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11篇正文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本文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11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开课《猴王出世》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字。

2、通过默读能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说说这个故事,了解《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来历。

3、能够从课文中摘抄自已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来历。

【教学难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具】课本彩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看过动画片《西游记》,它是根据长篇小说《西游记》制作的。我们这篇课文就选自《西游记》,对原文没有任何改动,保留了明代白话小说的风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文。

二、讲授新课

1、学生自学课文(15分钟):

⑴ 划出课文中的认读字词。

⑵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里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2、学生互相交流(5分钟):

有针对性指导。

针对自学中的问题,学生互相交流看法。

3、课堂反馈:

提示:每段写谁?(石猴)。写什么?小结:

分析小说特点:

⑴ “有半文半白”的感觉。

⑵ 有些语言十分鲜活有生命力。如第一自然段写石猴生活的语句如歌似赋,读起来琅琅上口,颇有韵律之美。

① 读一读课文中的认读字词。

② 练习朗读课文。

③ 说说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4、课堂练习:

说明学习目标:

⑴ 说说石猴从哪儿来有,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⑵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至少3句)

⑶ 背一背。

三、课堂小结与检测

1、谈谈你喜欢的收获体会,感觉。

2、默写你喜欢的语句(最少一句)。

四、课堂练习

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  )

2、《猴王出世》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  )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的是(  )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的是(  )

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是(  )

3、解释词语:

提男契女、锲、序齿排班。

五、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句子(至少3句)。

2、《观看勇收熊黑怪》。

公开课《猴王出世》教案 篇2

星期五上第十册语文21课的时候,讲得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第一回,文章主要写了石猴的来历以及石猴如何当上猴王的过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上课时间我让学生以自学为主,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石猴是怎么出世的?石猴又是如何当上美猴王的?

学生很开心,因为又有自主的时间的。每个人都很认真的看课文,因为是他们感兴趣的文章。看完课文后,有很多同学开始了“窃窃私语”——讨论。这是我上语文课的一点要求:略读课以大家自学为主,小组可以进行讨论。我觉得这样学生可以更加自主也可以更好的来学习语文。同学们很听话,都按照我的要求做了。

最后是抢问抢答时间。也就是回答我的提问。叫起来回答的同学都很好的把我的问题答清楚了。轮到学生提问不懂问题了。钱柯莱又站起来了。这是一个很聪明,思维很活跃的小男孩,平时总是有很多的问题,就像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的刘墉一样,不上奏是不可能的。

他也是,语文课不提问题也是不可能的。他慢慢站起来问了:“老师,为什么猴子也用我们人的语言,而且还懂文言文?”

我心里真是觉得无奈,因为我一直觉得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应该明白的,更何况我印象中的聪明学生。不过既然有提问,就应该要解决,于是我请别的同学来回答。

“因为是孙悟空写的,孙悟空神通广大。”

“不,是如来写的,他的法力比孙悟空高呢。”

“我感觉是观音设的局,是想造就孙悟空,然后去西天取经。”

“。。。。。。”

我心里想笑,不过一半是苦笑。居然没有同学说出《西游记》是神话小说这一点。于是我暗自摇摇头,心里想着:“小魔鬼们(我一直这样称呼我的学生),心思该从《西游记》里回来了。

“其实我们应该从《西游记》本身去思考一下,大家想想这是一部什么小说,然后应该就明白了。又有几个学生回答了,但还是没人说出这个答案。最后终于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老师,因为《西游记》是神话小说,是虚构的,就像我们平时看的童话小说一样,很多东西都不是真的。”

我笑了,很开心。还是有学生能够找出问题所在的。真怕学生就停留在童话的世界里回不到现实。其实我心里明白并不是班上的学生不够聪明想不到这一点,只是他们脑子还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世界里,不愿意出来。

其实作为老师的我,内心也是很矛盾的,我很抱歉我打断了孩子们的活跃思维,但是学习语文有时候也需要“残忍”的,不能一味的纵容孩子们。这个恐怕也是很多语文老师的无奈啊。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古代语文精炼,节奏感强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阅读法、合作学习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石猴敢做敢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

课件、课文情景范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4)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既然大家都喜欢听歌,那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一边听一边想,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好不好?(播放《西游记》片尾曲)引发学生兴趣,勾起学生回忆。(学生回答)

2、师:我们大家谁看过《西游记》?看过《西游记》的同学请举手,1、2、3……大家都看过呀!既然大家都看过《西游记》,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在《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

3、这么多人喜欢孙悟空哪。谁能谈谈你对孙悟空有哪些了解。(生自由发言)

4、师: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成为美猴王的经过。(板书课题,猴王出世。齐读两遍)

5、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10)

1、师:下面请大家看电视屏幕,跟着电视画面一起来感受课文。注意一些难读的句子,听听电视上是怎么读的,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利用课件范读课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2、师:欣赏完了电视,下面请大家再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交流自学情况(6)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稍加总结,顺便“释题”。“猴王----出世”

2、 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石猴是怎样出世的以及怎样成为美猴王的相关句子和段落。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四、自由读课文(6)

师:这篇课文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的第一回,《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到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西游记》是用古代写的,里面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适时展示课件)(5)

1、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2、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也找出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找的是哪些句子呀?(课件展示)

六、小结(3)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哪位同学能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老师随后小结。(结合板书)课文讲了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美猴王的经过,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七、拓展延伸(5)

师:《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大家都看过,每年的暑假,各大电视台都在播放,老师也很喜欢看。而且对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记忆犹新,我想考考大家,你们看过《西游记》后,记不记得里面的故事?老师准备了几个题目,看哪些同学能够完成。

1、 (课件展示)

2、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西游记》故事可真多,这样,请大家课外时间把自己知道的《西游记》故事互相讲述,也可以开一个《西游记》故事大王的班会,看哪位同学讲的《西游记》故事多,哪位同学能当上《西游记》故事大王。好不好?

3、最后,让我们大家再一次的聆听《西游记》的主题歌,一边听一边回忆你所知道的《西游记》故事,为今后的《西游记》故事大王班会作准备。会唱这首歌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4、师生互致礼,下课。

《猴王出世》优秀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名曰、石碣、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抓耳挠腮”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猴王的经过,感受石猴的性格特点及古代的特点。

㈢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为大家着想的品质。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自信、本领高强、聪明机敏、为大家利益着想的性格特点。

㈡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孙悟空是个石猴,他出生于花果山,通过勇探水帘洞,受到众猴拥戴,成为“美猴王”。后来,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接着,和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捉怪,机智勇敢,最后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3、你知道这只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通的地方画出来,与同学交流解决,老师适时指导。

2、字词教学:九个会认的生字中,区分“曰”和“日”、“皆”与“偕”、“灶”与“杜”对比认读;“胎”、“俱”、“涧”、“猿”、“竭”、“窍”可进行同音形近字的记忆;十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指导学生注意:“俱”的右上是三横,“皆”的下面是“白”,“崖”的中间是“厂”不是“广”。“猴”、“胎”、“俱”、“涧”、“猿”、“崖”“瀑”、“窍”字可通过形近字对比学习。

老师指导学生借助字典理解“俱”、“皆”、“迸裂”、“造化”、“天造地设”、“顽劣”等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名曰、滔滔不竭、石碣、喜不自胜、天造地设、遮蔽、力倦神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的意思;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意思。

3、你还有哪些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字词障碍。)

㈢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2、小组内同学间互相讨论

3、班内交流小组自学情况。

作业:1、十个会写的生字,会拼音,形近字组词。

2.熟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认读了生字,理解了文中词语,了解了课文内容,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学生回答。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猴王出世”(生齐读)来细细品味这篇文章。

讲授新课: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体会一下,石猴出世后,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他为什么能够成为猴王。把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㈡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悟。

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那山顶上有一仙石,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石猴的特点,(写石猴出世的与众不同,神异出众。)指导学生试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石猴出世的与众不同。

2.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朝游峰洞之中,夜宿石崖之下。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提问:你知道句子的大概意思吗?你发现这句话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观察发现,

关注语言形式——三个字,四个字,对联;精炼。

关注语言细节——构词特点;排比句。

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

这段写石猴自由自在,带有仙风道骨般风采的生活,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石猴快活逍遥、亲和友善而又顽皮可爱的特点。抓住“跳跃、食、饮、采、觅”等词理解,并解释“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意思。

出示幻灯片,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这几句话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几句(都是三个字一组)和“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几句(都是四个字一组)运用排比的方法,写石猴的活动,自由自在,机灵可爱;“朝游峰洞之中,夜宿石崖之下。”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这段语言文字读起来让人仿佛看到一只顽皮可爱的猴子真的在眼前行走跳跃一样。)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然后指名读,齐读,充分感悟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

3.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提问:石猴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此处可联系上文:让学生和它前面的这句话再连起来读,看看还能读出什么?指导朗读“我进去,我进去!”出示幻灯片,重音落在“我”,用肯定的语气来读,一声比一声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去掉一个“我进去”,或改为: “我进去吧!我进去吧!”和原文会有什么不同效果,哪个更好?(这看似简单的重复,实际上正是猴子活泼可爱的表现,还表现了石猴敢于冒险,勇敢自信,具有猴王潜质。)然后让学生试读,同桌互相读,指名读,表演读,充分感悟古典名著的语言魅力。

4.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指导学生抓住“瞑”、“蹲”、“纵”、“跳”几个动词,闭眼想一想,描述一下你想像到的画面。(这几个简练的动词,将一幅石猴入洞的情景为我们展现出来,表现了石猴身手敏捷,有过人的本领。)指名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5.“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可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这是个什么样的安身之处?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这段写石猴很愿意与大家有福同享,为大家的利益着想。这也是他能成为猴王的重要条件之一。)指名读课文,体会石猴在此时的所想。

6.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表演,体会石猴在众猴面前说话的语气神态,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石猴特点。(本段先描述众猴的胡闹,再介绍石猴一本正经地对众猴说了这番话,将众猴的胡闹与石猴的冷静与清醒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石猴聪慧机敏,有心计,敢作敢为,天生就是做首领的好材料。)

小结:现在谁能概括一下石猴为什么能成为猴王的?学生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同学们,石猴出世就与众不同,再加上勇敢无畏,机敏聪慧,有过人的本领,另外,他勇于承担责任,为大家利益着想,这才赢得众猴的无比敬佩,甘心情愿受他领导,所以拜他为王,称为“美猴王”(板书)。

㈢课外阅读扩展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西游记》,除美猴王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物形象?《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谁还知道其它三个?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读一读这些名著,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板书设计:

石猴

与众不同 勇敢自信 本领过人 为大家利益着想 聪明机敏有心计

美猴王

公开课《猴王出世》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3.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4.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5.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像力。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准备]

电子幻灯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自由读课文

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2.“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篇6

一、谈话引入

1、《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电视剧、动画片可能人人看过好几遍,书看过吗?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能简单说说这部小说主要讲了什么?(介绍作者、主要内容等)

2、在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我们大家对《西游记》很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老师一起来读读原著,感受感受名著的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感知

1、下面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看能不能读通读顺,碰上不懂的地方可以跟同桌讨论。出示自学要求。

2、交流自学情况: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分哪几部分叙述?

板书:(出世──闯洞──拜王)

三、精读课文

是呀,《西游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很大的功劳你觉得应该归功于谁?(孙悟空)那这孙悟空到底是怎样的一只猴子呢?请同学读读课文,读了课文你觉得孙悟空是怎样的一只猴子?要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

1、神奇:石猴的出世和生活。教学课文第一段。(出示:盖自开辟以来……朝游峰洞之中)体会神奇和小说语言的精炼。

2、勇敢:石猴探洞。体会动词的作用。(出示:连呼三声……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谁最先跳出来,可见石猴是……?(勇敢胆大)你还看出了什么?体会表示动作的词。(本领大,身手不凡、机智、灵巧、敏捷等)

3、无私:水帘洞是个好地方,石猴却没有独占,能与众猴分享。

石猴跳入没中,看到水帘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指名读。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

老师还特地从原文中找到写“水帘洞”的一段话,咱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翠藓堆蓝……浑然像个人家。)

4、聪明: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只见……(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的确,这石猴不仅勇敢胆大,还为众猴找到如此安身之处,众猴怎能不拜他为王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几句话。齐读: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遂称美猴王。理解“拱伏无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四、总结扩展

1、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猴王出世的全过程,不知同学有何话说?(人物精神、语言魅力、神奇等方面)

2、《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焰山……)

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咱们也可以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

《猴王出世》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用精读、跳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3.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猴哥》。

师:这是谁?他是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喜欢他吗?

师:用一、两句话说说孙悟空。

是呀,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形象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他的课文《猴王出世》,齐读课题。

一、检查预习,关注提示

师:昨天,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

预设一:圈画生字词,读熟课文。

师:你是个细心的孩子,那这些词,你能读吗?请你带同学们一起读。

预设二:结合注释读通课文。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大家一起读注释。

预设三:根据提示预习。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你找到其中的问题了吗?(出示提示)

理清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出世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交流:

1、交流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课文中的话说出来?

师:简单的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认为……

2、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找到水源和安身之处,简单的说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

(跳进去,又能出来。)

读到这里,这时候石猴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两个问题,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板书:出世、成王)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句式

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第一自然段。画出写石猴的句子。

2.交流:哪一句写石猴?

师:读这样的句子,你们仿佛看到什么?(一只怎样的石猴?)

3.指导朗读:个别读。(快乐、自由、活蹦乱跳、顽皮、可爱、无忧无虑)

4.师: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用了排比、对仗的修辞手法。)

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个别读)

5.再读读,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还有很多秘密。

(都是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动词)请你在读读。有什么感受?

你在读,什么感受?你也读。什么感受?

(跳跃、有节奏、跳动)

6.师:继续读,有什么新的发现?

(四个字的排比句。)

师:是随便排列的吗?

(生:前面是动物,后面是人与人的关系。)

7.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

(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对仗句,也叫对偶,师生互对。读出诗一般的语言。

8.师:谁能连起来读读?

还要读得跳跃一点。读完三个字以后,还要吸一口气,这样就会读得好一点。

9.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请写在第一自然段旁。

四、学习二到四自然段,体会猴王的语言。

1.师:在石猴成王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猴王。找到体现猴王形象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句子旁。

2.交流:

(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

师:男孩子读。

(2)师:可以感受到什么?(很自信。好像无所不能,我进去,我就能出来,我就是个猴王了。)

(3)你是怎么从猴子的语言中体会到这一点的?(要从“怎么写”的角度来引导和点拨学生。简单的重复、简短、感叹号)

(4)对比体会。

师: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我进去吧。”怎么样?有什么感觉?

3.快速浏览,找到相同句式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1)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师:大造化什么意思?( 生:运气。)

师:不用受老天之气了,怎么读它呢?

(2)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个别读。

(3)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建议加上动作读一读。

4.师:从这一部分,你又读出了怎样的猴王?

(大胆、勇敢、敢作敢当、自信)

在文中写下你的评价。

5.小结:我们在品读中发现,语言的描写的确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我们再来回顾学过的前几篇课文中有没有这样精彩的语言描写对话描写?让我们一同再来感受感受。

举例:《景阳冈》里的武松(豪爽、无畏),《草船借箭》的诸葛亮(胸有成竹、神机妙算)。你看,精彩的对话描写啊,能让人立刻感受到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如果我们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能够注重语言描写,一定能够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精彩。

五、本课总结,鼓励读《西游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它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自信、勇敢的人。走进《西游记》,你会感觉到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请同学们一定要再读一读《西游记》。其间,语言的珍珠随处可见。

六、单元总结,一身读经典

师:中国的古典名著浩如烟海,除了这四部,还有四大名著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在这些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待我们去亲近,去细细品味呢!让我们马上开启名著之旅,一生与经典相伴!

七、作业

1.选择你喜欢精彩句段读一读,背一背,或做摘录。

2.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演演《猴王出世》课本剧。

3.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阅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并和同学交流你的阅读感受。(选做)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词语。

2、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猴王的勇敢顽强、一 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及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谈谈你对孙悟空的认识。

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猴王出世》。

二、教师出示学习的要求(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小组中, 交流自己学习情况并提出问题。

4、小组代表在班上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5、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并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朗读情况。教师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学生听。

三、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出世 发现水帘洞 称王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篇9

借助网络学美文畅游经典悟形象——《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课文是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1、认知的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2、情意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他们的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会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还不会轻易解散。

3、学生已具备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等: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随着自主、自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4、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这是一篇近代,语言风格与现代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所以,课前,学生要根据“阅读提示”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意思,并能在课文中做做预习记录。

(三)、教师自我分析:

郁美娟老师:擅长剖析教材,解读文本,理清思路。

李雯婷老师:搜集并整合资料,制作网站、课件。

洪艳老师:整体把握教材,找准教材与信息技术的切合点。

(四)、教学环境分析: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人公孙悟空又是孩子耳熟能详的人物,所以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专题网站,适合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

(五)、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注意做好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整合点”的分析

1、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

(1)、珍视感受,突出主体。“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阅读过程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品味语言,感悟经典。言语形式探究与课文内容理解和谐统一。我们带领孩子们研究语言,品味语言,引导孩子们自己去破译语言的密码,走进文本的精深隐秘处,认真爬梳,细细玩索,穿行在串串闪光的语言珍珠里,发现文本的“妙秘”,感受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

(3)、习得方法,课外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略读方法的指导,希望学生“课内习得方法”,“课外迁移运用”(崔峦语)。由于课文是一篇有一定难度的古,所以在处理的时候,用“以点带面”的策略,精讲部分精华,将更多发现的权利和空间,留给孩子们。

2、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整合点”的分析: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突破重点的整合点设计:为了解决这个重点,我们通过“走近文本,初步感知猴王形象;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三步走逐步展开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专题学习网站一直起着辅助支撑的作用。比如体悟石猴的神奇这一特点,我们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石猴的神奇,而后让孩子们进入专题网站观看石猴出世的视频,这样生动鲜明的视觉效果一下子引发了学生对石猴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渴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再比如学完课文,学生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把你最鲜活的感受写下来,在互动平台上交流。紧接着,孩子们进入专题网站互动平台交流。互动平台可以供每位学生自由快速地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由此调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人的评论、留言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氛围,师生评、生生评、小组评,充分调动了各种人力资源来辅导、指点学生的表达,使得学习具有互动性、共享性、重组性。

教学难点:课文是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是教学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整合点设计:我们特地在专题学习网站“互动交流”区开辟了“词语注释”这一栏,栏内的内容都是课文中没有但对孩子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字词注释,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借助注释来读通句子,理解文本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二、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2.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三、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难点:课文是古代,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设计:

版块一:课前浏览网站  走上河滩留脚印

课前布置学生进入学校《猴王出世》专题网站,完成以下作业:

1、浏览《西游记》和作者吴承恩的介绍。

2、听孙敬修评书《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的故事。

3、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根据词语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思考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版块二:教学依托网站  潜入河中尽兴游

一、起:趣入网站触经典

1、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由《将相和》走进司马迁的《史记》,从《草船借箭》接触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再由《景阳冈》的学习,开始了解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国的国学经典中,还有一本书令我们难以忘怀,那就是吴承恩的《西游记》。【网站浏览名著样本】

2、课前同学们已经浏览了学校专题学习网站中《西游记》和作者吴承恩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自己的课外积累)

3、大家的课外积累还真丰富。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这部古典小说的第一回。

师板书:猴王出世(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猴王出世》是第五组“中国经典名著之旅”中的最后一篇。对前几篇课文的总结,就是为学习本文埋下伏笔,起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篇幅又很长,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浏览学校专题学习网站,一上课就让学生交流信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承:阅读提示理脉络

1、仔细读一读“阅读提示”,提示中提出了哪些问题?

石猴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自读课文,交流讨论。

问题一:石猴是从哪来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问题二: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设计理念:全课由“阅读提示”楔入,使课堂更加有效。细读本课的“阅读提示”,蕴涵着以下信息:其一,课文写了石猴来历和石猴成王的经过,这是主要内容;其二,课文先写石猴来历,后写石猴成王的经过,这是写作顺序;其三,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便不攻自破。】

三、转:细品文字悟形象

1、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一个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请同学读读课文,思考问题:(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从课文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特点?(2)作者吴承恩先生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石猴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

【设计意图:语文课文的学习不在于问题提得多,概括面广,而应简化课堂的教学步骤,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此处,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用这两个问题带动起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

2、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需要生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小组交流,使学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想法,也学会分析他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3、交流。

a、神奇、自由、顽劣

(1)石猴的出世和生活。

出示句子:“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石猴的神奇。

(2)【进入专题网站观看石猴出世动画片断】

(3)体会小说语言的精炼。

提示:这段描写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语文意识就是关注“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就是将阅读旨趣由“思想内容”转移到“语言表达”上来的意识。通览全课,以教师的“语文意识”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从而传递课程的“语文意识”,正是其教学脱俗于传统语文的心气所在!“语文意识”实乃本课教学的价值皈依!】

a、出示句子:“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②每句话都是三个字,前一个字是动词,后两个字是名词。

③这几个词全都是写石猴的动作,读一读,体会句子的节奏感。指导朗读。

b、出示句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①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②  前两个字都是一些动物,是哪些动物? (狼虫、虎豹、猕猿、獐鹿。)后面一个字是人和人之间的一些关系。解释“虫“意。

c、出示句子:“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它们就像诗一样,对得非常整齐。师生对对子:

夜对——

宿对——

石崖之下对——

②带着古诗文的韵味指读: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③齐读。

d、师起头,学生接着读。

师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生接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4)读到这儿,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拿出笔,在这个句子边上写下批注。

(学生默读、批注、交流。) (自由、活泼、顽劣……)

(5)小结:同学们,读了这段语言,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只自由活泼的石猴,吴承恩先生用的语言短促、跳跃、有节奏,谴词造句非常讲究。内容与语言高度融合,这就叫经典!

【设计意图:语文存在就像一只手,手心是内容,手背是形式;手心是思想情感,手背是语言表达;手心承载人文性,手背体现工具性。他们是一体两面、合二为一的,可谓手心手背都是肉。在这里,语言的跳跃感正好切合了石猴顽劣、活泼的性格特点,内容与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b、勇敢

(1)出示句子:“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qiào)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jié)。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juān)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谁最先跳出来?可见石猴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勇敢胆大、敢作敢为。)

(2)你还看出了什么?(身手不凡、机智、灵巧、敏捷等)抓住表示动作的词来体会。

(3)有感情朗读,体会石猴的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

(4)小结:石猴勇敢地担当起了探险的责任, “瞑、蹲、纵、跳”等一系列动作写出了石猴敏捷的身手,表现了他过人的本领。

c、无私

(1)石猴跳入泉中,看到水帘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进入专题网站观看水帘洞动画片断】

(2)出示句子:“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

(3)老师还特地从原文中找到写“水帘洞内”的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朱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进入专题网站查看资料】

d、聪明

(1)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只见……

(2)出示句子:“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石猴的聪慧、机敏、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而且聪明机智,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3)的确,这石猴不仅勇敢胆大,还为众猴找到如此安身之处,众猴怎能不拜他为王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几句话。齐读:“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设计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运用“读、议、悟”点拨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抓重点句子,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语言之精妙。这样既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又能达到长课文短讲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语文味更加浓厚。】

四、合:互联网上说悟空

1、同学们,读了《猴王出世》,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他不仅仅是一只猴子,顽皮可爱;他更像一个人,聪明机智、敢作敢为;如果你走进《西游记》,你会更强烈地感受到,他是一位神,他神通广大,本领高强!读了这部书,你就会不由地喜欢上孙悟空,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2、学完课文,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把你最鲜活的感受写下来,在互动平台上交流。

【进入专题网站互动平台交流】   (背景音乐《美猴王》)

3、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世,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小故事?

【进入专题网站点击“精彩故事”】

4、关于孙悟空,还有不少成语呢。诵读成语:齐天大圣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进入专题网站点击“成语积累”】

5、《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你知道中外名人是怎样评价《西游记》这部伟大著作的吗?

【进入专题网站欣赏西游记的不同版本,并点击“名家点评”】

版块三:课后凭借网站  分享“泳”中乐趣

1、从一只石猴变成美猴王,从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再到护送唐僧一路西天取经的孙悟空,最后成为取得真经的斗战胜佛,孙悟空一路走来,经历了蜕变。他早期顽劣自由,不成熟)(;戴上紧箍咒接受教诲,在取经路上不屈不挠、坚定顽强、勇往直前,并最终超越自我,成为圣佛,至此孙悟空的形象也更加完美。课后,我们可以去读读《西游记》,感受一下悟空成长的过程,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有所收获。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发布到互动平台上,与别人一起分享。【课后进入专题网站互动平台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引领学生走进原著《西游记》,去阅读,去感悟,去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古典文学,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作业布置。

1、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阅读《西游记》,感受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品悟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在专题网站互动平台上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既体现了基础知识与拓展延伸的不同层次,又体现了语言积累与能力培养的不同要求,同时能满足各个层面学生对作业的需求。】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仙石迸裂                跳水寻源

神奇  自由  顽劣          勇敢  无私  聪明

【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不是传统的形式板书,依学生的课堂表现相机形成,充分展现语文课堂的自由与活力。】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以“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展开学习、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圈画重点、做批注等多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读几遍,结合注释理解词句;标段落,画生字新词重点句子;思考问题,写批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班看完了《西游记》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正在看《西游记》的同学也请举手,在你的印象中,孙悟空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是的,孙悟空神通广大,英勇无畏,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节选自《西游记》,讲述孙悟空在成为孙悟空之前的故事,我们看看,最初的他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猴王出世)

二、根据“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说一说本课重点问题。

2、学生回答:(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从题目上看,这两个问题,哪个又是最重要的?

三、品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解决问题一: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1、指名读、齐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板书:花果山福地石猴)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2、第一段中哪一句介绍了石猴的生活?指名读。赏析句子,指导朗读。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学生答话板书,尊重学生的想法。可能写:自由自在、快活逍遥、顽皮可爱)

4、合作朗读,读出石猴的自在、快活、可爱。

5、小结。

(二)解决问题二: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

1、学生独立思考第二个问题:故事中,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画一画重点词句,并做上批注。最后试着用几句话简单地说一说。

2、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抓住重点品读。

(1)叙述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即简要叙述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板书:水帘洞洞天跳进跳出跳进)

(2)石猴为什么往瀑布泉中跳?指名读。

众猴……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3)品读跳进、跳出水帘洞,再跳进水帘洞的句子。说一说: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适时板书:勇敢、灵巧、敏捷)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4)石猴这么有本事,当上了猴王吗?看课文插图,读相关句子。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从这里,你能看出石猴能成为猴王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了吗?(适时板书:机智、聪明)

(5)我们大家来体会石猴登上王位时的荣耀,好吗?指名读。教师讲解“拱伏无违”的意思。齐读。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5.小结。

四、拓展提升,激发课外阅读《西游记》等名著的兴趣

1.拓展:在《西游记》中,一只出生神奇的石猴当上了美猴王,后来又成了唐僧最得力的徒弟孙悟空。孙悟空降妖除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你能简单说一个吗?

2.提升:《西游记》是古典名著,,《史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也是古典名著。中国名著中,我们总能读到曲折动人的故事,总能看到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总能让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悲共喜,总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愿同学们一生与名著相伴!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古代语文精炼,节奏感强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阅读法、合作学习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石猴敢做敢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

课件、课文情景范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4)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既然大家都喜欢听歌,那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一边听一边想,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好不好?(播放《西游记》片尾曲)引发学生兴趣,勾起学生回忆。(学生回答)

2.师:我们大家谁看过《西游记》?看过《西游记》的同学请举手,1、2、3、……大家都看过呀!既然大家都看过《西游记》,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在《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

3.这么多人喜欢孙悟空哪。谁能谈谈你对孙悟空有哪些了解。(生自由发言)

4.师: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成为美猴王的经过。(板书课题,猴王出世。齐读两遍)

5.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10)

1.师:下面请大家看电视屏幕,跟着电视画面一起来感受课文。注意一些难读的句子,听听电视上是怎么读的,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利用课件范读课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2.师:欣赏完了电视,下面请大家再自由的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交流自学情况(6)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稍加总结,顺便“释题”。“猴王----出世”

2. 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石猴是怎样出世的以及怎样成为美猴王的相关句子和段落。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四、自由读课文(6)

师:这篇课文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的第一回,《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到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西游记》是用古代写的,里面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适时展示课件)(5)

1、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2、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也找出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找的是哪些句子呀?(课件展示)

六、小结(3)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哪位同学能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老师随后小结。(结合板书)课文讲了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美猴王的经过,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七、拓展延伸(5)

师:《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大家都看过,每年的暑假,各大电视台都在播放,老师也很喜欢看。而且对里面的一些故事情节记忆犹新,我想考考大家,你们看过《西游记》后,记不记得里面的故事?老师准备了几个题目,看哪些同学能够完成。

1. (课件展示)

2.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西游记》故事可真多,这样,请大家课外时间把自己知道的《西游记》故事互相讲述,也可以开一个《西游记》故事大王的班会,看哪位同学讲的《西游记》故事多,哪位同学能当上《西游记》故事大王。好不好?

3.最后,让我们大家再一次的聆听《西游记》的主题歌,一边听一边回忆你所知道的《西游记》故事,为今后的《西游记》故事大王班会作准备。会唱这首歌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4、师生互致礼,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