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课堂实录(精选9篇)》
爬天都峰》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爬天都峰》课堂实录(精选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篇1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令人回味。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一些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篇2
山东泰安市泰安区徐家楼办事处小学 陈炳峰
课文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妹妹。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堂实录
师:来,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说个绕口令。一棵柳树搂一搂,两棵柳树搂两搂,三棵……来,谁先来试试。
几个学生读。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老师一口气说到十二棵柳树。
全体鼓掌。
师:我说得不错嘛,对不对,同学们,老师也需要鼓励一下。
生:是。
师:好,开始上课。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次见面,希望大家能从不同的途径收集黄山的资料,大家带来了吗?
师:给大家看一看。
生:我搜集的是文字资料。
师:给大家念一念。
生念。
师:你带的什么资料?
生:照片。
师:这么美的资料如果不给大家展示真可惜,来,到这来。
投影出示照片。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
师:感谢您搜集的资料,大家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大家能不能给教师一个机会,让我也展示一下我收集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黄山的资料。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天都峰上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师:好,请大家齐读课题。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读书。放开声音读书。读吧,自己读。
生自由读。
师:书读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手里的卡片合作学习本课生字。各组小组长负起责任来。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利用生字卡片,学得最好。
小组学习生字。
师:有的同学已经进行了第二遍了,先停下来。我发现咱们八个组的小组长都非常负责任。我们来接读课文。
生读。
师:好,请坐,我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字非常容易志错,现在谁来当小老师来带大家读。
出示:攀
师:一起读。
生读攀
师:同学们,大家在较短的内容就能把课文读顺了,在读课文当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
师:这是你的读书感受。
生:第六自然段爬天峰。
师:你们都是这种感受吗?
生:是。
师:那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生:犹豫?
师:把话说完整。
生:犹豫是什么意思?
师:相信你在读书中能解决。
生:石级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他?
生:就是楼梯的样子一层一层的。
师:还有问题吗?
生:汲取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师板书:汲取)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那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比较熟的天都峰。
出示:我站在天都峰……
师:老师教给你们一些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看谁画得最快,最好。
生画。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所画的天都峰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同学作品。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出了天都峰什么特点?
生:天都峰的高。
师:来,你说。
生:画出天都的石级,铁链。
师:谁来补充?
生:就是画出了险。
师:为什么险?你自己来说说,想通过这幅图想体现天都峰什么特点?
生:体现天都峰的石级,铁链。
师:看来同学们只是看到了这段天都峰的石级,铁链,谁再来展示。
展示学生画的图片。
师: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哪幅好,为什么?
生:第二幅图山很多,又画出了太阳,比较好。
生:第二幅图好,是因为他把第二自然段的云彩那句话画出来了。
师:说得非常好,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天都峰非常高,在云彩上面呢,并把他的想象画出来了。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你们能把他读出来吗?自己来试,你的感受会更深。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读?
生读。
师:读的这个地方多好了,这样读就把天都峰的高读了出来。谁能来读,读得比他更好。
生读。
师:哪位同学也能像刚才老师一样评价一下这位同学呀?
生:读得流利、响亮。
师:你来说说?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哪里有感情?
生:他读得好的地方就是真叫人发颤的颤。
师:现在谁还想读,而且比前边两个同学读得都要好。好,你来读。
生读。
师:谁来评?
生:和前边一样,颤读得有感情。
师:有没有听出不一样的呢?
生:他读出了害怕的感觉。
师:读得好,评得妙,那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来,放开声音,读读这一段。
生读。
师:现在我邀请我们班同学读这一段,可以站着读,坐着读,如果能加上动作表情更好。
生读。
师:读得好。天都峰如此的高,如此的险,小姑娘站在天都峰的脚上她在想,我爬还是不爬,她犹豫了。
师板书:犹豫
师:正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看这三段话,告诉老师你最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呀!
生:分角色表演。
师:大家觉得这样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现在就请我们三人一组分头学习,马上开始吧!
投影出示这一段。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读的情况。你来。
生读。
师:同学们他们读得怎么样啊?
生:读得比较流利有感情。
师:你的标准比较宽松。
生:我觉得读得不太好。
师:老师也觉得这组同学没有读出最高水平来。那怎样才能读出最好的感情呢!
出示:用标点符号提示句子语气。
师:读到人物语言时,心里就要想一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组读。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里,哪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说说。
生:老爷爷说:小朋友你也爬天都峰。老爷爷在想,小姑娘会不会也能跟他一起爬。
师:他为什么会怀疑小朋友是来爬天都峰的呢?
生:因为前边课文讲了她犹豫。
师:是啊,前面讲了天都峰那么险,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师:谁能说说小朋友见到老爷爷会怎么想?
生:那么老的老爷爷都来爬我也应该爬。
师:那这句应该怎么读呢?
生: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师:那老爷爷来爬天都峰又是怎么想的?
生:咱们一起爬吧。
师:对,为什么?因为他想这个老爷爷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来爬天都峰,所以他想努力一起和老爷爷爬天都峰。那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
师:谁能再坚定些。
生读。
师:同学们理解了这三句话的语气,现在三个人再开始朗读。
生读。
师:现在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展示给大家。来,你们三人来。
三人小组读。
师:小爷爷和作者已经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他们向天都峰爬去。请大家一起读。
生读。
师:同学们这一老一小已经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他们信心百倍,那你们把他们的勇气都读出来了吗?准备一下,我们再来读一下。
生读。
师:这一老一小经过努力终于爬上了天都峰,我们向他们祝贺,这节课开头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大家明白了吗,汲取是什么意思?
生:汲取力量。
生:汲取爬天都峰的力量。
生:汲取了鼓舞。
师:受到了鼓舞,汲取战胜困难的力量。这一老一小靠自己的力量爬上了天都峰,同时,我们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我们不明白的内容。同学们请课下利用我们查到的资料出一期壁报,下节我们继续学习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篇3
一、教学背景分析:
《古诗两首》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内容,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山行》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二、课程整合思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揭题导课”这一环节,利用光盘资源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时利用教学课件中的“电子词典”,帮助小学生识字写字。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利用可件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当时他们斟酌诗句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推敲的含义,突破教学重点。
三、教学设计:
课题爬天都峰授课人 授课班级三年级课型精读课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教学难点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
回顾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1.读:自读课文。
2.画:画出文中生字词。
3.查: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中查找所学的生字。
4.找:根据词义,从字典中找出难解字的字义。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文,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注意字形:
3.理解词意。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终于: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文指努力向上登攀。
汲取:吸取。
犹豫:拿不定主意。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五、课外拓展。
(1)开展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为话题的讨论会,可搜集一些典型事例交流。
(2)开展“黄山风景图片展”活动或出一期墙报、手抄报专刊。 板书设计 奋力 高 一会儿天都峰 不再犹豫 手脚并用 互相鼓励 汲取力量 陡 爬呀爬 终于 (犹豫) (不再犹豫)课后反思
《爬天都峰》课堂实录 篇4
一。揭题,勾画心中的天都峰
1.师: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一起随着课文中的小姑娘去爬一爬天都峰,看看我们能有什么收获?
现在,我们来到 了天都峰脚下,站在天都峰脚下 ,我看到—(引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勾画心中的天都峰,点评交流
师:你们觉得这位小姑娘用语言描绘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
生:(答)
师:一个挂字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答)
师:为什么作者要在这儿写天都峰的高和险呢?
(小组讨论)
师小结: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和力量。
3.看书观察天都峰
师:你们看书上这幅图,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我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好,谁试着读一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师:(过渡)天都峰比云彩高,而且笔陡笔陡,爬天都峰难呀,难于上青天,我站在天都峰脚下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
师:是呀,很多游客都和这个小姑娘一样,抬头望着天都峰,害怕了,犹豫了。
师:能爬上天都峰的,都是勇士呀!这个小姑娘有没有爬 上天都峰呢?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是什么力量让她勇敢地爬上天都峰顶?我们来看课文。
二。深入读。议。理解我和爷爷爬上峰顶的过程
1.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到最后,用笔把小姑娘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生自学)
2.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1.)生:读找出的句子。
(2.)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姑娘在爬山的过程中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3.)请用上“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 ),一会儿( ),”来说一说你想到的动作。
(4.)仿照这句话来说一句话。
(5.)就这样,,爬呀爬,小姑娘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 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7自然段。
3.想象说话:
师:那么老爷爷又是怎样爬天都峰的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说)
师:“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大家觉得老师读的和课文中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没有“终于”二字。
师: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7自然段,读完之后,同桌交流一下体会。
(学生谈体会)
师:那你能通过读把你的体会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三。启发想象,回顾前文,理解我和老爷爷是互相鼓舞,爬上天都峰的。
1.师:站在天都峰顶,我,老爷爷,爸爸说了些什么?
(指名说→分角色读)
2.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提问题)
3.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4.汇报,交流
(1)师:交流前,让我们再回到前面,小姑娘来到山脚下时,看见那高陡的天都峰,心里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力量使她有勇气要爬上去?
生:(答)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
师: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那么老爷爷呢?看到“我”这样一位小姑娘也来爬天都峰,心里又是怎么想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当时他们的对话。
(2)出示对话,指导朗读,强调“也”字,从中体会到什么?
(3)师在爬山途中,当他们觉得累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象一下,他们又会怎么互相鼓励呢?
(学生想象回答)
师:对,他们始终在互相鼓励。所以,他们要互相道谢,让我们再来读读他们互相道谢的话。(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看,这一老一小谢得多真诚,所以爸爸要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现在你明白爸爸说的话的意思 了吗?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四。总结明理,拓展延伸
1.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让每个游客坚定爬天都峰的决心。
(学生说感受)
3.小结:听了你们的话,我想这些游客一定会像小姑娘一样不再犹豫,一定也会爬上天都峰的。愿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能战胜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最终攀上科学的高峰!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篇5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爬天都峰》。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组第三篇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篇课文是第三篇精读课文,所以它在本单元是举足轻重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检查评议,书写生字。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提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读议结合,理解重点句段,依据板书,弄清全文之间的联系。
根据课标3——4年级的阶段目标要求,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注重体现人文精神。根据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学生能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后,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这在第一课时已经完成。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在第一课时也已经涉及,第二课时继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讨论重点句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3)在讨论中领悟重点句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感受征服困难的快乐,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理解“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3、读懂课文最后爸爸所说的话的意思。
我是如何把教学目标与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的呢?下面我就说说教法运用。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训练思维。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在教学中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方式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我选的这篇课文《爬天都峰》非常有必要让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到过黄山,没有爬过天都峰。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虚拟现实世界,成为沟通学生经验和语言文字的桥梁,学生可以有效地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达到声色俱佳,视听相关的求知新境界。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等方式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给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再谈谈学法,教学相长,教法与学法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本节课的学法归纳为十六个字: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下面我再谈谈教学程序与应用:
一、导入新课时,以境激趣,交互立体的“爬”
我先以质疑的方式,引入课题。这里,我以一个“爬”字,问学生:“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呢?”,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牢牢抓住了孩子的心,让孩子带着对天都峰,对整篇课文的好奇去主动地、专注地、兴致勃勃地去读。
二、质疑探究时,以境解疑,交互立体的“天都峰”。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远程教育资源中天都峰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手脚并用、终于”等词句,体会“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不容易,并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三、体验内化时,现境动情,交互立体的“汲取”。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绘画展示,和表演等活动,来再现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并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尝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去进一步深刻感悟爸爸的这句话,用自己的形式去诠释着这个“汲取”,巧妙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文本空白处,拓境悟得,交互立体的“老爷爷”。
在这课的教学中,老爷爷的一系列想法和做法,是文本的空白。而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价值的情境“假如你是文中的老爷爷,你也来写一篇《爬天都峰》,让孩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才智、趣味情感来充实文中的人物或事物,来拓展文本的情境,并使自己的认识升华,创设出更新,更完善的意境,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
下面,我再来说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爬天都峰》一文的板书设计清晰地展示出课文的主线,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最后,我再来谈谈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1、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享受优秀的教学服务。
2、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可根据媒体上提供的内容找到答案。例如:天都峰的特点学生就可以在多媒体中找到。
3、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最终归宿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把钥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资源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
回顾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1.读:自读课文。
2.画:画出文中生字词。
3.查: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中查找所学的生字。
4.找:根据词义,从字典中找出难解字的字义。
二, 指名按自然段读文,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注意字形:
3.理解词意。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终于: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文指努力向上登攀。
汲取:吸取。
犹豫:拿不定主意。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 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谁爬天都峰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 (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 (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 "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 (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五,课外拓展。
(1)开展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为话题的讨论会,可搜集一些典型事例交流。
(2)开展"黄山风景图片展"活动或出一期墙报,手抄报专刊。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篇7
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总是充满亲和力,他们总想投入其怀抱,去感受它的神奇力量。
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的目的。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出示语段: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师:老师将你们引到了天都峰脚下,你们会用你们的眼睛,脑袋感受到什么呢?
生自由边读,边看图感悟。
生交流后汇报。
生1:天都峰真高啊!
生2:天都峰真陡啊!
生3:天都峰真悬啊!
生4:天都峰真奇啊!
生5:天都峰真美啊!
……
师:同学们真棒,从作者的文字中读出了天都峰的这么多特点。那么你能用你的语言把它们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指多名学生朗读。
师:生读法极多,各有千秋,天都峰似乎真在我们眼前了。
[教学反思]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 中 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会让文字里的很多内容跳出来。“跳”出来的便是学生悟到了的,在片段一里我结合图,引导他们想象和感悟。从较为简单的文字里,生却读出了天都峰众多的特点,令人欣慰。我想边读边悟,天都峰的一切也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了。
[片断二]
分角色朗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两名学生对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
师:此时的老爷爷会怎么想呢?(师故作深思状)
生1:这么小的小姑娘都敢爬,我的年岁比她大,该给她做个榜样。
生2:我怎么能输给一个孩子?
生3:这么高的山,我老胳膊老腿的怎么爬得上去?这么小的姑娘都敢爬,我一定得试试。
……
师:是啊,“不爬天都峰,等于一场空”。老爷爷怀疑自己的能力,可眼前的小女孩让他敬佩,他受到了鼓舞。
师:那小朋友心里又会是怎么想的呢?
生4:天啊,这么高的山,我一定爬不上了,老爷爷爬得上去吗?
生5:老爷爷都敢爬,我可不能输给老爷爷,那太丢人了。
师:猜一猜,他们都能爬上去吗?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语言丰富,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思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片断三]
请两名学生配动作表演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师:听了两名同学的对话,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生1:老爷爷本来不敢爬,看到这么小的孩子敢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气爬天都峰的。
生2:小朋友开始很害怕,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来爬天都峰,受到鼓舞才有勇气爬上天都峰顶的。
师:老爷爷和我本互不相识,能够互相学习,战胜困难,你在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情景吗?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篇8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这里重点说一直对于第二自然段日的教学。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用两个课时讲了《爬天都峰》这一课。开课时以《黄山奇石》一课为导入,本计划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回忆着背一下,结果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只得引学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学生回忆起当时的金鸡叫天都了。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在找自然段时,学生先讲学生们说前两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过程,我当时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很赞同,然后我们就这样进行了练习朗读及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对话和动作,说明他俩在比,这一点学生体会得较好,边想象了当时的情况边述说,不少学生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大笑起来。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做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让他们对比想象爷爷爬时的样子。有的学生就开玩笑似的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我和其余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几个说一说,但却和学生一样笑得肚子疼,这时候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住笑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然后进行读七八九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在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 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 "当时我就鼓励说:"她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她真动脑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济源市轵城镇东天江小学马小随
上了三年级的《爬天都峰》一课后,感觉很费力。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由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很多东西都还是一无所知。需要教师多想办法,在学习方法上多加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效率。
一、让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无疑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提出课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由师生共同研究解决。从实际情况看,学生所提的问题大多都是文中带有问号的句子。但我也认真地做了引导回答。从整堂课看,学生所提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不多。这些问题也许在成人的眼中都看似无用的东西,可在儿童的眼中恰恰是最有用的、最有价值的“宝贝”。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应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小儿科”的问题,如果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会发现他们所提的问题都是丰富的“金矿”。将来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面的拓展,“金矿”经过细挑炼,会炼出金灿灿的高纯度的“金子”。教师要做的是多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的方法,同时更要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不能因为学生所提问题没有价值不去做这项工作,是否也存在“因噎废食”的道理。
二、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语文课本中所挑选的课文都文质精美,不仅仅有识字、砺志的功能。我们还要做的是从作者行文的精妙构思中,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众所周知,低年级的学生以识字教学为主。对如何自主阅读文章并从中学习写作的方法是教的很少的,因此我们必须侧重这方面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教师该讲解的一定要讲解,不能一味追求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因为他们还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这种观念。我认为有效的讲解,能为学生将来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有效的保障,使之更加行之有效。
饭是一口一口地吃,学习也是一点一滴地积累。古语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从点点滴滴入手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大放熠彩。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篇9
今天第二节课我讲了《爬天都峰》这一篇课文。上课没多久,我就看见有只手举得高高的,我一看,原来是罗伟豪,他可是我班最喜欢提问的孩子。我请他起来说话,他提出个问题“课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为什么不用“登”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说:“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你真爱动脑筋。同学们,我们都来帮助罗伟豪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应了。首先我就让学生们了解什么叫“爬”。“爬”就是手和脚一齐着地走路;爬行,匍匐。躯体贴地(如虫、蛇、龟)缓慢向前行。接着,我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同学们都自主地组成了小组,自由地朗读起课文来。
“谁能告诉罗伟豪同学,你在书上找到什么答案。”有的同学说:“我从书上知道了天都峰很高,峰顶在云彩上面呢!”也有的学生说:“天都峰不仅高,而且陡,登山的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及时给予肯定:“是啊,天都峰真是又高有陡啊。我在网上找到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让我们一起走近──天都峰。”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的画面,并附有天都峰的简介:“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看着看着,同学们都发出了一声声感叹:“啊,这么高啊。”“这么笔陡的石级真险啊,我如果在上面,脚一定会发抖的……”在同学们议论时,我就想引导学生亲身去体验一番。“如果这时你正站在这石级上,你会想些什么呢?”问题还没有说完,同学们纷纷抢着举起手来:“我肯定会很害怕。”;“我一定会紧紧抓着铁链不松手。”;“我会低着头看脚下的,不会转头去看后面的。要不就会掉下去的。”大家都哈哈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是啊,这么又高又陡,而且很险的山峰,真叫人发颤啊!就象刚才陈彦杰说的那样,这样的山峰我们不可能直起身子走,只能紧紧地抓住铁链,慢慢地向上‘爬’,所以作者在这里用了‘爬山’而不是‘登山’。”
通过引导分析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用‘爬’字呢?”这个问题,我运用了引读课文、观察多媒体课件和有关画面和教师语言描述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天都峰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生动地再现。我觉得这样的开讲紧扣课题,承前启后,显得较为干净利落。我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感悟,通过朗读,来感悟天都峰的高、陡、险以及感受作者对天都峰的畏惧,为下文写小姑娘和老爷爷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克服困难终于爬上天都峰作了铺垫。
运用知识的迁移,帮助孩子理解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胜利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情。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
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遥看瀑布挂前川”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