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优秀10篇)》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瑰宝。它全长63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它穿省市,跃河流,过群山,曲曲折折,连绵不断,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那样雄伟壮观,真像一条巨龙。龙头位于山海关。那一块块青砖,一个个垛口,一级级台阶,组成了一只即将腾飞的龙头,那气势无人能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烽火台,它犹如一个个纽带,把长城连起来,一直伸向天边。
《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1
一、看拼音,写词语。
qí jì qū zhé pǔ xiě lián mián qǐ fú
jià shǐ shī piān bù xiǔ wàn lǐ chánɡ chénɡ
wān yán chóu dài chuànɡ zào mín zú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 )的诗篇 ( )的景象 ( )的绸带
( )的长城 ( )的运河 ( )的祖先
三、多音字组词。
dōu ( ) xínɡ( ) qū( )
都 行 曲
dū ( ) hánɡ( ) qǔ( )
四、请写出三个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东起 , 嘉峪关,像 在大地。
2.京杭大运河北起 ,南到 ,像 在大地。
3.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分别谱写了 的、 的诗篇。是谁创造了
这人间奇迹? 。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山茶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城墙。那时的长城如在花海中穿行,处处尽芳菲,令人心醉。八达岭之夏,骄阳似火,但时时有清凉的风袭来,有时烟雨迷蒙。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八达岭的金秋更加迷人,那时秋高气爽,万木争艳,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有人说这是筑城者的血染红的,您看多么意味深长。冬日的八达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城墙楼台,轮廓分明,更显示出博大雄伟的风采。
1.这段话依次写了八达岭 、 、 、 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八达岭的 之情。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照样子也写一句。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
长城和运河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前置预习:
1、读课文三遍,最好能熟读成诵
2、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查字典理解课文新词的意思
4、查资料:长城和运河
5、搜集还有那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的古迹
教学过程
一、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二、交流资料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长城和运河的资料。
(2)通过了解的资料你感受到什么?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导读,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课文,齐背课文。
长城和运河 篇3
长城和运河
教材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目标:
1. 认识课文中的是10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
2. 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
3. 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
2. 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 初步了解,揭示课题
1.认识长城,介绍长城
师: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出示图片)
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了,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出示词卡:山海关;引读)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出示词卡:嘉峪关,引读)全长1万3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随机贴板书: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 山海关(东)
2.认识运河,介绍运河,随机教学生字“首、京、堂”
师:再来看看这幅图,认识它吗》(出示图片)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出示词卡:首都北京;指导读音“京”后鼻音;首:第一:首都: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我国的首都在——引说;首,还可以做量词,我们可以说一首什么——个别学生交流)它南至天堂杭州(出示词卡:天堂杭州;指导书写“堂”)天堂是指神仙住的地方,可见,杭州是个多么美妙的地方。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随机贴板书: (北)首都北京
京
杭
大
运
河
(南)天堂杭州
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媒体图片,你能不能说一说,长城和运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随机教学:壮丽)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板:15 长城和运河
二。 感知课文,读通课文
过度:课文是如何描绘长城和运河的呢?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了课文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好吧,我们的旅行就要开始了,可是谁来驾驶飞机呢?(出示:驾驶;个别读)倘若谁能发现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飞机就有谁来驾驶。
2. 教学“驾驶”;都有“马”,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都是形声字
3. 给找到相同点的两个学生带上头饰,分别读课文的两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找,长城和运河在作者眼里分别像什么。
4. 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个别读,引读
过度:长城怎么就像巨龙穿行了呢?
三。 深入学习,激发情感
1. 出示第一小节,学生自读
师:请我们的游客乘坐飞机从高口俯视长城,看看长城为什么像巨龙
2. 出示:长城图和巨龙图
学生比较后说说像在哪里。
师小结:(可以引学生一起来说:长城翻山越岭,时高时低,弯弯曲曲,接连不断,穿过山脉,越过河流,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随机再出示:壮丽)
3. 引读:万里长城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谱写了——。
师:万里长城真实万里长。有人计算,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石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则可以绕地球一周啊!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啊。可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呀!
4. 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师:游览长城的游客无不为先民大伟大气魄和坚毅的精神所感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
5. 齐读第一小节
过度: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运河却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为什么动人呢?
6. 出示第二段,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哪里动人了?(学生说说,老师指导读读句子)
师: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在运河的哺育下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船在运河上航行,它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更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7. 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8. 齐读第二小节
师: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们一个像巨龙,一个像丝带,一刚一柔,为中华炎黄子孙的安康幸福献出了全部,我感到很骄傲,你呢?
9. 学生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引读课题)
10. 配乐读课文
四。 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师:其实,我们中华的儿女还创造了很多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
1. 小组交流,出示句式:
谱写了 的诗篇。
2. 出示图片,了解更多中国著名的建筑。
3. 出示仿写的诗句,学生朗读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人耸立在黄浦江的东岸,
高大威猛,英姿飒爽。
东方明珠塔谱写了秀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智慧的中华儿女。
我驾驶着豪华汽车行驶在祖国大地,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横卧在长江两岸,
雄伟壮观,宽阔笔直。
南京长江大桥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勤劳的中华儿女。
布置作业,仿写课文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篇4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三年 设计人:柳彬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长城和运河》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长城和运河》是一篇充满强烈感情色彩的诗歌。作者通过对长城和运河的具体描写,颂扬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热情地讴歌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一篇“形神兼备”的美文。
学习者分析
1.对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这两大世界奇迹,学生虽然有所耳闻,但近距离的接触、了解并不多。
2.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对这两大奇迹的了解提升到对祖先的赞叹、对民族的爱,对民族精神的崇敬之情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的展示和诗歌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长城的壮丽与运河的秀美之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以及搜集长城、运河和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重点:如何贴近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长城与运河的“形”美?
2、解决措施:在广袤无垠的中国土地上,从东到西绵延万里的长城和从北至南纵贯千里的运河要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记,惟有抓住三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影象资料的播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震撼,然后逐步走近这两大人间奇迹,感受长城与运河的“形”美和简洁凝练的诗歌的“形”美。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难点:如何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领会长城与运河的“神”美?
2、解决措施:通过课件内容的再现和感染,通过语言文字学习的逐步深入,引领学生去追溯历史,了解历史,抚今追昔,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升腾起与诗歌作者相呼应的爱国热情。这一“神”美的育人价值在课堂上既是外显的,也是内隐的,它渗透在教师的课件设计中,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在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中。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我们的祖先勤劳勇敢,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一个个人人间奇迹。如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金碧辉煌的故宫等等。今天让我们走进壮丽雄伟的万里长城和气势磅礴的京杭大运河,近距离的感受长城与运河的雄奇。
2、随机出示长城与运河画面。
3、交流资料,初步了解。
4、板书课题:长城和运河
观看视频,交流体会。
5
结合多媒体和学生的预习已知引入学习内容,奠定情感和认知上的基础
初读感知
过渡: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相信大家对长城和运河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们再来看看本文的作者是怎样饱含深情、热情讴歌长城与运河的。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一定要给充分的时间)
2 、检查自读效果,随机正音。
3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
4 、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达到正确流利,相机指导朗读时的停顿,努力读出诗的韵味。
按要求自读课文。
交流。
15
结合预习交流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是省时高效的。
学习生字
1 、尝试自己分辨、记忆字形,互相交流启发。比一比,看谁的记忆方法好,记得准,记得快。
2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诗句,借助图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
3、师在黑板上范写,生书空。
1、交流。
2、书空
3、交流后描红
15
第二课时
学习
第一段
a、体会俯瞰之感。
1.师导入: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奇异的景象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2.指导读出这种惊喜的
心情。
b、欣赏壮观之景。
1.播放影象资料。
2.讲解2、3句:
通过课件来呈现地图,逐步呈现长城的起点、终点,以及途径省份。
3.指导读出“壮观之景“。
c、抒发自豪之情。
1.补充长城资料,
丰富学生的感知。
2.播放背景音乐,指导学生读出第4句的自豪之情。
1.体会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第1句
1. 观看影象资料:
俯瞰长城时的壮丽之景。
2.形象地了解长城的起点、终点,以及途径省份,来交流、体会长城如“巨龙”般的气势。
3. 有感情地朗读第2、3句
1. 阅读资料,体会
祖先的勤劳、智慧。
2.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一段。
20
借助课件,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深入感悟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学习
第二段
a.欣赏大运河
播放课件来呈现京杭大运河常州段的一些照片。
b.描绘大运河
1. 布置要求:先朗
读再来看图说美景。
2. 引导学生选择
合适的课外资料来介绍其他照片,组织提升学生的语言。
c.赞美大运河
播放影象资料,指导朗读赞美之情。
观看照片
1. 朗读第一节,运
用学到的语言来说美景。
2.运用合适的课外资料来描绘照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段。
15
借助课件,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深入感悟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总结提升
1.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背诵。
2.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背诵整篇诗歌。
2.升华感情,了解作业。
5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教后反思
见博客“回复”部分。
长城与运河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参照课文中的图画进行解说。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作者在蓝天中看到了人间的哪两大奇迹?
二、精读“长城”部分。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儿交代了什么?
2、“奇异的景象”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觉得长城怎样?(雄 伟、壮观、了不起)
3、为什么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这“人间奇迹”指什么?究竟是谁创造的?齐读最后一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运用了什么手法?(介绍设问句--自问自答 )
5、想想作者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呢?(敬佩、自豪)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
6、观察文中长城插图,用上“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说一段话。(课后写下来,书后练习四)
三、精读“运河”部分。
1、自读第2自然段,吸引作者目光的“奇异景象”又是什么?
2、“像绸带飘落在大地上,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3、指导朗读。你们看,作者把京杭大运河的柔美、博大显示在我们的面前,多么令人赞叹的奇迹呀!
4、“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运河不但长,而且美丽动人。)
5、有感情地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人们为什么把“长城”、“运河”称为“人间奇迹”?(这样的工程在世上少有;艰巨的工程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
2、课文先写了“我”在飞机上看到一个奇异的景象,接着用具体的语言写出长城与运河的奇异,最后歌颂、赞美了祖国的伟大,按这样的顺序,让我们来背一背课文。
五、迁移练习。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还创造了许多像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你也想用诗来赞颂它吗?
(仿写一段诗。可以仿写,一、二、七、八行与课本一样,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 ) ,
北起( ) ,南到 ( ) ,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或祖先)。
板书:
1、长城和运河
长城 像巨龙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
运河 像绸带
教学反思:
1、熟读成诵。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以及本首诗句式的特点,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像,感悟长城与运河的雄伟壮丽。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景色的壮美,语言的韵美,抒情的真挚。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背诵,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迁移练习,加强积累。教学中我分别设计了了两处练习:一处是结合课文后的练习,让学生围绕插图,用上相应的词语,说说长城的特点,并在课后写下来;另一处是在教学结尾处,让学生仿照文中诗歌的句式,再写一个我们祖先创造的其它人间奇迹,目的是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训练搜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写诗的灵感。
长城与运河 篇6
让今天的你与祖先对话 ——《长城与运河》教学思考
作者:佚名 转贴自:庐阳教育论坛 点击数:62
让今天的你与祖先对话 ——《长城与运河》教学思考
苏教版国标版三上的第一课是《长城与运河》。阅读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与运河与祖先做一次对话。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奇迹是不朽的诗篇。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作为老师,都清楚长城与运河是用血泪筑成,这一课给予学生是一种忘却,是一种感谢,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所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运河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
另外,这一课还给着学生一种期待,那就是在飞机上看长城、看运河,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虽然课本上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提供了两幅非常美的图片,但那空中拍摄其实也给学生一种期待。因此,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老师要用这两种期待来引导学生读,引导学生诵,因为学生的期待,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大脑寻找、研究、珍藏祖先的奇迹。
拥有这种期待的凭借就是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比对引导学生与古老的长城对话,他们就能够发现长城的“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能够知道万里长城的“万里”是何意,要述说中,就能够明白祖先创造这个奇迹的过程。飞上蓝天,看到那美丽的“绸带”,你不想拥有它吗?你不想把它放在自己的心中?学生想了,那肯定就会有着亲切的交流,就会产生那动人的诗篇,理解那人间奇迹。
大声朗读、高声背诵,让学生用心与长城、运河对话,他们就会自动产生一种自豪。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是非常人文性的。它与自然形成的奇迹不同,因为大自然的创造与人的创造那是不同的美。对话之中,其实也是让学生感受这种不同。
这一课还有着写的任务,就是看图写话,把图变文,这也是对话成功与否的反映。
这篇文章只是为学生列出我们祖先创造的两个人间奇迹,其实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非常多,课后的第5题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去寻找,去积累,当然也是引导学生续着这首诗写着寻找的灵感。
提供依恋晴【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长城和运河 篇7
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十个生字,积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等词语,正确书写“壮、创、华、京、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能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能根据提示填空。
4、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诗歌的节奏,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特点的相关词语。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录象资料。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介绍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长城图、运河图,认识长城和运河。
(1)说出画面上所画的地方。
(2)板书:长城 运河
(3)运河: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河道。
2、揭示课题:15 长城和运河。
二、初步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1)学习生字:驾驶、壮
(2)读句子。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课文,说说:诗中写到的长城和运河是怎样的?并完成课文填空。
填空内容: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 。京杭大运河像丝带飘落在大地, , 。
2、指导朗读第一节。
(1) 观看介绍长城的录像片。
(2) 听录音,展开想象,模仿读。 (看图,做动作理解:连绵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 学习生字:谱、创、华。
(4) 自由练读。
(5) 指名或分组赛读。
3、展开想象,自主学习,朗读第二节。
学习生字:丝、首、京、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
2、总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们。
3、指导背诵。
4、拓展练习: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其他一些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想象说话: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 ,它像 ,又看到了 ,它像 。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壮”。
3、自行练习,书写其他生字。
板书设计:
15、长城 和 运河
像巨龙 像丝带
中华民族的祖先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
长城和运河 篇8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己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
长城和运河 篇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板书:长城和运河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初读指导
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导读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出奇景呢?
讲读
比较: a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b我看见一个奇异的景象。
你觉得长城怎样?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讲读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 )比作( ),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之处,你能说说吗?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
长城和运河 篇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 动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市 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