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诗经·氓》教学设计正文

《《诗经·氓》教学设计》

时间:

《诗经·氓》教学设计

《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赋比兴手法;积累重点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诵读中感受情感的变化,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讨悲剧原因,思考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2.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导入。

爱情,是一个永远不会变老的话题;女性,给世界的永远是一抹温柔的亮色。而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女性始终处于一种附属、依附甚至被欺凌、被侮辱的境地,不管是《氓》中的弃妇,还是《行行重行行》中的思妇,他们的命运都令人唏嘘感叹。

一、引导学生借助资料,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4.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并称为“风骚”。

5.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6.《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初读文本,然后播放朗读录音。

2.个别学生读(点名与自愿相结合),注意字音与节奏。

三、学生自由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完成任务:

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

2.梳理文章结构。

四、重要词语提示。

1.氓/贸/即/愆/将/垝/贿/耽/汤汤/渐/爽/靡/遂/言/已

2.氓之蚩蚩/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静言思之

3.本文的四个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

于:通“吁”,感叹词。

说:通“脱”,解脱。

泮:通“畔”,岸,边。

五、梳理文章脉络。

1.学生复述故事

参考:诗歌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了她被一个青年男子追求,终于结为夫妻。婚后生活贫苦,她任劳任怨,日夜操劳,生活终于有了改观,她却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概括六个小节内容和梳理情节。

定情 — 恋爱 — 悔恨 — 被弃 — 劳苦 — 决绝

全诗结构为:

第一部分:相恋 (一、二节)

①基调:热情,幸福。

②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女子性格:温柔善良

男子性格:任性易怒

第二部分:婚变 (三、四、五节)

①基调:怨恨、沉痛。

②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比: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比: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神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女子婚后表现:境遇悲惨,生活艰辛,但勤劳持家。——任劳任怨,感情专一。

男子婚后表现:朝三暮四,甚至动用暴力。——专横暴躁,三心二意。

第三部分:决绝 (第六节)

①基调:清醒、刚烈。

②手法:比、抒情。

六、合作探究。

1.文本探究。

(1)女子被遗弃的原因是什么?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女子没有什么过失,男子却反复无常,怀有二心。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子甘心贫困,多年来任劳任怨、辛苦操劳,最后却被丈夫遗弃。

(2)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恋爱时的温柔痴情—婚变中的怨恨沉痛—觉醒后的清醒刚烈。

2.主题探究。

清代的方玉润说:“此女始终总为情误。”你认为造成女子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女子婚姻悲剧的原因表面上看是氓的“罔极”,是女子的遇人不淑,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但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层面去分析,女子的被弃,其实是个“社会悲剧”。处在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过渡期,男子是社会及家庭的中心,是“决定因素”。年轻人的恋爱尽管有《关雎》《蒹葭》《静女》里的朦胧、浪漫、执著与欢笑,但一旦进入婚姻的围城,很多人往往摆脱不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所以这一婚姻悲剧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3.延伸探究。

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七、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

1.赋比兴的手法。

2.对比。

八、作业。

如果时空逆转,你在淇水边遇到了《氓》中的女子,听完她的哭诉,你会怎样安慰或祝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