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未选择的路作文 篇1
未选择的路作文
未选择的路作文一:未选择的路 (1169字)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们都将在路口徘徊,然后,决定你一生的道路,作文未选择的路。――题记
学校组织我们去上了一节关于法律的课,让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里面的犯罪分子都是青少年,这很让人不敢相信。上完这节课,我知道了他们的选择,我们都还站在路口,等待着选择的机会,而他们却已经急迫的踏上了人生的道路,一条错误的道路。
当我听完他们的自述时,有点晃神了,他们都是因为抢劫才被判了刑,他们的心里曾今一定也想过要停止犯错,但最后还是没有忍住。当他们正在犯错时,父母老师的教导有时也感动过他们,在感动那一瞬间,他们曾经立下无数誓言,后来,困意袭来,他们闭上眼睛沉沉的睡去,只是不知道,那些咬紧牙关许下的承诺,他们是否,还会在醒来后想起?虽然,他们最后没有再想起,但是我相信他们出来后一定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虽然我们都会犯错,但是我们有勇于改过的心。但是当你犯下大错时,这就已经不是在于你是否有勇于改过的心了,而是在于你是否有一颗冷静的心。在你怒气冲天时会不顾一切,只想保存自身利益,但当平静下来后,会感到很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忍下来,但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也没有时光机,我们只能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让自己不要犯错,他们现在一定也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他们也知道人到了绝望的时候就会变得坦然,只剩一点希望就会躁动,这个也要,那个也要,赶得人很累。绝望了,什么都放下了,反而有舒心的感觉。这就是他们现在的感觉。
我希望,他们可以淡忘着一切,因为唯有淡忘,才能在大悲大喜之后练成牵动人心的平和;唯有遗忘,才能在绚烂已极炼出处事不惊的恬然。人生的遭遇难以控制,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可以阻止的。你能选择的不是放弃,就是继续努力更好的生活。
有时候,我自己做了什么错事或看到别人做了错事,但又不敢指出,我就会独自一人,在半夜醒来,看着妩媚而沉郁的星辰在我眼前升起。我会说自己的所作所为,起先是狂热的大叫,之后,我的。声音变得有气无力,渐渐成了低语,因为我不敢再继续……我想倾诉,倾诉,倾诉我所知道的一切,我所想的一切,我所猜测的一切,所有让我欣喜让我受伤让我惊讶的一切;但每每,当聒噪之夜消退、黎明来临之际,一只清凉的理智之手就会按在我的唇上,于是我兴奋的叫喊平息成温和的闲话,恢复孩子的伶牙俐齿,高声说话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安心或麻木……人就是一棵树。当我们有所失去的时候,必须去适应,你会发现生命中那些曾以为不可或缺的东西,就像树的须根,一旦失去,人同样的顽强的活下去,这就是生命力。当人被迫面临一个新的环境,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时,曾经的成就与辉煌,就像那华丽的树冠,只
人生里,有太多的患得患失,差别在于,大多数人失去了平常心,成为平常的人。另一些人却以平常心,成为不平常的人。
任何一颗心灵的成熟,都得有寂寞的漂泊和孤独的奋战。――后记
未选择的路作文二:未选择的路 (484字)
今天,我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了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诗人借自然之路写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了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示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了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未选择的路。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这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能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其实为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选择眷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在面临人生选择时的犹豫与彷徨。
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同时,不能随波逐流,应自主选择。
未选择的路作文三:未选择的路 (390字)
人生总要遇到很多的岔路,面临很多的抉择,对于已经不再年幼的你我来说,似乎“选择”遇到的太多了,甚至很多关乎一生……可是多少人能在选择了以后毫不后悔的走下去,也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如果当初我选的是另外一条路或许今天我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如果恰逢别人选的是你没有选的那条路,而且成绩显著,那种不是滋味的滋味会更浓。可是你不知道的是那个人正在他那边望着你走的这条他没有选的路兴叹呢!
人生是场AB剧,选了A剧就再也没有机会选B剧了,不仅没有机会选连试看的机会都没有,你永远无法想象到另一种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我很喜欢一个游戏《剑侠情缘》,选择不同的路线。地点就会导致不同的结局,甚至让你不知是哪一个起了决定性作用……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啊。
有一句广告词我很喜欢“成功路不同各有各成就!”殊途同归,既是如此!
相信自己的路,偶尔停下看看别人的,但不要动摇自己的!
知道了么?
未选择的路作文四:未选择的路 (1119字)
微风悄悄拂过,吹动了松林梢,“沙沙沙”地作响。一缕缕耀眼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撒下,稀稀疏疏地散落一地,好像那点点繁星,一闪一闪的。走在童话般的密林丛中,我轻轻打开了语文书,一阵书香扑鼻而来,翻着读着,一个题目映人眼帘――《未选择的路》,我饶有兴趣地放声朗读起来,读着读着,心绪飞向了遥远的从前……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还是个稚嫩的毛头小孩,胆子特别小,别人突然击个掌或是叫我名字,都会被吓得魂飞魄散,冷汗直冒。可我的妈妈,偏要让我走一段不敢选择的路。
那天晚上我跟妈妈到外婆家去吃晚饭,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别提有多高兴。哥哥一个个酸不溜秋的笑话把我们笑得前俯后仰。兴致正浓时,一个不愿意听到的声音打住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妈妈撕破喉咙喊道:“鉴蔌,去消防队给舅舅送个东西。”
我满脸不乐意,嘴巴张得大大的绝对能够放下整个地球。冲妈妈吼道:“不去嘛!行不行?”哪知,妈妈命令说:“不行!”我不敢出声,二个字的命令最可怕,我只好乖乖听话哕!
我慢吞吞地走出了家门,此时,黑色的幕布弥漫天空,天上的圆月已被乌云遮掩,空中散落的星星顿时变得那么可怕,甚至是那么吓人。
走在一条小路上,远远望去,这条小巷仿佛没有尽头,深不可测,而且窄得仿佛只能容下一个人,路灯昏昏黄黄的,有时传来街上几声汽车的鸣笛。我非常害怕:“可恶啊!要是有强盗怎么办。”
突然,一阵“吱吱吱”的声音传来,我吓得身体哆嗦如筛糠,心跳急速似要蹦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过了一会儿,我回头一瞟,原来是一只老鼠,我总算松了一口气。继续向前迈进,远处有一盏破旧的路灯,我隐隐约约地看见我的后面有一个人在追赶,是劫匪吗,我顿时像脱缰的野马往前跑,不要命地往前狂奔。跑了一会,怎么没有动静呢,我猛地一回头,根本没有人,是我自己被自己的影子给吓着了。
这条难走的路总算到了终点,我看到了舅舅,便马上把东西递给了他。他却对我说:“哟,又长高了,成个大人啦!”似乎我走这段怕人的路是天经地义的,哼!我匆别了舅舅,再一次踏上这难走的路。
脚步慢了些,我抬头望着天空,天空墨黑得那么深邃、美丽,天上的点点繁星一闪一闪,就像一双双可爱的大眼睛眨呀眨的,一切都那么的美好、温馨!
“耶,我终于敢走自己从未选择的路哕!”
刺眼的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撒在我翻动的书页上,是那么的闪亮,那么的美丽。远处的松涛呼应着溪水潺潺的流动,是那么使人神清气爽。我再一次读起了《未选择的路》,摸着脑袋,问着自己:人生难走的路恐怕还多着呢,我该如何选择呢?
耳旁,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声音响起:“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随着这声音寻去,依着斑驳的密林阳光,走上了一条人们从未走过的路……
教学目标 篇2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未选择的路》 篇3
本首诗歌的教学我精心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思维特点设计了教学环节,力求按照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安排教学程序。本篇文章内容属于人生哲理诗,相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难懂,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应该慎重,不能随波逐流,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因此,我在教学中吸取以前教学的经验教训,首先在导入上改变了以往的思路。我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走路”的故事,如果你行进在路上正好遇到了岔路口,你该怎样走?你必须得选择一条,当你选择了一条在走的过程中遇到了磨难,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答:“会想到自己选错了道路,会特别留恋另一条未选择的路。会调转头重新选择”。
然后,我又讲道:“有两条道路,一条平顺,一条充满荆棘,你会选择哪条?”学生答:“充满荆棘的,因为他充满了挑战,可以磨练自我。”接着我就给与他们的回答以肯定,顺势引入今天的课文,“其实人生道路的选择未必不是这样,一旦选择绝无回头的机会,因为时间已经过去。所以选择时要慎重。人生道路也是不平坦的,风雨会不期而至,你必须勇敢的面对。而且你的人生道路只有你能做主,不能随波逐流。”
其次我没有去讲解,而是让他们去一遍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主题思想,学生能在朗诵中体味诗中所蕴涵的感情。第三,我让他们展开讨论,人生道路如何选择?引导他们开始能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
最后,我结合上一首诗歌《假如生活会欺骗了你》设计了一个问题,抓住两首诗的主旨写一段人生的哲理:学生很容易就写出来了。“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相信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招手。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我们要慎重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路就在脚下。”这些环节的设置,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
这节课的成功源于对教材文本和学生的精心分析,所以我认为:离开学情的教学是没有目的的,离开文本的教学是盲目随意的。
初一语文《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象征是文学艺术的―种重要表现手法,本课中的《未选择的路》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可据此给学生讲一点关于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当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②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2.能力目标:
①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②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②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2.难点: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叮嘱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镇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二、讲读全诗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明确:①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3.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三、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教学导入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关于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人。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口语人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深为人们喜爱。
三、学习本诗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明确: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5.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答案不求―致。譬如:人只能选择―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摘录自己喜欢的诗句。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不要随波逐流,
要独立思考,自主选择。
《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
参考资料: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2、字词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
弗(fú)涉足(shè)伫立(zhù)萋萋(qī)幽寂(yōujì)延绵(yánmián)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停顿示例: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2、学生朗读展示。
3、整体把握,理解诗意
(1)全诗共四个诗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小结: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适当讲解象征与比喻的不同)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纸船》等。
知识链接: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这首诗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让学生发言。
例如: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三、合作探究,深入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提示:
1、“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2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3、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6
目标与要求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4.背诵《未选择的路》
教学重点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3.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弗罗斯特是一个旨在通过自己的诗歌说明某一哲理的诗人,他利用意象或比喻讲述他的心得体会,阐明他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态度,正是由于他重视自己诗歌的思想性,所以他的诗歌不但富有智慧和哲理,而且常读常新——他的诗歌永远是耐人寻味的,使人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三、讲读全诗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四、品味
1.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正因为人迹稀少,才会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2.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们——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七、教学后记
“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多度、多思、多想象,才能更好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板书课题)说到路,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停顿示例:
2、学生朗读展示。
3、整体把握,理解诗意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
2、字词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
弗(fú)涉足(shè)伫立(zhù)萋萋(qī)幽寂(yōujì)延绵(yánmián)
1)全诗共四个诗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小结: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⑵《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适当讲解象征与比喻的不同)
(3)这首诗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让学生发言。
例如: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三、合作探究,深入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四、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1、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请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选择了清醒/也就选择了糊涂/你征服了别人/也就被别人征服/你赢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你拥抱了晨钟/怎么可能拒绝暮鼓
2、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五、作业
1、练笔:请同学分别写出走大路或走小路的感受和结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
2、阅读:课后搜集并阅读弗罗斯特的诗。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纸船》等。
知识链接: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