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2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1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作文插图知识
3、学会作单幅插图及连续的几幅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出了作文的主要内容
2、画面和作文相符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图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作文插图
二、讲授新课
1、插图的作用
形象思维是儿童阶段的主要思维模式,即使是成年人,在接受新知识时,仍需要通过大量形象、直观的演式作为传输的媒介和手段。
在文字中加以插图,使所接受的信息具体化,更宜理解。
2、绘制插图的过程
(1)欣赏范画
A河马B老狼
C郊游
(2)讨论方法
A深刻地理解作文的主要内容
B打轮廓
C涂色
运用多种工具、多种方法。
比如:水彩、蜡笔、水粉、彩色铅笔……
3、学生绘制
要求:
(1)可以在作文中的关键段落画插图
(2)可以画单幅插图,也可画出边续的几幅插图
(3)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4、作业评价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2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国内外古今建筑;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能力目标: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宏村月沼》《故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
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回答。
2、介绍美术各中门类,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
师:其中我们的中国古代建筑,大家肯定不陌生。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二、讲授新课
教师: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一)、课件出示:欣赏课本扉页《宏村月沼》
1、了解宏村历史,村落形态;
2、宏村民居特征:多为两层,白墙灰瓦;
3、介绍宏村“承志堂”:宏大精美、题材丰富、技艺高超,被誉为“民间故宫”。
(二)欣赏课本《故宫》乾清宫、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提问: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九条游龙;五座浮山——九五之尊)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目前学界没有同意说法,大概得有两种:固定门板的(因为古代的门是两个门板拼在一起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主要是装饰和显示地位的(因为古代以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单数里最大的是九,所以像在故宫——皇帝的居所,门钉都是9×9——81个。)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仙人走兽”——檐角小兽: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犼、行什。)
三、小组讨论、交流:
课本扉页《宏村月沼》与《故宫》的建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
(一)、欣赏《泰姬陵》《凡尔赛宫》《科隆大教堂》《古罗马大斗兽场》等古建筑。
(二)、欣赏《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里昂国际机场》《悉尼歌剧院》《鸟巢》《水立方》等现代建筑。
二、小组讨论、交流
师:我们了解了中国、外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看了这些建筑,有什么想法?
生:“美、颜色好、高级、漂亮。”
(学生着重表达的是对色彩的感受,这说明色彩对于凡是具有分辨色彩能力的眼
睛来说,都能引起反应,它是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美感。学生对抽象的线条和体积没有明确的表达。)
师:“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1、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2、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
四、教师点评展示、分析部分学生作业的形式美因素。
五、布置课外作业:
分组调查身边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名胜建筑物,将其与当地最时尚的建筑相比,寻找其异同之处,并试着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写进小论文中。
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画方式的持久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赏一赏
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
3、知识回顾: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
三、想一想
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着色有什么规律?
四、学一学
1、出示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2、教师示范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补充相关问题。
4、学生作品欣赏,教师要分层次引导学生欣赏。
五、画一画
要求: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六、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七、课后拓展
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小学美术六年级教案 4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并能辨别美术作品的冷暖色调
2: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画面冷暖对比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并初步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以及冷暖色调的一般处理方法。
难点:运用冷暖色调处理画面。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画工具等。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色轮挂图,提问:以前我们学过三原色和三间色,请在色轮上指出来
2:用白纸将色轮遮住一半,只露出红、橙、黃等色彩。问:看到这些色彩,联想起什么东西?(学生答:太阳、火)由于這些色彩接近火與太陽的颜色,使人联想到温暖,因产生一种温暖、热烈、光明、突出的感觉,因此叫暖色。
用白纸将色彩遮住别一半,露出蓝、绿、紫等色彩。提问:看到这些色彩,联想起了什么?和刚才说的暖色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冰雪、夜晚)由于这些色彩反映冰雪、夜晚和颜色,使人产寒冷、凉爽、幽静、阴暗、深远等感觉,因此叫冷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冷暖》
3:板书课题
三:新授
1:课件欣赏美术作品,讲解冷暖色调
一幅美术作品,如果大面积色彩是暖色,那么这幅作品就是暖色调,如果冷色点绝大部分,那这幅作品就是冷色调。
《喂食》,画面呈橙红色调,也就是暖色调,充分表现了孩子活泼可爱及母子间亲热的温暖气氛,而用冷色调是难以表达这种亲情的。
《清澈的湖》,画面呈蓝绿色调,也就是冷色调,渲染了大自然的宁静、幽远、清新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反之,用暖色调是难以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2:讲解并与学生讨论画面色调中的冷暖对比
课件出示作品让学生讨论,,使他们了解不同冷暖倾向的色块摆在一起,便产生冷暖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秋日的蓝天映衬着红橙色的枫叶,使得色彩对比更明显,色彩更生动活泼,主体物更突出,艺术效果更佳。
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逢图瓦兹的红屋顶》、《雪夜》、《金鱼》、《工厂》、《吹笛的男孩》等作品,分析画家是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教师加以概括。
四:作业练习
1:作业要求;运用色彩的冷暖知识,在作业纸上画一幅冬景(冷色调)或秋景(暖色调),强调色彩的冷暖感觉,注意运用冷暖对比方法。
2: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五:讲评作业,全课
六年级美术教案 5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电子教案
备课教师:李远刚
第一课明与暗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素描范画,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①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②把纸卷一下,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
③把纸折一下,放到灯光下,有什么变化?
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④把纸揉皱了,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通过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1.把石膏球体摆在桌上,观察光线照射时,我们有什么发现?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2.出示石膏几何体观察,找找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画出优秀的作品。
第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射灯、静物桌、衬布。
教学过程:
一、演示绘画
同学们,怎么作素描画呢?
师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并讲解画法。
1.整体观察分析。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标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铺大色调。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近实远虚。)
4.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二、学生实践
1.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明暗素描,师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三、欣赏讲评
1.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总结
通过同学们动手作画,谈谈你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表现了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第2课寻找美的踪迹
第1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请你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板书课题。
二:欣赏发现
1、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请你谈谈对图片的体会
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角度不同、远近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2、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请你谈谈这些自然的景色中,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
小结: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3、请你用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三: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学习用照相机来寻找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理解肌理的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发现
1、欣赏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
⑴欣赏照片肌理,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⑵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小结: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
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2、学生讨论
⑴肌理图片的制作方法。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⑵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二:作业设计
1.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
2.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3.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并给作品起名字。
4.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讲评
1.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
2.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泥浮雕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学会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大量的图片感知色彩,感受画家笔下的线条与色彩所传达的不同的感觉。自主探索用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养成积极观察、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1、针对色彩的感知、识别中感受色彩的美,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融入色彩的基本知识。运用不同线条、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表现。
【学习准备:】
学生:风景照片、绘画工具
教师:风景照片、印象主义绘画作品、传统绘画作品、示范画工具和材料、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呈现目标
1、助理: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美术课,今天的美术课由我和大同学一起主持。
助理:同学们,我们的班级口号是:( ) 助理:我们来欣赏著名大画家法国莫奈画的的干草垛。(课件出示莫奈的《干草垛》)
预设问题:(1)你看到这组画后第一感觉是什么?
(2)这组画中,干草垛分别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色彩不一
样呢?
(3)你更喜欢这组画中的哪一幅?
助理小结:同学们说出了对画面的色彩感受。在莫奈笔下,一个普通的干草垛在早晨、正午、傍晚等不同的时刻,呈现出不同的迷人色彩。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的光照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引出课题《记录色彩》
2、出示目标:
(1)发现和认识自然界中景物色彩的变化与光线作用的关系,感受其魅力。学习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
(2)尝试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记录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发展表现色彩的能力。
(3)学会感悟色彩的情感、生命力与表现力,提高认识色彩世界的能力。
二、示范引领 规范要求
1、助理:那么怎样运用色彩来表现风景画呢?下面请大同学(或**美术学科长)给我们进行风景画的画法示范。
2、示范要点:作画步骤、简单技法:
(1)概括描绘色彩的主色调。
(2)丰富色彩的变化。
(3)画前景,调整完成。
3、大同学补充:
(1)色彩冷暖变化是受季节时间和环境影响的。
(2)暖色:能带给人温暖、热情、喜庆等气氛的色彩;冷色:能带给人冰凉、清爽、安宁等感觉的色彩。
(3)丰富对色彩的感受。
三、合作建构 小组讨论
1、出示作业要求
2、各学科长负责:先自画后组议,评选作品准备展示
四、展示分享 规范指导
1、助理:同学们的作品都已完成,哪个小队来展示?
2、生:
(1)、下面由我们是**小队来展示。(我用色彩记录的是-----)
(2)我们小队展示完毕,谁来点评?
谢谢,我会虚心接受,努力改正。
(3)我们小队展示完毕,谢谢大家。
3、助理:还有谁来展示?
大同学有要说的吗?
3、小助理点评或大同学点评。学生评价优点或建议。
五、总结归纳 提升意义
1、助理:学了本课,你有那些收获。快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讨论1分钟)
2、小队派代表汇报分享。(汇报语言:同学们好,通过本课学习,我有了以下收获1. 学会运用色彩的冷暖表现风景画2.体会记录色彩的乐趣3.掌握知识感受色彩魅力。)
3、助理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色彩认识有所提高,学习积极性很高。各小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尝试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记录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1、重点:让学生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难点:以想象形式画出各种飞行器并表达出太空旅行的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浅显的太空知识。
2、能画出各种想象的飞行器以及太空背景。
3、培养从小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教师: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地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1、配合图片,引入课题。
(二)讲解,介绍
1、介绍有关的知识。
(1)太空是指上下,左右,前后无限大的所有空间。
(2)地球存在于太阳系中。
(3)太空中没有大气,没有空气。
2、学生自由讨论:如何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样遨游?
3、飞行器的特征和外形如何?
4、在干什么?背景特征?
(三)学生作业
1、画出太空的背景。
2、画出人物惊奇、愉快的表情。
3、画出飞行器的完整构图。
(四)作业讲评
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小学美术六年级教案 8
第一课 俯仰之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课件出示同一画 面不同颜色的两
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
(六)欣赏提升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展评拓展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第二课 俯仰之间(1)
一、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二、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三、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四、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泰山吗?谁来说一说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泰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泰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泰山图片 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
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平视、仰视、俯视。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
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
(1)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课件:比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a.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b. 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2)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
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3)示范引导
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创作。边创作边讲解。
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
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课 俯仰之间(2)
一、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二、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三、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步骤,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再说一下绘画步骤呢?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二)、欣赏线描风景作品,同时思考如何创作。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
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b.注意线条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小学美术六年级教案 9
课题
第九课 适合纹样
教材分 析把图案纹样组织在一定外形轮廓中的一种装饰效果纹样就是适合纹样。适合纹样的外形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在确立了外形之后,定出骨架线,再在骨架上具体表现纹样的动势走向。这种纹样还可用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如有适合纹样装饰的地面装饰品、靠垫、桌布、瓷盘、茶杯垫、手帕、方巾等。适合纹样的图案内容可以用花卉、人物、动物、风景等来设计。虽然适合纹样有多种外形特征,但本课主要是设计方形和圆形两种适合纹样,但不阻止学生设计其他形状的适合纹样。从方形和圆形适合纹样的图像形式来分析,一般有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要设计一个漂亮的适合纹样,不仅图纹形态要美,色彩搭配也很重要。学生已学过冷暖色调,教师只须借用作品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便可。教材中有相应的图形介绍,教师可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直观感知适合纹样的美和适合纹样与生活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可课前收集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可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欣赏感知适合纹样的特征。 本教学内容可以上1至2课时,上2课时的大致安排为:第一课时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设计适合纹样。绘画材料可以拓宽到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等。第二课时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设计适合纹样。可以尝试用彩纸剪贴、实物拼贴、雕刻等。
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构成特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制作适合纹样。用颜色绘制、雕刻制作、剪纸粘贴、实物拼贴等方法来制作,不拘泥于形式,使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形成开放的思维意识,并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发现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艺术的生命力和实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 难点:掌握适合纹样的创作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适合纹样图片和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第一课时
1、欣赏揭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引导学生感受适合纹样美化生活的作用。在教师展示部分图像后请学生也展示自己收集的作品,并请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纹样结构特点的认识。 由于师生未曾探讨过,所以学生还不能讲清楚纹样的结构特点,这时教师引出课题——适合纹样。
2、讨论研究。
(1)适合纹样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①学生欣赏分析教材中的范图。 ②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同时归纳并板书学生的观点。
(2)结合教材中的图例,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讨论,同时小结板书适合纹样的结构形式: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教师再利用课件让学生感知图案样式。
(3)组织学生讨论适合纹样的内容选择。
①教师播放课件收集的适合纹样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图案内容。
②师生共同归纳纹样内容选择:花卉、人物、动物、风景、几何形状等。
(4)教师展示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知,激发学生设计兴趣。 ①学生看图片范作。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展示的“制作步骤”。
3、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1)设计创作一幅适合纹样作品。
(2)允许用不同的绘画工具。
(3)圆形或方形均可。
4、交流评价。
(1)老师展出学生的作品。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想法,并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
(3)同学之间互评并提出建议。
(4)教师评价,并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6、提示学生: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用不同材料设计适合纹样:编制、雕刻、剪贴、物品粘贴等,以便学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材料准备工作。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 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三、教学准备:彩色笔、学习材料。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
2、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
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3、师: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
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11
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xx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我做的乐器 12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乐器的发生原理,了解乐器的基本组合和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草图来制作一件乐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体会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乐器的发声原理,并设计制作一件乐器。
教学难点:将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设计,使乐器声音动听,外观精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自制乐器。
学生:能制作乐器的铁盒,竹筒纸等多种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2.看了这段视频,你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件乐器呢?出示课题《我做的乐器》。
二、发展阶段
1.选择材料
(1)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打击乐演奏。乐曲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2)看一看
图示打击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一边出示一边演示演奏方法。像这样能打、敲、摇、刮响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3)选一选
你觉得什么材料适合做打击乐器?并说明理由。
现在老师再添加几种新的材料:网线、颗粒状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铃铛、铁环等),你能不能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刚才的材料组合构成一件打击乐器?
(4)试一试
尝试组合,并在小组内交流组合方式。
小结: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乐器音质是不同的。选择材料时,先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音质,再根据需要选择材料。还可以尝试把几种材料组合到一起制作乐器。
2.外形设计
乐器王国里除了节奏明快的打击乐家族,还有一个重要分支,那就是声音柔美、动听的弦乐家族。
(1)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弦乐曲。视频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2)看一看
图示弦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竖琴。请学生观察用橡皮筋做的弦是怎样绷上的。还可以怎样绷弦?
(3)想一想
①弦乐的音质和什么有关呢?
②弦乐的外形与它的发声有没有联系呢?
(4)试一试
①尝试拨响几件粗细、多少、松紧不同的弦板,体会弦乐音质的变化。
②尝试拨响带回音箱和不带回音箱的弦乐及不同大小孔洞的弦乐,体会音质的变化
小结:各种乐器独有的外形并不是随便设计出来的,乐器的外形是为了发出更动听的声音而精心设计的。弦乐是通过改变弦的粗细、多少使音质产生变化。弦乐还通过改变孔洞和回音箱的大小形状来改变音质。
3.排列组合
(1)听一听
管乐是利用嘴唇把气流吹入,引起乐器的发声部分产生振动而发声的乐器。教师演示吹瓶子口,但这个瓶子还不能称为乐器,现在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几个瓶子组合在一起,吹奏起来有音阶的变化,就成为一件乐器了。
(2)看一看
欣赏利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的乐器。学生观察排列组合的方法。
小结:把形状、质地相同的物体按大小相接,顺序排列就能组合成一件乐器了。
(3)试一试
收集挑选形状、材质相同的材料按大小排列组合,并试着演奏。
4.装饰
(1)欣赏各类装饰独特的乐器,启发学生思维。
(2)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乐器的材料选择适合的装饰方法。
三、创意制作
1.设计草图。
2.根据草图选材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示评价
1.独奏并请学生介绍为了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做了哪些设计。
2.组织学生按不同种类乐器分组合奏。
五、收拾整理
收拾整理各种工具、材料。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1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画册装帧设计的意义、形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形象、色彩、构图和文字进行设计的基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讨论合作设计,了解并掌握小书的个性化设计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热爱学习,善于创造的良好品德与能力。
教学要点
1. 教学重点:
学习小画册设计的技巧与方法。
2. 教学难点:
画册外形及装订设计应怎体现本书的主题。
3. 兴趣点:
①观赏不同类型的画册、书籍装帧艺术;
②编写能表现自己个性和喜好的小书
③把形态美的小书,作为点缀室内环境的摆设品。
4. 观察点:
①作业画册的外形与封面。
②连环画的主人公,情节与装订形式。
作业要求
1. 基本要求:
能够小组合作编绘出一本小书。
2. 较高要求:
既突出故事主人公造型的`特点和主要情节,又注意了小书的装订形式美。
3. 个性探究:
书的外形独特,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主题突出。
教学活动设计
1.学习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方式,实施“四会”,即会写、会画、会讲、会编。
2.教学方法:欣赏比较研究法,情境创设游戏法,创作交流评价法。
3. 教学模式;开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动美术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过程:
1. 创设书店情境,导入本课课题: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趣味小书实物,布置成新书超市场景(也可提前录像,做成课件,提高观赏容量)。
①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参观“书店超市”,请学生欣赏比较:你能观察与发现这批书或画册的形态和艺术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吗?各组可推选一个代表选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向大家做简单介绍。
②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以自己编制的“小著作”作为毕业纪念献给母校。
2. 分小组探究“备课”,推荐小教师“讲课”:
(1)教师引导教材范例的观赏,提示介绍书的结构常识与设计要素。
(2)提出问题:趣味小书外形、封面设计、装订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设计制作自己的美术作业集锦和自编的小故事画册,可以有哪些表现手法?
(3)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当小教师,分别讲授上述两个问题的内容。
(4)教师归纳点评,补充两位小教师的讲课内容,明确趣味小书的设计要求与制作方法要点。
3.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引导两类作业形式的选择(美术作业集锦与自编故事画册),个人创作或两人合作。
4. 作业展示交流,师生评价总结:
(1)创设新书超市场景,教师提出购好书的评价细则,以学生模拟顾客购书的角色活动作为评价方式。
(2)通过小组互评,以“赠书”形式送给执教教师总结。
六年级美术教案 14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欣赏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财富—历史建筑。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二、新课教授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遗失的古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
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图片,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文化遗产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二、新课教授: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熟悉的各种文化遗产。
2、出示收集到的其它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教师介绍一些其它的文化遗产。
三、课外拓展: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更多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们说一说对播放的图片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进行探索。
四、教师总结教学反思:
探究法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2、技能目标: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3、情感目标: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教学重点:了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图片、资料。学生:搜集世界自然遗产的图片、资料,画笔,大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它们多姿多彩的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世界
2、出示课题:探访自然的奇观。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引发其内心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思考。
二、新课教授:
一、媒体出示世界十大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媒体出示世界十大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
1、闪电奇观6月12日早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上空出现的闪电奇观。奇观。时左右,拉萨出现日晕奇观:
2、拉萨日晕7月9日下午3时左右,拉萨出现日晕奇观:一个内红外紫的光环环绕着太阳,在万里晴空下显得格外夺目。据西藏气象局的专家介绍,光环环绕着太阳,在万里晴空下显得格外夺目。据西藏气象局的专家介绍,这一现象称为“日晕”,因为天空中出现了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阳光透过这些云层产生折射后,便分解成红、紫等多种颜色。这是一种正常的光学现象。
3、海天一线9月3日,一道闪电划过美国加州索诺玛郡的亚历山大谷上方的天空,远处沿海的地方水雾迷蒙。
4、火山喷发11月22日,距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70公里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出烟尘。此火山当天喷发了三次。
5、美丽极光,由于“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由于“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在芬兰南部的海文卡城出现了清晰可见的美丽极光。
6、大堡珊瑚12月3日,澳大利亚政府公布计划,使大堡礁海域为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保护区,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为自豪的天然景观。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省对开,
是一处延绵2000公里的地段,它纵贯蜿蜒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南端最远离海岸241公里,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这里景色迷人、险峻莫测,水流异常复杂,生存着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各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鱼类1500种,软体动物达4000余种,聚集的鸟类242种,有着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条件,这里还是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物种(如人鱼和巨型绿龟)的栖息地。
7、巨浪杰作9月4日,在澳大利亚悉尼著名的邦迪海滩,被巨浪冲上岸的泥沙在沙滩上呈现出一幅奇妙的景象。由于在当地的海岸出现高达五米的巨浪,当局已经提醒观众注意海边的安全。
8、冰雪九寨这是冬季的长海,瑞雪使宽阔的湖面结成了厚厚的冰面,远远望去,呈现一片灿烂的银白色。在多数游客看来,四川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只有夏、秋两季才是观景最佳时节。但在去冬今春,观赏银装素裹的冰雪九寨已成为四川旅游新热潮。雨后飞虹7月7日傍晚时分,一场暴雨过后,宁波江东方向灵桥至琴桥之间的天空中惊现一道横跨南北的美丽“虹桥”,持续时间长达10分钟,十分壮观奇异。
9、扎达土林6月的藏西南,艳阳高悬,苍凉壮阔。在经过长途颠簸之后,在终于翻越了冈底斯山余脉站在阿伊拉山顶的时候,你会立即被眼前造化神工、壮阔辉煌的自然奇观震得目瞪口呆,那就是举世无双的扎达土林。
二、小组交流研究:
1、除了刚刚欣赏的世界十大奇观,你还见过哪些世界自然遗产?教师课件演示课本中的精彩图片,并分别对这些奇观做简要的介绍。
例如:“巨人之路”海岸:在英国北爱尔兰的安特里姆平原边缘的岬角,沿着海岸的悬崖的山脚下,万多根六边形或五边形、岸的悬崖的山脚下,大约有3.7万多根六边形或五边形、四边形的石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韦角从大海中伸出来,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被称为“巨人之路”(Giantscauseway)。
艾尔斯巨石(AyersRock):又名乌卢鲁巨石(UluruRock属澳大利亚土著人语言),位于北领地艾丽斯泉市(AliceSprings)西南方向约340公)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俗称我们人类地球上的肚脐,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亿年历史。因此每年吸引着来自澳大利亚国内外约40万游客前去观赏。
萨加玛塔峰:为尼泊尔人的称呼,藏语“珠穆朗玛”,珠穆朗玛峰位于定日县境内,喜玛拉雅中段的中尼边界上,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峰顶常年积雪。
2、自然奇观美在哪里?自然奇观美在哪里?
师生一起将这些奇观从美术的角度进行概括,如:越冬鸟群生态之美莫雷诺冰川惊险之美萨加玛塔峰磅礴之美维多利亚瀑布壮阔之美
板书:色彩奇美形态壮美令人惊叹生态优美
三、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要求:画一幅你最喜欢的一种自然奇观,在作业背面写下自己的感想。学生绘画,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自己的感想。
四、小结:布置下节课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了解自然遗产,学习表现自然遗产。
2、技能目标:能够用一定的观点表达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3、情感目标:增强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交流、认识自然遗产。
教学难点:能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它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它美在哪里?�
三、总结,延伸: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遗产是人类的财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遗产是人类的财富,我们应该如何珍视人类自然遗产呢?今天,有些世界遗产正面临危机。除去自然灾害,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如:污染、战争等),我们能为保护世界遗产做些什么呢?
第3课装饰色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装饰色彩在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色彩的写实性与装饰性的区别,在教学体验中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教学重点: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3、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去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是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来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品,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十四课《有人和动物的风景》。说到漂亮的风景
和可爱的动物大家都喜欢,我们在生活中要爱护大自然,更要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三、讲授新课
首先和大家复习一下前节课学习的内容:
同学们以前都学习过写生吧?那么什么叫写生?哪位学生说一说?(写生就是直接以实
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回答的很好,有的同学又要问了画什么呢?画风景写生。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还有身边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入画。在画画的时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远景。把纷繁的景物,提炼概括成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里,渲染出情调和气氛。
1、欣赏书中的例图,体会怎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2、学习建议:可以用水粉颜料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3、教师讲解写生风景的步骤及方法。
一、带领学生观察风景。
二、用铅笔勾形,注意透视和比例关系。
三、进行图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评出优秀作业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16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画家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介绍林风眠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欣赏
(1)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的作品,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2)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问题二:你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3)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
(1)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2)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3)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的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4)教师总结
4、尝试实践
(1)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画。
(2)学生作业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拓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小学美术六年级教案 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三面画构成的原理
② 学会运用切割与重复排列的方法制作一幅三面画。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
②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增强动手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条理性和耐性.培养对美的追求,美的创造的行为习惯。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三幅画面进行等份切割、依次排列的方法制作—幅三面画的技能技巧。
2、教学难点
如何将三幅画面分别哉戊长度,宽度相同的K条,按照:顶序黏合沟成——件可以动观赏的工艺品:
3、兴趣点: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三个不同的画画。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制作出一幅“三面画”作。
2.较高要求:
三幅画面的色调、内容搭配和谐统一,做工精致,或三幅画画的内容构成一个内容相关的故事,
3.个性探究:
选出学生代表操作、展示优秀作品。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分享、讨沦;
看一看: 欣赏课本中提供的三画面。你见过去变幻的画画吗?课本中的画面是如何变换的?
2.活动二:尝试、探索
①看一看、议一议:为什么要将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切割成大小一样、份数一样的长条形?
②说一说:观察图中的步骤图,想一想这些长条应按怎样的顺序黏合在一个画面上?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探索三幅画的排放顺序。
③想一想:课本中的三幅摄影作品组合在一起后,给我们带出了哪些环保信息?
3.活动三:创作、表现。
做一做:尝试制作一幅有趣的三面画。
4.活动四:展示、评价。
①谁的三画画色彩搭配最美,做工最精致。
②谁的三面画能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六年级美术教案 18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纸造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剪、刻、卷、折、粘的技能技巧。
2、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开发智力。
教学重难点:
1、完成设计、剪刻、卷折、粘贴等制作技巧。
2、剪、折、卷、粘贴的准确与规范,造型要富于美感。
教具学具:各种纸、笔、剪刀、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纸工,是一种新颖、活泼、简便的手工制作形式,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在设计过程中讲求合理性和视觉上的节奏变化,充满情趣。
2、新授:
(1)板书课题
(2)欣赏课本作品
(3)鱼吊挂的制作过程
A、用长方形绿色纸对折两次。
B、用铅笔轻轻画出半个鱼的纹样。
C、剪刻后展开即成一条鱼形,可做多个。
D、做挂链,进行穿挂。
(4)小兔制作过程
A、用长方形纸卷成圆筒形后粘合用来做兔头。
B、剪两片呈长圆形的纸,稍卷后粘在筒形上方两侧,用来做耳朵。
C、剪两块纸或挖两个圆孔用来做兔眼。
D、卷一小圆卷做鼻子。
E、剪一长条纸,用来剪制成胡须。
F、剪一长方形纸与圆筒下部粘接做兔的身体。
G、剪一小纸块做兔的尾巴。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挂的时候,画鱼时鱼腹部不要画在折叠纸的纸边方向。
2、粘贴部位要干净、整洁。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19
课题:明与暗
课时:4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关系。把这种关系画出来,就能表现具有立体感的物体。学生在课上都能认真观察,仔细写生,因为初次接触素描绘画,所以有的学生还不太能绘制线条,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型掌握得还算可以。
六年级美术教案 20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从比例的角度考虑设计一个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性比较强,在生活中的运用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学生在制作时采用先对折再剪裁的方法很容易使各部分比例失去控制。课时安排:
2课时
7.美术中的比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2.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
师: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
生:绘图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
到一些美的造型,美的建筑,我们感觉它美,一个是因为色彩美,形象美,再有就是它的比例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比例:最早出现在数学中,一般长度与长度、面积与面积的比率。如长的与短的、大的与小的等都形成比例。
二、讲授新课
意大利画家达*芬� 站立时人是长方形的,而当人伸展四肢时,又变成了圆形,从而发现人体的比例变化。
1.中国画中是怎样运用比例的《出示溪山行旅图》:
(1)画上画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2.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人在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3.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值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这种比例
在造型上美观而得名。
(2)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什么样的比例美呢?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人就测算出1:0.618这个比例最美。这就是黄金比,大家可以算出1:0.618~0.6,你们都知道2:3;3:5;5:8都接近这个数,就都是美的比例。
小结:美术不是算术,有用精确测算,平时设计作画时,形象看起来舒服,比例接近2:3,3:5,5:8就可以了。
4.分析、欣赏
(1)黄金比就是这么神奇吗?如果变比例会怎样?
我们看杯子比例很舒服,体现黄金比,拉宽会怎样?接长会怎样?照相机的宽与长较接近2:3,加宽呢?加高呢?
电视机、背投、画框的现代比例演变
(2)欣赏
其实大自然中,许多东西天生地比例就体现黄金比,比如:这精美的贝壳,我们喜欢收集它,却不知正是它上面圈圈螺旋线吸引了我们,看看它每轮间距离比例是多少?
人体更自然美的极至了,一只普通的手,它与黄金比有什么关系?我们看,如果从指端到第一节间分为两份的话,其它各节该是几分呢?我们画过人吧,知道人体的比例吗?(1:7。5),也就是身高是头长的7.5倍,这就是比例。
三、绘制黄金分割
1.要求:尝试用铅笔画有黄金分割比例的人体或建筑草图
2.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议
说说你的同学或自己绘制的草图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吗?如果不符合,怎样修改会更好?
五、总结
8.美术中的比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器皿陶瓷瓶的比例变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规律。运用欣赏资料分析比较解决。
2.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并运用比例知识对花瓶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比例关系,设计一个花瓶,提高设计能力。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21
课题:第一课 远近的奥秘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六年级美术教案 22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额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
二、欣赏评述
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水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三、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3、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
四、评价交流
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自选作业
(1)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
(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五、展品拓展
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
3、学生自我总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23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难点:
1、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2、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2、新授:
(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5)师生梳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学生作品展评:
六年级美术教案 24
教学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总课时数:19,20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复制和粘贴的功能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意,想象并组合画面。
2,在粘贴过程中形象大小和色彩的改变。
3,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形象创作。
课前准备:
1,师准备电脑及电脑软硬件设备,还有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
教学过程:
1,引导过程
(1)组织好学生进入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并安排好。
(2)复习一年级学过画图游戏方法导入本课的排列,重复,变异等造型内容。
(3)教师打开一些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演示电脑绘画中复制和粘贴的创作过程,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的复制和粘贴。(让学生了解用复制和粘贴就可以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
2,发展过程:
(1)详细的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与粘贴以及变化的操作方法及过程,以便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可先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试着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的操作,也可互相交流。
(2)步骤: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
(3)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和变化制作一副有独特,有趣的作业。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作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担任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模板添色和界面上的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用具
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及电脑设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中的各种教学设施。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部分。
1,操作教学准备工作。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2,学生范例作品欣赏。
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并产生对电脑绘画的直观印象。
3,讲授基本常识。
先开主机,再开显示器,电脑通常就会自动进入WINDOWS系统的主桌面,点击左下角开始按钮,从弹出菜单中点击程序文件夹,从弹出菜单中点击附件文件夹,再从弹出菜单中点击画图图标,便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教师要注意消除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
4,讲解画图程序。
教师讲解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一下,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
(二)发展部分。
1,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幅电脑绘画作品。
(1)教师在应用软件中为学生作业设计制作好各种动物模板,选择合适漂亮的画面作为学生作业的场景。
(2)取名存盘后在主桌面上建立快捷键图标,让学生能够方便打开。
2,学生自由操作练习,教师指导。
(1)引导学生打开文件后,将各种飞禽走兽拖放到场景中合适的位置并调整大小。
(2)要求学生作业以选择模板填色为主,同时鼓励有基础的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地发挥,大胆地创作。
3,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电脑前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1) 学生自我讲解,作简单介绍。
(2) 集体推选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4,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三,课后拓展。
Phtshp电脑绘画作品欣赏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2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家庭的爱和温暖,并以相应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2、学会表现群像之间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态的对比关系。
教学重点:
寻找恰当的艺术语言,通过大小、高矮、疏密等对比,表达出丰富和的群像。
教学难点:
表现出一家子成员的亲密和幸福感。
教学过程:
一、资料赏析
女儿最喜欢这样轻松的假日。雪再大也不冷,因为有暖融融的一家子。快乐的一家子。黑天鹅父母呵护着自己的宝宝,多么安详和谐的一家子!温馨的一家子。
二、技巧操作
1、确定表现对象,仔细观察对象的特征。
2、用简单的几何体定好所要表现对象的轮廓,注意对象之间的大小、高矮关系。
3、逐步进行细节刻画,注意对象之间年龄、神态的差异。
三、作品展示
四、作业要求:
1、可以默写也可以照片,可以表现自己的家庭,也可以表现其他家庭甚至动物朋友的快乐一家子。
2、表现出父母与孩子之间大小、高矮,年龄、神态的差异。
3、采用绘画、泥工等形式来表现快乐的
五、课后拓展
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家子”在一起的生动有趣场景,并用各种艺术手法把他们记录下来。
教后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情亲的含义,同时大大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力,但是在把一家子组织在同一幅画面中的时候,很多同学在表现时画的比较散,画面的主次关系不够明确。
小学美术六年级教案 26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射灯、静物桌、衬布、范画两幅
第1课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素描范画,说说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①把一张白纸放在灯光下观察,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②把纸卷一下,观察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
③把纸折一下,放到灯光下,有什么变化?
总结: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④把纸揉皱了,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2、通过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是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1、把石膏球体摆在桌上,观察光线照射时,我们有什么发现?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
2.出示石膏几何体观察,找找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画出优秀的作品。
第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在光照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射灯、静物桌、衬布。
教学过程:
一、演示绘画
同学们,怎么作素描画呢?
师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并讲解画法。
1.整体观察分析。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标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铺大色调。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近实远虚。)
4.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二、学生实践
1.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明暗素描,师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三、欣赏讲评
展示作品,学生欣赏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总结
通过同学们动手作画,谈谈你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表现了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