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最新5篇)正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最新5篇)》

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5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1

前言: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经常困绕着我们的老师:课文长,课时少,怎么处理?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有些课文篇幅较长,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学生年龄又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师教起这类文章来,往往感到难度较大。如果逐段讲来,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如果不这样,又觉得好像没有讲深讲透,学生也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云。怎样将长文教好,便于学生接受呢?我认为应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转换角色,优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阅读教学的规律,努力构建有立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阅读教学这个对话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对教材进行面面俱到的、繁琐的分析,对学生来说,他所获得的信息是繁杂的,缺少秩序的,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基本是围绕文本(教材)来进行的。教师利用教材来教育学生,学生凭借教材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从学生的'“学”着眼,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把课文“嚼”得支离破碎,再“灌”给学生的做法,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 因此,《课程标准》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可以说,长文短教是必然的选择。

为此,我以《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进行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教材简析:

《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第八册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条理清晰,思路工整,文题合一,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真实地记录了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为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二、学情分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写下的诗句,“飞夺泸定桥”就是发生在这漫漫长征途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翻开课文,我们能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红军战士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感受到他们在生与死的关头,那种义无反顾的抉择。读着,读着,我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与感动。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经历一次战火的洗礼,从而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幸福的可贵,体味到“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三、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让学生凭借文本在有限的时空里与红军战士进行心灵的对话。其二,“飞”与“夺”是一个凝固的整体。第一课时,教师重点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第二课时,教师在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上,让他们用笔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读延伸到写,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地统一起来。

四、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体味“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红军战士言行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六、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拉近时空,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红军长征及泸定桥的相关资料。

九、教学流程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奸计。

关键:指事物中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或者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本课指对夺取战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击溃:打垮,打散。课文中是把敌人打垮、打败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当。

心惊胆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聋:声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聋似的。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发,指头发。千钧。(三万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形势万分危急。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惜生命安全。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这里指敌人遭到惨败的样子。

浩浩荡荡:原意是水势盛大的样子,课文中指队伍雄壮,气势浩大。

天险:天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工事:作战时,军队为了发挥火力,保护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紧赶急跑。

2.再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整理归纳问题。

(1)“”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步骤 :

(一)明确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

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时间紧(20多小时),路程长这两点(120公里)

3.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词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飞”、“夺”)

2、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组织自读:

1、学生小组学习:

(1)学习生字词;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对课文再质疑,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交流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

(2)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已经读懂了?

(3)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3、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重点写了“飞”、“夺”:

§2——5:飞

§6——8:夺

学生根据重点分清课文的条理:

§1:起因

§2——8:经过

§9:结果

三、学习起因:

1、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找出课文中说明“天险”的词句。

2、朗读体会。

四、引导学生理解夺桥的艰难:

1、布置自读:找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组织交流,重点体会夺桥的艰难:

(1)分小组阅读,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夺桥的困难?

(2)交流:桥险、水急、敌狂

(3)朗读体会。

3、作者是怎样介绍泸定桥的?有没有顺序?

先写桥面——下——岸(近——远)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2、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指导学生理解“飞”: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3、提问:战士们碰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这两部分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串联起来。战士们的精神可歌可泣,谁来赞一赞他们?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指导学生理解“夺”:

1、虽然两个旅的援兵被我军抛在后面,没能赶来支援防守泸定桥的两个团,但这两个团的敌人仍然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他们凭的是什么?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短枪,( )马刀,( )手***,( )敌人( )的枪弹,( )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4、突击队员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终于冲到了对岸,可是战斗却并没有结束,战士们又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战斗结果怎样?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结果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板书设计】

击溃敌人

忘记饥饿疲劳

抢时间 点起火把赶路

摸黑冒雨前进

飞夺泸定桥 冒着——枪弹

攀着——铁链

攻天险 穿过——大火

冲进——城里

展开——搏斗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谈话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l.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三)疑点

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四)解决办法

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飞夺”的含义,然后结合重点字词,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分别理解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还可结合看录像,体会任务的艰巨,在全文学完后,再归纳写作方法。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首先介绍时代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条理,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归纳小结,共同探究,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回到整体,提炼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动手搜集资料,课上通过初读了解故事梗概,精读时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达到理解深入,表达清楚,课后交流感受,共同提高。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板书课题)

(二)结合课文前的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2.细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全班交流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1)“飞夺泸定桥”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一)交待本节课学习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重、难点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动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教师要注意引导,结合学生的回答,概括出“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教师板书:抢时间、攻无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重点抓两方面: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引导学生概括出:时间紧、路程长这两点,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飞夺泸定桥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主要概括出: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提示学生把红军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和敌人作战的精神表现出来。)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可先看录像,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语言文字谈感受,体会红军奋不顾身的精神。)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飞夺泸定桥”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师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指导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全班同学自由选择最易写清的字,练写两遍。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篇5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文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课

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也初步具有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尤其在“读”方面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加上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德育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批注发、环境描写法

七、教学策略:讲授法、多种形式朗读法、批注发

八、教学流程

(一)巩固复习

(二)精读“难”

课件出示做批注的方法。

看修辞,看写法,懂质疑

生交流感受,师相机板书桥高、水急

(三)细学“夺”

1.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红军战士的勇敢,并做上批注”

2.生交流讨论

(四)练笔

师:“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

(五)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红军叔叔这种精神,战胜学习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最后,让我们以少先队员的队礼致以红军叔叔最崇高的敬意。起立,敬礼,下课。

教学反思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和敌人抢时间,接着写巧夺泸定桥,最后写夺下泸定桥。全文紧扣“飞”、“夺”二字,重点写了夺桥的困难和怎样夺桥两部分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在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红军为了夺取泸定桥,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终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执教了《飞夺泸定桥》一文。按照通常的教法,是先让学生把书读一遍,来个整体感知,接着是疏通词句,理清线索,弄懂大意,再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逐段学习,理解感悟,交流分享,最后总结全文,“挖”出中心,畅谈感受等。

这次,我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引导学生先理解“泸定桥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根据投影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通过讲述石达开的事例说明红军夺取泸定桥的必要性。通过过渡语强调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接下来,我再板书“飞”字,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上完课后,我觉得留下了一些遗憾:在遣词造句和优美句子的分析上功夫没有到位,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其次没有事先在班级试映课件,导致上课的时候才发现屏幕模糊,学生在课上无法深入情境。最后,学生对批注法的运用浮于表面,没能及时深入,加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