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的说课稿(优秀3篇)》
初中说课稿《信息技术》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山西经济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1单元第7课的内容,主要内容是完成遮罩动画的制作。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之后深入学习《灵活的交互动画》动画做好了铺垫。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制作遮罩动画,进一步提升了学习Flash动画的兴趣。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设计对象为初中同学,他们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Flash的界面,动画原理、帧的基本概念,熟悉创建元件和设置元件属性的一些方法,并进行了工具箱的一些操作,大部分学生会创建补间动画、创建路径动画,能够从外部导入文件到库,本节课在补间动画和路径动画的基础上进行。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以下是我的教学目标:
1、能够知道Flash中遮罩的含义和原理,完成百叶窗遮罩动画。
2、通过独立操作,小组合作等过程,能够学会通过影片剪辑建立遮罩图层的方法。
3、提高自主学习、互相协助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重难点
好的课堂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我将重难点设定为:
【重点】遮罩层的含义、作用及建立的方法。
【难点】遮罩和被遮罩的关系,通过影片剪辑来制作遮罩层。
五、说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真正的达到因材施教,我将围绕本课的学习重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提问法、演示法和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落实到具体的练习中去,在探索中体会学习知识的快乐。
六、说教学过程
以上是教学的蓝图,要想真正的落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设置情境激趣导入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播放几种遮罩动画:探照灯效果、霓虹灯、电影文字、百叶窗、滚动字幕、放大镜。让学生直观感受遮罩动画。并进行提问:这几种动画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观察后会给出我回答“都有遮住的效果”。此时我会顺势讲解,这种动画叫遮罩动画,采用了遮罩的技术。从而导入本节课《奇特的遮罩动画》。
通过展示丰富的遮罩实例,加上问题的引导,能在课堂伊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新的Flash特效的兴趣,从而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通过对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两个任务进行讲授:
首先是任务一:讲解遮罩动画的原理
首先我会在在一张不透明的纸上挖一个洞,将一张带文字的字放在挖了洞的纸的下面。移动上面的纸,引出遮罩层和被遮罩层的概念让学生注意观察并回答问题:“遮罩层决定看到动画的什么?被遮罩层决定看到动画的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让学生认真观察我的操作,能够回答出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并回答出,遮罩层决定动画的形状,被遮罩层决定看到动画的内容。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具体的遮罩动画的原理难以理解,在具体的任务教学中,通过比喻帮助学生理解遮罩层和被遮罩层的关系,为接下来动画的制作做好准备。
其次是任务二:制作“百叶窗”动画。
我会首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导入两张图片作为遮罩层和被遮罩层,完成后提问学生导入舞台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参照教材1—3步,自主将两张图片“红枫树”“绿枫树”导入到舞台中。总结出单击“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为关键步骤。
其次创建影片剪辑,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矩形工具创建好“旋转百叶”的影片剪辑。完成影片剪辑的制作后,让学生总结出影片剪辑元件的作用和创建影片剪辑的步骤。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加深理解影片剪辑的概念和作用。说出影片剪辑是影片剪辑是包含在Flash影片中的影片片段,有自己的时间轴和属性。总结出创建影片剪辑的关键步骤为“插入|新建元件”、“类型”设置为“影片剪辑”、在时间轴上创建补间动画。
最后为“红枫树”图层设置影片剪辑遮罩效果。让学生自己参照教材设置完成后,通过巡视指导发现学生制作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完成“百叶窗”动画的设置。总结设置遮罩层的步骤。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并根据教材提示讲解完善自己的作品。总结出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设置“遮罩层”为关键步骤。
之所以这样设计这部分的操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将影片的剪辑的概念和作用搞清楚,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不会操作的步骤可以相互讨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操作的时候教师进行巡视,能够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及时进行指导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
(三)巩固提升
在新课内容讲授完毕之后,我会设置操作任务:要求每个学习小组自主合作完成“百叶窗”遮罩动画作品,其次自由发言,至少推选两幅作品并展开互评,推荐最受欢迎的作品全班展示。
学生之间诚恳的点评,不仅是对展示者的支持和鼓励,也是给其他同学借鉴的绝好机会。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活化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体会应用信息技术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我来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总结“百叶窗”动画制作流程。
课程结束不代表学习结束,因此我将布置作业:在影片剪辑中添加多个图层制作“多叶百叶窗”动画。让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掌握遮罩动画制作的技巧,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七、说板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视频编辑的三种常用方法,以及6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内容的实用性是连接信息知识运用和学生接受操作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本节知识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信息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方法。了解6个常用视频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掌握一种以上视频编辑软件的用途及制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通过创作――交流――评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会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掌握一种常用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视频处理的学习举和如何选择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生
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法
“作品演示观摩――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小组交流评选――展示总结”。以“学生参与制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六、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一)活跃气氛、课题引入
(二)接受任务、自主创新
初中说课稿《信息技术》 篇3
一、说教材:
本册书重点介绍了QBASIC编程语言,它是一种简单、实用、易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用它编写的程序是由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阿拉伯数字及字符构成的一条条指令,初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妙用符号》是本册书第五课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QBASIC窗口组成及简单的操作,对程序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学习了运用PRINT语句编程,对PIRNT语句的格式、功能、使用上有了较深的了解。在此课之后,学生将学习用循环语句、打印语句,定位语句编程打印图形,在这些程序中,PIRNT语句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PIRNT语句在QBASIC编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本节课要研究的《妙用符号》是学习PRINT语句的重要部分,它初步接触了编程语言的精妙之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它在本册内容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说大纲: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学生应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在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三、说学生:
本次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并且有一定的争强好胜心。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多寻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本课是学习QBASIC编程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程序的概念,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并理解什么是程序。所以学生在同一水平上起步学习,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没有明显的层次及优劣的区别,只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适当的调节课堂节奏,保证整体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PRINT语句,学会运用PRINT语句编程;巧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的意识品质。
五、说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编程。
教学难点:区别各标点符号的功能。
教学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多用眼睛观察、多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类比的方法突破难点。
六、说教学环境:
局域网环境。
七、说教法及学法:
A、教学方法:
因为本节课在全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为把重难点分解,我在教法上选择了任务驱动法和讲解演示法,通过这些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更加活跃起来。通过教师的质疑问难,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B、学法指导:
本课内容并不难理解,在学生掌握PRINT语句的基础上,我运用的学习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通过这些学法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加清晰,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八、说教学模式:
展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九、说教学过程:
1、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导出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出新的结论,有助于掌握本课内容。教师首先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请同学上机操作完成编程。
请学生演示程序,得出上面的结果。教师小结,出示正确的程序。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输出结果中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来的?
学生对比程序得出: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决定了输出结果不同。由此引出本课内容“妙用符号”。
2、讲授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讲解演示的教学方法,通过和学生协作演示讲解PRINT语句后面标点符号的运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在师生合作研究的过程中突破本课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内容,达成学习目标。
1)教师讲解演示:PRINT语句后没有任何符号,则打印输出完本语句中的各项内容后自动换行。
2)分别找学生讲解、教师演示:“逗号”——不换行(标准格式输出) “分号”——不换行(紧凑格式输出)
3)找学生讲解演示:没有指定任何输出项”——输出空行
学生可以举书上的例子,也可以自举简单的例子为其他学生讲解。
4)请学生小结刚才我们研究过的内容,总结出PRINT语句可以输出的四种不同格式,加深学生记忆。
3、课堂练习: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习题的操作,强化符号的运用和操作,在此同时教师做个别指导,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给予有侧重点的讲解。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重点强调。(课后练技能:略)
4、小测试: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特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分组比赛,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测试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间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协调组织分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5、小结:在这一环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重难点,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十、说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大部分学生掌握了PRINT语句后符号的使用方法,能顺利完成课后习题,并在测试中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完成编程。少部分学生对逗号和分号的使用还不够明确,容易混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学习中的瓶颈,应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