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语文S版《奇异的琥珀》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正文

《语文S版《奇异的琥珀》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时间: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

奇异的琥珀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教学重点:

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顾初读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

谁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琥珀?

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

3、编者把文中写的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奇异”是什么意思?——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奇而诧异。板书:与众不同令人惊异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透过“样子”,感受奇异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块琥珀,它奇异在哪呢?

1、相继出示图片和文字,指读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交流“奇异”之处:

“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地,同处一室,实属不易;

“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不得不为之惊叹。xK b1 .C om

3、带着惊异之意,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指读、齐读。

4、惊叹之余,我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学生交流后归纳: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二)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1、今天,我们不妨跟随科学家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以文字为依托,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勾勒了出来。在你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想尽办法弄清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同时,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是否也感受到了它的奇异之处呢?

2、在上节课初读课文自己自学的基础上,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完善你的想象,然后讲给大家听。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松脂球化石

谁先来讲一讲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

4、指名讲:在听讲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做一些标记,谁知道做什么标记?——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

为什么要做标记:为评议做准备,免得遗忘。

5、听后评议:针对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谈出自己的看法

时间漫长:约莫一万年

自然环境:夏天正午阳光强烈树林中高大的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不断地往下滴

主人公苍蝇:一心一意打扮自己心情愉悦

蜘蛛:一心一意寻找美食神情专注

6、他刚才的讲述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他哪讲得绘声绘色、富有情趣?——体会生动形象语句的表达效果。

7、大家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有声有色地读一读吧!

8、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松脂球就能形成了吗?——还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

这个时机在什么时候出现了?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了?谁来读读第7自然段?听后谈感受。——抓住“刚好”一词,感受“瞬间巧合”之奇异。

9、“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都过去了,这时为什么又提到苍蝇和蜘蛛,而且是“成千上万”只?——这块琥珀的魅力之所在——太少见了!

9、自己练习完整地讲一讲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10、松脂球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呢?

地壳变化:淹埋

时间漫长:又是几千年

(三)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1、一个“巧”字贯穿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那它的发现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巧合呢?

2、自读第三部分之后进行交流。

(四)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感叹它本身“奇异”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呢?指读地18自然段:能够从哪感受到?——“可以推测”、“可以知道”。

2、“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琥珀的样子和发现琥珀的过程,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们就是依据这些,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3、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和前文中的哪些描写相吻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瞎想。

4、作者的这段描写也是很有层次的,我们不妨试着把它背下来吧!

看到想象推测

三、揣摩写作特点

1、这是一篇说明文,与你以前读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有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动植物富有人情味……

2、本单元也要求我们写一篇说明文,到时可以采用这种写法试一试,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奇异的琥珀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教学重点:

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3、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

二、初读课文。

﹡正音:“珀”字读“pò”,不要读“bó”;“脂”读“zhī”,不要读“zhǐ”;“湃”读“pài”,不要读“bài”。

﹡易写错的字:“澎”字中间部分的“士”不要写成“土”;“湃”字中的“拜”字左边不要多一横,右边不要少一横;“黏”字左边笔画较复杂,左半部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撇一点,不要把下面写成“水”。

﹡理解生字词。

1、奇异:奇特;惊异。

2、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很脆,燃烧时有香气,摩擦生电,可做琥珀酸和各种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

3、约摸:摸,读轻声“mo”。大概,估计。

4、飒飒:形容风、雨声。

5、柔嫩:软而嫩。

6、松脂:松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7、拂拭:掸掉或擦去。

8、热辣辣:形容热得像被或烫着一样。 9、刚好:恰巧;正巧。

10、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11、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送。俯,头向下;仰,脸向上。

12、逼近:逼,靠。接近,靠近。

13、生机:生存的机会,生命力。

14、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15、澎湃: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16、黏稠:象胶水那样又黏又浓的样子。

17、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来想象不知道的事。

18、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9、远古:遥远的古代。

三、想一想课文大意。

主要写的是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一篇说明文。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五、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六、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例如:列表格、画箭头、写小标题、文字叙述等方式。

七、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针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附:板书:

形成(1—12)

21 奇异的琥珀  发现(13—17)

样子、价值(1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深入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回顾初读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

谁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琥珀?

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

3、编者把文中写的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奇异”是什么意思?——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奇而诧异。板书:与众不同令人惊异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透过“样子”,感受奇异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块琥珀,它奇异在哪呢?

1、相继出示图片和文字,指读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2、交流“奇异”之处:

“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地,同处一室,实属不易;

“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是昨天刚发生的事一样,不得不为之惊叹。

3、带着惊异之意,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指读、齐读。

4、惊叹之余,我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学生交流后归纳: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二)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1、今天,我们不妨跟随科学家们,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以文字为依托,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勾勒了出来。在你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想尽办法弄清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同时,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是否也感受到了它的奇异之处呢?

2、在上节课初读课文自己自学的基础上,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完善你的想象,然后讲给大家听。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松脂球化石

谁先来讲一讲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

4、指名讲:在听讲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做一些标记,谁知道做什么标记?——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

为什么要做标记:为评议做准备,免得遗忘。

5、听后评议:针对精彩之处、遗漏之处、不明之处谈出自己的看法

时间漫长:约莫一万年

自然环境:夏天正午阳光强烈树林中高大的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不断地往下滴

主人公苍蝇:一心一意打扮自己心情愉悦

蜘蛛:一心一意寻找美食神情专注

6、他刚才的讲述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他哪讲得绘声绘色、富有情趣?——体会生动形象语句的表达效果。7、大家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有声有色地读一读吧!

8、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松脂球就能形成了吗?——还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这个时机在什么时候出现了?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了?谁来读读第7自然段?听后谈感受。——抓住“刚好”一词,感受“瞬间巧合”之奇异。

9、“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都过去了,这时为什么又提到苍蝇和蜘蛛,而且是“成千上万”只?——这块琥珀的魅力之所在——太少见了!

10、自己练习完整地讲一讲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11、松脂球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呢?

地壳变化:淹埋

时间漫长:又是几千年

(三)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1、一个“巧”字贯穿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那它的发现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巧合呢?

2、自读第三部分之后进行交流。

(四)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感叹它本身“奇异”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呢?指读地18自然段:能够从哪感受到?——“可以推测”、“可以知道”。

2、“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琥珀的样子和发现琥珀的过程,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家们就是依据这些,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3、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和前文中的哪些描写相吻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瞎想。

4、作者的这段描写也是很有层次的,我们不妨试着把它背下来吧!

看到想象推测

三、揣摩写作特点

1、这是一篇说明文,与你以前读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有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动植物富有人情味……

2、本单元也要求我们写一篇说明文,到时可以采用这种写法试一试,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奇异的琥珀 篇3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树干、埋没、重重”等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3、通过学习,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习,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出示树脂图片)知道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吗?这种从树枝上渗透出的黏性液体,我们称为(板书:树脂)古代松树脂在地壳变化后,被长期掩埋在泥沙里,一万年后就形成松脂化石,也叫作琥珀。(板书:琥珀)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琥珀有关。不过文中介绍的可不是一般的琥珀,而是一块奇异的琥珀。(补全课题)谁来读课题?谁能读好课题?

二、感受奇异,大胆推测

1、文中有一段这块琥珀近距离的描写,就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究竟奇异在哪?(板书:苍蝇、蜘蛛)

2、琥珀的种类很多,有蜜珀、花珀、血珀等。其中包裹昆虫的� 灵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像这种包裹两个完好昆虫的更是,珍贵之极。那这两个小家伙是如何跑进琥珀里的呢?德国科学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板书:推测)谁能说说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进行想象。)

3、就请同学们也来根据这已知的事物想象一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预设生: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一天,一只苍蝇在树林里飞累了,停在一棵松树上。一只蜘蛛看见了,想把苍蝇当作美餐,于是它慢慢爬过去。正当蜘蛛扑过去的时候,一滴松脂落下来,把两个小东西一齐包在了里头。

注: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4、 对于他的推测有什么不同意见

根据你们的推测,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发生在蜘蛛、苍蝇间的一件事。那么你们的推测与作者有何不同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文中哪几节写了这个故事。

三、学习1-8节,正确复述故事

1、文中有些词在读时要注意,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媒体出示:飒飒、掸掸、拂拭、黏稠

2、这些词在读时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读准多音字)

媒体出示:树干、重重包裹、当作

3、刚才同学们轻声地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哪几小节写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4、就请学号是1——8号的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对照刚才你们推测的故事,在不同之处作上记号,等会儿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找的不同之处最多。

5、你们推测的和作者推测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交流不同之处)

6、你觉得这些地方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写呢?

如:一万年前和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 大松树和松树 一个夏天和一个夏天的晌午 一大滴松脂和一滴松脂

师:看来作者用词很准确,写得也很生动。

7、那么还有哪些内容是你们没想到,作者却写到的呢?就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找到后,也请作上记号。(交流没有推测到的内容)

8、你觉得这些内容是不是一定要写?

如:松脂继续滴 太阳火辣辣 远处有海等

师:可见作者推测得合情合理而且十分严密,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个特点。

9、就请同学们根据板书提示,再来说说这个故事,尽量做到推测严密合理,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小声准备。

课后小结

四、小结复习

1、齐读全文

2、按下列词语的先后顺序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看见 想象 推测 知道

奇异的琥珀 篇4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发展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补充化石知识。

(出示有关资料)学生默读,了解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了解推测的内容。

1.出示课题,朗读。

2.(出示琥珀图片和课文结尾一节)观察,默读,说说这块琥珀的特点(透明、完好:两只虫子、毫毛可辨、黑色圆环。第一句概括写琥珀透明,里面苍蝇、蜘蛛完好,第二句话具体说明怎样透明,怎样完好。)

3.圈划: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人们推测出什么?

4.讨论:以下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1)当时有过挣扎

(2)远古时代(一万年前)已经有蜘蛛和苍蝇(补充介绍检测的方法)

三、推敲故事的合理性。

1.了解故事。默读,根据时间分出境瑞形成的几个阶段,然后简述其形成的过程。(形成松脂球一埋人泥沙 讨论,这样的过程合理吗?(可引导学生回顾化石形成的过程:交换作用形成的化石。)

3.推敲细节的合理性。

(1)找到"夏天的故事"(形成松脂球部分),默读,概括:主要讲什么?(松脂裹住两只虫子)

(2)默读,找到故事的关键。

(3)指名让几位学生说说"夏天的放事"。在每位同学简述后,引导学生默读、评议(适当启发,比如:反复写到的、与松脂下滴关系紧密的),逐步抓住关键条件(炎热的天气、松树)。

(4)默读,推敲这两个推测的合理性。

(5)体会惊险一幕。

①指名或范读,想像松林里的情景。

②自己练读,要求读出小苍蝇的悠闲自得,蜘蛛捕捉苍蝇的紧张气氛。

③朗读指导,品味词句。(� )

比如:"热辣辣"用得好,写清了老松树渗出松脂的原因。

④推敲细节。蜘蛛捕苍蝇这个细节,有必要写吗?(否则,两只虫子不会靠得这么近。)

有没有别的可能,使虫子靠近?(学生设想,大家推敲。)

(6)有感情地朗读"松脂球形成"部分。

四、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体会为什么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1)默读课文,思考圈点:为什么说是一块奇异的琥珀?然后交流。(比如:刚好松脂落下、时间漫长、地理变动、送上沙滩、偶然发现……)

(2)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合理推测的前提。

(1)同桌讨论:为什么作者的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

(2)全班交流。(提示启发:①出示结尾节:观察仔细;②回顾化石知识:根据科学规律)

五、推荐课外阅读。(比如:〈蜷蝉的住宅〉)

奇异的琥珀 篇5

一、教学背景分析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发现及价值。知识性是课文的明显特点。但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的语言极富特色,兼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表达和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文采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等词语。

2、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质疑、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题目提问,明确目标

(1) 师: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 板书:样子?、形成?、奇异?

教学指导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 师:通过我们课前查阅资料,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琥珀呢?

生: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

随生板书:松脂

化石

(4) 师:松脂又是什么?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

生:松树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

师:见过松脂吗?

生:在炎热的夏天老松树的树干上

随生板书:炎夏松林

师: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化石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变化?

生:漫长、巨大

师:也可以说沧海桑田的变化

板书:沧海桑田

师讲述:传说有一个叫王方平的仙人,有一次去拜访仙女麻姑。她看上去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头上盘着一个发髻,长发垂到了腰间,衣服并不是普通的绸缎,上面绣的花纹光彩照人。他们诉说着五百年的阔别之情。王方平询问麻姑的年龄,麻姑笑着说:“ 自我得道以来,我已经三次亲眼看到大海变成桑田。刚才我路过蓬莱岛的时候,看到那里的海水又比以前浅了很多,也许又要变成陆地了。成语比喻,光阴似箭,世界发生了很的变化。

(5) 师:历经沧海桑田变化的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你轻声自读课文。

教学指导策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层层解疑

1 轻声自读课文

2 指名读琥珀的样子

出示一琥珀的样子图及文字

3 师:看得清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吗?心情觉得怎么样?

4 指导读

5 师:这样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借助板书说一说

6自己说一说,指名说

“炎热的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松林,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一只小苍蝇飞累了落在老松树上,被一只蜘蛛看到了想要吃掉它。这时,一滴松脂落下来包住它们。松脂继续滴层层包裹住了两个小家伙,形成了松脂球。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松脂球成为了化石,也就是琥珀。”

7师:琥珀的形成是我们亲眼所见吗?

生:不是,是想象和推测

师:既然是想象推测,就要科学合理,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语句提到了形成琥珀的第一个条件“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松脂”

深入分析:

1学生默读课文,并用“~”划一划

2 指名读:想想炎热的夏天松林带给你什么感觉

(1)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的照

(2)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

(3) 晌午的太阳光

3 刚才划的不全的同学补充“~”,再读

4 师:炎热的夏天,老松树被阳光照射渗出了松脂,松脂的香味引来了一只小苍蝇,小苍蝇又引来了蜘蛛。

教学指导策略:这一水平的提问可用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弄清他们的含义。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的知识,能比较和对照知识或事件的异同,还要求学生能把一些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

注:快乐的小苍蝇……(柔嫩 嗡 伸……)

鬼鬼祟祟的蜘蛛……(慢慢的 小心的……)

5 师:就在这只蜘蛛刚要扑向这只小苍蝇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看书中插图:蜘蛛刚扑过来,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

(1) 观察插图。

(2) 带着观察再读。

(3) 如果松脂落下苍蝇飞走,

如果松脂落下蜘蛛未爬过来,

如果松脂落下蜘蛛吃掉苍蝇

师:说明了蜘蛛和苍蝇的相遇简直太——?

生:凑巧

板书:蛛蝇巧遇

(4) 师:滴落的松脂象什么呀?

生:老松树黄色的泪珠

6 (1)师:就这样琥珀形成了,对吗?

(2)生:不对,还要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

教学指导策略:在创新教育活动中,"教"的目的是激励思维,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创造。学生以创新的精神去"学",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3)出示幻灯片:沧海桑田的变化图

(4)师:你看到了什么?

(5)小组说,指名说

(6)师范读10段,生接读11 12段

7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教学指导策略: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在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多角度来审视、思考和剖析同一问题。

生:被渔民父子发现,远古时代世界上就有了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 三)情感交流、赏析疑难

(1)这节课我们一起赏玩了琥珀的样子,推测了琥珀的形成,认识了琥珀的奇异。课上到这里,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篇文章是我小学阶段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感谢奇异的琥珀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感受!

(2)再来欣赏一些美丽琥珀的图片吧!

(四)运用所学

(1)查找沧海桑田的寓言故事

(2)查找更多琥珀的资料

(3)读一些科学推理的小故事(积累本上,会令你更加睿智)

板书:

奇异的琥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 科研价值)

天气炎热 蛛蝇巧遇 海陆变迁

松脂滴下 松脂包裹 埋没地下

六、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体态语言、口头激励、观察等方式激励和评价学生,促进教学。

奇异的琥珀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是讲科学家根据一个实物展开想象的,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怕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这几块都是琥珀。)(出示琥珀实物,让学生传看。)

2.课文中讲的一块琥珀和刚才传看的琥珀有什么不同?(课文中讲的那块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个蜘蛛。)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玻璃,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几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

(3)请学生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引入。

1.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学习课文

(一)

1. 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试把这一段分为两层,并总结层意。

(这段的第1---6小节为一层,其余是第二层。第一层介绍了环境,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板书:松脂球 化石

2. 同学们自学第一层,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我认为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板书:阳光强烈

3. 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有三处: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4.师问: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① 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②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③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5.师问:那么,请大家想想,假如不是这么巧呢?

(①如果不是这么巧,就不会形成这块琥珀。比方说,蜘蛛猛扑过去,把苍蝇吞了,大摇大摆地走了,松脂才滴下来,就不会有这颗奇异的琥珀了。②要是蜘蛛刚把苍蝇吃了,还没来得及逃,松脂就滴下来,虽然包住的也是两只小虫,可人们只能看到蜘蛛了。③假如蜘蛛正要扑过去,可掉下来的松脂已经把苍蝇包住了,那蜘蛛决不会自投罗网了。)

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

(①有。我看“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②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③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板书:松脂继续滴

(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去理解课文内容。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②暖暖的天儿,香香的味儿,这么好一个环境,难怪它出来到处飞。③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④“飞累了”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还会防备有蜘蛛要吃它。⑤“身上粘满了灰尘”是作者根据琥珀里“两只小虫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来的。⑥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⑦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⑧“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呀!⑨“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⑩“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家伙太可怜了。)

(二)、学习第二层。

1.问: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 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被河水淹没了,尸体腐烂了,时间必须很长,地壳发生过变化。)

板书:被淹 被埋

岁月漫长 地壳变化

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这一层,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松脂球变成化石也需要四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两个条件。)

板书:松树林 松脂球

3.问:这一层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

请读有关的句子。

4. “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颗老松树上。” 回答问题?

(答: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5. 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两层。第一层:松脂球的形成。 第二层:化石的形成)

6. 这两层,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 第一层详,第二层略。)

7.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 因为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为重点来详细描写。而古生物是怎样变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这个常识,没必要写那么详细。)

三、谈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如何得当地安排详略,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呀!

四、总结课文。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预习《15 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

奇异的琥珀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

么价值。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

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

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

石”。)(3)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老师谈话引入

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松脂球形成的各种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因此要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板书:阳光强烈

2.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

个词上。(有三处: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3.师问: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

什么条件呢?(①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②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

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③不凑巧

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4.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

(“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

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

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板书:松脂继续滴

(二)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去理解课文内容。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

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

哪里。要点:

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②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③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

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④“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想美美地歇歇,一个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

大祸就要临头!

⑤“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⑥“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个家伙太可怜

了。(三)了解化石形成所需的条件,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要有什么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需要4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

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

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2个条件。)

板书:松树林松脂球

三、谈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

不小哇!

四、总结课文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