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和教案(优秀4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就连象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渗透了要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课文动画朗读,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激起学生辩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说出理由。
2、 导入:
教师:大家刚才辩论得真激烈,不过答案老师会在下课时告诉大家,而且要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辩论有关的文章-----《两小儿辩日》。(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
3、质疑: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过渡: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那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相信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环节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辩论,自然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读课文。
1、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读了课文后,文中除了写了两个小孩,还有谁?(教师板书:一儿、一儿、孔子)
3、 以前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是孔子生平、言论等。)
4、 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5、 教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6、 教师:大家在学习中能善于发现问题,很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想不想听。(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
教师: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7、教师:有收获吗? 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8、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
孔子东游,见 两小儿 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 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 日中时 远也。”一儿以 日初出远,而 日中时 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 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 而 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 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 而 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汝 多知乎?”
强调:知=智 读音 zhì
8、教师:让我们学着课件里那样在同桌那里读一读。认为读得好的,就给他在书上画一棵五角星。
学生:同桌互相读,评价、画五角星。
9、 教师:有多少人得到了五角星?(看学生举手人数)看来效果不错。
教师:一起读给老师听听。(学生一齐读课文。)
[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没有回避这个难点,而是直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说出困难,其实也就抓住了朗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再让学生在美妙的动画和音乐中欣赏范读,不但对朗读指导有水到渠成的作用,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通过画五角星的办法,肯定了学生的进步,树立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二、深入理解:
1、 教师:大家再次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
学生:读文,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交流: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句子的意思。
(学生回答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和意思。并相机强调个别重点词句的意思。(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富有智慧啊?
3、 总结方法: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这些句子的意思的?
学生:交流方法。(如结合课后注释,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已有知识、多读等。)
4、 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谁来帮帮他?(让学生知识资源互补。)
(学生回答时,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的意思。)
5、 教师:出示课件:出示词语、句子,让学生抢答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6、 教师:谁能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巩固句子意思)
学生:先同桌互相讲,再抽学生在班上讲。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注释和其他一些方法理解句意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教学中重在进行方法总结和指导,并采用说一说,帮一帮,讲一讲等多种形式加以了巩固。]
三、品读课文。
1、 教师:过渡:刚才这位同学故事讲得很生动。而这么生动的故事。我们的古人用简短精悍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我们中国的古文是多么的富有魅力。
2、 教师:在你的印象中,古人是怎样读课文的呢?(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大家也想象古人那样把课文味道读出来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抽生读)
3、 评价:教师:他像吗?哪些地方像?哪里还不像,味道还不够?你 认为应该怎样读?(请点评的学生读一读,老师还可以适当点拨)。
4、 教师:谁还愿意读一读》(抽学生读,观察学生表情,信心足不足。)
教师:老师再帮帮你,给你配上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5、 教师:美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
学生:全班配乐齐读。
[在理解了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读,并配上音乐。创设这样的情境,仿佛把学生带入了中国几千年的灿烂的文化中,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喜爱和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升华拓展。
1、教师: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呢?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相机完成板书)
2、教师: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不能决也)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实事求是)(教师板书)
3、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勇于探索)
4、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文言文的特点。可以是读书方法,也可以是人物品质给自己的启示等)。
5、教师:对呀,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勇于探索,还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识是无止境的,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的问题,可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为什么?
下节课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课后积极收集有关资料。
五、作业: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六、下课时,老师向学生揭晓自己的真实年龄。(次环节一定不能忘记,这既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守信,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七、 板书
日初 日中
一儿 日初近(大) 日中远(小) 勇于探索
两小儿辩日 一儿 日初远(凉) 日中近(热) 学无止境
孔子 不能决也 实事求是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3.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
1.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导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孔子),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列子》里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二、 整体感知
1. 师范读课文。
2. 自由读。(读出朗读节奏)
3. 指名读。
4. 集体读。
5. 学生质疑,从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合作。
预设:汤:热水去:距离以:认为
东:向东为:同谓说知:同智,智慧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省略句)
三、 合作探究
1. 文中两小儿为什么在争辩?
明确:太阳离人的远近
2.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小儿甲:日初近,日中时远
小儿乙:日初远,日中时近
3. 支撑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视觉/触觉
4. 那么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生活在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
四、 领悟升华
1. 这场争辩结果如何?有无胜负?
明确:没有胜负,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决也”。
2. 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为何不随便下个结论呢?
明确:实事求是,大量事实表明,做学问、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后患无穷。
3. 对与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给你一个机会,你想对他说什么?
预设:两小儿:(1)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3)看问题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1)人再有学问也会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
(2)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 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或学习有何新的打算?
师小结:听了几位同学对自己以后的规划,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了真诚,心动不如行动,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目标的认真踏实朝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迈进!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特别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课激疑
在上课之前老师迫切想了解一个问题:咱们班是女生聪明还是男生聪明(板书:辩)
大家辩论的非常激烈,老师发现我国的汉字非常有趣,大家看这个辩字,中间是个什么部首,两边像是什么?是谁聪明,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在下面学习课文时一见高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有关辩论的故事,看到这个辩字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由辩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定向研法
看老师写课题。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那么,你认为这节课我们还应该做几件事?(引导学生来定向:朗读背诵译文)
这几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自学释疑
1、范读
好,让我们先来把课文试着读上两遍,看一看能读懂些什么。(生读)感觉如何,有什么收获?
读不通顺就是收获,因为你已经感觉到了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谈)想听老师读读吗?好,老师读时请你认真听听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笔画一画。(师范读)听懂些什么吗?
(必要的范读和领读放在学生悱愤状态下进行,效果会更好。)
2、领读试读
来,先跟着老师读一遍(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领读)。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摇头晃脑地读,前俯后仰地读,都行,开始吧。(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
3、讨论读法→练读→评读
读,已经通顺了,我们先来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懂了吗?(鼓励生畅所欲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收获真不小,看来多读确实是个好办法。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4、合作译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把原文翻译一下吗?大胆地告诉老师译文中有什么困难?
(刚才大家纠出了一群小坏蛋,这是我们译文中的拦路虎,害怕吗?好,下面我们就封杀拦路虎!)老师已把文章和注解搬到了屏幕上(课件)。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谁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试着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和同桌商量解决。
男读女译→女读男译→师读生译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译,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四、合作汇报
好,老师还有一个难题,(发表)生看看难不难,但老师的要求可有点难,请注意看要求(课件):
四人一小组合作填写,共同汇报。但四个人必须用四种方式填写表格:1
用一个字填写;2用现代语言填写;3用原文填写;4
口头叙述。
日始出时日中时
人物观点理由观点理由
小儿甲
小儿乙
(小组合作一表四填,一举多得,既有读文译文的检测,又有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合作创新的体现。)
五、诵读表演
师生分角色→分组分角色
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女生扮一小儿,男生扮另一小儿,老师读旁白,咱们看看哪一小儿读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们再分级分角色比赛比赛。
(此环节是朗读的基础,重点指导语气)
读得不错,下面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其它同学呢,任务就更重了做导演。既然是导演,就要认真看演员表演得怎么样,并及时给予指导。好,老师演孔子(孔子本身就是老师吗),下面我再代表《两小儿辩日》电视剧剧组在你们中间招聘两名优秀演员和一名解说员,有意者速来报名。(指名并征求分工完毕)
第一次排练我们先用现代话演,这叫《新两小儿辩日》,其它同学别忘了你是导演。当演员语言、动作等表演不到位时你可以随时叫停,给予指导。注意,排练开始!
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先小组试一试。
(表演时揭示写作特点与顺序,为学生背诵做铺垫。)
现在,谁能把这篇课文背一背呢?不要急着说自己不行,先试着嘀咕一遍,试试再说吗。
好,谁敢站起来跟老师一起背一遍。
(使朗读表演相辅相成,理解背诵相得益彰。)
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无变化?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有何办法?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两种现象做出科学解释,或者用老师这儿的太阳(篮球)和地球(乒乓球)来做以解释。
六、自评自结
学了这篇文言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其中孔子是一位什么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使学生从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启发,由所查资料初步了解孔圣人,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回忆这堂课,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忘情地七嘴八舌地说一说:
1、本课学习重点是什么?
2、这节课学习过程有几个环节?
3、本节课的重点你掌握得如何?
(有总结才会有发展,及时的反馈强化有助于知识的形成与方法的掌握。)
七、探究作业:
1、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并考考他们。(必做)
2、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努力做)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时习之。
(5)(简单古文)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4
一、上课内容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二、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环节
1、以“辩”为眼,初识“辩日”
2、读通课文,掌握断句
3、理解内容,深解“辩斗”
4、多种角度,升华“辩斗”
5、拓展延伸,熟练运用
五、具体教学环节
(一)、课前两分钟
背诵《论语》中的名句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二)、以“辩”为眼,初识“辩日”
1、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部首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字? (用日历牌换字)
2、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有一个“辩”字,《两小儿辩日》,结合预习课题中的辩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
辩论的结果怎样呢?谁又参与了这场辩论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3、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你是怎样学习的? 交流文言文学习方法。
师:我们今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谁能介绍一下《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和出处?
生介绍列子和《列子·汤问》。
(三)、读通课文,掌握断句
㈠生自读课文
师:把书打开,我们先来试着读一读课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㈡生练读课文,指一生读课文。
㈢师范读: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断句方面存在困难,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认真听,看看你的停顿是不是和老师一样呢?师范读,让学生照着教师的样子读一读。
㈣找一生读,师评价
㈤学生再练,齐读(课件出示全文断句)
(四)、理解课文,深明“辩日”
㈠师提出要求:课文你们读得真好,现在看书,结合书下注释和你自己查阅的资料,想想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㈡生读文思考,并小组交流
㈢交流共议
1、孔子东游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辩论,争论。东游:向东游学。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师追问:关于这句话,你还了解什么?预设生答:全文总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场人物有三个:孔子和两个小孩。孔子的生平。师大屏幕适时出示孔子像,屏幕介绍: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世尊称为圣人。
师再问:听了同学老师对孔子的介绍,再读读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孔子虚心,不耻下问;两小儿的辩论很精彩,连孔子都吸引了。)
师引:这是一场__________的辩斗。(激烈、精彩、引人入胜)
指导朗读:你想怎样读这句话?指两生读,评价,自读。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以:认为。去:离。日中:中午。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中午时候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的时候近。
师再追问,引领学生理清两个小儿的观点。相机板书:
日始出 日中
一儿近 远
一儿远 近
师:课文中有一个小孩的话没有直接说,你能变成和第一个小孩一样的句式吗?点一生说,大屏幕出示: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指导朗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持一个观点,另一个人非和你对着干,你说东,他非说西,你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呀?(很着急想表白自己,不服,想用观点压住对方,想找人评评理。)假设你们是两个小儿,你能辩一辩吗?练习一下。一生说一个孩子的观点,再点生,点评,自练。再说另一个孩子观点,练习说好。点两组学生角色对话,点评,让生注意语速快点,观点咬字清晰些。再练习。师:这真是一场__________的辩斗。(针锋相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3、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理解:及:到。盘盂:盛东西用的器皿。为:原因。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拓展“赴汤蹈火”,理解汤的意思。及其,教师追问怎么知道意思的?(联系“及”的意思)课件出示“车盖、盘盂”
理清两个小孩各自的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日始出 日中
一儿近 远
大(如车盖) 小(盘盂)
一儿远 (沧沧凉凉) 近(如探汤)
师: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说的?(视觉和感觉)一个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一个认为初升时离人远。同样的事物太阳,两个小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看来,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指导朗读:他们各自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支撑观点,讲起话来自然理直气壮,胸有成竹。师引读:一儿曰__________,指一生读。师点评。师再引,一儿曰________,再指一生读。师点评:是比喻句,把比喻成什么慢点读,重读。反问句应语气强些。找两生分角色读,反复读几遍,层层深入,语气渐强。
师:这真是一场________的辩斗。
4、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决:判断。孰:谁。汝:你。知:知识。整句话的意思说,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多呀?
师:孔子不能决也。这是这件事的结果。孔子不能决,你能决吗?点生说。师课件出示图解,中午和早上一样远。
师: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对两个小儿关于太阳远近的辩论,竟然不能决也。这简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从“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科学还不够发达,对于宇宙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不知道情有可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很了不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就是渊博与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的知识。)
师:孩子们,你们能从客观的角度上公正的看问题,非常了不起。那么你们说,两个小孩的笑是嘲笑吗?谁能读出这种天真?点一生读,点评,师范读,齐读。
(五)、多种角度,升华“辩斗”
两小儿辩日,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3、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一样。
4、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5、两小儿天真活泼。
师:这一辩,真是令我们受益匪浅啊!让我们有感情的再读读这篇课文。齐读。
六、拓展延伸,熟练运用
完成课件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儿近 远
大(如车盖) 小(盘盂) 孔子不能决也
一儿远 (沧沧凉凉) 近(如探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