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树叶》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树叶》教案(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活动过程: 篇1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呢?
2、教师:到了秋天,树上的叶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幼儿自由谈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3、教师小结: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很多都会变颜色,有的变成红色,有的变成黄色。等到深秋的时候,秋风一吹,叶子就会随秋风飘落。
二、引导幼儿观察树叶,大胆地说出它的外形特征
1、教师:小朋友,你们把自己带的树叶拿出来吧!
2、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树叶的形状特征,认识它们的名称。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你们拿的这些树叶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觉得你们的树叶像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树叶的名字。
3、教师让幼儿摸一摸这些树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再闻一闻,它又有什么样的味道。
4、请幼儿交换观察树叶
教师:这片树叶和你刚才摸的树叶有什么不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等来说一说。)
三、认识树叶的名称
1、教师:你们都知道这些树叶的名字吗?
枫树的树叶像手掌,银杏树的树叶像扇子,松树的叶子像针,白桦树的叶子像颗心。
2、游戏:教师报出树的名字,幼儿能很快地举起它的树叶,并说出它的形状。
四、游戏:树叶找朋友,巩固认识这些秋天的树叶
1、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我说到什么树叶或者是说到什么形状的时候,拿了这个树叶的小朋友就站出来。然后找到跟你拿一样树叶的好朋友握握手。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3、教师进行小结,结束活动。
习作目标 篇2
1、引领学生走进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2、组织学生到公园、野外、山区等处去秋游,着重观察秋天的树叶,搞清它们的形状、色彩。
3、着力提高学生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指导学生制作“树叶书签”、“树叶册”等。
4、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各种树叶,培养它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5、以说促写,努力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水平。
设计理念 篇3
习作指导以观察和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走进秋天,走近树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累素材。在交流观察发现、引导言语表达等习作指导过程中,启发学生做有心人,写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想象,自己心目中“秋天的树叶”,那些“我”独有的东西。作文教学应为人而文,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悟性,焕发学生的灵性,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 篇4
一、在回味中亲近。
1、唤醒回忆。(播放音乐《秋日的私语》)
(1)师描述:前天,我们去秋游,感受到了浓浓的秋天的气息,特别是与秋天的树叶进行了亲密的接触。那么,你眼中秋天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简要谈一谈真实的感受)
(2)老师眼中秋天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呢?(教师也谈一谈,与学生真诚交流。)
(3)古代诗人眼中秋天的树叶又是什么样的呢?
(4)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展出: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
(通过师生交流,谈对秋天树叶的印象,虽寥寥数语,却勾起了学生的回忆,和着那一曲《秋日的私语》,使学生不知不觉又一次走进秋的天地,走近秋天的叶子,流连其间。学生把搜集的与秋天树叶有关的古诗词展示出来,营造出浓浓的诗的意境,与秋天的'树叶的神韵相契合。)
(5)师:是呀,古人对秋天的树叶既有“一叶知秋”“榈庭多落叶”的感慨,又有“红于二月花”“霜干片片轻”的喜爱。看来,秋叶真是秋日一道靓丽的风景。
边出示边朗诵:
写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写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写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写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精彩回放。
播放录像,体会秋雨秋夜秋色秋声中的叶,录像中可以加话外音,然后播放同学们观察、搜集树叶的活动情景。在展示秋色红遍山野的时候,加入秋天树叶的特写镜头,从整体到局部,由漫山遍野到一棵树,再从一簇树叶到一片树叶。
(播放录像与展示学生搜集的叶子,进一步使学生亲近树叶。学生只有“情意”萌动时才有用语言表达的愿望,在作文指导时努力通过创设情境撩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习作激情,产生“我要写”的愿望。)
3、展示分享。
秋游的时候,同学们都做有心人,不仅搜集了许多树叶,而且不少同学回去还进行了加工,制成了书签,绘成了“树叶画”,给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杰作”。)
4、小结。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树叶把秋天装扮得如诗如画,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叶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美。
二、在发现中体验。
1、教师引导:所谓观察,就是仔细察看。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一片秋叶呢?(随着学生的发言板书:颜色、形状、姿态……)
2、指导观察。
(1)观叶色。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红的、黄的、绿的……五彩缤纷。)如果是黄色的,是金黄、橘黄,还是绿中泛黄?即便松柏等四季常青的树叶,只要细心地去观察,也会发现它们有细微的变化。
(2)辨叶形。秋天的树叶是什么形状?是圆形的、扇形的,还是爪形的、针形的……再瞧瞧它们叶柄的形状、叶脉的纹路是什么样的?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虽然树叶形状不一,但都精致奇丽。
(3)摸叶片。在看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伸出小手摸摸叶片,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进一步感知秋天树叶的特点。
(4)嗅叶味。观察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鼻子凑近叶片嗅一嗅,感受叶子透出的秋的味道。
(观察力最可贵的品质是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指导学生观察开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叶色、辨叶形、摸叶片、嗅叶味,从观察一枚树叶,一簇树叶,一株树叶,及至漫山遍野的树叶。指导学生观察有层次,有方法,循序渐进,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知秋叶,为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句是可以模仿的,但活生生的体验是无法用文字来克隆的。教师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看、闻、摸,静静地想,细细地品,分享发现,分享体验,分享快乐。)
3、启发回忆。
(1)我们刚刚观察的是一片树叶。一簇树叶,一株树叶,满山树叶,又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习作时可以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既写单片的树叶,又写整体的树叶。)
(2)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风中的树叶是怎样的姿态呢?(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在枝头颤抖的树叶、在空中飘舞的树叶的姿态,以及它们发出的声音,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提示学生还可以写写雨中的秋叶等等。
4、小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一定会发现秋叶的不同特点,发现秋叶的细微差别,就会有一份收获,有一份惊喜,笔下的秋叶一定会栩栩如生。
三、在想象中张扬。
1、播放录像。看到这些色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树叶,你联想到什么呢?请把你联想到的写在你搜集的树叶上,或写在准备好的各种树叶形状的纸片上。
2、集体交流。请学生读写在叶子上或叶形纸上的句子,教师及时点拨,对写出自己真实感受和富有个性的想象给予赞扬,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出示课件。课件上出现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树叶,上面写着一些句子,请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孩子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一旦他们的思维打开,插上想象的翅膀,就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鼓励学生率性而为,张扬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童心为秋天涂抹色彩。)
写在树叶上的句子有:
(1)一片秋叶就是一首诗,几声虫鸣就是一曲歌。
(2)秋天停在一片树叶上面……
(3)飘飞的树叶是风的语言。
(4)一阵秋风使树叶变成黄金一般的玫瑰。
(5)风走后不久,那片树叶的脸红了。
(6)大树,是撑开的伞,现在,叶子落了,是伞漏了吗?
(7)秋意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风掠过山谷离开。
4、小结。生动的想象有一种魅力,就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读后常常令人长久难忘。只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哪怕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事物也能产生无穷的美感与诗意。
四、在表达中成长。
1、自主拟题。我们围绕“秋天的树叶”写一篇习作。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打算拟一个什么题目呢?(请部分学生把拟定的题目写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赏。)
写在黑板上的题目有:《落叶的旅行》《秋天的“鬼精灵”》《秋叶抒怀》《秋叶赋》《霜叶红于二月花》《小树叶的秋天舞会》《漫天红叶》《百变秋叶》《秋天的“信件”》……
2、下笔成文。下面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描绘眼中的秋天的树叶吧。学生习作。(略)
教材分析 篇5
俗话说:一叶知秋。“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天,许多树的叶子换上了新的色彩。组织一次秋游,到野外、山上、公园或植物园里去,观察一些植物的叶子,看看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注意搜集各种植物的落叶,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色彩,还可将它们搜集起来,制成“树叶册”或“树叶书签”。在作文课上,先给同学们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树叶,然后围绕“秋天的树叶”,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课前准备 篇6
1、组织学生秋游,观察树叶,搜集自己喜爱的各种植物的落叶。
2、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如树叶颜色变化的原因及与秋天树叶有关的古诗词等。
3、教师拍摄一段录像,包括秋天的景色全景,秋天树叶的特写镜头,同学们观察、搜集树叶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