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优秀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知道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3.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4.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的习惯。
6.让学生认识到人们认识化学变化是不断进步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化学反应伴随的现象。
难点:硫酸铜和铁反应的实验。
三、教学用具学生准备:
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两枚铁钉、镊子、记录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mp4。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火柴燃烧、加热白糖、淀粉遇碘、铁钉生锈等化学变化。
提问:这些都属于什么变化?预设:化学变化。
提问:为什么说它们都发生了化学变化呢?预设:都有新物质生成。
过渡: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般伴随哪些现象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化学变化伴随哪些现象。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展示:硫酸铜粉末(白色或灰白色)、硫酸铜溶液(蓝色)。
讲述:硫酸铜粉末是白色的,但是配制成溶液后变成了蓝色。
提问: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配制成溶液后为什么变成了蓝色呢?讲述:硫酸铜溶液为天蓝色溶液,呈弱酸性,俗称胆矾、石胆、蓝矾。因为水中含有铜离子而呈现蓝色。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硫酸铜常用于炼制精铜,与熟石灰混合可制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有毒,成人致死剂量0.9g/kg。若误食,应立即食用大量牛奶、鸡蛋清等富含蛋白质食品解毒。
展示:展示硫酸铜和铁钉。
提问:有哪位同学能说一下硫酸铜溶液和铁钉都有什么特点呢?预设: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铁钉为银色,且有金属光泽。
过渡:如果我们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展示:展示步骤:
仔细观察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并将其特点记录下来。
用镊子夹住铁钉,将半截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它们的反应。
两分钟后取出,仔细观察液体和铁钉有什么变化。
提示:注意手指不要沾到硫酸铜溶液,如果不小心沾到,立即用清水冲洗。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说一说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总结:反应前反应后硫酸铜蓝色颜色变浅(颜色变绿)铁钉银色,有金属光泽有红色物质附着提问: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了的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预设:发生了化学变化。
讲述: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了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的物质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由此我们又一次得出了化学变化伴随着颜色的改变。
知识点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过渡: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变化都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种种现象,请同学们仔细回忆都有哪些现象?展示:火柴燃烧、加热白糖、白醋和小苏打反应等。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化学变化伴随了哪些现象?预设:火柴燃烧发光放热、加热白糖的过程中颜色发生改变、白醋和小苏打反应伴随的现象是产生气体。
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化学变化还伴随一个现象就是有沉淀生成,这将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学到。
提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有发光放热或气体产生的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发光就是物理变化,而烧水过程中也会有气体生成,但它只是水的状态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
总结: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展示:展示知识解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插入知识解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mp4。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板书设计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有依据的自行划分人的生命周期。
2、知道可以将人的一生分为幼年期、青春发育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3、体会到人在婴幼儿期和老年期需要特殊照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难点:能够有依据的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教学过程:
导入: (听你们的老师说咱们班是学校的智慧之班,我来到这里上课感到非常高兴,不过要想让我承认你们的智慧我还要简单的考验你们一下)
1、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么同学们听老师给你们讲故事,但是要仔细听,因为我有问题要问
古希腊曾记载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是在庇比斯城外的峭崖上有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人面狮身的女妖。她向每个路过峭崖的庇比斯城人提出一个谜语:有一种动物,在开始的时候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对于这个谜语,凡猜中者即可活命,猜不中者一律被吃掉,可过路的庇比斯城人全部被吃掉了,这时聪明勇敢的俄狄浦斯路过此地,会见了女妖,并猜出了谜底。
(在俄狄浦斯说出答案之前,谁想试着猜一下)
(哇!同学们不简单啊,竟在俄狄浦斯之前猜出了这个秘密真不愧是智慧之班)
(但是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吗?)
说的真好,这正人啊,在人生早晨的时候,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中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住了拐杖,作为第三只脚。”
2、从这个谜语我们可以看出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分成了哪几个阶段?(板书幼年、成年、老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人生之旅》(板书课题)
思考一下,人在这几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二、划分人生
1、对于人生我们还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除此之外,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划分为若干时期,你准备怎样划分?
2、划分之前,同学们先看一个短片,只有几秒,但是概括了人的一生,所以你们一定要瞪大眼睛仔细看,不要错过人物的每一个变化。
3、下面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短片和我分给你们手中的图片,小组内观看、讨论、交流,一会儿把你们小组的划分结果和理由由小组长汇报给我。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每种结果只要大家同意划分依据就可通过。
5、同学们划分的真不错,可是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应该做些什么呢?
6、同学们现在处于人生的哪个时期呢?知道这个时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吗?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你最喜欢的科学家年少的小故事,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7、这几位科学家年少时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说得好,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人生,我们总感觉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是身边的长辈,也是在不经意间才发现了他的皱纹,他的银发,如果每年与父母合一次影,几年后,也许我们会有新的感悟。
三、看组图,学生观察图片
1、谈话:我们再来看这组照片,认识吗?你有什么发现或感想?
2、我们发现周杰伦个子越来越高了,你们想不想长高?想不想知道长大后你会有多高?
3、老师教给你预测方法好不好?课件展示预测方法。
4、下面同学们选择自己认为最可靠的方法计算一下,其中公式是老师发给你的第一张表,表1是第二张,表2是第三张。
5、对你的身高满意吗?
6、同学们把表收起来吧,老师把它送给你,你可以给亲戚或邻居家的小朋友预测一下。
7、其实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
8、看同学们的表情就知道我们都期待着能长得更高些,个子高了强壮了有什么好处?
9、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大后我们不再让父母去照顾我们了,而且可以去照顾别人了,对吗?那我们都应该去照顾谁?
10、只有自己的亲人需要你去照顾吗?在人生之旅中,哪些阶段的人需要照顾?
11、孟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12、所以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照顾需要帮助的人。
四、总结:
课就上到这里,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畅谈收获
五、作业(写一份调查报告)
1、你们家里或邻居家里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
2、你家里或者邻居家有老年人嘛?在你眼里,他们是什么样的?
3、把你的观察和想法写下来。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本班62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科学课程非常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了提高,他们能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科技制作、观察活动、科学实验、搜集资料等,愿意与他人合作,进行合作探究,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种植养殖等活动,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对锁定的课题进行课外探究,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主动从自然界、社会中获取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人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地球的面纱”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信息与生活”单元主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知道动植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辩证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探索宇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研究与实践》单元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几个科学之谜,让学生像科学家达尔文那样,经理科学探究的历程,形成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能够面对大量的事实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伪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对伪科学学习历程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感悟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重点难点
重点:空间维度方面,从认识身边事物、周围物体的基础上,扩展到微观和宏观两个世界,探索微生物和无限宇宙的科学奥秘;时间维度方面,以时间轴为认知线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和“未来世界”的变化;结构维度方面,在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内部构造。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以“认识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为探究重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书整体结构,设置了“对信息的搜寻、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
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法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本班62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科学课程非常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探究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了提高,他们能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科技制作、观察活动、科学实验、搜集资料等,愿意与他人合作,进行合作探究,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种植养殖等活动,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而且能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对锁定的课题进行课外探究,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主动从自然界、社会中获取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等研究主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构建,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人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微观认识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切入,让学生明确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知道人类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与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的照片资料,分析、归纳、推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知道遗传和变异石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以人体内部的能量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热能、电能、电磁能等之间的相互变化,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部分到综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地球的面纱”单元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通过大气层的研究、风的模拟实验、降落伞的秘密、风与帆的关系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风的成因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信息与生活”单元主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复杂的信息传递方式,知道动植物的一些行为特征以及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研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丰富学生对生物界的认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辩证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探索宇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研究与实践》单元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几个科学之谜,让学生像科学家达尔文那样,经理科学探究的历程,形成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态度,能够面对大量的事实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伪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对伪科学学习历程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感悟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重点难点
重点:空间维度方面,从认识身边事物、周围物体的基础上,扩展到微观和宏观两个世界,探索微生物和无限宇宙的科学奥秘;时间维度方面,以时间轴为认知线索,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和“未来世界”的变化;结构维度方面,在认识事物外部特征的基础上,以“解暗箱”的形式探究事物的内部构造。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以“认识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为探究重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科书整体结构,设置了“对信息的搜寻、理解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探究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
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法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5个班,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初步由具体转变为抽象,教学中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一学期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不系统,不知如何学习这门知识,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教科书的评价是以“单元评价”的形式设置的,并不意味着课时教学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评价活动。教科书之所以设计成“单元评价”,学生已奠定了“课时评价”的基础,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设计成“单元评价”后,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己的科学学习进行反思。但是,“单元评价”的落实,要靠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积累。因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更加强调过程性的评价,这是做好评价的保证。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秘密,如消化、呼吸、心脑循环等。
2、了解我们是怎么样看到物体的知识及爱眼护眼的常识。
3、了解秋生物生长与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识。
5、认识简单机械的及作用。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简单联系的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落实《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1、注意让学生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周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
3、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4、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5、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6、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7、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五、教具学具准备:
第一单元:人体模型
试管、碘酒、淀粉、等。第二单元:眼球模型、简易照相机
第三单元:种子、放大镜、显微镜、载物片等第四单元:星空对照图第五单元:简单机械组合器械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进度第一周
3.5—3.11
1、食物到哪里去了
第二周
3.12—3.17
2、我们的呼吸第三周
3.18—3.25
3、心脏和血管
4、脑和神经第四周
3.26—4.1
5、凸透镜
6、照相机和眼睛第五周
4.2—4.8
7、保护眼睛
8、潜望镜的秘密第六周
4.≤≥9—4.15
9、神奇的眼睛
10、种子发芽了第七周
4.16—4.22
11、种辣椒
12、植物的花第八周
4.23—4.29第九周
5.2—5.6
第十周
5.7—5.13
第11周5.14—5.20
第12周5.21—5.27
第13周5.28—6.3
第14周6.4—6.10
第15周6.11—6.17
第16周6.18—6.24
第17周6.25—7.1
第18周7.2—7.6
总复习
期中考试
13、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14、植物的分身术
15、生物繁殖新技术
16、春季星空17、夏季星空
18、斜面19、杠杆
20、滑轮21、齿轮
22、自行车的科学
23、未来的交通工具
总复习
期末考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6
消失了的恐龙
过程与方法:●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学生准备: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教学步骤: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恐龙和其他灭绝及濒危动物资料。
1、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2、搞一个恐龙博览会。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
如有条件,教师最好课前制作好样品。如果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3、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4、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无处不在的能量”、“追寻达尔文的足迹”、“宇宙”、“科技与未来”、4个单元,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