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人民服务》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3、深入阅读理解,体会文章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视角】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都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它究竟蕴含着什么深刻含义?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深刻的内容。
【教师思考】
本文是一篇演讲辞,属论说文范畴。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是对学生进行良好革命人生观教育的良好教材。但由于文章内容背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为遥远,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文章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时准确把握议论文在小语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特点,也是确保教学成功的关键。
【设计特色】
读、议、画、悟多种手段运用,理解课文的论述美。
【教学重点】
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思路。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信息资料】
1、收集张思德及文章写作背景资料。
2、收集议论文写作的相关文学常识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发谈话,引出课题
你听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吗?对这句话你了解多少?
(挖掘学生已知,自然引入,利于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圈点勾画,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
2、再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进一步认识:
⑴ 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交流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⑵ 交流收集到的议论文写作常识性材料,了解文章论述上的特点,通过读书,加深体会。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但读书活动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或简单重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读书的目的性,在读书中理解,在读书中提高,在读书中体验。)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把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2、填空,并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四、师生共同回顾,交流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影响。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课文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展开论述的。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阅读理解的能力。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节内容,确定阅读方向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2、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组织了哪些内容?
二、自主研读,合作交流,提高认识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深入理解,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教者可以适当提示研讨的问题。
如: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谈谈你发现的为人民服务的人和事等。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合作交流,既利于创造性地理解课文,又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深读背诵,升华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背诵。
2、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体会。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录在积累本上。
2、选择恰当的词语,并仿写一句话: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五、实践活动
收集一些简短的议论文,阅读体会并尝试动笔写写看。
【板书设计】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完全彻底 (提出论点)
不怕牺牲,像张思德那样
为人民服务就要 不怕批评,只要就 (逐层论述)
不怕困难,团结互助
开追悼会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发出号召)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2
教学流程
板块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那壮观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播放阅兵式片断)
2、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什么? ——(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了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3、大家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它和我们以前的很多课文不太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由说)
板块二:预习汇报,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找重点句,提炼关键词。
1.这篇课文非常特别,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它是一篇议论文,(板书:议论文)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也是最后一篇,六年等一回啊!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第一次,所以有点儿难,但我相信大家能学好。
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2.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都有要说的重点,要说的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3.现在我们读书,一起寻找每段的关键句,并提取关键词。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二)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不仅找到了每一段的重点和要点,而且,还概括了几个关键词。这样的概括和提炼很有意义,简单明了,对于主席来说,想到这几个关键词,他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啦;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那些问题。
板块三: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过渡: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万事大吉了吗?(不行,得展开说,就是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
自己读读书,看看你能找到几种论证方法?
(一)引经据典。
1、毛主席引用古时候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说明死的不同意义。(板书:引用)
毛主席自己就是伟人,就是领袖,为什么还要引用别人的话? (在讨论中体会经典的名言是古老的智慧,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检验,它是古老的,但它更是经久不衰的时尚,永恒的真理。)
3、指导朗读。
4、读到这儿,你还能想到哪一位先人关于生死的豪言壮语呢?同学们带上你们的情感,尽情地吟诵吧。
学生吟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女英雄同样可以豪情万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英雄以身殉国,名垂千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这是无私的爱的情怀啊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粉碎身躯何所惧,却让骨气长留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
5、小结:这就是经典名言,表达了对死的不同理解,它表达了爱国志士的民族情怀和英雄气概,可歌可泣!可敬可叹!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限的,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学会了引用名人名言,引用的是流传广泛,耳熟能详的——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的——名人名言。这是精彩的第一招——引经据典。
(二)对比、比较。
1、过渡:刚才,用引用,紧接着又用什么办法呢?(对比、比较)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板书:对比)
2、这句话讲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死)
3、能给句子中第一个“死”换个词解释吗?(牺牲,献身,就义,捐躯)
那第二个“死”可以换成什么词呢?(送命,送死,丧命,命丧黄泉,一命呜呼,一命哀哉)
4、同样一个死,怎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解释呢?(赞美与唾弃,歌颂与蔑视,爱与恨含在这字里行间,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显现出鲜明的情感导向。)同样的死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那是立场不同、情感不同、态度不同。真可谓:“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主席遣词造句的生动、在朗读中感受爱憎分明的立场、在朗读中强化对比方法的效果。
(三)列举事例。
1、主席最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进一步证明观点?(板书:举例)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你们太小了,张思德离你们太遥远了,所以老师特意找了一些珍贵的镜头,请同学们好好地看看吧!
3、观看影片《张思德》几个精彩镜头。
4、怎么样,见着张思德了,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谈对张思德的印象,谈感受。)
小结:张思德是那么平凡,平凡得像清凉山上的一棵草,但他却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啊,事实胜于雄辩。你们刚才也在用一个个事例来证明什么样的死才有意义。
5、这样可爱的战士,最后是怎么离我们而去的呢?
6、观看张思德牺牲的录像片段。
炭窑崩塌了,他牺牲了,牺牲前,他硬是把战友推出洞口,自己却来不及了,为什么每时每刻他都惦记着别人,却总是忘记了自己?可敬可爱的张思德就这样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什么?——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最朴素的——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伟大的——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永恒的——为人民服务
板块四:再读全文,选取座右铭,写感受。
(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张思德,知不知道“为人民服务”,今天也轮到我们学习“为人民服务”了,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
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包含着丰富的思想,认真读读,它将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
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哪句话?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习的“引用、对比、举例”这些方法。
(二)联系生活,表达感受,升华主题。
(三)总结本节课:今天我们虽然第一次学习议论文,但大家很认真,回过头一起理思路,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三个问题――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友爱。围绕“死的意义”又用了――引用、对比、举例的办法讲道理,环环相扣、无懈可击。文章就是这样层层深入说明问题的。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了解议论文演讲辞这种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表达特点,几个部分内容又有怎样的联系。学完之后一定会豁然开朗,有更多的收获的!
板块六:实话实说,网上留言。
(一)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张思德纪念馆吗?错了,在网络上,人们为张思德建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馆,成千上万的人被“精神”所感染,写下了自己的感动。同学们去看看吧。网址
(二)同学们,学完课文、参观了张思德网上纪念馆后,请你也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等词语,积累含有 “鼎”的四字词语,辨别“死”的情感色彩。
2.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2.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为人民服务”的字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看一段阅兵式的录像导入。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发表的一篇演讲(板书课题),相信同学们读后你会对“为人民服务”有一个正确理解和认识。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
2、抽其中的3段读一读,提炼每段的要点。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到第一句,板书关键词:死的意义
(2)下面默读第3、4自然段,像刚才那样先找到关键句,再提取关键词。板书: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3、小结:原来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提取关键词,读成几个关键句,就把书读“薄”了。(板书:薄)
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
1、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这也就是要把书重新读厚了。(板书:厚)
2、我们先来看第2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请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3、交流: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1)引用名人名言,怎么引用? 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理解“固”“或”再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体会引用的效应,增加演说的说服力。
小结朗读
(2)对比,怎么比? 出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什么意思?
读完这段话,我发现,它其实就讲一个字 (死)。举例说说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联想到哪些表示“死“的词语或诗句?(牺牲、就义、献身、捐躯。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吗?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
“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啊!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生自由练读此句,指导朗读并小结)
(3)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举谁的例子?
播放电影《张思德》的剪辑片段,师穿插解说。
最喜欢、最打动你的是哪个镜头?
小结: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事例、生动的事例!刚才你们在说镜头,就是在说例子,就是在举例子。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
(4)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到那一天,回到那个特殊的日子吧!(播放张恩德牺牲的电影片段,同时师配上音乐深情解说。)
四、举一反三,畅写感言
1、 师:其实,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还留下了主席许多经典的名句,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今天读来,它依然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和帮助。认真读读第3、4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欢那句话。
2、生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师生畅谈。
3、同学们,文中哪句话让你心动呢?联系你的生活,也来写一写吧,可以试着用上今天我们学到的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 (生写话——交流——点评)
4、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没有收获?
5、课外浏览张思德网上纪念馆,也可在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一进北京中南海的大门,朱红的影壁墙上“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手书的这五个金黄的大字便映入眼帘。通过课前大家查找到的一些资料,你们一定知道这句话的来历了?大家一定也知道张思德是谁了吧?
(简单介绍张思德)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讲演稿——《为人民服务》。(板书课题)
二、质疑解决词语和句子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小组讨论或自己查字典解决。小组中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在集体共同解决。
1)我们先按自然段的顺序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重点“彻”、“炊”的读音)
2)大家觉得有哪些词语的意思需要提醒电视机前的同学们注意呢?
(学生结合资料汇报以下词语的意思:法西斯李鼎铭司马迁精兵简政)
2、同学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觉得哪些语句不好读、不容易读懂呢?请你和旁边的同学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互相读一读,把它读通顺,然后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3、交流汇报。
重点读懂读通以下几句话:
“我们这支队伍?”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是本来的意思,或是有的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五湖四海”是指全国各地,这句话是说,我们来自全国各地,为了人民的解放走到一起来了。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死得其所”,死得其所,就是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句话是说,我们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大家读懂了这么多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那么这篇课文中心议论的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大家可以反复读几遍,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些内容,谁来汇报。
(开头提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从三方面说明: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这篇课文毛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讲了这样三方面的内容,一步一步条理明确,层次清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的哪部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画出来多读几遍。开始读吧。
4、大家都画了哪些句子,谁愿意读给同学们听?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布置作业。
下节课我们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中的这些语句。老师还要听写词语,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5
徐辛夷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讲演稿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教学《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应该从“深文浅教”出发,花一番功夫设计教学方案。
一、教师讲述背景材料。
出示课题后,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练习第二题:“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讲的”然后由教师简明地讲述有关资料: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战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属中共中央警卫团)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
二、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1.全文生字少,学生初读时不会有困难。但是,课文有不少由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在理解上却有困难。教师除了要提示他们查字典独立理解一些词义(如“鸿毛”“固”“或”“卖力”等)外,还应出示小黑板补充一些注释,如“司马迁”“法西斯”“精兵简政”等。学生第一遍读课文,要求他们抓住词语,初步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为悼念张思德,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对张思德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热情赞扬,同时对他的牺牲表达了哀悼之情。组织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时,要他们思考课文中哪些段落直接表达了讲演人对死者的评价和悼念。
课文的第一、二段表达了对张思德的评价:张思德生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第五段表达了讲演人的哀思。
3.要求学生重点阅读第三、四段,并画出表达主要意思的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一切革命联合会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4.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概括地说说各个段落的大意。
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鸿毛、送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课
1、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同学们对他了解多少?(教师相机引导,初知毛泽东。)
2、析课题: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是毛泽东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资料袋”后回答。)
3、究主人公: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会令毛泽东如此敬重?(可以用课件播放相关资料,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
4、明背景: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不幸牺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知作者→析课题→究主人公→明背景”四个教学环节层层剥笋,环环紧扣,一则展示预习情况,增加课堂信息量;二则链接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这篇看似“平铺”的文章有一个立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是整合处理教材的一个奠基环节,需要的时候教师要敢于“讲”,力争“点石成金”。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读通课文:指定6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2、学会字词:可以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①生字:鸿、鼎、旺、炊。
(可以点4名同学上台板写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尤其是“鼎”字,共12画,第6画为重点。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 炊chuī 受难nàn 送葬zàng)
②词语:固、鸿毛、法西斯、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
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这是一个比较单调且往往被老师轻视的环节,这样设计,以期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写字、积累好词。
三、再读,梳理文络
1、默读,用“~~”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者自己概括出小标题批注在课本上。(可以放一段轻音乐)
2、交流找出来的中心句,适当修改后,让学生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小标题予以批注,旨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五层意思,每一段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列提纲既符合“把厚书读薄”的理念,又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概括能力。
四、复述课文
1、依据黑板上的提纲,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传统但却很有效的环节,放在课堂结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回归到课文的整体。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2、将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并板书。
(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具体做法──形成制度)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提问不浮、不泛,紧扣文本,既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又使他们注意力回归,无需过多组织课堂,便使学生进入到思考状态。
二、自主选段学习
1、要求:
①弄懂段落中的知识点,如句子之间的关系、表达方面的特色及相关的知识信息等等。
②能带上表情和动作把本段演讲出来。(最好脱稿)
③参考本段的表达方式,仿写精彩片段。
2、学习方式:先默读再自由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段落,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三点要求层层拔高,有梯度。在教师的巡视和点拨下,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发现文本中的亮点,再经过演讲和仿写形成语文能力。
三、交流学习收获
以“说”和“读”的方式进行交流课文知识点,教师予以巧妙引导,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反驳。(主要内容为各段知识点)
设计意图:给学生较大的发言空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驾驭课堂。拟形成一种全体师生争先发言的热烈气氛。
四、展示演讲风采
1、自选课文一段登台演讲。
(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
(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设计意图:层层拔高的演讲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前两个环节可以让多数同学展示,最后一个环节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可以起个头,学生的演讲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语句通顺并把握好演讲的语气、表情即可。及时通过演讲内化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等等。
五、总结升华
同学们,在你们的汇报中,我知道了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还知道了张思德同志──我们队伍中的一员,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时候,我想起了臧克家写的纪念鲁迅的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让我们谨记党的宗旨及毛泽东爷爷的教导,从现在起,好好掌握本领,将来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升华环节尤为重要,师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在心里埋下一颗“要活在人民心中”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