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内容导航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1《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2《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3《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4《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5《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6《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7《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8《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9《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10《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一篇优美散文——《夹竹桃》。(板书:夹(jiā)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请同学们自个儿先去感受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读好了吗?文中哪几个小节是直接写夹竹桃的呢?
4、学生汇报:第2、4、5自然段。
5、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品味它……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吧!(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大家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这是两盆什么颜色的花?(板书:花色)(生答:红色和白色的)
4、作者由这两种花色分别联想到什么呢?看课文,老师引读,请大家跟读。
5、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景象奇妙有趣呢?(火与雪是不相融的,却能融洽地开在一起。)
6、你们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吗?请大家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
通过练读有了自己的体会吗?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指名说,教师标出重音)你能为大家朗读吗?
读得真不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奇妙有趣的景象吧!(齐读)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板书:花期)
2、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先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句子,再用着重号标出反映花期长的词语,然后好好地品读品读。
3、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能一边读一边圈画,这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哪些句子写出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生(1)读第一句:(相机出示句子)
师:哪些词语反映了它的花期长?(又开出、又长出)
师:这句话不但写出了它的花期长,还写出了它的品性“悄悄地一声不响”,它是默默绽放,不张扬,常年不败。
师: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请大家自己读。
指名读;评价。(“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齐读。
生(2)读第二句:(出示句子)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花期长的?
生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齐读)
师:
(1)标出“和煦的春风里”、“盛夏的暴雨里”、“深秋的清冷里”,从这里的三个“在……里”你体会到什么?(不管什么气候,夹竹桃始终是迎风吐艳。)
(2)“无日不”可不可以换个说法?(每天都这样)
这里为什么不用“每天都这样”而用“无日不”呢?(它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应如何读呢?(指名读)
自由练读;
齐读;(大家读得很投入,我也被感动了。)
生(3)读第三句,从“无不”一词反映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师:“无不”是什么意思?(是“都”的意思)
这里不用“都”而用“无不”一词,大家懂了吗?(起强调的作用,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长,表达了对夹竹桃的赞美)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读。
6、师: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生(4)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这一点韧性,(板书:韧性)同院子里的哪些花?文中哪一小节写了?(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生答)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内容呢?(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句子上,“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请大家换个说法。(出示陈述句)
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用哪一句好?
学生对比读。
哪一句好呢?(生答:反问句好,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师标出“不是……吗?”)是啊,说得真好。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反问句。
7、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好地品味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的乐趣。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4、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
1、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质疑: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韧性”是什么意思?板书柔软而结实。
2、课文的哪几小节写到了夹竹桃的韧性?(3、4)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对比着想想夹竹桃有什么韧性?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体会三点韧性。(1、默默无闻2、生命力顽强3、花期长)
(当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己的感悟来说出他们心中的一、二、三点)
提醒学生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凡是需要理解的更应静下心来读书。
4、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A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抓住:无不)
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的特点的吗?(和第三小节进行对比看出来的)
5、师生合作,重组教材,对比朗读。
师语: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希望大家和老师合作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又(),惟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一嘟噜花黄了,(),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从春天(),从迎春花()
6、你最喜欢夹竹桃的哪一点韧性?站起来读一读。
7、对照着黑板上的文字想想:韧性的本意(柔软而结实)和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默默无闻、顽强的生命力、花期长)有什么联系?
(默默无闻就是“柔”的一面,而顽强的生命力和花期长就是“结实”的一面。)
8、过渡:通过刚才咱们将韧性的本意和在课文中的意思进行的比较,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引发了作者许多的幻想。
三、自主学习,感受“幻想”的乐趣
1、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2、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老师给你配乐。
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陶醉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
3、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说。(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师引导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参差的夜影,迷离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远渡重洋的海轮和游过池塘的小鱼。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象呀!这么美的语言要不要再来读读。
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配乐齐读。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句式说话。
5、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每人在纸上滴两滴墨汁,用你的嘴去吹,你看到了什么了吗?又想到了什么呢?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带进这个句子里说一说。
6、提高要求,把句子说具体些(也可以试着说一句排比句)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那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最值得留恋回忆
默默无闻柔软
韧性生命力顽强
结实花期长
幻想爱上了夹竹桃
教学反思:
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朗读,不失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朗读的一个好办法。如《夹竹桃》第五小节,描绘了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一些有意思的幻想,作者分别把它们幻想为地图、水中的荇藻和一幅墨竹。在教学时,我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自由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他们对文本理解和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有效形式。课堂上,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摇头晃脑地朗读,抑扬顿挫地朗读、咬文嚼字地朗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朗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也就是让学生在把握文本自身意义,作者思维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理解,使作者的思想在朗读者头脑中得以复现或重建,然后用自己的朗读替作者说话,替文本中的人物说话,替文本中的事物说话。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3
一、解惑。
二、悟情。
1、韧性。
2、月下迷离动人的美景让我产生各种美妙的幻想。
三、品析。
1、红白之中见真情。
2、语言的起伏变化,还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3、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夹竹桃》是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描绘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我已三次教学这篇美文,每次都深沉地被文章陶醉。
一、解惑。
在研读课文时,我发现课文中有一些疑点,百思不得其解:
首先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这句话中的也在行文上显得很突兀,上文并未讲过别处还有夹竹桃,这里也似乎有点承接不上;
其次,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又有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这两个大门内的意思,到底是院子里的影壁前,还是堂屋的大门内?根据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可以读出,这两盆花肯定不是在室内。那这样,课文中所配的一幅图是不对的,它没有画出影壁及夹竹桃与影壁的位置。
季老1962年10月访问缅甸时,在异国他乡巧遇自小于故乡常见的夹竹桃,从而引起他无限思绪,激发了创作热情,写下这篇散文,并发表在1963年1月号的《人民文学》杂志上。原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的: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读了这段文字,原先的那些疑惑迎刃而解。联系季老的生活经历,这篇文章描写了故乡的夹竹桃,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但同时它又是季老深深的思乡情怀的寄托,在这普通的植物身上,承载了沉甸甸的乡情。
通过阅读,同学们均能解开心中的疑窦,对作者最留恋最回忆夹竹桃的情感也能比较透彻地理解。有同学说:在作者的家乡,家家都种夹竹桃,说明人们都很喜欢这种植物;有的说:作者就像这普通的植物一样朴素,写得文章不像一个很有学问的学者,我们一读就懂。有一位来自内地的同学说,读了这篇课文,她也像回到老家的院子里,嗅到那浓浓的花香。
这样读来,文中多处的疑问都迎刃而解,从而对文章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我似乎见到了季老那平和慈祥的面容,见到了他那守望故土的双眸。
二、悟情。
这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通过用一年三季各色花的对比,和月光下夹竹桃的描绘,写出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就要真正地理解季老的感情。我着重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把握夹竹桃坚韧的品性,赏析夹竹桃在月下迷离动人的美景,自觉感悟文章中蕴含的人生情怀。
1、韧性。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有的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夏日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这句话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坚强。
有的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夏日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等语句中,读出了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还有的同学读了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感受到了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把韧性理解为顽强的生命力。
更有学生把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让我觉得夹竹桃是默默无闻的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把韧性理解为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
大家看到然而这个词了吗?然而表示转折,在这里表示夹竹桃与其它的花都不同,它不像百花那样争春,也不像它们那样花期短暂,所以我的理解是与众不同。
悄悄的,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想起了很多
2、月下迷离动人的美景让我产生各种美妙的幻想。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月光下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但在作者奇妙的想像中就变得意趣盎然、令人回味了。参差的叶影、迷离的花影被想像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轮船、小鱼儿。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像啊。细细读来,我们不禁感受到了如水的月色、耳畔小虫的呢喃,眼前似乎浮现出夹竹桃轻轻摇曳的景象。奇妙的想像把我们带进一个富有童趣,如诗如画的境界。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纯真的童心、宁和的心境。
反复阅读课文,越读越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觉到一种别样的情绪在跳动,季老内心流淌出的似乎不仅仅是对夹竹桃的喜爱,从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 值得回忆的花、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这些语句最能体会到他对过往生活的一种深深的留恋与眷顾。
三、品析。
季老是国学大师,造诣精深的语言学家和散文家,有书坛北派泰斗之称, 其深厚的文字功底从文中可见一斑。
1、红白之中见真情。
在写盛开着的夹竹桃时,季老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在平常人眼中,红色和白色是再普通不过的了,然而,季老却将它们写成了火与雪。火上有雪,烈焰似乎就要融化白雪;雪上有火又让人感觉了皑皑白雪上,跳动着的火焰。
2、语言的起伏变化,还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在《夹竹桃》中,优越的语文条件表现在作者熟练而充分地利用汉语时空广阔的特点,走笔生花,稳步而行,不急不缓地把夹竹桃的品性、把作者自己的感觉、思想精致地传达出来。他的语文优势,是以淳朴为本的,如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就像是与朋友讲述自己的记忆,更像是和邻人饭后闲谈。于淳朴之中展开了对夹竹桃的种种记忆和想象。
季羡林为了节奏和变化,还在口语般的叙述中,适当地用四字格的语词。如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这不仅体现了语言的起伏变化,还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适时地穿插口语,同样也使语言风趣而多变。季老写到: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嘟噜的使用,既具象又传神,和前边的量词朵比起来,又有地方个性。所有这些都增强了这篇散文的可读性。
3、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季老在文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具体真实地地写了夹竹桃的形象。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了夹竹桃一年三季无日不迎风吐艳充满生机,花期长,执著,生命力顽强。
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巧妙地将花比喻成了火与雪。
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默默无闻地绽放那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一个反问,肯定了夹竹桃的可贵。
互相对比,突出夹竹桃的特性。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这节写出了春夏秋三个季节中鲜花盛开的情景。它们不是名贵的花,但是应有尽有,在各自适宜的季节里,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夏天的暴雨、深秋的清冷盛开。与它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夹竹桃一直在盛开着。
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让人感受到了夹竹桃那顽强的生命力。一声不响是夹竹桃默默无闻的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奉献自己。
季老以优越的语文条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一丝不苟地写出来,把《夹竹桃》种在优越的语文条件的土壤中,让《夹竹桃》绽放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里。这使得他的散文在强调同一的时代里独放异彩。
《夹竹桃》的确是一篇佳作,值得我再次学习。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2、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品味课文的语言,着重体会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感悟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感受课文运用对比手法衬托出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读题:
1、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美丽的植物,仔细观察它的叶子、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花朵像桃)。
2、它夹杂了竹和桃这两种事物的特点,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齐读课题)注音:jiā。很有特色的名字,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引读第一自然段),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最留恋的是什么?
2、交流板书: 花的色彩、花的韧性、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或花影)。
3、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4、男同学读开头这一自然段,女同学读结尾这一自然段。
5、这样的开头与结尾在写法上就叫(互相照应、或首尾呼应)。
如果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能用上这样的方法,定能使你的习作内容更清楚,结构更完整。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有人爱梅,如王冕,他爱梅花贞洁自守的品格;有人爱菊,如陶渊明,他爱菊花素雅高洁的特点,而季羡林独爱夹竹桃,夹竹桃最可贵之处是什么?(韧性)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2、学生自由读,批注。
3、交流。
重点语句:
(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1、引导学生抓住“又……又……”来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2、通过“悄悄地、一声不响”体会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品格。
3、指导朗读这句话。(带着喜爱、赞美的语气)
(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1、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比较在语气上更强烈。
2、想象,夹竹桃在温暖的春天里,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放,在盛夏的暴雨里,迎着什么开放?在深秋的清冷里又迎着什么开放?
引读。
3、它盛开的仅仅是鲜艳的花朵吗,还在向我们展示什么?
4、再读这个句子,大家应该有不同的感受。
(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
1、这也是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
2、夹竹桃陪伴过哪些花?
3、引出第三自然段。
春天、夏天、秋天、分别陪伴过谁?
4、这么多花,美吗?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5、学到这儿,老师有疑问,这个自然段写了这么多花,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是为什么?
(对比、衬托出夹竹桃花开三季,顽强。)
6、反复朗读。
(四)、比较两个否双重定句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用上“无……不”、“无不”说话,体会语气更强烈。
(五)、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找出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改成陈述句,朗读出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的赞美。
小结:同学们,学到这儿你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有了新的认识吗?
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简介季羡林生平,以“韧性”为点,人、景合一。
为什么季羡林独爱夹竹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季先生的简介,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静静地看,用心读,你会有哪些感受?(投影出示)
五、让这坚强而美丽的花朵永远开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板书:
花色
夹竹桃 季羡林
韧性
默默无闻 隐忍
连续不断 坚持
花开三季 顽强
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四自然段。
2、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以及花影之趣,从而深入感受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3、初步了解文章对比映衬手法对表现夹竹桃精神的作用,能初步领会文章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有所感知。
4、体会双重否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9课——夹竹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夹竹桃的?(板书:花色、花期、花影)这两盆夹竹桃,一盆红,一盆白,融洽地开在一起,季老觉得这花色——十分奇妙。(板书:奇妙)
2、过渡:季老非常喜欢花,他曾为办公楼前被砍伐的西府海棠写过一篇悼文,北大未名湖里的荷花都是他亲手撒下的花籽。这样一个爱花的人,他家的小院会是什么样的?
二、可贵的韧性
(一)赏满院花
1、翻开书p96,自由读第3自然段,尽情欣赏这满院的万紫千红吧。
2、品读
(1)花多:师引读:季老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话,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这么多花,来报报花名吧?
(2)花美:为了展现花的美,季老用到许多精彩的四字词语,你看到了哪些?
3、美读:春夏秋三季的小院各有各的美,指名读。
4、质疑:这样一个爱花的人,他是怎样评价夹竹桃的?(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读着这句话,回想刚才欣赏的第三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品夹竹桃
1.过渡:是呀,有那么多花,为什么季老认为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或是句子引起了你的关注,可以划下来,做简要的批注。
2.交流:
【句子一】
“悄悄地、一声不响”:夹竹桃的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的品性,非常质朴,低调,不与百花争艳。
两个“又”:夹竹桃一朵接着一朵连续不断地开放,生命力非常旺盛,生机勃勃。
【句子二】
①师:是的,无论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夹竹桃都常开不败。(课件出示:和煦的春风、夏日的暴雨、深秋的清冷)能读出这气候的变化吗?
②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
③想象画面:这三幅画面中,哪一幅最能打动你?来说说吧。
④师:这幅暴雨图,让你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顽强不屈、坚忍不拔、始终如一)你们是夹竹桃的知音,也是季老的知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顽强不屈,就是季老所说的“韧性”(板书)
⑤无论环境如何,夹竹桃都坚韧地开放着——“无日不迎风吐艳”。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没有哪一天不迎风吐艳,就是——每天都迎风吐艳。这个句子连用了两个表示否定的字“无”和“不”,文中还有一处连用了“无”和“不”,一起读——无不奉陪就是——每一种花都奉陪。
【句子三】
①过渡:文中还有一处连用了“无”和“不”,一起读——
②无不奉陪就是——每一种花都奉陪。师:夹竹桃从4月~12月都能开花,是花卉家族中花期最长的一种花。从春到夏、再到秋,它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绽放着,齐——
3、朗读诗行:师:说着聊着,对这个问题(指板书)有想法了吗?为什么季老认为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话?(生:花期长久,有可贵的韧性)
4、解疑:关于第三自然段的
师:第四自然段通过对夹竹桃花期的描写,表现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而第三自然段却对夹竹桃只字未提,这是为什么呢?刚才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现在有什么想法?(为了衬托出夹竹桃具有韧性,这是一种对比的手法,更加突出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让我们来感受这种对比,感受夹竹桃独特的魅力。
每年春天——然而——
到了夏天——然而——
一到秋天——在和煦的春风里——
一年三季——从春天——(齐读)
小结: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三)品人
1、师:季老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与夹竹桃有什么共通之处呢?请同学们浏览资料一,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浏览资料并交流感受。
3、引导背诵:季老与夹竹桃之间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听……
(1)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
师:季老的不张扬,就像那夹竹桃——
(2)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
师:不论顺境还是逆境,季老信念依然,就像那夹竹桃——
(3)我的要求就是不停地工作,我一辈子没停过。不写不行,好像没吃饭一样,第一需要。
师:季老七十余年笔耕不辍,不就像夹竹桃吗——
过渡:此时,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指板书)花性即人品,在季老心中,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就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三、奇妙的幻想
1.师: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教师引读:幻想)
2、师:夹竹桃迷离的花影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板书:幻想)。在这些幻想中,你觉得哪一个最妙?可以说出它的妙,先与同桌交流一下吧。
3、交流:适当点评
3、师:月光下的夹竹桃真妙啊!它忽而是地图,转眼又成了荇藻,恍惚间又是一幅墨竹……如果你来到这里,又会产生怎样的幻想呢?是连绵的山峦,是浩瀚的星空,是错落有致的珊瑚,还是?拿出作业纸,从中任选一句完成练笔。注意先想好了再下笔,书写要工整,尽量不涂改。(生练笔)
4、交流
5、师:多么美妙的幻想啊,有一句名言:所谓天才人物本来就是指那些十分富于幻想的人,季羡林就是这样的人,他爱幻想,爱生活。
当他看到一片树叶上的彩痕,就会想到地图,想到——水彩画,想到被雨水冲过的墙上的残痕,再玄妙一点,想到宇宙,想到有着各种彩色的迷离的梦影。
当他看着映在窗户上的浓叶,又会幻想——满窗浓叶,不时有一只绿色的虫子在上面慢慢地爬过去,令我幻想深山大泽中的行人。蜗牛爬过的痕迹就像是山间林中的蜿蜒的小路。
6、过渡:而最令季羡林怀念的还是站在月光下,一边看着夹竹桃迷离的花影,一边尽情想象。难怪他会爱上夹竹桃。齐读第一小节。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夹竹桃的独特魅力,夹竹桃的花色奇妙,花期长久,充满韧性,一如季老的人品,那迷离的花影能引起许多幻想,在季老心目中,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夹竹桃》这篇文章选自季老的散文集《朗润集》,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是季老散文的风格,老师把这本书送给同学们,相信阅读后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有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学习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学习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回顾预习收获。
同学们,我们昨晚已经预习了课文《夹竹桃》,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世界吧!——《夹竹桃》 (学生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课文,回顾一下预习收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师:通过预习,你发现读音、字形方面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老师来考考大家!谁来领读黑板上的词语?边读边纠正,然后齐读一遍。(出示:榆叶梅、熏透、凄清、荇藻、飞蛾、乍起、参差、一嘟噜、玉簪花)
3、师:字词关过了,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品味语言,发现方法。
(一)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并组内交流。
师: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学习。(出示)
1、默读2——5段,用“( )”标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语句,抓住能体现夹竹桃特点的词语,边读边想象,读出你的感情,读出你的体会。
2、浏览3段,想一想,这段的内容与夹竹桃有什么关联,能否删去?
3、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汇报交流。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按课文顺序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收获。
l 品读花色的“奇妙有趣”
1、红色的花朵使我想到火……宛如雪上有火,或火上有雪。(板书:花色“奇妙有趣”)
2、师:是呀,火雪不容,但红白花开,却相映成趣。的确奇妙有趣!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幅奇妙有趣的美景展示出来!(指导朗读)
l 感悟花期的“可贵韧性”
1、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生谈体会: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百花争艳,接连开放。)
②同学们体会的很好,怎样读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己练读,指名读。
③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2、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生谈体会: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②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吐艳”?试着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③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④师引导后齐读(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
3、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①(生谈体会:花期长)
②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 “无不奉陪”呢?(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③指读,齐读。
④出示:让我们也来练一练。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⑤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作者不禁感叹道——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4、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句运用了——反问。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来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其中的感情!
5、作者说,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板书:花期韧性可贵)院子里的花又是怎样的花呢?生读第三段。
6、真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院子里的花。(出示:展示十四种花)
7、小院的美景可用文中的哪些词形容呢?(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8、课文题目是夹竹桃,作者却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是不是离题了?(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9、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段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段那样进行对比衬托描写,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
10、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l想象花影迷人的“幻想”
1、夹竹桃的妙处还有什么呢?(板书:花影迷人的“幻想”)
2、月光下,一团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这么多的幻想。让我们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夹竹桃吧。(配乐读)
3、奇妙的幻想,你记住了吗?自己试着填一填。(出示:)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 )。( )是亚洲,( )是非洲,( )是大海。碰巧有几只( ),这就是远渡重洋的(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 )。夜蛾飞过,( )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微风( ),( ),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4、你幻想它是什么?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于是,作者爱上了夹竹桃,齐读最后一段。(板书:爱)
2、至此,我们也明白了作者开头所写,齐读第一自然段。
3、这样,首尾——照应,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结构方法,使我们的习作结构严谨、完整,进一步突出主题。让我们合作再来读这两段。
四、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夹竹桃的传说》,看一看它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2、背诵课文4、5自然段。
3、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写具体。
五、板书:
奇妙有趣
夹竹桃 韧性可贵 爱
引发幻想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7
之二
作者:方明珠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纪传体的喜爱之情。
第四、五自然段写纪传体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有关夹竹桃的资料,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
1、板书课题:17、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四、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2、4、5)
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
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讨论,交流:
(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火与雪:不相容——融洽)
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学习第5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3、默读,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5、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练习朗读。
学习第4、3自然段
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轻声朗读
2、讨论: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自由读,交流,出示:
(1)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②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③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5、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反衬)
6、指导朗读
7、小结:
这两个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8、练习背诵
学习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附板书:
韧性
17、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出示事物、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植物,请看(出示夹竹桃),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竹桃)
2.没错,它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夹”读第一声,为什么读第一声,你知道吗?让我们齐读。
3.关于夹竹桃,你了解多少呢?学生介绍夹竹桃。
看来,同学们对夹竹桃的了解还真不少呢!夹竹桃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植物,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家季羡林先生对它却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十七课《夹竹桃》。
自读课文
要求: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学生自渎课文。
检查自读效果
出示生字后指读、齐读。
玉簪花、叶影参差、荇藻、榆叶梅、花团锦簇、奉陪、微风、乍起、一嘟噜
交流: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二、理清课文脉络
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四、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品词、品句、品读课文,感悟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它引起的有趣的幻想,感受作者对它的喜爱。
2.感受季羡林散文质朴、典雅充满诗意的特点,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认识双重否定表示强调肯定。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9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一篇优美散文——《夹竹桃》。(板书:夹(jiā)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请同学们自个儿先去感受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读好了吗?文中哪几个小节是直接写夹竹桃的呢?
4、学生汇报:第2、4、5自然段。
5、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品味它……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吧!(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大家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这是两盆什么颜色的花?(板书:花色)(生答:红色和白色的)
4、作者由这两种花色分别联想到什么呢?看课文,老师引读,请大家跟读。
5、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景象奇妙有趣呢?(火与雪是不相融的,却能融洽地开在一起。)
6、你们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吗?请大家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
通过练读有了自己的体会吗?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指名说,教师标出重音)你能为大家朗读吗?
读得真不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奇妙有趣的景象吧!(齐读)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板书:花期)
2、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先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句子,再用着重号标出反映花期长的词语,然后好好地品读品读。
3、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能一边读一边圈画,这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哪些句子写出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生(1)读第一句:(相机出示句子)
师:哪些词语反映了它的花期长?(又开出、又长出)
师:这句话不但写出了它的花期长,还写出了它的品性“悄悄地一声不响”,它是默默绽放,不张扬,常年不败。
师: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请大家自己读。
指名读;评价。(“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齐读。
生(2)读第二句:(出示句子)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花期长的?
生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齐读)
师:
(1)标出“和煦的春风里”、“盛夏的暴雨里”、“深秋的清冷里”,从这里的三个“在……里”你体会到什么?(不管什么气候,夹竹桃始终是迎风吐艳。)
(2)“无日不”可不可以换个说法?(每天都这样)
这里为什么不用“每天都这样”而用“无日不”呢?(它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应如何读呢?(指名读)
自由练读;
齐读;(大家读得很投入,我也被感动了。)
生(3)读第三句,从“无不”一词反映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师:“无不”是什么意思?(是“都”的意思)
这里不用“都”而用“无不”一词,大家懂了吗?(起强调的作用,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长,表达了对夹竹桃的赞美)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读。
6、师: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生(4)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这一点韧性,(板书:韧性)同院子里的哪些花?文中哪一小节写了?(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生答)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内容呢?(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句子上,“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请大家换个说法。(出示陈述句)
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用哪一句好?
学生对比读。
哪一句好呢?(生答:反问句好,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师标出“不是……吗?”)是啊,说得真好。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反问句。
7、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好地品味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解读】《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文语言清新,结构严谨,以淳朴恬淡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有明显的中心句段,我以此为突破口,构建有效阅读话题,引学生穿过纷繁的语言现象,寻语言的本质所在。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表现力强,抒发作者强烈感情的重点词句,品味课文的语言,以此为切入点,引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提高技能,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出示重点句段,让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然后紧扣句子“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引出阅读话题,引领学生感受夹竹***“奇妙有趣”、“花期之长”和“韧性可贵”的特点,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精读探究。听读录音,配乐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布置作业,促进所学知识的迁移。从而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3、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象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部分段落。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品味课文的语言。
3、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并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2、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夹竹桃图片,以及相关语段)的课件及音频。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谈话,简介夹竹桃。幻灯片出示夹竹桃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结合图片说说所看到和了解的夹竹桃。
简介夹竹桃。(课件出示)
2、板书课题
(二)、精读探究分析
1、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自由读文章,交流、讨论学习
a.同学们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
(课文的第二、四、五自然段是直接描述夹竹桃的。)
b.请同学们齐读这几个段落。
2、讲读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自然段)
(2)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课件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课件出示: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5)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作用。
(6)在和煦的春天,在盛夏和深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花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的?指名读“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读出“应有尽有”的语气。
(7)小结。
第3、4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意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3、讲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夹竹桃“引起我的许多幻想”,也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像和幻想?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
a.这是什么景象?
b.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轻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4)作者对夹竹桃的想像还不止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作者的许多幻想。出示月夜风景图(课件出示)老师配音乐,朗读第5自然段。学生配乐读课文第5自然段,自主学习:
a.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
b.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小组交流,汇报
(5)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靡丽,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尝试背上述自然段。
(7)“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产生了哪些幻想呢?”于是,我出示一张有着树木影子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4、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六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组织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可以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结,照应第1自然段,点明了“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
(三)、总结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朗读第1、6自然段,弄清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3、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位,体验衬托和想像的好处。
(四)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1、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课件出示)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课后完成背诵。
2、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3、写一种你熟悉的花卉,突出你最喜欢的那一面。
【板书设计】
19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迷离
【教学反思】
《夹竹桃》一文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文语言清新,结构严谨,以淳朴恬淡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本文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见过夹竹桃,怎样在头脑中形成夹竹桃形象,并且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夹竹桃的韧性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从而更准确地感知美、表现美,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这些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重点句段、感受品味。
教学过程中,用课件出示重点句段,让学生充分接触并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文脉;然后紧扣句子“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引出阅读话题,引领学生感受夹竹***“奇妙有趣”、“花期之长”和“韧性可贵”的特点,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精读探究。听读录音,配乐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读是语文教学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学生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语文新课标也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掌握技巧。
二、激发想象,有效思维
有效思维能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培养有效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培养有效思维能力要尊重师生的个性化思维特征,尊重学生。因而,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有效思维,课上,当我出示了一张月夜风景图时,那皓月当空、月光似水,银色光辉洒满大地的景致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当我再问,“你们想亲自去感受一下月夜夹竹桃的美吗”?孩子们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异口同声说“想!”眼中闪烁着期待的目光。而后,我配乐朗读了第五自然段,孩子们有的闭眼倾听,有的看着图片用心感受,享受极了。接下来就是孩子配乐朗读的时候了,配上音乐,孩子们的朗读感觉一下就找到了。在优美的音乐中、在令人产生无数遐想的图片里、在如诗如画的文字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月下夹竹桃的美。
在学完了作者看到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景象后,我说:“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产生了哪些幻想呢?”于是,我出示一张有着树木影子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一开始,学生有点困难,同桌商量后,就有同学举起了手,他们的想象丰富,发言精彩,教室里时时爆发出掌声。是啊,孩子就是张开着想象翅膀的天使。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忽视,一些抽象的,不能用语言描绘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感悟,继而,思想得到升华,想象得以激发,有效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技能提高,实现“工具和人文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