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

生:边指边答xxxx年489支。

追问:489在哪?

生:在xx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

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

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整体感悟。

交流: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生:喜欢科技、喜欢机器人制作和比赛的人越来越多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上找数据,为绘制折线统计图、画横轴与纵轴相交的点做好准备。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自探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问:20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生:边指边答20xx年489支。追问:489在哪?生:在20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5、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妈妈记录了陈东0~xx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课堂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教案 6

目的要求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把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重点难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问: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

师: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一天内的`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师: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例题折线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特征:

1.你能从这张图上了解到什么呢?

(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答:

从7时到19时,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气温;

在13时气温最高是24℃,在19时的气温最低是10℃。

从7时到13时这一段时间内气温在上升,在13时到19时这段时间内气温在下降。)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2.师:我们以前学过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为什么这些数据不用条形统计图二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用条形统计图)

(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请况。学生点不到位时,教师加以引导:你觉得这张图更能反映什么情况?)

3.教师小结:看来刚才统计表中告诉我们的一些信息在统计图中都能反映出来,并且我们还可以从图上很明显的了解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4.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生活经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些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体温情况图、股票分析图等。)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优势。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完成“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表。请学生简单介绍从表中知道的情况。

2.制作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指名演示,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

3.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相互交流,也可以提问请同学回答。)

师: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呢?(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

师:比较统计图、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一种变化请况。)

四、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得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情况,出示图。

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

你能预测之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80—90左右。)

2.想想做做第1题。

师: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让学生尝试说说。)

出示小明的身高情况,及空白统计图。

请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横轴与纵轴的情况,并说说这份统计图与前几幅有什么不同点(纵轴的数据0—110间有一段折线,并且格子图上用虚线表示)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同桌间讨论后再交流,这些数据中的最低数据高于110厘米,如果将单位长度定于5厘米并且将0—110厘米全部画出的话讲比较浪费纸张,而且也不美观。

学生独立制作并且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后更正。

同桌间统计分析,交流自己从图上了解到的信息,或者互相提问回答,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析情况。

3.出示两张某商场衬衫、毛衣销售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说说那张是表示衬衫的销售情况,哪张表示毛衣的销售情况,并说说如果你是商场经理,准备怎样组织进货。

五、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有什么特点或优势?

2. 布置作业:

(1) 补充习题

(2)将自己6岁至今的体重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自己今后几年的体重情况。

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算完后,说说你想说什么?(节约粮食方面的话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等方法认识了1亿有多大,现在你能谈谈你对一亿的认识吗?

你还很想了解哪些有关一亿的知识呢?

六、补充:

1、一个人的寿命以80年来算,可以算得一生大约有25亿秒

2、一分钟如果是90次心跳,一亿次心跳大约要有2年多。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7

最近观看了李静老师的《折线统计图》一课。有几点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

整节课看下来,觉得李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明确,教态从容不迫,很亲切自然,让孩子能够很顺利的融入到良好的课堂的学习气氛之中。在引入阶段时引用了学生熟悉的条形统计图,接着再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过渡的很自然,有层次。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比较清楚的阐述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说出点表示数量,点和点的连线表示数量的变化等知识点。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表达出统计图上数量的变化趋势。

现在我们的数学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李老师把生活中的数学有效地引入教学设计中。在课上列举的数张折线统计图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些生活中的学习素材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也是对他们的生活有意思的。所以学习起来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是在数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我自己也上过这节课,但是没有象李老师那样从生活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熟悉的素材,只是按照书上的习题进行了讲解,这点我要向李老师学习的,将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

建议:目标中说到的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的要求在本节课的过程中似乎体现的不够明确,大多还是学生根据统计图说出结论,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

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 8

1.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根据实际问题,利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并能提高统计图的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交流、辨析,迁移等活动,学生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建设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

3. 创设多种练习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1.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合理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能熟练、正确地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统计。

教学平台

近视是困扰我们同学的眼科疾病,在班级中有近视的同学有多少?

[说明] :此情境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关,可以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丁丁读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最多?一共有几人?

小丁丁读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最少?一共有几人?

小丁丁读几年级至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人数大幅上升?

小丁丁读几年级至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人数没有变化?

小结:通过统计你得到哪些信息?怎么保护我们的双眼?

[说明] :通过小结,让学生警觉视力随着年级的提高而下降了,并分享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做到学习和保护视力两不误。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1)讨论复习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2)画出折线统计图

(3)回答问题

a、小亚和小巧这段时间最高体温分别是多少度?

b、根据小巧和小亚的体温,�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估测。

教学重点: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提问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小胖是气象爱好者,他对上海某日的气温变化作了统计。

2.课件出示:P44/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与生活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统计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探究新知

1.仔细观察这张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你有什么疑问?

问题1: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

问题2:这是每隔几小时测一次气温而得到的折线图?

问题3:纵轴表示什么?

问题4: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几℃?

2.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问题1:气温最高的时刻是几时?这时气温是多少℃?

补充:气温最低的时刻是几时?这时气温是多少℃?

问题2:气温是从几时开始升高的?又是从几时开始下降的`?

问题3: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时到几时之间?

问题4: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时到几时之间?

问题5:几时到几时气温没有变化?

问题6:这天有几个小时气温超过9℃?

3.除了以上这些,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

问题7:你能估测出这一天大约属于哪个季节? 早春、晚秋

4.折线统计图能够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我们要学会看图学会分析。

[说明]:通过读取折线统计图信息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地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通过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提高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出示:

模仿刚才的分析,试着分析这份统计图(先小组讨论):

(1)统计内容:xx小学一至六年级及喜欢看科普读物人数统计。

(2)统计图类型:折线统计图

(3)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之间?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学生的人数是多少?

(2)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一共有多少人?

(3)小淘气所在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在第3位,小淘气是哪个年级的?

[说明]:通过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让学生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两天的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感受?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10

教学内容

1. 使学生通过浏览报刊,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折线统计图。

2. 使学生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比较,体会分析、整理数据的合理性,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

3. 在比较统计数据的不同特点,思考选择哪种统计图合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习利用方格纸画图。能对所画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看到了我们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在学校体育节活动中获得了非常多的荣誉。×同学,恭喜你,获得了男子200米第一名,能站起来和老师认识一下吗?×同学,恭喜你,获得了女子毽球第一名。是哪位?

师:(手拿一大摞荣誉证书)像这样获得荣誉的同学有很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荣获第一、二、三名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师:那我们现在来统计一下。

分别请荣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同学起立,学生收集数据,并得出统计结果。

师:同学们想想,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告诉别人这些统计数据吗?

生:可以用统计表。

生:可以用统计图。

生: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师:就像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那样,我们可以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告诉别人一些统计的数据和信息。

【反思:由于是借班上课,且课前适逢该校举行体育节颁奖典礼,上课的四年级一班硕果累累。当时想到:这些数据不正是统计教学的绝好样本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可以引起统计的心理需求。遂在上课前临时决定修改原来的教学思路(用故事激趣)。实际教学中,学生在鲜活的学习材料的激发下,果然兴趣盎然,提出了用统计表、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等不同方式来表达数据。

美中不足的是,本来可以继续利用这一素材顺势进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但仍未能摆脱预案的束缚,教学又回到预案的路子上。转变观念真不是简单地说说就可以的。】

师: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老师带来了一些报纸,同学们一起看看这些报纸,你能找出哪些统计表或统计图。

学生浏览教师提供的报纸,寻找各种统计图表。

师:说说看,你找到了哪些统计表或统计图?

学生找到长沙市二手房信息表等统计图表,并进行交流。

生:我们这张报纸上超多。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超多”,老师把这些统计图都扫描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统计图、统计表是我们认识的,哪些是我们不认识的。

出示报刊上的统计图、统计表的图片(图略)。

师:如果是你认识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就请你说出来。

学生逐一指出自己认识的统计图或统计表。一个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说成是条形统计图。

师:它和前面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这个条形统计图每一个都有两个直条,上一个条形统计图每一个只有一个直条。

师:对了。像这种每项有两个直条的条形统计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指一扇形统计图)这个又是什么统计图呢?

生:圆形统计图。

师:这叫扇形统计图。我们在以后会继续学习和研究它。

师:(指一折线统计图)这个统计图认识吗?叫什么好呢?

生:曲线统计图。

生:折线统计图。

师:为什么你把它叫做折线统计图呢?

生:因为它的线看上去一波一折的。

师:这位同学用了“一波一折”这个词来形容它,很形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板书)既然可以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了,还要用统计图干什么呢?

生:统计表里只有数,不好看。

师:不好看?你是说它不漂亮?

生:统计图可以根据数据画成条形,也可以画成折线,好看一些。

师:这个好看是不是就是让人一看就明白,更直观、形象的意思?

生:是的。

师:正因为统计图更形象、更直观,我们刚才在报纸上看到了“超多”的统计图。

【反思:由于报纸上有各式各样的统计图表,且这些统计图表与学生从教材中认识到的统计图表有着差异,为了让学生正确辨认各种统计图表,我们在预设中安排了“辨认各种统计图表”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又增加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环节。原因有三:一是在给学生的多份报刊和教学课件中,出现了这样的例子;二是学生初步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就是条形统计图。将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放在一起,有了比较,能加深学生的认识;三是上课中“�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这里有三个折线统计图。(出示深圳等三地同一天早、中、晚三个时刻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谁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分别说出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标题、时间、横轴、纵轴,以及横轴和纵轴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思。

师:我们把以前学习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有标题、时间、横轴和纵轴。

生:条形统计图画的是直条,折线统计图画的是线段。

2. 读懂数据。

师:这三个折线统计图是要我们干什么呢?请认真阅读活动要求,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出示活动要求)

师:谁来说一说图(1)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生:图(1)应该是南极。因为南极气温很低,参考资料中也说“南极有‘寒极’之称”。

师:你能结合统计图中的数据说得更具体些吗?

生:统计图里早上6时是零下22℃,中午是零下17℃,晚上是零下29℃。肯定很冷。深圳和吐鲁番不是这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零下的?

生:图上写的-22、-17、-29都是负数,所以是零下。

师:那图(2)呢?

生:图(2)是吐鲁番。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因为吐鲁番的奇观是“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说明早上和晚上很冷,中午很热。统计图里早上6时是13℃,晚上是8℃,说明冷;中午是36℃,说明热。所以是吐鲁番。

生:说明早晚温差很大。

师:温差很大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明白一些?

生:一天中气温从早上的13℃升到中午的36℃,又从中午的36℃降到晚上的8℃,变化太大。

师:刚才这两个同学说到“变化”,其实这是折线统计图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它可以让我们很容易看出什么时候上升,什么时候下降,上升或下降的程度如何。也就是很容易看出数据的——

生:变化趋势。

师:既然图(1)、图(2)分别说的是南极、吐鲁番。那图(3)就是深圳了。你能联系深圳气候的实际情况说一说统计图合不合理吗?

生:深圳的气候热的时候多,从图中可以看出:早上26℃、中午31℃、晚上28℃,气温都很高。与我们的实际情况差不多。

小结:(略)

【反思:将理解数据的合理性,根据统计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作为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事实证明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正确地判断。当然,有些学生可能更多地依赖自己的数学直觉作出判断。但大多数学生能够结合统计数据的意义,主动联系生活经验去解释说明。】

三、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学生会利用方格图画统计图

1.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一种是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折线统计图。那什么情况下用条形统计图合适,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合适呢?我们先来看两个统计表。

屏幕出示两张统计表:

师:第一张统计表是老师上课前从校医室收集到的5位同学的身高数据;第二张统计表是我们班××同学2003~2005年体检时的身高数据。和同桌商量一下,两个统计表分别用什么统计图合适呢?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看法。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第一张统计表适合用条形统计图画。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是5个同学的身高,用条形画出来,谁高谁矮很明显。

生: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师:哦?你的意思就是把这个同学的身高和那个同学的身高连到一块儿?你的身高,我的身高,还有他的身高连到一起,�

师:第二张统计表呢?

生:第二张统计表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是同一个同学的身高数据的变化。

生:同一个同学的身高从2003年到2005年,每年有不同的变化,画折线能将变化看得一清二楚。

师:就像刚才这两位同学说的那样,如果是不同的人或事物在同一时间进行对比,适合用条形统计图;如果是同一个人或事物在不同时间发生变化,就适合用——

生:折线统计图。(在“折线统计图”下板书:同一事物不同时间)

2. 利用方格纸画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这里有三张统计表,�

学生根据表格逐一作出判断。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方格纸上画出折线统计图,你想画哪个就画哪个。

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互相评价并改正。

师:这位同学画的是长沙市5月4日至8日最高气温统计图,29℃在纵轴上并没有,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生:在30℃下面一点点就是29℃。

师:这样画准确吗?

生:不准确。

师:能不能找到一个画得准确的办法呢?

生:(上台边演示边说)用尺子把20℃至30℃之间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1℃,从20℃往上数9份就是29℃。

师:在以后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位同学的方法。这里还可以从30℃往下数1份。

【反思: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特点的统计数据,能理解折线统计图适合表示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对于统计图画法的教学,我们降低了画图的要求,特别是统计图的标题、时间、纵横轴的刻度、数据的标注等都� 从学生画图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实存在着目测估计定点、随手画折线、忘记标注数据等现象。】

四、 学习内容梳理(略)

五、 课外延伸

师:用Powerpoint可以制作幻灯片,也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统计图。(用电脑展示圆柱状、圆锥状立体折线统计图)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自己去试一试好吗?

生:好!

【反思:按照原来的预设思路,在后面的练习中,还安排了“错图辨析”(含有错误信息的折线统计图)和“热水和时间”(根据故事的发展经过选择正确的折线统计图)两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数据的意义和生活经验,判断该统计图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数据的能力。实际教学中,由于前面的时间没有把握好,这两个活动就没有进行。

向学生介绍Powerpoint软件的图表制作功能,展示用软件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统计图,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不仅如此,在最初的教学预设中,我们打算让学生在微机房中,人手一台电脑,收集大量数据,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选择合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Powerpoint中强大的制图功能来绘制统计图。后来考虑到学校的教学设施可能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且有教师提出,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必要的制图练习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完全舍弃画图,会使整个教学任务过于简单,不好把握,遂修改了教学方案。但是我们坚信:总有一天,学生会坐在电脑前,用键盘和鼠标完成统计图的制作,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

折线统计图教案 11

一、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xx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 九、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 数量的多少 线 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 水平——不变 下降——减少

九、课后反思:

折线统计图教案 12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xx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4月26日~5月31日)

(图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2、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3、�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4、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

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 13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把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1.出示图片,问: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

师: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一天内的`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师: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出示例题折线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1.你能从这张图上了解到什么呢?

(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学生可能答:

从7时到19时,每隔2小时记录一次气温;

在13时气温最高是24℃,在19时的气温最低是10℃。

从7时到13时这一段时间内气温在上升,在13时到19时这段时间内气温在下降。)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2.师:我们以前学过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为什么这些数据不用条形统计图二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用条形统计图)

(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请况。学生点不到位时,教师加以引导:你觉得这张图更能反映什么情况?)

3.教师小结:看来刚才统计表中告诉我们的一些信息在统计图中都能反映出来,并且我们还可以从图上很明显的了解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4.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生活经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些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体温情况图、股票分析图等。)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优势。

完成“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中的统计表。请学生简单介绍从表中知道的情况。

2.制作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指名演示,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

3.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相互交流,也可以提问请同学回答。)

师: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呢?(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

师:比较统计图、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一种变化请况。)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得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情况,出示图。

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

你能预测之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80—90左右。)

2.想想做做第1题。

师: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让学生尝试说说。)

出示小明的身高情况,及空白统计图。

请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横轴与纵轴的情况,并说说这份统计图与前几幅有什么不同点(纵轴的数据0—110间有一段折线,并且格子图上用虚线表示)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同桌间讨论后再交流,这些数据中的最低数据高于110厘米,如果将单位长度定于5厘米并且将0—110厘米全部画出的话讲比较浪费纸张,而且也不美观。

学生独立制作并且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后更正。

同桌间统计分析,交流自己从图上了解到的信息,或者互相提问回答,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析情况。

3.出示两张某商场衬衫、毛衣销售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说说那张是表示衬衫的销售情况,哪张表示毛衣的销售情况,并说说如果你是商场经理,准备怎样组织进货。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有什么特点或优势?

2. 布置作业:

(1) 补充习题

(2)将自己6岁至今的体重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自己今后几年的体重情况。

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算完后,说说你想说什么?(节约粮食方面的话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等方法认识了1亿有多大,现在你能谈谈你对一亿的认识吗?

你还很想了解哪些有关一亿的知识呢?

1、一个人的寿命以80年来算,可以算得一生大约有25亿秒

2、一分钟如果是90次心跳,一亿次心跳大约要有2年多。

《折线统计图》教案 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3.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小亚生病了,小胖和小丁丁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了描述小亚体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P45/小胖和小丁丁画的折线统计图。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与生活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统计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探究新知

1.用你的已有知识来分析、评判一下这两张折线统计图。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1)这两张折线统计图画出的小亚体温变化是一样的,但是小丁丁画得更直观,更容易看出。

(2)小丁丁画出的折线统计图中有。

表示什么?

用表示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省略不重要的数据,能更清晰地反映小亚体温变化的情况。)

2.观察两幅统计图,说说使用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体现在哪里?说出你的理由。

小丁丁的图更精确更清晰。

3.你能否预测以下小亚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重。

4.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去空白部分。

[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好处并根据体温变化的特点,对小亚的病情进行合理的推测。

三、巩固练习

1.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病人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

(3)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4)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5)从体温上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好转?

2.某地区1991年~20xx年每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1)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多?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少?

(2)13年来沙尘暴总天数的整体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3)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3.某地区1997~20xx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如下图:

(1)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多少台?

(2)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小?

(3)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说明]:通过几天的学习,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较好的了解。通过独立完成练习,让学生对自己这几天的学习作出一个自我评价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教案 15

学情分析

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会根据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

2.能掌握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独立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导学策略

导学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小黑板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 生活动

一.揭题。

二.展开

1.投影出示P63练习第1题的统计表。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1)20xx年与1991年相比,哪些行业的人数增加了?哪些行业的`人数减少了?

(2)20xx年与1991年相比,哪个行业的人数增加最多?哪个行业的人数减少最多?

(3)结合这个地区的总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写理由。

2.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下图(第2题)。

投影出示P63练习四第2题。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请学生说说是画什么统计图?

(1)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2)学生交流互评。

(3)教师小结。

三.巩固

练习基本练习题

四.总结

五.作业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16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1、10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描述、分析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

师:预测一下,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

(可能与统计有关)

师:为什么这样说呀?

(屏幕上有一张表格,还有两位同学在统计气温。)

师:大家都这� 继续看大屏幕。(师点击课件)

二、新授:

1、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某地XX年月平均气温条形统计图。

师:这是某地XX年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师:谁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师:在条形统计图中,是用什么来表示各月平均气温的。

师: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师:想一想,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

2、探讨学习第一道例题

(1)初识折线统计图

师:大家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请看。

(课件动态演示直条变成点并连成线的过程)

师:这也是一幅统计图,谁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让学生充分想象,给予及时评价。

如有学生说出,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想在这节课学到哪些知识呢?

预设:生1: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2: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生3:我想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生4:我想知道通过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生5: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

师: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究,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合作交流等活动,加强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统计图,并4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组长注意记录组员的发言,然后派代表汇报。比一比,哪组完成的最好。(学生在小组讨论后由组长派代表交流)

预设:

相同点:它们都有标题,统计图的下边都有月份,左边都有温度,每一格都表示5℃,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只有横格,而折线统计图既有横格,又有竖格。

师:这些横格,竖格起什么作用呢?

如有学生汇报不完整,老师加以引导。

师:同学们真棒!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两种统计图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那么,�

折线统计图用线段将各点连了起来,而条形统计图不需要。)

师: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通过这张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XX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重要作用,它能通过折线的起伏(教师做手势)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板书:清楚的反映出数据间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正因为折线统计图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同学们想想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统计图?

学生想到给以评价,(你的知识面真广)

老师也带来几幅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想看吗?

课件一一展示。

(3)信息拓展

师:同学们,邯郸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我们一年四季生活在这里,你知道它一年中,哪个月气温最低,哪个月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呢?最高呢/

师:结合我们邯郸的气温,你能猜测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气温吗?

(我猜想这幅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

3、探讨学习第二道例题

(1)了解公告信息

师:是呀,南方地区气温偏高,尤其是7,8月份,降雨量也比较大,容易使河流水位升高,造成洪涝灾害,所以进入雨季,我们要时刻关注降雨和河流水位,作好防汛工作。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某市XX年的一份汛情公告。

指名读出公告的名称并说说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怎样才能更清楚的看出水位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

(2)自学例题

师:课本第99页,就有一幅描述某地8月1日至8月6日水位变化的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与上一幅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并思考课本100页上面的4道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看书时间。

(3)汇报交流,

师:这两幅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纵轴上第一格表示31米,而其他每个表示0.2米,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观察第一格的弯曲部分及虚线),为什么要隐藏,折叠起来。

引导学生回答课后问题

师:图中的虚线表示什么?

师:警戒水位是什么意思,历史最高水位表示这么,它们在统计图中起到什么作用。

师: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以及时的点拨及评价。

让学生预测该地7、8、9日水位变化,及可能发生的状况。播放录象

师:你还能想到那些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师总结:你看,我们通过对这些统计图的分析和研究,知道了这么多。可见,统计图确实能给我们在分析研究问题时带来很大的帮助。同学想不想继续研究呢?

三、课堂练习

师:好,在我们课本的100页还有一幅某地XX年月降水量变化情况统计图,请打开课本看练一练,以4人一小组讨论解决下面的问题,并思考还可以发现那些新的问题,组内交流后汇报。

学生讨论开始,老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

学生分组汇报,引导学生根据了解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的经验,谈谈看法。

鼓励学生提出的更多的问题。

师: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或看出哪些问题吗?

进一步带着问题观察、分析,并且找出其中反映的一些实际情况

(降水量过多,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对环境也是不小的危害。要想防止洪涝灾害,我们就要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这样不但水土不会流失,而且树木还能储水,就不怕洪涝的危害了。)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大家还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是吗?这个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家庭作业,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

课件出示:请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能力,选做一题。

1、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折线统计图》,并把他发到学校的网站上,大家共同交流。

2、调查历届奥运会我国代表团获金牌数量,自己试着制成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17

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简单的统计(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能深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例题的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

3、揭示课题:

教师边指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势:

师: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请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两个月间的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快、哪两个月间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慢吗?

师:� )

3、了解结构: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这样容易反映一些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在介绍名称时明确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

三、制作统计图:

1、 完成p65“练一练”

2、同桌互相检查并纠错。

3、实物投影展示好的作品。

四、巩固练习

1、回答书上66页的第1题。

2、完成书上66页第2题。

1) 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平均每个季度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平均每个月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产多少万元?增产几分之几?

……

3、完成书上67页的第3题

4、完成新《补充读本》p65页第4题。

五、课后完成

1、完成书上67页第4题

2、把你本周的数学作业分数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折线统计图教案 18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6~118页上的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做简单分析。

2.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

教具准备

各类统计图表,有关非典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03年春,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在抗击"非典"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数。

2.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

师: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能很直接地看出"非典"病人数量的哪些变化?

生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113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122人;5月6日新增"非典"病人70人;5月11日新增"非典"病人42人;5月16日新增"非典"病人28人;5月21日新增"非典"病人8人;5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5人;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1人。

生2:其实,从统计表上可以直接看出当天新增"非典"病人的人数。

师:总结得很好。

生3: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

师:统计表能很快了解到具体数据,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病人数量的多与少。

3.揭示课题。

师:如果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板书:折线统计图,并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折线统计图)

二、分析研究,探寻特点

1.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师:仔细观察北京地区2003年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项目?

生1:我发现折线统计图上有名称、时间。

生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横向表示日期,纵向表示人数。

师:你从折线统计图中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1:折线统计图上还有许多的小点,这些小点都用折线连起来。

生2: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他们的倾斜程度还不一样。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不但看到折线统计图有点,有折线,还看到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们的倾斜程度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围绕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折线上升和下降、折线的倾斜程度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师课件出示)

(1)从图中的各个点,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从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从折线倾斜的程度又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指名回答。

生1:图中的第一个点表示的是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后面每个格点上的点,表示的是相应时间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

师:你从哪儿知道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生1:5月1日的点最高,所以那天新增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的点最低,新增病人的数量就最少。

师: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

生2: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折线。折线上升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还在增多,折线下降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在减少。

生3:折线上升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速度快;倾斜程度小,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慢。

生4:还有,折线下降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快;程度小,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慢。

师: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呢?

生5: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是从5月1日到5月6日。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并简单说明一下"非典"病人数量变化的情况吗?根据变化情况,你估计6月份"非典"病人会怎样变化?

(抽生回答,全班进行评价。)

师:正像大家所估计的那样,6月份新增"非典"病人数量越来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协力和正确认识,防治非典,才让新增病人减少。请大家根据刚才交流的信息,独立完成书上第117页(1),(2),(3)题。

(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议一议

师:根据刚才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请大家小组讨论,说说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条形统计图比,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生1:折线统计图很容易看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生2:它还能够看出一件事情的变化趋势。

师: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相比,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与少,而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它们的倾斜程度,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有很多数据的时候,折线统计图更简洁。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师: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都有上升与下降的变化情况。比如我们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老师边说边用手势比划)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书中描述的生活现象。

(1)从春天到秋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

教师逐条出示,学生思考后,进行比划,抽一生边比划边进行解释。

师: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现象有数量的上升或下降的情况?把你想到的比划给同桌看,并解释给同桌听。

2.第2题。

(1)出示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评价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结合第3个问题,思考:这些折线统计图有用吗?它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小结: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帮助销售经理及时调整进货,可以让消费者把握消费的时机。

四、总结反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

根据交流情况,师生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折线统计图教案 1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初步学习过,并且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特点。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本课教材编排力图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注重知识发生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而统计观念的形成最有效方法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二。加强习题的开放性,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有不同的提高与发展。

学生分析:

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知识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投球游戏这一体育活动项目很感兴趣。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 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但间隔时间较长,且我校学生来源复杂。因此,关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审美、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好玩”的思想,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统计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4.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六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直观体验—操作感知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活动实践——合作交流——尝试动手制作——掌握特征——分析数据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分析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练习卡、方格纸、彩笔

课前活动: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做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的远,还是双手投的远?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究竟谁的想法合理呢?请同学们试一试,并收集小组单手、双手投球的数据。制统计表(学生开始投球游戏,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课外,同学们做了投球游戏,那么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纷纷举手,想说说自己实践的结果兴趣高涨。)

教师:你们是用什么方式统计的?(学生可能有用统计表的,有用统计图的,因为四年级学过统计图。)

生1:统计表。

生2:用统计图。

生3:...

教师:用哪个方式好呢?

生1:统计表。

生2:条形统计图。

生3:...

二、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来展示小组的统计方式。同学们来看看哪种方式更好。

(先展示统计表再展示统计图)

生1:统计表方便操作。(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表)

生2:统计表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能更直观的看出单手和双手的差别。

教师: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表的数据呢?(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制成的统计图。学生设计出的统计图各式各样,整理后共有五种情形:第一种将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两幅条形统计图;第二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小组所有同学两种情形的条形全都挨在一起制成条形统计图;第三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人两种情形的条形摞在一起,用颜色区分;第四种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上,把每个同学两种情形的条形挨在一起;第五种在同一张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条形分别表示两种情形:有纵向的,还有横向的。)

教师:请同学们评价,哪幅统计图既美观又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谈谈你对这几幅图的看法。

第五种比较起来最方便,形象直观。

(其他同学也赞同第五种最好。)

教师:我们把像第五种这样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竖着的叫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横着的叫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优化统计图:

教师:请各小组修改统计图。 (学生很认真、仔细,有的开始讨论应该怎样修改自己小组的统计图。在讨论修改中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谈谈从你们组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一边展示自己组的统计图一边说)我们组的同学都是单手比双手投的远。

四、巩固练习:

1995-1999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城乡居民平均每年旅游消费迅速增长,下表是1995-1999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

1、把作业纸上的统计图补充完整,遇到困难可以求助其他同学和老师。

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互相提问,互相回答。)

五、回顾总结:

1、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2、收集一些报纸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看看能获得那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