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荷花》教材理解最新7篇正文

《《荷花》教材理解最新7篇》

时间: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荷花》教材理解最新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荷花》教材理解 篇1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片段的略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去欣赏。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教师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板书设计:             形状                                                                   看荷花                          自己变做了荷花                      姿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学校的对面有一座非常美丽的公园——莲湖公园,每到夏天的时候,那里总是会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师生互动,回答问题、背诵古诗。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多媒体课件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同学们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2、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1、          学生观察图画。2、学生自读课文。三。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1、学生看图。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学习第二节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1、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小节。2、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学生齐读课文。二。复习阅读。

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三、识字、写字1、出示字卡“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蜻蜓”1、学生认读生字。2、重点指导: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 “佛”的第四笔。2、学生观察字形。3、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练写。三。教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外读物。(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课外资料:王冕看荷花(节选)

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合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它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荷花简介花的种球由圆球狀至圆锥状的球茎( 或称根茎),及著生于球茎基部的贮藏根( 或称营养球) 所組成,一个球茎可著生1-6 个不等的贮藏根。球茎上有二排对生的芽,但春季种植后一球茎通常仅萌一个第一代芽;新芽萌芽后,叶片展开3-5片时,开始抽出花序,随后花序发育,花梗抽长并开花。在露天栽培下,切花长度约40-60 公分,遮阴处理则可达70 公分以上。

荷花的叶片为长椭圆形,中肋紫红色,在露天栽培下,平均叶片长度约为30公分宽度约5 公分,一般比花茎短。但在遮阴栽培下,叶片较为狭长,长宽可达45公分,有时甚或比花茎还长。在田间栽培時,上午10 时以后,因日照强度增加,温度升高,叶片常会因失水而有反卷现象。

荷花的花序为穗状花序,花梗上端有7-9 片半圆状绿色苞片,接著为9-12片彩鲜明的阔卵形粉红色苞片,这些粉红色的苞片形状似荷花的花冠,是主要观赏的部位。目前栽培品种的粉红色苞片尖端带有绿色斑点,是其特色也是他的缺点。

荷花真正的小花着生在花序下半部苞片內,每片苞片着生4 朵小花。小花为唇状花冠,具3 片外花瓣,及3 片內花瓣;其中一枚內花瓣为紫色唇瓣,而且唇瓣中央漏斗状的部位为黃色。

荷花新芽在顶芽花芽分化、开花的同时,茎基部逐渐肥大,形成圆球状至圆锥状的新球茎。新球茎的基部直根状的营养根的根尖,则在入秋后逐渐肥大形成球状的贮藏根,而形成新的种球。

《荷花》教材理解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8

《荷花》的教学片段

钱裕良

师:我们来自学“幻化荷花”这部分内容,你喜欢哪句话就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师:现在请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我喜欢第一句话,(生读第一句话)在这句话里作者把自己说成是一朵荷花,我想他是被荷花深深地陶醉了,但是我有一点不明白,作者说自己是一朵荷花,为什么在前面还要加 “突然”“仿佛”两个词语呢?

师:你不仅能领悟作者的感情,还能提出问题,看书看得真仔细,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说成是“荷花”可他不是真的荷花,而是被荷花陶醉了,所以加上“仿佛”一词。

师:你说的有道理,其他人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的看法跟他不一样,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只是很短的时间,所以用了“突然”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这句话?

生:(读)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好,只是“仿佛”“雪白”这几个词应读得重些。

生:我喜欢这三句话。(指2、3、4句)我觉得“翩翩起舞”一词用的好,他写出了作者随荷花舞动的美。

师:那么你能根据你们的理解表演一下吗?

生:能!(表演)

师:真的很美。你的表演很精彩,看来你已理解了“翩翩起舞”这个词了。

师:是不是都想读一读?

生:是(齐答)

师:那咱们就齐读这三句话,可加动作。

生:(齐读,边读边表演)

师: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了,我似乎看到了一大池荷花就展现在我眼前。

生:我们小组喜欢最后两句(读),在这两句话中作者与蜻蜓、小鱼成了朋友,他把自己真的当成荷花了,我觉得像童话,

师:很好,那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想象一下会有那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生:小蜜蜂会飞过来告诉我采蜜的快乐!

生:蝴蝶会飞过来和我翩翩起舞。

生:小蜻蜓会飞过来告诉我今晚这里要召开音乐会。

教后记: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次的教学片断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我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想象荷花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以及荷花和蜻蜓小鱼蜜蜂等聚会时欢快的情景,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教师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

转载自妙桥小学博客

《荷花》教材理解 篇3

一、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 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二、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  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 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荷花》教材理解 篇4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体会荷叶的旺盛生命力与荷花生机勃勃的样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弄清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想象,为什么会想到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本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挨挨挤挤,一个紧*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部分词语注释: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本课在写作方法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使用了比喻、排比的方法,如前分析,可引导学生体会、赏析。

第二,恰当的联想与想象,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前分析,可配上电化教育手段或音乐,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荷花》教材理解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段段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1-3段段意

难点: 概括1-3段段意,感受荷花的美丽

(三)课前准备:挂图、幻灯、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

1、 出示挂图:这是什么花?你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

2、 听录音,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1-3)

二、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反馈:

字音: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读准花骨朵,画图理解花骨朵

字形:骨:第3画翩:左扁右羽

提出不懂得词:莲蓬:看图理解挨挨挤挤:做动作理解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4、齐读课文,读出你想表现的感觉。

三、学习1-3段

1、 默读1-3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清香、形态、姿势)

2、 学习第一段

●读,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

●概括段意?(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3、 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标好句号

●划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4、5、6)

●写了哪几种不同的形态?(全开、刚开、未开)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

●课文用什么词把三部分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什么?(2)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读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体会哪个词用的好?

(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划出写荷叶的句子

这句话中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写荷叶颜色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就多。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美丽了。

●小结,这段话荷花的形状。谁能概括的说说荷花的形状美在哪里?

(开的多,形状各异,白花、黄莲蓬、绿荷叶,颜色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荷花形状各异,十分美丽。)

3、学习第三段

●理解姿势:姿态

●看图说说白荷花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千姿百态)

●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

(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样子不时的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白荷花的姿势很美。)

4、 读1-3段

四、作业

1、 背诵第二段

2、 看图仿写

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

清香

荷花 形态 形状各异

姿势 千姿百态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5段,进一步感受荷花之美

2、背诵课文2、3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荷花之美

难点: 感受荷花之美、背诵课文2、3段

(三)课前准备: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有感情朗读1-3段,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荷花的美?

2、 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4、5段

1、 听录音,讨论:这两段写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 学习第四段

●面对一池的荷花,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

(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动态美,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了好梦,说明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从而衬托出荷花的美丽。

●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的入了迷,把自己都忘了。)

●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概括段意(我看着美丽的荷花,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三、总结全文

1、 有感情朗读全文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 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句。

四、作业

1、 完成作业

2、 给荷花上色

《荷花》教材理解 篇6

一、听写生词,复习导入  。

1、老师与同学一起听写(在家里已复习好的同学给大家读词)。课下请会默写的同学督促写错字的同学修改(个别字重点强调)。

2、导入  新课,请同学们读课文,说出不懂的地方。

二、学习文章,品评语言。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于海洋:“莲蓬”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后齐读。结合课文插图解释“莲蓬”意思--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里面有莲子。

王政勋:“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朗读后做动作理解。

李泽齐:就是在空中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你理解的不错。仅仅在空中跳起优美的舞蹈吗?

李晓然:在地面上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也可以。那么这两个同学的意思合起应该怎么说?

李西:就是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做做这个动作理解一下这个词。谁还有不懂的地方?(巡视后没有再举手的了。)你感到哪些地方写得优美?

金起明:开始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通过这一段描写,我觉得作者被眼前美丽的荷花迷住了,他也想变成一朵荷花,加入到里面。”

师:你说得真好!可从你的语气中,你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没有?(没有。)你再试读一遍好不好?(练读,较有感情。)通过他刚才的阅读,你们被这美丽的荷花迷住了没有?(没有。)。嗯,请同学们闭上眼,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画面。

生:老师读完后,睁开眼学着老师的语气练习朗读课文。

师:谁能告诉我,假如你是一只蜻蜓,清早看到这么美丽的荷花,会告诉它什么?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从这么美丽的荷花脚下游过时,会对荷花说些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想象的真丰富!我想你肯定是被这一池美丽的荷花陶醉了。作者为什么会被荷花陶醉?除了你们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好外,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

呼文妍:“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这一段,我看出作者写荷花的样子非常详细,就好像我们也看到了一样。

毕凯鹏:这段话里作者把荷叶想象成了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感情练读一下这一段。一会儿咱们要合上课本画一画这一段中荷叶、荷花的样子。(学生练读课文。)

师:指名四个同学到黑板上分别画出文章中作者所描写的荷叶及三种荷花的样子。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生:开始画画。画完后根据课文内容排出顺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读出荷花充满活力的语气)。

师:这么美的荷花各有各的姿势,所以作者说:“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是了不起。”谁能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和自己的想象,具体说说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徐海歌:这一池荷花长得很旺盛,有生命力,像一幅画。

师:你理解的不错。还有吗?请同学们想想:荷花先从花骨朵,长成展开两三瓣花瓣的样子,最后再全都展开,并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这荷花的绽开过程也就是什么?

毕凯鹏:荷花绽开的过程就是它的成长过程。

师:说得真好!叶圣陶爷爷和某些同学一样,思想爱开小差。不过,个别同学在课堂上是胡思乱想,他是被眼前美丽的荷花陶醉了,所以,想做一朵荷花。下面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遍课文,仔细体会、想象一下荷花的美丽。

生:自由朗读课文。(剩余几分钟时间背诵)

自评:

通过和其他老师探讨和学习网上的一些教案,现在上课终于又有了一点儿眉目。鉴于孩子们记挂着要去看电影(第二节课刚下就站队),所以,课堂效果感到不错。下午教研活动观看了靳家言老师执教的《珍贵的教科书》,感到又受益匪浅。看完后再叙吧。◆[2003年3月31日]

《荷花》教材理解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