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和“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
1.借助定 …义、实例,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伊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充分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比值不变的特点,为学生探究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2.借助具体情境,在观察、讨论中发现规律。
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中,水面的高度不同”及“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这一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归纳、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及特点。
3.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反比例关系式。
因为正、反比例体现的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且正比例关系表达式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在总结反比例关系表达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己总结出反比例关系表达式,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玻璃杯 直尺 水 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复习。
课件出示:一个圆柱形水箱,底面积是0.78平方米,高是1.2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立方米?
(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公式进行计算的?
预设
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师追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在什么情况下其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
生1:底面积=圆柱的体积÷高,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生2:如果底面积一定,圆柱的体积与高就成正比例;如果高一定,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就成正比例。
2.引入课题。
如果圆柱的体积一定,那么底面积与高又成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反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有关圆柱的体积问题以及列举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思维完整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1)课件出示教材47页例2,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观察。
师: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后,观察下表,先一行一行地观察,再一列一列地观察,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cm2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面积计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6~15题,练习十九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面积的汁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九第6题,让学生口算。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学习过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弄清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应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整理公式
1、提问:什么叫面积?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面积的计量单位有哪些,你能说一说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吗?
2、整理公式。
出示第101页的图形。说明:这里的一组图形,表示了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请同学们看着第101页上这样的图想一想
每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再把面积公式填在课本上,然后告诉大家这些公式和它们的来源。如果有不熟悉的',可以相互讨论。让学生填写公式并思考推导过程。
3、归纳公式。
指名学生说明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老师板书公式。追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都要注意什么?(除以2)提问
从图上看,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出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其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又推出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想一想,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以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来推导的?指出,我们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
后面学习的一些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割、补,拼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已经能计算面积的图形来推导出来的。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与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根据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在小黑板上,结合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是怎样算的。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要怎样换算成公顷。
4、做练习十九第9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你发现哪个面积大一些?有什么想法?(长方形和圆如果周长相等,那么圆的面积大)
5、做练习十九第13题。
让学生测量、计算。指名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6、让学生口答第14题,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求面积。
7、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操作、计算,然后口答长、宽和面积,老师依次板书。
四、讲解思考题
请同学们观察刚才不同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讨论一下: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指名学生交流每组的讨论结果。追问:这些不同的长方形里,哪一个图形面积最大?指出: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当它成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8、11、12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lO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出示图片,让学生比一比两个图形面积大小。
学生观察,讨论,猜测结果
指名汇报结果,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在电子白板上出示相应操作。
(剪切、平移、对于图2加xy原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旋转,平移至相应位置)
将两个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学生非常明显可以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白板:同时出示两个图形的转化过程,要学生小结比较特殊图形大小的方法
引出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师生小结: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原来的复杂,转化后简单便于比较)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引导: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学生列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分数小数计算等等。
白板出示以往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回答这些图形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拖动原始图形,转变成新的图形。
白板出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回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是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加减。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把新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问题。)
师小结:转化是一种常用的,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们以往的学习中,早就运用了这一策略分析并解决问题了。以后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尝试用什么方法?
应用白板进行新课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进行操作,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得到结论,教师在课前的'课件制作中也可以尽量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分层练习,运用转化的策略
第一次:空间与图形的领域
1、练一练1
白板在方格纸上出示题目,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比较简单。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方法。师在白板上根据回答移动边,最后拼成规则图形。
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
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有没有简便方法?
学生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把精确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
2、练习十四第二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让学生各自看图填空,学生解决问题后,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说说是怎样想到转化的方法的,以及分别是怎么转化的。边说边用笔在白板上操作。
其中第3小题的图形要先旋转,再移动,让图形与方格纸重合。
3、练习十四第三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让学生到白板前进行操作,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进一步指出转化策略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次数与代数的领域
1、教学试一试
出示算式,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
2、指名学生回答后,出示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数的和吗?
3、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空白部分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不能根据空白部分求出涂色部分?
4、师生小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5、练习十四第一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白板出示分析图,帮助学生理解。
让学生数一数,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明确数的时候可以根据图一层一层地数。
启发:如果不画图,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在白板上指图提示学生,产生冠军,一共要淘汰多少支球队?
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四、师生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本课练习大部分内容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共同探索,达到教学目的。由于简单,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到白板上进行实际演示,非常直观。
五、拓展练习,巩固转化的策略
1、立体图形中,我们有没有用到过转化策略解决问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2、你能不能求出灯泡的容积?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
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
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
(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
(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4、出示自学指导:
(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想一想: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学生独立探究解题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
6、展示解题过程。
(1)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学生边画图边说解题思路。
数量关系:八月的用水量-八月用水量的=九月的用水量
八月的用水量×=九月的用水量
(2)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方法一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x=12
x=12
x=14
方法二 解:设八月用水x吨。
x=12
x=12
x=14
(3)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追问:你们为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并汇报)
(4)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先独立检验,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理解题意,并结合线段图体会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淘气家八月用水14吨,比九月多用了,九月用水多少吨?
(1)试着估算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并说出理由。
(2)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3)解题并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