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10篇)正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10篇)》

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形成运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价值观。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正确读写12个生字。 难点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四、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重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试验与原理,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五、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简介“蝙蝠”和“雷达”后质疑:蝙蝠和雷达两者一为动物,一为电子设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意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初读课文,找到联系。

请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从文中找出能简要概括蝙蝠和雷达关系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语句回答: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合作阅读,理解“试验”。

1、人们到底是怎么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呢?先来了解蝙蝠飞行的特点。(课件出示“阅读一”)

思考: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做到平时用语准确。)

2、难道真是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所有物体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试验。哪几自然段写“试验”?做了几次试验?(指名回答)

3、让我们也来当回小科学家,随着课文与科学家一起去做试验好吗?学 生默读文章4——6自然段,然后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与教师一起做试验。(意图:这样设计,是想通过试验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先前的试验填表。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5、引导分析三次试验得出的结论,理解“配合”,体会用词准确。(出示“阅读二”)

(四)、自主阅读,训练语言。

1、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引导学生自 主阅读第七自然段,读后教师播放蝙蝠飞行的动画引导学生得出蝙蝠飞行的原理。

2、这个秘密是科学家一下子研究出来的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引导学生体会“反复研究,终于”的意思。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学王冠上一颗颗闪光的'宝珠,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3、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呢?(出示“阅读三”)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然后播放飞机飞行的动画,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雷 达工作的原理。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4、课件出示“比较”,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雷达天线的作用就像蝙蝠的什么?荧光屏的作用呢?

5、我们班准备办个“小小科普展”,要招聘讲解员,你想应聘吗?先考一考:讲解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小讲解员们准备准备吧!(指名讲,再评议。)

(意图:通过招聘讲解员这样新颖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 ),用它来( )。

2、我知道( )的发明是从( )身上得到启示的。

3、我觉得还可以从( )得到启示,来发明( ),用它来( )。

4、(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回家可以继续收集有关仿学生学的资料,或动手做工小实验,小发明。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文插图)

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知,教师再补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妹妹葵花去采芦花,他们一家子为了生计,要做一百双芦花鞋来卖钱。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青铜为了家里生计,冒雪到镇上去卖鞋。幸运的是,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了。最后青铜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要卖出去。

四、品读文本。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一、班级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二、复习内容和重难点复习内容 :

七个单元23篇必学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及练习

复习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 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 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4. 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一段话的能力。

6、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7. 熟读23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8、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留言条、信件的书写格式。

复习重、难点

1、 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 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 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三、每单元重难点及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

正确认读32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写句子;写拟人句;

第二单元:

正确认读3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2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子写句子;懂得从表面文字理解深层含义;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会续写童话故事

第三单元:

正确认读37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2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讲课文和练习1中的“读读背背”;能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渗透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子,学会写生活中的新发现

第四单元:

正确认读43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30个生字,整体感知课文,感受课文内容。认识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及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告诉人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

第七单元;

1、认识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含单元的处处留心,口语交际,8个成语和《古今贤文》

2、整体感知课文,感悟物人物的内心情感的精神,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四、复习措施

1、 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问、多辅导。

3、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4、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5、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6、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针对教材的特点,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注重感悟

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悟到了“埋怨”、“心疼”,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积累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三、注重迁移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你们就会饿死。”有的同学说:“你们要是再乱砍森林,就会被洪水淹死。”还有的同学说:“森林是大水库,是空调器,它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不应该破坏它,砍伐它。”透过这些精彩的回答,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感悟、积累、迁移”是语文教学的“三步曲”,只有依据此,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11个生字,认识7——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加强朗读与理解能力的自我诊断与矫治。

4、有条理地叙说森林的环保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认识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指导初读,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反馈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带生字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4)依据课题质疑。

(5)浏览课文,找到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相机板书: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自渎课文,看看课文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2、交流讨论,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3、抓住关键词语自学说明森林重要的前三部分,边读边体会。

4、检查自学效果:

(1)第1段:抓住“漫天飞舞”、“睁不开眼”、“贫瘠”体会乱砍滥伐造成的危害;指导读好埋怨的语气;练习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

(2)第2段:“从像脱缰的野马”、“咆哮”、“冲垮”、“淹没”体会说明什么;从“大伞”、“挡住”、“吸收”、“渗进”、“储存”体会森林是一座大水库;出示反问句式,体会反问语气,指导朗读;仍用上一段的句式练习说话,领悟云雀***话。

(3)第3段:生自渎自说自悟,抓住“枝叶茂密”、“挡住”、“遮挡”、“不容易散失”等词语来体会。

5、再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森林的重要,读后有条理地说一说。

6、读后两个自然段,读出“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感叹,读出“一定”、“让沙漠变成绿洲”的决心和期盼。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熟读的基上练习复述,鼓励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结合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将对“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体会写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后将课文排练成课本剧。

2、选读有关科普文章,举行“环保我知道”主题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伟人因偶尔的愚钝而带来的这份幽默,体会女儿的天真、聪明、顽皮。

2.会写5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共5个,可针对字的特点分类记忆。如“坦”“镜”“掉”“诉”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递”可联系以前学过的“弟”字进行记忆;“诉”字是平舌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确,写时不要把最后一笔“点”丢掉。

2.朗读指导

朗读的基础是很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情感。课文中有两处人物的语言,读好要以揣摩好人物的心理为前提。读爱因斯坦的话,要抓住“谢谢”这个词,加以引导,同时要读出十分感激的语气;读女儿的话,要活泼、轻松,以表现出女儿的调皮。

3.阅读教学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开放。同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补充文中空白点,把短文读长,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这一过程,易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会同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效果也会淋漓尽致地得以彰显。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是对本课生字的复习、巩固。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

些词语读熟,然后再练习书写,还可加强合作学习,同桌互考,以加深印象。

(2)“试着搜集小幽默或画幅幽默画”。这个练习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搜集、整理,教师可为其提供各种方法,并积极搭建平台。第二步交流展示,并进行评议。

第三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幽默故事或幽默画。

5.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似乎不够充实,学生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学。如何把短文讲长便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体会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填充文字中的空白。例如,爱因斯坦的眼镜弄掉了,他会想些什么?当向小姑娘致谢时,他又会怎么想?听了爸爸的话,女儿会有怎样的表现?车上的其他乘客会说些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地想象当时的情形,也易于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由此,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相关资料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

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

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2、学习第四段

(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气象科学的研究上?

2、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

2、点名读,你觉得读得最好的一部分来读

3、其他学生评议

4、教师提供一些情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5、指导背诵竺可桢步行上班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本中的作业 ,有困难的可以举手提问。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

1.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3、体会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出示战争图片,并播放革命歌曲,以渲染气氛,引人入境。

二、引入课题

1、出示图片,引出贺龙。

2、贺龙简介。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设问,检查自读情况:

a课文讲的是关于哪方面的一个故事?

b战争的双方各是谁?

c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3、分析战争形势:

a红军正面临着怎样的战争处境?(找、画、读)板书:天—酷热;地—追赶;空—寻找。

b红军面临的处境中哪一种情形是最危急的,为什么?

c白军一方面临的形势如何,他们面临的最大考验是什么?

4、过度:现在你是贺龙的参谋长,战争局势已明了,该怎么办?胡龙是怎样决策的,他下了一道什么样的命令?(丢草帽)

四、细读课文,深究悟理

1、课文中几处写到了草帽?(找、标:戴草帽、丢草帽、抢草帽、炸草帽)

2、研读“戴草帽”部分。埋下伏笔

3、研读“丢草帽”部分。听到“丢草帽”的命令,红军战士是什么反应,最后怎么做的。?

4、研读“抢草帽”部分。

a白军见到丢弃的草帽,白军士兵是什么反应,白军军官是什么反应?

b进行对比:红军队伍和白军队伍;贺龙和白军军官

5、研读“炸草帽”部分。

a故事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白军的下场如何?

b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何感受?(大快人心,过瘾)。

c指导朗读。

6、总结:

a请你用一个字点评一下贺龙的“草帽计”;

b请你用一个词点评一下故事的主人公——贺龙。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同学们也在用计,比如:作业没写却带着委屈的神情对老师说:老师,我的作业忘带了,结果老师很快从他的书包里找到了他的家庭作业本。一次考试,小明考了69分,聪明的他神笔一挥,“6”变成了“9”,“69”变成了“89”。对此,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聪明智谋要用在正点子上。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啧啧、溜号、挑剔、若无其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仓老师的重点语句。

3、学习记叙大仓老师的两件事情,重点品读描写大仓老师的语句,感受大仓老师有活力、幽默、真诚、正直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重点段落,对有关语句进行品读,深切感受大仓老师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有效开展读写结合,进行想像补白,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准备:

1、老师:相应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查字典理解“溜号、挑剔、理会”。

(2)简要地写出关于大仓老师的两件事的内容。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今天,我们要去认识日本的一位姓大仓的老师,他是作者市太心目中最喜欢、最崇拜的老师。那么到底这位老师有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回忆一起去认识这位大仓老师。

2、揭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分段读文,理清脉络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大仓老师的两件事。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大仓老师的这两件事。

随机正音:“怦怦(pēng)直跳”、“紧绷(bēng)”、“拘谨(jǐn)”这几个字的读音。

2、简要地说说这两件事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自我介绍对“俺”字的态度

三、学习第一件事,初步体会人物品质

1、小组合作写大仓老师的介绍当大仓老师第一次来到同学们中间,他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他的自我介绍有些与众不同,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3-5小节,用“——”划出描写大仓老师的语句,然后四人一组为大仓老师写一段关于外貌、性格和品质特征的文字介绍。(①各自读文划句②小组交流句子③讨论文字介绍的构思④一人执笔)

2、交流介绍,并说说依据文中的哪些内容为大仓老师写介绍的。随机出示课文第3、4、5节中的相关句子要点;

(1)“大仓老师穿着一身制服,留着平头,只见他一下子跳上领操台,开始讲话。”——(外貌特征:一身制服,留着平头;性格特征:充满活力) 小结:课文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大仓老师充满活力。板书:有活力

(2)“我就是刚才介绍的大仓,名字叫大仓,可家里既没有大仓库,也没有小仓库,只有一间小板棚似的草房。”——(性格特征:风趣幽默)

(3)“家里很穷,是吃大麦饭长大的。”——(品质特征:真诚坦率) 小结:课文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大仓老师的幽默坦率。板书:幽默坦率

3、指导朗读

(1)这样一个幽默、真诚的老师,学生还是第一次碰到,怎么会不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想像自己就是大仓老师,带着真诚把这段自我介绍来读一读。

(2)谁愿意当一回大仓老师?(指名读、齐读)

(3)背一背。

4、出示第5节,引读,理解“啧啧”。这样独特的开场白,这样幽默而不失风度的老师,激起了同学们的好感,学生中(引读:马上响起一片啧啧的赞叹声),因为(引读: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开场白)理解“啧啧”。学生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声?(生交流)

四、学习第二件事,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情,感受大仓老师的为人正直

1、大仓老师的一番开场白,在每个学生心中都荡起了涟漪,而和大仓老师的家境同样贫困的市太就更期待大仓老师的课了。所以他——(引读第6节)。

2、理解“溜号”。

3、自由读第二件事市太给自己规定:不溜号,用心听。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大仓老师的课上会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20节,用“﹏”划出描写“我”心情的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4、交流,随机出示句子我也举起了手,却没有被叫到,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突然把右手高高地举起来:“还有,老师!”我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五十名同学的眼光一下子落到我身上。我一鼓劲站了起来,清楚地大声回答:“俺!”在这讽刺般的笑声中,我头一次感到自己竟这么傻。然而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的,我脸上发热,低着头坐在那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引读7-14节(生读“我”的表现)

7、“俺”这个答案让“我”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我尴尬得满脸通红。突然——(引读:有人站起来表示异议:“老师,川本老师说过,‘俺’是下等人讲的话,不能用。”)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俺”这个字到底可不可以称为自己?(区分“俺”和“下等人”的意思)

8、了解大仓老师是怎样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体会人物品质。

(1)大仓老师知道“俺”当然可以称为自己,面对山本春美的异议,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谁能够找到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若无其事)出示句子:大仓老师根本没理会春美,他若无其事地在黑板上添上一个格外大的“俺”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若无其事” A理解“若无其事” B联系“若无其事”,说说为什么用“理会”,而不用“理睬”

(3)大仓老师此时并没有说话,而是用自己的神情和行动支持了“我”的答案。那么这行动意味着什么呢?你们能替大仓老师说一说吗?选择一句或几句来交流。出示:大仓老师添上更大的“俺”字,好像在对市太说:“。”大仓老师添上更大的“俺”字,好像在对春美说:“。”大仓老师添上更大的“俺”字,好像在对同学说:“。” (生交流)

(4)指导朗读大仓老师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支持了正确的答案,真是一位公平的好老师。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大仓老师的公平、公正吗?(指名读、齐读)

(5)尽管大仓老师肯定了“俺”这个答案,但春美可不罢休,他——(引读18节),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答道——(引读19节)出示句子: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答道:“现在不是在讨论可不可以用这个词。”他的声音不高,但是很有力,说罢便紧绷起了嘴唇。

(6)理解插叙小节的作用。大仓老师为什么会沉默?在那一刻他究竟在想什么?请同学们联系课文16节想一想。(春美家在当地很有权势,得罪了他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经过一番内心斗争,大仓老师决定宁可自己有麻烦,也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生交流,随机理解“挑剔”)随机板书:正直

(7)指导读句大仓老师正如我们所想的,非常有力地对春美进行了指责,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大仓老师肯定而有力的回答再次震撼了同学们,令我们更加敬佩他了。请同学们带着敬佩的感情一起读这句话。

(8)引读21节大仓老师以自己的正直维护维护了“我”这个穷学生的自尊,使“我”不再害怕读书,难怪作者说(引读:连我这样生来就讨厌上学的人也开始感觉到上学的乐趣了。)

五、感悟大仓老师的品质

1、课文通过对大仓老师的语言、行为、神态的描写,使大仓老师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学习,你了解到大仓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了吗?

2、生交流

3、小结:这篇课文的作者木山捷平后来成为了日本的作家,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大仓老师的课。

教学反思

《大仓老师》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篇课文记叙了大仓老师的两件事。一件事是他在开学典礼上的开场白,另一件事是讲述他上的一节语文课。从全文的字里行间表现出小作者非常敬佩、喜爱正直、正诚的大仓老师。全文文字朴实感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真诚正直的品质。教学时,我将多媒体课件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找句子,读句子,品句子让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大仓老师所具备的令人感动的品质。课件给了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与热情。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的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转变了学习方式,教学的过程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

2、抓重点语句进行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课堂上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反映大仓老师正直的有关句子后,进行四步学法指导,即:读读句子;根据问题;联系上下文回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在学习中学生根据提示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从而透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去领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在学生小组学习交流过程中,我作适当点拨、指导,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肯定学生的理解,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不把教师的理解强加于学生。

3、创建和谐的对话场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在教学习过程中,我也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发表意见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教师从课堂的“独白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激活者”。在课文内容分析完后,我对学生说: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感受到了大仓老师的人格魅力,相信同学们对上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一定有了深刻的认识吧!他的正直与真诚深深打动了市太,也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多好的一位老师,同学们对他肯定有许多话要说吧!然后媒体出示:大仓老师,我想对您说:_________。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生词的意思。

2.品析美的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生字词卡片,图片、课件或实物等。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秋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情景激趣。出示反映秋天的图片或反映秋景的课件,配以轻音乐伴奏下的画外音,初步感知秋景,激发孩子们对秋天的热爱。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2)齐读课题两遍。

(3)谈谈你读了课题后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读准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4.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思考并回答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思考,看看自己从诗中知道了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都带来些什么,自己是否喜欢。

2.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节诗主要写了秋天里的什么景物,讲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总结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

一、品读重点诗句,感悟景物特点和秋天的美丽

1.再读全诗,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也可旁批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小组交流、补充。

3.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

4.你认为要怎样读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试读→组内读→抽代表读→点评→再试读→范读→齐读。

教师适时相机指导学生体会这些关键诗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秋天的美、诗句的美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除了课文中描写到的景物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物也是秋天特有的?

2.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读读。

3.推荐《秋色赋》。

四、作业

1.指导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完成课后的“小练笔”,可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桂子飘香

秋天-----果实成熟-----秋色迷人------喜爱之情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2、三棵银杏树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抓住哪几个季节写银杏树的样子,以及

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来介绍它的特点。

3、进行读懂每句话,了解句与句联系的训练,弄清三棵银杏树各长在哪里。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每句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品词品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比拟句的好处。

四、教具准备:

录像带、录像机、投影机、小黑板、银杏叶、简笔画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实物:银杏树叶)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释题。

3、简介银杏树和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课文时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四、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1、检查字词。

2、交流讨论思考题。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观看录像,初步感知银杏树生长的环境。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下面问题。

选词填空: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

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和周围的()。

(1)大小(2)环境(3)样子

第二句讲空地上有()。

(1)两棵银杏树(2)三棵银杏树

第三、四句讲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的'()和它们大致的()。

(1)环境(2)位置(3)样子

3、交流汇报:

4、弄清第一自然段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A、同桌讨论。根据以上选择填空,试用“先讲…接着讲…最后讲”的句式说出句子是怎样连起来的。

B、指名学生汇报。

C、根据以上句式来拼图。弄清三棵银杏树各长在哪里。

5、总结第一段的段意:(出示投影:选择正确的答案)

第一段讲:

(1)讲银杏树的生长环境。

(2)讲银杏树大致的样子。

(3)讲银杏树的生长环境和大致的样子。

6、品词品句,朗读训练。领会文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