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说课稿 > 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5篇)正文

《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5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泰山出版社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二册第11课《巧用绘图》。分两大部分进行说课:说教材和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利用标注类图形在电脑报中的作用引入的本课,在解决自选图形叠放次序和组合的问题上又转到了卡通形象“流亡兔”的脚与身体的关系上来,感觉一堂课被分成了两个没有关系的部分,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设计。

结合奥运会话题引入卡通形象“流亡兔”的运动动画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把重难点都设计成动画中的内容,让学生有一种学完之后自己也能够完成“流亡兔”的感觉。因为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插入文本框和文字输入与格式设置,所以在前两个部分插入自选图形和修饰自选图形上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技能进行引导,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由于设置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与组合图形两个部分是全新的内容,可以适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可以让学生感觉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如何把自选图形设置的美观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所以本课培养了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于鼠标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不自信怕出错、遇困难不深究等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自信的学生不断的鼓励其大胆尝试,针对遇困难不深究的学生采用“仔细地再来一次”的方法疏导其产生的不良情绪。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自选图形的插入、修饰、叠放次序和组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师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重点部分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难点部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使其肯学、学会、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时间、要珍惜现在美好生活和注意美术作品的颜色搭配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自选图形的插入、修饰自选图形

教学难点: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自选图形的组合

(四)设计理念

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的小问题,让学生利用技能迁移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在获取新知的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作欲。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具准备

微机室 网络教室控制系统 word文字处理软件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授、创作和总结,下面说一说这四个环节的具体设计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

生动的课堂从引入开始。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的开始部分播放一段用自选图形做成的动画,然后揭示动画的制作方法并询问学生有没有兴趣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奥运会话题引入卡通形象“奥运兔”的运动动画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授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新授部分又设计成四个小环节:1)插入自选图形;2)修饰自选图形;3)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4)组合图形

1)插入自选图形

这一环节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是并没有难度,因为在之前的教学中已经接触过文本框的插入,并且二者都处在绘图工具栏中,当教师介绍完自选图形所在的位置,学生会自觉使用拖拽的方式在编辑区插入自己选择的自选图形,所以插入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去体验完成。

因为文字的输入并不是本课重点,并且插入文字的方法也没有研究的价值,所以在学生插入图形之后,标注类图形用一句“标注类图形与文本框一样可以直接输入文字”一语带过,对于非标注类图形直接介绍插入文字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一下,就此结束此环节。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让学生明确自选图形的插入方法和文字的输入,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2)修饰自选图形

与上一环节类似,自选图形的修饰与文本框的修饰方法完全一样,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插入自选图形,而且更要注意如何让自选图形更美观。”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再用一句“可不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内容呢?”来引导学生的思考。

设计意图:虽然是新授内容,但相同的操作在以前的学习中出现过了,所以可以大胆放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在学习内容之间是有联系的。

3)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自选图形叠放次序的设置会使学生产生“为什么要设置叠放次序”的疑问。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两张图片找不同的环节,学生会发现“奥运兔”的脚一幅图在身体的前面,另一幅在身体的后面,紧接着设计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两幅变得一样呢?”引出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一举两得。

4)组合图形

在学生演示完叠放次序的方法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句话用来引出这个环节,“奥运兔说在一个地方站的太久了,想换个地方,请同学们帮一下他吧!”这样学生在操作中会发现兔子的身体分家了,这时再把问题抛出来,“怎样才能让腿和身体合在一起啊?”引起学生的共鸣,再介绍方法,使学生有迎刃而解的感觉。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又一难点,学生到这里注意力会有些疲劳,如果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会影响课堂进度。所以,教师直接公布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使得整个课堂的学习方式不会太单调。

(三)创作

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这个环节里,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构思,然后让学生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又可以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总结

让学生梳理这堂课的内容,并明确自己哪些地方学的好,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设计意图:只有总结才能够发现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偏离方向。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系统软件的作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相关知识。

2、了解系统软件的安装。

情感目标:

合法地使用软件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并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计算机主要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教学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一台计算机的外设和主机连接起来。那么,这样连接起来的计算机就可以工作了吗?(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教师设下疑问:到底能不能呢?)

实验1:启动事先准备好的裸机,学生观察计算机运行情况,老师总结原因(没有安装操作系统软件)。

一、操作系统知识讲授

提问:计算机为什么需要一个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管家。

(补充知识)

1、操作系统的出现人机矛盾早期,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运算时,经常出现操作人员手忙脚乱而计算机却空闲等待的情形,这种人工干预的慢速度与计算机运行的高速度之间的严重不协调,被称为人机矛盾。

2、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计算机能协调、正常地工作,同时为人们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操作环境。它还管理计算机的各种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使这些设备能有效地为我们服务。

二、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1)ppt展示软件安装的过程;

(2)ppt展示软件卸载的两种方法,要求学生依此卸载系统中的两个软件;

(3)质疑探索,安装与卸载中出现的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做汇报,由教师总结,以给同学提供某些指导。

三、软件的合法使用

通过案例和数据来说明盗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负面影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尊重知识产权、尊重软件版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地获取和使用软件的习惯。

(1)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提出关于软件合法使用的观点;

(2)教师用ppt演示总结,软件合法使用的方法及相关知识点。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问候小伙伴》是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打开信息之窗》第五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这课书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记事本并熟练键盘指法和输入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为今后学习WORD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拼音输入法、网上传输文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更广泛的作用,建立初步的网络意识,利用网络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练应用记事本编辑文本。难点是:网上邻居的使用。

教法阐述

信 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 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学法指导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提前准备的自我介绍,让同学通过文章中典型的描写判断出是哪一位同学,从而激发自己的写作热情。

2. 课件展示,复习“记事本”软件

同学们都能猜出来了,然后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这篇文章。这是通过记事本编辑的一篇习作,对于记事本同学们已经练习过多次,今天我们就用记事本写一篇慰问信,慰问自己的朋友。在编辑中要注意文章整体的美观,就象我们在作文纸中写文章一样。

在这里巩固练习了键盘操作以及记事本的简单编辑使用。

3. 给出任务,提出要求

教师提出要求并说明注意事项,学生们边听边打开记事本,分小组进行研究实践,根据书上的介绍美化自己的慰问信。

4. 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通过广播把部分同学的文章展示出来,让同学们评价。同时提问:你给小伙伴的问慰信怎样可以传到小伙伴的机器里呢?引出下面内容“网上邻居”。

演示通过“网上邻居”复制文件的方法。边看教师演示边操作,利用前面学过的复制文件的方法把本机文件复制到其它机器中就实现了“网络传书”,为了将慰问信更加快速的传递给你的好朋友,向学生介绍更加快捷的复制方法。

5. 教学成果反馈

打开共享文件夹,比一比看谁收到的慰问信最多。通过统计收发慰问信这一学习成果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 任务驱动与自主学习的融合。这种教学情境以及教师所设计的“任务”,一要紧扣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使教师有“法”可依;二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使学生有事可做。

2、 讲练结合。在设计的教学情景中,穿插展示、评价等学习方法,巩固新知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3、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圆满的完成了本课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它是省编高一《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一、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信息处理过程;认识计算机及因特网的作用。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知识点比较多,内容较散,看似简单,每一部分只是点到为止,目的是让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一点了解,使用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由于教材已使作用多年,有些新内容没有,所以上课时,要注意扩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信息的含义。

⑵、掌握信息处理过程。

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⑷、知道计算机和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⑸、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会思考。

⑵、通过观察计算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信息处理过程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上网,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体验目标:

让学生上网看一看,网络上到底有些什么,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因特网的地位与作用。

2、难点:对“信息”及“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网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师生讨论,上机操作。

四、说学生

我校是省级示范中学,每年面向全县招生,高一新生的来源有两大块,一块是农村初级中学,另一块是县城初级中学,来自县城中学的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学过一些,对计算机有了一定认识,而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家庭环境,升学压力的影响,对计算机了解真是太少了,甚至有的学生从没见过真正的计算机,这是我亲耳听学生说的,并且其它老师也听学生这样说过。记得上第一节课时,我曾粗略统计过,每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以前学过电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多少接触过电脑,还有三分之一学生没有接触过电脑。但所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都感兴趣,课前早早到机房门口等候,课下仍是迟迟不愿离去。课外活动如果机房向学生开放,总是座无虚席,堂堂爆满。

五、说教法

对理论知识,通常的教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做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情况,一直讲下去,基础好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愿听,基础差的学生又觉得听不懂,怎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这节课感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

1、第一节课就安排学生到机房上,满足一部分学生没见过电脑的好奇心。缩短了他们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

2、用前言的第一句话导入新课,提出本节的教学大任务和小任务。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驱动法。

3、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课本中没有新内容,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教师就每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与思考,师生再共同归纳总结。这样各种情况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中,发挥各自的长处。

5、最后还有时间让学生上网。教师点拨,小组协作完成上网,浏览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六、说教学准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上的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所以在上第一节课时,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还要整理好机房,确保网络畅通。课前还要向学生讲清到机房上课应注意的有关事项。还要学生知道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学年结束要参加省会考,从思想上搞高对这门课的认识。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教材前言的第一句话“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并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中,提出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呢?点出本节课教学大任务“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包括“信息概念及信息处理过程,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因特网的地位与作用(具体小任务)。

(二)、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看书:(用课件展示问题)

1、除课本提到“信息”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了吗?

2、信息是以什么方式被人感觉到?信息的载体有哪些?

3、请你描述高一招生的情况?

4、信息一般存储在什么地方?举出事例。

5、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哪些?

6、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的核心是什么?

7、观察学生计算机,看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在其它地方你还见到什么?

8、信息在计算机中的流程是怎样的?

9、你能说出计算机有哪些作用?

10、除课本提到因特网的功能外,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三)、分组讨论上述各个问题

课件展示部分结果

(四)、组织学生上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稍微提一下开机,及怎样上网,浏览信息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没有上过机的学生,可能心理有一点负担,这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操作,同时请有基础的同学帮助,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更自觉的,更主动的去帮助别人,从中体会“助人为乐”一词的真正含义。

在辅导学生的上机同时,教师也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哪些学生学的好,哪些学生的只知道一点,哪些学生没学过,做到心中在数,为以后分层教学开展打下基础。

(五)、说小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并对学生上机操作情况给予肯定,顺便提一下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是勤动脑、多实践、善应用。教师再次鼓励学生,相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一定能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