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数学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次为您整理了《笔算乘法》数学教案【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笔算乘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答案
1710=答案
1330=答案
2130=答案
4320=答案
3240=答案
5170=答案
6330=答案
7210=答案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2332=答案
4121=答案
2223=答案
3412=答案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答案
3131=答案
2333=答案
2224=答案
1241=答案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答案
3113=答案
1212=答案
2211=答案
1125=答案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笔算乘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中的进位法则,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唤醒已有知识经验
2、激趣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呈现不同算法
3、交流互动:总结笔算算法,理解算理
4、 总结应用:运用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闯关练习(13×3= 20×4= 300×3= 141×2= 23×3= )
设定常规的口算竞赛练习,孩子们会自然地按照接龙的顺序一道一道的读题口算答案。在口算结束后,会挑选出其中的一道或两道问题询问孩子是如何进行口算的,学生口中的算法就是将来的算理。挑选出的口算题目覆盖面广,涉及整百整十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过第二关呢?在学习报告单中完成竖式计算题。
在口算竞赛之后设置了全班每一个人都动手的笔算练习,在集体订正答案的基础上,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除了订正答案的对错,同时还要关注竖式书写的规范性。
生:(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一道竖式题)
师:同学们又顺利地闯过第二关,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挑战一下更有难度的问题?
生:想!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师: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接受挑战!看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智慧来帮助王老师解决问题呢?现在请每一位同学小声读题。
生:(各自小声读题)
师:听到教室里慢慢变得安静了,看来大家都读完题目了,现在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题目。
生:(读题)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买了3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在此过程中采用的读题方式是全班一起小声读题,保证了每一位同学都有学习的效率。然后,再请一位同学声音洪亮的读清题目。在读题的过程中,提取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
师:声音非常洪亮!那么同学们,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来。
生:16×3=
(缺少)师:我们没有学过这种需要进位的乘法,但是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大致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概是多少吗?
生:把16估成20,20×3=60。
师:那么准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现在小组交流一下,讨论你们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一会儿老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方法。
生1: 3个16相加,即16+16+16=48。
师:把我们遇到的问题转化成以前我们学习过熟悉的加法解决,这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转化的思想,不错!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16+16+16的竖式写法。
生3:把16看成10+6,先算10×3=30,再算6×3=18,再把两个结果相加,即30+18=48。
师:用了口算的知识,这种方法也不错!
生4:用了列竖式的方法,
师:你用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竖式的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好!但是你知道其中蕴含的算理吗?
师:(小组合作得出结论)16×3就是三组16根小棒,可以看出把他们放在一起是三捆小棒和18根小棒,仔细观察这18根小棒,它可以转化成一捆小棒和8根小棒,这个转化的一捆小棒就是我们刚才同学口中的“进位1”,最终结果也就是48根。
师:我们继续看看,如果用更抽象的方式怎么表达出来呢?(课件展示“过渡竖式”,并说明18是由3×6得来的,30是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来的,表示30个1)
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进行预设,提示学生这三种算法实质上都是相同数位对其,相同的计数单位累加得来的。课件动画展示小棒图,理清算理,进而将算法和算理相联系,实现出真正竖式的过渡。
(缺少)师:没错,我们一起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不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第一种方法中的6+6+6是不是第二种方法里面的个位6×3?同时也是乘法竖式里面个位上的6×3?
师:乘法竖式究竟怎么书写呢?
生:进位1的位置错误,写在十位的等情况。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也经历了小棒的考验!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和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有什么区别?
生:上节课的乘法没有进位,然而这节课的乘法有进位。
师:板书正确的16×3的竖式书写格式。强调进位1的位置。这三种方式都可以解决问题,那么通过对比,你更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实现算理到算法的过渡,最终呈现优化的竖式格式。
生:更喜欢竖式,因为更加简便。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选择了最好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列竖式的方法。那我们接下来敢不敢接受更大的挑战?
生:敢!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刚才已经突破了进位乘法的大门,那么现在你愿不愿意用自己的智慧再攻克难关?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PPT中的习题(15×4),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竖式写得还规范整洁。
第一层次:设置模仿性练习的题目,学习报告单中书写着提示学生书写的格子,让学生模仿当堂课新获得的知识经验完成。
第二层次:单一练习,逐步递进,加深学生的感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层次:改一改,呈现出4道错误的题目,让学生判断对错,说出算法,同时课件展示正确的过程竖式,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们学会了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法。
师:在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
《笔算乘法》教案 篇3
教学要求: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
135×3= 28×2=
2、口算
14×2= 32×4= 41×3=
14×20= 32×40= 28×10=
二、新授
1、 出示例题:
(1)看图
(2)你从图上了解到些什么?(单价、问题等)
(3)谁会来列式解决这个问题?(28×12=)
<新授28×12的笔算过程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研究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2、小组讨论: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题中的乘数是两位数,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28×12的结果是多少吗?(小组讨论,研究,把讨论的结果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组织汇报。(① 24+24+……+24=288(12个24相加)②12+12+……+12=288(24个12相加)③24×2×6=288 ④24×3×4=288 ⑤12×4×6=288 ⑥12×3×8=288 ⑦24×10+24×2=288 ⑧12×20+12×4=288⑨24×20-24×8=288 ⑩12×30-12×6=288 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
肯定期中的大部分方法,详细介绍课本上出现的两种情况。最后研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师:我们再来看看2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的意义。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传统过程:(主要介绍课本上的28×10 28×2)
我们可以先计算定2个月牛奶需要多少钱,计算10个月需要多少钱,最后把他们合起来,你们会计算吗?
28×2=56(元) 28×10=280(元)
28 28
× 2 ×10
56 280
56+280=336(元)
280
+56
336
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呢?
28
× 2
56
28
336
你能说说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3、巩固 12×28=
三、巩固训练
1、想想做做
24×23= 13×72= 62×41= 54×22=
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33×21= 45×12= 13×52=
3、你能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吗?
53×60 40×22 68×40
27×30 92×20 70×29
4、改错:教科书第33页。
5、教科书第33页第5题。
教学后记:讲完例题,我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想想我们在计算时最容易做错什么?巫霈蓁说: www.baihuawen.c n “我把280写在了56的下面,而且是对齐的。”黎明瑶说:“算十位时有可能还是做成第一步。”
黎诗颖说:“我可能会个信和个位相乘,十位和十位相乘。”吴体均说:“加积时可能会算成减法。”罗润城说:“不知道十位乘的积对着哪一位写?”
听着学生的发言,我很高兴,这些计算时常犯的错误都由学生自己找出来了,以后他们做题时也该小心吧?
笔算乘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74-75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六的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经历笔算乘法的整个过程,运用知识的迁移,最终掌握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计算不进位的多位数乘一位数。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
口算:10×4 20×3 40×7 2×70
2、导入新课
教师:新年很快要到了,小新、小红、小雪都想亲手画一张画送给他尊敬的老师,大家请看图:(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3、学习新课
①教师提问:图中3个小朋友共准备了几包彩笔?每包彩笔是几枝?(让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提示:图中小精灵有一个问题——怎么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同学们能不能帮上忙?试着列式。(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列式,教师可到各组检查,并汇报列式情况,同时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可能出现情况:12+12+12;(理由:3个12共多少就列加法)
教师板书:12×3
(引导学生说理由:几个几的简便算法,可以列乘法算式)
②教师:让我们来探究12×3的结果是多少?也许有些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想法,请同学分组交流下自己的想法好吗?(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可到各组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最后汇报)
第一、12×3就是3个12啊,加起来就知道结果是多少了;
第二、12×3可以看做10×3与2×3的和。
③教师:经过讨论、交流后,让我们来列竖式看看如何计算出12×3的积:(教师板书示范)
1 2
× 3
—————
3 6
教师强调列竖式时要注意以的问题:
1、相同数位的数一定要写对齐;
2、,用一条分隔线把两个因数与积分开;
引导学生小结计算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的计算方法:用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分别相乘;一般从个位开始。
我们先算2×3;再算1×3;
教师提示: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该是10×3,而这里怎么变成了1×3了?其实,只要大家认真观察下现在的1的位置大家就明白了。(十位上的1就是10)在横线下面该如何写下计算的结果呢?
让同学们练着写写,并说说算式。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的计算方法:用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分别相乘;一般从个位开始。
4、巩固练习:
①比一比谁做得又准又快:
12×4 21×3 14×4
②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校买来3筒羽毛球,每筒有15个,一共有多少个?
5、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是我们今后计算乘法算式很好的方法。希望大家回去好好练练,做到能熟练、规范的列竖式计算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果。
6、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的第2—4题。
板书设计
1 2
× 3
—————
3 6 用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
分别相乘;一般从个位开始。
《笔算乘法》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每排22个鸡蛋,共13排)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指名说一说。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5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笔算乘法(不进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本节课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
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还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头聪明且爱动脑筋的兔小妹住在森林深处的城堡里,一天,它正准备出门拔萝卜,可它家门前被几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是搬也搬不动,推也推不开。于是它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石头上面有一些数学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石头才会消失。但兔小妹也被这些问题难倒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生:愿意!
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复习题:
1、口算。
15×10 24×10 25×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2 123×3
师:同学们,你们帮兔小妹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真棒!那你们有信心接受接下来的考验吗?
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认真观察的态度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如何列式呢?请把你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开始!
生:14×12=
师: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去想一想,做错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生1: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生2:
12×10=120(本)12×4=48(本)
120+48=168(本)或14×12=168(本)
生3:12=3×4 14×3=42(本)42×4=168(本)
生4:……
师:你们把这个问题回答得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那同学们,为了计算更简便,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列竖式(也就是笔算)。
老师讲解笔算的过程,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2、总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知识运用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啄木鸟治病:
四、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4题。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