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5篇》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勤劳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
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教学,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质疑。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爬山虎。
出示图片,问: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爬山虎:这是爬山虎,也叫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是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就是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的。
2、板书课题,认识“虎”字:(板书课题)课题中有一个生字,这个字念hǔ,用手指跟老师一起在空中写这个字,一边写一边说笔画的名称。
3、对课题表示质疑:看着课题,你有疑问吗?(学生质疑)预设:爬山虎是植物,怎么可能有脚呢?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长在哪里?它的脚怎么爬
1的?
4、导入:是啊,爬山虎怎么会长脚呢?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步骤自学。
(1)、(出示本课生字组的词)初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面的词语:爬山虎、占地、铺上、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引人注目、茎、蛟龙,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
(3)、想想课文每一段讲了什么?
(4)、结合每一段的段意,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互检。教师出示检查要求:请同学们按照以下的步骤在小组内互检,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对又快。检查完请坐好,在心里记一记黑板上的词。
(1)、组长出示卡片,叫组员认读,每个组员读一个词,大家给他正音。
(2)、每人读一句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一起说说段意。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小黑板词语:老师想知道同学们的自学情况,每一个同学站起来读一个词,其他学生跟读。我们要注意下面的字(一边讲一边用红笔标出关键字。):“均匀“是前鼻音,重叠的重念“chóng”,是多音字还念重量的重,叠字的下面是“且”,茎字的第四笔是横折撇。
(2)、检查读文:下面老师分别找几个同学读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大家
2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读得不准确的词语,再想一想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读文,正音,说段意。教师简单地书写段意。(攀援生长,叶的特点,脚的特点,怎样爬,脚的特点。)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同学们看一看黑板上板书的每一自然段的段意,把每一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你能用“课文先介绍了?然后介绍了?最后介绍了?”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四、提出问题
1、出示大问题教师大声读: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爬山虎叶和脚的句子,体会叶和脚有什么特点;用“﹏”划出描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体会爬的过程;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再用“?”标出你弄不懂的问题。先独立解决,再在小组里交流你没弄懂的问题。注意,是交流你没弄懂的问题,如果你已经弄懂了的,就不要在组内交流了。
2、学生独自读文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3、学生组内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参加,帮助解决部分问题。
5、学生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预设:1)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朝下?2)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的?3)、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细丝怎么一弯曲了,就能使紧贴在墙上呢?4)、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五、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好,同学们的问题很有深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叶的特点,(板书:叶)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画的是哪一段的哪一句,写出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叶的特点:
1、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1)、我画的是第二段第一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这是叶的颜色特点。(板书嫩红嫩绿,)
(2)、我画的是第二段第二句和第三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是说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绿得新鲜、叶尖朝下、铺得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板书新鲜、朝下、均匀、无叠、无隙)
一生回答:是第二段的第四句“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板书波纹好看)引导: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写得怎么样?
学生出这一句写法上的好处。
教师点拨:漾、波纹是说水的,在这里来形容叶子被风吹得颤动时美丽的样子,很形象,很生动。(板书形象、生动)
师点拨:同学们,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怎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学生试着回答)对了,是因为他细心地观察了,正因为细心观察了,才知道叶的颜色和样子。板书(细心观察)
2、感情朗读,背诵。
(1)出示图片问:看着这么可爱的绿叶,你感觉怎样?(学生汇报感觉,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
(2)、叶圣陶先生这么准确生动的描写,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试着背一背第二段吧。(学生背诵)指生看黑板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1、读词:请同学们轮读上节课的词语。每生读一个词。
2、回忆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第二段,我们来试着背诵第二段,不会背的可以看书读。
3、回忆大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大问题。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4、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爬山虎叶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和是怎样爬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上节课圈画的有关脚的特点和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二、品词析句,解决问题。
(一)、学习脚的特点。
1、学生汇报
(1)、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三句“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写出了爬山虎脚
5长的位置是茎上。(板书茎上)
(2)、我画的第三段第四句“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板书细丝)
(3)、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五句“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写出了脚的颜色。
2、点拨写法、
(1)、教师出示对比阅读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细丝,颜色也是嫩红的。)同学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描写,对比刚才我们学习的书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个好,好在哪?
(2)、学生说写法上的好处:第四句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很具体,很生动。
教师点拨: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板书具体)
3、指导朗读背诵。
(1)、出示图画:同学们看图,你认为爬山虎的脚怎么样?(学生说感觉怎么样。)那你就朗读一下这三句,表达一下吧。(三个学生读)
(2)指导背诵:现在,你已经知道爬山虎脚的特点了吗?看着图片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3)、不看图会说吗?大家齐说。
(二)、学习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找学生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认真听一听,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请学生再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找出能够表现爬的过程的词语,再体会一下爬的过程。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触、巴、弯、拉、紧贴、爬。
4、演示爬的过程:同学们看这些动词,再拿出事先老师给你们的图纸,跟老师一起来把这几个动词表示的动作画出来。
(1)、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
(2)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
(3)学生说,老师画。
5、理解动词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讲解: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学习最后一段: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呢?谁来告诉我们,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萎了)触着墙的呢?(变成灰色,牢固地巴住墙。)
师指板书点拨:通过刚才学习第四段爬山虎爬的过程,第五段脚的变化,你知道,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懂得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
三、归纳概括
1、更加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和怎样爬的。
2、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
3、按顺序表达。(引导学生看黑板写叶的部分写脚的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的)。
4、仔细观察,继续观察的方法。(问:知道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和爬的过程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靠的是仔细观察)仅仅是一时的观察吗?
5、学生抄写表达方法。
6、读“阅读链接”,体会观察,记录的好处。
师点拨: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连续的主要手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这样,我们会终
8生受益的。
四、巩固应用。
提出练笔要求:我们已经知道爬山虎的特点了,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写一下“爬山虎的自述”?我们可以这样的顺序写:我的名字叫爬山虎,我长在。我的叶子的特点是。我的脚的特点是。我爬的时候,脚先,然后,最后。
为了节省时间,每一个小组写一处。分别找各小组汇报。
五、拓展创新
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行动吧。回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做记录。也可以让妈妈帮忙泡豆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叶嫩红—嫩绿新鲜准确
生动
朝下均匀无叠无隙具体
波纹好看
脚茎上叶柄反面按顺序
细丝
嫩红
爬巴、弯、拉、紧贴、爬仔细观察,
连续观察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2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意在使学生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使学生也产生探究的愿望,激起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他们愿意学,喜欢学也想要学,但对课文中关键句和关键词的还不能完全理解。同时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处在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文中关于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的句子上会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一画,演一演的方式来进一步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它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同时,教师要提供大量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三、说教法、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格外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新课标也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想结合、读议结合”在与文本充分的对话中突破重难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情景诵读、展开想象、质疑问难等方式充分感知文本,走进文本,学会学习,得到发展。
四、说教学流程
这篇课文的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课前安排了预习环节,也就是自学,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第二课时重点学习研究“叶子”的特点。下面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我会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能从这个课题中感受到什么?这样的设计从课题入手,引导质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同时在这一环节,我会在学生自己认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相机点拨生字词的学习,本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自主、深入的与文本对话,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宽松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走进文本,理清课文脉络。
(三)重点研读,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语文新课标也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所以在本环节,我主要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然后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画一画爬山虎,这样一系列的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真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重体验、重感悟,课外必要的延伸可以使学生把课内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本环节中,出示作业,让学生向爸爸妈妈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从而使教材延伸到生活,增加了学生的体验,强化学生情感。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3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二单元的精读课文,第二单元围绕“学习观察”这个主题组编教材,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一、说教材
根据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和第二组训练项目,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3~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②朗读课文。
(2)能力方面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2、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3、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4、教具准备
课件
二、说教法
从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从提高教学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上我班学生对爬山虎缺乏认识,对隐藏在叶子后面的爬山虎的脚更不了解。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降低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内容的难度,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我设计制作了课件来辅助教学。从情感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通过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书是语文课最重要的活动,通过“读——想——议——再读”的方法学会读书,学会合作。
三、说学法
1、引导学生预习好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让学生观察挂图中爬山虎脚的形状,为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凭借脚向上爬的打下基础。培养观察能力。
3、教学中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主导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再通过老师提问检查做出总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四、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我是用问题设置情境导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课文第二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化,无论是叶子的颜色,还是静态、动态都给以美的享受,那对于它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
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对学生说:请大家默读课文3至5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这一程序是针对本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来设定的,让学生一开始就认定目标——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第二环节,读文感悟。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更是第七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上3、4年级的阅读要求就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找出关键句词,认真读读,体会,感悟。
引导完成第三自然段:我是这样说的,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请提起笔,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等学生读完后,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生答,在关键句下画出横线。再请学生在这3个关键句中找出写脚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在下面打上点。屏幕显示这段文字和画线、打点,是为了突出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让学生一块把这3个关键句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在头脑里想象画面。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课件出示,让学生认一认: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学生说老师板书。
用这幅图片的目的,是为了以形象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爬山虎的每个部位。然后让学生再读本段,感悟体会。
讨论完成第四自然段:我是这样说的,请同学们用刚才抓关键句、关键词的办法,在4人小组里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小组里学习,我巡视指导。再让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显示出关键句、词。屏幕显示关键句和在关键词下画上三角形,是为了突出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二步,全班齐读关键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观看屏幕,课件演示:(师解说)。
第三步,探讨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读读画画说说。先请学生试着画一画,边画边讲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课件展示,师解说:随着爬山虎不停地长出新茎、新叶、新脚,就这样先巴住墙,然后“弯曲”、“拉一把”地“越爬越高,从墙脚爬到墙顶。并且使学生明白这些动词不能调动,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爬上去的”。第四步,指导朗读,以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注意抓住重点词体会感悟。
独立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学生自由读,找出关键句、词多读几遍。再让学生说说脚的变化(触着墙与没有触着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这说明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师相机板书:
意图: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弄清脚的细微变化。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欣赏这一墙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课件展示一墙墙的爬山虎)出示这些图片的作用是:用画面再现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待学生欣赏后,对他们说: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
课后,请同学们仿照这课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用所学得的观察方法去实践,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程序介绍:
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安排了预习题,其中最后一题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爬墙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好多同学没有认真听我讲课,而一直在摆弄他们的画。我立刻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投其所好:采用竞赛的方式,让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画。学生们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这个焦点上,表现得都相当认真、慎重,选出的同学画得也非常细致。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仔细观察互相比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找出图文不符的地方。男女生之间为了找出对方的缺点都十分认真地边看书边观察起来。不一会,就纷纷举起了手:从爬山虎的颜色、叶片、茎、脚生长的位置、脚的样子,甚至连爬山虎的生长经历中的变化也都提了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也被同学们的这种学习和钻研知识的热情所感染。在我脑海中原来设计的一大堆板书一下子被一幅精美的图案所代替了:对,应当进一步扩大战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画一幅爬墙图,要求是看谁画得准&画得像。立刻之间所有的学生都动起笔来。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在那儿埋头苦干起来。我找了一名小画手,上黑板作画,让它作为本课的教学板书。我看着同学们的画,我内心一阵阵激动和兴奋:我所要讲的、要强调的居然都在同学们画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指正,许多细微的知识点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一个一个地突现出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叶柄的反面的;叶片是一顺儿朝下的;爬山虎是靠细丝头上长出的小圆片扒住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整堂课完全在学生自主活动中、在学生动手创造与发现中完成了,有的同学的表现还替代了老师的角色。课的最后在黑板上仅留下了一幅精美的图案“爬山虎的爬墙图”和同学们无限的遐想与创造空间。
教学反思:
在后来的作业课中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得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
我深深地感触到: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日趋多元化,课堂教学将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富有个性创造的过程。我们要积极地迎接这种教与学的挑战,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学习体验,将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1、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有体验的权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课堂上我们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台晚会的主持人,要为学生的交流营造一种谈话氛围,创造良好情境,让交流者畅所欲言。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利用一切有效方式让学生头脑兴奋,思维活跃。2、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要拥有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需要兴趣。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过一句话:“兴趣是成功的秘诀”,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了希望与目标,作为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课堂上给予不同学生搭建各类展示平台,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一种机会,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参与不同场面、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3、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有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美术、音乐等的有机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努力发现各学科之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赞赏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让我们的课堂如清源如活水,荡起阵阵涟漪,我相信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相互促进,课改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篇5
6《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四年级说课人 梁利萍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常识性讲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一、说教材
根据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和第二组训练项目,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3~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② 朗读课文。
(2 )能力方面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
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2、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3、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4、教具准备
课件、爬山虎实物
二、说教法
从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从提高教学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上我班学生对爬山虎缺乏认识,对隐藏在叶子后面的爬山虎的脚更不了解。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降低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内容的难度,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我设计制作了课件来辅助教学。从情感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通过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书是语文课最重要的活动,通过“读——想——议——再读”的方法学会读书,学会合作。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
三、说学法
1. 引导学生预习好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初步了解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2. 让学生观察挂图中爬山虎脚的形状,为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凭借脚向上爬的打下基础。培养观察能力。
3. 教学中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主导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再通过老师提问检查做出总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四、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我是用问题设置情境导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课文第二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化,无论是叶子的颜色,还是静态、动态都给以美的享受,那对于它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
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对学生说:请大家默读课文3至5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这一程序是针对本课的特点和重难点来设定的,让学生一开始就认定目标——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第二环节,读文感悟。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更是第七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上3、4年级的阅读要求就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找出关键句词,认真读读,体会,感悟。
引导完成第三自然段:我是这样说的,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请提起笔,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等学生读完后,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生答,在关键句下画出横线。再请学生在这3个关键句中找出写脚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在下面打上点。屏幕显示这段文字和画线、打点,是为了突出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让学生一块把这3个关键句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在头脑里想象画面。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课件出示,让学生认一认: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学生说老师板书。
用这幅图片的目的,是为了以形象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爬山虎的每个部位。然后让学生再读本段,感悟体会。
讨论完成第四自然段:我是这样说的,请同学们用刚才抓关键句、关键词的办法,在4人小组里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小组里学习,我巡视指导。再让学生汇报讨论情况。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显示出关键句、词。屏幕显示关键句和在关键词下画上三角形,是为了突出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二步,全班齐读关键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观看屏幕,课件演示:(师解说)长出小圆片,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个动态画面的演示,是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了解向上爬的过程,启发学生明白“弯”“拉”“紧”有一连串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第三步,探讨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读读画画说说。先请学生试着画一画,边画边讲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课件展示,师解说:随着爬山虎不停地长出新茎、新叶、新脚,就这样先巴住墙,然后“弯曲”、“拉一把”地“越爬越高,从墙脚爬到墙顶。并且使学生明白这些动词不能调动,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爬上去的”。用这个动态画面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不是像人一样左右交替着前进,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这样才能铺满墙。同时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突破难点,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难度。(老师相机板书爬的动词)第四步,指导朗读,以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注意抓住重点词体会感悟。
独立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学生自由读,找出关键句、词多读几遍。再让学生说说脚的变化(触着墙与没有触着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这说明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师相机板书:
意图: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弄清脚的细微变化。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欣赏这一墙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课件展示一墙墙的爬山虎,播放背景音乐。)出示这些图片和播放音乐的作用是: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待学生欣赏后,对他们说: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学生读文后,我用动情的话语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出示课件:诗、书、画、文)请你在 “诗”、“书”、“画”、“文”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表现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诗”指朗诵简短的诗文,也可以背诵本文2至4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书”指选用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书法创作并展示;“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文”指把你平时观察到的某种植物最有特点的那部分写下来。学生创作完后,利用投影仪展示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设计这一程序的目的,是给予学生活动的时空,选择的权利,发展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遇,有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
语文是一门包容性较强的学科,诵读、想象、创作的完成,掀起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所以结束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说的:课后,请同学们仿照这课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用所学得的观察方法去实践,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 纳。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五:说板书:
脚的位置:茎上
观察细致 样子:形状:细丝,像触角
颜色:嫩红
6 爬山虎的脚 告诉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
生活中的有心人。
爬:触~变~巴~拉~贴 像蛟龙的爪子
语言生动 没触墙:枯萎
变化
触着墙:灰色牢固
质疑 释疑 深化主题
六:说远程教育设施与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学科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已成为农村教育一大亮点,因此我运用从中央电教管远程教育接收来的资源(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文件)整合成多媒体课件来教学,这样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时出示爬山虎图片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爬山虎的脚,从而突出重点,其次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是如何爬的这些动作运用动画形式让学生清眼体验使学生更加明白以达到突破难点而解决问题,最后课件在展示一墙墙的爬山虎并播放背景音乐,这样让画面再现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运用图片、动画与此同时学生注意力也集中也便于思考问题。
我相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让学生参与、体验、感悟,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圆满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