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颐和园》教学设计(14篇)正文

《《颐和园》教学设计(14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本页是细致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颐和园》教学设计(14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儿。

2.体会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并在迷人的张家界一课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3.品读描写颐和园美丽景色的句子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读81页单元导读,思考:

本单元围绕什么主题来写?

我国的世界遗产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颐和园》。

板书课题

介绍: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今天的颐和园已成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朗读感知学习前呼后应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词语是?——美丽。翔这样文章前后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就叫前呼后应,也叫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前后呼应,可以使文章更完整结构更紧密,我们在写游记时就可以用上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

三、深入感知品读文章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颐和园》紧紧围绕美丽来写,为了突出表现颐和园的美丽,作者游览了颐和园内的哪些景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找出作者游览的景点。

2.作者在游览这些景点时是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游览的,而且非常注意用词和词语的连接,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找出描写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学生汇报

总结方法:像这样按照游览顺序边走边看,并且依次写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的表达方式就叫移步换景(移动脚步,变换景物)。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游记,比如描写我们的。学校,就可以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找出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好能说说一说美在哪里。

汇报

小结:刚才大家都很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读,来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

四、拓展阅读

师:我们领略了颐和园的美,下面我们走进另一处自然景观张家界。

在颐和圆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开头点出美丽,结尾呼应美丽。现在我们来看《迷人的张家界》一文用到首尾呼应吗?找出相关的句子。

2.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读课文,你觉得文章通过哪些景物写出了张家界的景色如人间仙境?

3.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遗产名录的景点——颐和园和张家界。欣赏了美丽的景色,学习了首尾呼应、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丛书上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7个生字:颐、耸、阁、舫、眺、堤、态;会写11个生字: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能自如地运用多音字几。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重、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强调颐的笔顺。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 昆明湖

5、引导、点拨:

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

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四、再读课文

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五、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六、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颐和园》教案 篇3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字、词)(12分)

kūn

明湖长  láng

jīn     bì      huī   huáng

cōng

郁清shuǎng

tíng    tái      lóu    gé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2分)

湖(    )柱(    )堤(    ) 糊(    )住(    )提(    )     栏(    )眺(    )栽(    ) 拦(    )跳(    )载(    )

三、词语巧搭配(根据课文内容填上适当的词语)(8分)

(    )的城楼(    )的大公园(    )的琉璃瓦     (    )的杨柳(    )的堤岸(    )的宫殿     (    )的树丛(    )的宫墙

四、课文内容我熟悉(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空)(18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

__。作者用__________比喻________,用_______比喻

_______。

2、请你仿照文中的比喻句用下列词语写一句话:

像……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带我们走进了______的大门,绕过_____,

就来到了有名的_____。走完______,就来到了_______脚下。登

上______,站在______的前面向下望,_______的景色大半收在

眼底,从_______下来,就是________。

本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五、词海拾贝(照样子,填一填,记一记)(14分)

(闪闪)发光         (斤斤)计较

(  )(  )大方     (  )(  )不入

(  )(  )不乐     (  )(  )不舍

(  )(  )不忘     (  )(  )是道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点球大战(选词填空)(14分)

美丽  美妙  美好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   )的大公园。

2、这是一首(   )歌曲,大家都能喜欢听。

3、我们的生活多么(   )!

欣赏  游赏

4、颐和园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   )。

5、今天,我们(   )了音乐剧《龟兔赛跑》。

耸立  高耸

6、巨大的广告牌(   )在市中心广场。

7、国际贸易中心的大厦(   )入云,宏伟壮观。

七、从文中抄出两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快乐阅读(12分)

美丽的东山湖

东山湖是个美丽的公园。当春风吹绿大地的时候,站在湖边望去,真是风景如画。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轻柔的柳丝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五颜六色的鲜花争芳斗妍,散发出阵阵清香。小鸟在枝头喳喳叫,燕子在树林间飞来飞去。远处群山一片翠绿,黄绿相间的琉璃塔高高耸立,在阳光下更加光彩夺目。湖中碧波粼粼,倒映着山峦、宝塔。人们摇着双桨,小船划破水面缓缓向前,欢声笑语不断从游船上传来。

春天的东山湖多美啊!

1、作者观察东山湖的立足点在______,观察顺序是由____到___

__。(3分)

2、短文描写了景物的颜色、形态、动态,请你分别用“  ”、“○○”和“△△”画出有关词语,读一读。(6分)

3、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把它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颐和园》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2. 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对

颐和园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 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会用“耸

立”“隐隐约约”造句。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 :

利用网络制作一份“电子小报”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网络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

一、 介绍颐和园的有关资料。

二、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⑴自渎课文。思考:作者抓住颐和园那些景物来描写的?

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段意)

三、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耸立 、掩映、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葱郁等词的

含义。

四、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可分三段也可分六段)

五、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详)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网络查寻资料制作一份“电子小报”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颐和园是我国首都一处著名的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是旅

游观光的好去处。昨天,同学们随老师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已经领略到了颐和园的美。谁来回忆,昨天的游览路线?

二、出示游览图,复习课文描写顺序。

(学生复述,教师电脑演示)

提问:初游颐和园,你感觉怎样?(美)课文一开始是怎样写的?(读课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丽的景色?

三、学生自读课文,摘抄优美词句,体会课文的美。

1. 学生自读课文勾划出优美词句,说出美在什么地方。

2. 电脑输入,感情朗读。

过渡: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再加上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让我们感到颐和园更美了!

四、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出示学习方法

⑴读:找出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⑶讲:自己来作导游把美丽的景色描述出来。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解决些什么问题呢?

五、 聘请小导游。

1、分组: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2、推选“颐和园小园长”。

3、师:下面请小导游们到颐和园的网站上去收集资料,制作一份电子简报,

向游客解说!(电脑出示制作步骤)(请学生读)

制作步骤:

㈠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网址:)

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

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好以后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解说)

六、 网络浏览查寻,收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颐和园网

站上查阅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自主查阅协作交流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难点)

七、 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讲结合,理解课文内容。(重点:二、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现在就跟随小导游,去“颐和园”领略无限的风光。

(一)团长介绍(历史等背景资料)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长廊)

1. 组长汇报。(边讲边演示)

2. 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 组员补充。

4. 游客质疑,导游解答。

5. 理解课文内容:

① 通过导游的讲解,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长)

② 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的?请用笔勾出来。怎样朗读才能体会到长廊的

长?(学生读)教师指正:哪些音要重读?(电脑出示语句品读)

③ 长廊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电脑演示帮助理解)“几千幅画没有哪两

幅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④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向前看……向上

看……向两旁看……)

⑤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很美,为什么作者这样

描写就让我们感到长廊更美了呢?(写作方法: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来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从下→上→两旁。还写出了感受。)

⑥ 过渡:在长廊参观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不仅能看到五彩缤粉的彩画,

闻到淡淡的花香,还能享受微风的轻拂。

(三)第三自然段。(万寿山)

⒈导游解说。(山上景物)

2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通过导游的解说你知道万寿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景点?你觉得这些怎样?

怎样的美?请你用书上的语言回答。

4学生质疑。理解“耸立”的含义。(出示佛香阁图片帮助理解)

5过渡:那琉璃瓦光滑 透亮而且是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

排云殿,一排排宫殿富丽典雅,光彩夺目。真是雄伟壮丽!(结合图片演示)

(四)第四自然段。(在万寿山上鸟瞰)(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

过渡:要是登上万寿山,在山上俯看整个颐和园的景色那将是怎样一番情

景呢?

1学生按照:读—看—讲的方法自主学习

(电脑出示学习方法)

⒉质疑品读。(电脑出示优美语句进行品读)

①品读: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

“葱郁”是什么意思!葱郁的树丛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反复朗读)

②品读:昆明湖…………一块碧玉。

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静、绿、比

喻)这样描写你觉得怎样?(美)现在我们就通过朗读来体会昆明湖 的美吧!(重点轻读:静、一镜子、绿、一碧玉)(电脑出示相关资料)

③品读:此时此刻……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体会“滑”的含义。(结合视频理解)

3师:在万寿上上能观赏到这么美的景色,真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看看

小导游会怎样给我们解说呢!

4导游解说。

5 过渡:水平如镜的昆明湖倒映着翠绿的柳条,湖水显得更绿了。置身这样的环境中让我们感到如入仙镜,下面就请昆明湖的小导游们带我们去游览。

(四)学习第五段

⒈小导游解说。每位导游只抓一处景物来讲解:历史—17孔桥—和小岛……

⒉重点讲解17孔桥:

昆明湖上有著名的景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后回答,(洞多。柱子多。狮子多。)(结合视频理解)

(五)齐读第六自然段。(总结归纳:物多景美)

八、刚才我们随着导游在颐和园里细细地游览了一番。那你最喜欢哪处景物呢?请你用几句话写出你的感受)(学生在电脑中完成)

九、 总结:

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游。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留连忘返,小导游们精彩美妙的解说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第三课时(略)

教学过程 :

一、 完成课后练习。二、朗读训练。三、指导背诵。四、听写。

附录:教学构想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 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创设情境,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制作电子作品,调动学生全

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制作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大小组。教师教给学生制作简报的方法。各小组根据不同的分工查阅相关景点的资料。活动中,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自主查阅,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电子简报制作好后,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 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看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得轻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5

教养方面: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方面: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0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写作顺序。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导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

颐和园

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

(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赏美景,既游览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

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⑶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⑷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⑴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⑵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⑶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师: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生说,师板书:

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

你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

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

板书:

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

(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这是什么写法?

(首尾照应)

3、指导朗读:

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

(生说:惊喜、喜爱)

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四、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巩固要认的字,练习要写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颐和园的美景,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按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点的?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颐和园吧!

二、学习课文

1、师:各位“游客”,带上摄像机或者照相机,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吧。你最想在哪里“留影”,就把描写那里风景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吧!

学生自主选择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2、师:你最想在哪儿“留影”呢?为什么?

(生自由说,师点拨)

⑴有的想在长廊留影,为什么?

出示长廊课件。

师: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来到了长廊,啊!好美呀,你们最想把长廊的哪儿拍摄下来?

(生说:柱子、栏杆、横槛、花木)

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长廊的特点是,文中用了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这一特点。

板书:

长、美

谁来向游客介绍这么美、大的长廊?该用什么语气?

(喜欢、惊奇)

指导朗读。

⑵有的想在万寿山脚下留影,为什么?

出示课件:佛香阁、排云殿。

用上面学过的方法学习这一段,并突出佛香阁、排云殿的特点朗读时读重,表示强调。

板书:

闪闪发光、金碧辉煌

⑶有的想在佛香阁留影,为什么?

师:一转眼,我们就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哇,我留影的背景好美呀,赶快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板书:

葱郁的树丛,黄绿屋顶,朱红的宫墙,昆明湖的静、绿,古老的城楼,白塔

师:这些景点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从远到近)

谁来介绍一处景点,按从远到近的顺序。

师:这些景色中那些词用得好?

(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形容词)

文中“滑”这个动词,为什么不用“划”?

生谈,师引导:“滑”字让昆明湖更静、更美,让人回味无穷。我们来读读。

⑷有的想在昆明湖留影,为什么?

自学这一处美景,师板书:

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游览了颐和园,在各处留影了吧!感觉怎样?我们带着对颐和园的喜爱来读一读全文吧!

4、再次感受颐和园的美:

美丽的颐和园让我们流连往返,我们把刚才拍摄的颐和园的录象,大家一起来共享一下吧!

师放录象。

三、创设情景,拓展练习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美,所以作者在课文最后发出感叹“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究竟颐和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点?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来当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介绍时,请用今天学过的游览的顺序来介绍。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也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景。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那你们还了解哪些“世界遗产”呢?请同学们去了解了解。

五、作业

1、回家,用游览的顺序,把颐和园介绍给爸爸、妈妈。

2、用游览的顺序,向你的朋友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板书设计】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长廊 长、美

万寿山脚下佛香阁 闪闪发光

(抬头看)排云殿 金碧辉煌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葱郁的树丛

登上万寿山 黄绿屋顶

(向下望) 朱红的宫墙

昆明湖 静、绿

古老的城楼、白塔

昆明湖堤岸、石桥、杨柳

小岛、宫殿、十七孔桥、石柱、狮子

【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情感”为纽带,以学生观赏为主,让“颐和园”的美景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语文教学具有审美性的特点,把学生带入意境,批文如情,是学冶情感。

我还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我还注重学生的自学,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还通过拓展训练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学习难点:能体会写作顺序,抓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去游览了颐和园(随机出示主要景色的图片点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描写),作者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呢?(说到地点变换的句子,起到过渡作用)

指名回答。

二、品读感悟,质疑探究。

1、思考:这个人间天堂——颐和园总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师:正像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的那样,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生齐读第一段)

2、出示主要景点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景色美。

3、品味语言读了课文,我们不仅能领略到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也能从课文中体味到作者优美的语言。课文中重点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各个景物的特点。

4、小组合作探究:

A:其中哪个景点最吸引你?

B:在小组内读相关语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C: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

5、小组内交流,班上汇报交流。

6、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最吸引人的地方。

7、小结: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颐和园真不愧是“美丽的大公园”,是人间天堂。这么美丽的颐和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三、拓展:

1、目前,我国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名胜古迹很多,请您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游览过哪些名胜古迹,或者交流你收集的名胜古迹资料。(指名汇报)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全文)

四、作业:

1、完成达标检测。

2、练笔:你们和家长也一定游览过名胜古迹,请您模仿今天学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个片段。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8

之六

授课人:王倩

一、导入  。

二、整体感知。

1、扫除阅读障碍。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3、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4、理清思路:

游览顺序(地点转换的顺序):

大门大殿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5、分小组,试着画出公园全景图。

(熟悉课文内容和描叙顺序)

6、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讲总的印象:“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段(2 ~5):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6):总结全文,赞叹颐和园景色之美。

文章结构:总—分—总

三、细读课文,讨论问题:

1、颐和园的长廊有什么特点?

①长②美

2、登上万寿山,能看到怎样的景色?

①山上,佛香阁、排云殿

②山下,昆明湖

3、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物?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四、联系全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本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总结。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作文:

㈠写什么?(审题)

确定中心:“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㈡怎么想?(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㈢怎么写?(组材)

1、按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重点介绍(有详有略)

3、首尾照应。

《颐和园》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读生字并组词:

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态。

2、注意部首:

殿、栽、朱。

3、注意字形:

殿、廊、栽、朱。

4、读词:

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

5、组词:

郎(  ) 堤(  ) 栏(  ) 昆(  )

廊(  ) 提(  ) 烂(  ) 困(  )

二、初读课文

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

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指名读课文,填空:

颐和园是一个(      )的古代皇家园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

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

⑴ 默读课文:

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

⑵ 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

⑶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

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

⑴ 长廊: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

② “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④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万寿山:

①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

b、记住好词:

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

c、有感情读一读。

② 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读后有什么感受?

b、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

c、再读一读。

③ 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⑶ 昆明湖:

① 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

②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又一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③ 有条件的可以展示图片或者录像。

三、小结

1、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自豪,高兴,陶醉,喜悦……

2、带着这种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3、指名有感情地读读(最好配有古筝伴奏)。

4、再次强调一下写作的顺序(尤其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四、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话。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

(在北京西郊。)

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读准:

平舌音(栽 zāi 葱 cōng)

翘舌音(朱 zhū)

前鼻音(殿 diàn)

后鼻音(廊 láng 爽 shuǎng 葱 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

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明确:

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 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

(颐和园)

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又大又美)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

颐和园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

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⑴ 长廊的颜色美: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⑵ 长廊的形状美:

“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⑶ 长廊上的画美:

“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⑷ 长廓周围的风景美:

“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⑸ 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

“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

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⑴ 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⑵ 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

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

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

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⑴ “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⑵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⑶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⑷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

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⑴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⑵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⑶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⑷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⑸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⑴ 指名读:

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⑵ 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⑶ 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

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

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

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2.理解首尾呼应、移步换景和抓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以上的方法来进行游览性的文章的片段描写。

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游览性文章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颐和园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收集并阅读有关游记的文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一趟北京的颐和园,在那里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板书课题,示范“颐”字的书写。)

2.体会作者情感,引出“首尾呼应”。

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对颐和园的印象。(美丽)

课文的作者也有和你们一样的感受,能找从文中出来吗?(首尾两段)两句话分别在哪里?(板书:美丽、美丽)

这在写作中是一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前后反复的强调来表达作者的感情。齐读这两句话。

3.扩展知识、感情朗读。

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誉为世界四大文

明之一的有力象征。知道了这个信息,你会怎么读课题?(读出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4.导语:走进课文,感受美丽。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美丽的。

二、写法归纳

(一)整体结构,移步换景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随机板书:长廊、万寿山、湖)。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的游览顺序。勾画相应的句子。

①交流后,用课件出示课文片段,齐读。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湖。”

②你发现了什么?

a在课文中出现的位置。(都出现在“每一段的开头”,)

b加粗的词,是表示什么的词语?(表示作者的脚步在移动)

③范读,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游览颐和园的美景。

3.介绍方法,引出“移步换景”

这些动词记叙了作者的游览过程,我们随着作者脚步的移动,从长廊登上了万寿山,又从万寿山来到湖。脚步在变,看到的景色也随着变化。这种写作方法就是“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

男女生交替读句子。

4.写法迁移,口头练习。

移步换景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不信咱们来试一试!以我们学校的几个景点为例。如果一位游人想要来参观咱们学校,你要带着他欣赏我们学校的几处美景,你会选择哪几处?怎么说呢?仿照课文“脚步转移”的写法。先自由练习。(选用合适的动作词语,如:绕过,顺着、沿着、穿过等。学生自由练习两分钟,指名回答。)

(二)体会“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1.写一处景观,仅有游览顺序还不够,每处景点的介绍也必不可少的。翻开书,继续游览颐和园,默读思考:作者每到一处,重点写了哪些景物?将景物名称圈出来。

颐和园占地290公顷,相当于咱们学校的几十倍。其中群峰叠翠,树木、建筑、不可计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这几个景物?(这些景物最有特点、最有代表性)

板书:紧扣特点

2.详析第二自然段中的特点描写

(1)我们以写长廊的第二自然段为例,看作者是怎样抓特点,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具体的?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突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哪些景物可以看出来?

长:用到列数字的方法。

美:画——看到的“美”;花——看着“美”、闻着“美”;微风——神清气爽,心里感觉“美”。文中没有“美”字,却从视觉、触觉多个方面来写,让人感觉,没有“美”字,却美不胜收。

(2)美读

谁能带上赞美之情美美地读一读呢?(配乐、指名读)

同学们,只有做到眼中有物,才能心中有情,通过这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你们一定在脑海里形成了美妙的图画,让我们再一次陶醉在这美景之中,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全班齐读)

老师不仅被长廊的美景陶醉,也被你们的朗诵陶醉了。

3.以点带面

文中的其他地方,也有让你觉得“美”的句子吗?

4.写法迁移训练

每个景点都有让你喜欢的景物,我们学校的林阴道上也有一道美丽的风景,仔细观察,想想它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描写它?

(小叶榕树——树形独特、枝叶茂盛、排列整齐……)

小结:景物的特点不同,描写的方法也不同。作者仔细观察,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用准确优美的词句和列数字、打比方等方式描写了景物,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刚才我们的同学也用上了这些方法,描写了林阴道的特色,使林阴道跃然纸上。

第二课时

一、课堂练笔

(一)思路点拨

1.总结写法

同学们,通过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欣赏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不仅体会到了作者对这一美景的赞叹,更学习到了首尾呼应、移步换景和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同学们,我们也生活学习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今天我们就以校园为例,用上这些方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把你对校园的感情表达出来吧。

2.作文整体感悟

学校给你什么感觉?(美丽)

顺着这个意思,请你给作文加个开头。

用上“首尾呼应”的方法,说个结尾。

3.理清写作顺序:

①学校这么大,你打算写哪些地方呢?(校门、林荫道、喷水池、教学楼、操场)

②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我们的校园呢?(标序号)

③请几位同学,每人用上一句话,表示地点的转移。(加箭头)

④每处景点你打算具体写哪些景物?(生说,师简要概括)

小结:每个地方、每个景物都有哪些特点,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把它的特点用文字描绘出来。

(二)实践操练

1.每个学习小组写一处景点。要求:(1)游览顺序的转化要清楚,(2)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写完了的同学可以自己修改或同桌互相修改,重点看顺序转换是否清楚,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

(三)讲评

1.请学生代表展示习作内容,按顺序,将各段凑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2.师生互评。讲评重点:顺序转化是否清楚?景物的特点是否突出?

二、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美景,而且学到了首尾呼应、移步换景、抓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以后写游览的文章很有帮助。刚才通过实践,我们描写了校园的一景。请同学们回家之后,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把整篇文章补充完整,如果你有其他的好的地方想要介绍,也可以写一次游览活动。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长、美

美丽万寿山美丽

副板:

1.首尾呼应

2.移步换景

3.紧扣特点

课后交流:

一、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读”中练写,在“写”中悟“读”,令“读”与“写”水乳交融,相互促进。

1.导课:本课的首尾呼应

引导体会总分总写法——体会其精妙之处。

2.再引导:写作顺序即游览顺序。找文中相关句子,读并体会这些句子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出示颐和园全景图,欣赏后,引导学生体会:

这么多美景,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其中的三处景物进行描写?教孩子们怎样选材。

各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以描写长廊的句子为例,体会作者如何把长廊的长和美,通过具体的语句来描绘,引导体会写作时要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

怎样突出景物特点?.....指导层层深入。

4.在体会《颐和园》的写作方法时,边阅读欣赏、边为习作,引导学生如果写《我的校园》该如何写。结合板书,把写作方法板书出来,使学生对写法就更心中有数了。而且校园本身就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很多学生早已迫不及待的要把校园的美景描述给大家:每位同学说一处景物的一个特点。每人都有表达的机会。

经过了这四个完整的步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抓住首尾呼应、移步换景、抓特点的写作方式来试写《我的校园》,做到了读写结合,一课一得。

二、教学反思

1.教学时教师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一步一步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特别是在写作方法的揭示上,应该精心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词句,使学生读通读透,感受思想感情之后,再通过自主讨论、领会写法。

2.过于注重文章写法的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上,他们对颐和园美的感受还不全是教与学的水到渠成。

3.由读到写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而在这节课中,为了揭示写作方法,对于读书则有些流于形式,朗读指导不到位,没有带着他们用心去感受去朗读。

4.课堂中灵巧应对的机智有待加强。如:在讲到“这是一种什么写作顺序”时,有一个同学提到:“这是一种空间顺序。”这一顺序说得很对,这时可以按空间顺序指出新知识的结合点,除了这样说,还可以说游览顺序,还可以说移步换景,还可把新知识碰撞的旧知识教给学生,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将在今后应在教学中逐步改进。虽然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为学生多留一些问号、省略号,而不是句号、感叹号。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12

【情景说明】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 的兴趣。

4、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领略美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播放cai课件:

《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

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图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四、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纠正字音。并做简要评价。

2、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

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可相机出示文中三幅插图:长廊、佛香阁和二七孔桥。)

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找出第 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清课文条理。)

(cai课件出示第 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

师: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游览观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3、cai展现颐和园地形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游览顺序的记忆。

五、布置练习

自己最喜欢文中哪一处景点?把相应的段落多读几遍,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板书:

长廊 佛香阁 昆明湖 十七孔桥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

⑴ 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 cai出示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 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 学生读后谈理解:

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③ 出示长廊图片:

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 指导朗读:

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 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⑵ 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 cai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 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 师指导写法:

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 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

⑶ 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 学生读后谈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③ 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比喻形象、具体。

④ 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

(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 启发想象:

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⑥ 欣赏美景,感情朗读。

⑷ 赏读第五自然段:

① 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 学生读后谈体会: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③ 教师总结: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

④ 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

⑤ 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

三、总结全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长廊的长、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昆明湖的静、绿和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姿态不一,形象而生动。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自己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资料,精心设计了教学结构,整合了许多文字、音像资料。课堂活动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想像画面的同时,欣赏颐和园的真实景象,既丰富了视野,又增添了热爱颐和园的情感。特别是颐和园的地形图的再现,让我们这些远离北京的孩子能深刻记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

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自己的游览经历。有的学生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参观校园的过程:“一进大门,就看见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向教学楼。水泥路两旁……穿过教学楼走廊,顺着又宽又干净的楼梯,扶着光亮的扶手,上了二楼就来到我们的教室……”学生仿照课文第二至五段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的参观经过。

【专家点评】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颐和园》一课结构清晰,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每段开头第一句话很明显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该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再现真实景象、展现课文重点语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了文本,丰富了学生语言。比如:学生不仅收集到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资料,还收集到文中各景点的具体文字介绍及优美图片,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语言表达流畅,用词恰到好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整理、表述语言的能力。注重启发想象,学生由昆明湖的静想到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学生读书时窗外的静,学生从书中跳到书外,展示了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完成“课后小练笔”,做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颐和园》教案设计 篇13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 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创设情境,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制作电子作品,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制作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大小组。教师教给学生制作简报的方法。各小组根据不同的分工查阅相关景点的资料。活动中,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自主查阅,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电子简报制作好后,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 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看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得轻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颐和园》教案设计 篇14

技能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了解颐和园景色特点。

3、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

2、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形式:自主探究式学习(选择议题―――研读讨论―――汇报结果―――学习迁移)

创新蓝图:1、借助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彼此之间优势互补,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2、创设情境训练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组织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课后准备

1、准备《颐和园》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投影片。

2、布置学生熟读课文。

1、收集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2、熟读课文

初步了解颐和园的有关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做好知识储备。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教师配合录像带范读课文。

2、提问引导学生说说颐和园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

3、组织学生能够理清游览顺序。

1、欣赏全文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合作,理清作者游览顺序。

感知课文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学习第2至第5自然段

1、出示2-5自然段学习提纲:(1)有感情朗读(2)研讨各景点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出来(3)质疑问难,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参与探究。

2、引导学生欣赏以下重点句反复品读,体会景物特点同时解疑答惑。

1、  选择议题

2、  研读讨论,质疑问难

3、  按游览顺序汇报结果

抓住特点

感受体验

通过探究性阅读,初步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感受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1、这条长廊有700多米,分成273间。

2、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4、桥栏杆上有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1、通过比较朗读感受长廊的长。

2、通过“耸立”、“闪闪发光”体会佛香阁的雄伟、壮丽。

3、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感受昆明湖的静、绿。

4、通过“都”、“也”体会狮子之多,且形态各异,进一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学习第六自然段

引导学生明白结尾进一步深化中心、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朗读感悟

明白结尾的表达方式

明确语言要点

朗读训练

组织学生自由结合、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展开朗读竞赛、与学生共同评议。

1、  自由组合带感情朗读。

2、  展开竞赛

3、  与老师共同完成对同学的评议

1、进一步加强朗读训练。

2、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训练朗读加深理解

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资料为大家介绍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引用课外资料创造性地介绍。

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

进行语言训练

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全文学习迁移

1、  总结写作方法

2、  布置学生课下仿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

静听思考

体会写作方法并加以运用

使学习可持续性发展

板书设计:

颐 和 园

长     廊:长美           辉

颐和园(大、美)    万寿山(佛香阁):壮丽         煌

昆明湖   湖水: 静、绿      成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洞上百只狮子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