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优秀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最大的麦穗》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最大的麦穗》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生词,积累成语;2、对课文内容融会贯通,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对弟子们的“领悟”有所感悟;3、能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感悟、提高。
教学重点:逐步深入理解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弟子们的“领悟”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初识主要人物,揭示课题(3’)
1、依次出示“学习者”、“学者”、“大学者”,分别说说意思;
2、引出“苏格拉底”,出示图片,指读,提示“底”的书写;
3、出示“苏格拉底”的简介,学生自读,说说“苏格拉底”的特别之处;
4、揭示课题,齐读,提示“穗”的书写。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0’)
1、检查学习字词:
(1)识记生字:说说唯一的生字是哪个?出示课件,提示书写;出示图片,感知“垄”的意思;
(2)读准字音:出示“似乎、即使、沉甸甸”,指读;出示注音齐读;
(3)积累词语:出示“挑挑拣拣”等8个四字词语,指读;找出一组反义词(不失时机、错失良机),说说不同的意思;齐读。
2、指读课文:分别读1-2、3-4、5-6、7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3、思考并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师归纳板书(并点拨概括方法——讲清起因、经过、结果):
师:这堂课,我们就跟随苏格拉底和弟子们共同去摘那株最大的麦穗。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23’)
1、了解摘麦穗的要求:(3’)
(1)出示苏格拉底的话,学生自读,说说提了哪几点要求(点拨:分别强调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想想苏格拉底会怎样对弟子们提摘麦穗的要求的。
(3)师:子弟们对苏格拉底提的看似简单明了的要求都听懂了,但摘最大的麦穗真的这么简单吗?
2、了解弟子摘麦穗的行动:(5’)
(1)默读第3、4小节,用横线画出弟子们摘麦穗行动的句子;
板书:摘麦穗
(2)指名读,交流:弟子们摘麦穗的态度如何?从何处看出?
(3)指读弟子们的“用心”态度;师引语,板书:两手空空
3、探讨“两手空空”的原因:(3’)
(1)再默读第3、4小节,用波浪线画出“两手空空”的原因的句子;
(2)指读,出示两个句子,师引读小结:从他们的“想法”中,我们找到了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
4、感悟苏格拉底的话:(4’)
(1)师:苏格拉底这位大学者让弟子们摘最大的一穗,有没有想到弟子们可能会出现“两手空空”的结果?那,他为何还要让弟子们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呢?自读第6小节思考;
(2)出示苏格拉底的话,说说:最让弟子们感到震撼的是哪句话?(理解“刚刚摘下的”)为什么?
(3)说说前面的话与这句有什么关系?(点拨:原因有几个?)
(4)指导朗读:苏格拉底的话有理有据,理由充分,表达严谨。
5、学习弟子们的感悟:(8’)
(1)指名读,说说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最大的麦穗的原因;
(2)再指读思考:你明白的道理,让你想到的学习、生活中的人和事,你想到的同样道理的名言。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交流,师相机点拨引导:
重点:·为何说“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
·弟子们明白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道理,为什么在前面还要强调“追求应该是最大的”的呢?齐读最后一句。
(4)师: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最大的麦穗,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竟启迪了他们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齐读弟子们悟出的“道理”。
四、总结课文,升华拓展(2’)
1、出示苏格拉底的图像,说说学完课文对苏格拉底这位大学者有了怎样新的认识?或者,他给了你哪些新的收获?
2、出示苏格拉底的名言,诵读积累: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
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板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
摘麦穗 两手空空 行动 思想
听教导 悟出道理 绝对 相对
现实 理想
最大的麦穗 篇2
【教材分析】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切不可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运用联想,借事说理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好苏格拉底的语言。
2、复习双引号的作用,理解本文几个加引号的词的含义;学习分号的用法。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4、读懂文章围绕“拣麦穗”所讲的故事,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感受苏格拉底的智慧。
【学习重难点】
1、复习双引号的作用,理解本文几个加引号的词的含义;学习分号的用法。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3、读懂文章围绕“拣麦穗”所讲的故事,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感受苏格拉底的智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资料链接】
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有关机会的名人名言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gěn)科尔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认真阅读【资料链接】,了解苏格拉底,记忆关于机会的名言。
2、读课文,读准“麦垄 ”,了解“ 定夺 ”、“苍老”、“如梦初醒”、“错失良机”的意思。
3、摘抄文中你觉得最有哲理的话,并好好记一记。
4、你最希望老师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二、课堂研讨。
(一)、导入新课,解题。
1.同学们课前已经了解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就是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2.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与二千多年前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触摸他的智慧,去感受他的哲理,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16课《最大的麦穗》(板书课题),一起将课题读两遍。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思考了解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苏格拉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主要讲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三)细读课文,抓住主线。
1.苏格拉底是怎样把要告诉学生的道理说清楚的?请同学们用笔将苏格拉底说的话划下来。
2.让我们听听苏格拉底都说了些什么?
(三)品读交流,体验哲理。
●品读第一句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谁想读第一句话。
2.指导朗读,评价朗读。(苏格拉底 平静地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3.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苏格拉底向弟子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摘一个最大的;二是只许进不许退。突出分析“只许进,不许退。”(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4.那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下。
●品读第二句话。
1.谁愿意来读一读苏格拉底说的第二句话呢?“你们已经到头了。”
2.指导朗读。(1)苏格拉底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呢?(2)你能试着说一下吗?(苏格拉底 失望地 对弟子们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3.他的弟子是怎么走到尽头的呢?请同学们用心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动脑去思考,动手划出写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词句。
4.那你们觉得他们的表现如何呢?从哪可以看出?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弟子们问你埋头向前走”“……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把握住现在,在不知不觉中一再错失良机。)
5.有了刚才的理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脑海里想象出弟子们摘麦穗的情景,让我们将弟子们的表现朗读出来。(指名读)
6.当你刚刚还在寻找麦穗时,突然听到“你们已经到头了”你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7.齐读第5自然段,来感受一下弟子们的这种心情。(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8.“你们已经到头了”表达了苏格拉底对弟子们失去良机,两手空空感到惋惜。
9.弟子们如梦初醒,他们醒悟了什么呢?
过渡: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苏格拉底进行了开导,说了这样一段话(出示)
●品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2.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认真地读一读这一句话,看看能读懂什么?
3.“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呢?
(第一个“最大的”指的是整个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绝对而言的;第二个“最大的”指的是弟子们在麦田里所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穗,它是主观感觉,在人们的头脑里,心里,是相对而言的)
4.这段话含义深刻,那么苏格拉底在说这段话时语气怎样呢?读一读体会一下,看看“说”字前可以加什么词?
5.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师引说:他是在用麦地比作——(人生)麦穗比作——(机会)
6.那同学们能不能具体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四)循循善诱,领悟寓意。
过渡:同学们,你们读懂了这段话,那苏格拉底的弟子有没有明白呢?
1.(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那我们把这段话一起来读一下吧。
2.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我们应该追求。
“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
“实实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能不会错失良机。
4.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5. 师引说:他的弟子也明白了人生好比――麦地,机会好比――麦穗。有的人见到颗料饱满的“麦穗”,不失时机地摘下它,就是说——有的人碰见机会就紧紧地抓住它。有的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东张西望的人”好比前面的——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他们一心追求――最大的麦穗,结果两手空空,你们以前有没有和这些弟子们一样的情况呢?
6.如果让你们送句话给文中的弟子们或自己,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合适?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板书: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7.在座的各位同学肯定也有远大的目标,能把你们的目标告诉大家吗?
8.假如未能如你所愿,你该如何抉择呢?
9.齐读最后一句话。你能联系实际,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10.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相信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听了苏格拉底的话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段话。
11.同学们,这是你们现在十二、三岁对这段话的理解,当你们二十二、三岁,三十二、三岁,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后,会有更深的理解。让我们把这段话记下来,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好吗?
12.苏格拉底为什么不直接将这个道理告诉学生呢?
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三、本课总结,名言明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一块“麦地”,聆听了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谆谆教诲,懂得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也就掌握了未来。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利用它,记住,机会不会来敲第二次门。
在此,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让我们共勉:
出示:
(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2)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3)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斯·莫尔
四、板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
↓
眼前的一穗
↓
实实在在
(只有)把握眼前的机会 (才能)追求远大的理想
五、当堂训练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 。有的人见到了 ,就不失时机地 ;有的人则 ,一再地 。当然, ,但把 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说说你对所填词语的理解。
( ):
( ): :
( ): :
( ):
( ):
3、联系实际,说说你这段话的理解。
六、巩固练习。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啊。”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
“对,”哲学家说:“现在旷野里是长满杂草,但是我想知道应该如何铲除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啊。”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我想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想要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时,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意思,再写出两个含有“饱”的成语。
2、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主要内容是什么?
3、哲学家对于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的态度各不同,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这是为什么?
4、最后一句话中,有两个杂草,第一个的意思是( ),第二个的意思是( )
5、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是言而无信呢?
6、文中这“最后一课”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推荐阅读《最优秀的人是谁》
最大的麦穗 篇3
最大的麦穗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师: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曾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与2500年前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触摸他的智慧、去感受他的哲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板书课题)二、反复诵读,品味内涵。 (一)、尝试读,感知文本 (二)、思考读,感悟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已初步把课文读得准确、流畅。你看现在大家多有信心,有信心是好的,扎扎实实地读书更好,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课文,遇到疑问动笔划一划,提出你喜欢的问题,给全班同学一个惊喜。 (生边读边思考)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好,你在朗读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喜欢的问题?(出示部分)(老师把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归纳了一下) (生边读书边讨论,师参与其过程,师生共同交流。) (三、)展示读,内化文本 师: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一位女同学毛遂自荐,面带微笑地站起来。)师:你很有自信!现代人就需要充满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好。(生读课文1—2节,读得有声有色。) 生:某某读得正确、流利,但你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得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师:那你来读。: (这一次朗读,他把“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强调得很清楚,也很自然)(生热烈鼓掌)师:真为你高兴,你读得真好!(一生主动站起来朗读课文的第三、四、五小节,读得非常响亮、厚重。) 师:苏格拉底看到弟子们两手空空,一无所获的走到麦地的尽头,他是怎样开导弟子的呢?课文的第6节将留给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朗读。(“唰”地站起来五位同学) 师;你们很诚实,也很勇敢。表面上看来读书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实际上是自己争取的,希望你们珍惜自己争取的读书机会。(站起来的学生都读得很投入,很卖力气。)师:课文还剩最后一节,这次读书的机会还剩下一次,如果你愿意就请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一时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顿时,教室内书声琅琅。) (四、)探究读,赏析文本 1、师述: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这篇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家园里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我们每个同学走进这家园一定会留恋往返的,因为那里有姹紫嫣红的景色,只要你走进去,动脑去思考,用心地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好,现在你就试试。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请4人组合作学习。2、要求:⑴各自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词语,体会所表达的意思,并在4人组里交流,⑵既要有感悟到的,又要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4人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⑴“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知道了摘麦穗结果。原因是……)[2]“……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A、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生读)B、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是呀,面对眼前的麦穗。)(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生读师述: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就走进了麦地,现在你不是自己,你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请你读时再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做,怎么想的。生:指名读。评价:真了不起!把当时的场景再现了。 4、过渡,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谁把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读一下。5、再指名读第6节,(接着苏格拉底又说了一句话)。师指名另一生读书后:你读的很好,请问你的表情为什么这么严肃? 生:苏格拉底的这段话揭示了人生的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他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是庄重的,语重心长的。师: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师: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生1: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我们也应该追求,但未必马上能碰到它。即使苏格拉底教训弟子们严格了一些,也是为了他们的成长。6、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师述: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生读第七节)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读中大家能领悟到什么呢?“最大的”指远大的理想,我们应该追求。“眼前的一穗”指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实实在在”就是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才能不会错失良机。·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当遇到机遇时就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这次机会,如果东张西望,就会错失良机。(相机板书)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的一生,只能进,不能退,时间、机会过去了,就没有了。师:你又联系了上文来理解,很好。生:人生是美好的,但应是实实在在的。生:找麦穗就是抓机遇,应先抓住身边的,再追求美好的。生:追求美好的精神是可贵的,尽管达不到,但我无怨无悔。生2: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好一个“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3: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生4:“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懂得,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但也要注意现实。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相机板书:追求 ……)生5:我们要善于捕捉机遇,如果不能抓住今天,就不能拥有明天的辉煌!8、师:读了几遍书后,你们基本上明白了文章所讲的道理。有时,读文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一文,譬如“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什么独到之处?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次与课文对话,你们肯定会收获更多的“美丽”。(学生一听,兴趣盎然,再次潜心读书……五分钟后,师生对话。) 师: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龚老师愿意分享你们“发现”的喜悦!生1:苏格拉底是个好老师。一般的上课是在教室里,而苏格拉底上课是在麦地里;一般的上课用课本,而苏格拉底却是用麦穗。 师:你不是在批评我吧!的确,你很快找到了“苏老师”教学的独到之处,很不简单! 生2:他的“发现”对我启发很大——不仅麦地可以当教室,社会也可以当教室;不仅麦穗可以当课本,整个大自然都可以当课本。 师:说得好!你思路开阔!其实,宇宙就是一个神秘大课堂,生活就是一部无字大书。那里有广阔的天地,那里有丰富的知识。生3:苏格拉底教育弟子们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体会,最后悟出人生的道理。 师:直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不是很省事吗?何必兜圈子,绕弯子? 生3:直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会记不住,如果是自己体验、悟出的道理,往往是刻骨铭心的。师:你的回答很精彩!我赞同你的看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应该像苏格拉底学习,同时也应该向你们学习,因为你们会读书,能够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生4:我认为,苏格拉底老师讲的很少,仅仅讲了三次话。第一次,“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这是提出一个要求。第二次,“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是进行一次提醒。第三次,“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是进行一次启发。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老师”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五、)无声读,超越文本 师:有声地读书是一种交流,无声地读书是一种思考。最后请同学们默默地读课文,来质疑这位哲学大师,向苏格拉底挑战。 (生默默地读课文) 生1:我觉得自己探究更为重要,而苏格拉底却将结论告诉弟子们。美中不足!生2:我认为苏格拉底的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课文中他的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从“随手扔掉”可见他的弟子不够爱惜粮食,从而也可以说明苏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处。师:敢于向权威挑战,精神可嘉!掌声鼓励! 生3:我不愿做苏格拉底的学生,那样会有一种被“捉弄”有感觉。生4:我认为文中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是自相矛盾的。“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所谓“最大的麦穗”,一定是有比较而产生的,“只许进,不许退”就导致弟子们没有办法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那么,这个“最大的麦穗”是没有办法找到的。所以这种提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生5:从中也能看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有些台听话了,不敢怀疑老师,盲目行动,最后落得两手空空。师:同学们的这些问题老师也没想到,你们有自己的见解,很了不起。 三、总结课文,喜谈收获。 师: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联系实际再说说你对本文的理解。·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出示名人名言。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兴致勃勃地一同走进了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更加更加自信。 今天,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咱们不虚此行!四、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1、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附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要抓住机遇)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 篇4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读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
【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
·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如何评价他们)
·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
过渡: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
(2)小组长交流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苏格拉底又说了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出示图〕
在小组里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各自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
谁意味深长地读一下?
集体再来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读到这,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用摘一棵最的麦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
·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三、读讲第三段
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抓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并谈谈体会。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交流学习情况。(有多人联系实际来谈)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板书(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并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板书(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突出读。
·学到这,你希望一生中找到吗?为了找到这,你会怎么做?
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
四、总结课文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
五、作业
1、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背最后自然段。
附板书:
(追求)
眼前的一穗
最大的麦穗 篇5
作者:凭栏聆雨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40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
执教:海安实小陈克东
课前热身:每日一讲
演讲:包璐 题目: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主持:汪卓群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文化土壤深厚的麦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的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话?
哪三句话?谁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苏格拉底的这三句话着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 去解读这位哲学大师的精神世界。
二、 第一句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
你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很不错,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命令)
出示:苏格拉底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4、怎么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
小结: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
三、 第二句
“你们已经到头了。”
1、 谁来读一下?
2、 几个字?(七个字)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
3、 从这七个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时间到头了,生命到头了,机遇没有了……)
4、 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七个字?(惋惜、气愤、微笑……)
5、 出示:苏格拉底 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6、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7、 弟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他们很失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8、 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从哪些地方看出弟子们是很认真地对待的?(低着头往前走,挑挑拣拣……)
9、 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摘到最大的麦穗呢?
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心里想:“ ”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体会“埋头”的含义(束缚思维,目光短浅……)
9、是呀,机会就这样在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到头手中空空如也。在这里,我们固然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是旁观者,我们比弟子们更清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10、小结:看来,我们都比苏格拉底的弟子更出色。
四、第三句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 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出示,指名读
2、 你认为苏格拉底这句话中最有分量的是哪一句?(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3、 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呢?
4、 这时候,苏格拉底又会以怎样的语气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样的一段话呢?
苏格拉底 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5、 指名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苏翁之意仅仅在于“穗”吗?更在于什么?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6、 看来苏格拉底的每句话里都蕴含着更深的意思
7、 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跟弟子们说了吗?为什么不说?
是的,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智慧之处,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要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弟子们明白苏格拉底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里看出?
五、“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请同学们把这一节读一读
3、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指名读
4、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机会,麦地就是人生)
5、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6、突出显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指名说。(注意点评)
(2)小结:是呀,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把握住今天,我们才能拥有明天!
(3)同学们,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句话,在心理默默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们释放出来,大声地,自信地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7、这两首熟悉的诗就是反映的这个道理,我们来看一看。
明日歌(节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8、理解、齐读
9、今天的“每日积累”就送大家这样的词句,出示齐读:
表示勤奋踏实的成语:
脚踏实地 勤勤恳恳 不失时机 一丝不苟
关于珍惜机会的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六、走出文本,回味无穷
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
七、布置“每日一写”
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凭栏聆雨
《最大的麦穗》 篇6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一
作者:张蕊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6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你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吗?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本人并无著作传世,其言行大都见于其弟子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体著述中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苏格拉底也常说他的谈话艺术就像为人接生一样。他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
(二)精读课文:
1、出示一幅丰收麦田图,教师叙述:古人说“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这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黄灿灿的麦田里流光溢彩,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2、苏格拉底和弟子们来到了麦田边,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答)
4、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片金黄的麦田,听苏格拉底说话——(播放录音:“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
5、你听懂了苏格拉底的要求吗?弟子们必须遵守的规则是什么?指名读,出示。(明确几个要点:必须摘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让学生明确苏格拉底的规则是让弟子们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
6、弟子们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走在麦田里,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三、四小节,圈出有关的句子。
7、交流: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用一个词来形容。(犹豫不决、坚定不移)
这样复杂的情感你能读好吗?(出示相关段落,自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弟子们的认真和犹豫。)
8、可事情的结果令大家始料未及,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播放录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9、这时,弟子们两手空空,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
10、这句话中有两个生字,我们来读一读。“麦垄”指的是哪儿?什么叫“嘲笑”?
11、光阴白白流淌,最大的麦穗在哪儿呢?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弟子们的心情吗?(后悔、惭愧、沮丧)
12、从哪里看出来的?练读第五小节。
13、请全体男生读一读第六节苏格拉底的话。
14、他的这段话你读懂了吗?(指名答:不一定能碰到最大的麦穗;碰到了不一定能正确判断。)
15、从这件事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出示第七小节。自己读一读。
“眼前的一穗”和“最大的一穗”有什么不同?带入文中思考。
(最大的一穗:理想、追求;眼前的一穗:机会)
文中告诉我们,遇到机会,我们就该“不失时机”地摘下它,切不可“错失良机”,这两个词你能理解吗?
16、你答的很好,老师送你一句名言。出示: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抓住它。——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17、齐读最后一句话,你对文中最重要的这句话有什么感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学生各抒己见)
18、苏格拉底一生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重大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位伟大的却又像谜一样的哲学家。让我们换个角度再去读读课文,你对苏格拉底有了怎样的认识?
(指名答:循循善诱、满腹经纶、很会育人。)
(三)总结课文:
1、教师结语:现在,苏格拉底的“麦穗”故事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理论,或者说叫“麦穗智慧” “麦穗哲理”,让我们通读全文,将它也作为今天我们所收获的一束“饱满的麦穗”吧!
2、布置作业:征文《握住手中的麦穗》
板书设计:
24、最大的麦穗
错失良机 最大的一穗 眼前的一穗
不失时机 远大的理想 摆在眼前的机遇或任务
;month=-7
张蕊 发表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