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教案(优秀10篇)正文

《《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教案(优秀10篇)》

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整理的《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角形的内角和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p28例题、“试一试”p29“想想做做”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 让学生学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3、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探索的意识,发展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准备:量角器 三角尺 正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量出自己准备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谈话设疑:只要你们说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我能猜出第3个角的度数师生互动 生说师猜用自己的三角形按要求操作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对照检查(有异议的做好记录) 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初步感知内角和180° 实验验证自主探索 请观察自己手中的三角板它们是什么三角形?屏幕显示同样的三角形,指名指角取出各自的三角板观察交流(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互相指三个角 叙述:这三个角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你知道三角板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检查学生活动情况(测量结果、计算结果)指名说内角和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是180°,是不是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认识内角,互相交流)分组活动 量角度 算内角和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90°+60°+30°=180°90°+45°+45°=180°(两个三角板内角和都是180°)猜测并交流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呢?(根据情况适当提示不同的方法)巡视 指导 了解学生实验情况组织学生演示、交流同桌讨论 汇报交流分组合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交流实验方法可能运用的实验方案(提示不能只用一种三角形):① 画一个三角形,分别量出3个角的度数,并算出3个角的度数和(可能会出现不同情况,要说明: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是正常情况,同时引导发现它们的和都在180°左右)② 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把它们拼在一起(投影演示):拼成一个平角③ 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使它们正好折在一起(投影演示):拼成一个平角结合实验交流情况,提问:通过多次实验,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吗?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现在你能像老师那样猜出角度吗?互相交流、提示(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同桌互相猜角度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试一试”出示“试一试” 巡视 个别指导提问:∠3多少度?你是怎么算的?(适当提问)请大家量一量,看看与算出的结果是否一样?独立完成∠3角度的计算交流180°-75°-39°=66°180°-(75°+39°)=66°独立量角度并交流(相同) “想想做做”第1题 提出练习要求你是怎么算的?第三题还可以怎么算?为什么?独立完成未知角的计算交流算法(从180°中依次去减)观察交流:90°-55°=35° 综合运用延伸扩展“想想做做”第2题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拼好后选择不同拼法展示)哪些是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结合学生回答,小结: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独立动手实践交流不同拼法小组中分别指出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并且说出它们的角度独立计算,交流: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 “想想做做”第3题提出操作要求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怎么算?对折后是什么图形?内角分别是多少度?内角和呢?再对折后图形有什么变化?内角分别是多少度?内角和呢?两次对折出的三角形什么在变?什么没变?出示教师用三角尺,与你们的三角尺比一比,谁的三角尺内角和大?独立按要求操作并填写四个内角都是直角,内角和360°对折后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90°45°45°,内角和是180°再对折后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90°45°45°内角和是180°两次对折出的三角形大小在变,内角和没变一样大。任何一个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想想做做”第4题提出练习要求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独立完成角度的计算并交流判断交流并说明理由 “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第5题你是怎么算的?(结合回答板书)比较两种算法,你喜欢哪种?你有什么发现? 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180°-90°-35°=55°或90°-35°=55°(喜欢下面一种的会较多)求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用90°减另一个锐角的度数,计算比较简便 “想想做做”第6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直角,结果会怎样?那么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直角?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钝角呢?为什么?讨论交流:内角和会大于180°一个三角形最多有1个直角讨论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教学随笔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利用电子白板,借助生活情景,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推想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小游戏:猜一猜藏在信封后面的是什么三角形。(出示)

师:三角形的这三个角究竟存在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运用电子白板,游戏引入,激起学生对于三角形已有知识的回忆,为下面探求新的知识作好铺垫。创设疑问,引出要探讨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师:什么是内角?内角和是什么意思?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1、从特殊入手——计算直角三角板的内角和。

(1)师生拿出30度直角三角板

师:这是什么?是什么三角形?这个角是多少度?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请口算?

(2)再拿出45度直角三角板。

师:这是什么三角形?这个角是多少度?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在明确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基础上,先借助电子白板出示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计算学生很容易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为学生作进一步猜想奠定理论基础。】

2、由特殊到一般——猜想验证,发现规律。

(1)提出猜想

师:其他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是180°?

生:是、 不是……

师: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需要验证。

(出示小组调查表。)

(2)验证猜想(生测量计算,师巡视指导,收集回报的素材)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您们组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上台展示:我们小组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我们测量它的三个角分别是 度 度 度,内角和是180°,我们发现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研究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小组请举手,你们的结论和他们一样吗?请你们小组来谈谈你们的发现!

【设计意图:实物投影仪在这个环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猜测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一样呢?这个问题为后面的猜测和验证进行铺垫,引发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算出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推广到猜测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引导学生从特殊三角形过渡到一般三角形的验证规律。】

(3)揭示规律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这就验证了我们的猜想。现在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完善课题180°)。

注:学生的汇报中可能会出现答案不是唯一的情况,如:180°、179°、181°等。(板书)(分别对这几个数进行统计)

师:观察这些测量结果你能发现什么?(三角形内角和大约是180°左右)

(4)方法提升。

师:我们从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推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这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在数学上叫归纳推理(板书)归纳推理是重要的推理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度量、比较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小。但由于测量本身有差异,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去另辟蹊径想办法验证前面的猜想,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方法来求三角形的内角和,让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3、剪拼法再次验证——转化思想的运用。

师: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现在我们不用量角器测量了,你能想办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吗?先思考再动手做。

生探究,师巡视指导,收集汇报素材。(呈现作品——说方法——统计点评)

班内交流,汇报撕拼法、折叠法。

师:将三角形的内角通过剪拼、折叠,转化成平角,你们应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板书),转化就是将我们不会直接解决的新问题,变成已会的旧知识,进而解决。

【设计意图:孩子的智慧来自于动手,电子白板适时演示,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操作方法,猜想、验证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利用语言概括出结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展示——再次强化。

师:现在大家知道这几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师:我们可以请电脑来给我们验证一下。

(引入白板,通过拖动演示三角形从小到大度数的不断变化)

结论: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怎样变化,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白板上亲眼观看到拖拉出类别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在拖动的过程中观察、体验。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气氛热烈,学生不仅感受到这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还随着电子白板上这个三角形的任意拖动,发现三角形的3个角的度数在不断的变化,而三角形的内角和则始终没有变化,仍然是180°,深刻地理解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而这,恰恰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传统课中不容易突破的教学重难点轻而易举的攻破。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介绍科学家帕斯卡(白板出示帕斯卡的资料)

2、练习

(1)。 做一做: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度, ∠3=25度,求∠2的度数。

(2)。 求出下列三角形中各个角的度数。(书88页第9题)

(3)。 算一算(书88页第10题):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设计意图:练习中使用白板的交互性,学生更愿意参与,得出结果也更有成就感。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有新意,同时也注意了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

四、课后思考、拓展延伸

同学们,数学奥妙无穷,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封闭平面图形,那么,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出图示)……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他们又有什么规律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之后可继续研究,下课。

角形内角和 篇3

设计思路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就从这里入手。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练习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第一个练习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这些题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顾及到智力水平发展较慢和中等的同学,第3个练习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在小组内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先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训练多次后,只给出三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无数个答案。让学生在游戏中消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兼顾到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同学。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一)认识三角形内角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生2:三角形有三个角,……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师: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这里,有必要向学生直观介绍“内角”。)(二)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师:请同学们帮老师画一个三角形,能做到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生:能。师:请听要求,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开始。(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师:有谁画出来啦?生1:不能画。生2:只能画两个直角。生3:只能画长方形。师(课件演示):是不是画成这个样子了?哦,只能画两个直角。师:问题出现在哪儿呢?这一定有什么奥秘?想不想知道?生:想。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揭示矛盾,巧妙引入新知的探究)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师:请看屏幕。(播放课件)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课件闪动其中的一块三角板)生:90°、60°、30°。(课件演示:由三角板抽象出三角形)师:也就是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它们的和怎样?生:是180°。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90°+60°+30°=180°。师:对,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师:(课件演示另一块三角板的各角的度数。)这个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生:90°+45°+45°=180°。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什么?生1: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生2: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二)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1.猜一猜。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生1:180°。生2:不一定。……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师: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相信呢?生: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师:哦,也就是测量计算,是吗?那就请四人小组共同研究吧!师: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的三角形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完成这个任务。(课前每个小组都发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效率。)(2)小组汇报结果。师: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生1:180°。生2:175°。生3:182°。……(三)继续探究师: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生1:有。生2:用拼合的办法,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师:怎样才能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呢?生:把它们剪下来放在一起。1.用拼合的方法验证。师:很好,请用不同的三角形来验证。师:小组内完成,仍然先分工怎样才能很快完成任务,开始吧。2.汇报验证结果。师:先验证锐角三角形,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生1: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所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生2: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生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3.课件演示验证结果。师:请看屏幕,老师也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跟你们得到的结果一样?(播放课件)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齐读一遍。)师:为什么用测量计算的方法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生1:量的不准。生2:有的量角器有误差。师:对,这就是测量的误差。三、解决疑问。师:现在谁能说说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一个三角形的原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生: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直角,它的内角和就大于180°。师:在一个三角形中,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钝角呢? 生:不可能。师:为什么?生:因为两个锐角和已经超过了180°。师:那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锐角呢?生:有,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四、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问题。1. 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知识的直接运用,数学信息很浅显) 2. 按要求计算。(数学信息较为隐藏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游戏巩固。在四人小组中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1)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2)给出三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无数个答案)。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么样?教学反思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教学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过渡自然且有吸引力。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但得不到统一的结果,再引导学生用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进行验证。这时,有部分学生在拼凑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里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练习设计也具有许多优点,注意到练习的梯度,并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很有趣味性。但还受课本资源的限制,不能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例如:可以出示一块被打烂了的三角形玻璃板(如图:),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老师今天不小心把这块三角形的玻璃板打烂了,要重新买与原来同样大的一块,可老师不知道尺寸,怎么办呢?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角形的内角和 篇4

最近,在区教研室的安排下,我在全区新课改教材培训会上讲了一节示范课,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课前得到了区教研室专家的精心指导,课后受到学生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我想这节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学习天地,让学生“启思质疑 引探新知”。纵观本课,猜想的提出、验证,方法、结论的得出,都是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结果。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八册(人教版)

【片段 1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如图 1

图 1

师:同学们观察到什么?

生 1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

生 2 :这四个角有两个锐角、两个钝角。

生 3 :因为∠ 1 和∠ 2 组成一个平角,所以∠ 1+ ∠ 2=180 °;同样道理,∠ 3+ ∠ 4=180 °。

生 4 :∠ 1+ ∠ 2+ ∠ 3+ ∠ 4=360 °

出示多媒体课件:如图 2

图 2

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 1 :∠ 1 和∠ 2 的大小都变了,但 ∠ 1 和∠ 2 的和还是 180 °;∠ 3 和∠ 4 的大小都变了,但 ∠ 3 和∠ 4 的和还是 180 °。它们的和没变。

生 2 :∠ 1+ ∠ 2+ ∠ 3+ ∠ 4=360 °,这四个角的总和也没变。

师:老师把其中一条直线继续旋转,如图 3 ,让∠ 1 变成了一个直角,你们知道其它三个角的是什么角吗?各是多少度?

图 3

生 1 :其它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等于 90 °。

师:想一想,哪些平面图形中有四个直角。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图片:如图 4 。

图 4

师: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里的四个直角叫做内角。

师:想一想,什么叫做内角和?

生:(略)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略)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略)

师: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度呢?是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是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呢?请同学猜一猜。

生:(略)

【评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这节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从而为学生的探索提供空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对学生形成“三角形形状改变,但内角和不变”的观念很有帮助,做好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也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片段 2 】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如图 5

图 5

师:这是两个什么平面图形?这两个图形有什么联系?

生 1 :它们都有四个直角。

生 2 :它们都有四条边。

生 3 :它们都能沿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对折就会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请同学们利用学具当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动手折一折,并思考:这样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各自有多少度?

[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实验,对折,讨论,交流。 ]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发现跟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生 1 :我们小组发现,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等于 90 °,另外两个锐角相等,都是 45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90 ° +45 ° +45 ° =180 °。

生 2 :我们小组发现,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 °,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360 °÷ 2=180 °。

生 3 :我们小组发现,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因为正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 °,所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360 °÷ 2=180 °。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是不是任意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呢?

生:我认为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因为我们可以找来一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并把这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 °,所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 360 度的一半。 360 °÷ 2=180 °。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那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生: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 .

【评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标准》还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节课,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形成了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由于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高效的交互活动,使教学不仅仅只是体现一个认知、探究、交流、决策的过程,同时还体现了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片段 3 】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直角,那么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生 1 :我猜想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大于 180 度,因为它有一个钝角。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小于 180 度,因为它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生 2 :我猜想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

师:哪种猜想正确呢?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该怎么办?请同学们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

[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实验,对折,讨论,交流,教师给与充分的时间。 ]

师:下面请同学们交流,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一会儿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如果你觉得他的发言很精彩,我们可以送上掌声。如果你觉得他的发言不能让你信服,那你就举手补充,好吗?

生 1 :我们用量角器分别量出∠ 1 、∠ 2 、∠ 3 ,再求和,发现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在展示台展示)

生 2 :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角∠ 1 、∠ 2 、∠ 3 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就拼成一个平角了。因为平角等于 180 度,所以发现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在展示台展示)

生 3 :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角∠ 1 、∠ 2 、∠ 3 折到一起,也拼成一个平角了。因为平角等于 180 度,所以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展示折的方法)

生 4 :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角∠ 1 、∠ 2 、∠ 3 画下来,画到一起,就拼成一个平角了。因为平角等于 180 度,所以发现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在展示台展示)

生 5 :我们在三角形内画一条高,就把三角形分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 2=360 °。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形成一个新大三角形时,就去掉了两个直角,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 =360 °- 90 °- 90 ° =180 °。(在展示台展示)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的办法!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

师:刚才同学们用的画、折、拼的方法都是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我们熟悉的角,这种转化方法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应用。

【评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特殊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挑战性的。特别是“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学生在这里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分歧,有了争执。教师把握机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这个操作是必要的,也是适时和有价值的。这里融入了学生的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以为,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改善学习方式,重要的不是研究教师怎样讲,而是研究如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在思考与活动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以上教学片段反映了执教者倡导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某些侧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

【片段 4 】 学生新知巩固,知识应用拓展。

师: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

生 1 :我想知道三角形有没有外角?

师:三角形有外角,今后我们会学习了解的。

生 2 :我想知道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用?

师: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用?请同学们看屏幕!(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1 :流动红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底角为 70 度,求流动红旗的顶角度数。)

师:请同学们思考,求出流动红旗的顶角度数?

生: 180-70-70=40 (度)

(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2 :交通警示牌“让”为等边三角形,求其中一个角的度数。)

师:请同学们思考,求出交通警示牌一个角的度数?

生: 180 ÷ 3=60 (度)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吧,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求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的问题。

师: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生 1 :我知道了不管什么三角形,它的内角和都是 180 °。

生 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做事不能光猜想。

生 3 :我觉得小组合作探究能节省时间。

生 4 :我有遗憾,我还想知道其它图形的内角和。

师:由于时间限制,课堂上老师不能跟大家介绍多边形的内角和了,我们就把它当作课外作业,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或与他人协作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好吗?

【评析】设计的练习让学生更深的对所学的新知加以巩固,从而促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增强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同时,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知识的应用,学生不但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经验来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延续性。

通过复习、回忆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为新内容进行铺垫。同时,也为知识间的迁移作了伏笔。《课标》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景,以疑激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课堂环节中的适时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猜想本身就是学习的动力,掀起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小高潮。

三、让学生动起来,以动启思。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本课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量、剪、拼、折等实验活动,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也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是这节课的突出特点。

四、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活动或发明创造都要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 °”,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然后再小组汇报研究结果以及存在问题。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堂课中的全班交流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畅所欲 言、互起互发、共同发展,而且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的主题。

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与启迪。

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变与不变”、转化等数学思想。

六、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

学生新知巩固,知识应用拓展阶段,教师出示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流动红旗和交通警示牌,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也突出了“数学注重应用”的理念。

角形内角和 篇5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苏教版第七册《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好方法。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在新授结束后

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 )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它的(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 °,有的180 °。)

师:哪个对?为什么?

生:180°,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度数是180°,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

师:究竟谁对呢?

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

生1:180 °,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

生2 :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 °,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表扬:你真聪明。演示  :

这里教师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 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五、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在本课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道抢答题。

揭示:把左图截去一部分,(每次只截一次)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有几种截法?”

学生原以为截法只有几种,到后来知道截法可以有无数种,感到是“一大发现”。但更使他们感到“一大发现”的是尽管截法有无数种,但剩下的图形的种类只有一种,因为内角和是180°的图形只能是三角形。这样练习,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六、“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学生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说……”、“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角形内角和 篇6

机智,开放地吸纳各种信息,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合理地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2、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学习。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当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的、面向实际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验证其他学生已发现的知识,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和创造的快意。

3、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这节课我进行了8次课堂巡视,其中4次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两次分别对三名学困生进行重点辅导,巡视时关注面较广,目的性明确。但在“个别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重点观察中,一位学困生在前半节课中共举了两次手,未被我关注,之后再没举过一次手。课后这位学生找到我问我原因。我与他进行了个别谈话,问他为什么后半节课没再举手,回答是:“反正也不会提问到我。”学生的态度似乎有些不以为然,其实蕴含着不满。说明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不应忽略个体差异、害怕问题暴露,相反应充分重视、关爱学困生,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做到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学生的精彩回答应予以热情的肯定,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5、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和方法的指导。创造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提供孩子们理解数学的模型和材料是教学设计活动中的第一步,但是要让学生看到其中所蕴涵的数学观念,作为教师不能让这些数学活动只停留在表面。因此我鼓励儿童进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篇7

本节微课视频是苏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分类和角的测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这些已经构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认知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生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时,通过测量三角尺三个角的度数,知道三角尺三个角加起来的和是180度,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只不过他们不清楚其中的道理,只是机械性的记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是结论,而是验证结论的过程。教材组织学生对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探索,通过转化、推理、比较、操作和验证,总结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

下面就具体谈谈微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转化、观察和比较等活动探索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并且能利用这一结论解决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等实际问题。

2、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和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验证结论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操作的过程获得发现规律的喜悦,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亲自验证并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

难点:对不同验证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出示学生熟悉的一副三角尺,让学生说说每块三角尺中各个内角的度数。试着计算每块三角尺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的和是多少度?

交流:不同三角尺的内角和都是一样的吗?三角尺的内角和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180度。

提问:三角尺的形状是什么三角形?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度,我们还可以说成是什么?(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你有什么办法验证这一结论呢?(动手操作,寻找答案)

方法一:拿出不同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求和。(提示存在误差,但三个内角的和都在180度左右)

方法二: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由于长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360度,因此能得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启发: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新的数学问题呢?

引导: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联想到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提出问题: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吗?

(二)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三个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引导: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了,由此我们联想到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有可能是180度。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一猜想呢?

拿出事先从课本第113页剪下来的3个三角形,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方法一:可以像上面那样先测量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再计算出它们的和,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测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测量时要尽量做到准确,测量是存在误差的,对于测量的不准的同学要重新测定和确认,计算出它们的和,发现其中的规律。

方法二:既然是求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就可以想办法把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什么角。那怎样才能把3个内角拼在一起呢?我们可以将三角形中的3个内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会发现拼成了一个平角,是180度。

方法三: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虽然能将他们拼在一起,但是原有的三角形被破坏了。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把三个内角折过来拼在一起,同样会发现拼成一个平角,是180度。

方法四: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分别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进行推理。180+180=360度,360-90-90=180度。

(三)归纳——获得结论

交流:回顾以上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探索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通过测量计算、拼一拼和折一折的方法,我们可以消除心中的问号,肯定得说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一结论。

(四)拓展——巩固练习

1、将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在一个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内角的度数,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角形的内角和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xx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2~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量、剪、拼、折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发现规律,主动推导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2、在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2、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

详细内容说明: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它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

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3、故事中到底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心理、兴趣和意愿为出发点,利用故事的形式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1)量一量

师:你认为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量出来,再用加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每组准备三种不同的三角形)量角,求和,完成第43页的表格。

学生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在量的过程中,由于误差,有的学生可能算出内角和在180°左右,这时教师要相机诱导: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是正常的,因为同学们画的角不够标准,量角器的不同,还有本身测量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误差。)

师:看来量一量会出现误差,那么你还有其它的更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吗?

(2)拼一拼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学生展示交流,师: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都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

(3)折一折

小组活动,学生交流

生1: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这样,就折成了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直角的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它的一半,是180°。

生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可以折成一个直角,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因此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

2、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师谈话:三个三角形争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规律做系统的整理。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分组合作,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分析从而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也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灵活运用,巩固练习

师:好,大家已经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你能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吗?

1、判断

钝角三角形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 )

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小于90°。 ( )

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两个锐角。 ( )

一个钝角三角形最少有一个钝角。 ( )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2、自主练习第6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用量角器验证计算的结果。

小结:以后如果遇到求一个三角形内未知角的度数时,我们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一算,简单又精确。

3、游戏: 选度数,组三角形

(课件显示如下)

请选出三个角的度数来组成一个三角形

10° 18° 15° 150° 130° 72°

20° 50° 70° 35° 75°

52° 56° 54° 58° 60°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操作课件,把学生选择的度数拖入方框内,通过电脑计算相加是否等于180°,来验证学生的选择是否正确。验证学生选的对了以后,再让学生判断选择的度数所组成的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用已学到的新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认识学数学的价值,再次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第三个练习,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谈话: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不仅从知识方面进行总结,还引导学生回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既让学生习得一种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积极地进行操作、测量、计算,并对自己的结论进行思考、分析。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开展探究的同时,教师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引导作用。整个探究过程学生是自主的、有积极性的,在获得数学结论的同时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角形内角和 篇9

三角形内角和(动手实践课)

学习目标:  通过用量角器量一量,动手折一折,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培养学生实践探索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操作时出现误差,影响正确结论得出。

操作流程:

1、 算一算  拿出一副三角板,先相互说出每个角的度数,然后把每个三角板中三个角加起来,发现什么?这个结论是不是适合所有的三角形?怎么验证?有那些办法?

2、 验一验  我们学过的三角形按角来分可分为几类?你能借助量角器来算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吗?它们都接近多少度?为什么和上面结论有误差。

3、 拼一拼  第28页第1题,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课前准备的),用红笔标出三个角,把这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看是多少度?

4、 折一折   第28页第2题。

5、 想一想   第28页第3题,第29页第1、2、3题。

6、 议一议   第29页实践活动,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五边形?六边形••••••

7、 课堂检测

一、 填空。

1、 在一个三角形中,∠1=38°, ∠2=48°,那么∠3=(  )。

2、 在一个三角形中,∠1=38°,∠2=108°, 那么∠3=(  ),是(   )三角形。

3、 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是86°,是另一个角的2倍,第三个角是(   ),这是个(   )三角形。

4、 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是30°,如果是锐角三角形,顶角是(   ),底角是(   );如果是钝角三角形,顶角是(   ),底角是(   )。

二、 判断对错。

1、无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  )

2、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          (  )

3、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小于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

4、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  )

5、有一个内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设计意图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出。不要以为只有科学课要动手实践,数学课中同样要动手实践,学生自己实践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比老师讲10遍管用。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教学用具 每个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3.如图,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二、教学新课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4.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5.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我们一定能弄清这个问题的。

6.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

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7.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

8.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9.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11.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

13.出示教材85页做一做。让学生试做。

14.指名汇报怎样列式计算的。两种方法均可。

∠2=180°-140°-25°=15°

∠2=180°(140°+25°)=15°

三、巩固练习

1.88页第9题

这一题是不是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角是多少度,从哪看出来的?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还可以怎样算?

2、88页第10题

①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两底角相等)

②列式计算 180°-70°-70°=40°或

180°-(70°×2)=40°

2.88页第10题

①连接长方形、正方形一组对角顶点,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呢?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