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8篇)正文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8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 、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

3 、通过品味语言,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美在景物美,情感美,作者善于从美的景物中发现美,并能用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表现出来。学习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要引导学生去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设想:

好的诗文往往是教者言不可尽传,必须经过欣赏者自己的品味、体悟,才能获得其艺术美的真谛。欣赏优美的散文,贵在多读,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学生要能说出景物的特点,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法,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了解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层次,从而发现它独特的美;美的事物和情感需要美的语言表现,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从修辞的运用、用词的讲究、虚实结合等方面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老舍先生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学习《济南的冬天》。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

参考: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学生展示重点字词的读音,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济南(jǐ) 伦敦(dūn)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看护(kān)着落(zhuó)着急(zháo)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及朗读的处理相比较,作好点评的准备。

2、学生点评教师的朗读。

3、学生听读朗读录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②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注意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它冬天的特点的。

明确② 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雪来写的。

5、学生选读课文任一自然段并说出选读这一自然段的理由。

四、问题解决

(一)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要求:

1、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吗?

2、济南不仅是个“宝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是怎样的?

3、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每一段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4、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

(二)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上述问题,教师做适当地追问并作必要板书

1、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教师追问: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明确:文章开头,作者从自己的亲身感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北平冬天的风多与济南冬天“没有风声”对比,把伦敦冬天的多雾,不见阳光和济南冬天的“响晴”对比,把热带的毒日、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教师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作者笔下“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教师追问:文章主要抓住济南冬天的山、水来写,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起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3、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侧重写济南冬天气候温暖晴朗,小山的可爱,给人温存、体贴、慈祥之感;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着重写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第4自然段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着重写小山的远景,略写。

老师板书: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教师追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明确:第2自然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是:①从济南的地理环境来写。“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交代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②从济南人的表情、感受、幻想和心情来写。表情是是“面上含笑”;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就是这点幻想;心情“ 并不着急”。这些描写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第3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吧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山上写矮松,山尖写山和蓝天的色彩,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山腰着重写光和色。

4、第5自然段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绿,水的温暖,水的清亮。

老师板书:水:温暖、清亮

小结:文章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先总写老城全貌,有山有水(第2自然段),然后再饱览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3、4自然段),最后再到垂柳岸边领略“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的水上景色(第5自然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

五、品味语言

学生再次细细品味课文,找出欣赏的语言并说明欣赏的理由。

1、学生读课文,作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据实际情况点评,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技巧。(针对相同的表现技巧,学生展示2到3句)

参考材料:

第1自然段“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准确)

第2自然段“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把济南拟人化,写得很有温情,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拟人修辞的运用)

第2自然段“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小摇篮”的比喻和“安静不动”、“低声”的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

第2自然段“慈善”通常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表现济南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温情、暖和的。(用词准确)

第3自然段“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顶”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用词准确)“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比喻的修辞)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穿”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把山坡上雪色和草色斑相间斑驳的色彩,说成是“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用词准确)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写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的娇美。(拟人修辞的运用)

3、加以总结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用词的准确;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

4、赏析语言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从①虚实结合,联想丰富②直抒胸臆③创设意境,流露深情④ 对比烘托等方面。

六、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习作交流,作恰当点评。)

七、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运用①虚实结合,联想丰富②直抒胸臆③创设意境,流露深情④ 对比烘托等写法的句子各一个。

2、修改课堂小习作,誊写在练笔本上。

3、读课文2遍,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推荐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骆驼祥子》、《茶馆》

附:板书设计

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济南的冬天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 比喻、拟人 冬天的济南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 温暖、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景色。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描写景色的方法(情景交融)。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言。

4.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热爱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审美能力。

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四、情景导入

同学们,十月的秋天凉爽怡人,这是风高云淡、果实飘香的南方的季节。而今天呢?我们将组织一次超时空的北国之旅。我们知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飘雪”,北方的冬天白雪飘飞、寒风凛冽。严寒几乎成为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而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告诉我们,济南的冬天是温暖、响晴的。他作为我们的导游,带着我们北上济南城,会让我们领略怎样的冬天?(板书课文题目与作者)

五、教学新课

1.明确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利用多媒体展示)

3.整体感知

①播放朗读录音,圈点生字词,整体把握,理出文章脉络(若条件不允许,则分两个小组齐读课文,相互纠正错误读音。老师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

②疏通生字词,强化记忆;

多媒体课件展示“字词练习”:

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镶( );响( )晴

肌( )肤;绿萍( )

水藻( );贮藏( )

澄( )清

六、师生共赏

齐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提问,学生作答,老师再作引导与补充。

(1)本文的开头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对比的写作手法)

(2)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对比的吗?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又是什么?(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情的特点)

板书:

(3)本文段中,出现了多少次“像我”,为什么这样写呢?

2次。文中原句强调了“像我”这个短语,作为插入语出现在句子中,就着重指出了“我”独特的感受。

(4)本文段中,“响晴”,“响亮”分别是什么意思?又怎样的表达效果?

“响晴”指天空晴朗无云;“响亮”指非常明亮,这两个“响”相当于一个程度副词,可解释为“很”,“非常”。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济南冬天无风,无雾而“温晴”的特点。

(5)老师补充:

“温晴”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冬天的景色便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板书:体现赞美之情)。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七、师生共赏:

随机抽样三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

【创新训练】

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语句。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现在请你们细细默读、品味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简单勾勒出济南冬天的样子,也就是让老师看一看在你脑海中阳光下的济南城是怎样的?

要求:同学们根据第二自然段,边默读边勾勒出阳光下的济南城,花时2分钟(提示: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的全景等)。

老师抽样欣赏学生的作品,适当评价。

出示教具,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小黑板上的勾勒图)。

【品味语言】

(1)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使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小山的地理特征?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点口儿,写出小山围住济南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采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它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低声细语的"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当小山将济南城围拢,中间低,四周高,作者便把这种形状联想成“小摇篮”,济南城便像婴儿一样,在小山围成的小摇篮里酣睡。冬天的凛冽寒风被阻挡在外,使得济南冬天的'气候变得与众不同,它是温暖响晴的。加上小山们那一句安静低声、温存体贴的抚慰——“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样便十分形象、生动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4)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呢?

有近代人为慈善下了如此的定义: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为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通常是指人的神态,慈祥、谦逊。老舍用“慈善”形容济南的冬天,表现了济南的冬天给人无比亲切之感。像小摇篮一样的小山保护人们免受寒冬冰冻之苦,而是创造了如春天一样温暖、响晴的生存环境。如此安全而舒适,使人们不由得对济南的冬天产生喜爱和感激之情。我们都领略过“寒冬”的淫威。然而,这里的冬天并非一副严酷的面孔,而是那样的笑容可掬,如长辈般的“慈善”可亲,怎不叫人喜爱并由衷赞美它呢?

八、课堂回顾与总结: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紧紧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这几个角度来写,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因此,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本文情景交融,语言准确,生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九、拓展延伸:

①你生活的城市里,冬天是个什么样子的?请你练练笔,把心中最深的感受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注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②抄写、注音和解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附录: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大。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毕业后,任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由此可见,山东七年多的时间,在老舍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齐鲁大学任教是写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的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济南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3

课题:济南的冬天(两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文章的脉络,归纳景物描述方法;

3、赏析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生动细致的描写景物。

学习难点:学习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环节:认定目标--学生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分组展示(教师精讲、点拨)-- 梳理小结

教具:网络支持的多媒体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过《春》,对写景抒情的文章有一定了解,明白分析写景文的方法,但是对于饱含深情的句子中的“情”分析不够透彻。另外,对于济南特殊的地理位 置不是特别了解,需要借助网络了解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导学策略:

导思 第二课时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课文的遣词造句如何体现情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精读第三语段,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

2、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句子并能分析其在写景中的作用。

3、结合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分析本文优美的语言特色。

二、文本分析,合作探究

1 请同学有感情地3朗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

(学法指导 :可以分析描写顺序、修辞手法、写作角度等方面分析,可以回忆《春》的学习过程。不要忽略作者的情感。)

教师点拨:先总写“妙”。分写按空间顺序写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最后总写这些小山太秀气。

学生回答修辞方法时教师预设追问:为什么比作“看护妇”?秀气是怎样写出来的?“给山们”句子中的“们”能否去掉?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学生分析,此环节要有朗读品味。

2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是那么的温馨、可爱、美丽,那么阳光朗照下的山、城 外的远山和冒热气的水作者写得又怎样呢?我们来一起仔细品味。

例如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这句话中“ 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写出了作者亲身的感受。

例如2:“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 的美景,给读者以动态的生活实感。后文的“穿”则是拟人修辞,显得山、雪、草也是有情有意。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你也试着分析3个这样美点吧:

教师预设:2段中学生可能分析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教师追问:a “设若------”这句话在文中作用? b句子里有许多儿化音,有何作用?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分析:4段“小村庄”“小水墨画”将小村庄,雪人格化,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村庄,雪的位置,营造了温暖、安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赞美、喜爱的心情。

5段 学生可能谈到绿、暖、 清的特点,

教师追问 a“不忍”可以去掉吗?强调水的多情。b“冒着点”中“点”多余么 为什么?强调温暖的感受。

C结尾句 和标题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强调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 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3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想想作者是怎样让笔下的景物生动起来的,请同学们归纳写景方法。

(学法指导:回忆《紫藤萝瀑布》、《春》的写景方法以及精 读第三段的收获归纳。)

教师点拨:抓住景物特征;巧用修辞;有顺序;写色、态、光;写景中渗透着情感。

拓展延伸,展示自我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何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篇?说 明理由。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相同点:都是以散文形式来描写景色,两位作者都善于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该季节写的令读者身临其境,将景色写得十分美丽,十分迷人。

达标测评

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盈(yíng) 朦胧(méng) 伦敦(dūn) 旋律(xuán)

B.水藻(zho) 贮蓄(zhù) 均匀(yún) 抚摩(fǔ)

C.斑驳(bó) 镶嵌(xuāng) 着急(zhu ó) 温润(wēn)

D.稀疏(sū) 澄清(chéng) 惊诧(chà) 玫瑰(guī)

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3、 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

⑴绿是生命的颜色。⑵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⑶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⑷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⑸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⑹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推荐阅读《济南的秋天》。

第二课时环节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并欣赏了对比方式的开头。这样温馨的境界,作者怎样用笔墨来描写的呢?今天我们就细细品味这优美散文

二、认定目标2’

三齐声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优美 的语句。5’

四、学生思考交流三个任务。10’

五、学生展示。20’

六、梳理小结5’

七、教师小结:2’

老舍写得精彩,同学们展示得更精彩,一篇优美的文章,不仅需要有魅力的语言,更需要作者用心去感受生活,老舍在济南的一段生活,是他一生的写作鼎盛时期,

事业的收获让他更加对济南情有独钟,所以他爱济南的冬天,更爱济南,所以,课后推荐阅读《济南的秋天》,感受作者的情感。

提示:可以从结构、观察点、语言、体裁等方面比较。

教学反思

1.课上得很成功。

2.预习很关键,预习的指导要具体。

3.读很重要,“薄雪覆盖的小山”反复诵读。

4.课堂评价还要多一些激励性语言。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4

一、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 、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二、学习重点

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 学习难点

品读文中优 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2、 写作背景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抒情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把济南当作他的第二故乡。”

3、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 ,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

拟1——2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一)、师板书课题,激趣导入。

二)、生读标,师解标。

三)、布置生用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题:

1、字音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2、 整体感 知

1)、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引导提示:从第一段文字有几句及标点入手,找出概括句,就能明确所提问题。)

2)、作者对济南的总印象是什么?为什么?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四)、小组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五)、师点评归纳,小结。

六)、齐读课文,积累美词佳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了解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过程:

一)、师板书课题,示标,解标。

二)、请生读课文,细细揣摩,品味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题:分析下面的句子,体会拟人、比喻的妙处。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三)、交流探究成果,师点评归纳。

四)、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温情”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当堂训练。(可做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用)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 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 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 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 破败的墩子上瞭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 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 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 :深沉的思考。

(1)第[ 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 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抓 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用案人自主创新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

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

老舍(18 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 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

4.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 件展示)

响(xiǎng)晴 着(zhuó)落 宽敞(chǎng) 贮(zhù)蓄

澄(chéng)清 髻(jì) 水藻(zǎo) 狭(xiá)窄 空灵

(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5.学生展示读,可配乐。

师生共同体会朗读的情感把握。

三、整体把握,理清全文脉络

教师提示阅读方法:粗读,把握基本内容;细读,理解主题,揣摩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

1.学生默读,思考。

(1)用一句话概述对全文的总体印象。(可从不同角度)。

(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

(3)文中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

(4)作者对景物怎样描写?

2.学生合作讨论上面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个画面:阳光下的济南、雪后的山景、济南冬天的水。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进行体会。

四、创新活动——当一当导游(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要给一个没有到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解说?请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济南冬天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点评。

五、小结

1.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导游活动,加深了我们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2.再次细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揣摩、品味。

第二课时

一、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听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生合作完成。) (针对课文第1段。)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 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六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的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 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 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二、拓展延伸

资料宝藏

1.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2.相关知识

北京娱乐信报 20xx年6月23日 :(十大文化偶像出炉) 时间: 6月6日 — 6月20日 参加人数:14万多人 一直以来争议很大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于 6月20日 正式揭晓,十大获选偶像名单出炉,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尽,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将授予他。作为一名满族作家,老舍狂热地迷恋单弦、大鼓这些俗文化,他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话剧《茶馆》更是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3.《冬日絮语》(冯骥才)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 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阴影遮翳,葱茏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彻,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为唯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

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分离愈远的情人,愈显示了他们的心丝毫没有分离;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

冬日里, 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

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断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便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了一句话:

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

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 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 那一桩永恒的爱吗?

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3.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让学生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一、教学时数与方法

课时:两课时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二、教学用具与课件

多媒体投影仪《济南的冬天》的录音带收集的冬天的图片

三、教学设想

从收集的冬天的图片入手,引出文章作者一开始就拿北平、伦敦冬天的特点与济南对比,引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在许多人眼中冬天就是冷的、枯燥的代名词,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呢?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后,接下来就来体会作家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体会他笔下的一幅冬天的水墨画。

四、预习设计

1.认为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为什么济南是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济南的冬之美

2.了解济南的冬天的最重要特点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投影仪把一些收集的不同地方冬天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大家说说对每个地方冬天的感觉。(找一两位同学说一下)然后引出济南这个地方。

2.济南很早就有“齐多甘泉,甲于天下”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那么济南的冬天究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作者简介

用多媒体投影仪投出老舍先生的相片,让一两个同学讲一下对作者的认识,然后归纳重要的作者信息(老舍,原名舒庆春,著名作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

(三)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指导学生朗读,注意生词的读音,停顿以及感情

2.找出最能表现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词语(参考:温晴)

(四)分析课文

1.阅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文章怎样引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的?(与北平、伦敦相比)

2.快速阅读下面几段,找出作者主要抓住了济南的冬天的什么景物来写?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山和水;①山矮小,环城,山上窝着小村庄山秀丽;山上有雪,雪俏丽;②水绿,水清,水暖,水清丽③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慈善的,是一个宝地)

(五)步置作业

1.认真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2.完成练习一

3.找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1主要学习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2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旧学新

1、检查作业,叫一两名同学起来回答

2、叫同学汇报上节课的疑难问题,一起解决

(二)学习新课,让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三段,要求:

①找出本段所运用的三个方位名词和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通过讨论辨析明确:三个方位名词是"山上"、"山尖"、"山坡",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日落";这一段主要写济南雪后山上的景色。

②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动的三个带有比喻意义的动词和拟人句,说说所起的作用。

明确:三个动词是"顶"、"镶"、"穿",拟人句是"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表现济南小山"秀气"的特征。

2、朗读第五段,要求:

①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

明确:词句是"贮蓄"、"全拿出来"、"精神"、"不忍得"、"照个影儿"、"蓝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团花";本段写济南的水,写出其"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绿"、"澄清"、"水天一色"的特点。

②揣摩结尾一句:"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词句感受到的?

明确: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喜爱和赞美。从"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些小山冬天特别可爱"、"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词句可以看出来。

(四)总结课文

总结:作者的情感,融会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以美好的事物作喻体,表现景物特点,用拟人修辞句式,赋予景物美好情感。情景交融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

(五)对比阅读,把《春》和《济南的冬天》作比较,体会两篇文章的语言美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第三道练习题,写自己家乡的冬天,字数不限。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的特有魅力。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朗读、品味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冬天的美丽。

【教学步骤】

一、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

1、学生说话。(或演讲,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报道新闻)

2、学生点评。(或语言,或感情,或体态、或节奏等)

二、导入新课

一年可分为几个季节?同学们冬天联想到什么?东山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三、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

⑴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⑵课文中哪些景物你印象最深的?为什么?

四、学生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围绕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1、讨论,推荐同学发言,在大组(全班范围内)中交流。

2、教师点拨:

⑴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的写法。

⑵济南的山特点:温暖、可爱、美丽迷人──衬托的写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⑶济南的水特点:清亮、空灵──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既赞美济南冬天的美丽,同时也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美丽景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小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分析,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字里行间到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练习

1、想一想你看到过的什么地方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模仿《济南的冬天》的一些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配套教材──《济南的冬天》。

板书设计】

无风声

无雷声

无毒日

阳光朗照

薄雾覆盖

城外远山

清水碧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