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沪教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精选5篇)正文

《沪教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精选5篇)》

时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沪教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精选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篇1

【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意思】面对浩浩的洞庭湖水,欲过却无舟可 乘。用“无舟楫”来喻自己想出仕却无人可以引见的现实,在如此 “圣 明”的时代端坐闲居怎能不惭愧呢?借助比喻来表白诗人希望被赏识、 重用的心理,委婉、恳切的言辞中饱含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涵虚: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②楫(jí):划船工具。

【全鉴赏诗】

唐代人要进入仕途,往往需贵人引荐,写诗作文给有名望的 人看,以期得到赏识提携,时称干谒。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孟浩然积极入世 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孟浩然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 都在隐居,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他迫切需要贵人的引荐,这首诗就是一 首有名的干谒诗。

八月的洞庭湖水高涨,水面几乎与湖岸持平。湖面浩渺无边,水天相 接,含混一片。云梦二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想渡 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在这个圣明时代,人人都在建功立业,自己却闲 居无事,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 得鱼成功。

开头四句着意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不然。“气蒸”句 乃本诗中的名句,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咏洞庭湖的佳 句。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 湖东弱,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齿 城岸,岁常倾颓。”故有“波撼”一句。《西清诗话》评诗的此联说:“洞庭天 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能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才情卓异,奇 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如水,浓描洞庭,绝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的高明 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 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 张九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隐喻风流 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托水言志。

后四句是本诗主旨所在,由写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欲济无 舟楫”,是从眼前湖水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渺的湖水,想起自己还是在 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援引,这正如想渡水却没有船只一样,类比非常 巧妙。《唐诗从绳》评此处云:“此篇望人援手,不直露本意,但微以比兴出 之,幽婉可法。”“坐观”两句暗指自己希望像众多渔夫一样那样,能有垂钓 的工具和机会,意即能得到对方的赏识,肯为自己援引,给自己提供一个 机会,不要使自己的雄心壮志沦为一场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 羡鱼,不若归家织网。”此处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 古语,孟诗反其意而用之。《唐诗举要》说此诗末联:“唐人达官诗文,多干 乞之意,此诗收句亦然,而词意则超绝矣。”

纵观全诗,写景雄阔,气势非凡,阐述心迹,不卑不亢,露壮志才情,隐 寒伧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气磅礴,才气纵横而又开合有度。孟诗清淡, 但清淡中常见傲气,本诗可谓一流。《瀛奎律髓汇评》谓此诗“当与杜诗俱 为有唐五律之冠”,此言不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篇2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 737 ),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诗人写给他的。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的名句。八月水涨,湖水几乎与岸平。向湖中看,水天相接,水跟天混合一体,分不清彼此,所以称混太清,太清指天。但洞庭湖上的水天相混,与一般的水天相接不一样。水天相接,还是水是水、天是天,只是人的视力造成的错觉,这里的水天相混,是水与天混而不分,在水与天之间的一段虚空已包含在湖水里,所以是水和天相混了。

气蒸云梦泽,水面上有蒸发出来的水气,把虚空包含了,这个水气也把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古代的云梦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方圆八九百里,这里泛指围绕着洞庭湖一带。接着第四句写洞庭湖波浪的声势。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称洞庭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故称波撼岳阳城。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那儿的岳阳楼是望洞庭湖的胜地。这四句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后四句是感怀。欲济无舟楫,《书·说命上》:

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端居耻圣明,端居指平居闲处,在圣明时即太平时,闲着不做事是可耻的。《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末联表示空有羡鱼的感情,希望对方推荐。这首诗的感怀部分,写得含蓄,不直白求荐。所用典故,与望洞庭湖密切结合,极为自然,而融化无迹。

这首诗仅用四句话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气势,写出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抒怀里又要结合写景,含蓄不露,虽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在写景上,诗人抓住洞庭湖水势大的季节,用八月来点明,用湖水平说明水势的浩大,开头朴实而有力。第二句就奇峰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气魄。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水天相接,原来是含虚混太清,湖上的水气把天和空都包含进去了。这才捕捉住了它的特点,写出了它的浩渺的气势。如此还不够,再加上气蒸云梦泽,水气的蒸腾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这样写,还没有写足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于是再加上波撼岳阳城,使人感到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这才把洞庭湖的特点写足了。

在抒怀方面,明明是求人引荐,却没有一句求荐的`话,而是结合洞庭湖的描写,用欲济无舟楫来暗示,并说自己不出来做事对不起这个时代。对方原是宰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篇3

【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意思1】坐着看那些垂钓的人,我没 有钓竿,只是心里羡慕钓鱼者而已。 徒:空。

【意思2】我看到了那些钓鱼的人,空有羡慕的心情,可是手里没钓鱼工具。婉转地表达了求人推荐提携的心情,但话说得曲折含蓄,不露痕迹。“坐观” 二字,再加一个 “羡” 字,已经把作者的心情全部写出,写得如此得体。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没有希望做 某事,徒有羡慕之心,或形容只是袖手 旁观别人做事,并不想参与其中。[例] 一种是,面对大好形势,虽有动于衷,啧 啧称赞,但只闻赞美,不见行动,在跃进 声中立马踟蹰,在新长征中盼顾不前, 颇类似唐诗写的那种人:“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李善阶《从“羡鱼”和 “结网”谈起》)

【全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鉴赏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曾被人誉为“有唐五律之冠” (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无名氏”语)。诗题一作 《临洞庭湖》。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至十七年(728—729)曾西游长安,在京城结识了张九龄,两人结为忘形交。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此诗即是张九龄为相期间孟浩然寄赠给他的一首干谒诗,表达了诗人自伤不遇,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推荐援引而出仕从政的心情。

首联两句写洞庭湖水面空阔,混茫无边。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境内,长约二百里,广约百里。仲秋八月,湖水暴涨,渺无涯际,与岸齐平;在阳光的返照下,天空如同涵容在湖水中,浩瀚无垠的湖水仿佛与天空混而为一,水天一色,极为壮观。“平”、“涵”、“混”三字用得极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秋水平湖,与天相接的景象。“虚”与“太清”,均指天空。

颔联两句写洞庭湖的水气与波涛。湖面蒸腾的水气,如同淡淡的薄雾,笼罩着茫茫的云梦泽一带;湖水掀起的波涛,声如擂鼓,势若雷霆,汹涌澎湃,震天撼地,连巍巍雄踞于湖边的岳阳城似乎也被波涛所摇动。云梦泽是古代巨泽,位于今湖北省长江南北,原为二泽,江北称云,江南称梦,后大部淤成陆地,遂并称云梦泽。此处用 “云梦泽”指代湖北省东南部及湖南省北部的广大低洼地区。上句用一“蒸”字, 写出水气弥漫之广与积蓄之丰; 下句用一“撼”字, 写出波涛喧声之大与威势之强。这两句诗阔大雄浑,气象壮观, 是咏洞庭湖的名句,正如《西清诗话》所说:“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 一语气象。”后来杜甫亦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两句咏洞庭湖的名句,堪与孟诗媲美,同为千古绝唱, 致使方回叹道, 洞庭湖与岳阳楼之壮观, “孟杜二诗尽之矣”, “后人自不敢复题” ( 《瀛奎律髓》卷一)。在两句孟诗中, 尤以 “波撼岳阳城” 一句最为声势动人。宋人范志明 《岳阳风土记》 云: “孟浩然《洞庭湖》诗有 ‘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 昼夜不息。”孟诗此句,既有夸张,亦有写实, 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波涛动人心魄的气势。

前四句既描绘了湖庭湖气势雄伟、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用以象征太平富强、兴旺发达的开元盛世。

颈联两句表达诗人出仕无门、不甘隐居的心情。上句说自己想渡过波涛汹涌的洞庭湖, 但苦于没有船和桨, 实际暗喻着诗人想从政做官, 但可惜无人引荐的慨叹。张衡《应闲》云: “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此为 “欲济无舟楫”所本。诗中之 “济”字, 语意双关,兼含 “济水”与 “济世”之意。“舟楫”既指渡水器具, 亦指引荐之人。下句说自己虽然身处明君治下的盛明之世, 但却平居闲处, 无所事事, 实在感到惭愧, 有负 “圣明”之世, 从而表达了诗人不甘长期隐居, 而欲出仕求官, 做一番事业的愿望。“端居” 即平居、闲居, 此处指隐居。

尾联两句请求张九龄予以推荐援引。诗人说他坐在湖边看着垂钓之人,只能徒然羡慕别人钓到的大鱼罢了。“垂钓者”既实指洞庭湖边的钓鱼人, 亦喻指执掌朝政的丞相张九龄。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 张丞相主持政事,诗人是很钦佩羡慕的,很愿追随在丞相左右,为朝庭做些事情;但自己现在仍是在野之身, 尚无一官半职, 虽然空有出仕从政的愿望, 但却无法实现, 因而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推荐援引。《淮南子·说林训》 云:“临河而羡鱼, 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借用了这一古语, 既与有关洞庭湖的描写相贴合,但又翻出干谒求荐的新意:“唐人上达官诗文多干乞之意, 此诗收句亦然, 而词意则超绝矣。” (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卷四)。

这首诗的构思非常巧妙新颖。前四句虽系写景, 但景中含情,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巧妙地歌颂了开元盛世。后四句虽系抒情,但婉而不露, 写得萦纤曲折, 含蓄蕴藉。诗人虽然希望张九龄引荐, 但又不失身份,写得词语得体,不卑不亢,毫无寒乞相。纪昀评此诗曰: “此襄阳求荐之作……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 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 (据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引) 纪氏此评, 可谓一语破的。

孟浩然之诗, 总体上虽以孤寂悠闲、冲淡清远著称,但有些诗却 “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 《唐音癸》卷五引 《吟谱》语)。这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即是雄浑壮逸风格的代表作。清人潘德舆说,孟浩然有些诗 “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养一斋诗话》),壮逸浑健之诗在孟集中虽然不多,并不代表孟诗的主要风格,但它毕竟是孟诗的一个重要方面。

沪教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

教学设想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

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

(1)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

(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3)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

(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作业: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自荐”。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歌鉴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拓展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及答案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包涵,包容。

虚:虚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即古代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大都淤成了陆地。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此为拍击之意。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2分)

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2分)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

5.雄浑壮阔,气势博大

6.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

7、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8、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

阅读练习二: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天空。(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分)

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3分)

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10)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11)这首诗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阳楼》感身叹世,表现贫病困顿中的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阅读练习三: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2分)

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2分)

4、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五言律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3、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夸张。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阅读练习四:

1、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答: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答: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3、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

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4、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用典故;这是隐喻想做官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阅读练习五

⑴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2分)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⑵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划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2分)

⑶结合诗歌的尾联(最后两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C

(2)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或:一片白茫茫的云梦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撼动整个岳阳城。)(意对即可)

(3)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1分),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1分,意对即可)。

翻译: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得平平满满,浩瀚的湖面与天浑然一体。蒸腾的水气笼罩着广阔的云梦二泽,湖中的波涛拍击着坚固的岳阳古城,我想出仕无人援引,犹如想渡湖却没有舟楫一样,在这圣明之世置闲真使我惭愧不已。坐在岸边望着垂钓之人,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赏析]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诗人写给他的。前四句是写洞庭湖的名句。八月水涨,湖水几乎与岸平。向湖中看,水天相接,水跟天混合一体,分不清彼此,所以称混太清,太清指天。但洞庭湖上的水天相混,与一般的水天相接不一样。水天相接,还是水是水、天是天,只是人的视力造成的错觉,这里的水天相混,是水与天混而不分,在水与天之间的一段虚空已包含在湖水里,所以是水和天相混了。气蒸云梦泽,水面上有蒸发出来的水气,把虚空包含了,这个水气也把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古代的云梦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方圆九百里,这里泛指围绕着洞庭湖一带。接着第四句写洞庭湖波浪的声势。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称洞庭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故称波撼岳阳城。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那儿的岳阳楼是望洞庭湖的胜地。这四句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后四句是感怀。欲济无舟楫,《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端居耻圣明,端居指平居闲处,在圣明时即太平时,闲着不做事是可耻的。《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末联表示空有羡鱼的感情,希望对方推荐。这首诗的感怀部分,写得含蓄,不直白求荐。所用典故,与望洞庭湖密切结合,极为自然,而融化无迹。

这首诗仅用四句话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气势,写出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抒怀里又要结合写景,含蓄不露,虽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在写景上,诗人抓住洞庭湖水势大的季节,用八月来点明,用湖水平说明水势的浩大,开头朴实而有力。第二句就奇峰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气魄。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水天相接,原来是含虚混太清,湖上的水气把天和空都包含进去了。这才捕捉住了它的特点,写出了它的浩渺的气势。如此还不够,再加上气蒸云梦泽,水气的蒸腾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这样写,还没有写足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

于是再加上波撼岳阳城,使人感到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这才把洞庭湖的特点写足了。

在抒怀方面,明明是求人引荐,却没有一句求荐的话,而是结合洞庭湖的描写,用欲济无舟楫来暗示,并说自己不出来做事对不起这个时代。对方原是宰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篇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诗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答:

4. 这首干谒诗(“乞仕诗”)借景抒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以下是20xx年湘高中理科实验班招生题)

5.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例举一首与其写景手法相同的诗。

答:

6. 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

(以下是20xx年自贡巿中考题)

7.解释下面的词句。(2分)

①太清:

②端居耻圣明:

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 )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写景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 )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 )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 )

9.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从___和___觉的角度展现了洞庭湖________的景象,极富艺术感染力。

10.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试举一例加以品析。

答案:

1. 坐观垂钓者,独有羡鱼情。

2. 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3. 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 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

5. 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结秋霜。

6. 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犹想出仕而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7、①指天,天空。②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8.A√,B√,C×,D√。

9.视 听 波澜壮阔

10.示例:“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触景兴怀,巧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却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