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说课稿(优秀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美术的说课稿(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篇1
一、说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鲜艳的色彩特别感兴趣 ,且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添画、粘贴技能,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我选择设计了粘贴、添画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团色彩鲜艳的皱纹纸,添画简单的叶、茎、草等,来培养幼儿耐心做事的好习惯,发展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二、说教学模式: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趣味教学”活动模式,即通过选择有趣味的活动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幼儿树立活动的自信心。通过师生之间的趣味体验活动,运用开放点评作品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趣味教学法的实践过程:生活激趣——活动引趣——点评唤趣
三、说活动目标:
1、学习团圆、粘贴等纸工制作方法。
2、掌握运用直线、斜线进行简单添画的技能。
3、发展手的协调能力,培养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四、说活动准备:
多种彩色方形皱纹纸、胶水、抹布、粗头彩笔、范画。提前带幼儿参观小花园。
五、说活动组织:
1、观察感知,激发兴趣 。教师直接出示范画,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欣赏、观察、启发幼儿思考:花园里的小花是用什么制作的?
2、实践感受,活动引趣。教师示范皱纹纸团花、粘贴以及用彩笔添画的制作方法。重点帮幼儿掌握团圆、添画的技能。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帮助。鼓励、指示。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将难点直接提出来(如:这些皱纹纸软软的,不太好团,只要小朋友能把纸捏紧,就一定能做出好看的花。)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提示粘贴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纸团的上半部,将底部在胶水中蘸一下,然后按在图画纸上,稍按一会儿,使它粘得更牢固一些,能集中地粘在纸的中部。 注意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纸团而松开了,说明团得不够紧,应再重新团一下。
4、善待评价,点评唤趣。 引导幼儿讨论:谁的花园里的花最多?谁的花最美?谁添画的最好看?谁的画面最整洁?
美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染纸》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先选择吸水性强的纸,尝试用不同的染纸方法和折纸方法进行上色。本课的制作工具很简单,操作也很方便。鼓励学生尽情地探索方法,享受创作的乐趣。让学生了解和尝试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染纸》是一节集欣赏性、探究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纵观小学美术教材,染纸涉及到色彩知识,我罗列了全册教材的色彩知识结构。之前的学习让学生对水粉颜料等工具已不再陌生。而《染纸》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染纸方法和折纸方法,并尝试创造出不同效果的染纸。在染纸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巩固和运用了对色彩的认识。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探究中发现美、享受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色彩的基本知识。由于这节课属于综合探究领域,而四年级儿童活泼好动,他们很乐于各种美术的尝试和探究。《染纸》这节课正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所以这节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他们乐学、好学。
三、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对小学美术全册教材的纵向和横向的分析以及对四年级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情况的把握,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体验创作的快乐,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2、了解并初步掌握不同的染纸方法和折纸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染纸方法和折纸方法进行染色。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放在对不同染纸方法和折纸方法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上。在接下来的说课过程中,我会把教学重难点再一一强调。
五、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陶冶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示范与演示法。在说课过程中我会把这些方法的正确运用说给大家听。
六、学法分析:
基于四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我把主动权放给了学生,从“教”移到“学”,变“全盘授予”为“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想法。学生敢想敢做,体验合作的魅力,享受创作的乐趣。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1、丝巾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师:看,老师的丝巾好看吗?
由于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很强,为了很快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情境陶冶法。让美丽的丝巾带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立即进入情境。教师适时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传统手工印染工艺。通过了解扎染以及各种扎染工艺品,不仅拓宽了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通过情境陶冶法,学生探究欲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2、案例示范,探究染纸方法。
先选择吸水性很好的餐巾纸,师边投影示范步骤边询问学生,启发学生思考颜料中加多少水合适?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点染法”。接着,由教师故意失误,了解了“滴染法”,并培养学生“意外也可以产生美”的意识。最初扎染就是人们不小心将纸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纸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纸方法的试验。在试验中,人们发明了扎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表现,美丽的染纸。(教师贴板书:染纸)“点染法”、“滴染法”都是本节课技能知识的教学重点。所以这里教师直接采用示范与演示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染纸材料特性及基本方法的认识。为下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提供帮助、打下铺垫。
3、主动探究,了解技法。
染纸的方法有很多,运用不同的方法染出的效果也都不一样。师提前在桌子上准备很多工具(掺着颜料水的小碗、滴管、画笔、调色盘……)让学生用它们第一次尝试制作染纸。每组就是一个作坊,一共有六个染纸作坊。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主探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生成资源。比如,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概括自己的染色方法是“浸染法”,注意颜色的搭配要美等。对于特殊的做法——先折后染,具体展开探索和交流。“浸染法”和先折后染的方法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所以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染法和折法,师及时提炼。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及时的指导引领把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都是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索美、创作美的乐趣。通过“染纸作坊”这一创设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的及时引导与提炼让学生在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双基。这种半扶半放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体现。
4、制作实践,感受创作魅力。
这一环节中,先欣赏不同的染纸作品,再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然后,学生用学到的染色方法和折叠方法,第二次尝试制作染纸。在制作过程中,至始至终都要让学生沉浸在染纸作坊的情境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做出与众不同的染纸作品。
5、展示评价、鼓励创新。
作业展评这一环节是教学目标实施效果的检验。我设立了“染纸作坊”展:师提前在展板上拉六根绳子,由于刚染好的作品是湿的,为了便于展览,作品可以粘在白纸上,让学生用夹子同时夹住作品和白纸在绳子上展示。让学生说说自己满意的作品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从色彩的搭配、染色方法和折叠方法及作品的最终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选出“最美染纸作坊”。下一环节通过欣赏其它不同形式的染纸图片,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敢于创新。师课前准备好一些素材,如字母、剪刀、衣服、空白书签等,让学生第三次尝试对这些素材进行染色和加工。这又为同学们展开了一片发挥的空间。师课前准备素材,节约了大量时间。最后,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采取让学生给满意的作品贴星星的方式,评出“最具创意染纸作坊”。
通过三次分层作业的尝试与探究,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染纸方法掌握得更牢了,更具有创新精神。教学的重难点再一次落实与巩固。
6、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不仅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和不同的折叠方法做出了漂亮的染纸,还做出了具有创意的染纸作品。这些方法是我们积极动脑、大胆创新、合作探索出来的。”师出示用卡纸裱的染纸作品并出示用染纸作品装饰的照片墙,通过教师的直接示范展示法,学生再次领略到了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美回归于生活的意识,点缀生活。最后,教师出示染纸服饰图片,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四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设计了三次分层作业,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领,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掌握双基,提高审美能力。这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
本课经过这样教学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见黑板)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3
一、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这是第五册实验教材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无限的感慨。这门艺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儿童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从宋代的《瑞阳宝贝》,到清代的《天伦之乐》,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长,再到解放后奴隶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现形式包括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和摄影。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艺术的信息,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习情境。在那里,艺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达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给予生活指导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接下来的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在的目标
我将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时期的童年生活状况,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学会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欣赏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生活的差异。
(2)了解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写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的困难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根据知识储备和理解潜在的三年级学生,并针对发达的特点,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这节课主要采用创建场景的方法,观察和欣赏、思考和讨论,扩展和比较,并使用多媒体课件,一个受欢迎的教学形式的小学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意愿,把枯燥的讲解变成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理论
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形象是出发点和关键。在这门课上,我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作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走进作品,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教学过程承运
1、游戏介绍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们边唱边玩“丢手帕”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让一两个同学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设计是为了创造一个场景,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从而为进一步了解童年铺平道路。)
2、初步的经验和欣赏要求
老师总结了孩子们的话: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乐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童年画面。多媒体将课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画。
这样,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审美场景,对自己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小组学习,交流审美经验
(1)根据学生喜爱的作品分为六组。
(让学生掌握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铺平道路,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通过志愿分组)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篇4
说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2、学习画一个封闭的圆,并在圆的基础上添画成小鸡。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说教学准备:
1、每名幼儿胸前一只母鸡图,藏三支油画棒。
2、若干只剪成鸡窝的粉色卡纸。
说教学过程:
1、幼儿别上母鸡图,带上三支油画棒。随音乐《老母鸡》学母鸡拍拍翅膀进入室内坐下来。
2、小母鸡们有什么本领呢?哪只母鸡能干,用你的油画棒生个鸡蛋。
其它小母鸡也来生鸡蛋吧,我们去找个鸡窝生个蛋,鸡窝在哪儿呀?音乐四遍,幼儿随音乐自由画蛋。
生了这么多的鸡蛋我们心情怎么样?
3、如果能把鸡蛋孵出小鸡来,那一定更幸福吧。这次让母鸡妈妈先来试试。(音乐时,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啄破一个洞洞,露出尖尖嘴巴,伸出二只小脚,叽叽叽叽叫妈妈。)我孵出小鸡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蛋孵成小鸡呢?(音乐四遍,幼儿自由地找个圆画成小鸡。教师提醒幼儿把 www.bai huawen. 一些空的鸡窝画小鸡。)
4、小母鸡们真能干,大家想想小鸡们喜欢去哪里玩,爱吃什么食物,我们给它添画上去。
5、我们真能干,不仅会生蛋还能孵出小鸡来。我们带鸡宝宝去外面晒晒太阳,做做游戏吧。
说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画圆的方法,我通过出示漂亮的母鸡图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示范画圆前,我应该带领幼儿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次画圆,这样有助于幼儿后面的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圆。在示范画圆时,我应该随即的强调一下拿画笔的正确姿势,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下次活动中应该更加的细心与全面。在幼儿动手画圆时,我不但注意指导个别幼儿,还随时顾忌全部的幼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这点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要继续保持。结束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后我可以请幼儿自己来给大家介绍作品,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幼儿的积极性。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绘画《小花伞》这一个活动选自《春天的秘密》这一主题,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而这段时间我们正好学习了简单的线条及图案装饰不同的物体,为此我想通过画各种各样的伞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同时通过画伞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伞。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孩子的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现代幼儿艺术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为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通过帮助孩子认识不同伞,通过自己观察,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帮助幼儿掌握技能,培养创造意识。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为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二、说目标
鉴于对该活动的认识,并结合小班幼儿的水平,我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及图案装饰花伞。
(2)激发幼儿帮助他人的情感。
(3)激发幼儿喜欢装饰的美术活动兴趣
给予对本次活动的分析,我把活动的重难点放在伞的造型设计上,通过多种感官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
三、说准备
教具准备根据活动的需要,及给予幼儿美的感受,我把幼儿的作画纸设计成白纸伞,同时我运用大图片供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伞,通过小图片的出示,让幼儿知道各种图形与线条组合后伞的造型,激发创造意识。
四、说教法
绘画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们能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大胆创作。为此,我将此活动设计成让幼儿观察为主,通过故事导入,看看、说说,让幼儿感受各种伞的造型,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这样做,我觉得不仅让幼儿大胆参与活动,还能激起幼儿大胆探索、创作,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进而达成目标。
图片引导法:小图片的运用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由于要创作各种不同的伞,在孩子的思维中伞的造型还不多,为此通过各种伞造型的小图片帮助幼儿进行梳理,,圆和线条又能创作出什么伞……给幼儿创作的意识。
五、说过程
1、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我们听过小花伞的故事,故事中:一会太阳就躲进了乌云里面,"轰隆隆"打雷了,"嘀嗒嘀嗒"下雨了,小动们出去玩,都忘记带伞了,哎呀小动物们被雨淋湿了,我们来帮帮他们吧。我们怎样才能使小动物不被雨淋到哪?
2、(出示图片)看这些伞有什么不一样呀?幼儿回答。
师:总结: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高矮不同。(在这一环中,通过孩子看看、说说,让孩子知道原来伞的造型是很多的,通过简单的线条及图案装饰不同的物体,为此我想通过画各种各样的伞激发孩子的创造意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伞。
3、你喜欢那一把伞?这伞是有那些图形宝宝和线条宝宝组成的呀?(幼儿回答)师示范画伞及组合的线条。(这是解决活动难点的环节,通过小图片的运用帮助幼儿进行梳理、提炼,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创作。
4、幼儿操作有了大家的交流及小图片的辅助,孩子们对伞的创作有了底,在操作中这时孩子们从探索中获得经验,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5、讲评这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他可以帮助孩子进行互相的学习,从而激发孩子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美术说课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第二册第3课《太阳》。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 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用泥塑的表现手法创作多种形式的太阳作品,既可以创设脸部的五官,又可以表现多种不同的光芒,通过揉一揉、滚一滚,以及简单的粘贴组合,使学生体验到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既表达了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又美化了环境与生活。
通过对教材的把握与熟悉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熟悉泥塑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并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地浮雕造型创作。
2、通过对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设计和表现,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色彩变化。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
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欣赏互动、情景创设、评价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 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导入 欣赏 授课 作业 评价
下面我通过这五个环节,向大家展示本课的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
1、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有位老公公,一张圆脸孔,有朝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
学生思考后说出谜底:太阳。教师随机板书出课题《太阳》,并在旁边简单画出太阳的形象。
2、教师提出问题:太阳对我们人类有什么贡献。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教师进行归纳,例如:
太阳的光芒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小孩经常晒太阳能预防钙的流失。
各种植物吸收了太阳的光芒会变得更加鲜艳,更加茁壮。
本环节设计意图:谜语激趣,简笔画抓神,以及讲述太阳对人类的贡献,都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为下个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环节:欣赏
世界上虽然只有一个太阳,但是在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她却千变万化,充分显示了人类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太阳:
1、欣赏书上的两幅古代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教师做简单介绍,并让学生说说作品中太阳和我们常见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1)、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太阳(西汉)
(2)、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太阳历石
教师总结归纳:古代的艺术家们用艺术的手法对太阳进行了装饰赋予了太阳生命,创作出值得我们回味的艺术形象。
同学们,其实我们用学过的一些艺术手法,也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太阳的形象,请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
2、欣赏范画:(儿童画、手工制作)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述这些作品中五官、光芒的造型及色彩的搭配。开阔学生眼界,为稍后的创作做铺垫。
3、师生互动:
为了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没有装饰过的太阳并“求助”学生:同学们,我这里有几个太阳宝宝还没有漂亮的光芒呢,谁能为他们设计一下呢?
学生想象太阳的光芒造型,教师随机作画并给予肯定评价。
本环节设计意图: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创作的太阳造型充实了学生的眼睛,师生互动环节既锻炼了教师的基本功,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的创作意识由被动变成主动。
第三环节:授课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欣赏与体验,学生已经了解了如何将太阳的形象艺术化,本环节将引领学生们用泥塑的方法把他们表现出来。
1、请同学们欣赏书上的作品(教师从颜色搭配,造型设计上加以引导),通过欣赏使学生产生动手的创作欲望。
2、为了复习泥塑的基本方法,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做泥塑操。 教师示范:先跟着老师一起有节奏地把泥捏几下至软,接着动手边说边做:
动动小手揉一揉,一个小球揉出来,
动动小手搓一搓,一条小蛇搓出来,
动动小手压一压,一个小饼压出来,
动动小手粘一粘,请同学们看看会出来什么造型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欣赏泥塑作品,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感官的认识,泥塑操加儿歌的形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中间的师生互动环节使学生兴趣倍增,而且觉得好奇,玩的过程中复习了泥塑的基本手法,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
第四环节:作业
此时,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动手来试一试,用橡皮泥来塑造自己心中的太阳。教师提出创作要求:颜色搭配鲜艳,造型与众不同。教师在学生创作的时候进行辅导。
第五环节:评价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完成作品。让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教师加以肯定的评价,让学生有自豪感,成功感,创作欲望更浓,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还能做出好几个不同造型的太阳。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 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如下:
课题《太阳》
泥塑的基本手法 作品展示区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指点,谢谢。
美术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让色彩动起来》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旨在启发学生对强烈的对比色及其运用方面展开探索,对色彩对比形成综合认知,并加以巧妙运用,引导学生学习用对比色和生动有力的笔触,创作一幅充满动感的作品,加强学生对色彩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从而使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能客观地理解、表现事物。而且色彩,在孩子的心中是美妙的,是神奇的。他们往往能创造出我们成人想象力所不及的童话般的美丽。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除去这种对色彩的情感表现,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方面的知识,如原色与间色、冷暖色、明度等。故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对比色的知识,形成综合认知并加以巧妙运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色彩强烈对比带来的视觉美感,深入了解对比色知识;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生动有力的笔触,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回忆、探究、分析、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对比色知识和使画面产生动感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对比强烈的色彩带来的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色创作富有动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并促进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深入理解和运用对比色。
【难点】
对比色的灵活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在操作中发现并进行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基本的绘画工具等。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出示具有动感的图片,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感受到“动感”后,我会紧接着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还会有动的感觉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共同探究色彩“动”起来的秘密,从而揭示课题。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对比色
(一)认识对比色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设置了“欣赏作品,探究对比色”的环节。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色彩给你欢快、有节奏的感觉?学生往往会从红色、黄色等鲜亮的颜色回答,我会顺势抓住学生的回答,出示色相环并引导学生找一找色相环中哪些颜色对比强烈?以及这些色彩在色相环中距离是怎样的?进而总结出在色相环中,每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为对比色。如红-绿、蓝-橙、黄-紫互为对比色。通过观察色相环认识对比色,而且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也设置了一个坡度,降低了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对比色的积极性。
(二)感受对比色
在学生对对比色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后,我会多媒体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桥》,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幅作品中,画面色彩给你什么感受?运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运用这些色彩进行表现的?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对比色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运用对比色让画面动起来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会让学生回归生活,思考在生活中存在哪些对比色?
环节三:实践练习,运用对比色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所以我设置了实践练习,运用对比色的环节。
在具体的实践练习前先提出问题:要想表现一幅具有动感的画面,你认为如何用色最合适?强化学生对于对比色的认识。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创作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画”。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会巡视辅导并用ppt滚动更多作品,给同学们提供创作资料。
环节四:展示评价,分享对比色作品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从色彩的运用、创作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最后我将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节五: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小结作业——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总结本课的重点知识并让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