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5篇】正文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5篇】》

时间:

直观释义 学用结合《瀑布》教例 篇1

《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写会本课9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材料的能力。

5.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听听他的声音,猜猜他是谁?愿意猜吗?(课件放瀑布的声音)猜出他是谁了吗?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72页,认真看看题目,试一试能不能和我一起把题目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板书:瀑布)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同学们随即达成协议:我们觉得读这篇课文时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那样读起来就更有味了。

思考:老师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孩子们呢,还有什么理由不放手呢,还有什么理由不让出“舞台中心”呢。“退”一步海阔天空,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老师形式上的“退”的结果是学生实质上的“进”。

四、“我们不喜欢巨人”

二年级下册《丁丁冬冬学识字(一)》中“读一读:《上天的蚂蚁》”课。当孩子们在表演课文内容之后,发现了问题:“老师,不如把课文中的角色换一换就更好了。”  老师:“为什么?”

生:•“我们不喜欢巨人。如果把他换成大象、狮子就好了。”  •“巨人,巨人到底有多大呀?我们不知道。兔子看着狮子是巨人。我看到一个故事,蚂蚁和青蛙比赛,蚂蚁说青蛙是巨人。但我们就不觉得青蛙是巨人。”  •“对,如果换了大象和蚂蚁,我们就能知道大象其实比蚂蚁大得很多,我们会觉得大象是巨人。”  •“我还有意见。如果把课文换成了动物,那样我们读的时候,就能读出动物的语气,读起来很有意思,同学们就更愿意表演了。”

思考:孩子的头脑并不是等待填注的容器,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审美品味和自己的喜好。尊重孩子,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勇于向孩子学习,是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之一。

课前我让大家搜集有关瀑布的材料,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搜集卡,把搜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

交流后小结:看,我们通过上网、查书、看报纸、看台历、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等各种途径了解了瀑布的这么多知识,想不想知道我们的课文是怎么写瀑布的?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提醒学生注意(1)标出生字。(2)读书的姿势:头正、身直,手拿书,眼明、心快,口要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用手指给你的同桌看,读给同桌听,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指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生字。

5.生字挑战游戏:挑战其他同学,随便问他关于生字的情况,如:组词、小魔术、结构、写法、造句子等。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背诵,理解诗歌。

1.生字大家学的这么好,再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他们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读,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引导学生: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还要注意读书的姿势。)  读完后小结:刚才做到四个“不”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同学们做的可真棒!能够说到做到。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三名同学读诗歌)

2.你还愿意听谁读,可以直接告诉他,并说明理由。(推选三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端起书来,认真听。)  读完后师生评价。如果有缺点,可引导学生,别人的意见你能接受吗?再读一读试试。

3.为了帮大家读好课文,老师还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图片,愿意看吗?(多媒体课件放瀑布图片、录像材料)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现在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

4.分小组读课文比赛:各小组可以选择喜欢的形式来读,如:齐读、接读、表演读等,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读一读,练一练,再来比。

5.各小组读课文比赛。

6.师配乐范读:听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忍不住了,让老师也来参加比赛好吗?

7.尝试背诵:还愿意来读吗?让我们在音乐中一起读读课文,能背过的同学可以合上课本,还没背过的同学可以看着书来读。

五、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1.现在让我们来默读课文,默读后回答老师的三个问题。要认真读,读后动脑猜猜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老师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不能解答的,引导学生课外再查资料自己解决。)

3.老师的问题:你听到瀑布的声音了吗?看到瀑布的样子了吗?能把听到的和看到的说出来吗?

六、交流收获,引导课后再搜集。

学过这篇瀑布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谈。)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水帘挂在悬崖边,隆隆作响生雨烟。千万双手抓不住,可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搜集到这样的诗句吗?下课以后试一试!

小班诗歌欣赏教学活动《雨点》 篇2

以下是一年级诗歌《雨点》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儿童诗,全诗共八行,四句话,分别写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不同动态。语言简练,富有童真、童趣。针对本课的教学,有以下收获:

一、多使用儿童化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稚嫩、幼弱,有一种爱抚期望的心理。他们能通过语言感觉到教师对他们是“喜爱”还是“冷漠” 。因此,对低年级教师来说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教学语言的“ 儿童化”,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上课伊始,我激情导入:“我们昨天认识了一位朋友,它是----雨点,告诉你们雨点爱旅游,是个旅游家,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去旅游吗?” 在指导“ 睡觉 ”一词时,我描述:平静的水面,看上去一动不动,像在睡觉,池塘在睡觉,小雨点也在里头睡觉,慢慢地,慢慢地,小雨点也睡着了,还做起了甜甜的梦,你是一滴小雨点,你会做什么梦呢?顿时,学生说的兴趣高涨,兴高采烈地说自己的梦,雨点睡着了,你愿意把他惊醒吗?然后指导朗读,水到渠成,学生朗读效果较好。

二、利用多种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理解词语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较低,生活经历少,善于理解比较直观形象的词语。所以,要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文中的“跳跃”一词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我问学生有没有玩过蹦蹦床,让他们用动作模仿跳蹦蹦床,并说说当时自己的心情。学生很快理解了“跳跃”,并体会到了雨点此时的心情。

三、适当运用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

恰当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迸射出创意的火花,创造出惊人的语言。本课设置了一个拓展训练: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

雨点落在房顶上,在房顶上--------------。

雨点落在花朵上,在花朵里--------------。

雨点落在我们的脸上,在我们脸上-----------。

指导学生说落在雨伞上时,我适时地做了一个跳舞的动作,学生立即说出“跳舞”;当我又做弹琴的动作时,学生中又蹦出一个“弹琴”,速度之快,让我们有点惊讶。

不足之处:

1、 拓展训练较多,冲淡了课堂,同时,还没有完全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少。

总之,虽有优点,也有遗憾。但教学上没有非常完美的,今后我将努力,争取多些优点,少些遗憾,尽量使自己的教学接近完美。

篇二:《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这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非常优美,富于儿童情趣的语言,让小朋友认识水的世界。描写了雨点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状态,语言生动形象,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满童趣。

一、随文识字,从文入手,让学生融入语言环境

识字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而乏味的事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激发孩子们学习生字的乐趣。上课之时,我先用“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这个谜语做了导语,把孩子一下子就吸引到了课堂之中,顺势引导“春天到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调皮的小雨点开始了他的旅行,他都在哪去了呢?”我点击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一下就猜出了雨点的目的地,从而引出“池塘”这个词语,知道学生读准了字音,又问“雨点又是怎样到小池塘里去的呢?”,从而引出四会字词语“落进”。请孩子利用表演的方式更清楚地理解“落”的意思,并提醒学生“落”是上下结构,并非左右结构。

二、指导看图,理解字词,读出感情。

我先指导学生们看图、想象,引导学生们初步了解不同地方的水的不同样子,以此来化解难点,让学生们理解为什么雨点会“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特别是在理解“散步”时,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很好的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块,就显得轻松很多,学生能伴随着文字,读出了别样的风情。读到雨点睡觉时,他们压低了声音,读到雨点散步时,他们稍微提高了声音,问他们为什么要读的高一些时,他们回答我因为雨点这时候在动了呢,读到雨点奔跑、跳跃时,他们读的更有激情了。

三、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他们想想:雨点还会落在哪儿?在那儿干什么?

你们真是一个个小诗人!我把孩子们的话写在黑板,再让他们美美地读一读:

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滑滑梯。

雨点落在花伞上,在花伞上唱歌。

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打鼓。

雨点落在森林里,在大树间捉迷藏。

雨点落在大树上,在树枝上荡秋千。

雨点落在汽车上,他给汽车洗了个澡。

雨点落进竹林里,竹林里又多了尖尖脑袋的春娃娃。

篇三:《雨点》教学反思

《雨点》是一首简短的儿童诗,描写了雨点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状态,语言生动形象,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满童趣。

我讲授的是《雨点》的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帮助学生认清本课的生字(包括一类字和绿色通道的生字)并学写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如何抓住重点,巧妙地突破难点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结合课后与教师们的交流反思,将自己的思考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整堂课层次清晰,以词语为主,主要有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三个部分。

在教授词语时,配以生动的画面,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再让学生结合说说自身生活中的感受,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在读好词语的基础上,再将词语带到课文中,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写字教学中,将同偏旁的生字放在一起,分成“海”“洋”和“跃”“跑”两组,根据相似的字形进行教学,总结写字要领,使学生更好地写好生字。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临写相结合。

二、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不够丰富生动。

富有经验的教学语言往往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课堂的气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而我自身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尤其是评价语言,不够准确,而却显得单薄,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朗读课文不够充分。

这首儿歌的字词简单,所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文的朗读,可将词语的讲解穿插到课文的朗读中来,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全面关注到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的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小部分的学生怯于举手,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我没有能及时地的关注到这一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

4、写字教学不够到位。

注意到生字的规律,进行归类的教授,但是没有能够指导学生记忆生字。

三、改进措施。

1、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认真思考,准备教案。

备教案重在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前做好认真准备和细致思考,并且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地制订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平时注意积累教学语言,锤炼自身的教学语言。

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姿势,一句话语,给学生以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简化自身的语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适当的引导。课前多思考,力求自身的教学语言生动、准确、简炼,结合体态语言,更好地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

3、关注不爱举手的学生和暂差生。

在课堂上多给不爱主动举手的学生和暂差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在课后多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动脑筋思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也要及时指出不足,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多以眼神和手势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在班级上培养学生爱举手发言的习惯。

4、关注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记忆写字的方法,总结写字的规则,将同一类型的字放在一起教授,引导学生观察。另外,读写姿势也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

小班诗歌欣赏教学活动《雨点》 篇3

案例:

师:学了这篇课文,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眼前出现了什么情景?

(老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

师:听完录音后,你们好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它睡得可香了。

生:我看到了雨点在江河里奔跑,它们有的还在进行比赛呢?

生:我看到了雨点在海洋里跳舞 ,它们跳的可开心了。

......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你在下雨的时候看见雨点还分别落在哪呢?它又在进行怎样的活动呢?

生:雨点落在房顶上,在房顶上跳舞。

生:雨点落在在荷叶上,在荷叶上休息。

生: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唱歌。

生:雨点落在竹叶上,沙沙沙地在欢笑。

......

师:同学们可真棒,能说出这么多不同的情况,说得真好,如果老师让你将今天所学的内容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你会吗?

生(兴高采烈地)会。

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呢?

生:我会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生:我会背给爸爸、妈妈听。

师:真不错,刚学完课文有的同学就会背了。那么谁还会用其他的方法介绍呢?

生:我会边说边做动作给爸爸、妈妈看。

生:我会把画点落下来的不同情形画出来给爸爸、妈妈看。

......

师:真不错,老师知道同学们的本事可大了,大家回去后就用你们所说的方法去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

生:(兴奋地)好。

反思: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上述片段,根据课文特点,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充当了课堂的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在课堂上尽情的发言,发挥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做好了适当的点拨、引导,使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演练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增加了练说的难度和力度,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见到雨点进行练说。学生大胆想象,畅谈自己的想法,训练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倡导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最后教师又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所学自己回去在家长面前露一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在生活中巩固所学,融汇贯通自己所学,进行了知识的整合,他们分别采用说、画、演等不同方法在家长面前露一手。将课中所学内容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家长面前。高涨的学习热情,突出的能力表现是教师所料不及的。这样的课堂教学重视了学生的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活了他们创新意识,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同时联系生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总之,上述案例忠实地实践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在课内‘动’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练’起来。在走进新课改的今天,这也正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的。

《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4

【设计理念】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更是美的矿藏。其中,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更是这矿藏中的瑰宝。读诗能使人灵秀。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庐山瀑布风景课件。草堂春景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谈话激趣,导入释题

1、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

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游览过庐山。结合介绍李白(你了解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诗吗?)

李白游览庐山后题写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5、读题,解题:

读题,理解“望”的意思(远看)。再一次带感情地读题。

二、初读全诗,解字词,明诗意

1、学生自能读诗,自学生字,并结合课前预习自主释疑,就有疑惑的字词质疑问难。

2、正音:(紫、岭),字形:(瀑、庐、炉)

说说自己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些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

3、交流理解部分词句的意思,初步理解诗意:

遥:远,与题目中的“望”相呼应。银河:天河。 九天:天的最高层。

三、品字词,谈感受,诵诗句

1、引导学生分组品味诗中写得好、写得美的重点字词,并指导朗读。

⑴ 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⑵ “挂前川”的“川”指的是什么?“三千尺”是不是准确的数字“三千尺”?

⑶ “疑”字我们在李白的哪一首诗中也学到过?(疑是地上霜)背背《静夜思》结合旧知理解“疑”。

2、学生吟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赞美庐山瀑布: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3、扣住重点字词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展开想象,谈谈感受,体会诗歌意蕴及诗人倾注的情感。

四、返读全诗,熟读成诵

1、再次播放课件,帮助背诵全诗。

2、指名背诵全诗,直至全体熟读成诵。

五、书写生字

炉、银、烟、窗、绝。

“炉、烟”的“火”在字左边,捺变点。

“银”字有两个竖提,金字旁的竖提高,右边的竖提略向下。

“窗”字字形复杂,注意小撇不能丢。

第二课时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他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你知道本诗的作者吗?学生介绍,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讲作补充。

这首诗是唐代又一位伟大诗人杜甫写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这个时候,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着草堂附近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4、课件展示草堂外的春景。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受美

1、感受节奏美:

⑴ 引导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好节奏。

⑵ 指名读:

对有关字进行正音,识记字形后通过范读把握好诗句节奏。

2、感悟意境美:

⑴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图,边读古诗边想,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小组同学研究?

⑵ 引导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 引导生质疑,梳理出重点问题。例如:诗人为什么用“含”?

三、自主探究 深入体验美

1、明确方法:

⑴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⑵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查资料、讨论,合作画简笔画,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词句练习写话。

(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______。柳树______。黄鹂______,白鹭______。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______。)

2、引导探究,初步体验美: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继续深入学习这首诗,把合作作画的一个小组请到黑板旁,提示小组画前商量该怎样画?为什么这样画?

3、突破难点:

⑴ 你认为他们画得怎么样?

⑵ 引导理解“西岭”。

⑶ 理解“含”:

课件出示“雪山”图,后在此图上出现“窗框”。“窗框”逐渐变化到恰好成为“雪山图”的画框。看图,感悟雪山的壮丽。

⑷ 理解“万里船”实际上说明什么?

生看图,感悟作者的心情。

4、自主开放,深入体验美:

补充资料:借助注释自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一步感悟杜甫回草堂时的兴奋。

引导学生为画起名,加深体验。

让学生面对图,回味古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古诗。

四、诵读古诗,活化表现美

美读古诗:

1、再现古诗,要求想象生动活泼画面,感情朗读,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2、引导背诵。

3、表演诵读:

模仿古人吟诵之势,根据自我感受看图,表演诵读。

4、补充诵读:

早发白帝城 绝句(迟日江山丽)

五、书写生字

鸣、吴、含、泊、流、柳、岭

仔细观察“鸣、吴、含”的共同部件“口”,区别它们的不同点。(“口”在左边高又小,“口”在上下小而扁。)

泊、流:三点水中三点的形态不同,但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岭:形声字,右边表音是“令”。

柳:看字形,想象柳条下垂的样子,记住一撇别忘记。

直观释义 学用结合《瀑布》教例 篇5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组自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美景的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瀑布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

师:瀑布的声音是那样的震天动地,那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往前走吧!请看第二节,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我用画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二节。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是用画画的方法,请把画举起来,让大家先睹为快!

(师生共同欣赏这些绘画作品)

师:你们这些小画家真让我们大家大开眼界啊!能自愿到前面来,把你们的杰作展示给大家吗?

(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说说你们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我画了一座高大的青山,青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木,因为诗句中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师:画得太美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语文描绘出“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美景吗?

(全班没有一人举手回答)

师:不要紧,让老师帮帮你们吧!

(出示课件,首先观察画面,然后师生自由说,接着互相说,指名说。)

生1:银光闪闪的瀑布从高高的青山上飞流下来,与青山相映,光彩夺目。远远望去,好像一道白银镶嵌在青山之中,多么美的景象啊!

生2:教师,我想说说自己的心情。读了这样的诗句,听了大家的描绘,我陶醉了!不是吗?绿叶衬红花,月亮衬着星星,那么多的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多么令人陶醉啊!

师:是啊,这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孩子们,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体会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吧!

师:远望瀑布就是那么美的动人,让我们心醉,当我们来到瀑布脚下,又会看到一番什么景象呢?请看第三节。

师:请用“读一读”、“演一演”方法的同学,大胆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十几位学生朗读并表演,自我评价读得怎样,同学相互评价)

生:我认为自己读得很好,“好伟大呀!”我读出了赞叹、惊喜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