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优秀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整理的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略读,浏览等方法,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还原感受,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
3、通过阅读,自主建构,认识到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到母亲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
一、导入
师: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都是讲父母对儿女的爱,这些浓浓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龙其是妈妈的爱,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们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母亲?(残忍)
师板书:残忍
师:不过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阿姨写的《学会看病》,来看个究竟。(师板书:《学会看病》)
二、初读课文
1、初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碰到有注音的生字词语发出声音拼一拼,把文章读通顺(2。)、读完后先借助课题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课件显示)
师:请同学们读齐朗读提示,(生读)师:开始读。
2、检查预习情况
师:好,都差不多了,头抬起来!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齐读,
4、我们再来看第二题,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师提示文中有一个词语“按图索骥”是什么意思?“骥”是什么意思?“图”是什么意思?“索”又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师:这个词在文中什么意思,快速浏览。)儿子按照母亲给他的路线去看病结果怎样?儿子学会了看病
师:很好。儿子生病了,母亲让他独自去看病,儿子看完病,骄傲地回来向母亲汇报。
师: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1、谈话:初步了解母亲的苦心。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还认为这位母亲是残忍的吗?生:不是。
师:好,用一个字来说。生:爱。(师板书;爱)
师:恩,爱,母亲是爱儿子的,是对儿子的一种磨练。(师板书:磨练)
2、品味母子的收获。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我自己。)师:儿子磨练到什么了?(学会自己一个人看病)师:以前儿子是什么样的?(依赖)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师:依赖性很强的儿子最终学会了看病,在次磨练中儿子学到了什么?(独立,不依赖父母。)
师:是啊!第一次独自走出家门,不依赖父母,自己独立把病看好。看来他真的是长大了很多。在这次磨练中得到了很多。师:再读这句话,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她为什么磨练了儿子也磨练自己?)
师:恩,问题提得很好。你真会读书!真会思考!是啊,老师也有这个疑问,为什么说磨练了儿子也磨练了自己呢?
师:咱们也不着急回答。看着默读提示,再次走进课文,你可以一目十行。 (默读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在感触特别深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找出了这句话,自己再读读这句话,把它读通顺了。(出示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师:谁站起来把它读一读。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提示:有没有不懂的词语?注意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沙子流的速度非常缓慢。
沙漏
沙漏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西方沙漏由两个玻璃球和一个狭窄的连接管道组成的。通过充满了上面的玻璃球的沙子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该沙漏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一般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小时。)
师:(从这句话我们可以读出时间过得??,像什么一样过得很慢?看病是件??)
(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时间像沙漏过的很慢、读出了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情。)
师:反复提到了时间。
师:时间像沙漏,就是觉得等待的时间很漫长。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从她的朗读中,你觉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时间过得很慢?(还没有,费时间,忐忑不安,坠入,艰涩。)师:艰涩,艰涩什么意思?生:艰难。
师:把艰难写在这个词旁边,你还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时间的漫长?时间像什么过得很慢?生:沙漏。
师:恩,很好,谁有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的经历吗?(暑假快到的时候时间很慢,等计程车,很无聊的时候。)
师: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过这种经历。好,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时间过得缓慢。{指导朗读)
师:一起再读一遍。(学生齐读第22自然段)
师:一个人站起来读。(抽生读22自然段,教师指导点评)师:谁再来?
(抽生读22自然段,教师指导点评)师:自己再读一遍。(学生自由读)}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好,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说,母亲当时的心情。(度日如年,心急如焚,如坐针毡,焦急不安)
师:如果你是这位母亲,在家等待的过程中,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出示:30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
;
一个小时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
;
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
;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师:你得在后面写,母亲想或者母亲怎么做?
(提示:儿子可是几乎没有去过医院,他要自己打车、挂号、找内科、找分诊台、查体温等)
师:咱们请四个同学合作完成。
(老师边读,学生边填空。母亲想:不知道儿子是不是顺利地到达了医院;母亲想:儿子,你挂上号了吗?找到内科了吗?你一定要耐心地等一等啊!母亲想:儿子,你量好体温,拿好药了吗?应该准备回家了吧?母亲想:儿子应该回来了呀!怎么还没回来呢?会不会出了什么意外呢?我真不该让他一个人去看病。)
师:现在我们回头看看,母亲为什么说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也经受了担心与煎熬,所以说,母亲也磨炼了自己。)
师:那母亲又为什么要磨炼儿子,也磨炼自己呢?是因为母亲对儿子的??(爱)师:这种爱是对儿子的磨练,是为了让儿子??(学会独立)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师:这里母亲讲到了路线图,这里的路线图是不是文中所说的去医院的路线图呢?(不是,是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时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独立生存的能力。)有了母亲口授的“路线图”,相信儿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从容应对了。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磨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对自己“残忍”。这样,等到我们必须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时,就都能从容应对,而不用让母亲担心了。
师:文中还有很多对母亲的心理活动描写,同学们用刚才这种方法自己回去学习。四:拓展
师:每个母亲都是爱孩子的,虽然表面看来,这位母亲很残忍,可正是母亲的“残忍”才让儿子学会了独立,母亲的这种残忍,实际上是对儿子深深的爱。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寒冷的冬天,早上,你很早就要来学校上学,你多么希望父母能送送你,可父母却不送你,要你独自去上学,这时,你有什么想法呢?(觉得父母一点都不爱自己,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捡来的。)师:当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母亲打你时,你会怎么想?(母亲是为我好)师:其实,天下的母亲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母亲的爱可以是一杯牛奶,也可以是一块面包,还可以是一个巴掌??我相信学习了这个单元后,同学们一定能体会到母亲对我们的爱,你也一定同样爱你的母亲,那下面,就让我们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吧!
《学会看病》教案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生病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医院呢?(学生回答)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读几遍。
2、开火车检查注音的生词。
3、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三、研读探究,体会母爱
1、全班讨论:
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其主要为:
⑴ 鼓起勇气,劝说儿子独自看病,有意让儿子锻炼。
⑵ 有些后悔。
⑶ 看着儿子学会看病,勇气再起。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赛读:
小组代表将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互相比一比,评一评。
四、角色朗读,感受母爱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倾诉体会,升华情感
1、说说读后的体会:
读了课文,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
⑴ 文中的母亲
⑵ 文中的儿子
⑶ 自己的父母
⑷ 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等。
2、写一写:
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体会,用最简洁的话写下来。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文章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人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设计理念
本课采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母亲的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感悟母亲对儿子的爱。场景训练,进行写法迁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白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通过写话练习再次体现此文抓住人物心理表达情感的特点。最后再安排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儿子学会看病时母亲的心理,这样安排,不仅整个学习过程有一定的“温度”,也体现了思想“深度”和情感的“厚度”,学生理解文中母亲对儿子这种特别的爱也就水到渠成,主题得到了升华。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母亲特殊的爱,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炼意志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
⑴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⑵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⑶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4、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5、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说一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2、写一写自己在读这篇课文过程中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想一想自己报答母爱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做。当然,我希望我的学生从今天起,对自己的母亲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 独自看病
母亲 儿子
尽责的爱 “路线图”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按图索骥”一词学习抓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品读与对比读,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运用 “应该放手”与“不应该放手”矛盾心理的描写方法表达母爱。并学会用此方法,描写人物内心。
3、通过品味描写母亲矛盾心理的句子,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运用 “应该放手”与“不应该放手”矛盾心理的描写方法表达母爱。并学会用此方法,描写人物内心。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老师可是教学语文的高手,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是来会一会你们这些精兵强将还是算了?我的心理矛盾了。但今天我来了,很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好,上课。
一、导入新课,质疑。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略读课文,齐读课题《学会看病》。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先来看看这些难读的生字词,你们会读吗?
二、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新词,指名读。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些词语中有一个成语特别难理解,按图索骥。骥的意思就是——(良马)。
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个识马高手叫孙阳,把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写成了一部《相马经》。他的儿子就按照这本书去寻找千里马,结果千里马没找到,却找到了一只癞蛤蟆。后来这个词语也指机械地寻求答案或者按照线索寻找事物。
2)那么这个成语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谁能借助老师的填空来说一说。 按照(他给的看病提示)去(医院独自看病)。 我们再把前面的主语补充完整,出示:母亲让儿子。谁来连起来说说。恭喜你,刚才你已经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
3)师总结:看来利用文中的关键词也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3、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预习课文,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是你的阅读初步感受,相信通过我们的品词析句,你对这位母亲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品词析句,走进人物
1)林老师读完这篇文章,我发现始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在母亲心理。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7段,划出文中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看看谁能发现?(预设: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我怎么能够让孩子独自去看病你?)
板书(应该让儿子独自去看病 怎么能让儿子独自去看病呢?)
2)、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母亲认为“应该放手 ”哪些句子能体现母亲认为“不应该放手”分别做上记号。
3)、交流,哪些句子能体现母亲认为“应该放手 ”哪些句子能体现母亲认为“不应该放手”品味重点词句(预设应该放手的句子: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不应该放手的句子: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师边板书:做出决定──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师相机品味: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艰涩:换成“缓慢”可以吗?艰难苦涩 坠:换成“落”可以吗?坠字感觉更重,更痛苦。指导朗读。
4)、感悟主题
同学们,当我们品读课文后,你对这位母亲有更深的认识了吗?说一说(板书:母爱)
四,品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出示)
课文是通过什么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母爱的呢?(心理描写)林老师发现在这学期的课文里还有作家毕淑敏写的一篇文章,叫《剥豆》,请同学们打开选读课文,第 页,读一读。
1)对比阅读。
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表达母爱的,都运用了相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2)聚焦重点段。品味母亲母亲矛盾的心理(我应该让孩子胜利,不应该有虚假胜利)
3)小结:毕淑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重复而新鲜地描述爱意吧,它是一种勇敢而智慧的艺术。”今天我们看了她这两篇文章,你怎么理解这个新鲜一词呢?矛盾心理描写。
4)我发现我的学生在矛盾心理时,这样表达的:有两种声音在我耳旁,一种声间说:能。一种声音说不能。你们结合本课所学,你们觉得怎样把矛盾心理写好呢?哦,原来,还要通过曲折细腻的心理活动把它写具体。
3)读写结合,学习运用
这种矛盾的心理描写,曲折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很精彩,今天我们就试着写一写。师出示提示场景:(1)我手里拿着刚发的试卷,刺眼的65分让我抬不起头,我心潮起伏……
(2)买文具时,店老板多找了5元钱,我手里捏着这5元钱,心里想……
学生写作,师巡视后交流。
五、拓展阅读,用学到的方法阅读群文。
师:推荐大家阅读,还有一些描写母爱的文章: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老舍《我的母亲》
冰心《荷花母亲》
《勇敢是母亲的本能》
《奔跑的母亲》
《怀念母亲》
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背的同学可以轻轻跟老师一起背:《妈妈的爱》。
(背完后)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
板书:
学会看病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勾画词语:
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语: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去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3、默读课文,说说挝闹饕?吹氖鞘裁础?br>
4、理解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⑴ “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变了主意”、“立刻心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这些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和真情包含其间。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很担心,后悔与自责。
⑵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我想……”、“时间是艰涩的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体会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说一说
文中的母亲棉队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看法,请你说说吧。
(全班交流。)
四、写一写
请把文中的母亲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请写下来吧,回家拿给父母看看,看后请父母也写上几句。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新闻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读报的时候发现了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大家想读一读吗?(出示“新闻”)大声读一读,读完告诉我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新闻:
一个孩子看病六个家长陪同 陪诊大军加大医院负荷
本报讯: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绍兴市人民医院人满为患。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医院里更多的竟是陪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儿科门诊室内,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好几名家长陪着来看病。前天,一名2岁的男孩因发烧来医院就诊,陪同他前来的家属竟然有6人,连80岁的祖奶奶也颤巍巍地陪着宝贝曾孙子打点滴。“规模庞大”的陪护家长队伍,把原本就拥挤的急诊室挤得更加密不透风。有医生提醒家长,一名小病人,陪同家长最多不超过2名为佳。
(学生说看法,老师相继穿插:你有过这样爸爸妈妈陪同看病的经历吗?)
师:是啊,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尤其是中国的家长,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子女。可是就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却在儿子生病的时候没有陪孩子去看病。她是不是不爱孩子呢?她当时是怎么想的?她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齐读课题《学会看病》。
二、初读课文,熟悉大意。
1、根据自学提示,朗读课文。
师:带上老师给你们的自学提示,大声读一读课文,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自学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新词,读通句子。
2) 标好小节段,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出示本课新词
打蔫儿 拖沓 艰涩 怔住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忐忑不安 按图索骥
师:这些词语中有一个成语特别难理解,按图索骥。谁来简单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骥的意思就是——(良马)。
师: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个识马高手叫孙阳,把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写成了一部《相马经》。他的儿子就按照这本书去寻找千里马,结果千里马没找到,却找到了一只癞蛤蟆。后来这个词语也指机械地寻求答案或者按照线索寻找事物。
师:那么这个成语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谁能借助老师的填空来说一说。
母亲让(儿子)借助(他给的看病提示)去医院(独自看病)。
齐读主要内容。
师总结: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大概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略读课文的好办法。
三、研读对话,初识母亲的“狠心”
1、研读“病得不轻”,体会到母亲的狠心。
师:母亲是在孩子怎么样的情况下,让他独自去看病的?(学生说,生病且病得很重)
师: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能证明孩子病得不轻的词语或句子。
交流:
打蔫儿 (无精打采) 沙哑 滚烫的手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 较平日拖沓。
师:孩子病得不轻还要让他独自去看病,用一个我们刚学过的成语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母亲?可以用文中的词语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
交流:狠心,残忍,冷漠
2、研读“步步逼问”,体会母亲的狠心。
师:从文中那些句子还可以具体看出母亲的狠心?(一连串的“逼问”。)
出示“逼问”的对话描写。师生配合朗读。
什么叫“逼问”?(步步紧追,问了又问)
男女生配合朗读(请女生读出母亲的步步紧逼,冷漠狠心。男生读出儿子的虚弱。)
师总结:这还真是一个狠心、冷漠、残忍的母亲。
四、精读内心独白,认识母亲的“慈爱”。
1、展示母亲内心矛盾。
师:可是作为母亲,她到底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凭自己初读的第一感觉,谁来说一说?
师:完全愿意嘛,又有点不愿意;完全不愿意嘛,又有点愿意,
这样就是左右——生:为难,
师:进退——生:两难
师:按照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忐忑不安。这就是母亲矛盾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
出示句子: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点名读。
师:注意感叹号
再指名读,齐读。
师:但是母亲的心理还有另一种想法——
出示句子: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点名读,齐读。
2、精读内心独白。
师:下面我们就要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请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然后把这些心情的句子带到这两句话的后面说说理由,为什么有这种想法?
出示: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学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从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中我们读到了矛盾,斗争和煎熬。做出这个决定,对母亲来说也非常痛苦。
4、研读22小节,揭示母亲的慈爱。
师(出示22小节):请齐读22小节,找一找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母亲的痛苦。
第22小节: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1) 时间过得快还是慢?(度日如年)
艰涩:换成“缓慢”可以吗?艰难苦涩 沙漏:出示图片 坠:换成“落”可以吗?坠字感觉更重,更痛苦。
2) 练习朗读,读出母亲的痛苦,度日如年。
师引导:每一秒时间的流逝,都像很重的东西砸进母亲的心房。而且是整整两个小时!请你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课堂练笔。
师:母亲就这样,等了两个小时饱受折磨。还好,儿子终于回来了,终于听到脚步声了。此时此刻,母亲倚在门上,看到儿子回来,肯定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请你以儿子为开头,写一写母亲想对孩子说得话。
出示:我开了门,倚在门上:“儿子——。”
学生练笔,交流
师:把刚才同学们的想法串起来,就是母亲的心声啊!学到这里,徐老师不禁要问这个母亲残忍吗?冷漠吗?狠心吗?这也是一个很爱孩子的母亲啊。
五、感悟主题。
师:孩子最后有没有学会看病?读一读第25小节。
师:母亲仅仅教会了孩子看病吗?还让孩子学会了什么?
学生预设(独立面对生活,学会独立。)
师:而对母亲而言,经历了内心斗争和煎熬,看到儿子顺利回来,她又学会了什么?(齐读26小节) 提炼出:学会放手
师:是啊!或许对母亲来说,孩子跌倒了马上扶起来是一种爱,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也是一种爱;孩子生病了陪去医院看病是一种爱,让孩子自己学会看病也是一种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一种爱,而让孩子学会独立,自己学会放手是一种更伟大的——母爱。(板书:母爱)
师: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对孩子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出示27小节)有没有词语不懂?解释“聊胜于无”。读一读。
六、阅读拓展
师:知道这篇文章中的母亲是谁吗?她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旁边是她的儿子芦淼,现在已经得到了三个硕士学位。他们母子合作写成了一部《母子环球旅行记》,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深明事理、柔肠百转的母亲和有勇气接受磨练的儿子这两个形象。并通过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广阔的爱,并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
3.发现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间接揭示人物心理和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4.通过补白文本的方法,理解母亲虽经受内心煎熬,仍旧坚持锻炼儿子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母爱,并树立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二)教学流程:
一、直接入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学会看病》。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正音、释词(按图索骥)。
2、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
3、有没有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
预设:句子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句子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预设:孩子们提不出不懂的问题。那么我们先来读读母亲与儿子的对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细读人物对话,感受母亲的矛盾。
(出示对话):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正是。”
1.自读对话,把对话读通顺。
2.一次分角色读对话,评价:很通顺,也很准确。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儿子?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1:依赖母亲的儿子。
师:从哪儿看出他特别依赖母亲的呢?
生:……
师:你又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2:严格的母亲/狠心的母亲/为儿子着想的母亲。
3.二次分角色读对话。
4.品悟内心活动感受其坚定。
师:儿子已经比我高了,但对我仍旧是这样依赖,此时,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是呀,必须让儿子学会看病,一定要让他学会看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要锻炼儿子的坚定决心(板书:坚定)。你们真是读懂了母亲的内心。
5.齐读母亲对心活动的语句。
6.三次分角色读对话,读出儿子的依赖,母亲的坚定。
学生评价。
7.品读“……”,感受母亲内心的矛盾。
(1)这位同学读出了母亲的坚定,让我们感受到母亲要锻炼儿子的决心。但,美玉也会有瑕疵,我给你提一个小小的意见行吗?
(2)(出示句子):“假如……你找不到我呢?”“那我就……找我爸。”这两句好像没有注意到标点处的停顿。再请你读一读好不好?
(3)指名读句子:我们先来看第二句,如果把它改成“那我就找我爸。”好不好呢?为什么不好?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生:他在思考问题的答案。
(4)出示母亲的语言:“假如……你找不到我呢?”面对生病的儿子,此时母亲的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预设:不忍、心疼、动摇、矛盾……)
(5)快速浏览课文15-20自然段,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也感受到这份不忍、心疼呢?
(喋喋不休、心软、咬着牙、生怕……)
(6)是呀,这份坚定的背后,尽透着母亲的不忍、动摇与心疼。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a.师读母亲的话,生读孩子的话。
b.生生合作:男女生搭配。
c.生生合作:女生齐读母亲,男生齐读儿子。
五、品读人物内心,感受爱子深情。
1.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留下母亲一个人在家中等待。
(出示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1).读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
a.时间过得很慢:从哪个词感到时间很慢?(艰涩)
他从一个“艰涩”读懂了母亲感到时间过得很慢。你还能读出些什么?
b.沙漏、坠入、忐忑不安。
慢得像——沙漏中的沙子一点一点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堆积在心里,越积越多,让我的心越来越——沉重。
(2)再读句子。
(3)有什么疑问吗?(预设:母亲为什么会感觉时间很长?母亲的心里为什么会感到很沉重?)
(4)母亲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心里想了些什么呢?也许通过这个问题,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2.默读21——23自然段,试着找找答案,并将你的感受简单地写在句子旁。
3.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母亲会想些什么?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预设1:后悔:
(1)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2)能从这一段中找到一个词语表示母亲此时的感受吗?(板书:后悔)
预设2:自责:
(1)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2)你也提炼一个词是——自责。(板书:自责)
预设3:痛苦:
(1)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2)有感情读句子。(板书:痛苦)
4.母亲后悔、自责、痛苦些什么呢?
生快速浏览课文找答案,有感情读一读。
预设4:仅仅是后悔、痛苦、自责吗?母亲还可能会想些什么——(板书:……)
5.是呀,我们仿佛找到了答案,使母亲的内心越来越沉重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加剧、累积起来的——担心、后悔、自责、痛苦……呀!
这种种情感纠结在一起,使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深深地谴责自己——读(“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复沓朗读:这一刻——,这一刻——,这一刻——。
6、谁又能说这复杂而矛盾的心路历程,对母亲来说不是一种磨炼呢?
六、想像儿子的内心活动,理解母爱。
1.终于,儿子平安回来了。并骄傲地向我宣布,已经学会了看病。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独立、生活。(板书:独立)共3页,当前第2页123
2.在这个过程中,儿子的内心又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就仿照着作者的写法,写写儿子的心里活动。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场景二:在医院里,我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听到病童的哭声不时从病房里传出来,我想……
场景三:我终于学会了看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回家的路,我想……
1、学生汇报。
七、拓展文中,升华母爱。
1.是呀,你们已经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文中的母亲在最后写到:配乐朗读。
2.有人问,母爱是什么?我告诉他,母爱是甜甜的吻,是慈祥的目光,是鼓励的话语。不,不完全是这样,母爱还是严厉的批评、是谨慎的责罚、是勇敢的放手。我相信,此时,你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父亲或是其它亲人,你们之间也一定发生过这样、那样的故事。让我们拿起笔,记录下那一刻的心路历程,再读给父母听一听。这就算是我给大家留的课外作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